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传递方法、接收方法及物联网设备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416281阅读:来源:国知局
息进行加密,以保证信息的安全性,防止信息泄露。编码模块33可实现以下功能:一是将需要发送的数据进行分片,由于IPv4最多只有低23位可映射到MAC地址中,IPv6最多只有低32位可映射到MAC地址中,所以对于长度大于23位(IPv4)或者32位(IPv6)的数据,必须进行分片,每一片的长度需要小于或者等于23位(IPv4)或者32位(IPv6)。即编码模块33依据互联网协议版本,将数据分片为多个分片后数据。
[0029]编码模块33可实现的第二个功能是添加同步字段。由于1T设备102在侦听模式下会接收到网络中所有的组播数据包,所以无法区分接收到的数据是否为通信设备101发送的数据。添加同步字段的目的就是要让1T设备102识别出接收到的组播数据是否来自通信设备101。例如,可以在IPv4的低23位放一特定数据作为同步标识,如0x12:0x12:0x12,并且反复发送数次。如此一来,1T设备102连续收到几次该特定数据后,就可以根据源MAC地址确定信息的发送端,其中上述源MAC地址即802.1lMAC帧头中的来源地址(Source Address, SA)。如果接收到的组播数据的来源地址与通信设备101的MAC地址不匹配,则1T设备102可将其直接丢弃,从而达到更准确接收数据的目的。
[0030]编码模块33可实现的第三个功能是添加序列号,由于组播传输采用的协议为用户数据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 UDP)协议,所以数据传输并不可靠,有可能出现封包丢失的情况。通信设备101可为每一封包数据都添加上序列号。举例来说,可利用IPv4的bits [16?22](第16?22位)承载序列号,利用bits [O?15](第O?15位)承载16位的分片后数据,1T设备102再根据序列号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重组。
[0031]编码模块33可实现的第四个功能是将处理完成后的数据直接作为或者经过编码后作为,或者加密后作为IPv4地址的低23位中的一段(如其中16位)或者IPv6地址的低32位中的一段(如其中24位)。上述IPv4的低23位或者IPv6的低32位存在一个特征是其会被映射到组播MAC地址之中。需注意,以上提到的第二个功能和第三个功能为可选功能,且可以采用其他的实现方法,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32]发送模块34可根据编码模块33生成的IP地址,任意发送一段组播数据出去,即UDP数据封包中的数据字段可以是任意内容。对于同一个IP地址,发送模块34可多发送几次以防止m)P数据包的丢失。在上述模块之中,身份识别模块30、协议模块31和加密模块32均为可选模块,并非必需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设计需求进行选择。此外,上述模块可通过通信设备中的现有模块或其他模块实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轻易理解,具备类似功能的模块均落入本发明的范围。
[0033]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1T设备102的简化方块示意图。为了简便起见,图4中只显示了与本发明有关的模块。通信设备102可包括接收模块44、读取模块45和处理模块46。其中,读取模块45可包括解码模块43 ;处理模块46可包括身份识别模块40、协议模块41和解密模块42。接收模块44可从无线通信网络100中侦听并接收组播数据封包,并提取其中的目的地址(Destinat1n Address, DA)的低23位或低23位中的一段(在IPv4)或是低32位中的一段(IPv6),其中上述目的地址即802.1lMAC帧头中的目的地址。读取模块45用来从接收模块44所接收的至少一封包中读取封包的组播MAC地址字段,以得到所需信息,如AP103的SSID、密码等。处理模块46用来对组播MAC地址字段中读取的内容进行预定处理。
[0034]具体来说,身份识别模块40可用来确认1T设备102自身是否需要接收模块44所接收到的数据。如在一示范例中,1T设备102通过对比自己的MAC地址与接收到的数据中指定的MAC地址是否匹配,来确定接收到的数据是否是发送给自己的。协议模块41可用来按照预定义协议解析接收到的数据并完成相应的操作,如根据接收到的SSID和密码连接到AP,其中预定义协议可由发送端和接收端事先协定。解密模块42可对接收到的组播封包解密,其中加密算法和解密算法可由通信设备和1T设备事先协定。
[0035]解码模块43可实现以下功能:一是根据接收到的同步字段锁定来源地址(即通信设备101的MAC地址)。二是根据通信设备101的编码模块33所采用的编码方式对数据进行解码,如在一示范例中,解码模块43将MAC地址的bits [16?23](第16?23位)的内容作为序列号,将bits[0?15](第O?15位)的内容作为数据。三是由于接收到的数据在编码模块中被分片过,所以还应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重组。在上述模块之中,身份识别模块40、协议模块41和解密模块42均为可选模块,并非必需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设计需求进行选择。此外,上述模块可通过通信设备中的现有模块或其他模块实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轻易理解,具备类似功能的模块均落入本发明的范围。
[0036]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利用组播MAC地址传递信息的方法流程图。如图5所示,在步骤501中,通信设备101通过写入模块35将信息的至少一部分写入至少一组播IP地址中。在步骤502中,通信设备101以该组播IP地址作为发送目的地,通过发送模块34发送至少一封包。其中,写入组播IP地址意为将信息直接放置于、或者编码后放置于、或者加密后放置于组播IP地址中。
[0037]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利用组播MAC地址传递信息的方法流程图。在本实施例中,通信设备101可利用组播MAC地址传递信息,从而控制1T设备102连接至指定AP103。在步骤601中,通信设备101连接到AP103。在步骤602中,通信设备101获取AP103的AP配置信息,其中AP配置信息包含用户名、SSID、密码等。在步骤603中,通信设备101的身份识别模块30在获取的AP配置信息中添加身份识别信息,用于1T设备102锁定信息以便接收到正确的数据。在步骤604中,通信设备101的协议模块31根据步骤602?603得到的AP配置信息/身份识别信息生成数据。在步骤605中,通信设备101的加密模块32对数据进行加密。在步骤606中,通信设备101的编码模块33将数据分片并放入组播IP地址中。在IPv4系统中,通信设备101可将数据放置在组播IP地址的低23位之中;在IPv6系统中,通信设备101可将数据放置在组播IP地址的低32位之中,由此会生成一系列的组播IP地址。除此之外,也可对分割后的数据添加序号以方便接收。在步骤607中,通信设备101的发送模块34向步骤606中生成的组播IP地址发送任意数据(即以该组播IP地址作为发送目的地来发送任意数据)。其中,步骤603?步骤606为可选步骤。采用本发明所述的利用MAC帧头传递信息的方法不仅仅局限于传递AP配置信息,同样也可以用于传递其他任何信息。
[0038]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利用组播MAC地址接收信息的方法流程图。如图7所示,在步骤701中,1T设备102通过接收模块44接收至少一封包。在步骤702中,1T设备102通过读取模块45从该至少一封包中读取每一封包的组播MAC地址,以获取信息的至少一部分。
[0039]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利用组播MAC地址接收信息的方法流程图。在本实施例中,1T设备102可利用组播MAC地址接收信息,从而在通信设备101控制下连接至AP103。如图8所示,在步骤801中,1T设备102的接收模块44接收组播封包。在步骤802中,1T设备102可对接收到的组播封包中的同步字段进行锁定,再从同步字段中找到通信设备101的来源地址。1T设备102可判断同步字段是否接收完成,如果未接收完成,则返回步骤801,继续接收组播封包;如果已接收完成,则进入步骤803。在步骤803中,1T设备102可判断接收到的组播封包数据与来源地址是否匹配(即是否相同),如果不匹配则丢弃数据,返回步骤801,继续接收组播封包数据;如果匹配,则进入步骤804。在步骤804中,1T设备102的解码模块43进行解码。在一实施例中,1T设备102中的解码模块43可采用与通信设备101的编码方式相对应的解码方式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码。在步骤805中,1T设备102的解密模块42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密,其中解密算法可由通信设备101和1T设备102事先协定。在步骤806中,1T设备102可确认接收到的组播封包是否是发给其本身的(即身份是否匹配)。在一示范例中,上述步骤可通过1T设备102的身份识别模块40根据身份识别信息进行,其中身份识别信息可以采用1T设备102的MAC地址,身份识别模块40通过检查接收到的MAC地址是否是自己的MAC地址来确认接收到的组播封包是否是传递给自己的。如果该组播封包并非传递给自己,即身份匹配不成功,则进入步骤810 ;如果该组播封包是传递给自己的,即身份匹配成功,则进入步骤807。
[0040]在步骤810中,1T设备102清除同步状态。在步骤807中,1T设备102获取AP103的AP配置信息,如SSID、密码等。在步骤808中,1T设备102检查是否接收到完整的AP配置信息(如SSID和密码),如在一示范例中,可根据SSID的长度和密码的长度来判定是否接收完成。在步骤809中,1T设备102根据获取的AP配置信息连接至AP103。其中,步骤802?806、808为可选步骤。采用本发明所述的利用MAC帧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