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47496发布日期:2022-10-05 07:37阅读:96来源:国知局
麦克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音频器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麦克风装置。


背景技术:

2.麦克风,学名为传声器,麦克风是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能量转换器件。分类有动圈式、电容式、驻极体和最近新兴的硅微传声器,此外还有液体传声器和激光传声器。大多数麦克风都是驻极体电容器麦克风,其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具有永久电荷隔离的聚合材料振动膜。
3.目前,用户使用麦克风时,通过按压按键的方式进行静音、音量调节、模式选择等控制操作,操作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麦克风的控制操作不方便的问题,而提供一种麦克风装置。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所述麦克风装置包括:
7.壳体;
8.麦克风组件,其设置于所述壳体上;
9.音量调节件,可转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顶部,用于调节麦克风组件的音量大小;
10.触控感应模块和红外感应模块;
11.所述触控感应模块和所述红外感应模块均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且均与所述麦克风组件电连接,所述触控感应模块接收到第一感应信号后,控制所述麦克风组件的打开或关闭,所述红外感应模块接收到第二感应信号后,控制所述麦克风组件的打开或关闭。
12.进一步地,所述触控感应模块包括触控电路板和触控面板,所述触控电路板安装于所述壳体上,并靠近所述触控面板设置,所述触控面板至少部分外露于所述壳体。
13.进一步地,所述触控感应模块包括至少一所述触控电路板;
14.一所述触控电路板设于所述壳体的顶部或所述壳体的底部;
15.或者,多个所述触控电路板分别设于所述壳体的顶部及所述壳体的底部。
16.进一步地,所述红外感应模块包括红外控制电路板和红外感应器,所述红外控制电路板设于所述壳体上,所述红外感应器与所述红外控制电路板电连接,且所述红外感应器发射的光可穿设所述壳体。
17.进一步地,所述红外感应模块包括至少一所述红外感应器,
18.一所述红外感应器设于所述壳体的顶部或所述壳体的底部;
19.或者,多个所述红外感应器分别设于所述壳体的顶部及所述壳体的底部。
20.进一步地,所述麦克风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麦克风组件、所述红外感应模块和所述触控感应模块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红外感应模块的第一感应
信号控制所述麦克风组件的打开或关闭,并根据所述触控感应模块的第二感应信号控制所述麦克风组件的打开或关闭。
21.进一步地,所述麦克风装置还包括无线通信模块和旋转电机,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控制器、所述旋转电机电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无线通信模块接收到的控制信号控制所述旋转电机转动,所述旋转电机与所述音量调节件连接,并控制所述音量调节件转动,以调节所述麦克风组件的音量大小。
22.进一步地,所述麦克风装置还包括支架主体,所述支架主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红外感应模块和所述触控感应模块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架主体相对的两侧。
23.进一步地,所述支架主体设有用于安装麦克风的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上设有至少一用于安装麦克风的麦克风安装位。
24.进一步地,所述麦克风装置还包括立架,所述壳体转动设置于所述立架上。
25.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26.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壳体上设置红外感应模块和触控感应模块,红外感应模块和触控感应模块均与麦克风组件电连接,且均可控制麦克风组件的打开或关闭,实现双控联动,并且还通过转动于壳体顶部的音量调节件调节麦克风风组件的音量大小,对麦克风组件的控制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实用新型麦克风装置的正视图。
28.图2是图1麦克风装置的爆炸图。
29.图3是图1麦克风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图3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31.图5是图3中b部的局部放大图。
32.图6是麦克风装置的控制框图。
33.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34.10、壳体;11、穿孔;20、音量调节件;30、麦克风组件;40、触控感应模块;41、触控电路板;42、触控面板;50、红外感应模块;51、红外控制电路板;52、红外感应器;60、支架主体;61、缓冲结构;611、麦克风安装位;70、控制器;80、无线通信模块;90、旋转电机;110、立架。
具体实施方式
35.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3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和后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当这些元件处于附图所示的位置时,这些说明是合适的。如果这些元件的位置的说明发生改变时,则这些方向的指示也相应地改变。
3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8.参考图1、2和图6,本技术的麦克风装置包括壳体10、音量调节件20、麦克风组件30、触控感应模块40和红外感应模块50,音量调节件20可转动设置于壳体10的顶部,用于调节麦克风组件30的音量大小,麦克风组件30、红外感应模块50和触控感应模块40均设置于所述壳体10上,红外感应模块50和触控感应模块40均与麦克风组件30电连接,触控感应模块40接收到第一感应信号后,控制麦克风组件30的打开或关闭,红外感应模块50接收到第二感应信号后,控制麦克风组件30的打开或关闭。
39.实际操作中,当触控感应模块40接收到第一感应信号控制麦克风组件30打开后,在触控感应模块40接再次收到第一感应信号或红外感应模块50接收到第二感应信号,则控制麦克风组件30关闭,在麦克风组件30打开的状态下,当触控感应模块40接收到第一感应信号或红外感应模块50接收到第二感应信号,则控制麦克风组件30关闭。
40.通过设置红外感应模块50和触控感应模块40一同控制麦克风组件30的打开或关闭,实现双控联动,并且采用转动于壳体10顶部的音量调节件20调节麦克风组件30的音量大小,对麦克风组件30的控制操作方便。
41.进一步地,参考图2、3和图4,触控感应模块40包括触控电路板41和触控面板42,触控电路板41安装于壳体10上,并靠近触控面板42设置,触控面板42至少部分外露于壳体10。在控制麦克风组件30打开或关闭的过程中,用户的手指接近触控面板42,触控电路板41产生电容或电阻的波动,即接收到第一感应信号,触控电路板41控制麦克风组件30打开或关闭,无需用力按压控制,操作方便。
42.其中,触控感应模块40可以是包括一触控电路板41,也可以是包括多个触控电路板41。设置一触控电路板41时,触控电路板41设置于壳体10的顶部或底部,至少部分外露于壳体10,供用户触摸控制,设置在壳体10顶部或顶部的触控电路板41,用户可以迅速地找到,并控制麦克风组件30的打开或关闭,在需要静音时,可迅速操作,操作方便。设置多个触控电路板41时,多个触控电路板41分别设于壳体10的顶部及壳体10的底部,具体可以是在壳体10的顶部设置一触控电路板41,在壳体10的底部设置一触控电路板41,用户可以在壳体10的顶部或底部迅速找到触控位置,操作控制麦克风组件30的打开或关闭。也可以是,在壳体10的顶部设置两个触控电路板41,在壳体10的底部设置两个触控电路板41,或者在壳体10的顶部设置更多触控电路板41,在壳体10的底部设置更多触控电路板41,多个触控电路板41靠近对应的触控面板42设置。
43.进一步地,参考图2、3和图5,红外感应模块50包括红外控制电路板51和红外感应器52,红外控制电路板51设于壳体10上,红外感应器52与红外控制电路板51电连接,红外感应器52发射的光穿设壳体10,当用户的手指靠近并遮挡红外感应器52发射的光,红外感应器52会接收到手指遮挡反射的第二感应信号,控制麦克风组件30的打开或关闭,用户无需用力按压,操作方便。红外感应器52发射的光穿设壳体10可以是在壳体10上对应红外感应器52的位置设置穿孔11,光穿设穿孔11,也可以是壳体10为透光材质,光穿设透光的壳体10。
44.其中,红外感应模块50可以是包括一红外感应器52,也可以是包括多个红外感应
器52,设置一红外感应器52时,红外感应器52设置于壳体10的顶部或底部,至少部分外露于壳体10,供用户触摸控制,设置在壳体10顶部或顶部的红外感应器52,用户可以迅速地找到,并控制麦克风组件30的打开或关闭,在需要静音时,可迅速操作,操作方便。设置多个红外感应器52时,多个红外感应器52分别设于壳体10的顶部及壳体10的底部,具体可以是在壳体10的顶部设置一红外感应器52,在壳体10的底部设置一红外感应器52,用户可以在壳体10的顶部或底部迅速找到红外感应器52的位置,操作控制麦克风组件30的打开或关闭。也可以是,在壳体10的顶部设置两个红外感应器52,在壳体10的底部设置两个红外感应器52,或者在壳体10的顶部设置更多红外感应器52,在壳体10的底部设置更多红外感应器52,多个红外感应器52均与红外控制电路板51电连接。
45.参考图2和图3,麦克风装置还包括支架主体60,支架主体60设置于壳体10内,红外感应模块50和触控感应模块40分别设置于支架主体60相对的两侧,支架主体60相对的两侧对应于壳体10的顶部和底部。红外感应模块50和触控感应模块40通过支架主体60安装于壳体10上,安装方便,结构稳定。进一步地,支架主体60设有用于安装麦克风的缓冲结构61,缓冲结构61上设有至少一用于安装麦克风的麦克风安装位611。具体地,可以在缓冲结构61上设置一个、两个、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麦克风安装位611,本实施例中,在缓冲结构61上设置三个麦克风安装位611,且三个麦克风安装位611的朝向方向不同,可在三个麦克风安装位611上对应安装一麦克风,三个麦克风可从不同方位拾取声音。进一步地,还可以在壳体10的顶部设置多个显示灯,显示灯可根据麦克风收集到的声音如音乐的节奏显示不同的视觉效果,如低频流动、高频流动,或者呼吸灯等效果。
46.本技术中,参考图6,麦克风装置还进一步包括控制器70,麦克风组件30、红外感应模块50和触控感应模块40均与控制器70电连接,控制器70根据红外感应模块50的第一感应信号控制麦克风组件30的打开或关闭,并根据触控感应模块40的第二感应信号控制麦克风组件30的打开或关闭。
47.进一步地,麦克风装置还包括无线通信模块80和旋转电机90,无线通信模块80与旋转电机90电连接,接收外部电子设备的控制信号,控制旋转电机90转动,进而,旋转电机90控制音量调节件20转动,调节所述麦克风组件30的音量大小。无线通信模块80具体可以是蓝牙模块、2.4g通信模块和wifi通信模块等,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蓝牙模块实现麦克风装置与外部电子设备通信,用户可通过电子设备与麦克风装置的蓝牙模块通信,从而控制旋转电机90转动,带动音量调节件20转动,调节麦克风组件30的音量大小。音量调节件20可具体采用旋钮或波轮等可实现音量调节的部件,本实施例中音量调节件20具体采用旋钮,旋钮设置于壳体10的顶部,且触控感应模块40的触控面板42至少部分外露于旋钮的顶部,红外感应模块50的红外感应器52发射的光可穿设旋钮的顶部。
48.参考图3,麦克风装置还包括立架110,壳体10转动设置在立架110上,当需要转动壳体10中麦克风组件30的朝向时,可通过壳体10来调整。
49.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