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中多终端数据同步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33710936发布日期:2023-03-31 23:49阅读:54来源:国知局
多媒体教学中多终端数据同步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远程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媒体教学中多终端数据同步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教育模式的不断改革,“线上教学”的教学模式日益成熟。“线上教学”也可以理解为“在线课堂”,即,学生与教师均通过网络在线通信的模式展开课堂活动。这样,教师与学生只需借助已接入网络的设备终端,即可展开线上教学。进行线上教学时,学生端往往有多个,并且需全部与教师端成功建立网络连接。
3.现有技术中,在线课堂可以基于在线会议系统实现分屏共享。在线会议系统的屏幕共享可以实现每个人都可以分享自己的屏幕。管理员进行控制当前分享的屏幕内容,并同步到所有人的屏幕上。即,当管理员选择一位用户的屏幕进行共享时,其他所有用户均能看到管理员选择的用户的屏幕。
4.在实现现有技术中,发明人发现:搭建在线课堂系统,涉及到复杂的音视频处理技术。在课堂系统的基础上进行屏幕分享,不仅需要通过数字视频压缩技术处理教学课程中使用视频信息流,还需要同步处理用户使用应用程序所产生的数据。因此,在课件中的动画,有很多音视频流一般体积较大。传输过程受限于使用者网络环境,或网络提供商所提供的网络带宽小于保障音视频流质量所需要的带宽,容易导致教师端和学生端上课时的动画不同步,会出现有一方延迟或者卡顿的情况。
5.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多媒体教学中多终端数据同步方法及系统,用以解决页面卡顿、延迟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技术实施例需要提供多媒体教学中多终端数据同步方法及系统,用以解决页面卡顿、延迟的技术问题。
7.具体的,一种多媒体教学中多终端数据同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主控终端通过浏览器网址端口,向b/s架构的服务器发出基于业务逻辑的第一主控指令;服务器根据第一主控指令,向第一主控终端发送执行业务数据;第一主控终端执行基于第一主控指令的业务数据;对第一主控终端和第一被控终端进行实时网路检测;当第一主控终端和第一被控终端之间实时网路畅通,以使第一主控终端和第一被控终端具有相同的心跳包参数时,服务器根据第一主控指令向第一被控终端发送执行业务数据;第一被控终端执行基于第一主控指令的业务数据。
8.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第一主控终端和第一被控终端建立基于web socket协议的实时网路;第一主控终端通过基于web socket协议的实时网路,与第一被控终端进行心跳包数据的传输。
9.进一步的,服务器根据第一主控指令向第一被控终端发送执行业务数据,具体包括:服务器记录第一主控指令中的操作事件和描述操作事件的参数;服务器通过web socket协议传输所述操作事件和描述操作事件的参数。
10.进一步的,所述方法用于处理多媒体教学中动画。
11.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多媒体教学中多终端数据同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二被控终端通过web socket协议向服务器发送数据请求;服务器读取记载第一主控终端的操作事件和描述操作事件的参数的日志;当第一主控终端被配置为同步模式时,对第一主控终端和第一被控终端进行实时网路检测;当第一主控终端和第一被控终端之间实时网路畅通,以使第一主控终端和第一被控终端具有相同的心跳包参数时,服务器通过web socket协议传输所述操作事件和描述操作事件的参数至第二被控终端;第二被控终端执行操作事件。
12.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多媒体教学中多终端数据同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二被控终端通过web socket协议向服务器发送数据请求;服务器读取记载第一主控终端的操作事件和描述操作事件的参数的日志;当第一主控终端被配置为异步模式时,服务器通过web socket协议传输缺省定义的所述操作事件和描述操作事件的参数至第二被控终端;第二被控终端执行操作事件。
13.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多媒体教学中多终端数据同步系统,具体用于:控制指令发送装置,用于第一主控终端通过浏览器网址端口,向b/s架构的服务器发出基于业务逻辑的第一主控指令;控制指令响应装置,用于服务器根据第一主控指令,向第一主控终端发送执行业务数据;执行装置,用于第一主控终端执行基于第一主控指令的业务数据;网路检测装置,用于对第一主控终端和第一被控终端进行实时网路检测;所述控制指令响应装置,还用于当第一主控终端和第一被控终端之间实时网路畅通,以使第一主控终端和第一被控终端具有相同的心跳包参数时,服务器根据第一主控指令向第一被控终端发送执行业务数据;所述执行装置,还用于第一被控终端执行基于第一主控指令的业务数据。
14.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用于:第一主控终端和第一被控终端建立基于web socket协议的实时网路;第一主控终端通过基于web socket协议的实时网路,与第一被控终端进行心跳包数据的传输。
15.进一步的,所述服务器根据第一主控指令向第一被控终端发送执行业务数据,具体用于:服务器记录第一主控指令中的操作事件和描述操作事件的参数;服务器通过web socket协议传输所述操作事件和描述操作事件的参数。
16.进一步的,所述系统用于处理多媒体教学中动画。
1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b/s架构的服务器使教师端和学生端可以进行数据通信。系统更新时候,只需要更新服务器,不需要更新浏览器,降低了开发服务系统的困难度。通过实时监测第一主控终端和第一被控终端之间的网路,以使第一主控终端和第一被控终端具有相同的心跳包参数,实现固定连接。
附图说明
18.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媒体教学中多终端数据同步方法的流程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多媒体教学中多终端数据同步方法的流程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多媒体教学中多终端数据同步方法的流程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媒体教学中多终端数据同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9.100
ꢀꢀꢀꢀꢀꢀꢀꢀꢀꢀꢀ
多终端数据同步系统11
ꢀꢀꢀꢀꢀꢀꢀꢀꢀꢀꢀꢀ
控制指令发送装置12
ꢀꢀꢀꢀꢀꢀꢀꢀꢀꢀꢀꢀ
控制指令响应装置13
ꢀꢀꢀꢀꢀꢀꢀꢀꢀꢀꢀꢀ
执行装置14
ꢀꢀꢀꢀꢀꢀꢀꢀꢀꢀꢀꢀ
网路检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1.请参看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媒体教学中多终端数据同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10:第一主控终端通过浏览器网址端口,向b/s架构的服务器发出基于业务逻辑的第一主控指令。
22.所述第一主控终端可以理解为已经与服务器建立网络连接关系移动终端。
23.本技术提供的多媒体教学中多终端数据同步方法中,所述第一主控终端可以理解为被教师直接控制的、已与服务器建立网络连接关系移动终端。例如,线上教学授课期间,教师授课使用的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
24.所述浏览器网址端口可以理解为所述第一主控终端与外界通信的出口。包含教师使用的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等的第一主控终端可以通过所述浏览器网址端口访问服务器,发出基于业务逻辑的第一主控指令。
25.所述b/s(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架构,可以理解为一种网络结构模式。采用该网络架构模式只需安装一个服务器,客户端选用浏览器即可运行。b/s架构相对于传统的c/s(client/server,客户机/服务器)架构,用户不需要安装客户端,只需要一个浏览器就可以访问服务。
26.可以理解的是,b/s架构分布性强,只需有网络、浏览器,就能够随时随地实行查找、浏览处理等业务处理。并且b/s架构业务扩展简单,通过添加网页就可以添加服务器功能,同步更新全部用户。系统包含了管理员和普通用户两个角色。系统更新时候,只需要更新服务器,不需要更新浏览器。所述服务器可以理解为用于开展“在线课堂/线上教学”所开发的服务系统。
27.进一步的,所述服务器采用spring boot与spring data架构。
28.spring boot是一种全新的编程框架,其设计目的是用来简化新spring应用的初始搭建以及开发过程。该框架使用了特定的方式来进行配置,从而使开发人员不再需要定义样板化的配置。springdata可以理解为数据访问提供熟悉且符合spring的编程模型,同时仍保留着相关数据存储的特殊特征。其使数据访问技术、关系和非关系数据库、和基于云的数据服务变得容易。
29.所述业务逻辑可以理解为一个实体单元为了向另一个实体单元提供服务,应该具备的规则与流程。在具体多媒体教学场景中,所述业务逻辑可以理解为,多媒体教学中的多终端数据同步过程中,第一主控终端与服务器之间根据现有信息,制定出的一套合理的规则与流程。
30.所述第一主控指令可以理解为第一主控终端操作者在第一主控终端做出相应操作时,第一主控终端所接收到的相应操作数据。在多媒体教学场景中,所述第一主控终端发出基于业务逻辑的第一主控指令可以理解为包含教师使用的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等的第一主控终端向服务器发出的相应操作数据。
3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主控指令为基于web socket协议的指令。
32.web socket是html5的新协议。html5是html5是构建web内容的一种语言描述方式,是构建以及呈现互联网内容的一种语言方式。用户使用任何手段进行网页浏览时看到的内容原本都是html格式的,在浏览器中通过一些技术处理将其转换成为了可识别的信息。
33.例如,多媒体教学场景中,教师在移动终端进行课堂ppt讲解时,移动终端基于移动终端与服务器之间运行逻辑,向服务器发出相应的翻页、播放视频指令。这里的播放视频指令包括播放课件中包含的音频、视频文件等。可以理解的是,此时服务器即可接收到第一主控终端发送的第一主控指令,并生成相应的执行业务数据。
3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媒体教学中多终端数据同步方法主要用于实现全球广域网/万维网web(world wide web,简称web)应用的交互。即,多终端数据同步主要是指教师登陆的移动终端和学生登陆的移动终端之间的同步。并且,当教师登陆的移动终端执行相应操作,服务器可将相应的操作执行数据发送到学生登陆的移动终端,以使各终端显示的
web页面保持一致,实现同步。
35.s120:服务器根据第一主控指令,向第一主控终端发送执行业务数据。
36.s130:第一主控终端执行基于第一主控指令的业务数据。
37.所述第一主控指令可以理解为第一主控终端操作者在第一主控终端做出相应操作时,第一主控终端所接收到的相应操作数据。在多媒体教学场景中,所述第一主控终端发出基于业务逻辑的第一主控指令可以理解为包含教师使用的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等的第一主控终端向服务器发出的相应操作数据。
38.可以理解的是,当服务器接收到第一主控终端发送的第一主控指令后,可根据接收到的第一主控指令,生成与第一主控指令相对应的执行命令,以使第一主控终端基于第一主控指令执行相应的操作。
39.所述业务数据可以理解为服务器根据第一主控指令生成的、由第一主控终端执行基于第一主控指令的执行命令。
40.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具体的教师多媒体授课应用场景中,所述第一主控终端发出基于业务逻辑的第一主控指令可以理解为包含教师使用的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等的第一主控终端向服务器发出的相应操作数据。教师操作平板、电脑,在进行ppt授课、或者批改作业时候,向服务器发出指令。然后平板电脑等终端执行该指令,可以实现翻页、播放视频等操作,以使移动终端能够根据课件翻页、批注指令将相应的课件变动内容准确地显示在移动终端显示页面的相应位置。可以理解的是,在教师在移动终端进行授课时,第一主控终端将教师所做的操作具体课件内容实时显示在移动终端显示屏幕。
41.s140:对第一主控终端和第一被控终端进行实时网路检测。
42.所述第一主控终端可以理解为与服务器建立网络连接关系移动终端。
43.所述第一被控终端可以理解为与服务器建立网络连接关系的另一个与主控终端不同的移动终端。
44.所述实时网路检测是为了实时检测第一主控终端和第一被控终端是否同时与服务器建立了网络连接。
45.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具体的教师多媒体授课应用场景中,所述第一主控终端可以理解为被教师直接控制的、已与服务器建立网络连接关系移动终端。例如,线上教学授课期间,教师授课使用的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等。所述第一被控终端可以理解为被学生直接控制的、已与服务器建立网络连接关系移动终端。例如,线上教学授课期间,学生听课使用的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等。
46.所述第一主控终端和第一被控终端进行实时网路检测可以理解为,由于教师和学生所登陆的移动终端是处于运动的状态,所以教师和学生所登陆的移动终端需要不断进行网路检测,确保两者同时与教学服务器进行了固定连接。
47.网路检测可以通过心跳检测表示。所述心跳检测是为了监视进程、服务等是否在线运行的一种方式,由客户端定时发送简单的信息给服务器端,告诉服务器端在线。心跳检测可以判断教师和学生所登陆的移动终端是否与服务器进行了连接。此时,通过实时的网路检测机制,来进行心跳包的来回传递,使教师端和学生端在web socket中建立稳定的长连接。当服务器检测到学生端掉线,或者教师端掉线,且10s内无法再次检测到该学生端或教师端的网络情况后,服务器内部程序对该学生端或教师端进行掉线提示。所述掉线提示
显示在该学生端或教师端的页面,可以及时提醒进入课堂,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48.s150:当第一主控终端和第一被控终端之间实时网路畅通,以使第一主控终端和第一被控终端具有相同的心跳包参数时,服务器根据第一主控指令向第一被控终端发送执行业务数据。
49.所述第一主控终端可以理解为与服务器建立网络连接关系移动终端。
50.所述第一被控终端可以理解为与服务器建立网络连接关系的另一个与主控终端不同的移动终端。
51.所述第一主控终端和第一被控终端之间实时网路畅通可以理解为两者之间都与服务器建立了固定的连接,并且两者可以通过服务器进行数据通信。
52.所述心跳包参数可以理解为心跳检测中的向服务器发送的参数。所述心跳包可以理解为第一主控终端和第一被控终端每隔固定时间,分别向服务器发送的一个数据包。数据包的内容,没有特别规定的,一般为一个很小的数据包,或者只包含包头的一个空包。
53.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具体的教师多媒体授课应用场景中,所述第一主控终端可以理解为被教师直接控制的、已与服务器建立网络连接关系移动终端。例如,线上教学授课期间,教师授课使用的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所述第一被控终端可以理解为被学生直接控制的、已与服务器建立网络连接关系移动终端。例如,线上教学授课期间,学生听课使用的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所述第一主控指令可以理解为包含教师使用的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等的第一主控终端向服务器发出的相应操作数据。可以理解的是,教师终端向服务器发送心跳包,建立连接的同时,学生终端也向服务器发送心跳包,建立连接。当教师端和学生端之间都与服务器建立了固定的连接,并且两者可以通过服务器进行数据通信时,服务器根据教师端向服务器发出的相应操作数据向学生端发送执行业务数据。
54.进一步的,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服务器根据第一主控指令,向第一被控终端发送执行业务数据,具体包括:服务器记录第一主控指令中的操作事件和描述操作事件的参数;服务器通过web socket协议传输所述操作事件和描述操作事件的参数。
55.所述业务数据包括第一主控指令中的操作事件和描述操作事件的参数。
56.所述第一主控指令可以理解为第一主控终端操作者在第一主控终端做出相应操作时,第一主控终端所接收到的相应操作数据。
57.所述第一主控指令中的操作事件可以理解为相应操作数据中的具体包含事件的数据。所述第一主控指令中的描述操作事件的参数可以理解为相应操作数据中的实现具体包含事件的数据。
58.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具体的教师多媒体授课应用场景中,在多媒体教学场景中,所述第一主控指令可以理解为包含教师使用的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等的第一主控终端向服务器发出的相应操作数据。所述第一主控指令中的操作事件可以理解为教师使用的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等的第一主控终端的具体操作,例如翻页、播放音视频等。所述第一主控指令中的描述操作事件的参数可以理解为教师使用的第一主控终端实现具体操作事件时所需要的参数。
59.所述web socket协议可以理解为html5(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 5,超文本
标记语言)的新协议。所述html5是构建web内容的一种语言描述方式,用来描述网页。html5不是一种编程语言,而是一种标记语言。
60.该web socket协议允许服务器端向终端发送数据,是一种全双工、双向的通信方式,可以保持长时间通信。
61.可以理解的是,基于在线系统的同步控制中,音视频流体积较大,传输过程中需要注意网络环境以及网络供应商提供的网络带宽是否满足使用需求。传输过程受限于使用者网络环境,或网络提供商所提供的网络带宽小于保障音视频流质量所需要的带宽,根据无线信息传输理论可知:在保证音视频质量的同时,由于网络带宽上的信息最大吞吐量是确定的,如果网络条件不能满足,将出现传输卡顿、延迟等现象;从而导致教师端和学生端的同步控制会存在延迟、卡顿等问题。若要降低延迟和减少卡顿,则只能压缩音视频质量。但是,本技术提供的多媒体教学中多终端数据同步方法并不基于视频会议系统。因此,不需要处理音视频流数据的在线传播,只需要处理教师对课程文件进度的操作数据。这些操作数据可以理解为占用内存很小的文本型记录文件,在网络环境中(如,民用百兆带宽或手机3g信号)传输,并不会出现延迟或卡顿等情况。
62.s160:第一被控终端执行基于第一主控指令的业务数据。
63.其中,所述第一被控终端可以理解为与服务器建立网络连接关系的另一个与主控终端不同的移动终端。
64.所述第一主控指令的业务数据可以理解为第一主控指令中的操作事件和描述操作事件的参数。
65.可以理解的是,进行线上教学时,特别的,教师与学生异地进行线上教学时,教师在教师端所做的具体操作,需要同步传输至各学生端。因此,当服务器接收到第一主控终端发送的第一主控指令后,还需将根据第一主控指令生成的执行业务数据发送至第一被控终端。这时,第一被控终端将基于第一主控指令执行相应的业务数据。
66.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具体的教师多媒体授课应用场景中,所述第一被控终端可以理解为被学生直接控制的、已与服务器建立网络连接关系移动终端。例如,线上教学授课期间,学生听课使用的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等。学生听课使用的终端执行教师使用的终端中发出的具体操作事件,使之与教师端的页面同步。
67.在具体线上教学时,当教师在移动终端进行上课时,教师所登陆的移动终端可将教师的课件内容显示在移动终端屏幕。同时,服务器还会将根据播放音视频指令生成的相应指令执行数据发送到学生登陆的移动终端,以使学生登陆的移动终端能够接收到教师对课件所做的操作事件,并使学生登陆的终端能够根据播放音视频指令将相应的课件操作内容准确地显示在学生登陆的终端显示页面的相应位置。这样,教师登陆的移动终端对课件所做的具体操作,将同步到学生终端的显示屏幕,以使学生能够同步获得教师对教学课件所做的具体修改。同样的,当教师在手持移动终端进行课件翻页、开启学生答题、开启随机点名时,学生终端的显示屏幕将同步显示相应的操作页面。
68.进一步的,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第一主控终端和第一被控终端建立基于web socket协议的实时网路;第一主控终端通过基于web socket协议的实时网路,与第一被控终端进行心跳包数据的传输。
69.所述web socket协议可以理解为html5(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 5,超文本标记语言)的新协议。所述html5是构建web内容的一种语言描述方式,用来描述网页。html5不是一种编程语言,而是一种标记语言。
70.该web socket协议允许服务器端向终端发送数据,是一种全双工、双向的通信方式,可以保持长时间通信。
71.所述第一主控终端和第一被控终端建立实时网路畅通可以理解为两者之间都与服务器建立了固定的连接,并且两者可以通过服务器进行数据通信。
72.所述心跳包可以理解为第一主控终端和第一被控终端每隔固定时间,分别向服务器发送的一个数据包。数据包的内容,没有特别规定的,一般为一个很小的数据包,或者只包含包头的一个空包。
73.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具体的教师多媒体授课应用场景中,第一主控指令为基于web socket协议的指令,可以理解为第一主控指令的传输是基于web socket协议运行的。也即,本技术提供的多媒体教学中多终端数据同步方法中,教师端通过web socket协议传输控制命令至服务器。
74.可以理解的是,教师使用的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向服务器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等建立基于web socket协议的实时网路。可以理解的是,此时教师端和学生端,建立了固定的数据链路用来传输数据。教师端通过基于websocket协议的实时网路,与学生端进行心跳包数据的传输。此处,教师使用的终端中发出的具体操作事件,使之与教师端的页面同步。
75.需要指出的是,web socket协议是一种在单个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简称tcp)连接上进行全双工通信的协议,可以让服务器将数据主动推送给客户端,从而使得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交换变得更加简单。并且,web socket协议采用http协议来握手,在websocket 应用程序编程接口中,浏览器和服务器只需要完成一次握手,两者之间就直接可以创建持久性的连接,并进行双向数据传输。由此可知,采用web socket协议通信,当客户端与服务器完成一次握手后,服务器能够将数据主动推送给客户端。本技术中教师端的操作数据是通过websocket协议进行传输的。可以理解的是,线上教学进行期间,教师开启线上课堂、学生端在加入在线课堂时已经与服务器建立了连接关系。即,教师端、学生端均已与服务器完成握手。这样,当教师端执行相应的操作时,服务器可以主动将相应的操作执行数据发送学生端,无需重复握手,从而使得教师端的操作可以快速同步到学生端,从而增加了线上教学的便利性。
76.进一步的,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用于处理多媒体教学中动画。
77.所述动画可以理解为多媒体中的音频和视频文件。
78.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方法在进行处理放多媒体教学中动画前,多媒体教学中动画已经在第一主控终端和第一被控终端上加载完成。此处,通过服务器提前加载好多媒体教学中动画。
79.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具体的教师多媒体授课应用场景中,教师进行线上教学时,首先可以在教师登陆的移动终端上选择上课的模式,例如,pad课堂、答题器课堂、点阵笔课堂等上课模式。在教师选择好上课模式后,这里以选择pad课堂后为例,教师可以选择授课
班级。接着,学生登陆移动终端即可加入课堂。学生端刚加入课堂时可以被教师端控制。此时,学生无法在学生端的设备自行操作,且页面与教师端同步。这一过程可以理解为教师端对学生端的“无差别”控制。教师端可以选择播放课件中的音频或者视频进行授课。
80.教师在进行授课过程中,不需要处理音频、视频流数据的在线传播,只需要处理不同移动终端对多媒体教学中动画进度的操作数据。所述操作数据是体积很小的文本型记录文件,在网络环境中传输不会使移动终端出现延迟或卡顿。
81.综上所述,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多媒体教学中多终端数据同步方法通过b/s架构的服务器使教师端和学生端可以进行数据通信,基于web socket协议建立长连接,保证了两端之间的固定连接。通过实时监测第一主控终端和第一被控终端之间的网路,以使第一主控终端和第一被控终端具有相同的心跳包参数,实现固定连接。当其中某个终端断线时,在终端页面上会有相应的提醒,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授课的高效性。通过服务器记录第一主控指令中的操作事件和描述操作事件的参数,再通过web socket协议传输所述操作事件和描述操作事件的参数,相当于提前缓存了课件中的数据,使在教学过程中不会卡顿和延迟。
82.请参看图2,本技术提供另一种多媒体教学中多终端数据同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210:第二被控终端通过web socket协议向服务器发送数据请求。
83.所述第二被控终端可以理解为与服务器建立网络连接关系的另一个与第一被控终端不同的移动终端。此处的“第一”“第二”用来区分不同的移动终端,有一定的优先级。
84.所述web socket协议可以理解为html5(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 5,超文本标记语言)的新协议。所述html5是构建web内容的一种语言描述方式,用来描述网页。html5不是一种编程语言,而是一种标记语言。
85.该web socket协议允许服务器端向终端发送数据,是一种全双工、双向的通信方式,可以保持长时间通信。
86.所述服务器可以理解为用于实行一定操作事件所开发的服务系统。
87.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具体的教师多媒体授课应用场景中,所述第二被控终端可以理解为后进入课堂的学生登陆的移动终端。此处的第二被控终端与第一被控终端不同。第一被控终端先于第二被控终端与第一主控终端建立网络连接。所述服务器可以理解为用于开展“在线课堂/线上教学”所开发的服务系统。
88.s220:服务器读取记载第一主控终端的操作事件和描述操作事件的参数的日志。
89.所述第一主控终端可以理解为已经与服务器建立网络连接关系移动终端。
90.本技术提供的多媒体教学中多终端数据同步方法中,所述第一主控终端可以理解为被教师直接控制的、已与服务器建立网络连接关系移动终端。例如,线上教学授课期间,教师授课使用的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学生听课使用的终端执行教师使用的终端中发出的具体操作事件,使之与教师端的页面同步。
91.所述第一主控指令中的操作事件可以理解为相应操作数据中的具体包含事件的数据。所述第一主控指令中的描述操作事件的参数可以理解为相应操作数据中的实现具体包含事件的数据。
92.所述日志可以理解为网络设备、系统及服务程序等,在运作时都产生的事件记录。每一行日志都记载着日期、时间、使用者及动作等相关操作的描述。
93.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具体的教师多媒体授课应用场景中,所述第一主控指令中的操作事件可以理解为教师使用的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等的第一主控终端的具体操作,例如翻页、播放音视频等。所述第一主控指令中的描述操作事件的参数可以理解为教师使用的第一主控终端实现具体操作事件时所需要的参数。
94.在具体线上教学时,当教师在移动终端进行上课时,教师所登陆的移动终端可将教师的课件内容显示在移动终端屏幕。同时,服务器还会将根据播放音视频指令生成的相应指令执行数据发送到学生登陆的移动终端,以使学生登陆的移动终端能够接收到教师对课件所做的操作事件,并使学生登陆的终端能够根据播放音视频指令将相应的课件操作内容准确地显示在学生登陆的终端显示页面的相应位置。这样,教师登陆的移动终端对课件所做的具体操作,将同步到学生终端的显示屏幕,以使学生能够同步获得教师对教学课件所做的具体修改。同样的,当教师在手持移动终端进行课件翻页、开启学生答题、开启随机点名时,学生终端的显示屏幕将同步显示相应的操作页面。
95.s230:当第一主控终端被配置为同步模式时,对第一主控终端和第一被控终端进行实时网路检测。
96.所述第一主控终端可以理解为已经与服务器建立网络连接关系移动终端。
97.所述同步模式可以理解为通信同步,即第一主控终端和第一被控终端建立了同步连接。
98.所述实时网路检测是为了实时检测第一主控终端和第一被控终端是否同时与服务器建立了网络连接。
99.所述第一主控终端和第一被控终端进行实时网路检测可以理解为,由于教师和学生所登陆的移动终端是处于运动的状态,所以教师和学生所登陆的移动终端需要不断进行网路检测,确保两者同时与教学服务器进行了固定连接。
100.网路检测可以通过心跳检测表示。所述心跳检测是为了监视进程、服务等是否在线运行的一种方式,由客户端定时发送简单的信息给服务器端,告诉服务器端在线。心跳检测可以判断教师和学生所登陆的移动终端是否与服务器进行了连接。此时,通过实时的网路检测机制,来进行心跳包的来回传递,使教师端和学生端在web socket中建立稳定的长连接。当服务器检测到学生端掉线,或者教师端掉线,且10s内无法再次检测到该学生端或教师端的网络情况后,服务器内部程序对该学生端或教师端进行掉线提示。所述掉线提示显示在该学生端或教师端的页面,可以及时提醒进入课堂,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101.s240:当第一主控终端和第一被控终端之间实时网路畅通,以使第一主控终端和第一被控终端具有相同的心跳包参数时,服务器通过web socket协议传输所述操作事件和描述操作事件的参数至第二被控终端。
102.s250:第二被控终端执行操作事件。
103.所述第一主控终端可以理解为与服务器建立网络连接关系移动终端。
104.所述第一被控终端可以理解为与服务器建立网络连接关系的另一个与主控终端不同的移动终端。所述第二被控终端可以理解为与服务器建立网络连接关系的另一个与第一被控终端不同的移动终端。
105.所述第一主控终端和第一被控终端之间实时网路畅通可以理解为两者之间都与服务器建立了固定的连接,并且两者可以通过服务器进行数据通信。
106.所述心跳包参数可以理解为心跳检测中的向服务器发送的参数。所述心跳包可以理解为第一主控终端和第一被控终端每隔固定时间,分别向服务器发送的一个数据包。数据包的内容,没有特别规定的,一般为一个很小的数据包,或者只包含包头的一个空包。
107.所述服务器可以理解为用于实行一定操作事件所开发的服务系统。所述web socket协议可以理解为html5(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 5,超文本标记语言)的新协议。所述html5是构建web内容的一种语言描述方式,用来描述网页。html5不是一种编程语言,而是一种标记语言。该web socket协议允许服务器端向终端发送数据,是一种全双工、双向的通信方式,可以保持长时间通信。
108.所述第一主控指令中的操作事件可以理解为相应操作数据中的具体包含事件的数据。所述第一主控指令中的描述操作事件的参数可以理解为相应操作数据中的实现具体包含事件的数据。
109.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具体的教师多媒体授课应用场景中,所述第一主控终端可以理解为被教师直接控制的、已与服务器建立网络连接关系移动终端。例如,线上教学授课期间,教师授课使用的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所述第一被控终端可以理解为被学生直接控制的、已与服务器建立网络连接关系移动终端。所述第二被控终端可以理解为被学生直接控制的、已与服务器建立网络连接关系又移动终端。
110.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被控终端先于第二被控终端与第一主控终端建立连接。通俗的讲,第一被控终端就是在课堂开始时,最初登陆移动终端进入课堂的学生,而第二被控终端就是在课堂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再登陆移动终端进入课堂的学生。此时,后进入课堂的学生所登陆的移动终端页面会和先进入课堂的学生所登陆的移动终端的页面一样,与教师端的页面保持同步。
111.所述操作事件可以理解为教师使用的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等的第一主控终端的具体操作,例如翻页、播放音视频等。所述描述操作事件的参数可以理解为教师使用的第一主控终端实现具体操作事件时所需要的参数。服务器通过web socket协议传输所述操作事件和描述操作事件的参数至第二被控终端。
112.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具体的教师多媒体授课应用场景中,当教师端被配置成同步模式,即此时课堂还在进行中,先加入课堂的页面为教师端同步的页面。第二被控终端,即后加入课堂的学生登陆的移动终端通过web socket的通信机制,向服务器底层资源管理发送消息,使后加入课堂学生的移动终端与此时教师端的页面动画同步。学生端与服务器之间断线后也可重新接入。
113.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另一种多媒体教学中多终端数据同步方法,基于web socket协议建立长连接,保证了两端之间的固定连接。当第一主控终端被配置为同步模式时,对第一主控终端和第一被控终端进行实时网路检测,以使第一主控终端和第一被控终端具有相同的心跳包参数,实现固定连接。当其中某个终端断线时,在终端页面上会有相应的提醒,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授课的高效性。通过服务器记录第一主控指令中的操作事件和描述操作事件的参数,再通过web socket协议传输所述操作事件和描述操作事件的参数至第二被控终端,相当于提前缓存了课件中的数据,使后加入课堂的学生可以同步到当前教师端的页面。此时后加入课堂的学生端,会同步接收教师端的操作事件和描述操作事件的参数,在教学过程中不会卡顿和延迟,提高了在线课堂的授课的高效性。
114.请参看图3,本技术提供又一种多媒体教学中多终端数据同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310:第二被控终端通过web socket协议向服务器发送数据请求。
115.所述第二被控终端可以理解为与服务器建立网络连接关系的另一个与第一被控终端不同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服务器可以理解为用于实行一定操作事件所开发的服务系统。
116.所述web socket协议可以理解为html5(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 5,超文本标记语言)的新协议。所述html5是构建web内容的一种语言描述方式,用来描述网页。html5不是一种编程语言,而是一种标记语言。该web socket协议允许服务器端向终端发送数据,是一种全双工、双向的通信方式,可以保持长时间通信。
117.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具体的教师多媒体授课应用场景中,所述第二被控终端可以理解为被学生直接控制的、已与服务器建立网络连接关系移动终端。例如,线上教学授课期间,学生听课使用的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等。所述第二被控终端可以理解为后进入课堂的学生登陆的移动终端。此处的第二被控终端与第一被控终端不同。第一被控终端先于第二被控终端与第一主控终端建立网络连接。所述服务器可以理解为用于开展“在线课堂/线上教学”所开发的服务系统。所述第二被控终端通过web socket协议向服务器发送数据请求,可以理解为后加入课堂的学生向服务器发出请求,请求建立与教师端的数据连接。
118.s320:服务器读取记载第一主控终端的操作事件和描述操作事件的参数的日志。
119.所述第一主控终端可以理解为已经与服务器建立网络连接关系移动终端。
120.本技术提供的多媒体教学中多终端数据同步方法中,所述第一主控终端可以理解为被教师直接控制的、已与服务器建立网络连接关系移动终端。例如,线上教学授课期间,教师授课使用的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学生听课使用的终端执行教师使用的终端中发出的具体操作事件,使之与教师端的页面同步。
121.所述第一主控指令中的操作事件可以理解为相应操作数据中的具体包含事件的数据。所述第一主控指令中的描述操作事件的参数可以理解为相应操作数据中的实现具体包含事件的数据。
122.所述日志可以理解为网络设备、系统及服务程序等,在运作时都产生的事件记录。每一行日志都记载着日期、时间、使用者及动作等相关操作的描述。
123.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具体的教师多媒体授课应用场景中,所述第一主控指令中的操作事件可以理解为教师使用的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等的第一主控终端的具体操作,例如翻页、播放音视频等。所述第一主控指令中的描述操作事件的参数可以理解为教师使用的第一主控终端实现具体操作事件时所需要的参数。
124.在具体线上教学时,当教师在移动终端进行上课时,教师所登陆的移动终端可将教师的课件内容显示在移动终端屏幕。同时,服务器还会将根据播放音视频指令生成的相应指令执行数据发送到学生登陆的移动终端,以使学生登陆的移动终端能够接收到教师对课件所做的操作事件,并使学生登陆的终端能够根据播放音视频指令将相应的课件操作内容准确地显示在学生登陆的终端显示页面的相应位置。这样,教师登陆的移动终端对课件所做的具体操作,将同步到学生终端的显示屏幕,以使学生能够同步获得教师对教学课件
所做的具体修改。同样的,当教师在手持移动终端进行课件翻页、开启学生答题、开启随机点名时,学生终端的显示屏幕将同步显示相应的操作页面。
125.s330:当第一主控终端被配置为异步模式时,服务器通过web socket协议传输缺省定义的所述操作事件和描述操作事件的参数至第二被控终端。
126.s340:第二被控终端执行操作事件。
127.其中,所述第一主控终端可以理解为已经与服务器建立网络连接关系移动终端。所述第二被控终端可以理解为与服务器建立网络连接关系的另一个与第一被控终端不同的移动终端。所述异步模式可以理解为开启任务过后就立即往后执行下一个任务,不会等待这个任务结束才开始下一个任务。
128.所述web socket协议可以理解为html5(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 5,超文本标记语言)的新协议。所述html5是构建web内容的一种语言描述方式,用来描述网页。html5不是一种编程语言,而是一种标记语言。该web socket协议允许服务器端向终端发送数据,是一种全双工、双向的通信方式,可以保持长时间通信。
129.所述缺省可以理解为系统默认状态,意思与“默认”相同。
130.所述操作事件可以理解为相应操作数据中的具体包含事件的数据。所述第一主控指令中的描述操作事件的参数可以理解为相应操作数据中的实现具体包含事件的数据。所述缺省定义的所述操作事件可以理解为相应操作数据中的默认事件的数据。所述缺省定义的描述操作事件的参数可以理解为相应操作数据中的实现默认事件的数据。
131.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具体的教师多媒体授课应用场景中,当教师端被配置成异步模式,即此时课堂已经结束,先加入课堂的页面会回到课堂的第一页。第二被控终端,即后加入课堂的学生登陆的移动终端通过web socket的通信机制,向服务器底层资源管理发送消息,使后加入课堂学生的移动终端可以接收教师端对课件所做的全部操作事件。所述操作事件,包括但不限于翻页、播放音视频、批改作业等。可以理解的是,服务器记录每次教师端的操作事件和描述操作事件的参数,使用websocket推送教师端的操作事件和描述操作事件的参数到学生端。学生端接收到事件参数后同步执行动画,对于后加入课堂的学生会推送教师记录的所有操作事件实现动画重放。
132.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另一种多媒体教学中多终端数据同步方法,通过web socket协议向服务器发送数据请求;服务器读取记载第一主控终端的操作事件和描述操作事件的参数的日志;当第一主控终端被配置为同步模式时,对第一主控终端和第一被控终端进行实时网路检测;当第一主控终端和第一被控终端之间实时网路畅通,以使第一主控终端和第一被控终端具有相同的心跳包参数时,服务器通过web socket协议传输所述操作事件和描述操作事件的参数至第二被控终端;第二被控终端执行操作事件,提高了在线课堂的授课的高效性。
133.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又一种多媒体教学中多终端数据同步方法,基于web socket协议建立长连接,保证了两端之间的固定连接。当第一主控终端被配置为异步模式时,通过服务器记录第一主控指令中的操作事件和描述操作事件的参数,再通过web socket协议传输所述操作事件和描述操作事件的参数至第二被控终端,相当于提前缓存了课件中的数据,使后加入课堂的学生可以接收到教师端课堂期间的所有操作事件和描述操作事件的参数,保证了后加入课堂的学生在课下可以自由翻阅课件,提高了在线课堂的授
课的高效性。
134.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多终端控制系统,用于执行步骤s110-s160。
135.请参看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媒体教学中多终端数据同步系统100,具体用于:控制指令发送装置11,用于第一主控终端通过浏览器网址端口,向b/s架构的服务器发出基于业务逻辑的第一主控指令。
136.所述第一主控终端可以理解为已经与服务器建立网络连接关系移动终端。
137.本技术提供的多媒体教学中多终端数据同步方法中,所述第一主控终端可以理解为被教师直接控制的、已与服务器建立网络连接关系移动终端。例如,线上教学授课期间,教师授课使用的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
138.所述浏览器网址端口可以理解为所述第一主控终端与外界通信的出口。包含教师使用的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等的第一主控终端可以通过所述浏览器网址端口访问服务器,发出基于业务逻辑的第一主控指令。
139.所述b/s(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架构,可以理解为一种网络结构模式。采用该网络架构模式只需安装一个服务器,客户端选用浏览器即可运行。b/s架构相对于传统的c/s(client/server,客户机/服务器)架构,用户不需要安装客户端,只需要一个浏览器就可以访问服务。
140.可以理解的是,b/s架构分布性强,只需有网络、浏览器,就能够随时随地实行查找、浏览处理等业务处理。并且b/s架构业务扩展简单,通过添加网页就可以添加服务器功能,同步更新全部用户。系统包含了管理员和普通用户两个角色。系统更新时候,只需要更新服务器,不需要更新浏览器。所述服务器可以理解为用于开展“在线课堂/线上教学”所开发的服务系统。
141.进一步的,所述服务器采用spring boot与spring data架构。
142.spring boot是一种全新的编程框架,其设计目的是用来简化新spring应用的初始搭建以及开发过程。该框架使用了特定的方式来进行配置,从而使开发人员不再需要定义样板化的配置。springdata可以理解为数据访问提供熟悉且符合spring的编程模型,同时仍保留着相关数据存储的特殊特征。其使数据访问技术、关系和非关系数据库、map-reduce框架和基于云的数据服务变得容易。
143.所述业务逻辑可以理解为一个实体单元为了向另一个实体单元提供服务,应该具备的规则与流程。在具体多媒体教学场景中,所述业务逻辑可以理解为,多媒体教学中的多终端数据同步过程中,第一主控终端与服务器之间根据现有信息,制定出的一套合理的规则与流程。
144.所述第一主控指令可以理解为第一主控终端操作者在第一主控终端做出相应操作时,第一主控终端所接收到的相应操作数据。在多媒体教学场景中,所述第一主控终端发出基于业务逻辑的第一主控指令可以理解为包含教师使用的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等的第一主控终端向服务器发出的相应操作数据。
14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主控指令为基于web socket协议的指令。
146.web socket是html5的新协议。html5是html5是构建web内容的一种语言描述方式,是构建以及呈现互联网内容的一种语言方式。用户使用任何手段进行网页浏览时看到的内容原本都是html格式的,在浏览器中通过一些技术处理将其转换成为了可识别的信
息。
147.例如,多媒体教学场景中,教师在移动终端进行课堂ppt讲解时,移动终端基于移动终端与服务器之间运行逻辑,向服务器发出相应的翻页、播放视频指令。这里的播放视频指令包括播放课件中包含的音频、视频文件等。可以理解的是,此时服务器即可接收到第一主控终端发送的第一主控指令,并生成相应的执行业务数据。
14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媒体教学中多终端数据同步方法主要用于实现全球广域网/万维网web应用的交互。即,多终端数据同步主要是指教师登陆的移动终端和学生登陆的移动终端之间的同步。并且,当教师登陆的移动终端执行相应操作,服务器可将相应的操作执行数据发送到学生登陆的移动终端,以使各终端显示的web页面保持一致,实现同步。
149.控制指令响应装置12,用于服务器根据第一主控指令,向第一主控终端发送执行业务数据。
150.执行装置13,用于第一主控终端执行基于第一主控指令的业务数据。
151.所述第一主控指令可以理解为第一主控终端操作者在第一主控终端做出相应操作时,第一主控终端所接收到的相应操作数据。在多媒体教学场景中,所述第一主控终端发出基于业务逻辑的第一主控指令可以理解为包含教师使用的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等的第一主控终端向服务器发出的相应操作数据。
152.可以理解的是,当服务器接收到第一主控终端发送的第一主控指令后,可根据接收到的第一主控指令,生成与第一主控指令相对应的执行命令,以使第一主控终端基于第一主控指令执行相应的操作。
153.所述业务数据可以理解为服务器根据第一主控指令生成的、由第一主控终端执行基于第一主控指令的执行命令。
154.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具体的教师多媒体授课应用场景中,所述第一主控终端发出基于业务逻辑的第一主控指令可以理解为包含教师使用的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等的第一主控终端向服务器发出的相应操作数据。教师操作平板、电脑,在进行ppt授课、或者批改作业时候,向服务器发出指令。然后平板电脑等终端执行该指令,可以实现翻页、播放视频等操作,以使移动终端能够根据课件翻页、批注指令将相应的课件变动内容准确地显示在移动终端显示页面的相应位置。可以理解的是,在教师在移动终端进行授课时,第一主控终端将教师所做的操作具体课件内容实时显示在移动终端显示屏幕。
155.网路检测装置14,用于对第一主控终端和第一被控终端进行实时网路检测。
156.所述第一主控终端可以理解为与服务器建立网络连接关系移动终端。
157.所述第一被控终端可以理解为与服务器建立网络连接关系的另一个与主控终端不同的移动终端。
158.所述实时网路检测是为了实时检测第一主控终端和第一被控终端是否同时与服务器建立了网络连接。
159.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具体的教师多媒体授课应用场景中,所述第一主控终端可以理解为被教师直接控制的、已与服务器建立网络连接关系移动终端。例如,线上教学授课期间,教师授课使用的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等。所述第一被控终端可以理解为被学生直接控制的、已与服务器建立网络连接关系移动终端。例如,线上教学授课期间,学生听课使用的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等。
160.所述第一主控终端和第一被控终端进行实时网路检测可以理解为,由于教师和学生所登陆的移动终端是处于运动的状态,所以教师和学生所登陆的移动终端需要不断进行网路检测,确保两者同时与教学服务器进行了固定连接。
161.网路检测可以通过心跳检测表示。所述心跳检测是为了监视进程、服务等是否在线运行的一种方式,由客户端定时发送简单的信息给服务器端,告诉服务器端在线。心跳检测可以判断教师和学生所登陆的移动终端是否与服务器进行了连接。此时,通过实时的网路检测机制,来进行心跳包的来回传递,使教师端和学生端在web socket中建立稳定的长连接。当服务器检测到学生端掉线,或者教师端掉线,且10s内无法再次检测到该学生端或教师端的网络情况后,服务器内部程序对该学生端或教师端进行掉线提示。所述掉线提示显示在该学生端或教师端的页面,可以及时提醒进入课堂,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162.所述控制指令响应装置12,还用于当第一主控终端和第一被控终端之间实时网路畅通,以使第一主控终端和第一被控终端具有相同的心跳包参数时,服务器根据第一主控指令向第一被控终端发送执行业务数据。
163.所述第一主控终端可以理解为与服务器建立网络连接关系移动终端。
164.所述第一被控终端可以理解为与服务器建立网络连接关系的另一个与主控终端不同的移动终端。
165.所述第一主控终端和第一被控终端之间实时网路畅通可以理解为两者之间都与服务器建立了固定的连接,并且两者可以通过服务器进行数据通信。
166.所述心跳包参数可以理解为心跳检测中的向服务器发送的参数。所述心跳包可以理解为第一主控终端和第一被控终端每隔固定时间,分别向服务器发送的一个数据包。数据包的内容,没有特别规定的,一般为一个很小的数据包,或者只包含包头的一个空包。
167.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具体的教师多媒体授课应用场景中,所述第一主控终端可以理解为被教师直接控制的、已与服务器建立网络连接关系移动终端。例如,线上教学授课期间,教师授课使用的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所述第一被控终端可以理解为被学生直接控制的、已与服务器建立网络连接关系移动终端。例如,线上教学授课期间,学生听课使用的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所述第一主控指令可以理解为包含教师使用的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等的第一主控终端向服务器发出的相应操作数据。可以理解的是,教师终端向服务器发送心跳包,建立连接的同时,学生终端也向服务器发送心跳包,建立连接。当教师端和学生端之间都与服务器建立了固定的连接,并且两者可以通过服务器进行数据通信时,服务器根据教师端向服务器发出的相应操作数据向学生端发送执行业务数据。
168.进一步的,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服务器根据第一主控指令向第一被控终端发送执行业务数据,具体用于:服务器记录第一主控指令中的操作事件和描述操作事件的参数;服务器通过web socket协议传输所述操作事件和描述操作事件的参数。
169.所述业务数据包括第一主控指令中的操作事件和描述操作事件的参数。
170.所述第一主控指令可以理解为第一主控终端操作者在第一主控终端做出相应操作时,第一主控终端所接收到的相应操作数据。
171.所述第一主控指令中的操作事件可以理解为相应操作数据中的具体包含事件的
数据。所述第一主控指令中的描述操作事件的参数可以理解为相应操作数据中的实现具体包含事件的数据。
172.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具体的教师多媒体授课应用场景中,在多媒体教学场景中,所述第一主控指令可以理解为包含教师使用的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等的第一主控终端向服务器发出的相应操作数据。所述第一主控指令中的操作事件可以理解为教师使用的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等的第一主控终端的具体操作,例如翻页、播放音视频等。所述第一主控指令中的描述操作事件的参数可以理解为教师使用的第一主控终端实现具体操作事件时所需要的参数。
173.所述web socket协议可以理解为html5(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 5,超文本标记语言)的新协议。所述html5是构建web内容的一种语言描述方式,用来描述网页。html5不是一种编程语言,而是一种标记语言。
174.该web socket协议允许服务器端向终端发送数据,是一种全双工、双向的通信方式,可以保持长时间通信。
175.可以理解的是,基于在线系统的同步控制中,音视频流体积较大,传输过程中需要注意网络环境以及网络供应商提供的网络带宽是否满足使用需求。当使用者的网络环境的不理想,或,网络提供商所提供的网络带宽小于保障音视频流质量所需要的带宽,根据无线信息传输理论可知:在保证音视频质量的同时,由于网络带宽上的信息最大吞吐量是确定的,如果网络条件不能满足,将出现传输卡顿、延迟等现象,从而导致教师端和学生端的同步控制会存在延迟、卡顿等问题。若要降低延迟和减少卡顿,则只能压缩音视频质量。但是,本技术提供的多媒体教学中多终端数据同步方法并不基于视频会议系统。因此,不需要处理音视频流数据的在线传播,只需要处理教师对课程文件进度的操作数据。这些操作数据可以理解为占用内存很小的文本型记录文件,在网络环境中(如,民用百兆带宽或手机3g信号)传输,并不会出现延迟或卡顿等情况。
176.所述执行装置13,还用于第一被控终端执行基于第一主控指令的业务数据。
177.其中,所述第一被控终端可以理解为与服务器建立网络连接关系的另一个与主控终端不同的移动终端。
178.所述第一主控指令的业务数据可以理解为第一主控指令中的操作事件和描述操作事件的参数。
179.可以理解的是,进行线上教学时,特别的,教师与学生异地进行线上教学时,教师在教师端所做的具体操作,需要同步传输至各学生端。因此,当服务器接收到第一主控终端发送的第一主控指令后,还需将根据第一主控指令生成的执行业务数据发送至第一被控终端。这时,第一被控终端将基于第一主控指令执行相应的业务数据。
180.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具体的教师多媒体授课应用场景中,所述第一被控终端可以理解为被学生直接控制的、已与服务器建立网络连接关系移动终端。例如,线上教学授课期间,学生听课使用的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等。学生听课使用的终端执行教师使用的终端中发出的具体操作事件,使之与教师端的页面同步。
181.在具体线上教学时,当教师在移动终端进行上课时,教师所登陆的移动终端可将教师的课件内容显示在移动终端屏幕。同时,服务器还会将根据播放音视频指令生成的相应指令执行数据发送到学生登陆的移动终端,以使学生登陆的移动终端能够接收到教师对
课件所做的操作事件,并使学生登陆的终端能够根据播放音视频指令将相应的课件操作内容准确地显示在学生登陆的终端显示页面的相应位置。这样,教师登陆的移动终端对课件所做的具体操作,将同步到学生终端的显示屏幕,以使学生能够同步获得教师对教学课件所做的具体修改。同样的,当教师在手持移动终端进行课件翻页、开启学生答题、开启随机点名时,学生终端的显示屏幕将同步显示相应的操作页面。
182.进一步的,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系统100还用于:第一主控终端和第一被控终端建立基于web socket协议的实时网路;第一主控终端通过基于web socket协议的实时网路,与第一被控终端进行心跳包数据的传输。
183.所述web socket协议可以理解为html5(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 5,超文本标记语言)的新协议。所述html5是构建web内容的一种语言描述方式,用来描述网页。html5不是一种编程语言,而是一种标记语言。
184.该web socket协议允许服务器端向终端发送数据,是一种全双工、双向的通信方式,可以保持长时间通信。
185.所述第一主控终端和第一被控终端建立实时网路畅通可以理解为两者之间都与服务器建立了固定的连接,并且两者可以通过服务器进行数据通信。
186.所述心跳包可以理解为第一主控终端和第一被控终端每隔固定时间,分别向服务器发送的一个数据包。数据包的内容,没有特别规定的,一般为一个很小的数据包,或者只包含包头的一个空包。
187.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具体的教师多媒体授课应用场景中,第一主控指令为基于web socket协议的指令,可以理解为第一主控指令的传输是基于web socket协议运行的。也即,本技术提供的多媒体教学中多终端数据同步方法中,教师端通过web socket协议传输控制命令至服务器。
188.可以理解的是,教师使用的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向服务器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等建立基于web socket协议的实时网路。可以理解的是,此时教师端和学生端,建立了固定的数据链路用来传输数据。教师端通过基于websocket协议的实时网路,与学生端进行心跳包数据的传输。此处,教师使用的终端中发出的具体操作事件,使之与教师端的页面同步。
189.需要指出的是,web socket协议是一种在单个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简称tcp)连接上进行全双工通信的协议,可以让服务器将数据主动推送给客户端,从而使得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交换变得更加简单。并且,web socket协议采用http协议来握手,在websocket 应用程序编程接口中,浏览器和服务器只需要完成一次握手,两者之间就直接可以创建持久性的连接,并进行双向数据传输。由此可知,采用web socket协议通信,当客户端与服务器完成一次握手后,服务器能够将数据主动推送给客户端。本技术中教师端的操作数据是通过websocket协议进行传输的。可以理解的是,线上教学进行期间,教师开启线上课堂、学生端在加入在线课堂时已经与服务器建立了连接关系。即,教师端、学生端均已与服务器完成握手。这样,当教师端执行相应的操作,服务器可以主动将相应的操作执行数据发送学生端,无需重复握手,从而使得教师端的操作可以快速同步到学生端,从而增加了线上教学的便利性。
190.进一步的,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系统100用于处理多媒体教学中动画。
191.所述动画可以理解为多媒体中的音频和视频文件。
192.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方法在进行处理放多媒体教学中动画前,多媒体教学中动画已经在第一主控终端和第一被控终端上加载完成。此处,通过服务器提前加载好多媒体教学中动画。
193.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具体的教师多媒体授课应用场景中,教师进行线上教学时,首先可以在教师登陆的移动终端上选择上课的模式,例如,pad课堂、答题器课堂、点阵笔课堂等上课模式。在教师选择好上课模式后,这里以选择pad课堂后为例,教师可以选择授课班级。接着,学生登陆移动终端即可加入课堂。学生端刚加入课堂时可以被教师端控制。此时,学生无法在学生端的设备自行操作,且页面与教师端同步。这一过程可以理解为教师端对学生端的“无差别”控制。教师端可以选择播放课件中的音频或者视频进行授课。
194.教师在进行授课过程中,不需要处理音频、视频流数据的在线传播,只需要处理不同移动终端对多媒体教学中动画进度的操作数据。所述操作数据是体积很小的文本型记录文件,在网络环境中传输不会使移动终端出现延迟或卡顿。
195.综上所述,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多媒体教学中多终端数据同步系统100中,控制指令发送装置11用于通过b/s架构的服务器使教师端和学生端可以进行数据通信,基于web socket协议建立长连接,保证了两端之间的固定连接。网路检测装置14通过实时监测第一主控终端和第一被控终端之间的网路,以使第一主控终端和第一被控终端具有相同的心跳包参数,实现固定连接。当其中某个终端断线时,在终端页面上会有相应的提醒,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授课的高效性。通过服务器记录第一主控指令中的操作事件和描述操作事件的参数,再通过websocket协议传输所述操作事件和描述操作事件的参数,相当于提前缓存了课件中的数据,使在教学过程中不会卡顿和延迟。
196.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有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197.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