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机投影系统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8530583阅读:来源:国知局
的末尾的颜色(位置判断用图像的颜色),这已经被确定。这样,在确定目标行第一列区域对应的数据组,并在该数据组中增加投影位置信息之后,确定目标行第二列区域对应的数据组,并在该数据组中增加投影位置信息即目标行第二列的区域。具体确定以左侧区域对应的颜色信息为之前确定的数据组的周围投影形态数据的末尾颜色、且下方区域对应的颜色信息为目标行第二列对应的颜色构成的数据组。此时,如果下方区域对应的颜色信息为例如如果目标行为最后行,则为空白的白色。如果目标行是最后行+1行,则为负责投影最后行第二列区域的投影机I的周围投影形态数据的末尾颜色(位置判断用图像的颜色),这已被确定。如此,在到达目标行最后列区域之前,反复实行数据组的确定以及数据组投影位置信息的加入。
[0053]行内投影机位置确定处理结束后,图像信号分配装置30下一步判断是否方阵中所有行均实行了行内投影机位置确定处理(S10)。如果存在未实行的行(S10的否),则将目标行移动到上一行(Sll),对该目标行实行行内投影机确定处理。而如果方阵中所有行均实行了行内投影机位置确定处理(S1的是),则在数据表中加入各数据组各自的端子编号的数据,使该数据表包含各投影机的协议、投影位置以及端子编号,并保存到硬盘中(S12)。上述端子编号是指视频输出单元31的多个视频输出端子的编号,该编号与各台投影机单独对应。端子编号用如下方法确定。即在上述SI的步骤中,图像信号分配装置30预先保存端子颜色信号,该端子颜色信号表示视频输出端子的编号与输出的颜色判断图像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而后,确定数据表中各组数据组的周围投影形态数据的末尾颜色,并根据上述端子颜色信息,确定该颜色对应的视频输出端子编号。
[0054]图8是投影机I的控制部4实行形态确定处理的处理流程图。控制部4判断是否收到图像信号分配装置30发送的形态确定指令信号(S21),在判断收到形态确定指令信号(S21的是)后,实行摄像处理,并取得照相机11拍摄的位置判断用图像以及其周围区域的图像信息(S22)。而后,根据该图像信息确定周围投影形态(S23),将周围投影形态数据送外图像信号分配装置30(S24)。
[0055]如上所述,在MP系统中图像信号分配装置30根据来自多台投影机I的I D信息信号,确定投影机I的数量。而后,决定供各台投影机I投影的位置判断用图像,用以显示数量相当于投影机台数的不同位置判断用图像,并实行用于按照该决定结果进行投影的处理。具体为,在上述SI的步骤中,实行从视频输出单元31的多个视频输出端子中编号较小的端子开始,向数量与投影机台数相当的视频输出端子,依次输出不同的判断用图像数据的处理。通过实行该处理,不再需要以往操作者对每台投影机单独实行的设定操作,供各台投影机投影不同的位置判断用图像。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方式能够减轻操作者作业负担。
[0056]以上用图6描述了将屏幕20的投影面划分为3区域X 3区域的方阵的例子,对此,在实施方式涉及的MP系统中还可以以如下方式投影。即如图9所示,将屏幕20的投影面划分为I区域X9区域的方阵,在各区域上投影不同的分割图像。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列区域的位置判断用图像周围只有右侧区域投影了邻接区域的位置判断用图像,这种情况仅限于第一列区域。而在第九列区域中,位置判断用图像周围只有左侧区域投影了邻接区域的位置判断用图像,这种情况仅限于第九列区域。进而,第二至第八列的区域中,位置判断用图像的左侧和右侧区域投影了邻接区域的位置判断用图像。按照现有的MP系统,如果仅以周围区域是否存在位置判断用图像来确定投影位置,则第二至第八的七个区域的周围投影形态数据变成相同的数据,即“(上方区域)无、(右侧区域)有、(下方区域)无、(左侧区域)有”。这样便无法确定这七个区域的投影位置。也就是说,现有的MP系统在方阵为四个以上纵向区域或四个以上横向区域的情况下,无法确定一部分区域的投影位置。
[0057]在实施方式涉及的MP系统中,作为周围投影形态数据,并不单纯表示周围区域有无位置判断用图像,而是形成为能够表示周围位置判断用图像的特征即颜色。为此,将图像投影区域划分为四个以上纵向区域或四个以上横向区域时,也使得所有区域的周围投影形态数据互不相同,用以确定各区域的位置(投影位置)。例如在图9的示例中,第二列的周围投影形态数据为“(上方区域)白、(右侧区域)桃红、(下方区域)白、(左侧区域)紫、(中心区域)红”。第三列的周围投影形态数据为“(上方区域)白、(右侧区域)黄、(下方区域)白、(左侧区域)红、(中心区域)桃红”。第四列的周围投影形态数据为“(上方区域)白、(右侧区域)棕、(下方区域)白、(左侧区域)桃红、(中心区域)黄”。第五列的周围投影形态数据为“(上方区域)白、(右侧区域)蓝、(下方区域)白、(左侧区域)黄、(中心区域)棕”。第六列的周围投影形态数据为“(上方区域)白、(右侧区域)淡蓝、(下方区域)白、(左侧区域)棕、(中心区域)蓝”。第七列的周围投影形态数据为“(上方区域)白、(右侧区域)绿、(下方区域)白、(左侧区域)蓝、(中心区域)淡蓝”。第八列的周围投影形态数据为“(上方区域)白、(右侧区域)橙、(下方区域)白、(左侧区域)淡蓝、(中心区域)绿”。可见,所有周围投影形态数据互不相同,因而,图像投影区域在被划分为四个以上纵向区域或四个以上横向区域的情况下,也能够确定所有投影机各自的投影位置。以下描述改变上述实施方式涉及的MP系统中一部分构成的变形例涉及的MP系统。在以下的描述中如果没有特别说明,变形例的MP系统与上述实施方式具有相同构成。
[0058]《变形例》
[0059]变形例的MP系统不具备图像信号分配装置,而是在图像信号输出装置40的视频输出单元上连接多台投影机I的视频信号线。图像信号输出装置40将原始视频信号送往各台投影机I。各台投影机I将图像信号输出装置40输出的视频信号转换为用于投影到与其自己的投影位置对应的分割动画的分割视频信号,并将该分割图像投影到屏幕20上。
[0060]各台投影机I的控制部4的存储电路中保存多个不同的用来投影位置判断用图像的判断图像数据。各台投影机I在收到操作者输入的位置确定指令信号后,控制部4开启下述位置确定处理。而后,向视频处理部2输出基于存储电路中保存的多个判断图像数据中任意判断图像数据的图像信号。这样,屏幕20方阵中的某个区域上便被投影了位置判断用图像。控制部4控制照相机11拍摄该位置判断用图像及其周围区域,并将该图像信息送往摄影图像解析电路部12。摄影图像解析电路部12根据收到的图像信息,确定表示位置判断用图像周围图像投影形态的周围投影形态,并将该结果送往控制部4。
[0061]图10是用来描述变形例涉及的MP系统通信线连接状态的示意图。投影机I的通信用端子13连接用来传送控制信号等各种信号的通信线的一端,该通信线的另一端连接未图示通信HUB。九台投影机I分别以各自的通信线与通信HUB单独连接。九台投影机I利用上述连接,能够通过通信HUB互相通信。另外,除了用通信线和通信HUB50的有线通信以外,还可以采用无线通信。利用无线通信不需要作业人员进行通信线布线作业,有利于提高作业性能。
[0062]操作者在九台投影机中任意一台投影机的操作部6上述输入位置确定指令信号后,该投影机I通过利用通信线的有线通信向其他投影机发送位置确定指令信号。这样,各台投影机I便能够大致同时开始位置确定处理。
[0063]图11是控制部4实行位置确定处理的第一处理流程图。控制部4启动位置确定处理后,首先,用存储电路中保存的多个判断图像数据中的一个数据来投影蓝色位置判断用图像(S31),而后实行摄像处理,获得位置判断用图像及其周围的图像信息(S32)。其次,根据图像信息,判断位置判断用图像的左侧区域和下方区域是否为白色(S33)。即判断自己的投影位置是否在方阵的左下角。在此,在S31中供投影机I投影的位置判断用图像不必非要是蓝色。
[0064]该MP系统以方阵左下角区域为投影位置的投影机为主机,该主机用来确定所有投影机I的投影位置。以下将主机以外的投影机成为附庸机。在上述S33的步骤中,以左侧区域和下方区域被判断为白色的投影机I为主机,该主机实行S34以后的处理流程。对此,在上述S33的步骤中左侧区域和下方区域被判断为不是白色的投影机I为附庸机,附庸机实行S43以后的处理流程。
[0065]主机判断位置判断用图像的右侧区域或上方区域中是否至少有一个区域为蓝色(S34)。也就是说,判断右侧区域或上方区域的其中一方区域上附庸机是否投影了蓝色位置判断用图像。如果双方区域均没有投影蓝色位置判断用图像(S34的否),则仅有主机实行投影,完成设定的投影机I还没有达到要求数量。在此,主机向各台附庸机发送结束信号后(S41),竖起结束旗(S42)后,进入第二处理流程。
[0066]另一方面,如果投影机I在上方区域或右侧区域中任意一个区域上投影了蓝色位置判断用图像(S34的是),则主机竖起主机旗(设定主机旗“ON”)(S35),将自己设定为主机。主机将作为“规定信号”的ID信息信号和用来通知自己是主机的主机信号结合起来的信息送往各附庸机(S36)后,等待接收各附庸机发送的ID信息信号(S37)。在收到所有附庸机发送的ID信息信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