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平衡输出的双恒流源馈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59731阅读:4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平衡输出的双恒流源馈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有线电讯传输系统的一种馈电技术。
一般有线电信传输对负载的馈电,常用扼流圈给负载馈电。这种馈电方式简单,对地平衡度好,但体积大,介入衰耗与信号频率相关。目前也有采用恒流源馈电的方式,但使用双恒流源串联馈电时,由于两个独立的恒流源特性很难一致,负载或温度变化时,使两恒流源输出不同,即等效电阻不同,因此破坏了对地平衡度的衰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用的自动平衡输出的双恒流源馈电装置,克服上述馈电方式存在的弊端。
自动平衡输出的双恒流源馈电装置是由内部稳压电源1、主恒流源3及从恒流源2构成。内部稳压电源1是由T1、T2、I1、D1、R1、R2、R3、R4、C1、C2构成;主恒流源3是由T4、D2、D3、R11、R12构成;从恒流源2是由T3、I2、D4、D5、D6、R5、R6、R7、R8、R9、R10、C3构成。D1的稳压范围为22~26V。I1、R3、R4构成本电路的基准电压源。以I2、T3、T4为主构成具有自动调整(平衡)恒流输出之双恒流源。主恒流源3中,恒流值由R12的阻值及D2、D3的导通电压决定。因为流过T4be结的电流Ib<<ID3D4,所以be结的正向结电压Vbe<VD2(或VD3),取R12两端的电压为0.8V,其阻值为39Ω,则流过R12的电流为0.8/39>19mA,若忽略T4的be结电流Ib,则流过R12的电流就是负载电流。根据国家邮电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378-82)“在用户回路电阻不大于2000Ω时,馈电电流不得小于18mA”。本电路的馈电电流实际≥19mA。若VSS为-48V,用户回路电阻在2000Ω的情况下,用户回路两端电压为38V(即RL端电压),T4的Vce>4V;在VSS有-10%误差时,T4的Vce最低也有1.8V电压,因之不会进入饱和影响输出。对地不平衡损耗大于或等于50dB。从恒流源2的原理如下I2的反向输入端电压始终为电源VSS的 1/2 ,且R9=R10,这样T3的输出电压在I2的控制下,必然|VT3ce|=|VT4ce|(忽略I2的输入失调电压20mV),从而保证了这两个恒流输出管的管压降相等(平衡)。因之,T3与T4在交流讯号下的等效电阻也相等。由于T3与T4的工作频率较高,对地衰减不受频率影响,即介入衰耗与工作频率无关。D4、D5的作用是保护I2的同相输入端,防止在加电的瞬间由于C3两端电压不能突变,T3没有导通,T4导通使I2的同相输入端电平升高而损坏I2的同相输入端。D6的作用是使I2能有效的控制T3的输出。元件选择T1、T2V(BR)CEO≥60(V),ICM≥20(mA),PCM≥100(MW);T3、T4V(BR)CEO≥150(V),ICM≥50(MA),PCM≥1(W);D1的稳压值在22-26(V),耗散功率≥50(MW);D6的稳压值在12-15(V),耗散功率≥50(MW)。电阻的耗散功率均≥0.2(W)即可。本电路的工作电源VSS为-48V±10%或-60V±10%。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馈电方式相比其介入衰耗与频率无关,无须调试。体积小,耗电微弱,提高了对地平衡度指标,提供了工业化生产的可能性和集成的可行性。可用于电话交换机用户电路,中继电路,非电子交换机的绳路以及其它通讯设施之间传输系统的馈电电路。


图1是自动平衡输出的双恒流源馈电电路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时分交换机的用户电路中与摘挂机识别,拨号识别电路,2/4转换电路同时集成的实施电路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在空分用户电路中,与摘挂机识别,拨号识别电路同时集成的实施电路。
权利要求一种由内部稳压电源1,从恒流源2,主恒流源3构成的双恒流源馈电装置其特征在于主恒流源3是由T4、D2、D3、R11、R12构成;R12一端接地另一端接T4发射极,D2、D3正向串接后一端接T4基极;另一端接地,R11接于T4基极与电源之间;从恒流源2是由T3、I2、D4、D5、D6、R5、R6、R7、R8、R9、R10、C3构成;D6、R7串联后一端接I2的输出端,另一端接T3基极;C3接于T3基极与电源之间;R8接于T3发射极与电源之间;R9、R10串联后一端接T3集电极,另一端接T4基极;D4、D5反向并联后一端接R9与R10之间,另一端与I1的输出端连接;R6一端接I2的正向输入端,另一端接于R9与R10之间,R5接于I1的输出端与I2的负向输入端;内部稳压电源1是由T1、T2、I1、D1、R1、R2、R3、R4、C1、C2构成;R1、D1、R2串联后一端接地,另一端接电源;T1的基极接于R1与D1之间;T2的基极接于D1与R2之间;T1的集电极接地,T2的集电极接电源;R3、R4串联后一端接地,另一端接电源;T1的发射极接I1的正向输入端,T2的发射极接I1的负向输入端;C1与R3并联,I1的负向输入端与I1的输出端直接相接,C2一端接I1的输出端,另一端接地。用户回路RL一端接T3的集电极,另一端接T4的集电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有线电讯传输系统的一种馈电技术。它由内部稳定电源、主恒流源、从恒流源三部分联接而成,可以集成,体积小,耗电微弱,无需调试。可用于电话交换机用户电路,中继电路,非电子交换机的绳路及其它通讯设施之间传输系统的馈电电路。
文档编号H04B3/44GK2054597SQ8920285
公开日1990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1989年3月13日 优先权日1989年3月13日
发明者党建龙, 张一禾 申请人:党建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