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舱内监控的补光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37446841发布日期:2024-03-28 18:29阅读:13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舱内监控的补光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汽车,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舱内监控的补光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座舱的功能也越来越强大,通过座舱处理的事情越来越多。例如在智能座舱中设置摄像头,并通过摄像头进行拍摄,但是有些车辆需要在夜间行驶时或行驶的工况亮度存在过于黑暗,而此时由于光线不足或者照度不均,拍摄图像质量差,从而无法提供有效的特征信息,因此为了提高拍摄质量就需要在光线不良的情况下进行补光操作。

2、但目前主流的舱内监控摄像头用红外led进行补光,为了满足车厂的车舱内设计要求,红外led需与摄像头集成在一起,安装在前排顶棚附近,因此红外led距前排乘客和后排乘客的距离存在较大差异,导致摄像头拍摄前排容易过曝的同时,后排补光不足,因此摄像头在拍摄同一帧画面时,存在图像质量风险,从而存在使表情、手势识别算法失效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舱内监控的补光方法及装置,可进行分区域补光,提高后排人员的补光亮度,使前后排的人脸图像亮度接近一致,从而可有效提高图像质量。

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舱内监控的补光方法,所述补光方法包括:

3、响应于拍摄指令,控制图像采集装置对车舱内各目标区域进行拍摄,得到初始舱内图像;

4、对所述初始舱内图像进行人脸识别,确定至少一个目标人员的实际人脸图像亮度;所述目标人员至少包括前排人员;

5、确定前排人员的实际人脸图像亮度是否满足亮度要求:

6、若满足,当所述目标人员中包括后排人员时,确定后排人员的实际人脸图像亮度是否与前排人员的实际人脸图像亮度一致;

7、若为否,根据后排人员的实际人脸图像亮度与前排人员的实际人脸图像亮度,确定图像亮度差值;

8、根据所述图像亮度差值,确定第一照明装置的第一工作参数,并按所述第一工作参数控制所述第一照明装置执行补光操作,以使前排人员和后排人员的人脸图像亮度一致。

9、可选的,通过以下步骤确定前排人员的实际人脸图像亮度是否满足亮度要求,包括:

10、根据前排人员的实际人脸图像亮度,确定是否存在图像过曝或过暗现象;

11、若均不存在,确定所述前排人员的实际人脸图像亮度是否满足亮度要求。

12、可选的,若确定前排人员的实际人脸图像亮度不满足亮度要求,所述补光方法还包括:

13、根据预设亮度要求,确定前排人员的目标人脸图像亮度;

14、根据所述前排人员的目标人脸图像亮度,确定第二照明装置的第二工作参数,并按所述第二工作参数控制所述第二照明装置执行补光操作,以使所述前排人员的实际人脸图像亮度为所述目标人脸图像亮度。

15、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图像亮度差值,确定第一照明装置的第一工作参数,包括:

16、获取所述第一照明装置的当前输出功率;

17、根据所述图像亮度差值进行辐射定标处理,确定人脸辐射到图像采集装置上的第一辐射通量;

18、根据所述第一辐射通量,确定第一照明装置照射至后排人员人脸上的第二辐射通量;

19、根据所述第二辐射通量,确定调节输出功率;

20、根据所述当前输出功率和所述调节输出功率,确定所述第一照明装置的第一工作参数。

21、可选的,所述第一照明装置为窄角红外led光源,用于对车舱内后排区域进行补光。

22、可选的,所述第二照明装置为广角红外led光源,用于对全车舱区域进行补光。

23、可选的,按所述第一工作参数控制所述第一照明装置执行补光操作之后,所述补光方法还包括:

24、控制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对车舱内各目标区域重新进行拍摄,得到目标舱内图像。

25、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舱内监控的补光装置,所述补光装置包括:

26、拍摄模块,用于响应于拍摄指令,控制图像采集装置对车舱内各目标区域进行拍摄,得到初始舱内图像;

27、识别模块,用于对所述初始舱内图像进行人脸识别,确定至少一个目标人员的实际人脸图像亮度;所述目标人员至少包括前排人员;

28、第一判断模块,用于确定前排人员的实际人脸图像亮度是否满足亮度要求:

29、第二判断模块,用于确定前排人员的实际人脸图像亮度满足亮度要求后,当所述目标人员中包括后排人员时,确定后排人员的实际人脸图像亮度是否与前排人员的实际人脸图像亮度一致;

30、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后排人员的实际人脸图像亮度与前排人员的实际人脸图像亮度不一致后,根据后排人员的实际人脸图像亮度与前排人员的实际人脸图像亮度,确定图像亮度差值;

31、补光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图像亮度差值,确定第一照明装置的第一工作参数,并按所述第一工作参数控制所述第一照明装置执行补光操作,以使前排人员和后排人员的人脸图像亮度一致。

32、可选的,第一判断模块还用于通过以下步骤确定前排人员的实际人脸图像亮度是否满足亮度要求:

33、根据前排人员的实际人脸图像亮度,确定是否存在图像过曝或过暗现象;

34、若均不存在,确定所述前排人员的实际人脸图像亮度是否满足亮度要求。

35、可选的,所述补光装置还用于:

36、根据预设亮度要求,确定前排人员的目标人脸图像亮度;

37、根据所述前排人员的目标人脸图像亮度,确定第二照明装置的第二工作参数,并按所述第二工作参数控制所述第二照明装置执行补光操作,以使所述前排人员的实际人脸图像亮度为所述目标人脸图像亮度。

38、可选的,所述确定模块在用于根据所述图像亮度差值,确定第一照明装置的第一工作参数时,所述确定模块用于:

39、获取所述第一照明装置的当前输出功率;

40、根据所述图像亮度差值进行辐射定标处理,确定人脸辐射到图像采集装置上的第一辐射通量;

41、根据所述第一辐射通量,确定第一照明装置照射至后排人员人脸上的第二辐射通量;

42、根据所述第二辐射通量,确定调节输出功率;

43、根据所述当前输出功率和所述调节输出功率,确定所述第一照明装置的第一工作参数。

44、可选的,所述第一照明装置为窄角红外led光源,用于对车舱内后排区域进行补光。

45、可选的,所述第二照明装置为广角红外led光源,用于对全车舱区域进行补光。

46、可选的,所述补光装置还用于:

47、控制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对车舱内各目标区域重新进行拍摄,得到目标舱内图像。

48、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总线,所述存储器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当电子设备运行时,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之间通过总线通信,所述机器可读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执行如上述的补光方法的步骤。

49、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如上述的补光方法的步骤。

5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舱内监控的补光方法及装置,所述补光方法包括:响应于拍摄指令,控制图像采集装置对车舱内各目标区域进行拍摄,得到初始舱内图像;对所述初始舱内图像进行人脸识别,确定至少一个目标人员的实际人脸图像亮度;所述目标人员至少包括前排人员;确定前排人员的实际人脸图像亮度是否满足亮度要求:若满足,当所述目标人员中包括后排人员时,确定后排人员的实际人脸图像亮度是否与前排人员的实际人脸图像亮度一致;若为否,根据后排人员的实际人脸图像亮度与前排人员的实际人脸图像亮度,确定图像亮度差值;根据所述图像亮度差值,确定第一照明装置的第一工作参数,并按所述第一工作参数控制所述第一照明装置执行补光操作,以使前排人员和后排人员的人脸图像亮度一致。

51、这样,通过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有效解决舱内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后排人员图像中人脸过暗,前排人员图像人脸过曝的问题,通过本技术提供的计算方法可计算得出前、后排乘员分别需要的补光强度,并通过配置广角红外led光源和窄角红外led光源,对前排进行单一补光,对后排进行叠加补光,使前排和后排的人脸辐射亮度达到一致,从而使得前排和后排的人脸亮度可趋近于一致,故可有效提高监控图像的质量,并且还可有效地提升了设计有效性和准确性。

52、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