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扣位、定位、拆卸位一体的壳膜一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83031发布日期:2023-06-17 08:11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扣位、定位、拆卸位一体的壳膜一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手机配件,特别涉及一种扣位、定位、拆卸位一体的壳膜一体结构。


背景技术:

1、手机在使用中,需要对其进行防护,现有的手机防护结构主要包括手机壳、手机套、手机膜。通常,手机壳与手机套一般只能实现手机后背与侧边的防护,手机膜只能对手机屏幕进行防护,均无法实现单一结构对手机整体进行有效的防护。

2、基于此,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全包手机壳,能够实现对手机的整体进行防护。如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专利号为cn 208094642 u的了一种金属塑胶钢化玻璃结合一起的保护壳,该手机壳包括有金属护套前盖和保护后盖,保护后盖卡接安装于金属护套前盖上,金属护套前盖包括有金属边框和金属前包围边,金属前包围边安装于金属边框上方,保护后盖四个转角设有固定转角片,三个固定转角片上设有第一卡接凸起,另一个固定转角片对应金属边框下方设有拆卸凹槽,金属边框上对应第一卡接凸起位置设有第一卡接凹槽。金属护套前盖在前、保护后盖在后较为牢固的固定手机;在安装时无需金属护套前盖发生形变因此可以采用较硬的金属材质;采用保护后盖卡接安装于金属护套前盖上连接牢固,卡接凸起在卡接时行程短无须留出较大的滑行缝隙;在金属边框一角设有拆卸凹槽方便进行卸下。

3、该保护壳虽然能够实现对手机全方位的防护,但其底壳无法单独在手机上使用,无法实现上盖的壳膜一体,且上下盖安装较为麻烦,前盖较厚,对手机屏幕进行操作不够灵敏。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扣位、定位、拆卸位一体的壳膜一体结构,可以对手机进行全包,能够实现对手机全方位的防护;

2、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扣位、定位、拆卸位一体的壳膜一体结构,该结构的可以单独作为手机壳来使用;

3、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扣位、定位、拆卸位一体的壳膜一体结构,实现固定扣位、定位避让、拆卸位一体化,能够简化产品的结构,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4、本实用新型的最后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扣位、定位、拆卸位一体的壳膜一体结构,能够便于底壳的分离,便于清理底壳中存在的杂物。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扣位、定位、拆卸位一体的壳膜一体结构,包括有底壳、上盖,所述底壳上设置有手机容纳空腔,所述上盖与底壳扣合并将所述手机容纳空腔包裹在内;

7、所述底壳的端角上还设置有用于拆卸底壳或上盖的拆卸位;

8、所述底壳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手机的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有固定扣,所述上盖上设置有与所述固定扣相适配的避让位,所述固定扣与避让位组合形成定位结构,所述固定扣的外侧还设置有缺口槽,所述缺口槽形成所述拆卸位。

9、优选地,所述固定扣的外侧还设置有加厚层,所述加厚层上设置有防滑纹。

10、优选地,所述底壳包括有底壳边框与底板,所述底板安装在底壳边框上,所述上盖包括有上盖边框与面板,所述面板安装在上盖边框上,所述固定扣设置在底壳边框的端角上。

11、优选地,所述上盖边框与底壳边框上均设置有一圈l型安装槽,所述面板设置在上盖边框的l型安装槽中,且面板与上盖边框的l型安装槽齐平;所述底板设置在底壳边框的l型安装槽中,且底板与底壳边框的l型安装槽齐平。

12、优选地,该壳膜一体结构还包括有用于固定手机的辅助固定结构,所述辅助固定结构包括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用以与手机的前侧抵接以限制手机沿背离底板的方向移动。

13、优选地,所述固定件设置有两个以上,且两个以上的所述固定件对称设置在底壳边框上。

14、优选地,所述固定件环绕底壳边框整个周侧或部分周侧。

15、优选地,所述面板的内侧面与手机屏幕粘接固定;

16、所述上盖的边框的底面与所述底壳的边框的顶面在手机的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且形成有第一避位间隙;

17、所述上盖的边框的底面设有对应所述固定扣的第一避位槽,以及对应所述固定件的第二避位槽,所述固定扣与所述第一避位槽之间在手机的厚度方向上形成有第二避位间隙,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第二避位槽之间在手机的厚度方向上形成第三避位间隙。

18、优选地,所述固定扣及固定件的横截面均由下至上呈渐缩状,所述第一避位槽及第二避位槽的横截面对应地均由下至上呈渐缩状。

19、优选地,该壳膜一体结构还包括有辅助定位结构,所述辅助定位结构包括有定位槽与定位凸起,所述定位槽设置在底壳边框上,所述定位凸起设置在上盖边框上,所述定位凸起安装在定位槽中形成所述辅助定位结构。

20、优选地,所述面板的内侧面与手机屏幕粘接固定;

21、所述上盖的边框的底面与所述底壳的边框的顶面在手机的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且形成有第一避位间隙;

22、所述定位凸起与所述定位槽之间在手机的厚度方向上形成有第四避位间隙。

23、优选地,所述底壳与上盖的边框均为矩形框,所述底壳的边框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长框条,以及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短框条,两个所述第一长框条与两个所述第一短框条首尾相连形成矩形框;

24、所述上盖的边框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长框条,以及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短框条;两个所述第二长框条与两个所述第二短框条首尾相连形成矩形框;

25、该壳膜一体结构还包括有用于固定手机的辅助固定结构,所述辅助固定结构包括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用以与手机的前侧抵接以限制手机沿背离底板的方向移动;

26、每个所述第一长框条的中部设有一个所述固定件以及位于所述固定件两侧且紧邻该固定件的两个所述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开设于所述第一长框条的内侧面,所述固定件向内凸出于所述第一长框条的内侧面;

27、所述定位凸起自所述第二长框条的底面向下延伸形成,所述固定件相对于所述第一长框条顶面的高度小于所述定位凸起的长度;

28、所述第二长框条的底面设有对应所述固定扣的第一避位槽,以及对应所述固定件的第二避位槽,所述固定扣与所述第一避位槽之间在手机的厚度方向上形成有第二避位间隙,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第二避位槽之间在手机的厚度方向上形成第三避位间隙。

29、优选地,所述定位槽开设于所述底壳的边框的内侧面,所述底壳的边框的外侧面对应所述定位槽所在的部位设有加厚部;所述定位槽靠近面板的一侧设有延伸至所述加厚部的扩口。

30、优选地,在手机的厚度方向上,所述上盖的边框的底面与顶面之间的厚度为所述面板厚度1.5倍至3倍,所述上盖的边框底面的高度接近所述面板的内侧面的高度;所述底壳的边框包括与手机的侧面相对的侧壁,所述侧壁的高度接近或等于手机的厚度;

31、所述上盖的边框的底面与内侧面的连接处设有l型安装槽,所述面板的边缘安装在所述l型安装槽内;所述上盖的边框的底面设有环绕所述面板且与所述l型安装槽连通的排气槽,所述固定扣位于所述排气槽的外围。

32、优选地,所述上盖的边框的顶面与内侧面的连接处设有环形的台阶槽,所述台阶槽的位置与所述排气槽的位置相对应设置以减小所述上盖的边框的厚度。

33、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为:

34、1、将手机安装在底壳中,利用底壳边框上的固定结构对手机进行固定;

35、2、利用定位结构将上盖安装在底壳上;

36、3、从定位结构作为起点,从一侧进行排气,将面盖贴合在手机屏幕上,利用面盖与手机屏幕之间的吸力实现上盖得固定。

37、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相比于现有技术:

38、首先,本实用新型的壳膜一体结构设置有底壳与上盖,可以对手机进行全包,能够实现对手机的全方位的防护;

39、其次,本实用新型的底壳设置有手机容纳空腔,可用于容纳手机,底壳上还设置有固定结构,使得底壳可以单独作为手机壳来使用;

40、再次,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扣能够配合上盖的避让位形成定位结构,便于对上盖组装过程中的定位,固定扣上设置有缺口槽,可便于从缺口槽处进行揭盖或揭底壳,便于将上盖或底壳从手机上分离,上盖分离能够便于贴膜安装过程中在缺口槽处进行排气,底壳分离能够便于清理底壳内的垃圾,固定扣实现固定扣位、定位避让、拆卸位一体化,能够简化产品的结构,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41、最后,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扣上设置有加厚层与防滑纹,加厚层能够便于手指的受力,防滑纹能够增大摩擦力,二者结合能够方便将底壳与手机分离,便于清理底壳中存在的杂物,且底壳分离过程中不会使上盖与手机之间产生松动,使得整个结构更加稳固,使用更加方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