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音响系统控制板的拆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73965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载音响系统控制板的拆卸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车载音响系统控制板的拆卸装置,更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车载音响系统控制板拆卸装置,它能够从车载音响系统本体拆下装在车载音响系统前表面中的控制板,以防止车载音响系统被盗。
最近研制的音响装置一般结构都很紧凑。特别是安装在汽车等中的音响装置由于空间有限必须薄而紧凑。安装在音响装置前侧中的控制板包括用于显示关于音响装置工作信息的液晶显示装置(下文中称为LCD)、指示操作的功能按钮、记录媒介插入槽等。当驾驶员离开装有带控制板的车载音响的汽车时,通过将控制板从金属框上拆下而保证音响设备如偷盗后无控制板而无法工作,从而使偷盗者失去兴趣,已有人提出过若干种这样的装置。


图1中的立体图表示普通的车载音响系统控制板拆卸装置。
用于接纳前控制板20的金属框10在车载音响系统本体的前部形成。
在前控制板20的一个侧部上形成第一接合孔或凹部24。用于钩住前控制板20侧部的钩组件50安装在金属框10背面的相应位置上。前控制板装在金属框10内。
钩组件50具有一纵向轴52,该轴两端固定在金属框10的侧壁上,使钩组件50可在其纵向轴52上转动。钩组件50具有一个转动件58和从纵向轴52整体地伸出的被钩住的第一凸起54。当由排出按钮60压迫转动件58时,钩组件50随转动件58整体地转动,然后,被钩住的第一凸起54被转动,以便从前控制板20的第一接合孔24松脱。装在钩组件50顶部的一个复位弹簧56用于使钩组件50复位,使被钩住的第一凸起54返回而钩住第一接合孔24。
在金属框10的另一侧部形成一铰接件40。顶部和底部的第二凸起41,42在铰接件40的顶部向下及在铰接件40的底部向上伸出。在金属框10的另一侧部的中间表面上形成一个插入槽12。一个第二纵向钩槽26安装在前控制板20的相应侧部中,使第二纵向钩槽26可以被在铰接件40的顶部和底部上伸出的第二凸起42捕获。一个插入凸起部22安装在前控制板20的相应侧部中,使插入凸起部22可插入插入槽12中。
一弹性件30安装在金属框10前表面的需要位置上,用于靠弹性推动前控制板20。
下面将描述这种普通车载音响系统控制板拆卸装置的工作。
为了将前控制板20装在金属框10上,操作者用纵向钩槽26捕获铰接件40的第二凸起42,将前控制板20的插入凸起部22插入插入槽12中,从而使前控制板20的一侧与金属框10的一侧相互连接。
其后,操作者将前控制板20推向金属框10,将前控制板20绕铰接件的转动轴线转向金属框直至第一凸起54紧固第一接合孔24为止。
当前控制板20已装在金属框10上时,装在金属框10前表面上的一弹性件30靠弹性保持对前控制板20的推压。
在这种状态中就可以通过按压装在前控制板20上的多个操作钮来操作车载音响系统了。
为了从金属框10拆下前控制板20,操作者按压装在金属框10上的排出按钮60,并转动钩组件50的转动件58,然后,使钩住的第一凸起54从前控制板20的第一接合孔24松脱。
由于弹性件30装在金属框10前表面上并靠弹性保持推压前控制板20,因而使前控制板20绕铰接件40转动。因此,被转动的前控制板20的第一接合孔24从金属框10的第一凸起54脱开。
按照上述方式前控制板20从金属框10拆下。
按照这种普通的车载音响系统控制板拆卸装置,为了将前控制板20装在金属框10上,操作者必须用第二纵向钩槽捕获金属框10的铰接件40的第二凸起42,而且必须将前控制板20的插入凸起部22插入插入槽12中,从而使前控制板20的一侧与金属框10的一侧相互连接起来。
由于车载音响系统的操作者必须按照上述顺序将前控制板20装在金属框10上,因而将前控制板装在金属框上的方法较为困难。
本发明是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而提出的,因而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载音响系统控制板拆卸装置,它能够容易地将前控制板从车载音响系统本体上拆卸下来。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车载音响系统控制板拆卸装置包括第一弹性固定装置,其安装在用于接纳车载音响系统前控制板的金属框的前表面上,第一弹性固定装置具有第一弹性件和第一固定棒,第一弹性件在金属框上伸出,第一弹性件具有在与金属框前表面平行方向上作用的第一弹性复原力,第一固定棒是在第一弹性件的顶部上形成的,第一固定棒与金属框前表面平行地设置,同时垂直于第一弹性件的第一弹性复原力的作用方向;第二弹性固定装置,其与第一弹性固定装置对称地安装在用于接纳车载音响系统前控制板的金属框前表面上,第二弹性固定装置具有第二弹性件和第二固定棒,第二弹性件在金属框上伸出,第二弹性件具有与金属框前表面平行方向上作用的第二弹性复原力,第二固定棒在第二弹性件的顶部形成,第二固定棒与金属框前表面平行地设置,同时垂直于第二弹性件的第二弹性复原力的作用方向;以及在前控制板上,同时在与金属框的第一和第二固定棒相应的位置上形成的第一和第二接合部分,第一和第二固定棒当第一和第二弹性件具有相向作用的第一和第二弹性复原力时分别插入第一和第二接合部分,因而第一和第二固定棒可通过相向作用的弹性复原力固定前控制板。
在前控制板相应于第一固定装置的第一固定棒的位置上形成松释装置,因而当松释装置推压第一固定棒时,第一固定棒就从前控制板的第一接合部分松脱。
在金属框上在第一固定装置附近形成一复位弹簧,该复位弹簧处于受压状态,用于向前控制板施加压力。
按照上述结构,为了将前控制板装在金属框上,操作者只要将前控制板推到金属框上即可。
也就是说,当操作者将前控制板推向金属框上时,第一和第二弹性装置的第一和第二固定棒分别插入前控制板上形成的第一和第二接合部分中。此时,第一和第二弹性件具有相向作用的第一和第二弹性复原力,使第一和第二固定棒可被相向作用的弹性复原力紧紧地固定前控制板,从而使前控制板紧紧地固定在金属框上。
因此,车载音响系统的操作者无需知道在金属框上安装前控制板的专门顺序,从而使在金属框上安装前控制板的方法变得十分简单。
现在对照以下附图详述本发明的推荐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和其它优点。
图1是车载音响系统的普通控制板拆卸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2的横剖图表示使用按照本发明的车载音响系统控制板拆卸装置将控制板拆卸到金属框上的状态;图3是图2中的车载音响系统控制板拆卸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图2中的车载音响系统控制板拆卸装置的第一弹性固定件的放大立体图。
下面对照附图详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2的横剖图表示使用按照本发明的车载音响系统控制板拆卸装置将控制板拆卸到金属框上的状态。图3是图2中的车载音响系统控制板拆卸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图2中的车载音响系统控制板拆卸装置的第一弹性固定件的放大立体图。
用于接纳前控制板100的金属框200是在车载音响系统的前部形成的。
第一弹性固定件210和第二弹性固定件230相互对称地安装在金属框200的前表面上,同时,安装在金属框200的水平轴线上。
第一弹性固定件210的第一弹性件214由两根棒状弹簧构成,它们在金属框200的前表面上伸出并在金属框200的垂向上布置。第一弹性件214可以具有各种形状,例如U形弹簧或板簧。每根棒状弹簧都有一个穿过金属框200的底端。该底端固定在金属框200的背面上。例如,一个带有螺孔224的凸台在金属框200上安装在由棒状弹簧底端穿过部分的附近。棒状弹簧的底端具有一个通孔222。穿过垫圈226的螺钉218插过棒状弹簧的通孔222,然后旋在金属框200上安装的凸台220上。因此,棒状弹簧由螺钉218拧紧固定在金属框200上。
第一弹性固定件210的第一固定棒212是通过连接两根棒状弹簧的两个顶端形成的。因此,第一固定棒212形成得垂直于金属框的纵轴线。第一固定棒212呈圆柱形,两端带有凹部228。两根棒状弹簧的两个顶端插入固定棒212,以便固定在固定棒212上。固定棒212最好用能够吸收冲击的减震材料形成。
第二弹性固定件230与第一弹性固定件210对称地固定在金属框200的前表面上。第二弹性固定件230的第二弹性件234由两根棒状弹簧构成,它们在金属框200的前表面上伸出,并在金属框200的垂向上布置。第二弹性件234可以具有各种形状,例如U形弹簧或板簧。每根棒状弹簧具有穿过金属框200的底端。该底端固定在金属框200的背面上。例如,一个带有螺孔244的凸台240在金属框200上安装在由棒状弹簧穿过的部分附近。棒状弹簧的底端具有一个通孔242。穿过垫圈246的螺钉238穿过棒状弹簧的通孔242,然后拧紧在金属框200上安装的凸台240上。因此,棒状弹簧由螺钉238拧紧固定在金属框200上。
第二弹性固定件230的第二固定棒232是通过连接两棒状弹簧的顶端形成的。因此,第二固定棒232形成得垂直于金属框200的纵轴线。第二固定棒232呈圆柱形,两端带有凹部。棒状弹簧的两顶端插入固定棒232,以便固定在固定棒232上。固定棒232最好用能够吸收冲击的减震材料形成。
第一弹性固定件210和第二弹性固定件230当插入前控制板100时以相互相反的方向受压。因此,当前控制板已经装在金属框200上时,第一和第二弹簧214,234其向纵向中心作用的复原力。
第一和第二接合凹部110,130分别在前控制板100的两侧上形成。金属框200的第一和第二弹性固定件210,230,以及前控制板100的两侧面的第一和第二钩槽的定位使得第一和第二弹性固定件210,230可插入第一和第二钩槽中。当前控制板100安装在金属框200上时,第一和第二固定棒212,232插入第一和第二接合槽110,130中,前控制板100被第一和第二弹性件214,234的相向作用的复原力紧紧地固定在金属框200上。在前控制板100的表面和第一和第二接合凹部110,130之间的边界形成光滑的弯曲面,因而第一和第二固定棒212,232可以顺利地插入第一和第二接合凹部110,130。
在前控制板110的前表面的与第一弹性固定件210相应的位置上形成一个松释件160。松释件160具有一个圆柱形。松释件160的一端是一个排出按钮161,它伸至前控制板100的前表面,由操纵者按压,以便拆卸前控制板100。松释件160的另一端装在前控制板100内并形成一斜坡,因而当按压松释件时,松释件移向第一固定棒212,从而按照上述斜坡压出第一固定棒212,直至第一固定棒212从第一接合凹部110松脱。
安装在前控制板100内的松释件160的另一端设有一固定轴164。固定轴164应插入安装在前控制板100中相反侧上的轴架170上。固定轴164插过带有复原力的第一弹簧166。松释件160由于第一弹簧166的推力而从前控制板100的前表面弹出。
一个弹性件250在金属框200上在第一固定件210附近形成,用于靠弹性推出前控制板100。
弹性件250具有一个弹性盖252,按照从金属框200的前表面伸出的状态安装,还具有一个第二弹簧254,它赋予弹性盖252复原力。
此时,第二弹簧254的复原力最好大于第一弹簧166的复原力,因而当第一弹簧166受压时,第二弹簧可将前控制板100推出。
同时,第一接合凹部110设有一个开口,通过该开口松释件160与第一固定棒212接触并推出第一固定棒212,使松释件160可将第一固定棒212推出,从而松脱第一接合凹部110和第一固定棒212之间的接合。或者,第一接合凹部110可设有由薄的挠性材料制成的接触面,因而与第一固定棒212接触的松释件160可推出第一固定棒212。
下面描述按照本发明的车载音响系统控制板拆卸装置的工作。
首先,操作者将前控制板100推向金属框200,以便将前控制板100安装在金属框200上。
此时,前控制板100的背面向第一和第二弹性固定件210,230施加压力,因而第一弹性固定件210的第一弹性件214的棒状弹簧和第二弹性固定件230的第二弹性件234的棒状弹簧分别以相反的方向被推出。因此,第一和第二弹性件214,234具有朝向中间的复原力。
如果操作者将前控制板100压至适当的位置,金属框200的第一和第二固定件210,230的第一和第二固定棒212,232就钩入第一和第二接合凹部110,130。
前控制板100被牢固地固定在金属框200上。
作为一个实施例,操作者可同时推压前控制板100的两端,使金属框200的第一和第二固定棒212,232可同时钩入前控制板100的第一和第二接合凹部110,130。作为另一实施例,操作者可首先推压前控制板100的一端,使金属框200的第一固定棒212可首先钩入前控制板100的第一接合凹部110,或者可首先使金属框200的第二固定棒232首先钩入前控制板100的第二接合凹部130。
此时,前控制板110向从金属框200的前表面伸出的弹性盖252施加压力,因而处于由受压的第二弹簧弹性复原的状态。
因此,前控制板100被安装在金属框200上,通过使用一些接触接头可使车载音响系统工作。
当松释件160的固定轴164插入轴架170时,固定在第一接合凹部110中的第一固定棒212通过斜坡162从第一接合凹部110松脱。与第一固定棒212松脱的同时,由第二弹簧254加压的前控制板100被第二弹簧254的复原力从金属框200推出。由于第二弹簧254的复原力大于第一弹簧166的复原力,因而当操作者按压第一弹簧166时第二弹簧254可推出前控制板100。
同时,当从排出按钮161松释压力时,松释件160被第一弹簧166的复原力返回原位。
按照上述结构,为了将前控制板100装在金属框200上,操作者只要将前控制板100的任一侧或两侧压向金属框200即可。也就是说,当操作者将前控制板100压向金属框200时,第一和第二弹性件210,230的第一和第二固定棒212,232分别插入在前控制板100两侧面上形成的第一和第二接合凹部110,130中。此时,第一和第二弹性件210,230具有相向作用的第一和第二弹性复原力,借助这些相向作用的弹性复原力可将第一和第二固定棒212,232牢固地固定在第一和第二接合凹部110,130中,因而前控制板100被紧紧地固定在金属框200上。
另外,按照上述结构,为了将前控制板100从金属框200拆下,操作者只要推压装在前控制板100上的排出按钮161即可。也就是说,当操作者按压排出按钮161时,带有排出按钮161的松释件160按照斜坡沿前控制板100的侧向推出第一固定棒212。前控制板100即被由前控制板100弹性压迫的弹性件250的复原力从金属框220拆下。
因此,车载音响系统的操作者无需知道将前控制板装在金属框上的专门程序,将前控制板装在金属框上的方法变得十分容易。
显然本专业技术人员可作出各种修改变化而并不超出本发明的范围。因此,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并不限于前面的说明,权利要求书覆盖了使本发明具备专利新颖性的全部特征,包括本专业技术人员可作为等同物处理的全部特征。
权利要求
1.车载音响系统的控制板拆卸装置,它包括第一弹性固定装置,其安装在用于接纳车载音响系统前控制板的金属框的前表面上,第一弹性固定装置具有第一弹性件和第一固定棒,第一弹性件在金属框上伸出,第一弹性件具有在与金属框前表面平行方向上作用的第一弹性复原力,第一固定棒是在第一弹性件的顶部上形成的,第一固定棒与金属框前表面平行地设置,同时垂直于第一弹性件的第一弹性复原力的作用方向;第二弹性固定装置,其与第一弹性固定装置对称地安装在用于接纳车载音响系统前控制板的金属框前表面上,第二弹性固定装置具有第二弹性件和第二固定棒,第二弹性件在金属框上伸出,第二弹性件具有与金属框前表面平行方向上作用的第二弹性复原力,第二固定棒在第二弹性件的顶部形成,第二固定棒与金属框前表面平行地设置,同时垂直于第二弹性件的第二弹性复原力的作用方向;以及在前控制板上,同时在与金属框的第一和第二固定棒相应的位置上形成的第一和第二接合部分,第一和第二固定棒当第一和第二弹性件具有相向作用的第一和第二弹性复原力时分别插入第一和第二接合部分,因而第一和第二固定棒可通过相向作用的弹性复原力固定前控制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音响系统控制板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金属框的第一和第二弹性固定件分别钩入其中的第一和第二接合部分在前控制板两侧面上形成,因而前控制板可被相向作用的第一和第二弹性复原力紧紧地固定在金属框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音响系统的控制板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弹性件中每一个具有二根棒状弹簧,它们在金属框的前面上伸出且在金属框的垂向上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音响系统的控制板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弹性件中每一个具有U形弹簧,其在金属框前表面上伸出并在金属框的垂向上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音响系统控制板拆卸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弹性件中的每一个具有一板簧,该板簧在金属框前面上伸出并在金属框的垂向上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音响系统控制板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弹性件中每一个具有一个穿过金属框的底端,弹性件的底端具有一通孔,带有螺孔的凸台在金属框背面上安装在由弹性底端穿过的部分附近,一个穿过垫圈的螺钉穿过弹性件的通孔,装在金属框上的所述凸台由螺钉拧紧,弹性件的带有通孔的底端由螺钉拧紧,因而第一和第二弹性件的穿透的底端固定在金属框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音响系统控制板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金属框上第一固定件附近形成一个用于弹性推出前控制板的弹性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音响系统控制板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前控制板的表面和第一及第二接合部分之间的边界形成光滑的弯曲面,因而第一和第二固定棒可顺利地插入第一和第二接合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音响系统控制板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前控制板相应于第一固定装置的第一固定棒的位置上形成的松释装置,所述松释装置具有一个从前控制板前面伸出的排出按钮,因而当通过松释装置按压第一固定棒时,第一固定棒从前控制板的第一接合部分松脱。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载音响系统控制板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松释装置与前控制板内第一固定棒接触的端部形成一斜坡,因而当按压松释件时,松释件按照该斜坡推出第一固定棒,直至第一固定棒从第一接合部分松脱。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载音响系统控制板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接合部分设有一个开口,松释件通过该开口与第一固定棒接触,并能推动钩在第一接合部分中的知一固定棒。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载音响系统控制板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接合部分设有由薄的挠性材料制成的接触面,因而与第一固定棒接触的松释件可推出第一固定棒。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载音响系统控制板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松释件具有一个端部,该端部带有一个安装在前控制板内的固定轴,该固定轴处于插入装在前控制板内相反侧上的轴架中的状态,该固定轴插过带有复原力的第一弹簧,所述松释件由于第一弹簧的复原力从前控制板的前表面靠弹力伸出。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载音响系统控制板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金属框上在第一弹性固定件附近形成一弹性件,其用于对前控制板加压力,第二弹簧的复原力最好大于第一弹簧的复原力,因而当推压第一弹簧时,第二弹簧将前控制板推出。
全文摘要
第一和第二弹性固定件相互对称地安装在接纳车载音响系统前控制板的金属框前表面上。第一和第二弹性固定件分别具有在金属框上伸出的第一和第二弹性件。第一和第二固定棒分别在弹性件顶部形成。第一和第二接合凹部在前控制板两侧面相应于第一和第二固定棒的位置上形成。通过将前控制板压向金属框的操作,当第一和第二弹性件具有相向作用的第一和第二复原力时第一和第二弹性件钩入第一和第二凹部,从而将前控制板装在金属框上。
文档编号H04B1/08GK1199228SQ9712641
公开日1998年11月18日 申请日期1997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1996年12月30日
发明者金承燮 申请人:大宇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