马达、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071891发布日期:2024-05-21 20:06阅读:14来源:国知局
马达、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驱动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马达、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1、当前,在具有摄像功能的电子设备中,光学防抖(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ois)已成为电子设备的重要发展方向。现有的马达,例如悬线式音圈马达、滚珠音圈马达以及形状记忆合金马达均很难达到200μm以上的光学防抖。当前要实现200μm以上的大行程光学防抖,一般有两种方案,一种是微云台,另一种是双ois系统。这两种方案虽会提高大行程防抖,但是会显著增大摄像模组的尺寸。例如,微云台会大幅增加摄像模组的高度。而双ois系统中,由于自动对焦(automatic focus,af)驱动部件一般为磁性部件,af驱动部件会和ois系统的磁性部件产生干扰作用,因此,现有的双ois系统要想提高防抖形成,则需要大幅增加模组的长宽尺寸,并且成本非常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马达、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以在不大幅增加马达尺寸的同时实现大行程光学防抖。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马达,该马达包括基座,第一载台、第一驱动机构、第二载台和第二驱动机构。其中,基座设有安装槽和设于所述安装槽底部的第一通孔。第一载台设于所述安装槽内并与所述基座周向固定,所述第一载台包括第一板体以及设于所述第一板体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共轴线设置,所述第一载台沿所述第一通孔的轴向与所述基座滑动连接。第二载台沿所述第二通孔的轴向与所述第一载台固定连接,并且和所述第一载台在光轴垂直面内滑动连接,所述光轴垂直面为与所述第二通孔的轴向垂直的平面内;所述第二载台包括第二板体和设于第二板体的第三通孔。第一驱动机构为非磁性驱动机构,且设于第一载台的周侧面,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载台带动第二载台沿所述第一通孔的轴向往复运动。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载台在光轴垂直面内往复运动。其中,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二载台的周向设置的驱动单元。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共轴线时,各所述驱动单元施加在所述第二载台上的合力为np;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非共轴线时,各所述驱动单元施加在所述第二载台上的合力为nf,其中,所述np<nf。

3、本技术的马达,第一驱动机构为af驱动机构,其为非磁性驱动机构,且设置在第一载台的周侧面,用于驱动第一载台沿第一通孔的轴向(z向)往复运动。该过程中,由于第二载台与第一载台在第二通孔的轴向是相对固定的,因此,第一驱动机构在驱动第一载台沿第二通孔的轴向运动时,第一载台可带动第二载台沿第二通孔的轴向运动,进而可使摄像模组实现在z轴方向的自动对焦调整功能。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二载台在光轴垂直面(与z向垂直的平面,即x和y组成的平面)内移动,可使摄像模组实现在光轴垂直面内的光学防抖功能。其中,由于第一驱动机构为非磁性驱动机构,其与第二驱动机构之间无电磁干扰问题,因此,第二驱动机构可以同时设置多个分散设置的驱动单元,而不必收到第一驱动机构的设置位置的限制。由于第二驱动机构包括多个驱动单元,且当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共轴线时,多个驱动单元施加在所述第二载台上的合力为np,当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非共轴线时,多个驱动单元施加在所述第二载台上的合力为nf,np<nf。也就是说,当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共轴线时,多个驱动单元施加在第二载台上的合力是最小的,要小于其他位置所受的第二驱动机构施加的合力。因此,当第二载台相对于基座的位置发生偏移后,其所受的合力并未降低,而是增大的状态,因此,在多个驱动单元的共同作用下,可使第二载台向更远的位置移动,而不用发生因第二驱动机构作用力下降导致第二载台无法进一步移动的问题发生。由此,可实现第二载台在xy面内发生大行程偏移,进而可利用第二载台实现镜头组件的大行程偏移,从而实现马达的大行程光学防抖。

4、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在任一与所述第二通孔的轴向垂直的平面内,所述第二载体所受的合力自所述平面的中心沿所述平面的径向方向逐渐增大。由此,可进一步增大第二载台在非轴线处的受力,提高其可偏移的距离。

5、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压电驱动机构或记忆合金驱动机构。

6、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为压电驱动机构,所述压电驱动机构包括摩擦件、压电振子和弹性连接件;其中,所述摩擦件设于所述第一载台的周侧面;所述压电振子设有驱动部,所述压电振子动作时,所述驱动部能够沿所述第一通孔的轴向往复运动;所述弹性连接件能够提供在垂直于所述第一通孔的轴向方向内使所述驱动部与所述摩擦件抵接的预压力,以使所述驱动部振动时通过所述摩擦件带动所述第一载台沿所述第一通孔的轴向往复运动。

7、在一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为磁性驱动机构。利用磁性驱动机构可实现非接触驱动。

8、在一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中,任一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线圈和与所述线圈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磁体。示例性地,在一种可选实现方式中,任一驱动单元中,所述磁体设于所述第二载台的周侧面,所述线圈与所述基座或所述第一载台固定连接。

9、在一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载台沿其周向设有四个均匀分布的周侧面,每个周侧面设有一个所述驱动单元;其中两相对设置的驱动单元的合力在第一方向,另外两相对设置的驱动单元的合力在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且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均与所述第三通孔的轴向垂直。其中,沿第一方向设置的两个驱动单元,其合力在第一方向,利用该两个驱动单元可实现第二载台在第一方向的往复运动。沿第二方向设置的另外两个驱动单元,其合力在第二方向,利用该两个驱动单元可实现第二载台在第二方向的往复运动。

10、本技术实现方式的马达中,可采用压电驱动机构实现马达的轴向方向的对焦,通过磁性驱动机构实现平面内的对焦,这样完全避免了轴向驱动和平面内驱动机构之间的磁干扰问题,从而能够在第二载台的四个周侧面均匀布置磁性结构的驱动单元,来提升平面内的推力,从而实现超过300um以上的大行程光学防抖。

11、在一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载台和所述第二载台之间至少设有三个分散设置的滚珠,所述第二载台通过多个所述滚珠实现在垂直所述第二通孔轴向的平面内与所述第一载台相对滑动。其中,不同滚珠之间间隔设置,对第二载台起到支撑作用。利用分散设置的滚珠,可提高第二载台运动的自由度,方便实现第一载台和第二载台之间的相对运动。

12、在一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载台包括载台本体和载台支架,所述载台支架设于所述载台本体与所述第一载台之间;所述载台支架与所述第一载台之间设有至少两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一导向件,所述第二通孔位于至少两排所述第一导向件之间,所述载台支架通过所述第一导向件实现在垂直所述第二通孔轴向的平面内沿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载台相对滑动;所述载台本体与所述载体支架沿所述第一方向固定连接;所述载台支架与所述载体本体之间设有至少两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二导向件,所述第二通孔位于至少两排所述第二导向件之间,所述载台本体通过所述第二导向件实现在垂直所述第二通孔轴向的平面内沿第二方向与所述载台支架相对滑动;所述载台支架与所述第一载台沿所述第二方向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且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均与所述第三通孔的轴向垂直。由此,通过设置实现不同方向导向的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可有利于实现对第二载台的自动控制,简化控制算法。

13、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马达还包括用于实现所述第一载台与所述第二载台轴向连接的固定组件。利用固定组件可实现第一载台和第二载台在马达的轴向方向不发生相对位置。即,当第一载台沿第一通孔的轴向产生位移时,可带动第二载台一起沿第一通孔的轴向产生位移。

14、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罩设在所述第二载台的表面且与所述第一载台固定连接的盖板。盖板与第一载台固定连接,盖板和第一载台的第一板体之间形成用于容纳第二载台的空间,第二载台在盖板和第一载台的夹持作用下,与第一载台之间实现轴向的固定连接。

15、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载台的第一磁吸件和设于所述第二载台的第二磁吸件,所述第一磁吸件与所述第二磁吸件之间存在吸力。第一载台和第二载台之间可通过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实现磁吸固定。

16、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载台与所述基座之间设有导向机构,所述第一载台通过所述导向机构实现与所述基座的轴向滑动连接。

17、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马达还包括电路连接组件,所述电路连接组件包括柔性电路板和控制元件;所述柔性电路板沿所述基座的周侧面设置且与所述基座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元件设于所述柔性电路板,且所述控制元件通过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电连接。控制元件通过柔性电路板对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施加电信号,以控制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的运动。

18、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连接组件还包括柔性电连接件,所述柔性电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柔性电路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以及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中的至少一个电连接。其中,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柔性电连接件为导电弹片或导电连接线。

19、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元件为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的数量为一个。控制芯片设有多个信号输入通道,且设有多个信号输出通道,从而可通过设置一个控制芯片实现对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以及其他电器元件的信号交互,进而利用一个控制芯片实现对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以及其他电器元件的控制。

20、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马达还包括位置传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与所述柔性电路板连接。其中,位置传感器可通过柔性电路板与控制元件实现信号连接。通过设置位置传感器,用于感测第一载台和第二载台与第一基座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从而利用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精确控制第一载台和第二载台的运动位移。

21、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摄像模组,该摄像模组包括镜头组件、图像传感器和如本技术第一方面的马达,所述第三通孔沿其轴向分为入光侧和出光侧,所述镜头组件在所述入光侧设于所述第三通孔内并与所述第二载台固定连接,所述图像传感器设于所述出光侧并与所述基座固定连接。

22、本技术的摄像模组由于具有本技术第一方面的马达,因此,该摄像模组具有自动对焦行程大的优点。

23、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本技术第二方面的摄像模组。

24、其中,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手表、摄像头等设备。

25、上述第二方面和第三方面可以达到的技术效果,可以参照上述第一方面中的相应效果描述,这里不再重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