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确定中继链路harq时序关系的方法_2

文档序号:9813895阅读:来源:国知局
数据)给中继设备,则若该下行中继子帖在LTE Re 1 -8 PDSCH和 ACK/NACK时序关系中存在对应的上行中继子帖,则该中继设备在对应的上行子帖中传输 ACK/NACK信息,如果不存在对应的上行子帖,则在该下行中继子帖4ms后的第一个上行中继 子帖向所述施主基站传输ACK/NACK信息。
[0058] 针对情况2,则步骤102或者步骤203具体为:如果施主基站在某个下行中继子帖传 输R-化grant,则R-化grant会调度唯一的上行中继子帖传输R-PUSCH(记为上述数据)给 施主基站,具体为中继设备在收到所述R-化grant之后的第K个子帖向所述施主基站发送 R-PUSCH。
[0059]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情况I和情况2进行描述。
[0060] 实施例一:
[0061] 该实施例主要针对表1中编号为2的上下行子帖配置记为TDD上下行配置2。图3为 T孤上下行配置2的LTE Rel-8 HARQ时序关系示意图。如图3所示,图3的上面部分是PDSCH和 ACK/NACK的时序关系,下面部分是化grant和PUSCH的时序关系。从图3可W看出,对于TDD 上下行配置2,每帖只有2个上行子帖,即分别为子帖2和子帖7。根据图3上面部分所示的 PDSCH和ACK/NACK之间的时序关系,可W知道,子帖2对应的下行子帖为子帖4,5,6,8,可W 看出,该对应的所有下行子帖中仅有子帖5和6不能被配置为下行中继子帖,但子帖5和6占 的比例并非在一半W上,即该对应的所有下行子帖中并非多数为子帖〇、1、5和6中的至少一 个,对应上述原则中第=个原则,因此,可W知道,子帖2可W被配置为上行中继子帖,相应 地,根据该第=个原则可W知道,子帖2对应的子帖4和8可W配置为下行中继子帖,作为本 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扩展,根据该第=个原则可W知道子帖巧巧4应的下行中继子帖即子帖3 和9也可W被配置为下行中继子帖,W支持更高的下行负载。
[0062] 同理,对于子帖7,根据图3上面部分所示的PDSCH和ACK/NACK之间的时序关系可W 知道,子帖7对应的下行子帖为子帖9、0、1和3,其中,该对应的所有下行子帖中仅有子帖0和 1不能被配置为下行中继子帖,但子帖0和1占的比例并非在一半W上,即该对应的所有下行 子帖中并非多数为子帖〇、1、5和6中的至少一个,对应上述原则中第=个原则,因此,可W知 道,子帖7可W被配置为上行中继子帖,相应地,根据该第=个原则可W知道,子帖7对应的 子帖3和9可W配置为下行中继子帖,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扩展,根据该第=个原则可 W知道子帖巧巧4应的下行子帖即子帖4和8也可W被配置为下行中继子帖,W支持更高的 下行负载。
[0063] W上对TDD上下行配置2中上行中继子帖和下行中继子帖的配置进行了描述。为了 使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更加容易理解,下面针对T孤上下行配置2中下行上行中继子帖比 为4:1为例进行描述。需要说明的是,该举例只是为了使本申请更加清楚,并非限定本申请。
[0064] 对于下行上行中继子帖比为4:1时,可W选择W下巧巾配置之一。
[00巧]第一种配置:
[0066] 基于上面对TDD上下行配置2的描述可W知道,在该第一种配置时,施主基站为中 继设备分配的上下行中继子帖具体参见表5所示。
[0067] 表 5
[0069] 其中,D为下行子帖,U为上行子帖,运里,所述表项中回程配置对应的编号0只是一 个标识,其也可为I或者其他值,运里不进行限定。为了使本申请技术方案容易理解,运里W 回程配置的编号为O标识上下行中继子帖配置比4:1,其中,表5中回程配置O下的子帖3、4、 8、9对应标记^^,则表示该子帖3、4、8、9作为该回程配置0即上下行中继子帖配置比4:1下的 下行中继子帖,同样,子帖2对应标记^^,则表示该U作为该回程配置0即上下行中继子帖配 置比4:1下的上行中继子帖。W下各个表的分析原理类似,不再一一详述。
[0070] 基于表5,如果采用图1所示的方法,则在步骤101中施主基站为中继设备分配下行 中继子帖和上行中继子帖,具体如表5所示,即:子帖2为上行中继子帖,子帖3、4、8和9为下 行中继子帖。
[0071] 如此,当中继设备在子帖n接收到R-化grant,其在子帖n+K上发送R-PUSCH。运里 根据表5所示可W看出,子帖3、4、8、9为下行中继子帖,因此,中继设备只能在子帖3、4、8、9 上接收到R-化grant,由于上行中继子帖为子帖2,基于延时最小考虑,运里可限定子帖n为 子帖8,即中继设备只能在子帖8中接收到R-UL grant;之后,中继设备在子帖n+K上发送R-PUSCH,运里该K值必须满足中继设备最终在子帖2上发送R-PUSCH,基于此,作为本发明的一 种实施例,运里限定该K值为4,即中继设备势必会在子帖8+4即下一帖的子帖2上发送R-PUSCH,具体见下表6。
[0072] 表 6
[0074] 而如果当中继设备在子帖n-K上收到R-PDSCH,则中继设备在子帖n发送相应的 ACK/NACK,运里,根据表5所示可W看出,上行中继子帖为子帖2,即中继设备只能在子帖2上 发送相应的ACK/NACK。由于子帖3、4、8、9为下行中继子帖,因此,子帖2对应的K值应该满足 中继设备在子帖3、4、8或9上收到R-PDSCH。基于此,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运里限定该K 值为13,9,8,4,具体见下表7所示。
[0075] 表 7
[OOW]需要说明的是,在图I所示的方法中,步骤101中施主基站只为中继设备分配如表5 所示的上下行中继子帖;至于表6和表7,为便于中继设备确定HARQ时序关系,则将上述表6 和7写入规范,运样,当中继设备接收到R-PDSCH或者R-化grant即可根据对应的规范发送 相应的 ACK/NACK 或者 R-PUSCH。
[0078] 而如果采用图2所示的方法,则在步骤201中,施主基站为中继设备分配如表5所示 的下行中继子帖和上行中继子帖,之后,在步骤202中施主基站发送携带了为中继设备配置 的HARQ时序关系的RRC信令,其中,该HARQ时序关系可按照表6和表7给出的时序关系进行配 置,具体包括:R-UL grant和R-PUSCH的时序关系W及R-PDSCH和其相应的ACK/NACK的时序 关系,运里,该R-UL grant和R-PUSCH的时序关系W及R-PDSCH和其相应的ACK/NACK的时序 关系可分别为表6和7所示,或者按照表6和表7确定出的时序关系。如此,当中继设备在收到 的R-PDSCH的子帖时,在按照RRC信令所指定的HARQ定时关系确定的子帖上向施主基站发送 所收到的R-PDSCH相应的ACK/NACK; W及当中继设备在收到R-UL grant的子帖时,在按照 RR巧旨令所指定的HARQ定时关系确定的子帖上向施主基站发送R-PUSCH。
[0079] 至此,完成了对下行上行中继子帖比为4:1时第一种配置的描述。下面对下行上行 中继子帖比为4:1时第二种配置进行描述。
[0080] 第二种配置
[0081] 基于上面对TDD上下行配置2的描述可W知道,施主基站为中继设备分配的上下行 中继子帖具体参见表8所示。即子帖7为上行中继子帖,子帖3、4、8和9为下行中继子帖。
[0082] 表 8
[0084]基于表8,如果采用图1所示的方法,则在步骤101中施主基站为中继设备分配下行 中继子帖和上行中继子帖,具体如表8所示,即:子帖7为上行中继子帖,子帖3、4、8和9为下 行中继子帖。
[00化]当中继设备在子帖n接收到R-化grant,其在子帖n+K上发送R-PUSCH。运里根据表 8可W看出,子帖3、4、8、9为下行中继子帖,因此,中继设备只能在子帖3、4、8、9上接收到R-UL grant,由于上行中继子帖为子帖7,基于尽量减少对中继设备和用户设备间HARQ时序影 响,运里可限定子帖n为子帖3,即中继设备只能在子帖3中接收至化-UL grant;之后,中继设 备在子帖n+K上发送R-PUSCH,从下表9见下表看出,当中继设备在子帖3上接收R-UL grant, 此时子帖3对应的K值为4,即中继设备势必会在子帖3+4即子帖7上发送R-PUSCH。
[0086]表 9
[0088]而如果当中继设备在子帖n-K上收到R-PDSCH,则中继设备在子帖n发送相应的 ACK/NACK,运里,根据表8所示可W看出,上行中继子帖为子帖7,即中继设备只能在子帖7上 发送相应的ACK/NACK。由于子帖3、4、8、9为下行中继子帖,因此,子帖7对应的K值应该满足 中继设备在子帖3、4、8或9上收到R-PDSCH。基于此,可W知道,子帖7对应的K值为13,9,8,4, 具体见下表10所示。 表10
[0090] 而如果采用图2所示的方法,则在步骤201中,施主基站为中继设备分配如表8所示 的下行中继子帖和上行中继子帖,即子帖7为上行中继子帖,子帖3、4、8和9为下行中继子 帖。
[0091] 之后,在步骤202中,施主基站发送携带了为中继设备配置的HARQ时序关系的RRC 信令,其中,该HARQ时序关系可按照表9和表10给出的时序关系进行配置,具体包括:R-UL grant和R-PUSCH的时序关系W及R-PDSCH和其相应的ACK/NACK的时序关系,运里,该R-UL grant和R-PUSCH的时序关系W及R-PDSCH和其相应的ACK/NACK的时序关系可分别为表9和 10所示,或者按照表9和表10确定出的时序关系。如此,当中继设备在收到的R-PDSCH的子帖 时,在按照RRC信令所指定的HARQ定时关系确定的子帖上向施主基站发送所收到的R-PDSCH 相应的ACK/NACK; W及当中继设备在收到R-化grant的子帖时,在按照RRC指令所指定的 HARQ定时关系确定的子帖上向施主基站发送R-PUSCH。
[0092] 基于上述对下行上行中继子帖比为4:1时的配置的描述,为了提高施主基站配置 中继站上下行传输时隙的灵活度,W支持更为灵活的中继站上下行传输负载比例,本发明 实施例进一步提出了 T孤上下行配置2下中继设备的上下行配置W及HARQ时序关系组合。具 体参见下表11所示。
[0093] 表11
[0095] 基于表11,如果采用图I所示的方法,则在步骤101中施主基站为中继设备分配下 行中继子帖和上行中继子帖,具体如表11所示。其中,表11中回程配置编号和下行上行中继 子帖具有任意对应关系,上述表11中只是W回程配置0对应对应下行上行中继子帖比为1:1 时的上下行子帖配置,回程配置1对应下行上行中继子帖比为2:1时的上下行子帖配置,回 程配置2对应下行上行中继子帖比为3:1时的上下行子帖配置,W及回程配置4对应下行上 行中继子帖比为4:1时的上下行子帖配置为例进行描述。也就是说,上述回程配置编号为设 定的,其只是一个序号,并没有实际的含义,在实际应用时完全可W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不同 的回程配置编号。比如,上述表11中也可替换为:回程配置编号为1对应下行上行中继子帖 比为1:1时的上下行子帖配置,回程配置0对应下行上行中继子帖比为2:1时的上下行子帖 配置,回程配置3对应下行上行中继子帖比为3:1时的上下行子帖配置,W及回程配置2对应 下行上行中继子帖比为4:1时的上下行子帖配置等。下面W上述表11为例进行描述。需要说 明的是,后续各表中回程配置的编号与上下行中继子帖的配置也具有任意的对应关系,具 体如上面描述,下面不再一一详述。
[0096] 如此根据表11可W得到:回程配置0即下行上行中继子帖比为1:1时,子帖2为上行 中继子帖,子帖8为下行中继子帖,回程配置1即下行上行中继子帖比为2:1时,子帖2为上行 中继子帖,子帖4和子帖8为下行中继子帖,回程配置2即下行上行中继子帖比为3:1时,子帖 2为上行中继子帖,子帖4、8和9为下行中继子帖;回程配置3即下行上行中继子帖比为4:1 时,子帖2为上行中继子帖,子帖3、4、8和9为下行中继子帖。需要说明的是,运里在下行上行 中继子帖比为4:1时W第一种配置为例进行描述的,优选地,本发明实施例还可W第二种配 置为例,原理类似,运里不再寶述。
[0097] 当中继设备在子帖n接收到R-化grant,其在子帖n+K上发送R-PUSCH。运里R-化 grant可W携带回程配置编号或者下行上行中继子帖比,或者施主基站通过其他信令发送 回程配置编号或者下行上行中继子帖比;之后,根据表11可W看出,如果中继设备收到的回 程配置编号为0,即对应下行上行中继子帖比1:1,由于在回程配置0时只有子帖8为下行中 继子帖,也就是说,中继设备只能在子帖8上接收到R-UL grant,此时
当前第2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