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终端防盗方法及相应的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828386阅读:来源:国知局
074]所述第一条件满足后的第一设定时长内,所述移动终端仍处于锁定状态。
[0075]第二条件主要用于区分握持移动终端的是用户本人还是他人,如果是本人,通过及时的解锁操作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报警,而盗窃者并不知道解锁密码,因而移动终端会进行报警。这一条件的设置可以减少频繁报警而对用户造成不必要的干扰和不便。
[0076]上述第一设定时长可以由移动终端厂商配置,也可以由用户配置,或者由用户根据厂商配置的多个值进行选择,等等。在一个示例中,该时长可以设定为大于等于10秒小于等于I分钟的某个时间值,如25、30秒、40秒等。对于具体的取值,本发明不做任何局限。
[0077]在又一实施例中,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还包括:
[0078]所述移动终端还装设有光传感模块,如光感芯片。目前很多智能手机均具装有光感芯片,并不需要另行增设。
[0079]相应地,在步骤130根据所述压力传感模块的检测值的变化,判断是否满足预设的报警条件时,除了判断上述第一条件是否满足外,还判断以下的第三条件是否满足,即预设的报警条件还包括以下的第三条件:
[0080]所述第一条件满足后的第二设定时长内,监测到所述光传感模块的检测值发生变化;或者
[0081]所述第一条件满足后的第二设定时长内,监测到所述光传感模块的检测值发生变化且变化量超过设定的第二阈值。
[0082]增加上述第三条件,可以避免一些误报警,例如将移动终端放在包和口袋中后,因为物品之间的碰撞会导致压力传感模块的检测值发生变化,此时用户也不会进行解锁操作,从而会造成误报警。而放在包中和口袋中的移动终端的光传感模块的检测值(如光线流明值)一般并不发生变化或变化很小。增加了第三条件后,就不会产生误报警。而如果是被盗窃时,移动终端会被从包和口袋中拿出,此时会有光线变化,因而仍可正常报警。另夕卜,即使放置在有光线的场景下,移动终端被移动时光传感模块的检测值也会发生变化,此时也可以正常报警。
[0083]在再一实施例中,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结合了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中的内容,即:
[0084]根据用户指令开启防盗模式后,移动终端会进入密码锁定状态。而在根据所述压力传感模块的检测值的变化,判断是否满足预设的报警条件时,需要同时满足上述第一条件、第二条件和第三条件才进行报警。
[0085]图2所示是对应于上述实施例移动终端防盗方法的移动终端的模块图,包括:
[0086]模式设置模块10,用于根据用户指令开启或关闭防盗模式;
[0087]判决模块20,用于在防盗模式开启后,实时监测在移动终端外壳上安装的压力传感模块的检测值,根据所述检测值的变化,判断是否满足预设的报警条件,如满足,触发所述报警模块报警;
[0088]报警模块30,用于在被触发后,进行报警。
[0089]较佳地,
[0090]所述判决模块判断是否满足预设的报警条件,其中,所述预设的报警条件包括第一条件,所述第一条件为:
[0091]监测到所述压力传感模块的检测值发生变化;或者
[0092]监测到所述压力传感模块的检测值发生变化且变化量超过设定的第一阈值。
[0093]较佳地,
[0094]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锁定解锁模块,用于在防盗模式开启后,进入密码锁定状态;
[0095]所述判决模块判断是否满足预设的报警条件,其中,所述预设的报警条件还包括第二条件,所述第二条件为:
[0096]所述第一条件满足后的第一设定时长内,所述锁定解锁模块仍处于密码锁定状
O
[0097]较佳地,
[0098]所述移动终端还装设有光传感模块;
[0099]所述判决模块判断是否满足预设的报警条件,其中,所述预设的报警条件还包括第三条件,所述第三条件为:
[0100]所述第一条件满足后的第二设定时长内,监测到所述光传感模块的检测值发生变化;或者
[0101]所述第一条件满足后的第二设定时长内,监测到所述光传感模块的检测值发生变化且变化量超过设定的第二阈值。
[0102]较佳地,
[0103]所述报警模块进行报警,包括:播放用户设置的报警铃声以进行报警。
[0104]较佳地,
[0105]所述压力传感模块为电容式压力传感模块,包括:安装在所述移动终端后壳内侧的动极板,安装在所述移动终端主板上的定极板,以及检测电路。所述动极板和定极板可以用两块铜箔来制成。
[0106]所述动极板和定极板构成一平行极板电容器连接到所述检测电路中。当有外力接触手机后壳,动极板和定极板之间的距离会发生变化,导致电容值发生变化。平行极板电容器的电容量C= e*S/d,其中ε极板间介质的介电常数,S是极板间的有效面积,d表示极板间的距离。当参数d发生变化时,电容量C也随之变化。
[0107]所述检测电路在所述动极板和定极板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时,输出电压随之发生变化。所述压力传感模块输出的对压力的检测值为所述检测电路的输出电压。此类将电容变化转换为电压变化的检测电路在现有技术中较多,这里不再赘述。
[0108]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硬件完成,所述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可选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也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来实现,相应地,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模块/单元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形式的硬件和软件的结合。
[0109]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移动终端防盗方法,应用于外壳上安装有压力传感模块的移动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用户指令开启防盗模式,实时监测所述压力传感模块的检测值; 根据所述压力传感模块的检测值的变化,判断是否满足预设的报警条件,如满足,进行报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设的报警条件包括第一条件,所述第一条件为: 监测到所述压力传感模块的检测值发生变化;或者 监测到所述压力传感模块的检测值发生变化且变化量超过设定的第一阈值。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盗模式下,所述移动终端进入密码锁定状态; 所述预设的报警条件还包括第二条件,所述第二条件为: 所述第一条件满足后的第一设定时长内,所述移动终端仍处于密码锁定状态。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终端还装设有光传感模块; 所述预设的报警条件还包括第三条件,所述第三条件为: 所述第一条件满足后的第二设定时长内,监测到所述光传感模块的检测值发生变化;或者 所述第一条件满足后的第二设定时长内,监测到所述光传感模块的检测值发生变化且变化量超过设定的第二阈值。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行报警,包括:播放用户设置的报警铃声以进行报警。6.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力传感模块为电容式压力传感模块,包括:安装在所述移动终端后壳内侧的动极板,安装在所述移动终端主板上的定极板,以及检测电路; 所述动极板和定极板构成一平行极板电容器连接到所述检测电路中;所述检测电路在所述动极板和定极板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时,输出电压随之发生变化; 所述压力传感模块的检测值为所述检测电路的输出电压。7.一种可防盗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模式设置模块,用于根据用户指令开启或关闭防盗模式; 判决模块,用于在防盗模式开启后,实时监测在移动终端外壳上安装的压力传感模块的检测值,根据所述检测值的变化,判断是否满足预设的报警条件,如满足,触发所述报警模块报警; 报警模块,用于在被触发后,进行报警。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决模块判断是否满足预设的报警条件,其中,所述预设的报警条件包括第一条件,所述第一条件为: 监测到所述压力传感模块的检测值发生变化;或者 监测到所述压力传感模块的检测值发生变化且变化量超过设定的第一阈值。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锁定解锁模块,用于在防盗模式开启后,进入密码锁定状态; 所述判决模块判断是否满足预设的报警条件,其中,所述预设的报警条件还包括第二条件,所述第二条件为: 所述第一条件满足后的第一设定时长内,所述锁定解锁模块仍处于密码锁定状态。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终端还装设有光传感模块; 所述判决模块判断是否满足预设的报警条件,其中,所述预设的报警条件还包括第三条件,所述第三条件为: 所述第一条件满足后的第二设定时长内,监测到所述光传感模块的检测值发生变化;或者 所述第一条件满足后的第二设定时长内,监测到所述光传感模块的检测值发生变化且变化量超过设定的第二阈值。11.如权利要求7或8或9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报警模块进行报警,包括:播放用户设置的报警铃声以进行报警。12.如权利要求7或8或9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力传感模块为电容式压力传感模块,包括:安装在所述移动终端后壳内侧的动极板,安装在所述移动终端主板上的定极板,以及检测电路; 所述动极板和定极板构成一平行极板电容器连接到所述检测电路中;所述检测电路在所述动极板和定极板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时,输出电压随之发生变化; 所述压力传感模块输出的对压力的检测值为所述检测电路的输出电压。
【专利摘要】一种移动终端防盗方法及相应的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外壳上安装有压力传感模块,所述方法包括:根据用户指令开启防盗模式,实时监测所述压力传感模块的检测值;根据所述压力传感模块的检测值的变化,判断是否满足预设的报警条件,如满足,进行报警。本发明无需外加模块就可以在被盗现场提醒用户。
【IPC分类】H04M1/725, G08B21/24
【公开号】CN105592207
【申请号】CN201410568398
【发明人】马彦青, 曲廷, 宁金星, 刘世伟
【申请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5月18日
【申请日】2014年10月22日
【公告号】WO2015154572A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