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携行式指挥调度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83858发布日期:2023-02-24 21:45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携行式指挥调度终端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通信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携行式指挥调度终端。


背景技术:

2.指挥调度终端作为新兴的通信终端产品,结合其应用场景可以分为如下四类:通用指挥调度终端(后方固定),主要供室内指挥所指挥席位和办公场景使用;前出(运行)指挥调度终端,主要保障使用者外出时使用,要求“简单、实用、可靠”,便于收藏、运输和展开,外出携带方便;野外环境指挥调度终端,主要供野外环境条件下的帐篷、室外使用;车载指挥调度终端:主要供车载安装使用,包括履带、轮式装甲、轮式方仓等。
3.现有的同类型终端主要采用携行箱一体式和携行箱分离式结构。携行箱一体式的终端是将终端设备模块固定在携行箱上,其它配套部件放入携行箱内,导致设备整体偏大,笨重,无法满足使用需求。携行箱分离式结构的终端除携行箱一体式的问题外,在使用时需要现场拿出设备布置,在使用上存在很大的不方便。两种模式的终端同时也会随着功能的增加导致设备越来越大无法实现携行的目的。
4.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携行式指挥调度终端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携行式指挥调度终端,有效地解决了现有的指挥调度终端不便于携带、整体结构偏大,笨重以及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6.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携行式指挥调度终端,其中,所述携行式指挥调度终端包括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可枢转地连接;配件层,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功能层,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功能层设置于所述配件层的顶部,所述功能层与所述配件层可开闭地连接。
7.优选地,所述功能层包括位于所述功能层的中部的显示组件,位于所述显示组件两侧的端口组件和通话组件,所述端口组件和所述通话组件与所述显示组件通讯连接。
8.优选地,所述显示组件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与所述功能层可枢转地连接;摄像头,所述摄像头设置于所述显示屏;散热口,设置于所述功能层的第一端;home键,设置于所述功能层的第二端;以及扬声器,设置于所述home键的侧部。
9.优选地,所述通话组件包括通话手柄,设置于所述显示屏的一侧;话筒接口,设置于所述通话手柄的侧部,所述话筒接口与所述通话手柄通讯连接;手柄容置部、挂断键和拨号按键,所述手柄容置部、所述挂断键和所述拨号按键相对应地设置于所述通话手柄的底部。
10.优选地,所述端口组件包括由所述功能层的第一端向所述功能层的第二端依次排列设置的电源接口、网络接口、usb接口、hdmi接口、音频接口、电话接口和耳麦接口。
11.优选地,所述配件层形成有多个容置部,用于容置配件工具和通讯连接线。
12.优选地,所述功能层通过第一枢转轴与所述壳体可枢转地连接;所述功能层通过
通话组件;221-通话手柄;222-话筒接口;223-手柄容置部;224-挂断键;225-拨号按键;23-端口组件;231-电源接口;232-网络接口;233-usb接口;234-hdmi接口;235-音频接口;236-电话接口;237-耳麦接口;238-手咪接口;239-模式切换键;24-第一枢转轴;25-升降组件;251-第一支撑件;252-第二支撑件;253-第四枢转轴;3-配件层;301-手咪容置部;302-工具容置部;303-电源线容置部;304-网线容置部;4-对讲手咪;41-挂载部;411-固定板;412-转动板;4121-挂置槽;413-第五枢转轴;5-锁扣安装位;6-把手安装位;7-气压阀;8-防护棉;9-卡接组件;901-卡扣锁;902-卡板;903-滑槽结构;904-卡爪;9041-卡块;905-第六枢转轴;906-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26.提供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帮助读者获得对这里所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全面理解。然而,在理解本技术的公开内容之后,这里所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各种改变、修改及等同物将是显而易见的。例如,这里所描述的操作的顺序仅仅是示例,其并不限于这里所阐述的顺序,而是除了必须以特定顺序发生的操作之外,可做出在理解本技术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改变。此外,为了提高清楚性和简洁性,可省略本领域中已知的特征的描述。
27.这里所描述的特征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被解释为局限于这里所描述的示例。更确切地说,已经提供了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仅用于示出在理解本技术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实现这里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诸多可行方式中的一些方式。
28.在整个说明书中,当元件(诸如,层、区域或基板)被描述为“在”另一元件“上”、“连接到”另一元件、“结合到”另一元件、“在”另一元件“之上”或“覆盖”另一元件时,其可直接“在”另一元件“上”、“连接到”另一元件、“结合到”另一元件、“在”另一元件“之上”或“覆盖”另一元件,或者可存在介于它们之间的一个或更多个其他元件。相比之下,当元件被描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直接结合到”另一元件、“直接在”另一元件“之上”或“直接覆盖”另一元件时,可不存在介于它们之间的其他元件。
29.如在此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所列出的相关项中的任何一项和任何两项或更多项的任何组合。
30.尽管可在这里使用诸如“第一”、“第二”和“第三”的术语来描述各个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但是这些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不受这些术语所限制。更确切地说,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相区分。因此,在不脱离示例的教导的情况下,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中所称的第一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也可被称为第二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
31.为了易于描述,在这里可使用诸如“在
……
之上”、“上部”、“在
……
之下”和“下部”的空间关系术语,以描述如附图所示的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的关系。这样的空间关系术语意图除了包含在附图中所描绘的方位之外,还包含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装置被翻转,则被描述为相对于另一元件位于“之上”或“上部”的元件随后将相对于另一元件位于“之下”或“下部”。因此,术语“在
……
之上”根据装置的空间方位而包括“在
……
之上”和“在
……
之下”两种方位。所述装置还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将对在这里使用的空间关系术语做出相应的解释。
32.在此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各种示例,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明,否则单数的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的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和“具有”列举存在的所陈述的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33.由于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可出现附图中所示的形状的变化。因此,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不限于附图中所示的特定形状,而是包括在制造期间出现的形状上的改变。
34.这里所描述的示例的特征可按照在理解本技术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各种方式进行组合。此外,尽管这里所描述的示例具有各种各样的构造,但是如在理解本技术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显而易见的,其他构造是可能的。
35.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携行式指挥调度终端,如图1至图6所示,该携行式指挥调度终端可以用于前出指挥调度终端和野外环境指挥调度终端等的应用场景。该携行式指挥调度终端包括壳体、功能层2和配件层3。
36.在以下的描述中,将参照图1至图6具体描述该携行式指挥调度终端的壳体、功能层2和配件层3的详细结构。
37.如图1至图4所示,在实施例中,壳体可以包括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可以通过第二枢转轴可枢转地连接(即壳体的形成第二枢转轴的端部称为第一端,与第一端相对的为第二端)。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的尺寸和结构相配合,在第一壳体101扣合于第二壳体102的情况下,这两者的内部形成有容置空间,用于容置下述功能层2和配件层3以及其余组件。
38.如图1至图4所示,在实施例中,配件层3设置在第二壳体102的底部,功能层2设置在配件层3的顶部,功能层2通过升降组件25与配件层3可开闭地连接,同时功能层2通过第一枢转轴24与第二壳体102可枢转地连接,如此,在需要打开配件层3的情况下,通过第一枢转轴24转动功能层2并通过升降组件25将功能层2与配件层3分离打开。
39.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在实施例中,功能层2包括位于功能层2中部的显示组件21和位于显示组件21两侧的端口组件23和通话组件22。以图2所示的俯视视角来看,通话组件22位于显示组件21的左侧,端口组件23位于显示组件21的右侧。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端口组件23和通话组件22均与显示组件21通讯连接,这些组件之间通讯连接的手段和方式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道的,在本技术中,不再赘述;如图3所示,在实施例中,通讯连接所需的线路和接头等的组件均设置在具有一定厚度的功能层2中。
40.如图1至图3所示,在实施例中,显示组件21可以包括显示屏211、摄像头212、散热口213、home键214、扬声器215、状态指示灯216。具体地,显示屏211通过第三枢转轴217与功能层2可枢转地连接(这里为了便于下文描述,将功能层2的设置有第三枢转轴217的一端称为第一端,将与第一端相对的一端称为第二端),可以实现0~150
°
随意转换角度,最大角度与第一壳体101齐平,最小角度与功能层2齐平,方便终端在各类场景下使用。摄像头212设置在显示屏211的顶部,在显示屏211相对于功能层2枢转时,跟随显示屏211一同转动。散热口213设置在功能层2的第一端并靠近显示屏211,便于散热以及相对的远离使用者,提升使用舒适度。home键214设置在功能层2的第二端的中部,通过按压home键214可以使得显示屏211显示的内容返回初始状态。扬声器215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扬声器215分别设置在home键214的两侧,扬声器215的设置位置相对靠近使用者,提升使用舒适度。状态指示灯
216设置在功能层2的第一端靠近端口组件23的一侧,状态指示灯216可以通过不同颜色的灯光闪烁显示该携行式指挥调度终端的使用状态。
41.如图1至图3所示,在实施例中,通话组件22可以包括通话手柄221、话筒接口222、手柄容置部223、挂断键224和拨号按键225。具体地,通话手柄221可以通过话筒接口222与该携行式指挥调度终端通讯连接,通过通话手柄221可以实现与外部的音频交换。由于通话手柄221的形状结构为两端凸起,中间凹陷,因此可以设置有两个相对应的手柄容置部223,一个手柄容置部223设置在功能层2的第一端,另一个设置在功能层2的第二端。设置在功能层2的第一端的手柄容置部223的内部设置有挂断键224,两个手柄容置部223的中间设置有拨号按键225,在使用者拿起通话手柄221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拨号按键225进行拨号,在使用者放下通话手柄221的情况下,通话手柄221与手柄容置部223接触并摁压挂断键224,挂断电话的同时固定放置通话手柄221。
42.如图2所示,在实施例中,端口组件23包括多个端口,多个端口分别为由功能层2的第一端至功能层2的第二端依次排列设置的电源接口231、网络接口232、usb接口233、hdmi接口234、音频接口235、电话接口236、耳麦接口237、手咪接口238(用于连接下述对讲手咪4)以及模式切换键239。具体地,电源接口231用于接入220v交流电;网络接口232为rj45规格的接口用于连接外部网络;usb接口233为usb与debug升级接口;hdmi接口234用于视频输出;音频接口235用于连接音频;电话接口236可以有两个,用于电话的连接;耳麦接口237可以连接3.5mm的耳麦;模式切换键239可以实现调度电话(ip电话)、自动电话(程控电话)和人工电话(人工话务台)的模式切换。
43.优选地,如图1至图4和图6所示,在实施例中,该携行式指挥调度终端还可以包括对讲手咪4,对讲手咪4可以通过挂载部41可转动地挂置于第一壳体101。具体地,如图6所示,在实施例中,挂载部41可以包括固定板411、转动板412以及第五枢转轴413。具体地,固定板411固定安装在第一壳体101,转动板412通过第五枢转轴413与固定板411可枢转地连接,转动板412形成有挂置槽4121,对讲手咪4的背部形成有挂置板(未示出),通过将挂置板挂置到挂置槽4121内,使得对讲手咪4在使用时可以通过转动板412转动到如图1所示的使用状态,在不使用时可以将对讲手咪4放置到下述配件层3中,并将转动板412转动至第一壳体101的内部。
44.如图1至图4所示,在实施例中,配件层3可以形成有多个容置部,多个容置部可以例如为手咪容置部301、工具容置部302、电源线容置部303和网线容置部304。具体地,在不使用对讲手咪4的情况下,可以将对讲手咪4放置到手咪容置部301中;工具容置部302可以用于容置配件工具,例如为六角扳手等;电源线容置部303和网线容置部304可以分别用于放置电源线或者网线等的通讯连接线。通过配件层3可以有效地利用该携行式指挥调度终端的内部空间。
45.如图1至图5所示,在实施例中,功能层2通过升降组件25与配件层3可开闭地连接。升降组件25可以包括第一支撑件251、第二支撑件252和连接第一支撑件251与第二支撑件252的第四枢转轴253。具体地,第一支撑件251的第一端与第二支撑件252的第一端通过第四枢转轴253连接,第一支撑件251的第二端与功能层2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二支撑件252的第二端与配件层3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功能层2与配件层3闭合的状态下(如图3所示),第一支撑件251和第二支撑件252互相靠近并收缩;在功能层2与配件层3开启的状态下(如图4所
示),第一支撑件251和第二支撑件252互相远离,并配合第一枢转轴24将功能层2撑起。
46.优选地,如图4所示,在实施例中,升降组件25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升降组件25分别设置在功能层2的两侧,使得开启配件层3时,功能层2的运动更加稳定。
47.如图1至图5所示,在实施例中,功能层2通过卡接组件9与配件层3可开闭地连接。卡接组件9可以包括卡板902、滑槽结构903、卡爪904、卡扣锁901、第六枢转轴905和连接板906。具体地,如图5所示,在实施例中,卡板902固定连接在第二壳体102的靠近功能层2的一侧,卡接组件9通过连接板906与功能层2固定连接,滑槽结构903设置在卡接组件9的底部,卡爪904安装在滑槽结构903中,卡爪904包括卡块9041;卡扣锁901部分设置在连接板906的内部并抵接卡块9041,并通过第六枢转轴905与连接板906可枢转地连接。在卡扣锁901转动时,卡扣锁901推动卡块9041进而带着卡爪904沿着滑槽结构903向远离卡板902的方向运动,使得卡爪904和卡板902分离,进而使得功能层2可以与配件层3打开。
48.优选地,如图4所示,在实施例中,卡接组件9的数量可为两个,两个卡接组件9可以设置在功能层2的第二端并与第二壳体102接触的部位。
49.优选地,如图1至图4所示,在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1的内部还设置有防护棉8,避免设备在运输过程中功能层2的部件与壳体发生碰撞。
50.优选地,如图1至图4所示,在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的第二端还设置有锁扣(未示出),通过将锁扣安装于锁扣安装位5,进而使得第一壳体101与第二壳体102闭合。
51.优选地,如图1至图4所示,在实施例中,第二壳体102的第二端还设置有气压阀7,气压阀7可以用于调节壳体内部的气压,避免在高原环境下内外气压不一致导致的无法打开。
52.优选地,如图1至图4所示,在实施例中,第二壳体102的第二端还设置有把手(未示出),通过将把手安装于把手安装位6,使用者可以通过把手携带该携行式指挥调度终端。
53.该携行式指挥调度终端通过将终端内的各组件集成在功能层和配件层中,实现了模块化、集成化、简便化的配置;此外,功能层和配件层可以独立打开,互不干扰,实现了功能的多样性;采用了一体式设计,基于ip体制,集电话、会议、音视频调度等功能于一体,小型化且便于携带、运输。
5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