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处理装置及信息处理方法

文档序号:7585129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信息处理装置及信息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使普通人利用例如因特网或公用电话线路网等很容易地实现信息发送和取得的信息处理装置及信息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以前,普通人很难与非特定的多数人进行信息的发送和交流,但近年来随着因特网的急速普及并通过在因特网上利用所谓的WWW(WorldWide Web;环球网)或电子邮件,已使发送信息变成相当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对于WWW,由于对信息进行配置以使接收人易于读取信息的软件得到普及应用,因此使人们可以公开各种各样的信息(例如个人的研究成果、程序文件、趣味性的信息等)。
在当前的情况下,为了从网上取出和浏览WWW或电子邮件的信息,一般采用将个人计算机(所谓的パソコン、以下简称PC)或专用终端与网络连接的方法。即,如使用WWW,则如

图1所示,将多台PC101、102与因特网103连接,并将所谓的Web服务器104连接于该因特网103。在使用了该WWW的信息登录中,例如将来自PC101的信息通过因特网103登录在Web服务器104上。另一方面,当取出信息时,由PC102通过因特网103接收在Web服务器104上登录的信息。此外,如使用电子邮件,则如图2所示,例如将来自PC101的信息通过因特网103发送到PC102。
这样,在WWW或电子邮件的情况下,在接收信息侧,与发送信息侧一样都需要有个人计算机等计算机设备和器材。因此,没有这些设备器材的人,就不能使用上述WWW或电子邮件的信息,即使拥有设备器材,但对那些不熟悉该设备器材及用于浏览信息的软件的人来说,也很难使用。
另外,为将这些设备器材与网络连接,大都必须与专门的公司(所谓的因特网供应商)签定合同并交付使用费用,这些费用与电话费等通信费用合在一起,在金额方面的负担也是很大的。
尽管上述现有的WWW或电子邮件的环境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方便使用并且使用起来也还算轻松因而实际上有相当多的人正在使用,但还不能说其使用已经容易到「任何人都能轻松使用」的程度,也不能说是经济的。
另一方面,作为使更多的人能轻松接收信息的形态,可以举出形态如图3所示的电话应答服务或传真(FAX)服务。即,在电话应答服务或FAX服务系统中,由数据生成装置116生成的信息(作为服务提供的信息),登录在服务器113的存储装置115内,想要接收该信息的用户,从电话终端111通过电话线路网112向服务器113打电话,并进一步向与想要接收的信息对应的特定号码打电话。这时,在服务器113内,由交互程序执行部114解释该特定号码,并从存储装置115取出与该特定号码对应的信息,通过电话线路网112发送到用户的电话终端111。由此,用户就可以接收所需要的信息。
因此,所谓电话应答服务或FAX服务,就是由想要接收信息的用户从电话终端111通过电话线路网112向服务器113的特定号码打电话,从而以语音通信或图象通信为媒介进行信息的交换。
在这种电话应答服务或FAX服务中,最大的优点是可以采用电话终端或传真终端之类的已经获得广泛普及的器材,使用者(用户)不需要新购买一台个人计算机,更不需要熟悉在该个人计算机上运行的专用软件的操作。此外,由于不需要因特网供应商的服务,所以也可以预计到使用费用将会降低。
但是,在像上述电话应答服务或FAX服务这样的系统中,在多数情况下要由同一个装置保存、更新和执行表示应答服务(所提供的服务)内容的数据,而装置和数据的管理,也多半要由同一管理者进行。在这种情况下,经常是由想要提供应答服务的单位(个人或企业等团体)例如自己生成数据并准备和管理该装置,或将数据的生成和装置的操作委托给专门的公司。在前者的情况下,引入装置的费用很大,而在后者的情况下,很难进行频繁的数据更新,而且还要增加一项委托的花费。无论在哪一种情况下,都不能达到像WWW那样使每个人都能轻松发送信息的目的。
进一步,在该系统中,不能利用存在于因特网上的数量庞大的各种各样的信息(WWW等),在多数情况下,提供服务的个人或团体等只能访问自己拥有的信息。
发明的公开因此,本发明是鉴于如上所述的状况而开发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因特网或公用电话线路网等并以简易的方式和低的费用实现信息发送或信息获取的信息处理装置及信息处理方法。
在本发明中,由既与计算机网络连接又与电话线路网连接的信息处理装置暂时存储并解释和执行从其他服务器有选择地取得的执行程序文件,并将根据该执行程序加工过的数据提供给与电话线路网连接的通信终端。
即,本发明的信息处理装置,备有与计算机网络连接的网络连接装置、与电话线路网连接的电话线路网连接装置、解释和执行执行程序文件的解释执行装置、根据执行程序加工数据的数据加工装置、至少暂时存储文件数据的暂时存储装置,该信息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从计算机网络上的多个服务器中的任何一个有选择地取得执行程序文件并将加工过的数据提供给与电话线路网连接的通信终端。
另外,本发明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从计算机网络上的多个服务器中的任何一个有选择地取得执行程序文件,解释所取得的执行程序文件,根据对上述执行程序文件进行解释后的执行程序加工数据,并将加工过的数据提供给与电话线路网连接的通信终端。
附图的简单说明图1是用于说明对WWW的信息登录和取消的框图。
图2是用于说明电子邮件的发送和接收的框图。
图3是用于说明电话应答服务的框图。
图4是表示采用本发明信息处理装置的信息服务系统的基本结构的框图。
图5是表示采用了本发明的信息服务系统的总体结构的框图。
图6是表示底稿管理文件的结构的图。
图7是表示应答底稿和执行程序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应答底稿的登录程序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画面上的登录格式的一例的图。
图10是表示画面上的登录结果通知的一例的图。
图11是表示利用服务时的程序的流程图。
图12是用于说明多种服务同时存在的一例的图。
图13是仅将总体结构图中与语音合成有关的部分抽出表示的框图。
图14是用于说明将数据文件放置在服务器的外部的例的框图。
图15是用于说明将应答文件放置在服务器外部的例的框图。
图16是用于说明文件传送控制部的位置关系的框图。
图17是表示远程文件管理文件的一例的图。
图18是表示本地超高速缓存管理文件的一例的图。
图19是表示与文件传送控制部的文件超高速缓存有关执行的处理程序的流程图。
图20是表示文件传送控制部的超高速缓存清除处理程序的流程图。
图21是表示文件传送控制部的文件访问结束时的处理程序的流程图。
图22是表示站点超高速缓存设定文件的一例的图。
图23是表示超高速缓存设定对应文件的一例的图。
图24是表示文件传送控制部的逐个装入检查处理程序的流程图。
图25是表示可信站点设定文件的一例的图。
图26是表示每个文件的寿命检查处理程序的流程图。
图27是文件访问结束后已不再需要的文件的删除处理程序的流程图。
图28是表示在下载文件的预先读出中由底稿解释器执行的处理程序的流程图。
图29是表示再生2个语音文件的底稿例的处理程序的流程图。
图30是表示图29的底稿的执行程序例的流程图。
用于实施发明的最佳形态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形态。
1采用了本发明的信息服务系统概要在采用了本发明信息处理装置的信息服务系统中,与WWW一样,通过采用因特网管理信息,可以提供能以比现有的电话应答服务或传真服务等更为轻松的方式生成和管理信息的环境,同时可以将电话终端或传真终端用作接收信息的装置,从而能使更多的人轻松地接收信息。
在图4中,作为采用本发明信息处理装置的有代表性的使用形态,示出用个人计算机(PC30)生成和管理服务数据并由电话终端15接受所提供的服务的信息服务系统的结构。就是说,该图4所示的信息服务系统,兼有上述WWW和电话应答服务等双方的长处并弥补了缺点。
这里,图4所示的信息服务系统,与上述图3所示的现有电话应答系统的主要不同点在于,进行应答服务操作的装置(服务器1),与因特网2连接,并可以从连接在该因特网2上的其他终端(PC30等)下载用作应答服务的数据。
即,如按照该信息服务系统,则应答服务的应用程序生成侧(PC30),可以不参与服务的管理,因而不需要将自己的终端(PC30)用于服务的管理。这也是当前WWW的优点之一。因此,与现有的电话应答服务相比,可以使更多的人轻松地参与应答服务应用程序的生成,并且,除WWW外可望为普通人提供更多的方便的信息。
此外,通过将进行应答服务操作的装置(服务器1)与因特网2连接,还可以利用已存在于因特网2上的WWW信息。因此,可以提供能够灵活运用已有的WWW的庞大数据的语音应答服务。
另外,这种信息服务系统与现有的WWW系统的最大区别在于,服务器1与电话线路网14连接并可以用一般的电话终端15进行联络并接受服务。因此,可以用在生活中已获得广泛普及的电话终端15访问服务器1上的信息。即,在现有的WWW系统中,一般是从与因特网2连接的终端(PC)访问服务器并以视觉形式浏览信息,但如按照本信息服务系统,则可以从电话终端15进行访问并以听觉形式获取信息。
为实现如上所述的信息服务系统,在这里,定义专用的编程语言。此外,在现有的WWW中,为记述信息而使用着称为如下所述的所谓HTML(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超文本标记语言)的语言。该HTML的前提是以视觉形式浏览信息。
<pre listing-type="program-listing"><![CDATA[<HTML><TITLE>test page</TITLE><BODY bgcolor=white><H1>Test Page</H1><IMG src=ball.gif>This is a test page.<BR>For more information,go<A href=detail.html>here</A>.</BODY></HTML>]]></pre>
与此不同,在本信息服务系统中,用于记述对电话终端15的使用者提供的信息的编程语言,设计为用电话以听觉形式交换信息,并可以对再生语音的顺序或时序及来自电话终端使用者的按钮输入的处理等进行编程。另外,在本信息服务系统中,如后文所述,由于还设定为可以由电话终端以外的终端(传真终端等)使用,所以将编程语言设计成也可以由这些终端使用。
因此,在现有的WWW系统中,存储着「用HTML记述的文档文件及随其伴生的图象、语音等数据」,但在本系统中,则使用「以专用语言记述的文件及随其伴生的图象、语音等数据」。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该「以专用语言记述的文件」称为「应答底稿文件」,或简称为「应答底稿」。
用上述应答底稿记述的应答服务的简单例,是所谓的电话服务。即,当给该服务的提供者打电话时,对特定的引导语音进行再生,并请求使用者选择信息,当使用者用电话终端的操作件输入指示所需信息的代码编号时,对所对应的信息的语音进行再生。在本系统中,可以对从电话终端进行访问的使用者提供与现有的电话应答服务相同的服务,进一步,还可以提供如后文所述的在现有的服务中不能提供的服务。
2系统结构2.1总体结构在图5中,示出采用了本发明的信息服务系统的总体结构及与该信息服务系统的信息网络连接的服务器1的内部结构。
在该图5中,服务器1,备有构成图4的交互程序执行部31的服务管理部20、因特网连接部3、文件传送控制部4、底稿解释执行部5、电话线路网连接部7、识别合成部8、构成图4的存储装置32的一部分的文件暂时存储装置6。该服务器1,通过电话线路网14与电话终端15、传真终端16、计算机终端17、专用终端18等用户终端进行通信,此外,根据需要还通过因特网2与其他服务器(后文所述的主文件存储服务器9、文件存储服务器10、服务器程序执行服务器11、数据库服务器12、Web服务器19等)13进行通信。因此,该服务器1,根据来自用户终端的请求提供各种服务。
即,在该服务器1中,电话线路网连接部7,通过电话线路网14发送和接收语音数据、传真数据、DTMF(Dual Tone Multi-Frequency;双音多频)信号等,并由语音录音·再生部7B、图象输入·输出部7C、DTMF处理部7A对各数据进行编码、译码、纠错等处理。另外,在发送者号码检测部7D中,只要可以检测出与该服务器1连接的用户终端的电话号码则进行检测。按照这种方式,在服务器1中,可以检测电话终端15或传真终端16中的操作件的操作或所输入的语音、传真数据,并提供各种服务。此外,与电话线路网14连接的用户终端,不限于上述的电话终端15或传真终端16,也可以是计算机终端17或专用终端18、携带式电话机、及所谓的PHS(personal handyphone system;个人手持电话系统)等。
文件传送控制部4,将从因特网连接部3通过因特网2得到的语音数据、传真终端的图象数据、WWW(World Wide Web;环球网)的文档数据、应答程序底稿数据等适当地变换为服务器1内部的数据形式,并输出到底稿解释执行部5或文件暂时存储装置6,而与此相反,文件传送控制部4,将从底稿解释执行部5或文件暂时存储装置6传送来的数据适当地变换为适用的形式并输出到因特网2。但是,因特网2的数据形式与服务器1内部的数据形式,也不一定必须是不同的。
与上述因特网2连接着的主文件存储服务器9,保持用于控制服务器1的运行的主文件。
文件存储服务器10,保持应答程序底稿数据或语音、图象等数据(统称为远程文件)。
数据库服务器12,在内部保持着数据库,并根据来自服务器程序执行服务器11的请求,将适用的数据库的内容输出到服务器程序执行服务器11,相反,还根据从服务器程序执行服务器11输入的数据对数据库进行更新。
服务器程序执行服务器11,按照来自与因特网2连接的其他终端的请求及内部保持着的服务器程序的内容,与数据库服务器12进行适当的通信,从而与因特网2进行数据的交换。
PC13,与因特网2连接,并与服务器1、主文件存储服务器9、文件存储服务器10、或服务器程序执行服务器11进行适当的通信。因此,PC13的使用者,可以管理存储在上述各种服务器上的信息。但是,从安全性的观点考虑,在各服务器中,对来自服务器外部的管理操作应进行充分的认证动作。
按照上述结构,服务器1,通过因特网2从主文件存储服务器9取出主文件,与文件存储服务器10之间交换远程文件,并通过服务器程序执行服务器11交换数据库服务器12的数据。进一步,服务器1,还可以与连接于因特网2的其他PC13进行通信,并将信息传送到PC13,或与此相反,根据来自PC13的命令变更服务器1的动作。
服务器1的底稿解释执行部5,根据通过因特网2输入的、或保持在文件暂时存储装置6内的主底稿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动作切换,控制文件传送控制部4、文件暂时存储装置6、或电话线路网连接部7,并与这些装置进行数据交换。
文件暂时存储装置6,与控制文件传送控制部4、识别合成部8进行通信,将从这些装置输入的数据保持在内部,并在这些装置的控制下将所保持的数据适当地输出、更新或删除。
文件暂时存储装置6,保持至少一个底稿管理文件。底稿管理文件,例如具有如图6所示的结构,用于管理应答程序底稿文件名与应答服务代码的对应关系。
识别合成部8,在电话线路网连接部7的控制下,对从电话线路网连接部7或文件暂时存储装置6输入的数据进行语音合成、语音识别、文字识别、图象合成等处理,并将其处理结果输出到电话线路网连接部7或文件暂时存储装置6。为进行上述处理,在识别合成部8的内部装有语音合成部8A、语音识别部8B、文字识别部8C、图象合成部8D,并根据需要使用这些部件。
2.2文件2.2.1应答程序底稿在本系统中,将管理使用电话终端15等终端的用户通过电话线路网14与服务器1进行对话的程序称为应答程序底稿(简称为应答底稿、底稿等)。将该程序按计算机上的数据编制成文件后,称作应答程序底稿文件(简称为应答底稿文件、底稿文件等)。
底稿文件,由服务器1的底稿解释执行部5进行解释,并根据其内容使服务器1动作。即,该底稿文件,记述了控制服务器1的动作的流程或命令。以下,示出应答底稿的例。
<pre listing-type="program-listing"><![CDATA[{While(TRUE){&amp;wait_call;&amp;off_hook; &amp;play_sound(’hello.snd’); &amp;on_hook;}}]]></pre>另外,在图7中示出该应答底稿的执行程序。在该图7的流程图内,在步骤SP1中,等待从使用者的终端打来的电话,在步骤SP2中,当从使用者打来电话时,将线路接通。在步骤SP2中接通线路后,在步骤SP3中,对文件名为「hello.snd」的语音文件进行再生。然后,在步骤SP4中将线路切断。
在上述应答程序底稿中,将服务器1起动时最先读入的底稿特定地称为主底稿。
底稿必须以电子文件的形式存在于文件暂时存储装置6、主文件存储服务器9、或文件存储服务器10内。
2.2.2数据如上述底稿例的程序中的「hello.snd」所示,可以从底稿文件参照其他数据文件。在本例中引用的是语音数据,但此外也可以利用文本数据或图象数据等。进一步,即使是同一个语音数据,也可以使用各种格式的数据文件。将这些数据形成电子文件后,存储在文件暂时存储装置6、或文件存储服务器10等内。
2.3应答服务代码另外,在本信息服务系统中,分别对由应答程序底稿构成的对通过电话终端15等从电话线路网14连接的用户进行的服务分配固有的代码编号,并将其称为应答服务代码。由此,用户即可在用户终端上根据该代码编号选择天气预报服务、道路交通信息服务、地图印刷服务等已登录在服务器1内的各种各样的服务。
在上述图6中示出的管理文件,在该代码编号与表示实际应答服务的底稿之间建立相关关系,在该服务中,当用户从用户终端输入该代码编号时,服务器1可以根据该管理文件决定对应的底稿。
应答服务代码,当应答程序底稿的作者将底稿登录于服务器1时由服务管理部19生成。
2.4基本动作作为本信息服务系统的基本动作,可以举出以下各项。
·应答程序底稿及相关数据的生成·该底稿对服务器1的登录·使用该底稿提供的服务·该底稿及相关数据的维护以下,分别对上述各项进行说明。
2.4.1底稿及数据的生成如以上第2.2节所述,由本系统实现并向使用与电话线路网14连接的设备的用户所提供的服务内容,记述在应答程序底稿及其相关的数据内。
应答程序底稿,是在上述第2.2.1节举例示出的文本文件,但本发明中没有包含其语言规格。只要遵照语言规格,任何人都可以生成。与应答程序底稿相关的数据(语音、图象等),无论任何人也都能生成。底稿、数据一起生成后,仅在登录于服务器1之后才可以通过电话线路网14使用。
2.4.2应答底稿的登录从与因特网2连接的PC13将应答底稿登录在服务器1内的方法,可以举出各种各样的例。
在图8中,示出从PC13经由因特网2将应答底稿登录于服务器1时服务器1的动作程序的一例。
在该图8所示的流程图中,当用户例如在PC13上起动所谓的web浏览软件并将PC13连接于服务器1以进行底稿的登录时,web服务器19投入运行,并在步骤SP11中由该web服务器19将用于登录底稿的web网页发送到PC13的web浏览软件。作为由在上述PC13上执行的web浏览软件在显示器上显示的应答底稿登录画面,作为一例可以举出图9所示的画面。在该应答底稿登录画面上,显示出姓名输入部和文件名输入部,此外还显示出是否执行该输入的登录的软键显示(「OK」、「RESET」)等。
应答底稿的编制者,在PC13上编制应答底稿并打开该画面,然后将自己的姓名和应答底稿的文件名输入到姓名输入部和文件名输入部的空栏内。由此,即可按照HTTP(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将存在于PC13上的应答底稿本身或表示应答底稿的存在的地址从PC13传送到服务器1。然后,服务器1,进入步骤SP12的处理,接收传送到的数据。
接着,服务器1,进入步骤SP13的处理,判断传送到的数据是底稿本身还是底稿的地址,如果所传送的是地址,则进入步骤SP14的处理,将底稿本身从该地址取出。作为地址,例如,可以使用所谓的URL(UnifiedResource Locator;统一资源定位地址),在这种情况下,服务器1按照该URL所记述的协议由因特网连接部3通过因特网2从PC13取出底稿。
这样,以任何一种方法接收到底稿的服务器1,接着进入步骤SP15的处理,检查底稿的内容,并判断是否有任何语法上的错误。当在其中检查出错误时,进入步骤SP16的处理,对PC13发送出错消息。由此,在PC13的web浏览软件的画面上显示该出错消息,促使用户修正错误,然后重新进行登录。
当在步骤SP15中未检查出错误时,服务器1进入步骤SP17的处理,并由服务管理部20将该底稿保存在文件暂时存储装置6内。然后,进入步骤SP19的处理,由服务管理部20生成与底稿对应的服务代码,并通知web服务器19。接着,在步骤SP20中,web服务器19生成将所通知到的服务代码通知用户的web网页,并将该数据发送到PC13。由此,用户即可在PC13上的web浏览软件的画面上确认由服务器1发出的服务代码。在图10中,示出在此时的web浏览软件的画面上所显示的画面输出的一例。即,在该图10的例中,作为登录结果,显示出「您的应答底稿文件已被正确登录。该应答底稿的地址编号为3487。」等。
2.4.3底稿的使用在图11中,示出当服务使用者接受应答底稿提供的服务时服务器1的动作程序。
在该图11中,当服务使用者用电话终端15通过电话线路网14与服务器1连接时,服务器1进入步骤SP31的处理,对电话终端15发送(例如「请输入您需要的服务代码」等)引导语音。与之相应地,当服务使用者利用电话终端15的操作件输入所需的服务代码(如果是与在图1的例中登录的底稿对应的代码,则为3487)时,服务器1进入步骤SP32的处理,由电话线路网连接部7接收变换该信号并将其变换为内部形式。
接着,在步骤SP33中,由服务管理部20判断该值是否有效,如果无效,即如果不能提供与所输入的服务代码对应的服务,则转入步骤SP36的处理,用语音从电话线路网连接部7经由电话线路网14通知服务使用者的电话终端15该服务代码不正确,接着,返回步骤SP32的处理,等待接收再次输入的服务代码。
在步骤SP33的判断中,如果服务代码有效,则进入步骤SP34的处理,由服务管理部20从文件暂时存储装置6取出与该服务代码对应的底稿,并传送到底稿解释执行部5。
然后,进入步骤SP35,由底稿解释执行部5解释和执行传送到的底稿。
这样,通过对各个应答底稿分配代码编号,即可由一台服务器1实现多项服务。在图12中,示出由一台服务器1实现多项服务时的构成例。
在该图12中,在因特网2上,分别连接着例如「天气预报」的应答底稿S1的作者的PC41及例如「新闻」的应答底稿S2的作者的PC42,两者分别与服务器1连接并进行底稿的登录。因此,服务器1,将两者的底稿与已登录的例如「交通信息」的应答底稿S3合在一起登录,并对各底稿发出代码编号。用电话终端15与服务器1连接的使用者,通过输入各代码编号(在本例中为S1、S2、或S3的底稿)中提供所需服务的底稿的编号,即可接受所需的服务。
2.5扩展功能2.5.1语音合成如上所述,服务器1,可以将预先准备好的语音数据发送到电话终端15等,但通过采用文本语音合成,也可以从文本数据生成并发送语音。
在图13中,仅示出从上述图5所示总体结构中抽出的与语音合成有关的部分。
在该图13中,文件暂时存储装置6,不仅可以保持程序和语音数据,而且还可以保持文本数据。
底稿解释执行部5,按照读入的程序,对文件传送控制部4请求适当的文本数据。文件传送控制部4,将所请求的文件从文件暂时存储装置6取出后,发送到电话线路网连接部7,并由该电话线路网连接部7将该数据传送到识别合成部8。
在识别合成部8中,由语音合成部8A将该数据变换为语音,并将所生成的语音数据发送到电话线路网连接部7。然后,由电话线路网连接部7通过电话线路网14将语音发送到用户的电话终端15。
另外,在将存储在文件暂时存储装置6内的文本数据传送到识别合成部8时,不限于上述方法,也可以由文件暂时存储装置6直接传送到识别合成部8。在这种情况下,将作为对象的数据文件的标识符从底稿解释执行部5通过电话线路网连接部7通知识别合成部8。
以下,示出读出其特定语句的底稿的一例。
<pre listing-type="program-listing"><![CDATA[{While(TRUE){ &amp;wait_call; &amp;off_hook;&amp;play_text(“现在停止服务。”);&amp;play_text(“请于明天或以后再打电话。”);&amp;on_hook; }}]]></pre>在这种信息服务系统中,由于可以从文本数据生成语音并在交互式服务中使用,所以交互式服务的制定者,可以不必准备语音数据,因而能够以更简单的方式生成服务项目。
2.5.2语音输入如上所述,服务器1可以接收和解释作为来自用户的输入的由电话终端15的操作件产生的DTMF信号,但也可以接收来自用户的电话终端15的语音输入。用户从电话终端15的传声器输入的语音,通过电话线路网14输入到电话线路网连接部7。实际上,该语音数据的处理,由底稿解释执行部5根据执行中的程序决定,并通过控制电话线路网连接部7进行。
例如,当在程序中指定将来自电话终端15的语音录制到文件暂时存储装置6中时,输入到电话线路网连接部7的语音数据,由语音录音·再生部7B适当地变换为内部形式,并保存在文件暂时存储装置6内。
另外,当在程序中指定将来自电话终端15的语音用于语音识别时,将输入到电话线路网连接部7的语音数据传送到识别合成部8,在语音识别部8B中进行语音识别处理,并将该结果传送到底稿解释执行部5。
按照如上方式,由于服务器1可以接收由用户从电话终端15输入的语音输入,所以,可以处理用于实现将通过电话终端15的用户语音录音后进行再生的服务、或可以用语音而不是用电话终端15的操作件从多个菜单进行选择的服务等的程序。
2.5.3外部文件的取入在上述图5所示的系统例中,将应答底稿或随其伴生的数据存储在服务器1中的文件暂时存储装置6内,但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将这些应答底稿或数据置于服务器1之外。
在上述第2.2.1节提到的应答底稿中,可以在底稿中再生语音文件(上述应答底稿的例)。通过在该底稿中使指定着语音文件名的部分更一般化,不仅可以指定与保存着底稿文件的位置相同的位置,而且还可以指定网络上的不同位置的数据。
作为表示因特网上的数据所在位置(以下,称地址)的代表性的方法,有URL(Unified Resource Locator;统一资源定位地址),在本信息服务系统中,也采用URL或功能与其相当的方法。
例如,对于上述第2.2.1节提到的应答底稿例,在下述的底稿中,用指定语音文件名的部分指定URL。
<pre listing-type="program-listing"><![CDATA[{While(TRUE){ &amp;wait_call; &amp;off_hook;&amp;play_sound(’http//www.foo.co.jp/data/hello.snd’);&amp;on_hook;}}]]></pre>在图14中,示出将该底稿登录于服务器1并存储在文件暂时存储装置6内的状态。
在该图14中,当在服务器1上执行指定了数据的底稿时,服务器1,根据需要将所指定的相应数据文件从因特网连接部3通过因特网2取出。例如,可以考虑这样一种形式,即当底稿解释执行部5解释和执行底稿时指示因特网连接部3取出数据文件,并由语音录音·再生部7B对通过因特网2从文件存储服务器10取出的语音数据进行再生等。
另外,如图15所示,也可以将底稿本身置于服务器1的外部。
在该图15的例的情况下,应答底稿的编制者,将表示底稿所在位置的URL登录在服务器1内,而不是登录底稿本身。服务器1将所登录的URL保存在文件暂时存储装置6中的底稿一览表内,并在应答服务的过程中在必要的时刻通过因特网2将所登录的应答底稿实体从文件存储服务器10取出,并执行该底稿。另外,在图15中,将底稿和数据文件放置在同一个服务器(文件存储服务器10)上,但也可以分别放置在不同的服务器上。在这种情况下,只需将URL分配给各服务器并根据该URL从服务器1取出即可。此外,也可以代替URL而采用具有同样功能(唯一地决定网络上的数据所在位置的功能)的编码方法。
如以上图14和图15所示,通过将底稿或由底稿使用的数据置于服务器1的外部,可以更容易地对其进行变更或追加。例如,当管理底稿编制者自己的web服务器时,通过将底稿置于该服务器内,可以随时变更底稿的内容。
2.5.4文件传送控制部在本信息服务系统的服务器1中,如图16所示,通过在内部设置文件传送控制部4,可以实现更灵活的数据传送。图16仅示出服务器1内的文件传送控制部4及与其有关的部分。
在该图16中,文件传送控制部4,将通过因特网连接部3得到的应答底稿或随其伴生的各种数据适当地变换为服务器1内部的数据形式,并输出到底稿解释执行部5或文件暂时存储装置6,而与此相反,文件传送控制部4,将从底稿解释执行部5或文件暂时存储装置6传送来的数据适当地变换为适用的形式并输出到因特网2。但是在这里,因特网2的数据形式与服务器1内部的数据形式,也不一定必须是不同的。
2.5.5文件的高速缓存文件传送控制部4,在将由底稿解释执行部5请求的数据从因特网2上的其他服务器中取出时,将该数据保存在文件暂时存储装置6内,当以后再次请求该数据时,可以使保存在文件暂时存储装置6内的某个数据返回而不必再次从因特网2的站点取出。按照这种方式,可以防止因读入同一文件所花的时间延迟应答底稿的执行。关于该下载文件的高速缓存,将在后文第2.6节「下载文件的高速缓存详述」中详细说明。
另外,在下载文件的高速缓存中,并不是一律进行高速缓存,而是有时要按照底稿编制者的意愿将下载文件区分为不要求高速缓存的文件、要求在高速缓存中尽可能保持长的时间的文件、要求在高速缓存中保持特定时间的文件等。另外,还需要检查高速缓存中的文件在下载后是否在站点侧更新,有时还要指定该更新检查的频度。在站点侧具有管理文件,通过将其下载,即可响应上述的请求。关于该高速缓存的扩展控制,将在后文第2.7节「高速缓存控制的扩展详述」中详细说明。
2.5.6文件的预读在本信息服务系统中,可以将执行中或执行前的应答底稿所需要的文件预先读入到文件暂时存储装置6内。由此,与在底稿执行过程中仅在需要某个文件的时刻才开始将其读入的情况相比,能够防止应答底稿执行的延迟。关于执行中的应答底稿所需文件的预先读出,将在后文第2.8节「下载文件预先读出详述」中详细说明。
另外,在下载文件的预先读出中,有时要按照底稿编制者的意愿,要求从某些文件比其他文件更早地预先读出、或不需要预先读出。
在这种情况下,在底稿本身明确地记述着指示优先预先读出特定文件的命令、或记述禁止预先读出的命令,从而能够响应上述请求。
2.5.7底稿的功能限制和功能变更在本信息服务系统中,可以下载和执行来自不同站点的应答底稿文件,但如果无论什么应答底稿都能无条件地执行所有的功能,则反而在系统安全性或资源量等方面有时将存在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准备一个设定每个站点的或不同文件的底稿执行权限的文件,并根据该设定对在底稿中所记述的命令进行功能限制或功能变更,即可解决安全性或资源量等问题。
在资源量使用量等的限制中,可以考虑例如录音最大时间、可下载文件的长度、同时进行高速缓存的文件的最大长度、高速缓存清除的优先级、应答底稿的可调用级等设定项目。此外,在与安全性有关的限制中,可以考虑文件暂时存储装置6内的文件可否上载或系统文件可否访问等设定项目。
另外,所谓功能变更,意味着例如当再生访问受到限制的语音文件时进行对错误语音文件再生等替换处理。也可以通过将替换处理与功能限制一起设定实现。
2.5.8底稿引擎的自动选择在本信息服务系统中,由底稿解释执行部5解释/执行应答底稿。进行该解释/执行的程序(底稿引擎),并不一定只限定一个。即使记述应答底稿的语言有多种,但如分别对其准备多种底稿引擎,则在执行应答底稿之前也可以由底稿解释执行部5自动地判别可以用哪一种底稿引擎执行,从而用该底稿引擎解释/执行应答底稿。
对于引擎种类的判别,例如,可采用在底稿本身的开头指明其记述语言的名称、或指明对应的底稿引擎的名称的方式处理。
另外,即使记述应答底稿的语言相同,有时也要执行预先变换为中间语言形式后的应答底稿,而不只是执行以源语言的原有形式记述的应答底稿。对于这种情况,也可以通过准备与源语言及中间语言分别对应的底稿引擎进行处理。
2.5.9与底稿执行有关文件的自动下载底稿引擎,不一定必需预先在服务器1上准备,也可以根据需要从主文件存储服务器9下载并存储在文件暂时存储装置6内。例如当想要执行必须用该底稿引擎解释/执行的应答底稿时,可以由底稿解释执行部5请求文件传送控制部4下载所需的底稿引擎,或当文件传送控制部4下载应答底稿时,如果在文件暂时存储装置6内没有为解释/执行该应答底稿所需的底稿引擎,则也可以由其本身进行下载。
另外,自动下载的文件,也可以不是底稿引擎,例如当想要解释/执行应答底稿时,如果在服务器1上没有为执行在该底稿内使用的特定命令所需的程序或数据,则可以从主文件存储服务器9下载所需要的文件。
按照这种方式,无需在服务器1上预先准备可以预计到的所有程序或数据,因而能节约文件暂时存储装置6的资源。此外,即使在服务器1运行后底稿引擎或数据被更新或重新生成,在需要时也能下载最新的文件而不必停止服务器1的运行,所以能使系统始终保持最新的状态。另外,通过将这些文件放置在文件暂时存储装置6内,可以使用与其他下载文件同样的高速缓存装入、高速缓存清除、文件预先读出等功能,因此在任何时刻都能防止已不再需要的文件浪费地使用系统的资源。
2.5.10底稿记述以外的用户控制在PC等所使用的所谓的WWW浏览器中,不仅可以根据HTML的记述通过读入某个主页的HTML文件进行显示,而且即使在传送或显示的过程中也可以按照用户的意图将正在读入的文件中断,或再次显示在这之前刚显示过的网页。在终端采用屏面显示的情况下,在屏面上可以设置用于该功能的软开关,当用户想要使用该功能时只需按压该开关即可。但是,当采用像电话终端那样的对用户可输入的接口有严格限制的终端等时,在多数情况下,要等待应答底稿上的该接口的输入,或如上所述,使系统不能占有特殊的用途。
在这种情况下,在底稿解释执行部5或电话线路网连接部7中,当从该接口输入了特定的序列时,只需由底稿解释执行部5独自进行解释和控制即可,而无须将该输入传送到应答底稿本身。
按照上述方式,可以进行如下的控制而与应答底稿本身的记述无关,即当从电话终端15的操作件例如连续输入了「****1」时,使其返回紧接在前面的底稿,而当例如连续输入了「****0」时,使其返回第1个底稿。当然,不仅可以用操作件进行操作,而且也可以用语音、例如「停止」、「返回」等输入进行同样的控制。
2.5.11基于连接目标终端地址/类别的底稿自动选择可是,在本信息服务系统中,当在通信终端使用该系统的使用者与该网络连接时,在使用该底稿的服务时不一定方便。
因此,例如,通过在电话线路网连接部7内设置发送者号码检测部7D并当从用户的通信终端连接时将其号码传送到底稿解释执行部5,可以由底稿解释执行部5选择并执行与该号码对应的应答底稿。
按照这种方式,可以立即提供例如预先登录的与用户对应的服务。
另外,通过使电话线路网连接部7备有可以检测终端种类的功能并当从用户的通信终端连接时将该终端的种类传送到底稿解释执行部5,可以由底稿解释执行部5选择并执行与该号码对应的应答底稿。
按照这种方式,可以对例如以电话终端进行连接的用户、以传真终端进行连接的用户、以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等进行连接的各个用户提供最佳的服务。
2.5.12服务器程序、数据库访问在本信息服务系统的服务器上使用的应答底稿中,可以参照和使用因特网2上的其他WWW信息。作为读出因特网2上的特定web网页内容的底稿的一例,可以考虑如下所述的底稿。
<pre listing-type="program-listing"><![CDATA[{While(TRUE){ &amp;wait_call; &amp;off_hook;&amp;read_aloud_html(’http//www.foo.co.jp/data/hello.html’);&amp;on_hook;}}]]></pre>另外,可以用多种方式使用从WWW上的数据或服务器程序(CGI等)得到的信息而不只限于读出。例如,当某个服务器程序恢复此时的当前时刻时,如下所述,使用该程序的底稿,将当前时刻通知所连接的用户。
<pre listing-type="program-listing"><![CDATA[ { While(TRUE){ &amp;wait_call; &amp;off_hook;$time=&amp;get_web(’http//www.foo.co.jp/cgi-bin/time.cgi’);&amp;play_text(“当前时刻为$time。”);&amp;on_hook;}}]]></pre>当处理上述的底稿时,由底稿解释执行部5解释该底稿,并检测所记述的部分以便利用存在于服务器1之外的因特网2上的信息,从因特网连接部3直接取出该信息,或通过文件传送控制部4从因特网连接部3取出该信息。
如上所述,本信息服务系统,凡在因特网上已存在的信息都可以使用,因而不需要应答底稿的编制者自己准备所有的由其自己编制的底稿提供的信息。也可以进行用于提供对在因特网上已存在的信息进行加工或综合后生成的信息的服务。因此,可以建立能使更多的人编制提供各种服务的底稿的环境。
2.6下载文件的高速缓存详述文件传送控制部4,根据底稿解释执行部5的请求经由因特网2下载文件,但使用频繁的文件需反复进行下载。如对同一文件也要下载若干次,则在多数情况下将意味着当通过因特网进行通信时需耗费时间,所以存在着使用户感到不便的问题。
因此,如果将下载后的文件暂时保存在文件暂时存储装置6内并当下一次指示下载同一个文件时从该文件暂时存储装置6取出,则与再次下载同一文件的方式相比,节省了时间因而效率提高。这种处理,一般称为文件高速缓存。
图17和图18示出在本信息服务系统中用于管理文件高速缓存的文件(远程文件管理文件、本地高速缓存管理文件)的一例。这些文件,由文件传送控制部4生成/更新,并放置在文件暂时存储装置6内。
图17的远程文件管理文件,记录着下载后的远程文件的URL与存储在文件暂时存储装置6内的文件名(本地文件名)之间的对应关系等。此外,对主文件也可以按照与远程文件同样的方式处理。当下载远程文件时,由文件传送控制部4以与已有的本地文件名不重复的方式生成本地文件名,此外,作为该文件的项目,包括用于记录远程文件何时生成/更新的远程文件更新时间、用于记录何时检查过是否将远程文件下载的最后更新检查时间等。在该图17的例中,示出将远程文件URL「http//test.jp/a.txt」以文件名「a0121.txt」作为本地文件进行管理,其下载后的远程文件的生成/更新时间为1997年11月11日10点10分15秒,该远程文件的最后更新确认时间为1997年11月13日12点15分05秒。
另外,图18的本地高速缓存管理文件,用于记录与本地文件的访问有关的信息。作为对每个本地文件记录的项目,包括最后访问本地文件的时间即最后访问时间及在当前时刻使用(请求下载)该本地文件的底稿数即访问中计数器值。该访问中计数器,当其值为0时,表示不使用该本地文件,当其值在1以上时,表示该文件正在使用中。由此,即可判断是否需要更新或删除本地文件。在图18的例中,示出最后访问本地文件「a0121.txt」的时间为1997年11月13日15点51分11秒,且当前正由2个底稿使用着。
2.6.1高速缓存装入程序在图19中示出当下载远程文件时文件传送控制部4执行的与文件高速缓存有关的程序。该程序,例如在底稿解释执行部5根据底稿的记述请求文件传送控制部4下载远程文件等情况下执行。
在该图19内,首先,在步骤SP41中,以远程文件管理文件的远程文件URL为检索关键字,开始检索想要下载的远程文件是否已经登录,即是否已下载到文件暂时存储装置6内。这里,在步骤SP42中,进行远程文件检索是否成功的判断,如果检索失败、即如果该远程文件不曾登录,则转入步骤SP47的处理,进行下载。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P42中检索成功、即该远程文件已经登录,则在以下的步骤中检查并确定是否再次进行下载。
在上述步骤SP42中判定已经登录了远程文件时,在步骤SP43中,取得在远程文件管理文件的该项目中记录着的对应的本地文件名,并从本地高速缓存管理文件检索该本地文件名的项目。
然后,在步骤SP44中,检查该项目的访问中计数器。这里,如果项目的访问中计数器的值在1以上,则可以判明还有其他访问着该本地文件的底稿,因此不进行下载而转入步骤SP51的处理。另一方面,如访问中计数器的值为0,则进入步骤SP45的处理。
在步骤SP45中,通过因特网连接部3向远程的文件存储服务器10等查询远程文件本身的更新时间,并将所取得的查询结果作为最新更新时间。
接着,在步骤SP46中,将该最新更新时间与远程文件管理文件中所记录的远程文件更新时间进行比较,如两者相同,则不对远程文件进行更新并可以认为与本地文件相同而不下载并转入步骤SP50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P46的判断中,如果远程文件的更新时间不同,可以认为上一次下载后远程文件已经更新,并在以下的步骤中进行下载。
当在上述步骤SP46中判定远程文件更新时间不同时,在步骤SP47中,通过高速缓存清除检查,检查文件暂时存储装置6的存储容量是否有余量,如果没有余量,则将估计不会再使用的多余的本地文件删除。该动作将在解说以下的图20的流程图时详细说明。
接着,在步骤SP48中,通过因特网连接部3向文件存储服务器10等请求传送该远程文件,并将其下载到文件暂时存储装置6内。这时,如果是在远程文件管理文件内登录着的文件,则重写已有的该本地文件,如果没有登录,则赋予与其他本地文件不重复的名称并作为新的本地文件进行存储。
然后,在步骤SP49中,将远程文件管理文件及本地高速缓存管理文件的相应项目的内容更新为最新信息。这里,如果是未登录的远程文件,则在各文件中生成新的项目。远程文件更新时间及本地文件的最后访问时间,设定为当前的时间,并使访问中计数器的值为0。
在接着的步骤SP50中,将远程文件管理文件的最后更新检查时间更新为当前时间。
然后,在步骤SP51中,使本地高速缓存管理文件的访问中计数器加1(增1),从而存储该本地文件已开始使用的状态。
最后,在步骤SP52中,将本地高速缓存管理文件的最后访问时间更新为当前时间,并结束该下载处理。
这里,如果该处理是根据底稿解释执行部5的请求执行的,则应将下载已完成的情况通知底稿解释执行部5。
2.6.2高速缓存清除程序在图20中,示出下载远程文件时由文件传送控制部4将使用可能性很小的本地文件从文件高速缓存中删除的程序(通常称为高速缓存清除)的一例。在该图20的例中,从最近一直没有被访问的本地文件开始依次删除,直到使文件暂时存储装置6内的存储本地文件的区域有余量时为止。
在该图20内,首先,在步骤SP61中,检查文件暂时存储装置6的空闲区域中是否有余量,如果有余量,则结束处理。而如果没有余量,则进入步骤SP62的处理。
在步骤SP62中,将本地高速缓存管理文件的各项目从最后访问时间的最早的一个开始按顺序排列,然后,在步骤SP63中,将排在开头的项目、即最后访问时间最早的一项取出。
接着,在步骤SP64中,检查该项目访问中计数器的值是否是0,如不是0,则表示正在访问中,所以,跳过该项目而进入步骤SP68的处理。另一方面,如果访问中计数器的值是0,则为了将该本地文件删除,首先在步骤SP65中将远程文件管理文件及本地高速缓存管理文件的与该本地文件对应的项目删除。
其次,在步骤SP66中,将该本地文件本身删除。
然后,在步骤SP67中,检查将该本地文件删除后文件暂时存储装置6的空闲容量中是否有余量,如果有余量,则结束处理。而如果没有余量,则进入步骤SP68的处理。
在该步骤SP68中,检查所选择的项目是否是最后的项目,如果是最后的项目,则结束处理,如不是最后项目,则进入步骤SP69的处理。
在步骤SP69中,取得下一个项目,然后,返回步骤SP64的处理,并反复检查可再次删除的本地文件。
在图21中,示出文件传送控制部4结束对本地文件的访问的程序。在该程序中,例如当底稿解释执行部5结束一个底稿的执行时,请求文件传送控制部4进行处理,以便通知对由该底稿下载的文件的使用已经结束。例如,当底稿解释执行部5根据底稿的记述请求进行图19的处理时,底稿解释执行部5记忆着请求下载的文件,并当结束该底稿时,请求对该记忆着的所有文件进行上述处理。如果对同一文件多次请求下载,则请求进行同样次数的上述处理。
在该图21内,首先在步骤SP71中,以该本地文件名为关键字,从本地高速缓存管理文件中检索项目。
然后,在步骤SP72中,将检索到的项目的最后访问时间更新为当前时刻。
在接着的步骤SP73中,从访问中计数器的值减1,并结束其后的处理。因此,可以实现基本的文件高速缓存功能。
2.7高速缓存控制扩展详述上述高速缓存功能,是将一般的高速缓存功能应用于本信息服务系统,即,将下载后的文件全部装入文件高速缓存,并当文件暂时存储装置6的空闲容量不够时,从最早的不再使用的文件起进行删除。此外,每一次都要确认存储在文件存储服务器10内的文件是否已经更新。
但是,有时希望能够根据情况的不同按每个文件指定高速缓存处理。例如,尽管主文件等很长时间都不使用,但仍应作为系统设定文件保留在文件暂时存储装置6内。由于这类文件预先已经知道几乎不用更新,所以不需要每一次都进行更新检查。而与此相反,也有因频繁地更新而不必长时间保留在高速缓存内的文件,因而应预计到上述各种情况。上述的高速缓存功能,对所有文件都进行了同样的处理,但按照以下的处理,可以对各文件或只对一部分文件进行特定的高速缓存处理。
在图22和图23中,示出为对文件分别进行高速缓存处理而使用的文件的一例。
图22所示的站点高速缓存设定文件,由目录的管理者放在有文件存储服务器10或主文件存储服务器9的远程文件的目录(站点)内。该文件本身,也是远程文件。该文件,列出该目录(站点)上的与各远程文件有关的文件名与指示对该文件的更新时间进行检查的频度的更新时间检查频度、指示想要将文件在高速缓存内保留多长时间的文件生存时间。在该图22的例中,例如,当该站点高速缓存设定文件本身的URL为「http//test.jp/d/sitec.def」时,同一站点的文件「a.wav」、即「http//test.jp/d/a.wav」没有预定进行更新,所以不需要进行更新时间检查,因而设定为在高速缓存内保留尽可能长的时间。另外,同样,文件「b.scd」设定为,如果过了1997年11月20日,则进行更新检查,如果过了1997年11月30日,则将其从高速缓存中删除。文件「sitec.def」,设定为当在前一次检查后过了1小时以上时进行更新检查,而高速缓存处理按常规进行。对于该设定的文件名的指定,不仅可以按每个文件指定,而且例如也可以采用通配符或标准表示形式。在该图22的例中的文件「*.txt」中,例如包含「abc.txt」或「foo.txt」等。此外,该文件「*.txt」,由于频繁更新,所以在每次访问中都要进行更新时间检查,高速缓存处理也只在执行底稿的过程中有效。
在图23中示出的高速缓存设定对应文件,用于管理从远程站点下载的站点高速缓存设定文件与本地文件名的对应关系,记录着远程站点URL与该站点的高速缓存设定对应文件与本地文件名的对应关系。在该图23的例中,从URL为「http//test.jp/d/」的远程站点下载的高速缓存设定对应文件,以「b0533.def」的文件名存储在文件暂时存储装置6内。该文件,由文件传送控制部4生成/更新并放在文件暂时存储装置6内。
2.7.1高速缓存装入逐个检查在图24中,示出当下载远程文件时由文件传送控制部4对文件高速缓存逐个进行装入检查的程序。该图24的流程图,设定为插在图19中的步骤SP44与步骤SP45之间执行。
在该图24内,首先,在步骤SP81中,从高速缓存设定对应文件检索远程站点的URL。
在接着的步骤SP82中,检索在高速缓存设定对应文件中是否登录着与在步骤SP81中请求下载的远程文件的URL对应的远程站点的URL(假如远程文件URL为「http//www.test.jp/d/a.wav」,则远程站点URL为「http//www.test.jp/d/」)。在该步骤SP82中,如登录着该URL时,则转入步骤SP86的处理,如未登录时,则进入步骤SP83的处理。
在步骤S83中,下载该高速缓存设定对应文件。
在接着的步骤SP84中,检查下载是否成功,这里,如果不能下载高速缓存设定对应文件,则转入步骤SP91的处理,并由此继续进行图19的步骤SP45的处理。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P84中可以下载高速缓存设定对应文件时,进入步骤SP85的处理。在该步骤SP85中,将该远程站点URL及本地文件名登录在高速缓存设定对应文件内。
然后,在步骤SP86中,检索在该高速缓存设定对应文件的各项目的文件名中是否有与请求下载的远程文件的名称一致的文件名。这里,当文件名用通配符或标准形式表示时,亦按如上方式进行检索。
在接着的步骤SP87中,如该检索的结果是没有该远程文件的项目,则通过步骤SP91进入图19的步骤SP45的处理,如检索到该项目,则进入步骤SP88的处理。
在步骤SP88中,取得该项目的更新时间检查频度。
然后,在步骤SP89中,根据更新时间检查频度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更新日期检查,如果需要,则通过步骤SP91进入图19的步骤SP45的处理,如不需要更新日期,则通过步骤SP92进入图19的步骤SP51的处理。
按照这种方式,即可逐个地判断远程文件是否需要进行更新时间的检查,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2.7.2高速缓存清除逐个检查在图25中示出可信站点设定文件。该可信站点设定文件,是登录着可信赖的远程站点的文件,该文件由管理者生成并存储在主文件存储服务器9内,在系统开始工作时由文件传送控制部4将其下载到文件暂时存储装置6内。该文件,用于判断特定远程站点的站点高速缓存设定文件等的记述是否可以直接信赖并可供文件传送控制部4和底稿解释执行部5进行参照。在该图25的例中,作为可信站点,登录着由「http//master.jp/a/」和「http//test.jp/d/」的URL表示的远程站点,在图26中,示出在将不使用的文件从文件高速缓存中删除等时对每个文件预先设定的寿命进行检查的程序。该流程图,设定为插在图20中的步骤SP564与步骤SP65之间执行。
在图26内,首先,在步骤SP101中,从远程文件管理文件取得想要从高速缓存清除的本地文件的远程文件URL。
在接着的步骤SP102中,检索在高速缓存设定对应文件内是否登录着与该远程文件URL对应的远程文件URL。
然后,在步骤SP103中,检查远程文件URL的检索是否成功,如果未登录,则通过步骤SP110转移到图20的步骤SP65的处理并将本地文件删除,如登录着该URL,则进入接着的步骤SP104的处理。
在步骤SP104中,从高速缓存设定对应文件特定出该站点高速缓存设定文件并从该文件检索远程文件名。
在接着的步骤SP105中,检查文件名的检索是否结束,如果通过该检索没有找到远程文件的项目,则通过步骤SP110转移到图20的步骤SP65的处理,如已检索到,则进入步骤SP106的处理。
在步骤SP106中,取得该项目的文件生存时间。
然后,在步骤SP107中,检查文件生存时间的设定是否是永久保存等非常规的设定且尚不删除的设定,如果是尚不删除的设定,则进入步骤SP108的处理,如不是这种设定,则通过步骤SP110转移到图20的步骤SP65的处理。
在步骤SP108中,从可信站点设定文件检索该远程站点,以便检查站点高速缓存设定文件的内容是否可信。
在接着的步骤SP109中,检查远程文件URL的检索是否成功,如果该检索的结果是未找到远程文件,则通过步骤SP110转移到图20的步骤SP65的处理,如已找到,则通过步骤SP111转移到图20的步骤SP68的处理,而不进行文件的删除,在步骤SP110中,进入图20的步骤SP65的处理,但如果所删除的文件是站点高速缓存设定文件,则追加从高速缓存设定对应文件删除该项目的处理。
按照这种方式,可以对每个文件考虑预先设定的文件寿命,从而能调整从高速缓存删除的时刻。
在图27中,示出当本地文件访问结束等时由文件传送控制部4检查文件是否是已不再需要的文件并将其删除的程序。该图27的流程图,设定为插在图21的步骤SP73的后面执行。
在该图27内,首先,在步骤SP121中,对已结束访问的文件检查在本地高速缓存管理文件内的访问中计数器是否已变为0,如果不是0,则结束处理。而如果访问中计数器变为0,则进入步骤SP122的处理。
在步骤SP122及随后的步骤SP123中,进行与图26的步骤SP101及步骤SP102相同的处理。即,检索高速缓存设定对应文件的远程站点的项目。
在接着的步骤SP124中,检查远程站点URL的检索是否成功,如果检索失败、即未能找到该项目,结束处理,如已检索到,则进入接着的步骤SP125的处理。
在步骤SP125中,进行与图26的步骤SP104相同的处理。即,从站点高速缓存设定文件检索该远程文件的项目。
在接着的步骤SP126中,检查文件名的检索是否成功,如果没有该文件名,则结束处理,如已找到,则进入步骤SP127的处理。
在步骤SP127中,取得该项目的文件生存时间。
然后,在步骤SP128中,根据文件生存时间的设定检查该文件的寿命是否已到期、即是否设定为只在访问中将1个底稿保留在高速缓存内或是否已经超过了所设定的在高速缓存内保留的时间,当设定为删除时,进入接着的步骤SP129的处理,如果不是上述设定,则结束处理。
在步骤SP129及随后的步骤SP130中,进行与图20的步骤SP65及步骤SP66相同的处理。即,将该项目从各管理文件中删除,并将本地文件本身删除。在这之后,结束处理。
按照这种方式,可以在底稿结束等时随时将已不再需要的文件逐个地从文件高速缓存中删除。
2.8下载文件的预先读出详述文件传送控制部4,根据底稿解释执行部5的请求,下载远程文件、主文件9或服务器程序的执行结果,但由于利用因特网2进行通信,所以,与在LAN(Local Area Neiwork;局域网)内构成的系统相比,经常在下载操作上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如果每次下载都要根据底稿内的指示文件下载的部分进行,则使用电话终端15等访问服务器1的用户每次都要等待,因而在方便性上存在着问题。
因此,在本信息服务系统中,从底稿中明确指示文件下载的部分之前开始。使文件的下载与其他处理并行地执行,从而能大体上解决上述问题。
例如,当根据底稿对用电话终端15访问服务器1的用户进行语音再生等时,可以将以后有可能下载的文件预先下载。
在图28中,示出当执行底稿时由底稿解释执行部5进行对文件预先读出的处理的程序。
在该图28的流程图内,首先,在步骤SP141中,在执行底稿之前,从该底稿中取得有下载可能性的文件名。
在接着的步骤SP142中,将所取得的文件名传送到文件传送控制部4,开始下载和取得这些文件。在这之后,实际上按照底稿的程序执行。
在步骤SP143中,读出底稿的第1个命令。
在接着的步骤SP144中,检查该命令是否是下载命令,如果是进行下载的命令,则进入步骤SP145的处理,如果是其他命令,则转入步骤SP147的处理。
在步骤SP145中,检查进行下载的文件名是否是已在步骤SP142中开始下载的文件,如果是该文件,则转入步骤SP150的处理,如不是该文件,则进入步骤SP146的处理。
在步骤SP146中,将该文件名传送到文件传送控制部4,开始取得下载文件。
另一方面,在步骤SP147中,检查下载命令以外的命令中是否是对语音文件进行再生之类的使用下载文件的命令,如果不是,则转入步骤SP149的处理并执行各命令。与此相反,如果是该命令,则进入步骤SP148的处理。
在步骤SP148中,检查该文件是否已下载到文件暂时存储装置6内,如果尚未下载,则等待到下载为止。
如果在步骤SP148中已经下载,则进入步骤SP149的处理并执行该命令。
最后,在步骤SP150中,检查底稿是否已结束,如尚未结束,则进入步骤SP151的处理,从底稿读出下一个命令,然后返回到步骤SP144的处理,并反复进行同样的处理。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P150中底稿已经结束,则将该底稿的执行终止。
以下,参照图29和图30说明实际动作例。
在图29中,作为一例示出依次下载2个语音文件进行再生的底稿本身的记述程序。
在该图29中,作为底稿的内容,首先在步骤SP161中从文件存储服务器10下载语音文件A。
在接着的步骤SP162中,再生下载的语音文件A同样,在步骤SP163中,下载语音文件B,并在步骤SP164中对所下载的语音文件B进行再生。
在图30中,示出由底稿解释执行部5实际上执行图29的底稿的程序。
在该图30内,首先,在步骤SP171中,从图29的底稿抽出有下载可能性的文件的文件名(语音文件A和语音文件B)。这种处理,与图28的步骤SP141的处理相对应。
然后,在步骤SP172中,将所抽出的文件名(语音文件A和语音文件B)传送到文件传送控制部4,并请求下载。这种处理,与图28的步骤SP142的处理相对应。
接着,在步骤SP173中,读出作为底稿的头一个命令的图29的步骤SP161,由于该命令是下载请求命令而且已进行了下载请求,所以进入下一个命令。这时的处理,与图28中的从步骤SP143到步骤SP145的处理、从步骤SP150到步骤SP151的处理相对应。此外,图29的步骤SP162,是使用已请求下载的文件(语音文件A)的命令,所以等待到该文件对文件暂时存储装置6的下载完成为止。这时的处理,与图28中的步骤SP144、从步骤SP147到步骤SP148的处理相对应。
然后,在步骤SP174中,由电话线路网连接部7的语音录音·再生部7B再生和取得已完成下载的语音文件A。这种处理,与图28的步骤SP149的处理相对应。
步骤SP175和步骤SP176,也与步骤SP173和步骤SP174一样,对语音文件B进行再生,并结束底稿的执行。
权利要求
1.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备有与计算机网络连接的网络连接装置、与电话线路网连接的电话线路网连接装置、解释和执行执行程序文件的解释执行装置、由上述解释执行装置根据执行程序加工数据的数据加工装置、至少暂时存储文件数据的暂时存储装置,该信息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从上述计算机网络上的多个服务器中的任何一个有选择地取得上述执行程序文件,并将由上述数据加工装置加工过的数据提供给与电话线路网连接的通信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从上述多个服务器中的任何一个取得按照上述执行程序加工的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取得上述执行程序文件的服务器和取得上述被加工的数据的服务器,是相同的或不同的一个或多个服务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数据加工装置,根据上述执行程序以数据加工的方式合成语音信号,并将该语音信号输出到与上述电话线路网连接的通信终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数据加工装置,根据上述执行程序以数据加工的方式合成图象信号,并将该图象信号输出到与上述电话线路网连接的通信终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将由上述数据加工装置加工过的数据输出到上述多个服务器中的任何一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上述执行程序,从与上述电话线路网连接的通信终端取得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将从上述通信终端取得的数据或该加工过的数据输出到上述多个服务器中的任何一个。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从上述通信终端取得的数据,是进行了规定调制的音调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从上述通信终端取得的数据,是语音数据。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从上述通信终端取得的数据,是图象数据。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暂时存储装置,包含对从上述通信终端取得的语音数据进行录音的录音装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暂时存储装置,包含对从上述通信终端取得的图象数据进行记录的记录装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数据加工装置,包含对从上述通信终端取得的语音数据进行识别的语音识别装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数据加工装置,包含将上述识别后的语音数据变换为文本数据的变换装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取得用于对上述执行程序文件的执行程序的限制和变更逐一进行控制的文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解释执行装置,根据上述执行程序文件的种类选择执行该执行程序的处理程序。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将上述执行程序文件与上述处理程序一起从上述多个服务器中的任何一个取得。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指定已由上述多个服务器中的任何一个加工和保存着的数据或存在于上述多个服务器中的任何一个内的执行程序文件,同时取得由该服务器加工过的数据。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暂时存储装置,包含对从上述多个服务器取得的文件或数据进行高速缓存的高速缓存区域。
2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从上述多个服务器中的任何一个预先取得与上述执行程序文件链接的文件或按照上述执行程序加工的数据,并将其保存在上述暂时存储装置内。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解释执行装置,在执行上述执行程序的过程中,根据来自与上述电话线路网连接的通信终端的特定输入,进行与上述执行程序不同的程序的处理。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与上述电话线路网连接的各个通信终端有关的信息,有选择地取得上述执行程序文件。
24.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从计算机网络上的多个服务器中的任何一个有选择地取得执行程序文件,解释所取得的执行程序文件,根据对上述执行程序文件进行解释后的执行程序加工数据,并将加工过的数据提供给与电话线路网连接的通信终端。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从上述多个服务器中的任何一个取得按照上述执行程序加工的数据.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从相同的或不同的一个或多个服务器取得上述执行程序文件。
27.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上述执行程序合成语音信号,并将该语音信号输出到与上述电话线路网连接的通信终端。
28.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上述执行程序合成图象信号,并将该图象信号输出到与上述电话线路网连接的通信终端。
29.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根据上述执行程序加工过的数据输出到上述多个服务器中的任何一个。
30.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上述执行程序,从与上述电话线路网连接的通信终端取得数据。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从上述通信终端取得的数据或该加工过的数据输出到上述多个服务器中的任何一个。
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从上述通信终端取得的数据,是进行了规定调制的音调数据。
33.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从上述通信终端取得的数据,是语音数据。
34.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从上述通信终端取得的数据,是图象数据。
35.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从上述通信终端取得的语音数据进行录音。
36.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从上述通信终端取得的图象数据进行记录。
37.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从上述通信终端取得的语音数据进行语音识别。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上述识别后的语音数据变换为文本数据。
39.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取得用于对上述执行程序文件的执行程序的限制和变更逐一进行控制的文件。
40.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上述执行程序文件的种类选择执行该执行程序的处理程序。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上述执行程序文件连同上述处理程序一起从上述多个服务器中的任何一个取得。
42.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指定已由上述多个服务器中的任何一个加工并保存着的数据或存在于上述多个服务器中的任何一个内的执行程序文件,同时取得由该服务器加工过的数据。
43.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从上述多个服务器中的任何一个预先取得和保存与上述执行程序文件链接的文件或按照上述执行程序加工的数据。
44.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执行上述执行程序的过程中,根据来自与上述电话线路网连接的通信终端的特定输入,进行与上述执行程序不同的程序的处理。
4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与上述电话线路网连接的各个通信终端有关的信息,有选择地取得上述执行程序文件。
全文摘要
备有与因特网2连接的因特网连接部3、与电话线路网14连接的电话线路网连接部7、执行底稿的底稿解释执行部5、根据底稿对数据进行加工的识别合成部8、暂时存储文件数据的文件暂时存储装置6,从存在于因特网2上的多个服务器中的任何一个(例如文件存储服务器10)有选择地下载底稿,并将加工过的数据供给与电话线路网14连接的电话终端15或传真终端16等通信终端。
文档编号H04M7/00GK1274444SQ9980129
公开日2000年11月22日 申请日期1999年6月3日 优先权日1998年6月3日
发明者角田弘史, 藤村聪, 神田悟, 小野木渡 申请人:索尼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