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确定中继链路harq时序关系的方法_5

文档序号:9813895阅读:来源:国知局
子帖时,在 按照RRC信令所指定的HARQ定时关系确定的子帖上向施主基站发送所收到的R-PDSCH相应 的ACK/NACK; W及当中继设备在收到R-UL grant的子帖时,在按照RR巧旨令所指定的HARQ定 时关系确定的子帖上向施主基站发送R-PUSCH。
[0引引第立配置:
[0214] 在该第=配置时,子帖3和4为上行中继子帖,子帖8和9为下行中继子帖,具体见表 35所示。 表35
[0216] 基于表35,如果采用图I所示的方法,则在步骤101中施主基站为中继设备分配下 行中继子帖和上行中继子帖,具体如表35所示,即:下行中继子帖为子帖8、9,上行子帖为子 帖3、4。
[0217] 基于W上分配,当中继设备在子帖n接收到R-化grant,则中继设备在子帖n+K发 送R-PUSCH,具体K值见下表36,运里的K值必须保证中继设备最终会在上行中继子帖即此时 的子帖3或4上发送R-PUSCH
[021引 表36
[0220] 而如果当中继设备在子帖n-K上收到R-PDSCH,则中继设备在子帖n发送相应的 ACK/NACK,运里,根据表35所示可W看出,上行中继子帖为子帖3和4,即中继设备只能在子 帖3和4上发送相应的ACK/NACK。由于子帖8、9为下行中继子帖,因此,子帖3和4对应的K值应 该满足中继设备在子帖8、9上收到R-PDSCH。基于此,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运里限定子 帖3对应的K值为5,子帖4对应的K值为5,具体见下表37所示。
[0221] 表37
[0223] 而如果采用图2所示的方法,则在步骤201中,施主基站为中继设备分配如表35所 示的下行中继子帖和上行中继子帖,即下行中继子帖为子帖8、9,上行中继子帖为子帖3、4。 之后,在步骤202中,施主基站发送携带了为中继设备配置的HARQ时序关系的RRC信令,其 中,该HARQ时序关系可按照表36和表37给出的时序关系进行配置,具体包括:R-UL grant和 R-PUSCH的时序关系W及R-PDSCH和其相应的ACK/NACK的时序关系,运里,该R-UL grant和 R-PUSCH的时序关系W及R-PDSCH和其相应的ACK/NACK的时序关系可分别为表36和37所示, 或者按照表36和表37确定出的时序关系。如此,当中继设备在收到的R-PDSCH的子帖时,在 按照RRC信令所指定的HARQ定时关系确定的子帖上向施主基站发送所收到的R-PDSCH相应 的ACK/NACK; W及当中继设备在收到R-UL grant的子帖时,在按照RR巧旨令所指定的HARQ定 时关系确定的子帖上向施主基站发送R-PUSCH。
[0224] 至此,完成了中继链路下行业务和上行业务配比为2:2对应的方法的描述。需要说 明的是,在中继链路下行业务和上行业务配比为2:2时,对应的实施方法并非限定上述=种 配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W根据自身常识进行扩展。
[02巧](5)中继链路下行业务对上行业务配比为3:2
[0226] 运里,中继链路下行业务对上行业务配比为3:2时,可W配置子帖3和4为上行中继 子帖,子帖7、8和9为下行中继子帖,具体参见表38所示。
[0227] 表38
[0229] 基于表38,如果采用图1所示的方法,则在步骤101中施主基站为中继设备分配下 行中继子帖和上行中继子帖,具体如表38所示,即:下行中继子帖为子帖7、8和9,上行子帖 为子帖3、4。
[0230] 基于W上分配,当中继设备在子帖n接收到R-化grant,则中继设备在子帖n+K发 送R-PUSCH,具体K值见下表39,运里的K值必须保证中继设备最终会在上行中继子帖即此时 的子帖3或4上发送R-PUSCH。
[0231]表39
[0233] 而如果当中继设备在子帖n-K上收到R-PDSCH,则中继设备在子帖n发送相应的 ACK/NACK,运里,根据表38所示可W看出,上行中继子帖为子帖3和4,即中继设备只能在子 帖3和4上发送相应的ACK/NACK。由于子帖7、8和9为下行中继子帖,因此,子帖3和4对应的K 值应该满足中继设备在子帖7、8和9上收到R-PDSCH。基于此,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运 里限定子帖3对应的K值为6、5,子帖4对应的K值为5,具体见下表40所示。
[0234] 表40
[0236] 而如果采用图2所示的方法,则在步骤201中,施主基站为中继设备分配如表38所 示的下行中继子帖和上行中继子帖,即下行中继子帖为子帖7、8和9,上行中继子帖为子帖 3、4。
[0237] 之后,在步骤202中,施主基站发送携带了为中继设备配置的HARQ时序关系的RRC 信令,其中,该HARQ时序关系可按照表39和表40给出的时序关系进行配置,具体包括:R-UL grant和R-PUSCH的时序关系W及R-PDSCH和其相应的ACK/NACK的时序关系,运里,该R-UL grant和R-PUSCH的时序关系W及R-PDSCH和其相应的ACK/NACK的时序关系可分别为表39和 40所示,或者按照表39和表40确定出的时序关系。如此,当中继设备在收到的R-PDSCH的子 帖时,在按照RRC信令所指定的HARQ定时关系确定的子帖上向施主基站发送所收到的R-PDSCH相应的ACK/NACK; W及当中继设备在收到R-化grant的子帖时,在按照RR巧旨令所指 定的HARQ定时关系确定的子帖上向施主基站发送R-PUSCH。
[0238] 基于上述对各个不同的下行上行中继子帖比的配置的描述,为了提高施主基站配 置中继站上下行传输时隙的灵活度,W支持更为灵活的中继站上下行传输负载比例,本发 明实施例进一步提出了 T孤上下行配置3下中继设备的上下行配置W及HARQ时序关系组合。
[0239] 作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可将下行上行中继子帖比2:1、3:1和3:2对应的配置进行 组合,具体参见表41所示。
[0240] 表41
[0242] 基于表41,如果采用图1所示的方法,则在步骤101中施主基站为中继设备分配下 行中继子帖和上行中继子帖,具体如表41所示,其中,表41中回程配置编号和下行上行中继 子帖比具有对应关系,运里,W回程配置0对应下行上行中继子帖比2:1,回程配置1对应下 行上行中继子帖比3:1,W及回程配置2对应下行上行中继子帖比3:2为例,如此根据表41可 W得到:回程配置0即下行上行中继子帖比为2:1时,子帖3为上行中继子帖,子帖7和8为下 行中继子帖,回程配置1即下行上行中继子帖比为3:1时,子帖3为上行中继子帖,子帖7、8和 9为下行中继子帖,回程配置2即下行上行中继子帖比为3:2时,子帖3和4为上行中继子帖, 子帖7、8和9为下行中继子帖。
[0243] 基于W上分配,当中继设备在子帖n接收到RHJL grant,运里R-UL grant可W携带 回程配置编号,或者施主基站通过其他信令发送回程配置编号;则中继设备在子帖n+K发送 R-PUSCH,具体K值见下表42,运里的K值必须保证中继设备最终会在接收的回程配置编号对 应的上行中继子帖上发送R-PUSCH。
[0244] 表42
[0246] 而如果当中继设备在子帖n-K上收到R-PDSCH,则中继设备在子帖n发送相应的 ACK/NACK,具体K值见下表43,运里的K值必须保证中继设备最终会在接收的回程配置编号 对应的上行中继子帖上发送ACK/NACK。
[0247] 表43
[0249] 而如果采用图2所示的方法,则在步骤201中,施主基站为中继设备分配如表41所 示的下行中继子帖和上行中继子帖,之后,在步骤202中施主基站发送携带了为中继设备配 置的HARQ时序关系的RRC信令,其中,该HARQ时序关系可按照表42和表43给出的时序关系进 行配置,具体包括:R-UL grant和R-PUSCH的时序关系W及R-PDSCH和其相应的ACK/NACK的 时序关系,运里,该R-UL grant和R-PUSCH的时序关系W及R-PDSCH和其相应的ACK/NACK的 时序关系可分别为表42和43所示,或者按照表42和表43确定出的时序关系。如此,当中继设 备在收到的R-PDSCH的子帖时,在按照RRC信令所指定的HARQ定时关系确定的子帖上向施主 基站发送所收到的R-PDSCH相应的ACK/NACK; W及当中继设备在收到R-UL grant的子帖时, 在按照RR巧旨令所指定的HARQ定时关系确定的子帖上向施主基站发送R-PUSCH。
[0250] 作为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可将下行上行中继子帖比1:1、2:1、3:1和3:2对应的配 置进行组合,具体参见表44所示。需要说明的是,运里在下行上行中继子帖比为1:1时W第 二种方式为例进行描述的,优选地,本发明实施例还可W第一种方式或者第=种方式为例, 原理类似,运里不再寶述。
[0巧1 ] 表44
[0253] 基于表44,如果采用图1所示的方法,则在步骤101中施主基站为中继设备分配下 行中继子帖和上行中继子帖,其中,表44中回程配置编号和下行上行中继子帖比具有对应 关系,运里,W回程配置0对应下行上行中继子帖比1:1,回程配置1对应下行上行中继子帖 比2:1,回程配置2对应下行上行中继子帖比3:1、W及回程配置3对应下行上行中继子帖比 3:2为例,如此根据表44可W得到:回程配置0即下行上行中继子帖比为1:1时,子帖3为上行 中继子帖,子帖8为下行中继子帖;回程配置1即下行上行中继子帖比为2:1时,子帖3为上行 中继子帖,子帖7和8为下行中继子帖,回程配置2即下行上行中继子帖比为3:1时,子帖3为 上行中继子帖,子帖7、8和9为下行中继子帖,回程配置3即下行上行中继子帖比为3:2时,子 帖3和4为上行中继子帖,子帖7、8和9为下行中继子帖。
[0254] 基于W上分配,当中继设备在子帖n接收到RHJL grant,运里R-UL grant可W携带 回程配置编号,或者施主基站通过其他信令发送回程配置编号;则中继设备在子帖n+K发送 R-PUSCH,具体K值见下表45,运里的K值必须保证中继设备最终会在接收的回程配置编号对 应的上行中继子帖上发送R-PUSCH。
[0巧引 表45
[0257]而如果当中继设备在子帖n-K上收到R-PDSCH,则中继设备在子帖n发送相应的 ACK/NACK,具体K值见下表46:
[0巧引 表46
[0260] 运里,表46中的K值必须保证中继设备最终会在接收的下回程配置编号对应的上 行中继子帖上发送ACK/NACK。
[0261] 而如果采用图2所示的方法,则在步骤201中,施主基站为中继设备分配如表44所 示的下行中继子帖和上行中继子帖,之后,在步骤202中施主基站发送携带了为中继设备配 置的HARQ时序关系的RRC信令,其中,该HARQ时序关系可按照表45和表46给出的时序关系进 行配置,具体包括:R-UL grant和R-PUSCH的时序关系W及R-PDSCH和其相应的ACK/NACK的 时序关系,运里,该R-UL grant和R-PUSCH的时序关系W及R-PDSCH和其相应的ACK/NACK的 时序关系可分别为表45和46所示,或者按照表45和表46确定出的时序关系。如此,当中继设 备在收到的R-PDSCH的子帖时,在按照RRC信令所指定的HARQ定时关系确定的子帖上向施主 基站发送所收到的R-PDSCH相应的ACK/NACK; W及当中继设备在收到R-UL grant的子帖时, 在按照RR巧旨令所指定的HARQ定时关系确定的子帖上向施主基站发送R-PUSCH。
[0262] 作为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可将下行上行中继子帖比1:1、2:1、3:1、2:2和3:2对应 的配置进行组合,具体参见表47所示。需要说明的是,运里在下行上行中继子帖比为1:1时 W第二种方式,在中继链路下行业务对上行业务配比为2:2时W第=配置为例进行描述,优 选地,本发明实施例还可W下行上行中继子帖比为1:1时第一种方式或者第=种方式,W及 中继链路下行业务对上行业务配比为2:2时第一配置和第二配置为例,原理类似,运里不再 寶述。
[0263]表 47
[0265] 基于表47,如果采用图I所示的方法,则在步骤101中施主基站为中继设备分配下 行中继子帖和上行中继子帖,具体如表47所示,其中,表47中回程配置编号和下行上行中继 子帖比具有对应关系,运里,W回程配置0对应下行上行中继子帖比1:1,回程配置1对应下 行上行中继子帖比2:1,回程配置2对应下行上行中继子帖比3:1、回程配置3对应下行上行 中继子帖比2:2, W及回程配置4对应下行上行中继子帖比3:2为例,如此根据表
当前第5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