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骨体传导发声驱动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87923发布日期:2023-05-07 01:48阅读:22来源:国知局
指骨体传导发声驱动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骨传导音频,尤其涉及一种指骨体传导发声驱动设备。


背景技术:

1、骨传导发声装置具有与传统振膜式发声装置相比不同的进入人体听觉中枢的路径,可以不需要闭合耳道形成腔体激励鼓膜而传递声波的机械振荡。将发声装置密实的贴合在人耳外周及头部邻近区域,以此传递声波机械振荡形成听觉。现有的骨传导发声装制成音频设备依照其形态区别可分为包括头箍和头盔在内的头戴式耳机以及佩戴于人耳外周的有线,无线和真无线耳机。

2、首先,现有的骨导传声设备在佩戴结合关系上必须持续紧密贴合以致压迫佩戴者头部,由此引发使用者持续佩戴的不舒适感。另外,虽然通过充分的人体工学工程实验可以设计出与人耳产生较少无效干涉的制成品,但因为人耳外周空间相对窄小,在特定的佩戴区域内难以设计出普遍适用于大多数佩戴者的均一尺寸产品。由此又带来了骨传导产品设计尺寸规格上难以统一,以致批量生产成本难以控制的问题。

3、其次,为了规避上述贴合紧密所造成的佩戴舒适度问题,现行的骨传导耳机普遍采用提高发声装置的输出功率,包括使用骨传导和空气传导共存的混合传导方案向人体听觉系统输出声波的机械振荡信号。而发声装置未能输入人耳听觉系统的分量将以声波的机械振荡以音频设备的外壳溢出,形成机械振荡的无用信号。发声装置和其所属主机,包括其中的非发声部外壳所产生的无用信号溢出并发射到空气之中形成漏音。当其声压级已经落入周围其他非佩戴者的听觉阈,则受话器针对佩戴者工作的特定性被破坏,骨导发声装置实质形成扬声效果,以致听觉和通信的私隐性丧失。上述的两个问题,在现行骨导传声装置中普遍存在且因现行技术发声装置贴设于人耳外周及其邻近区域的固有特征而难以得到实质有效高效的解决,由此长期影响了骨传导技术及其制成品作为音频发声装置的前端输出设备在数字音频设备和音频通信领域中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指骨体传导发声驱动设备。

2、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指骨体传导发声驱动设备,包括:

3、源发声体,将电信号转换为声波机械振荡;

4、导声前端,通过非气态传导通路接收所述声波机械振荡,用于驱动所述人体手骨发声,所述人体手骨与所述导声前端相接触形成第一受激发声体,所述人体手骨按压人耳外周,使所述声波机械振荡导入并激发听小骨振荡,进而产生听觉。

5、优选地,所述源发声体包括音频换能器、音频信号发生电路以及电池,所述音频信号发生电路分别与所述音频换能器以及所述电池电连接。

6、优选地,所述导声前端设有与人耳外周相接触的延伸部,用于形成第二受激发声体并直接将声波机械振荡导入并激发听小骨振荡,进而产生听觉。

7、优选地,所述驱动设备被布设于指环、指套、手环、手表或手套内。

8、优选地,所述驱动设备还包括套设于人体手指的套环、与人体手指相邻两个关节相对应的第一外壳以及第二外壳,所述音频换能器以及所述音频信号发生电路设于所述第一外壳内,所述电池设于所述第二外壳内,所述第一外壳、第二外壳以及套环分别与所述人体手指相接触的位置形成所述导声前端。

9、优选地,所述驱动设备还包括套设于人体手指的第三外壳以及容纳所述源发声体的第四外壳,所述第四外壳固定于所述第三外壳的外表面,且所述音频换能器、所述电池以及所述音频信号发生电路由内向外设于所述第三外壳的外表面,所述第三外壳与所述第四外壳相接触的位置内表面形成所述导声前端。

10、优选地,所述第四外壳为长条形壳体,所述长条形壳体沿其长边中轴线固定于所述第三外壳的外表面或所述长条形壳体沿其长边边缘固定于所述第三外壳的外表面。

11、优选地,所述驱动设备还包括圆环形的第五外壳,所述第五外壳套设于所述人体手指上,所述音频换能器为弧形形状,所述音频换能器、所述电池以及所述音频信号发生电路均设于所述第五外壳内,所述第五外壳的内表面形成所述导声前端。

12、优选地,所述驱动设备包括第六外壳,所述第六外壳置于能与人体掌骨相接触的手环内,所述音频换能器、所述电池以及所述音频信号发生电路均设于第六外壳内,所述第六外壳与所述人体掌骨相接触的位置形成所述导声前端。

13、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

14、本实用新型的指骨体传导发声驱动设备用于驱动人体手骨的指骨体发声。通过源发声体产生声波机械振荡,由导声前端将声波机械振荡传递至人体手骨,人体手骨接收声波机械振荡并在与人耳外周的接触位置发射声波机械振荡,从而实现人体手骨发声。

15、首先,将人体手骨作为第一受激发声体的发声装置直接与人耳外周相接触发声,不用佩戴与人耳外周相适配的发声装置,具有普遍的适用性,解决了结构普适性的设计难题。

16、其次,由于骨组织及其周围软组织具有良好的导声特性,而包围作为第一受激发声体的指骨体其周围软组织的人体皮肤具有相较于现行骨导发声装置外壳显著优越的防止其内部主结构所承载和传导的声波信号从其表面发射而泄漏进入空气的特性,构成连续的骨导传声通路同时可充分解决漏音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指骨体传导发声驱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骨体传导发声驱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源发声体包括音频换能器、音频信号发生电路以及电池,所述音频信号发生电路分别与所述音频换能器以及所述电池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骨体传导发声驱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声前端设有与人耳外周相接触的延伸部,用于形成第二受激发声体并直接将声波机械振荡导入并激发听小骨振荡,进而产生听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骨体传导发声驱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设备被布设于指环、指套、手环、手表或手套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指骨体传导发声驱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设备还包括套设于人体手指的套环、与人体手指相邻两个关节相对应的第一外壳以及第二外壳,所述音频换能器以及所述音频信号发生电路设于所述第一外壳内,所述电池设于所述第二外壳内,所述第一外壳、第二外壳以及套环分别与所述人体手指相接触的位置形成所述导声前端。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指骨体传导发声驱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设备还包括套设于人体手指的第三外壳以及容纳所述源发声体的第四外壳,所述第四外壳固定于所述第三外壳的外表面,且所述音频换能器、所述电池以及所述音频信号发生电路由内向外设于所述第三外壳的外表面,所述第三外壳与所述第四外壳相接触的位置内表面形成所述导声前端。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指骨体传导发声驱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设备还包括圆环形的第五外壳,所述第五外壳套设于人体手指上,所述音频换能器为弧形形状,所述音频换能器、所述电池以及所述音频信号发生电路均设于所述第五外壳内,所述第五外壳的内表面形成所述导声前端。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指骨体传导发声驱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设备还包括第六外壳,所述第六外壳置于能与人体掌骨相接触的手环内,所述音频换能器、所述电池以及所述音频信号发生电路均设于第六外壳内,所述第六外壳与所述人体掌骨相接触的位置形成所述导声前端。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指骨体传导发声驱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设备还包括被配置于耳廓背面的人耳外周的第七外壳,所述音频换能器、所述电池以及所述音频信号发生电路均设于所述第七外壳内,当需要受话时,人手的一只手指的远节指骨贴合于耳甲腔内,人手的另一只手指从耳廓背面对耳甲腔和所述第七外壳形成夹持结构,所述人手的另一只手指与所述第七外壳相接触的位置形成所述导声前端。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指骨体传导发声驱动设备,该指骨体传导发声驱动设备包括源发声体以及导声前端,源发声体将电信号转换为声波机械振荡;导声前端通过非气态传导通路接收声波机械振荡,用于驱动人体手骨发声,人体手骨与导声前端相接触形成第一受激发声体,人体手骨按压人耳外周,使声波机械振荡导入并激发听小骨振荡,进而产生听觉。将人体手骨作为第一受激发声体的发声装置直接与人耳外周相接触发声,不用佩戴与人耳外周相适配的发声装置,具有普遍的适用性,解决了结构普适性的设计难题。由于骨组织及其周围软组织具有良好的导声特性,构成连续的骨导传声通路同时可充分解决漏音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王世伟,温慎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温慎洁
技术研发日:20221105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