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牙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09237发布日期:2023-01-20 12:42阅读:74来源:国知局
蓝牙耳机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耳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蓝牙耳机。


背景技术:

2.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耳机也在不断更新换代。蓝牙耳机由于其音质好、佩戴舒适等特点受到人们喜爱。但传统的蓝牙耳机存在由于耳机壳内空间有限导致电池容量小,造成蓝牙耳机续航时间短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耳机,可以解决传统蓝牙耳机电池容量小,造成蓝牙耳机续航时间短的问题。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耳机,包括第一耳机、第二耳机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耳机和所述第二耳机的线缆、第一电池模块、第二电池模块、阻值匹配模块和充放电模块。
5.所述第一电池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耳机内或所述线缆上,所述第二电池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二耳机内或所述线缆上,所述充放电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耳机内或所述第二耳机内,所述充放电模块通过所述阻值匹配模块与所述第一电池模块电连接,所述充放电模块与所述第二电池模块电连接,所述阻值匹配模块的阻值与目标线缆的阻值相同,所述目标线缆为所述充放电模块和所述第二电池模块之间的线缆。
6.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电池模块的参数和所述第二电池模块的参数相同。
7.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电池模块包括多个并联的单体电池,所述第二电池模块包括多个并联的单体电池,所述第一电池模块中单体电池的数量与所述第二电池模块中单体电池的数量相同。
8.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阻值匹配模块包括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串接在所述充放电模块与所述第一电池模块之间。
9.所述第一电阻的阻值与所述目标线缆的阻值相同。
10.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蓝牙耳机还包括第一控制模块、第一播放模块、第一采集模块、第二控制模块、第二播放模块和第二采集模块。
11.所述第一控制模块、所述第一播放模块和所述第一采集模块均设置于所述第一耳机内,所述第二控制模块、所述第二播放模块和所述第二采集模块均设置于所述第二耳机内,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和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均与所述充放电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播放模块和所述第一采集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二播放模块和所述第二采集模块电连接。
12.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包括第一蓝牙音频转换器,所述第一蓝牙音频转换器分别与所述充放电模块、所述第一播放模块和所述第一采集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包括第二蓝牙音频转换器,所述第二蓝牙音频转换器分别与所述充放电模
块、所述第二播放模块和所述第二采集模块电连接。
13.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播放模块包括第一喇叭,所述第一喇叭与所述第一蓝牙音频转换器电连接;所述第二播放模块包括第二喇叭,所述第二喇叭与所述第二蓝牙音频转换器电连接。
14.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采集模块包括第一麦克风阵列,所述第一麦克风阵列与所述第一蓝牙音频转换器电连接;所述第二采集模块包括第二麦克风阵列,所述第二麦克风阵列与所述第二蓝牙音频转换器电连接。
15.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麦克风阵列包括多个麦克风,所述第二麦克风阵列包括多个麦克风。
16.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蓝牙耳机还包括开关控制键,所述开关控制键设置于所述第一耳机或所述第二耳机上,所述开关控制键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和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电连接。
17.本技术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
1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耳机在第一耳机内或线缆上设置第一电池模块,在第二耳机内或线缆上设置第二电池模块,增加了蓝牙耳机上电池模块的数量,从而提高了蓝牙耳机的电池容量,进而提高了蓝牙耳机的续航时间。同时,在充放电模块和第一电池模块之间设置阻值匹配模块,并且阻值匹配模块的阻值与目标线缆的阻值相同,目标线缆为充放电模块和第二电池模块之间的线缆。阻值匹配模块使第一电池模块与充放电模块之间的阻值和第二电池模块与充放电模块之间的阻值相等,确保第一电池模块和第二电池模块的电压相同,防止第一电池模块和第二电池模块之间出现对充的现象,延长第一电池模块和第二电池模块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耳机原理框图;
21.图2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耳机原理框图;
22.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耳机的控制模块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技术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技术。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技术的描述。
24.应当理解,当在本技术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25.还应当理解,在本技术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26.如在本技术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术语“如果”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当

时”或“一旦”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意指“一旦确定”或“响应于确定”或“一旦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
[0027]
另外,在本技术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8]
在本技术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0029]
在使用蓝牙耳机过程中,经常会因为蓝牙耳机的电池容量小,造成蓝牙耳机续航时间短等一系列问题,满足不了用户续航需求,导致用户对蓝牙耳机的使用率和体验度不高。
[0030]
基于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蓝牙耳机在第一耳机内或线缆上设置第一电池模块,在第二耳机内或线缆上设置第二电池模块,增加了蓝牙耳机上电池模块的数量,从而提高了蓝牙耳机的电池容量,进而提高了蓝牙耳机的续航时间。同时,在充放电模块和第一电池模块之间设置阻值匹配模块,并且阻值匹配模块的阻值与目标线缆的阻值相同,目标线缆为充放电模块和第二电池模块之间的线缆。阻值匹配模块使第一电池模块与充放电模块之间的阻值和第二电池模块与充放电模块之间的阻值相等,确保第一电池模块和第二电池模块的电压相同,防止第一电池模块和第二电池模块之间出现对充的现象,延长第一电池模块和第二电池模块的使用寿命。因此,把蓝牙耳机壳内的零碎空间充分合理利用,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有利于市场化的推广。
[0031]
为了说明本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0032]
图1示出了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耳机原理框图。参见图1所示,蓝牙耳机包括第一耳机、第二耳机、连接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的线缆、第一电池模块10、第二电池模块40、阻值匹配模块20和充放电模块30。第一电池模块10设置于第一耳机内或线缆上,第二电池模块40设置于第二耳机内或线缆上,充放电模块30设置于第一耳机内或第二耳机内,充放电模块30通过阻值匹配模块20与第一电池模块10电连接,充放电模块30与第二电池模块40电连接,阻值匹配模块20的阻值与目标线缆的阻值相同,目标线缆为充放电模块30和第二电池模块40之间的线缆。
[0033]
具体地,在蓝牙耳机的第一耳机内或线缆上设置第一电池模块10,在第二耳机内或线缆上设置第二电池模块40,通过增大蓝牙耳机上电池模块的安装位置,增加了蓝牙耳机上电池模块的数量,从而提高了蓝牙耳机的电池容量,进而提高了蓝牙耳机的续航时间。
[0034]
阻值匹配模块20的阻值与目标线缆的阻值相同,目标线缆为充放电模块30和第二电池模块40之间的线缆,使充放电模块30对第一电池模块10和第二电池模块40的充电电流
相同、充电功率相同、充电速度相同,第一电池模块10和第二电池模块40的电量增加速度相等,确保第一电池模块10的电压和第二电池模块40的电压始终相等,第一电池模块10和第二电池模块40之间不会出现对充现象,延长第一电池模块10和第二电池模块40的使用寿命。
[0035]
示例性的,连接第二电池模块40和充放电模块30之间的目标线缆的阻值为61毫欧,为了使第一电池模块10和第二电池模块40的电压相等,不会出现第一电池模块10和第二电池模块40之间对充的现象,即要求第一电池模块10和充放电模块30之间的阻值匹配模块20的阻值与目标线缆阻值相同,即阻值匹配模块20的阻值也应选择61毫欧。
[0036]
需要注意的是,第一电池模块10和第二电池模块40到充放电模块30之间的电阻差相差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充电时第一电池模块10和第二电池模块40之间不会引起电压差,也就不会出现第一电池模块10和第二电池模块40之间对充的现象,进而可以延长第一电池模块10和第二电池模块40的使用寿命。
[0037]
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池模块10的参数和第二电池模块40的参数相同。
[0038]
具体地,电池模块(第一电池模块10和第二电池模块40)参数可以包含电池的额定容量、电池类型、以及电池的额定电压。在蓝牙耳机上设置相同参数的第一电池模块10和第二电池模块40,可以确保在蓝牙耳机使用过程中,第一电池模块10和第二电池模块40的电气参数相同,第一电池模块10和第二电池模块40之间不会出现对充现象,延长第一电池模块10和第二电池模块40的使用寿命。
[0039]
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池模块10包括多个并联的单体电池,第二电池模块40包括多个并联的单体电池,第一电池模块10中单体电池的数量与第二电池模块40中单体电池的数量相同。
[0040]
具体地,第一电池模块10包括多个并联的单体电池,为了充分合理运用有限的蓝牙耳机空间,选用体积小的单体电池,对其进行并联,达到提高电池容量的目的,即放置小电池可以充分利用耳壳中零碎空间,使电池容量达到最大化,解决了蓝牙耳机中电池与pcb空间干涉问题与电池容量小,造成蓝牙耳机续航时间短的问题。
[0041]
第二电池模块40包括多个并联的单体电池,为了合理运用有限的蓝牙耳机空间,选用体积小的单体电池,对其进行并联,达到提高电池容量的目的,即放置小电池可以充分利用耳壳中零碎空间,使电池容量可以做到最大化,解决了蓝牙耳机中电池与pcb空间干涉问题与电池容量小,造成蓝牙耳机续航时间短的问题。
[0042]
第一电池模块10中单体电池的数量与第二电池模块40中单体电池的数量相同,由于每个单体电池的参数相同,因此可以确保第一电池模块10和第二电池模块40中的电池容量、电池电压相同,也就防止了第一电池模块10和第二电池模块40之间出现对充的现象,延长第一电池模块10和第二电池模块40的使用寿命,因此在初始设定时,设置第一电池模块10和第二电池模块40中单体电池数量相同。
[0043]
需要说明的是,设计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单体电池,优选的可以选取体积小容量大的锂离子电池,以满足电池容量大的需求。同时,设计人员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并联的单体电池的个数进行选取,例如,选取2个、3个、4个或其他个数的单体电池进行并联,形成电池模块(第一电池模块10和第二电池模块40)。
[0044]
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阻值匹配模块20包括第一电阻,第一电阻串接在充放电
模块30与第一电池模块10之间。第一电阻的阻值与目标线缆的阻值相同。
[0045]
具体地,第一电阻的阻值与目标线缆的阻值相同,进而可以使充放电模块30对第一电池模块10和第二电池模块40的充电电流相同、充电功率相同、充电速度相同,第一电池模块10和第二电池模块40的电量增加速度相等,确保第一电池模块10的电压和第二电池模块40的电压始终相等,第一电池模块10和第二电池模块40之间不会出现对充现象,延长第一电池模块10和第二电池模块40的使用寿命。
[0046]
示例性的,连接第二电池模块40和充放电模块30之间的目标线缆的阻值为61毫欧,为了使第一电池模块10和第二电池模块40的电压相等,不会出现第一电池模块10和第二电池模块40之间对充的现象,即要求第一电池模块10和充放电模块30之间的第一电阻的阻值与目标线缆的阻值相同,即第一电阻的阻值也应选择61毫欧。
[0047]
图2示出了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耳机原理框图。参见图2所示,蓝牙耳机包括第一控制模块105、第一播放模块106、第一采集模块104、第二控制模块108、第二播放模块109和第二采集模块107。第一控制模块105、第一播放模块106和第一采集模块104均设置于第一耳机内,第二控制模块108、第二播放模块109和第二采集模块107均设置于第二耳机内,第一控制模块105和第二控制模块108均与充放电模块30电连接,第一控制模块105分别与第一播放模块106和第一采集模块104电连接,第二控制模块108分别与第二播放模块109和第二采集模块107电连接。
[0048]
具体地,第一采集模块104用于接收待播放的音频信号,并将音频信号传送至第一控制模块105。第一控制模块105对音频信号进行解析,并控制第一播放模块106播放对应的声音。
[0049]
第二采集模块107用于接收待播放的音频信号,并将音频信号传送至第二控制模块108。第二控制模块108对音频信号进行解析,并控制第二播放模块109播放对应的声音。
[0050]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采集模块104和第二采集模块107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为移动终端发送的通话语音信息或媒体音频信息。
[0051]
第一控制模块105、第一播放模块106和第一采集模块104均设置于第一耳机内,且第一控制模块105连接着第一采集模块104和第一播放模块106。第一采集模块104将采集到的音频信号传送至第一控制模块105,第一控制模块105对音频信号进行解析,并控制第一播放模块106播放对应的声音,实现蓝牙耳机的音频输出功能以及通话功能。
[0052]
第二控制模块108、第二播放模块109和第二采集模块107均设置于第二耳机内,且第二控制模块108连接着第二采集模块107和第二播放模块109。第二采集模块107将采集到的音频信号传送至第二控制模块108,第二控制模块108对音频信号进行解析,并控制第二播放模块109播放对应的声音,实现蓝牙耳机的音频输出功能以及通话功能。
[0053]
图3示出了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耳机的控制模块原理框图。参见图3所示,第一控制模块105包括第一蓝牙音频转换器205,第一蓝牙音频转换器205分别与充放电模块30、第一播放模块106和第一采集模块104电连接;第二控制模块108包括第二蓝牙音频转换器208,第二蓝牙音频转换器208分别与充放电模块30、第二播放模块109和第二采集模块107电连接。
[0054]
具体地,蓝牙音频转换器(第一蓝牙音频转换器205和第二蓝牙音频转换器208)主要是对音频进行编解码,即对数字音频进行解码,并根据数字音频编码规范保存为新音频
格式。
[0055]
第一采集模块104用于接收待播放的音频信号,并将音频信号传送至第一蓝牙音频转换器205,第一蓝牙音频转换器205对音频信号进行编解码得到新音频格式的音频信号,并控制第一播放模块106播放对应的声音,实现蓝牙耳机的音频输出功能以及通话功能。
[0056]
第二采集模块107用于接收待播放的音频信号,并将音频信号传送至第二蓝牙音频转换器208,第二蓝牙音频转换器208对音频信号进行编解码得到新音频格式的音频信号,并控制第二播放模块109播放对应的声音,实现蓝牙耳机的音频输出功能以及通话功能。
[0057]
示例性的,第一蓝牙音频转换器205和第二蓝牙音频转换器208可以选用avdshare audio converter for mac蓝牙音频转换器。
[0058]
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播放模块包括第一喇叭,第一喇叭与第一蓝牙音频转换器电连接;第二播放模块包括第二喇叭,第二喇叭与第二蓝牙音频转换器电连接。
[0059]
具体地,第一采集模块用于接收待播放的音频信号,并将音频信号传送至第一蓝牙音频转换器,第一蓝牙音频转换器对音频信号进行编解码得到新音频格式的音频信号,并控制第一喇叭播放对应的声音,实现蓝牙耳机的音频输出功能以及通话功能。
[0060]
第二采集模块用于接收待播放的音频信号,并将音频信号传送至第二蓝牙音频转换器,第二蓝牙音频转换器对音频信号进行编解码得到新音频格式的音频信号,并控制第二喇叭播放对应的声音,实现蓝牙耳机的音频输出功能以及通话功能。
[0061]
示例性的,喇叭(第一喇叭和第二喇叭)输出的声音最大功率20mw。
[0062]
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采集模块包括第一麦克风阵列,第一麦克风阵列与第一蓝牙音频转换器电连接;第二采集模块包括第二麦克风阵列,第二麦克风阵列与第二蓝牙音频转换器电连接。
[0063]
具体地,第一麦克风阵列包括多个麦克风,例如,包括前反馈麦克风、后反馈麦克风和通话麦克风,其中,前反馈麦克风主要采集外部环境噪声或人声,其设置于耳机壳外侧,暴露在空气中,更便于采集环境噪声和人声,后反馈麦克风主要采集耳机腔体内的音频信号,其设置于耳机壳体内,靠近外耳道位置,便于对耳机腔体内的音频信号进行采集,最终经过主动降噪(active noise cancellation,anc)算法,对声音信号进行降噪,通话麦克风主要是针对通话功能的麦克风,实现正常的通话功能,整个麦克风阵列实现了降噪功能和高清通话功能。
[0064]
第二麦克风阵列包括多个麦克风,例如,包括前反馈麦克风、后反馈麦克风和通话麦克风,其中,前反馈麦克风主要采集外部环境噪声或人声,其设置于耳机壳外侧,暴露在空气中,更便于采集环境噪声和人声,后反馈麦克风主要采集耳机腔体内的音频信号,其设置于耳机壳体内,靠近外耳道位置,便于对耳机腔体内的音频信号进行采集,最终经过anc算法,对声音信号进行降噪,通话麦克风主要是针对通话功能的麦克风,实现正常的通话功能,整个麦克风阵列实现了降噪功能和高清通话功能。
[0065]
需要说明的是,anc算法主动降噪技术是指采集环境噪音,并产生与噪音反相的信号用耳机等装置回放,用以抵消噪音的技术。即,通过麦克风收集外部环境噪音,然后降噪晶片产生反向声波并将其添加到耳机里,借以抵消噪音。最后,人耳听到的将是环境噪声和
抗噪声叠加而成的声音,因为两者互相抵消,因此达到降噪效果。
[0066]
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蓝牙耳机还包括开关控制键,开关控制键设置于第一耳机或第二耳机上,开关控制键分别与第一控制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电连接。
[0067]
具体地,开关控制键用于对蓝牙耳机进行开关控制。蓝牙耳机处于关机状态时,长按开关控制键实现开机操作;蓝牙耳机处于开机状态时,长按开关控制键实现关机操作。
[0068]
示例性的,蓝牙耳机处于关机状态时,长按开关控制键2秒以上实现开机操作;蓝牙耳机处于开机状态时,长按开关控制键2秒以上实现关机操作。
[0069]
蓝牙耳机开机播放音乐时,利用开关控制键可以实现播放控制。
[0070]
示例性的,蓝牙耳机播放音乐时,点按一下开关控制键实现暂停播放,点按两下开关控制键实现播放下一首音乐,点按三下开关控制键实现播放上一首音乐。
[0071]
蓝牙耳机开机通话时,利用开关控制键可以实现通话控制。
[0072]
示例性的,蓝牙耳机有电话接入时,点按一下实现接听电话,点按两下实现挂断电话。
[0073]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