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信号处理装置和音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85168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音频信号处理装置和音频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音频信号处理装置和音频装置。特别是,本发明涉及供给多声道的音频信号的音频信号处理装置和音频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连接作为音频信号源的再生装置等同时对从该再生装置侧供给的音频信号进行放大等处理并将处理过的音频信号供给所连接的扬声器装置进行广播的放大装置,有称为AV放大装置(视听中心放大装置的简称)。AV放大装置是例如可以进行与影像同步的音频信号(有时也输入与影像无关系的音频信号)的高难度的处理等的多功能化的音频机器,可以将声场或音质等设定为任意的状态。
该AV放大装置,作为输入的音频信号除了通常的双声道的立体声信号外,有时也输入称为多声道音频信号的5声道的音频信号。例如,有时输入前面的左声道、前面的右声道、中心声道、背面的左声道、背面的右声道和低频专用声道等共计6声道的音频信号。对于这样的声道结构的情况,有时将低频专用声道视为0.1声道,将其余的5声道合在一起称为5.1声道。低频专用声道的信号供给以比例如120Hz低的低频的音频信号再生称为超低声场扬声的低频声音的扬声器装置。在不使用超低声场扬声时,就与其他声道的信号混合从其他声道用的扬声器装置与其他声道的信号一起进行播放。低频专用声道以外的其他声道,作为各自声道用供给配置在室内各个位置的各扬声器装置,通过将多个扬声器装置配置在例如收听者的周围,形成立体的音响空间。
这样的AV放大装置,除了连接多个扬声器装置的端子外,还具有连接耳机装置的端子,如上所述,除了从多个扬声器装置输出音频信号外,也可以从耳机装置输出音频信号。
然而,从上述AV放大装置的耳机装置输出的音频信号是前面的左声道和前面的右声道的双声道的信号。例如,双声道的音频信号供给AV放大装置,设定从与AV放大装置连接的前面的左右声道用的至少一对扬声器装置输出基于该前面的左右双声道音频信号的声音时,从与AV放大装置的耳机端子连接的耳机装置输出的声音基本上就是与从上述各扬声器装置输出的声音相同的状态。
然而,在5声道等的多声道的音频信号输入AV放大装置的状态下,设定从与Av放大装置连接的多声道的各声道用的扬声器装置输出基于所供给的多声道音频信号的声音时,从与AV放大装置的耳机端子连接的耳机装置输出的声音就只是构成多声道音频的例如5声道的声音中的前面的双声道的声音。结果,使用耳机装置的用户使用耳机装置就只收听了例如5声道中的一部分声道的声音。
具体而言,例如,上述5.1声道的多声道音频信号作为电影的声音信号输入AV放大装置时,与该电影的动图像同步的说话声(台词)的声音主要包含在中心声道中,在前面的左右2个声道的信号中,就只是从左右的扬声器装置输出音乐等声音。这时,从与AV放大装置连接的耳机装置就只输出包含在前面的左右双声道中的声音,在上述例中就是只输出音乐,不能听到包含在中心声道中的电影的台词。包含在5.1声道中的背面的声道中的各种效果声音等,用户也不能用耳机装置听到。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在连接耳机装置时,在AV放大装置内可以设定进行将多声道音频信号变换为双声道音频信号的处理。然而,这样设定时,从与AV放大装置连接的固定式的扬声器装置输出的声音也就成了将多声道音频信号变换为双声道音频信号了。因此,在先有的AV放大装置中,使用耳机装置收听适当的多声道音频信号时,不仅需要进行使固定式的扬声器断开的开关的切换操作,而且需要通过模式设定等设定多声道音频信号的处理状态的操作,另外,从使用耳机装置的状态恢复到使用固定式扬声器装置的状态时,必须进行恢复到原来的设定状态的操作,所以,操作非常复杂。
发明的公开本发明的目的旨在使多声道音频信号从扬声器装置和从耳机装置都可以良好地进行输出。
发明之一的音频信号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供给至少左声道的音频信号和右声道的音频信号以及中心声道的音频信号的输入部、分别输出上述输入部分别供给的上述左声道的音频信号和上述右声道的音频信号以及上述中心声道的音频信号的第1输出端子部、将上述中心声道的音频信号与上述左声道的音频信号混合以及将上述中心声道的音频信号与上述右声道的音频信号混合作为双声道的音频信号而输出的混合部和输出上述混合部的双声道的音频信号的第2输出端子部。这样,在从第1输出端子部个别地输出左声道的音频信号和右声道的音频信号以及中心声道的音频信号的同时,从第2输出端子部输出中心声道的信号成分与左声道的音频信号及右声道的音频信号混合的双声道的音频信号,从而从1台音频信号处理装置就可以输出2种不同的声道形态的音频信号。例如,通过将第1输出端子部与固定式的扬声器装置连接,将第2输出端子部与耳机装置连接,只用选择输出端子部,就可以正确地输出适合于固定式的扬声器装置的声道形态的音频信号和适合于耳机装置的声道形态的音频信号。
发明之二的音频信号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在发明之一的音频信号处理装置中,上述装置进而具有将通过上述输入部供给的左声道的音频信号和上述右声道的音频信号以及上述混合部的上述双声道的音频信号有选择地供给上述第2输出端子部的切换部。这样,通过切换部的操作便可简单地进行从第2输出端子部输出混合了中心声道的音频信号的音频信号输出状态和未混合中心声道的音频信号的音频信号输出状态的切换。
发明之三的音频信号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在发明之二的音频信号处理装置中,上述切换部将通过上述输入部供给的左声道的音频信号和上述右声道的音频信号以及上述混合部的上述双声道的音频信号有选择地供给上述第1输出端子部。这样,通过切换部的切换操作,便可简单地从第2输出端子部输出供给第1输出端子部的左声道的音频信号和上述右声道的音频信号。
发明之四的音频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供给至少左声道的音频信号和右声道的音频信号以及中心声道的音频信号的输入部、与多个扬声器装置连接的分别输出上述输入部分别供给的上述左声道的音频信号和上述右声道的音频信号以及上述中心声道的音频信号中至少上述左声道的音频信号和上述右声道的音频信号的第1输出端子部、将上述中心声道的音频信号与上述左声道的音频信号混合以及将上述中心声道的音频信号与上述右声道的音频信号混合作为双声道的音频信号而输出的混合部和供给上述混合部的双声道的音频信号并连接耳机装置的第2输出端子部。这样,左声道的音频信号和右声道的音频信号以及中心声道的音频信号就个别地供给与第1输出端子部连接的多个扬声器装置,各声道的音频信号个别地从扬声器装置输出。左声道的音频信号和右声道的音频信号中分别混合了中心声道的音频信号的信号供给与第2输出端子部连接的耳机装置,于是,就从耳机装置输出包含中心声道的音频信号。
发明之五的音频装置的特征在于在发明之四的音频装置中,上述装置进而具有将通过上述输入部供给的左声道的音频信号和上述右声道的音频信号以及上述混合部的上述双声道的音频信号有选择地供给上述第2输出端子部的切换部。这样,通过切换部的操作,便可简单地切换从与第2输出端子部连接的耳机装置输出混合了中心声道的音频信号的输出状态和输出未混合中心声道的音频信号的输出状态。
发明之六的音频装置的特征在于在发明之五的音频装置中,上述切换部将通过上述输入部供给的上述左声道的音频信号和上述右声道的音频信号以及上述混合部的上述双声道的音频信号有选择地供给第1输出端子部。这样,通过切换部的切换操作,便可简单地使从第1输出端子部供给扬声器的左声道的音频信号和上述右声道的音频信号从第2输出端子部向耳机装置输出。
发明之七的音频装置的特征在于在发明之四的音频装置中,上述第1输出端子部具有分别输出上述输入部分别供给的上述左声道的音频信号和上述右声道的音频信号以及上述中心声道的音频信号中的至少上述左声道的音频信号和上述右声道的音频信号的第1输出部和分别输出上述输入部分别供给的上述左声道的音频信号和上述右声道的音频信号以及上述中心声道的音频信号的第2输出部。这样,便可将扬声器装置个别地与第1输出部和第2输出部连接,同时,可以改变与各个输出部连接的扬声器装置的声道结构。
发明之八的音频装置的特征在于在发明之七的音频装置中,上述装置进而具有将上述输入部分别供给的上述左声道的音频信号和上述右声道的音频信号以及上述中心声道的音频信号中的至少上述左声道的音频信号和上述右声道的音频信号有选择地供给上述第1输出部和上述第2输出部中的至少某一方的输出部的切换部。这样,通过切换部的操作,便可简单地选择至少输出左声道的音频信号和右声道的音频信号。
附图的简单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放大装置的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例的结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音频信号输出部的结构图。
实施发明的最佳形式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例如,是适用于例如可以进行与影像同步的音频信号或与影像无关的音频信号的高难度的处理的放大装置的情况。首先,参照图1说明连接本发明的放大装置的立体声装置的全体的结构例。作为再生音频信号的音频机器,从称为小型唱片(CD)的光盘再生音频信号的盘再生装置1、使用盒式磁带进行音频信号的记录和再生的磁带记录再生装置2和使用光磁盘等可记录光盘进行音频信号的记录和再生的盘记录再生装置3与本发明的放大装置10连接。由这些装置1、2、3从各记录媒体再生的音频信号供给放大装置10。
作为再生影像信号和音频信号的影像机器,从称为DVD(DigitalVideo Disc或Digital Versatile Disc)等的光盘再生影像信号和音频信号的视盘再生装置4和使用磁带记录和再生影像信号和音频信号的录像带记录再生装置5与放大装置10连接。由这些装置4、5从各记录媒体再生的影像信号和音频信号供给放大装置10。
作为接收从再生装置4和再生装置5供给放大装置10的影像信号中由放大装置选择的影像信号的影像机器,监视接收机6与放大装置10连接。此外,作为播放供给放大装置10的音频信号中由放大装置选择的音频信号的扬声器,配置在前方左右的前面扬声器7L、7R、配置在前方的中央部的中心扬声器7C、配置在后方左右的背面扬声器7SL、7SR以及配置在任意的位置的超低音扬声器7SW与放大装置10连接。超低音扬声器7SW是具有输出比预先设定的频率例如120Hz低的低频区的声音的性能的扬声器。其他扬声器7C、7L、7R、7SL、7SR是输出比从超低音扬声器7SW输出的声音的频率高的高频区的声音的通常的扬声器。这些扬声器装置7C、7L、7R、7SL、7SR、7SW是所谓的固定式的扬声器装置。
在放大装置10中,耳机端子部53设置在例如前面面板上。通过将耳机装置8的插头8a插入到端子53中,用户便可使用耳机装置8收听由放大装置10选择的音频信号。
作为供给放大装置10的音频信号,有左右双声道的音频信号和声道数比双声道多的多声道的音频信号。作为声道数多的音频信号,例如有前面的左声道、前面的右声道、中心声道、背面的左声道、背面的右声道和低频专用声道等6声道(以后,称为5.1声道)的信号。该5.1声道的音频信号供给放大装置10,5.1声道的音频信号分离为各个声道的信号并进行放大等处理后,分别供给与各声道的音频信号电影的上述配置的各声道用的扬声器7C、7L、7R、7SL、7SR、7SW进行播放。这种5.1声道的音频信号有时也从其他机器供给,在图1所示的例中,是例如从视盘再生装置4供给的数字音频信号的一种,是由后面所述的数字RF输入部11得到的经过RF调制的音频信号。
这里,在这种5.1声道的数字音频信号等的情况下存在的低频专用声道是仅存在比例如120Hz低的低频的音频信号的声道,使用该低频专用声道的模式称为LFE模式。在本例中,作为低频专用声道,是取为比120Hz低的低频的音频信号,但是,取比多大的频率低的频率的音频信号随立体声装置和记录媒体中记录的音乐信号源等而异。在LFE模式中,表示在存在低频专用声道的数字音频信号中存在低频专用声道的某种识别信号包含在音频信号中。在5.1声道的数字音频以外的多声道音频中,有时也使用同样的低频专用声道,从而成为LFE模式。双声道的音频信号输入放大装置10时,在放大装置10中,也可以处理输入的双声道的信号,生成背面的左右各声道等的各声道成分,供给上述各声道的扬声器7C、7L、7R、7SL、7SR、7SW进行播放。
下面,参照图2说明放大装置10的内部结构。图2是表示放大装置10的音频信号的处理系统和音频信号的处理系统的控制系统的图。放大装置10具有的数字音频信号的输入部具有供给经过RF调制的数字数据的数字RF输入部11、连接光缆供给数字数据的2个光数字输入部12及13和连接同轴电缆供给数字数据的同轴数字输入部14。各数字输入部11~14得到的数字数据供给由系统控制器30控制的切换开关22。切换开关22在该放大装置10的系统控制器30的控制下,选择上述某个输入部的数字数据,将该选择的音频数据供给数字信号处理器(以后,简单地称为DSP)23。这时,数字RF输入部11得到的经过RF调制的数字数据由RF解调部21解调后,供给切换开关22。该放大装置10具有数字音频信号的输出部15,将由切换开关22选择的数字数据例如可以是供给DSP23的数字数据或从其他输入部输入的数字数据中的某一种数字数据供给与输出部15连接的外部的电子仪器,可以用该外部电子仪器进行录音等。
在放大装置10中,设置作为模拟音频信号的输入部的4个模拟输入部16、17、18、19。通过各模拟输入部16~19供给的模拟音频信号供给由该放大装置10的系统控制器30控制的切换开关24,选择某一个输入部16~19的音频信号。将由开关24选择的音频信号变换为数字数据后,供给DSP23。该放大装置10具有模拟音频信号的输出部20,将由切换开关24选择的音频信号例如可以是供给DSP23的模拟音频信号或从其他输入部输入的模拟音频信号中的某一种模拟音频信号供给与输出部20连接的外部的电子仪器,可以用该外部电子仪器进行录音等。
在DSP23中,对通过开关22供给的音频信号进行必要的处理。由该处理器23进行的处理,例如将根据各声道的音频信号再生的声场设定为任意的声场和音响状态的环绕处理、变换声道数的处理例如将双声道的音频信号变换为5.1声道的音频信号的处理及其逆处理等,这些处理都是按数字方式进行处理的。在该DSP23中进行的处理,是根据系统控制器30的控制进行的。
从DSP23输出的数字音频信号供给数字/模拟变换器(DAC)25,变换为模拟音频信号。从数字/模拟变换器25输出的模拟音频信号由低通滤波器26滤除高调波成分即高频成分后,供给放大器部27,由放大器部27进行放大,放大器部27的输出信号由输出处理部28根据需要进行静噪处理等输出处理,分别供给2个扬声器端子部51、52。在放大装置10中,在扬声器端子部51、52之外,设置耳机端子部53。为了用耳机进行收听,处理过的音频信号供给该耳机端子部53。从与扬声器端子部51或52连接的扬声器装置7即如图1所示的那样从各声道的扬声器装置7L、7R、7C、7SL、7SW输出与个别地从扬声器端子部51、52供给的音频信号对应的可听声音,也可以从与耳机端子部53连接的耳机装置8输出与从耳机端子部53供给的音频信号对应的可听声音。从输出处理部28输出的音频信号供给各个端子部51、52、53的结构的详细情况,后面说明。
控制该放大装置10中的处理的系统控制器30是由称为微电脑的运算电路构成的控制器。系统控制器30供给红外线信号受光部31接收的遥控装置的红外线信号和与由设置在放大装置10的前面面板上的操作钮操作的触摸开关32、与设置在放大装置10的前面面板上的旋钮连结的旋转编码器33、主电位器34的操作对应的信号,进行与从各开关32、编码器33、电位器34分别供给的信号对应的各种设定和各部分的控制信号动作。旋转编码器33是进行输入切换、即功能切换的旋转型的操作开关。主电位器34是调整从各扬声器装置7L、7R、7C、7SL、7SW或耳机装置8输出的输出音量的电位器。
放大装置10具有由荧光显示管等构成的显示部40。通过从系统控制器30供给控制显示驱动电路35进行显示的显示控制信号,而由系统控制器30控制显示部40的显示动作。这时,在显示部40上设置有可以显示任意的字符和数字等的区域和可以显示预先决定的字符、图形等的区域,在显示部40上,按预先决定的指定的颜色显示功能切换状态和环绕处理状态等的各种动作状态。
下面,参照图3说明由本发明的放大装置10的输出处理部28处理的音频信号供给扬声器7L、7R、7SL、7SW或耳机装置8的端子部51、52、53的结构的详细情况。
端子50L、50R、50C、50LFE、50SL、50SR是供给由AV放大装置10的数字/模拟变换器25变换为模拟信号的音频信号例如与图2中的低通滤波器26的输出相当的模拟音频信号的端子。前面的左声道的音频信号供给端子50L,前面的右声道的音频信号供给端子50R,中心声道的音频信号供给端子50C,低频专用声道的音频信号供给50LFE,背面的左声道的音频信号供给端子SL,背面的右声道的音频信号供给端子50SR。供给各端子50L、50R、50LFE、50SL和50SR的各声道的音频信号通过各声道的放大器部27L、27R、27C、27LFE、27SL、27SR(与图2的放大器部27相当)供给第1扬声器端子部51的各声道用的扬声器端子51L、51R、51C、51LFE、51SL、51SR。在各声道的放大器部27L、27R、27C、27LFE、27SL、27SR中,进行可以驱动所谓的固定式的扬声器装置的比较大的输出的放大处理,例如进行数十~数百W的放大。
这里,前面的左声道用的放大器部27L的输出信号和前面的右声道用的放大器部27R的输出信号通过开关59L、59R供给第1扬声器端子部51。通过切换这些开关59L、59R,也可以将前面的左声道和右声道的音频信号供给第2扬声器端子部52的前面的左声道和右声道用的扬声器端子52L、52R。开关59L、59R采用可以个别地选择向第1扬声器端子部51的音频信号的供给和向第2扬声器端子部52的音频信号的供给的结构,同时也可以向与两端子部51、52连接的各个扬声器装置供给音频信号。但是,第2扬声器端子部52是仅可以连接前面的左右双声道的各个扬声器装置7L′、7R′的端子。在图3中,表示出了分别与各声道对应的各扬声器装置与第1扬声器端子部51和第2扬声器端子部52都连接的例子,但是,实际上可以只使用某一方的系统的端子部。
在前面的左声道用的放大器部27L的输入部侧和前面的右声道用的放大器部27R的输入部侧设置有用于向耳机端子部53侧分支的开关58L、58R。使用这些开关58L、58R的切换处理的详细情况,后面说明。
下面,说明用于将从端子50L~50R供给的音频信号向耳机端子部53侧分支的结构。通过端子50L、50R、50C、50LFE、50SL、50SR供给的各声道的音频信号向有别于上述扬声器端子部51、52侧的系统的耳机端子用的系统分支后,进行用于使之成为双声道的音频信号的混合处理,例如在图3所示的例中,进行加法运算处理。即,将从端子50L供给的前面的左声道的音频信号通过缓冲放大器54L供给混合器55L,同时将从端子50C供给的中心声道的音频信号通过缓冲放大器54C供给混合器55L,将中心声道的音频信号与前面的左声道的音频信号混合。将从端子50R供给的前面的右声道的音频信号通过缓冲放大器54R供给混合器55R,同时将从端子50C供给的中心声道的音频信号通过缓冲放大器54C供给混合器55R,将中心声道的音频信号与前面的右声道的音频信号混合。
将由混合器55L混合了中心声道的音频信号的前面的左声道的音频信号供给混合器56L,同时将从端子50SL供给的背面的左声道的音频信号通过缓冲放大器54SL供给混合器56L,将背面的左声道的音频信号与前面的左声道的音频信号混合。将由混合器55R混合了中心声道的音频信号的前面的右声道的音频信号供给混合器56R,同时将端子50SR供给的背面的右声道的音频信号通过缓冲放大器54SR供给混合器56R,将背面的右声道的音频信号与前面的右声道的音频信号混合。
此外,将由混合器56L混合了背面声道的音频信号的右声道的音频信号供给混合器57L,同时将从端子50LFE供给的低频专用声道的音频信号通过缓冲放大器54LFE供给混合器57L,将由低频成分构成的音频信号与左声道的音频信号混合。将由混合器56R混合了背面声道的音频信号右声道的音频信号供给混合器57R,体将从端子50LFE供给的低频专用声道的音频信号通过缓冲放大器54LFE供给混合器57R,将由低频成分构成的音频信号与右声道的音频信号混合。
由混合器57L混合的左声道的音频信号通过开关58L供给耳机用的左声道的放大器部27HL,将由该放大器部27HL放大的耳机用的左声道的音频信号供给耳机用端子部53的左声道用端子53L。由混合器57R混合的右声道的音频信号通过开关58R供给耳机用的右声道的放大器部27HR,将由该放大器部27HR放大的耳机用的右声道的音频信号供给耳机用端子部53的右声道用端子53R。由耳机用的放大器部27HL、27HR进行可以驱动耳机装置8中内藏的小型的扬声器单元的比较小的输出的放大处理,例如进行数~数十mW的放大。
设置在耳机用的放大器部27HL、27HR的前级的开关58L、58R是连动地切换由各混合器55L、55R、56L、56R、57L、57R混合的音频信号和未进行混合的音频信号即从端子50L、50R供给的音频信号的开关。因此,通过切换这些开关58L、58R,作为由耳机用的放大器部27HL、27HR放大的音频信号,可以选择在前面的左右声道中混合了其他声道的成分的音频信号和仅是前面的左右声道成分的音频信号。根据开关58L、58R的切换状态,可以将由各混合器55L、55R、56L、56R、57L、57R混合的双声道的音频信号供给各扬声器端子部51、52,取代由端子50L、50R得到的前面的双声道的音频信号。开关58R、58L、59R和59L的切换,可以根据放大装置10的前面面板上的切换开关的操作进行切换动作,也可以与设置在放大装置10的前面面板上的再生模式的模式切换操作部的操作连动地进行切换。
在图3所示的结构中,只示出了音频信号的基本的输出处理结构,省略了静噪处理用的结构等。
如上所述,通过构成音频信号的输出处理部28,与扬声器端子部51、52连接的固定式的扬声器装置7L′、7R′以及7L、7R、7C、7SW、7SL、7SR的音频信号和与耳机端子部53连接的耳机装置8的音频信号都可以良好地进行再生输出。特别是,对于通过开关58L、58R的切换而进行选择的处理,通过将供给扬声器端子部51、52侧的音频信号采用由端子50L、50R得到的前面的左右声道的音频信号,将供给耳机端子部53侧的音频信号采用由各混合器55L、55R、56L、56R、57L和57R混合了其他声道的音频信号的左右声道的音频信号,从与第1扬声器端子部51连接的各扬声器装置7L、7R、7C、7SW、7SL和7SR进行可以再现与多声道音频信号对应的声场的声音的输出,同时,从与耳机端子部53连接的耳机装置8进行与在左右声道的音频信号中混合了其他声道的成分的音频信号对应的声音的输出。因此,例如输出作为从视盘等再生的电影的声音的多声道音频信号时,从扬声器装置7L、7R、7C、7SW、7SL和7SR可以再现合适的立体声音响的声场,同时,可以用耳机装置8收听全部包含台词及效果声音以及低频的声音等的音频信号的再生声音。
这里,输出处理部28可以同时输出扬声器装置7L、7R、7C、7SW、7SR和7SL的多声道的音频信号和耳机装置8的合成双声道的音频信号。例如,在从扬声器装置输出与音频信号对应的声音的状态下,将耳机装置8的插头插入耳机端子部53中,同时只进行停止从设置在放大装置的前面面板上的扬声器装置7L、7R、7C、7SW、7SR和7SL的声音的输出的开关操作,便可用耳机装置8收听多声道的音频信号。这时,用户完全不必进行用于将供给的多声道的音频信号的处理状态切换为符合用耳机装置8的收听的模式设定等操作,用户可以简单地切换使用扬声器装置7L~7SL的收听状态和使用耳机装置8的收听状态。再次各声道的扬声器装置7L~7SL输出与多声道的音频信号对应的再生声音的状态下,可以同时从耳机装置8收听与合成为双声道的音频信号对应的声音。
在上述放大装置中,是将中心声道、背面的左右声道的音频信号和低频专用声道的音频信号混合到前面的左右双声道的音频信号中从耳机端子部输出的,但是,也可以仅将构成多声道的其他任意的声道的音频信号混合到前面的左右双声道的音频信号。例如,可以仅将中心声道的音频信号分别混合到前面的左右双声道的音频信号中,而将该混合的双声道的音频信号供给耳机端子部。这样,例如在使用耳机装置收听电影的声音时,至少在左右声道的音频信号中混合了包含台词的中心声道的音频信号,所以,可以从耳机装置的左右扬声器单元输出台词。
另外,也可以将中心声道的音频信号分别混合到前面的左右双声道中,同时个别地混合背面的左右声道。这样,从耳机装置进而可以输出包含在背面的声道中的效果声音。
在上述例中,5.1声道等的多声道音频信号采用从视盘再生装置供给放大装置的信号,但是,也可以处理从其他的影像机器或音频机器供给的多声道音频信号例如调谐器接收的卫星广播的多声道音频信号。
在上述例中,作为多声道的音频信号,是采用由5.1声道构成的音频信号,但是,也可以是其他的3声道以上的音频信号。
此外,在上述例中,是应用于称为AV放大装置的音频机器的处理,但是,在系统立体声装置等与其他的音频机器一体化的音频机器中,也可以应用于进行同样的处理的情况。
权利要求
1.一种音频信号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供给至少左声道的音频信号和右声道的音频信号以及中心声道的音频信号的输入部、分别输出上述输入部分别供给的上述左声道的音频信号和上述右声道的音频信号以及上述中心声道的音频信号的第1输出端子部、将上述中心声道的音频信号与上述左声道的音频信号混合以及将上述中心声道的音频信号与上述右声道的音频信号混合作为双声道的音频信号而输出的混合部和输出上述混合部的双声道的音频信号的第2输出端子部。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信号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装置进而具有将通过上述输入部供给的左声道的音频信号和上述右声道的音频信号以及上述混合部的上述双声道的音频信号有选择地供给上述第2输出端子部的切换部。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音频信号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切换部将通过上述输入部供给的左声道的音频信号和上述右声道的音频信号以及上述混合部的上述双声道的音频信号有选择地供给上述第1输出端子部。
4.一种音频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供给至少左声道的音频信号和右声道的音频信号以及中心声道的音频信号的输入部、与多个扬声器装置连接的分别输出上述输入部分别供给的上述左声道的音频信号和上述右声道的音频信号以及上述中心声道的音频信号中至少上述左声道的音频信号和上述右声道的音频信号的第1输出端子部、将上述中心声道的音频信号与上述左声道的音频信号混合以及将上述中心声道的音频信号与上述右声道的音频信号混合作为双声道的音频信号而输出的混合部和供给上述混合部的双声道的音频信号并连接耳机装置的第2输出端子部。
5.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音频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装置进而具有将通过上述输入部供给的左声道的音频信号和上述右声道的音频信号以及上述混合部的上述双声道的音频信号有选择地供给上述第2输出端子部的切换部。
6.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音频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切换部将通过上述输入部供给的上述左声道的音频信号和上述右声道的音频信号以及上述混合部的上述双声道的音频信号有选择地供给第1输出端子部。
7.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音频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输出端子部具有分别输出上述输入部分别供给的上述左声道的音频信号和上述右声道的音频信号以及上述中心声道的音频信号中的至少上述左声道的音频信号和上述右声道的音频信号的第1输出部和分别输出上述输入部分别供给的上述左声道的音频信号和上述右声道的音频信号以及上述中心声道的音频信号的第2输出部。
8.按权利要求7所述的音频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装置进而具有将上述输入部分别供给的上述左声道的音频信号和上述右声道的音频信号以及上述中心声道的音频信号中的至少上述左声道的音频信号和上述右声道的音频信号有选择地供给上述第1输出部和上述第2输出部中的至少某一方的输出部的切换部。
全文摘要
音频信号处理装置,具有供给至少左声道的音频信号和右声道的音频信号以及中心声道的音频信号的输入部、分别输出上述输入部分别供给的上述左声道的音频信号和上述右声道的音频信号以及上述中心声道的音频信号的第1输出端子部、将上述中心声道的音频信号与上述左声道的音频信号混合以及将上述中心声道的音频信号与上述右声道的音频信号混合作为双声道的音频信号而输出的混合部和输出上述混合部的双声道的音频信号的第2输出端子部。
文档编号H04R5/033GK1275301SQ99801454
公开日2000年11月29日 申请日期1999年7月9日 优先权日1998年7月9日
发明者朝仓启一, 渡边繁晴 申请人:索尼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