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射角测量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38071892发布日期:2024-05-21 20:06阅读:17来源:国知局
发射角测量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射角测量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1、ieee 802.11bf是由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所定义的无线网络通信的标准,主要关注无源物体的感知,无源物体指目标物体不携带任何设备,不进行任何信号的收发。感知包括接收机测量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的发射角(angle of departure,aod),或发射机与目标物体之间的发射角。具体的,发射机通过多个发送天线,向接收机发送测量信号,用于接收机对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的aod进行测量,或发射机与目标物体之间的aod进行测量。以发射机为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ap),接收机为站点(station,sta)为例,对ap与sta之间的aod进行测量。例如,ap通过多个发送天线,向sta发送测量信号,sta通过一个联合的虚拟阵列接收测量信号,用于对ap与sta之间的aod进行测量。

2、然而,在测量过程中,如果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存在相对运动,则该相对运动产生的多普勒频偏,会造成aod测量的精度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射角测量方法及装置,用以减少多普勒频偏对aod测量精度的影响。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发射角测量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设备生成第一信号,并通过第一设备的多个天线单元,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信号。其中,第一信号用于第二设备测量第一设备的aod;第一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产生多普勒频偏,多个天线单元中至少部分天线单元之间的天线间距不同;至少部分天线单元之间的天线间距不同用于抑制第一信号产生的多普勒频偏。

4、基于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可知,第一设备通过天线间距不同的天线单元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信号,第二设备通过对第一信号产生的波束进行叠加,可以抑制间距不同的天线单元所发送的第一信号中受多普勒频偏影响的公共分量,从而可以避免多普勒频偏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呈线性增长,减少多普勒频偏对aod测量精度的影响。

5、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多个天线单元中的每个天线单元包括一个天线,多个天线单元对应多个天线,第一信号承载有多个数据包,第一设备通过多个天线中的每个天线,向第二设备传输多个数据包中该天线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数据包,以提高每个天线的空口发送时长,从而可以提高数据包传输过程中信噪比。

6、可选地,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其中,第一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可以用于准确地指示第一设备支持包间切换能力,包间切换能力是指第一设备支持使用多个天线中的每个天线发送该天线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数据包。或者,第一设备也可以不发送第一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此时,第二设备可以默认第一设备支持包间切换能力。

7、可选地,在感知能力交互的过程中,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感知能力消息;其中,感知能力消息携带有第一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也即,可以通过复用已有信令来指示第一设备支持包间切换能力,从而降低实现难度,或者,也可以通过新的信令来指示,不做限定。

8、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第一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承载在扩展能力元素的扩展能力字段,感知能力元素,或定向多千兆比特(directional multi gigabit,dmg)感知能力元素中。在低频场景下,通过扩展能力元素的扩展能力字段,或感知能力元素的能力比特指示第一设备支持包间切换能力;在高频场景下,通过dmg感知能力的能力比特指示第一设备支持包间切换能力。也即,可以通过复用已有信令来指示第一设备支持包间切换能力,从而降低实现难度,或者,也可以通过新的信令来指示,不做限定。

9、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设备的第一状态信息;其中,第一设备的第一状态信息可以用于准确指示第一设备开启包间切换能力。或者,第一设备也可以不发送第一设备的第一状态信息,此时,第二设备可以默认第一设备开启包间切换能力。

10、可选地,第一设备为感知发起端,第二设备为感知响应端,在感知测量建立交互的过程中,感知发起端向感知响应端发送感知测量建立请求消息;其中,感知测量建立请求消息携带有第一设备的第一状态信息。也即,可以通过复用已有信令来指示第一设备开启包间切换能力,从而降低实现难度,或者,也可以通过新的信令来指示,不做限定。

11、可选地,第一设备的第一状态信息承载在感知测量建立请求消息的感知测量建立请求帧中,或dmg感知测量建立请求帧中。

12、其中,在低频场景下,第一设备的第一状态信息承载在感知测量建立请求帧中,通过感知测量建立请求帧的天线切换比特指示第一设备开启包间切换的能力;在高频场景下,第一设备的第一状态信息承载在dmg感知测量建立请求帧中,通过dmg感知测量建立请求帧的天线切换比特指示第一设备开启包间切换的能力。也即,可以通过复用已有信令来指示第一设备开启包间切换能力,从而降低实现难度,或者,也可以通过新的信令来指示,不做限定。

13、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感知测量建立请求消息包括多个天线的切换信息,多个天线的切换信息至少包括多个天线的天线切换顺序,以避免第二设备出现重复或漏接收某一天线发送的数据包。

14、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指示多个天线的数量。可以理解,由于第一设备使用这多个天线发送多个数据包,这多个天线的数量可以隐含表示这些被发送的数据包的数量,用以第二设备确定需要接收多少个数据包,以避免第二设备漏接收某一天线发送的数据包。

15、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感知测量建立请求消息包括多个天线的切换信息,多个天线的切换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多个天线中每个天线的工作时长、或多个天线中的两个天线之间的切换时间;其中,切换时间为:多个天线中的一个天线停止工作到另一个天线启动工作所需的时长。

16、可以理解,多个天线中每个天线的工作时长用于指示每个天线发送数据包的时长,多个天线中的两个天线之间的切换时间是指:多个天线在发送数据包时,一个天线停止发送数据包,到另一个天线启动发送数据包所需的时长。这样,第二设备可以根据接收到的天线切换信息,实现第二设备的接收与第一设备的发送同步,以避免第二设备出现漏接数据包的情况。

17、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多个天线单元中的每个天线单元包括多个天线,第一信号承载有多个数据包,第一设备通过每个天线单元中的多个天线,向第二设备传输多个数据包中该天线单元对应的一个数据包。其中,每个天线单元中的多个天线传输该天线单元对应的一个数据包。天线在一个数据包内完成切换,不需要在数据包与数据包之间进行切换,从而可以提高数据包发送的效率,以及天线切换的速度。

18、可选地,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设备的第二指示信息;其中,第一设备的第二指示信息用于准确地指示第一设备支持包内切换能力,包内切换能力是指第一设备支持使用每个天线单元中的多个天线发送该天线单元对应的一个数据包。或者,第一设备也可以不发送第一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此时,第二设备可以默认第一设备支持包间切换能力。

19、可选地,在感知能力交互的过程中,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感知能力消息;其中,感知能力消息携带有第一设备的第二指示信息。也即,可以通过复用已有信令来指示第一设备支持包内切换能力,从而降低实现难度,或者,也可以通过新的信令来指示,不做限定。

20、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第一设备的第二指示信息承载在扩展能力元素的扩展能力字段中,或dmg感知能力元素中。

21、在低频场景下,无线感知能力字段可以为扩展能力元素的扩展能力字段,或者感知能力元素,通过扩展能力元素的扩展能力字段,或感知能力元素的能力比特指示第一设备支持包内切换能力;在高频场景下,通过dmg感知能力元素的能力比特指示第一设备,支持包内切换能力。也即,可以通过复用已有信令来指示第一设备支持包间切换能力,从而降低实现难度,或者,也可以通过新的信令来指示,不做限定。

22、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设备的第二状态信息;其中,第一设备的第二状态信息可以用于准确指示第一设备开启包内切换能力。或者,第一设备也可以不发送第一设备的第二状态信息,此时,第二设备可以默认第一设备开启包间切换能力。

23、可选地,第一设备为感知发起端,第二设备为感知响应端,在感知测量建立交互的过程中,感知发起端向感知响应端发送感知测量建立请求消息;其中,感知测量建立请求消息携带有第一设备的第二状态信息。也即,可以通过复用已有信令来指示第一设备开启包内切换能力,从而降低实现难度,或者,也可以通过新的信令来指示,不做限定。

24、可选地,第一设备的第二状态信息承载在感知测量建立请求消息的感知测量建立请求帧中,或dmg感知测量建立请求帧中。

25、其中,在低频场景下,第一设备的第二状态信息承载在感知测量建立请求帧中,通过感知测量建立请求帧的天线切换比特指示第一设备开启包内切换的能力;在高频场景下,第一设备的第二状态信息承载在dmg感知测量建立请求帧中,通过dmg感知测量建立请求帧的天线切换比特指示第一设备开启包内切换的能力。也即,可以通过复用已有信令来指示第一设备开启包内切换能力,从而降低实现难度,或者,也可以通过新的信令来指示,不做限定。

26、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感知测量建立请求消息包括多个天线的切换信息,多个天线的切换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多个天线中每个天线的工作时长、或多个天线中的两个天线之间的切换时间;其中,切换时间为:多个天线中一个天线停止工作到另一个天线启动工作所需的时长。

27、可以理解,多个天线中每个天线的工作时长用于指示每个天线发送数据包的时长,多个天线中的两个天线之间的切换时间是指:多个天线在发送数据包时,一个天线停止发送数据包,到另一个天线启动发送数据包所需的时长。这样,第二设备可以根据多个天线的切换信息,实现第二设备的接收与第一设备的发送同步,以避免第二设备出现漏接数据包的情况。

28、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多个数据包中的每个数据包是空数据包ndp,以降低aod测量过程中的数据处理量,提高测量效率。

29、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第一设备接收来自第二设备传输的响应信号;其中,第二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天线,响应信号包括至少一个天线的形态信息,至少一个天线的形态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至少一个天线之间的间距信息,或至少一个天线中用于接收第一信号的天线的信息,用于优化发送数据包的天线的切换顺序,提高aod的测量效率。

30、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指示天线模式信息;其中,天线模式信息用于指示多个天线是第一设备中的所有天线中被用于发送第一信号的天线,天线模式信息还用于指示多个天线的切换顺序;天线模式信息用于第二设备确定aod。其中,天线模式信息可以由比特位图(bitmap)或天线对应的id进行表示,用于指示第一设备中多个天线中用于发送数据包的天线,即发送天线,以及发送天线的切换顺序第二设备根据接收到的天线模式信息,可以确定第一设备的天线发送形式,以实现第二设备对第一设备的aod测量。

31、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发射角测量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二设备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多个天线单元发送的第二信号,以确定测量结果。其中,测量结果包括第一设备的aod取值;第二信号用于第二设备测量第一设备的aod;第二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产生多普勒频偏,多个天线单元中至少部分天线单元之间的天线间距不同;至少部分天线单元之间的天线间距不同用于抑制第二信号产生的多普勒频偏。

32、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为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对端信息交互的过程,故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33、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多个天线单元中的每个天线单元包括一个天线,多个天线单元对应多个天线,第二信号承载有多个数据包,第二设备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多个天线中的每个天线,发送的多个数据包中该天线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数据包。

34、可选地,第二设备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表示第一设备支持包间切换能力,包间切换能力是指第一设备支持使用多个天线中的每个天线发送该天线对应的一个数据包。

35、可选地,在感知能力交互的过程中,第二设备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感知能力消息;其中,感知能力消息携带有第一指示信息。

36、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第二设备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第一状态信息;其中,第一状态信息用于表示第一设备开启包间切换能力。

37、可选地,第一设备为感知发起端,第二设备为感知响应端,在感知测量建立交互的过程中,感知响应端接收来自感知发起端的感知测量建立请求消息;其中,感知测量建立请求消息携带有第一设备的第一状态信息。

38、可选地,感知测量建立请求消息包括多个天线的切换信息,多个天线的切换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多个天线中每个天线的工作时长、或多个天线中的两个天线之间的切换时间;其中,切换时间为:多个天线中的一个天线停止工作到另一个天线启动工作所需的时长。

39、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多个天线单元中的每个天线单元包括多个天线,第二信号承载有多个数据包,第二设备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每个天线单元中的多个天线,发送的多个数据包中该天线单元对应的一个数据包;其中,每个天线单元中的多个天线传输该天线单元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数据包。

40、可选地,第二设备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第二指示信息;

41、其中,第二指示信息用于表示第一设备支持包内切换能力,包内切换能力是指第一设备支持每个天线单元中的多个天线发送该天线单元对应的一个数据包。

42、可选地,在感知能力交互的过程中,第二设备接收来自第一设备感知能力消息;其中,感知能力消息携带有第一设备的第二指示信息。

43、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第二设备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第二状态信息;其中,第二状态信息用于表示第一设备开启包内切换能力。

44、可选地,第一设备为感知发起端,第二设备为感知响应端,在感知测量建立交互的过程中,感知响应端接收来自感知发起端的感知测量建立请求消息;其中,感知测量建立请求消息携带有第一设备的第二状态信息。

45、可选地,感知测量建立请求消息包括多个天线单元的切换信息,多个天线单元的切换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多个天线单元中每个天线的工作时长、或多个天线单元中的两个天线之间的切换时间;其中,切换时间为:多个天线中的一个天线停止工作到另一个天线启动工作所需的时长。

46、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发射角测量装置。该发射角测量装置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模块,例如收发模块和处理模块。例如,处理模块,用于生成第一信号。其中,第一信号用于第二设备测量第一设备的aod。收发模块,用于通过第一设备的多个天线单元,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信号。其中,第一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产生多普勒频偏,多个天线单元中至少部分天线单元之间的天线间距不同;至少部分天线单元之间的天线间距不同用于抑制第一信号产生的多普勒频偏。

47、可选地,收发模块可以包括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其中,发送模块用于实现第三方面所述的发射角测量装置的发送功能,接收模块用于实现第五方面所述的发射角测量装置的接收功能。

48、可选地,第三方面所述的发射角测量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该存储模块存储有程序或指令。当该处理模块执行该程序或指令时,使得该发射角测量装置可以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49、需要说明的是,第三方面所述的发射角测量装置可以是网络设备,也可以是可设置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系统)或其他部件或组件,还可以是包含网络设备的装置,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定。

50、此外,第三方面所述的发射角测量装置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51、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发射角测量装置。该发射角测量装置包括:用于执行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模块,例如收发模块和处理模块。

52、收发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多个天线单元发送的第二信号。其中,所述第二信号用于所述第二设备测量所述第一设备的aod。处理模块,用于根据第二信号,确定测量结果。其中,测量结果包括第一设备的aod取值。第二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产生多普勒频偏,多个天线单元中至少部分天线单元之间的天线间距不同;至少部分天线单元之间的天线间距不同用于抑制第一信号产生的多普勒频偏。

53、可选地,收发模块可以包括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其中,发送模块用于实现第四方面所述的发射角测量装置的发送功能,接收模块用于实现第四方面所述的发射角测量装置的接收功能。

54、可选地,第四方面所述的发射角测量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该存储模块存储有程序或指令。当该处理模块执行该程序或指令时,使得该发射角测量装置可以执行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55、可以理解的是,第四方面所述的发射角测量装置可以是终端,也可以是可设置于终端中的芯片(系统)或其他部件或组件,还可以是包含终端的装置,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定。

56、此外,第四方面所述的发射角测量装置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57、第五方面,提供一种发射角测量装置。该发射角测量装置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用于执行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发射角测量方法。

5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第五方面所述的发射角测量装置还可以包括收发器。该收发器可以为收发电路或接口电路。该收发器可以用于第五方面所述的发射角测量装置与其他通信装置通信。

5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第五方面所述的发射角测量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与处理器集成在一起,也可以分开设置。该存储器可以用于存储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发射角测量方法所涉及的计算机程序和/或数据。

60、在本技术中,第五方面所述的发射角测量装置可以为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终端,或者可设置于该终端中的芯片(系统)或其他部件或组件,或者包含该终端的装置。

61、此外,第五方面所述的发射角测量装置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中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的发射角测量方法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62、第六方面,提供一种发射角测量装置。该发射角测量装置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该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得该发射角测量装置执行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发射角测量方法。

63、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第六方面所述的发射角测量装置还可以包括收发器。该收发器可以为收发电路或接口电路。该收发器可以用于第六方面所述的发射角测量装置与其他通信装置通信。

64、在本技术中,第六方面所述的发射角测量装置可以为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终端,或者可设置于该终端中的芯片(系统)或其他部件或组件,或者包含该终端的装置。

65、此外,第六方面所述的发射角测量装置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中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的发射角测量方法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66、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发射角测量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当该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程序时,以使该发射角测量装置执行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中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的发射角测量方法。

67、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第七方面所述的发射角测量装置还可以包括收发器。该收发器可以为收发电路或接口电路。该收发器可以用于第七方面所述的发射角测量装置与其他通信装置通信。

68、在本技术中,第七方面所述的发射角测量装置可以为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终端,或者可设置于该终端中的芯片(系统)或其他部件或组件,或者包含该终端的装置。

69、此外,第七方面所述的发射角测量装置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中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的发射角测量方法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70、第八方面,提供一种发射角测量系统。该发射角测量系统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第一设备,以及用于执行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的第二设备。

71、第九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该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发射角测量方法。

72、第十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该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发射角测量方法。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