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六路模拟接收机用多位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10465发布日期:2022-11-02 17:48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六路模拟接收机用多位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接收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六路模拟接收机用多位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2.接收机是由天线接收的电磁信号被送入接收机,理想的接收机抑制所有不需要的噪声,包括其他信号,并对需要的信号不增加任何噪声或干扰,不管信号的形式或格式如何,它都可以变换,以适合信号处理器检波电路所要求的特性,然后再送到智能用户接口。
3.在实现本技术过程中,发明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传统的接收机可通过旋转天线调整信号接收,但是现有的接收机,天线的位置相对固定,接收机信号的接收范围相对较为固定。
4.为此,我们提出来一种基于六路模拟接收机用多位调节机构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有的接收机,天线的位置相对固定,接收机信号的接收范围相对较为固定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基于六路模拟接收机用多位调节机构。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基于六路模拟接收机用多位调节机构,包括接收机本体,所述接收机本体的两侧均开设有调整槽,所述接收机本体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调整块,所述调整块位于调整槽内,所述调整块远离接收机本体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接收天线,所述接收机本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限位杆,所述接收机本体的两侧均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数量有多个,多个所述定位槽以接收机本体的中心线为中心呈对称分布,所述接收机本体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定位套,所述定位套位于定位槽内,所述定位套的内腔与限位杆的外表面活动套设。
8.通过设置接收机本体、调整槽、调整块、接收天线、限位杆、定位槽和定位套,实现了滑动调整块可改变接收天线的位置,并且向下滑动定位套套入限位杆中,可将调整块和接收天线的位置固定,从而达到了扩大接收天线的信号收集范围,方便调整接收天线水平位置的效果。
9.优选的,所述接收机本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外表面焊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远离固定块的一端焊接有清理刷子,所述清理刷子滑动连接在接收机本体的顶部,所述接收机本体的外表面搭接有收集箱,所述接收机本体的外表面设置有用于固定收集箱的固定结构。
10.通过设置固定块、复位弹簧、清理刷子和收集箱,实现了向后拉动清理刷子可将接收机本体顶部的灰尘扫入收集箱且清理刷子可受复位弹簧的拉力自动复位,从而达到了快速清理收集接收机本体顶部灰尘的效果。
11.优选的,所述收集箱的顶部可拆卸安装有过滤网,所述收集箱的横截面积小于过
滤网的横截面积。
12.通过设置过滤网,实现了过滤网可拦截较大杂物进入收集箱,从而达到了尽量避免较大杂物影响收集箱正常工作的效果。
13.优选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垫块,所述垫块固定安装在接收机本体的两侧,所述垫块的内腔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螺栓穿过垫块与接收机本体螺纹连接。
14.通过设置垫块和螺栓,实现了向外旋转螺栓且螺栓完全脱离垫块后,可快速拆卸收集箱,从而达到了方便快速拆卸收集箱进行更换的效果。
15.优选的,所述过滤网搭接在收集箱的顶部,所述过滤网的内腔螺纹连接有螺钉,所述螺钉穿过过滤网与收集箱螺纹连接。
16.通过设置收集箱与过滤网的可拆卸式结构,实现了向外旋转螺钉可快速拆卸过滤网,从而达到了方便根据实际情况使用不同型号过滤网的效果。
17.优选的,所述接收机本体的两侧均焊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接收机本体的一端焊接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远离支撑杆的一端焊接有缓冲套,所述缓冲套活动套设在支撑杆的外表面,所述缓冲套远离缓冲弹簧的一侧可拆卸安装有缓冲板。
18.通过设置支撑杆、缓冲弹簧、缓冲套和缓冲板,实现了缓冲板受撞击向后挤压缓冲套和缓冲弹簧,缓冲套和缓冲弹簧向后运动可减缓冲击力,从而达到了尽量避免接收机本体受撞击后,冲击力对接收机本体内部零件造成损坏的效果。
19.优选的,所述缓冲板搭接在缓冲套的外表面,所述缓冲板的内腔螺纹连接有自攻钉,所述自攻钉穿过缓冲板与缓冲套螺纹连接。
20.通过设置缓冲套和缓冲板的可拆卸式结构,实现了向外旋转螺钉可快速拆卸缓冲板,从而达到了方便快速更换损坏的缓冲板的效果。
21.优选的,所述接收机本体宽度方向的竖直截面积小于缓冲板的竖直截面积,所述接收机本体的高度小于缓冲板的高度。
22.通过设置缓冲板的高度和面积,实现了较大面积的缓冲板可提供更完善的保护,从而达到了增强了缓冲板对接收机本体整体的保护。
23.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基于六路模拟接收机用多位调节机构,通过接收机本体,调整槽、调整块、接收天线、限位杆、定位槽和定位套的配合使用,方便调整接收天线的位置,扩大信号接收范围,再通过固定块、复位弹簧、清理刷子和收集箱的配合使用,方便清理接收机本体顶部的灰尘并收集,进一步通过垫块和螺栓的配合使用,方便快速拆卸收集箱进行更换,从而达到了方便调节接收天线的位置且扩大信号接收范围的效果。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区域放大示意图;
26.图3为另一角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本技术图3中b区域放大示意图;
28.图5为本技术局部零件立体剖视示意图。
29.图中:1、接收机本体;2、调整槽;3、调整块;4、接收天线;5、限位杆;6、定位槽;7、定
位套;8、固定块;9、复位弹簧;10、清理刷子;11、收集箱;12、过滤网;13、垫块;14、螺栓;15、支撑杆;16、缓冲弹簧;17、缓冲套;18、缓冲板。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1.参照图1-2,一种基于六路模拟接收机用多位调节机构,包括接收机本体1,接收机本体1的两侧均开设有调整槽2,调整槽2的数量有两个,两个调整槽2以接收机本体1的中心线为中心呈对称分布,接收机本体1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调整块3,调整块3的数量与调整槽2的数量相等,调整块3位于调整槽2内,调整块3远离接收机本体1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接收天线4,接收天线4可接收信号,且接收天线4与接收机本体1的连接方式为现有技术。
32.此外,接收机本体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限位杆5,限位杆5的长度大小为接收机本体1高度大小的四分之一,接收机本体1的两侧均开设有定位槽6,定位槽6的数量有多个,多个定位槽6以接收机本体1的中心线为中心呈对称分布。接收机本体1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定位套7,定位套7位于定位槽6内,定位套7的内腔与限位杆5的外表面活动套设,限位杆5的外周半径小于定位套7的内周半径。
33.参照图3-4,接收机本体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块8,固定块8的外表面焊接有复位弹簧9,复位弹簧9的伸缩长度小于接收机本体1的长度,复位弹簧9远离固定块8的一端焊接有清理刷子10,清理刷子10滑动连接在接收机本体1的顶部,清理刷子10的滑动可清理接收机本体1顶部的灰尘,接收机本体1的外表面搭接有收集箱11,收集箱11可收集接收机本体1顶部清理的灰尘。
34.此外,收集箱11的顶部可拆卸安装有过滤网12,收集箱11的横截面积小于过滤网12的横截面积,过滤网12可过滤较大杂物。过滤网12搭接在收集箱11的顶部,过滤网12的内腔螺纹连接有螺钉,螺钉穿过过滤网12与收集箱11螺纹连接,向外旋转螺钉且螺钉完全脱离收集箱11后可快速拆卸过滤网12。
35.另外,接收机本体1的外表面设置有用于固定收集箱11的固定结构。固定结构包括垫块13,垫块13的数量有两个,两个垫块13以接收机本体1的中心线为中心呈对称分布,垫块13固定安装在接收机本体1的两侧,垫块13的内腔螺纹连接有螺栓14,螺栓14穿过垫块13与接收机本体1螺纹连接,向外旋转螺栓14且螺栓14完全脱离垫块13后可快速拆卸收集箱11。
36.参照图1和图5,接收机本体1的两侧均焊接有支撑杆15,支撑杆15的数量有多个,多个支撑杆15以接收机本体1的中心线为中心呈对称分布,支撑杆15远离接收机本体1的一端焊接有缓冲弹簧16,缓冲弹簧16的数量与支撑杆15的数量相等;缓冲弹簧16远离支撑杆15的一端焊接有缓冲套17,缓冲套17的竖直截面积大于支撑杆15的竖直截面积,缓冲套17活动套设在支撑杆15的外表面。
37.此外,缓冲套17远离缓冲弹簧16的一侧可拆卸安装有缓冲板18,缓冲板18的数量与支撑杆15的数量相等,缓冲板18搭接在缓冲套17的外表面,缓冲板18的内腔螺纹连接有自攻钉,自攻钉穿过缓冲板18与缓冲套17螺纹连接,向外旋转自攻钉且自攻钉完全脱离缓冲套17后,缓冲板18可快速从缓冲套17的外表面脱离。接收机本体1宽度方向的竖直截面积
小于缓冲板18的竖直截面积,接收机本体1的高度小于缓冲板18的高度。
38.工作原理:需要调整接收机本体1的信号接收范围时,先向上滑动定位套7且定位套7脱离限位杆5后,调整块3可沿着调整槽2进行滑动,滑动调整槽2调整接收天线4的水平位置,接收天线4移动至合适位置后,再次沿着定位槽6向下滑动定位套7,并且定位套7套入限位杆5后可固定接收天线4的位置;并且接收机本体1受到撞击时,缓冲板18受力带动缓冲套17向后挤压缓冲弹簧16,同时缓冲套17沿着支撑杆15向后滑动,缓冲套17和缓冲弹簧16的移动可减缓冲击力。
39.此外,拉动清理刷子10沿着接收机本体1的顶部滑动可清理灰尘,清理的灰尘落入收集箱11中,且收集箱11顶部的过滤网12可过滤较大杂物,收集箱11内部空间不足时可快速更换收集箱11,向外旋转螺栓14且螺栓14完全脱离垫块13后,收集箱11可快速从接收机本体1的外表面脱离进行拆卸更换。
4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