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布式系统及流量分流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955833发布日期:2023-04-26 15:14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布式系统及流量分流方法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网络与基础架构安全,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分布式系统及流量分流方法。


背景技术:

1、目前,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对网络设备的功能、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多板分布式处理架构的网络设备应用而生。双星形多板分布式处理架构的网络设备包括多块业务板、交换板、接口板。交换板和接口板都包含交换芯片和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业务板只包含cpu。所有业务板共同提供数据处理功能,接口板通过交换芯片提供设备面板接口,交换板作为业务板与接口板之间的连接枢纽,与所有业务板和接口板相连。接口板的面板口收到的报文需要分流到每一块业务板上,从而实现多块业务板之间的负载分担。分流功能的实现一般依赖于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逻辑器件或者交换芯片等硬件;考虑到分流灵活度、效率以及综合成本,交换芯片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分流硬件,其中与分流相关的功能模块有acl(accesscontrol lists,访问控制列表)、lag(link aggregation group,链路聚合组)、lb(loadbalancing,负载均衡)和堆叠等。

2、现有技术中,一般是将面板口进入的上行流量通过两次分流后,在所有业务板上实现负载分担。面板口进入的上行流量首先经过接口板上交换芯片第一次分流,报文被均分到所有交换板上;交换板收到报文后,经过交换板上的交换芯片第二次分流,报文被均分到所有业务板上。通过接口板和交换板的两次分流,实现了流量在多块业务板之间的负载分担。

3、但是,采用这种两次分流的技术方案,接口板和交换板上的交换芯片都需要配置acl规则、lag组、lb算法,并且在发生板卡上下线事件时,动态维护lag组成员。经过业务板处理后的下行流量同样也需要两次acl重定向后才能从对应的面板口转出。因此这种分流方案存在如下缺陷:一是上行、下行流量都需要经过两次acl重定向转发,对交换芯片有限的acl资源来说造成了很大的浪费;二是为了实现会话备份功能,设备需要实现一套与交换芯片硬件分流结果一致的软件分流算法,而这种两次分流的方案,极大的增加了软件分流算法的复杂性;三是所有交换芯片都需要维护自己的lag组成员接口,以应对不同的板卡上下线事件,增加了芯片管理的复杂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布式系统、流量分流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实现降低分流复杂性的技术效果。

2、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布式系统,所述分布式系统包括接口板、交换板和多个业务板;

3、所述交换板分别与所述接口板、所述业务板连接;

4、所述接口板和所述交换板配置有预设堆叠规则,所述预设堆叠规则将所述接口板和所述交换板组成一个堆叠系统,并将所述接口板的接口和所述交换板的接口配置为所述堆叠系统的堆叠口,所述堆叠系统配置有预设acl规则和预设lag组;

5、根据所述预设acl规则和所述预设lag组进行所述接口板和所述交换板之间的流量转发操作。

6、在上述实现过程中,该分布式系统通过在接口板和交换板之间配置预设堆叠规则,从而将通过将接口板和交换板组成一个堆叠系统;在接口板接收到上行流量数据时,通过堆叠系统配置的预设acl规则和预设lag组,上行流量数据基于预设acl规则重定向到预设lag组,基于预设lag组完成上行流量数据的一次分流,直接将上行流量数据分流后由交换板转发至业务板;从而,避免了接口板的流量一次分流、交换板的流量二次分流的操作,上行流量数据只经过一次分流就实现多业务板的负载分担功能;从而,该分布式系统可以实现降低分流复杂性的技术效果。

7、进一步地,所述接口板的接口包括面板口和接口板上联口,所述交换板的接口包括交换板下联口和交换板上联口,外部设备与所述面板口连接,所述接口板上联口与所述交换板下联口连接,所述交换板上联口与所述多个业务板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接口板配置有lb模块,所述lb模块用于负载分担,所述接口板基于所述预设lag组对所述交换板下联口和交换板上联口进行管理,所述接口板接收上行流量数据之后基于所述lb模块和预设acl规则重定向到所述预设lag组。

9、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将交换板上联口作为接口板的预设lag组的成员接口,上行流量数据通过预设acl规则重定向到预设lag组后,会在预设lag组的成员接口进行lb模块的负载分担后转发到业务板处理,以实现流量在多个业务板之间的负载分担;从而,通过上述方式,通过一次分流就将接口板的面板口收到的上行流量数据负载均分到了各个业务板,避免了交换板的二次流量分流。

10、进一步地,所述交换板配置所述预设acl规则,所述交换板接收下行流量数据之后基于所述预设acl规则重定向到所述接口板的面板口。

11、在上述实现过程中,下行流量数据经过交换板的一次acl重定向转发,即可从接口板的面板口转出。

12、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布式系统的流量分流方法,应用于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分布式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13、所述接口板获取待分流的上行流量数据;

14、所述上行流量数据基于预设acl规则重定向到预设lag组,获得所述上行流量数据的上行堆叠口信息和上行出接口信息;

15、所述接口板根据所述上行堆叠口信息将所述上行流量数据转发至所述交换板;

16、所述交换板根据所述上行出接口信息将所述上行流量数据转发至所述多个业务板。

17、在上述实现过程中,上行流量数据到达接口板,基于预设acl规则重定向到预设lag组;从而,根据预设lag组的堆叠组配置,获得上行堆叠口信息和上行出接口信息,依次将上行流量数据转发至交换板、业务板。

18、进一步地,所述交换板根据所述上行出接口信息将所述上行流量数据转发至所述多个业务板的步骤,包括:

19、根据所述上行出接口信息确定交换板上联口;

20、将所述上行流量数据通过所述交换板上联口转发至所述多个业务板。

21、在上述实现过程中,交换板收到上行流量数据后,根据堆叠组相关配置,将上行流量数据从对应的交换板上联口转发到业务板处理。

22、进一步地,所述接口板根据所述上行堆叠口信息将所述上行流量数据转发至所述交换板的步骤,包括:

23、根据所述上行堆叠口信息确定接口板上联口;

24、将所述上行流量数据通过所述接口板上联口转发至所述交换板。

25、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接口板转发上行流量数据时,根据上行堆叠口信息确定接口板上联口,从而根据堆叠组配置将上行流量数据从对应的接口板上联口转发到交换板。

26、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布式系统的流量分流方法,应用于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分布式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27、所述交换板获取所述业务板转发的下行流量数据;

28、所述下行流量数据基于预设acl规则重定向,获得下行堆叠口信息;

29、所述交换板根据所述下行堆叠口信息将所述下行流量数据转发至所述接口板;

30、所述接口板根据所述下行出接口信息将所述下行流量数据从对应的面板口转出。

31、在上述实现过程中,下行流量数据从业务板发送到交换板后,会被预先配置的预设acl规则命中,根据预设acl规则的重定向动作转发;根据下行堆叠口信息,将下行流量数据从对应的堆叠口转发到接口板;接口板收到下行流量数据后,根据堆叠组相关配置,将报文从对应的面板口转出。

32、第四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33、第五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4、第六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5、本技术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或者,部分特征和优点可以从说明书推知或毫无疑义地确定,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公开的上述技术即可得知。

36、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