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智能反射面通讯的优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231689发布日期:2024-03-05 15:43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智能反射面通讯的优化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无线通讯,尤其是一种基于智能反射面通讯的优化方法。


背景技术:

1、智能反射面是一种由大量低成本的被动无源反射元件组成的平面,放置于基站与用户(发送方与接收方)之间。由于每个元件能都能够独立地对入射信号进行相位或/和幅度的改变,可以利用智能反射面,使得用户更好地接收基站发送的信号。当用户处于一个死角(dead zone)之时,适当地使用智能反射面,可以制造出一条反射路径,使得该用户仍能接收到信号。当用户位于小区边缘时,本小区的基站信号衰减严重,同时还会受到邻小区的信号干扰。通过设计智能反射面,可以增强本小区的信号,并减弱邻小区的干扰。

2、就现有技术而言,利用智能反射面增强通讯的设置虽然可以增强信号,减少信号干扰,但是对于智能反射面的排布超额导致资源的浪费,或者排布不合理导致信号不均匀存在通讯死角。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目的:提供一种基于智能反射面通讯的优化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2、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智能反射面通讯的优化方法,包括:

3、s1、采集通讯空间内建筑信息和物品摆放信息建立基础通讯模型;

4、s2、根据基础通讯模型利用智能反射面的排布信息建立初始通讯预测模型;

5、s3、利用通讯数据对初始通讯预测模型进行测试处理得到初始通讯结果;

6、s4、根据初始通讯结果调整智能反射面的排布完成通讯的优化;

7、其中,智能反射面的排布信息包括智能反射面的排布个数和智能反射面的排布面积。

8、优选的,所述采集通讯空间内建筑信息和物品摆放信息建立基础通讯模型包括:

9、采集通讯空间内的建筑排布信息并根据建筑排布信息将通讯空间进行划分处理得到通讯空间划分模型;

10、采集通讯空间内的物品摆放信息;

11、根据物品摆放信息利用通讯空间划分模型建立通讯空间模型;

12、获取通讯空间划分模型中各通讯划分子空间的通讯需求作为子空间通讯需求;

13、基于子空间通讯需求调整所述通讯空间划分模型中个通讯划分子空间对应的物品摆放信息,建立新的通讯空间模型作为基础通讯模型;

14、其中,通讯需求包括通讯速度需求和通讯范围需求。

15、优选的,所述根据基础通讯模型利用智能反射面的排布信息建立初始通讯预测模型包括:

16、根据基础通讯模型中各通讯划分子空间对应的子空间通讯需求得到各通讯划分子空间的智能反射面排布信息;

17、根据基础通讯模型利用各通讯划分子空间的智能反射面排布信息建立初始通讯预测模型。

18、优选的,所述利用通讯数据对初始通讯预测模型进行测试处理得到初始通讯结果包括:

19、利用通讯数据对初始通讯预测模型中各通讯划分子空间进行划分测试处理得到通讯划分子空间初始通讯结果;

20、利用通讯数据对初始通讯预测模型进行整体测试处理得到通讯整体初始通讯结果;

21、根据通讯划分子空间初始通讯结果和通讯整体初始通讯结果得到初始通讯结果。

22、进一步的,所述利用通讯数据对初始通讯预测模型中各通讯划分子空间进行划分测试处理得到通讯划分子空间初始通讯结果包括:

23、获取初始通讯预测模型中各通讯划分子空间通讯的传输路径;

24、根据各通讯划分子空间通讯的传输路径对各通讯划分子空间进行排序处理得到通讯划分子空间列表;

25、利用通讯数据依次对通讯划分子空间列表中的各通讯划分子空间进行测试处理得到各通讯划分子空间通讯结果作为通讯划分子空间初始通讯结果。进一步的,

26、进一步的,根据通讯划分子空间初始通讯结果和通讯整体初始通讯结果得到初始通讯结果包括:

27、根据通讯划分子空间初始通讯结果中各通讯划分子空间对应的通讯划分子空间通讯结果和通讯整体初始通讯结果中各通讯划分子空间对应的通讯结果得到各通讯划分子空间的通讯损耗率;

28、根据通讯划分子空间初始通讯结果、各通讯划分子空间的通讯损耗率和通讯整体初始通讯结果作为初始通讯结果。

29、优选的,所述根据初始通讯结果调整智能反射面的排布完成通讯的优化包括:

30、s4-1、根据初始通讯结果中通讯划分子空间初始通讯结果对各通讯划分子空间的智能反射面的排布进行初步调整处理得到调整智能反射面的第二排布信息;

31、s4-2、根据调整智能反射面的第二排布信息得到第二通讯结果;

32、s4-3、根据第二通讯结果对各通讯划分子空间的智能反射面的排布进行二次调整处理得到调整智能反射面的第三排布结果;

33、s4-4、根据调整智能反射面的第三排布信息得到第三通讯结果;

34、s4-5、根据第三通讯结果完成通讯的优化。

35、进一步的,所述根据调整智能反射面的第二排布信息得到第二通讯结果包括:

36、将所述调整智能反射面的第二排布信息作为智能反射面的排布信息,并返回s2建立初始通讯预测模型作为第二通讯预测模型;

37、利用通讯数据对第二通讯预测模型进行测试处理得到第二初始通讯结果;

38、判断所述第二初始通讯结果对应的通讯划分子空间第二初始通讯结果是否满足通讯需求,若是,则所述第二初始通讯结果作为第二通讯结果,否则,将所述第二初始通讯结果作为初始通讯结果并返回s4-1。

39、进一步的,所述根据调整智能反射面的第三排布信息得到第三通讯结果包括:

40、s4-4-1、将所述调整智能反射面的第三排布信息作为智能反射面的排布信息,并返回s2建立初始通讯预测模型作为第三通讯预测模型;

41、s4-4-2、利用通讯数据对第三通讯预测模型进行测试处理得到第三初始通讯结果;

42、s4-4-3、判断所述第三初始通讯结果对应的各通讯划分子空间的通讯损耗率是否均小于损耗阈值,若是所述第三初始通讯结果作为第三通讯结果,否则,将所述第三初始通讯结果作为第二通讯结果并返回s4-3。

43、进一步的,所述根据第三通讯结果完成通讯的优化包括:

44、s4-5-1、判断所述第三通讯结果对应的真实通讯需求是否满足通讯需求,若是,所述完成通讯的优化,否则,执行s4-5-2;

45、s4-5-2、判断所述第三通讯结果对应的通讯划分子空间第三初始通讯结果是否满足通讯需求,若是,执行s4-5-3,否则,返回s4-2;

46、s4-5-3、判断所述第三通讯结果对应的各通讯划分子空间的通讯损耗率是否均小于损耗阈值,若是,返回s4-4-1,否则,返回s4-4-3。

47、有益效果:1、本发明根据通讯空间对原有智能反射面的布置进行合理的布局改善保证信号传输的稳定性,避免智能反射面的排布超额导致资源的浪费,或者排布不合理导致信号不均匀存在通讯死角的情况。

48、2、本发明在智能反射面布置优化的每个过程都附有严谨的检测反馈循环过程,避免布置优化不当对通讯造成不可逆的影响,保证通讯的完整性,减小同一大范围通讯空间信号中断概率,提高了用户端之间通信的可靠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