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薄型驻极体话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71537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超薄型驻极体话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声电转换器件,更确切地说是涉及一种驻极体话筒。
现有的驻极体话筒由外壳、话筒芯、尼龙垫圈、驻极体膜和防尘垫组装构成。其中话筒芯又由电路板、橡胶垫、塑料支架、晶体管、金属极片组装构成。

图1示出话筒芯的结构及其装配关系,图2示出驻极体话筒的结构及其装配关系。装配话筒芯时,需先利用晶体管14的源、漏极引出脚S、D顺着塑料支架13、橡胶垫12及电路板11上的通孔131、121、111将三者11、12、13穿设在一起,并将S、D两极焊接在电路板11上,然后将金属极片15压设在塑料支架13内,依靠压力与晶体管14的栅极G接触而构成话筒芯10。装配驻极体话筒时,需先将驻极体膜21与尼龙垫圈22装入外壳23中,然后装入话筒芯10,最后粘贴防尘垫24。
由图1、图2可知,驻极体话筒由至少九个基本构件装配构成,存在有零件多、装配工序多的问题,因而生产效率较低;由于采用经封装后的晶体管14,因而整个驻极体话筒体积较大、较厚,不利于微型化及其使用;晶体管14栅极G与金属极片15靠压力形成点接触,开路率高可靠性差;防尘垫粘贴在外壳一端平面上不易齐整、牢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对上述结构的驻极体话筒作出改进设计,使结构简单、有利于装配及形成超薄型话筒,以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及声电转换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超薄型驻极体话筒,由外壳、话筒芯、防尘垫和尼龙垫圈装配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话筒芯由片式封装晶体管和金属栅桶装配构成;所述的片式封装晶体管包括双面印刷电路板和粘接在双面印刷电路板内面上的晶体管管芯,所述的金属栅桶包括驻极体膜和粘接在驻极体膜上的金属栅筒,金属栅桶开口端缘面与晶体管管芯的栅极连接;所述的外壳顶端表面中心位置处设有通孔。
所述的双面印刷电路板外表面上制作有源极导电环区和漏极导电区,所述双面印刷电路板内面上制作有S形栅极环导电区、与外表面上源极导电环区通过源极孔连接的漏极导电区和与外表面上漏极导电区通过漏极孔连接的漏极导电区,所述晶体管管芯的栅极、源极、漏极分别与电路板内面上的S形栅极环导电区,源极导电区、漏极导电区连接,所述金属栅桶的开口端缘面贴紧所述的电路板S形栅极环导电区。
所述外壳顶端周缘处有环形凸起,所述的防尘垫粘贴在外壳顶端由周缘环形凸起形成的凹槽中。
金属栅桶与尼龙垫圈间的空间部分在外壳内部形成一个谐振腔并将驻极体膜紧密地夹置在该腔体中,驻极体膜的中心与外壳上通孔对准,防尘垫则从外壳外部盖住通孔,当声音信号通过防尘垫由通孔进入谐振腔后即在腔内产生共振,以最大振幅推动驻极体膜,使驻极体膜随声音的变化而在腔体内往复振动,将机械振动转变成变化的电信号通过栅桶、S形栅极环导电区注入片式封装晶体管的栅极。由于晶体管的自身特性,其栅极微小的电压变化都会使漏极上有一个相应变化的电流,通过外接耦合电容耦合至下级半导体器件放大等,并推动喇叭还原成声音。
下面结合实施例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图1、话筒芯现有结构及其装配关系示意图;图2、驻极体话筒现有结构及其装配关系示意图;图3、超薄型驻极体话筒的片式封装晶体管平面结构示意图;图4、超薄型驻极体话筒的结构及其装配关系示意图;图5、超薄型驻极体话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驻极体话筒的电原理图。
图1、图2说明前已述及不再赘述。
参见图3,片式封装晶体管由双面印刷电路板31和晶体管管芯32组成,双面印刷电路板外面311分别制作有源极导电环区S和漏极导电区D,双面印刷电路板内面312上分别制作有S形栅极环导电区G、源极导电区S和漏极导电区D而形成晶体管支架结构。管芯32(粘接通过可还原导电胶)在S形栅极环导电区G上,管芯栅极(衬底)与S形栅极环导电区电接触。印刷电路板两面的源、漏导电区分别通过金属化孔33、34短接,管芯的源、漏极分别与电路板内面312上的源、漏导电区焊接,并以黑胶填封管芯及焊丝。电路板外面311上金属化孔33、34还可用于连接外电路。
参见图4,41为片式封装晶体管。42为栅桶,金属园筒421和驻极体膜422粘接构成,驻极体膜由高分子材料作成,与栅筒接触的一面镀有导电层。金属园筒(如铜)的外园不导电,具有与片式封装晶体管41内面上S形栅极环导电区G相同的直径。完成粘贴后的栅桶42需对驻极体膜作注入电荷(充电)的工序处理,使其成为一个带有驻极体的桶状栅极而称之为栅桶。
外壳44成园桶状,桶底面中心位置处开设通孔441(见图5),桶底外周缘有凸起而形成环形墙442。
将尼龙垫圈43、栅桶42、片式封装晶体管41按顺序装入外壳44中并封口,于外壳端面由环形墙442形成的凹槽中粘贴防尘垫45即完成全部组装工作。
参见图5,装配后的驻极体话筒如图中所示,从左往右顺序为防尘垫45、外壳44、尼龙垫圈43、栅桶42(包括驻极体膜422和栅筒421)和片式封装晶体管(包括晶体管管芯32和双面印刷电路板31)。外壳44端面上有中心通孔441,栅桶42端缘面紧贴双面印刷电路板31上的不封闭(S形)栅环,管芯32的源、漏极通过内引线47与电路板上相应的S,D导电区连接并与孔33、34连接,管芯32及内引线47上有保护用黑胶46。
结合参见图5,栅桶42与尼龙垫圈43的空间部分在话筒内部组成一个谐振腔并将驻极体膜422紧紧地夹在腔体中,驻极体膜422的中心对准外壳44上的通孔441,用纤维制成的防尘垫45恰好盖住通孔441,以免灰尘、潮气等进入腔体中,外壳一端周缘处的环形墙442恰好卡住防尘垫45,不易移位或脱落,驻极体膜422一面镀覆的导电层与外壳44底面平行且距离接近从而形成电容Ci。
当声音信号通过防尘垫45由外壳通孔441进入谐振腔后,即在腔内产生共振,以最大振幅推动驻极体膜422,使之随声音变化而在腔体内往复振动。驻极体膜将这种机械振动转变成电信号并通过Ci、栅筒421及电路板上的S形栅环导电区将变化的电信号注入片式封装晶体管的栅极G,其栅极微小的电压变化都会使漏极D上有相应变化的电流,该变化电流再通过外接电容CO耦合到下级放大器,即可推动喇叭将电信号还原成声音。
本实用新型采用场效应晶体管,是因为场效应晶体管具有噪声低、传辅系数高、输入阻抗高、输出阻抗低的特点,可较好地与前级输入电路及后级放大电路匹配。
本实用新型的驻极体话筒可将晶体管的封装成型与话筒装配改造为一体完成,而不单独组装话筒芯,为话筒的薄超化成型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使超薄型驻极体话筒可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微型助听、微型监听中,且成本低廉;整个话筒共有五个部件,组装简单、方便、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及装配质量。
权利要求1.一种超薄型驻极体话筒,由外壳、话筒芯、防尘垫和尼龙垫圈装配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话筒芯由片式封装晶体管和金属栅桶装配构成;所述的片式封装晶体管包括双面印刷电路板和粘接在双面印刷电路板内面上的晶体管管芯,所述的金属栅桶包括驻极体膜和粘接在驻极体膜上的金属栅筒,金属栅桶开口端缘面与晶体管管芯的栅极连接;所述的外壳顶端表面中心位置处设有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型驻极体话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面印刷电路板外表面上制作有源极导电环区和漏极导电区,所述双面印刷电路板内面上制作有S形栅极环导电区、与外表面上源极导电环区通过源极孔连接的漏极导电区和与外表面上漏极导电区通过漏极孔连接的漏极导电区,所述晶体管管芯的栅极、源极、漏极分别与电路板内面上的S形栅极环导电区,源极导电区、漏极导电区连接,所述金属栅桶的开口端缘面贴紧所述的电路板S形栅极环导电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型驻极体话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顶端周缘处有环形凸起,所述的防尘垫粘贴在外壳顶端由周缘环形凸起形成的凹槽中。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驻极体话筒,由外壳、装配在外壳内的片式封装晶体管、金属栅桶、尼龙垫圈和粘贴在外壳一端面的防尘垫装配构成。片式封装晶体管包括晶体管管芯和双面印刷电路板,电路板内面上有S形不封闭栅环。金属栅桶由栅筒粘接驻极体膜构成,栅筒的另一端缘面紧贴电路板内面上的栅环。金属栅桶与尼龙垫圈间的空间部分在外壳内部形成谐振腔,将声音振动信号变成电信号注入晶体管栅极。具有结构简单装配方便超薄等特点。
文档编号H04R1/08GK2258680SQ9620918
公开日1997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1996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1996年4月30日
发明者李义顺, 李文堂 申请人:李义顺, 李文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