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远程访问外围装置的远程控制装置及方法

文档序号:86697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远程访问外围装置的远程控制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远程控制装置,且特别是关于一种可连接本地端计算机系统与远程计算机系统的远程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信息技术(IT)管理者一般必须管理非放置于其身边的服务器,例如放置在其它楼层或其它房间中的服务器,通常使用远程控制装置或远程控制软件来执行此种远程管理。
有时,信息技术管理者需要存取或下载一些档案来对本地端(即位于其身边的)服务器进行系统更新或系统组态设定,而这些档案却必须由远程计算机系统而非直接由本地端服务器提供。此时,就需要从远程计算机系统将档案或数据传送至本地端服务器。若本地端服务器的操作系统已被加载,则信息技术管理者可使用此操作系统的档案传输功能,经由网络从远程计算机系统复制这些档案或数据。
然而,有些关于系统组态设定或硬件设定的基本操作,例如更新BIOS、开机到DOS以及设定主机板上(on-board)的网络芯片或SCSI芯片等基本操作,都必须在低阶操作系统(例如DOS)而非高阶操作系统(例如WINDOW)的系统环境下才能执行。换句话说,当其所需的档案必须经由网络从远程计算机系统来提供时,此时却又十分难以在可支持档案传输功能的高阶操作系统环境下来进行这些需要在低阶操作系统环境下执行的基本操作。

发明内容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系统,可经由网络存取连接于另一计算机系统上的外围装置,例如通用序列汇排流(USB)装置,上的数据或档案。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在于,提供一种远程控制装置,可使一第一计算机系统能够存取连接于一第二计算机系统上的一外围装置上的数据或档案。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在于,提供一种远程控制方法,其中一外围装置被仿真,使得一第一计算机系统可经由网络存取在实体上连接于一第二计算机系统上的该外围装置上的数据或档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系统,其中一第一计算机系统可存取连接于一第二计算机系统上的一外围装置上的数据或档案。此第一计算机系统包含一网络接口电路、一外围接口装置控制器、一外围接口主控制器以及一处理器。网络接口电路用以经由一网络连接第二计算机系统。外围接口装置控制器电性连接于网络接口电路。外围接口主控制器电性连接于外围接口装置控制器。处理器电性连接于网络接口电路以及外围接口装置控制器,并根据外围装置的装置信息而对第一计算机系统仿真出该外围装置。此外围装置的装置信息由外围装置及第二计算机系统间的外围接口所使用的协议或标准而定义。亦即,第一计算机系统能够检测到连接于第二计算机系统上的外围装置的存在。
为了更好的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远程控制装置。此远程控制装置包含一网络接口电路、一外围接口装置控制器以及一处理器。网络接口电路用以经由一网络连接第二计算机系统。外围接口装置控制器电性连接于网络接口电路。处理器电性连接于网络接口电路以及外围接口装置控制器,并根据外围装置的装置信息而对第一计算机系统仿真出该外围装置。此外围装置的装置信息由外围装置及第二计算机系统间的外围接口所使用的协议或标准定义。
为了更好的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远程控制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通过一外围接口而将该外围装置连接于该第二计算机系统上;经由一网络接收被该外围接口所定义的该外围装置的装置信息;以及根据该装置信息而对该第一计算机系统仿真出该外围装置。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 根据上述计算机系统、远程控制装置和方法,当其所需的档案必须经由网络从远程计算机系统来提供时,此时就可以在可支持档案传输功能的高阶操作系统环境下来进行这些需要在低阶操作系统环境下执行的基本操作。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仿真外围装置的流程图;以及图3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序列流程图。
其中,附图标记100-第一计算机系统102-网络接口电路104-外围接口装置控制器106-外围接口主控制器108-处理器110-网络120-第二计算机系统130-外围装置150-远程控制装置202、204、206-步骤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是经由网络而根据连接于第二计算机系统上的一实体外围装置,来对位于本地端的第一计算机系统(例如本地端服务器)仿真出该外围装置。此本地端服务器可如同该外围装置直接连接于其上那样存取该外围装置上的数据或档案。因此,利用这个被仿真出的外围装置,即可在低阶操作系统环境下完成档案的传输。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示意图。第一计算机系统100包含一网络接口电路102、一外围接口装置控制器104、一外围接口主控制器106以及一处理器108。网络接口电路102用以经由一网络110连接第二计算机系统120。外围接口装置控制器104电性连接于网络接口电路102。外围接口主控制器106电性连接于外围接口装置控制器104。处理器108电性连接于网络接口电路102以及外围接口装置控制器104。
外围装置130连接于第二计算机系统120上,而不是直接连接于第一计算机系统100上。根据外围装置130的装置信息而对第一计算机系统100仿真出该外围装置130。此外围装置130的装置信息由外围装置130及第二计算机系统120间的外围接口所使用的协议(protocol)或标准(stanard)而定义。更具体地说,处理器108利用网络接口电路102而经由网络110来接收外围装置130的装置信息,并指示外围接口装置控制器104而对第一计算机系统100仿真出该外围装置130。
智能型平台管理接口(Intelligent Platform Management Interface;IPMI)技术是提供企业级管理中的高可用性系统的关键。“智能型平台管理接口”指在平台管理硬件与韧体中所实施的自主监控与回复特性。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108为一基板管理控制器(Baseboard Management Controller;BMC),可提供智能型平台管理所需要的信息。第二计算机系统120还包含有一智能型平台管理接口管理软件。外围接口主控制器106整合于第一计算机系统100的一南桥芯片或主机板的芯片组中(图中未绘示),或亦可与其分开而另外设置。
第一计算机系统100可为服务器、工作站、个人计算机、笔记型计算机或其它类似计算机系统。第二计算机系统120可为服务器、工作站、个人计算机、笔记型计算机或其它类似计算机系统。网络接口电路102、外围接口装置控制器104以及处理器108可装在或整合于一远程控制装置150上,例如具有基板管理控制器的一智能型平台管理适配卡上。或者,网络接口电路102、外围接口装置控制器104以及处理器108可分开地设置于第一计算机系统100中。网络110可为局域网络(Local Area Network;LAN)、无线局域网络(WirelessLocal Area Network;WLAN)或其它通讯网路,且可由例如网络集线器等提供。外围接口主控制器106以及外围接口装置控制器104的外围接口选自于由一整合驱动电子接口、一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以及一通用序列汇排流(USB)接口所组成的群组。
利用上述配置,当外围装置130为一USB装置时,IT管理者可使用IPMI管理软件来传送一“USB插入(attach-in)”指令至第一计算机系统100上的处理器108(即上述BMC)。接着,处理器108会对第一计算机系统100仿真该外围装置130的“插入(attach-in)”的动作。在进行由USB协议所定义的初始程序后,第一计算机系统100即可检测到且与外围装置130进行通讯。第一计算机系统100会以封包格式将USB指令或数据传送至第二计算机系统120的IPMI管理软件,用以存取该外围装置130。
IMPI管理软件可解读(parse)上述USB指令,并对第一计算机系统100上的处理器108做出响应,如此来实现USB指令或数据的要求。
亦即,对第一计算机系统100仿真出该外围装置130,以进行存取,而此外围装置130可为一USB装置,例如一USB软盘机、一USB光驱或一USB随身碟。对于第一计算机系统100而言,就像是有一个虚拟的USB装置被连接至其USB连接埠上,因此可存取连接于第二计算机系统120上的外围装置130上的档案。再者,可对第一计算机系统100同时仿真出多个外围装置130,而该些外围装置130可分别连接于相同或不同台的第二计算机系统120服务器上。此外,这种虚拟出的外围装置130不会占用第一计算机系统100的实体USB连接埠,因此可在第一计算机系统100上保留更多可用的外围接口以连接其它的外围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可使用此虚拟的外围装置130来进行第一计算机系统100的系统更新或系统组态设定,例如更新BIOS、开机到DOS以及设定主机板上内建(on-board)的网络芯片或SCSI芯片等基本操作。举例来说,当外围装置130为一种由USB协议所定义的大量存储装置时,处理器108可在外围接口装置控制器104以及外围装置130之间传送指令、要求或数据。与第一计算机系统100的南桥芯片或主机板的芯片组(图中未绘示)相互整合或分开设置的外围接口主控制器106,可经由网络110来存取连接于第二计算机系统120上的外围系统130,通过外围接口装置控制器104、处理器108以及网络接口电路102而与外围装置130进行通讯。因此,第一计算机系统100可由远程利用该外围装置130而被远程管理装置150的处理器重新启动(reboot)。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远程控制装置150,可使第一计算机系统100能够存取连接于第二计算机系统120上的外围装置130。此远程控制装置150包含网络接口电路102、外围接口装置控制器104以及处理器108。网络接口电路102用以经由网络110连接第二计算机系统120。外围接口装置控制器104电性连接于网络接口电路102。处理器108电性连接于网络接口电路102以及外围接口装置控制器104,并根据外围装置130的装置信息而对第一计算机系统100仿真出该外围装置130。此外围装置130的装置信息系由外围装置130及第二计算机系统120间的外围接口所使用的协议或标准而定义。
以下说明请参照图1及图2。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仿真外围装置流程图,其中如图1所示,对第一计算机系统100仿真出外围装置130。外围装置130,例如一USB装置,利用一外围接口而连接于第二计算机系统120上(步骤202)。接着,由外围接口所使用的协议而定义的外围装置130的装置信息,经由网络而被处理器108接收(步骤204)。然后,根据外围接口所定义的装置信息而对第一计算机系统100仿真出该外围装置130(步骤206)。
更具体地说,处理器108可接收此装置信息,并仿真外围装置130。此处理器108,例如为一基板管理控制器(BMC),可提供提供智能型平台管理所需要的信息。第二计算机系统120还包含有一智能型平台管理接口(IPMI)管理软件。第一计算机系统100可为服务器、工作站、个人计算机、笔记型计算机或其它类似计算机系统。第二计算机系统120可为服务器、工作站、个人计算机、笔记型计算机或其它类似计算机系统。网络110可为局域网络(Local AreaNetwork;LAN)、无线局域网络(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或其它通讯网路,且可由例如网络集线器等提供。外围接口可为一整合驱动电子(IDE)接口、一小型计算机系统(SCSI)接口或一通用序列汇排流(USB)接口。
在实施例中,外围装置130为USB装置。利用上述配置,IT管理者可使用IPMI管理软件来传送一“USB插入(attach-in)”指令至第一计算机系统100上的处理器108(即上述BMC)。接着,处理器108会对第一计算机系统100仿真该外围装置130的“插入(attach-in)”的动作。在进行由USB协议所定义的初始程序后,第一计算机系统100即可检测到且与外围装置130进行通讯。第一计算机系统100会以封包格式将USB指令或数据传送至第二计算机系统120的IPMI管理软件,用以存取该外围装置130。
IMPI管理软件可解读(parse)上述USB指令,并对第一计算机系统100上的处理器108做出响应,如此来实现USB指令或数据的要求。
亦即,对第一计算机系统100仿真出该外围装置130,以进行存取,而此外围装置130可为一USB装置,例如一USB软盘机、一USB光驱或一USB随身碟。对于第一计算机系统100而言,就像是有一个虚拟的USB装置被连接至其USB连接埠上,因此可存取由连接于第二计算机系统120上的外围装置130所提供的档案。再者,可对第一计算机系统100同时仿真出多个外围装置130,而该些外围装置130可分别连接于相同或不同台的第二计算机系统120服务器上。此外,这种被虚拟出的外围装置130不会占用第一计算机系统100的实体USB连接埠,因此可在第一计算机系统100上保留更多可用的外围接口以连接其它的外围装置。
可使用此虚拟的外围装置130来进行第一计算机系统100的系统更新或系统组态设定,例如更新BIOS、开机到DOS以及设定主机板上内建(on-board)的网络芯片或SCSI芯片等基本操作。举例来说,当外围装置130为一种由USB协议所定义的大量存储装置时,处理器108可在外围接口装置控制器104以及外围装置130之间传送指令、要求或数据。与第一计算机系统100的南桥芯片或主机板之芯片组(图中未绘示)相互整合或分开设置的外围接口主控制器106,可经由网络110来存取连接于第二计算机系统120上的外围装置130,通过外围接口装置控制器104而与外围装置130进行通讯。因此,第一计算机系统100可远程地经由该外围装置130而被远程管理装置150的处理器重新启动(reboot)。
图3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序列流程图(sequence flow),用以显示第一计算机系统100、处理器108以及安装于第二计算机系统120中的IPMI管理软件之间用于BULK_IN信息的序列。
首先,第一计算机系统100通过处理器108来传送一UFI(USB FloppyInterface,USB软接口)指令至IMPI管理软件。IMPI管理软件传送一ACK指令至处理器108以响应此UFI指令,并接着传送Data_IN1至处理器108。在第一计算机系统100传送BULK_IN至处理器108后,处理器108会将Data_IN1写入第一计算机系统100,并传送ACK_IN1至IMPI管理软件。
重复上述序列,储存于与第二计算机系统120连接的外围装置130中的数据,可经由网络110而被第一计算机系统100所存取,因此创造出一个好像连接于第一计算机系统100上的虚拟外围装置。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做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
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计算机系统,可存取连接于一另一计算机系统上的一外围装置上的数据或档案,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系统包含一网络接口电路,用以经由一网络连接该另一计算机系统;一外围接口装置控制器,电性连接于该网络接口电路;一外围接口主控制器,电性连接于该外围接口装置控制器;以及一处理器,电性连接于该网络接口电路以及该外围接口装置控制器,用来对该计算机系统仿真出该外围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计算机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处理器为一基板管理控制器。
3.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计算机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另一计算机系统中包含一智能型平台管理接口管理软件。
4.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计算机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外围接口主控制器整合于一南桥芯片中。
5.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计算机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外围接口主控制器经由该网络而连接于该另一计算机系统上的该外围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计算机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外围接口主控制器通过该外围接口装置控制器而与该外围装置进行通讯。
7.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计算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当该外围装置为一存储装置时,该处理器用以在该外围接口装置控制器以及该外围装置之间传递指令以及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计算机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外围接口主控制器以及该外围接口装置控制器的外围接口选自于由一整合驱动电子接口、一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以及一通用序列汇排流接口所组成的群组。
9.一种远程控制装置,使得一第一计算机系统能够存取连接于一第二计算机系统上的一外围装置上的数据或档案,其特征在于,该远程控制装置包含一网络接口电路,用以经由一网络连接该第二计算机系统;一外围接口装置控制器,电性连接于该网络接口电路;以及一处理器,电性连接于该网络接口电路以及该外围接口装置控制器,用来对该第一计算机系统仿真出该外围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
9所述的远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处理器为一基板管理控制器。
11.根据权利要求
10所述的远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计算机系统中包含一智能型平台管理接口管理软件。
12.根据权利要求
9所述的远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围接口装置控制器用以与该第一计算机系统以及该外围装置进行通讯。
13.根据权利要求
9所述的远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外围装置为一存储装置时,该处理器用以在该外围接口装置控制器以及该外围装置之间传递指令以及数据。
14.根据权利要求
9所述的远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围接口装置控制器的外围接口选自于由一整合驱动电子接口、一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以及一通用序列汇排流接口所组成的群组。
15.一种远程控制方法,使得一第一计算机系统能够存取连接于一第二计算机系统上的一外围装置上的数据或档案,其特征在于,该远程控制方法包含以下步骤通过一外围接口而将该外围装置连接于该第二计算机系统上;经由一网络接收被该外围接口所定义的该外围装置的装置信息;以及根据该装置信息而对该第一计算机系统仿真出该外围装置。
16.根据权利要求
15所述的远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计算机使用一智能型平台管理接口的管理软件管理该装置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
15所述的远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一基板管理控制器接收该装置信息并仿真出该外围装置。
18.根据权利要求
15所述的远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外围接口由一外围接口主控制器所定义。
19.根据权利要求
18所述的远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外围接口主控制器整合于一南桥芯片中。
20.根据权利要求
15所述的远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外围接口选自于由一整合驱动电子接口、一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以及一通用序列汇排流接口所组成的群组。
专利摘要
远程控制装置包含网络接口电路、外围接口装置控制器以及处理器。网络接口电路用以经由网络连接第二计算机系统。外围接口装置控制器电性连接于网络接口电路。处理器电性连接于网络接口电路以及外围接口装置控制器,并根据外围装置的装置信息而对第一计算机系统仿真出外围装置。此外围装置的装置信息由外围装置及第二计算机系统间的外围接口所使用的协议或标准而定义。一种远程控制方法以及计算机系统亦被提供。
文档编号G06F13/00GK1992609SQ200610160978
公开日2007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11日
发明者黄英才, 蔡廷鸿 申请人:宏正自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