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戒区域确定方法和系统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828590阅读:来源:国知局
示屏幕上进行滑动,其滑动轨迹即为输 入的警戒区域选择信号。也就是说,当进行警戒区域选择时,首先接收用户通过在移动终端 的显示屏幕上的滑动轨迹作为警戒区域选择信号。
[0058] 进而再执行步骤S200,根据警戒区域选择信号,采集与警戒区域选择信号相应的 警戒区域采集点,获取警戒区域采集点集合。
[0059] 由于警戒区域选择信号对应的警戒区域选择轨迹包含有多个轨迹点,因此需要对 轨迹点进行选择。通过采集一定数量的警戒区域采集点作为后续警戒区域设置的基点。
[0060]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警戒区域确定方法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当以在显 示屏幕上进行滑动所生成的滑动轨迹作为警戒区域选择信号时,采集与警戒区域选择信号 相应的警戒区域采集点具体可通过如下步骤来实现:
[0061] 步骤S210,根据警戒区域选择信号,获取警戒区域选择速度。即,获取用户在移动 终端的显示屏幕上滑动的速度。
[0062] 进而再通过执行步骤S220,根据警戒区域选择速度,按照相应的采集速度采集警 戒区域采集点,获取警戒区域采集点集合。其中,警戒区域选择速度与采集速度一一对应。 [0063]也就是说,获取到警戒区域选择速度后,再根据警戒区域选择速度与采集速度的 对应关系,按照相应的采集速度采集一定数量的警戒区域采集点,从而获取警戒区域采集 点集合。
[0064] 其中,警戒区域选择速度(即滑动速度)与采集速度的对应关系可参见表1:
[0065] 表 1
[0067]应当说明的是,手指滑动速度即为警戒区域选择速度。并且,手指滑动移动终端的 显示屏幕的速度越慢,其滑动轨迹上采集点的密集程度也就越高。即警戒区域选择速度越 慢,其对应的采集速度相应越快,从而以采集到更多的警戒区域采集点,最终达到相对精确 的将警戒区域选择轨迹记录下来,使得得到的警戒区域采集点集合更能符合警戒区域选择 轨迹。
[0068]同时,为了更进一步的保证获取到的警戒区域采集点集合与实际地理位置的匹配 度,即警戒区域采集点集合对应的轨迹线与实际地理位置更加符合,作为本发明的警戒区 域确定方法的另一具体实施例,在获取警戒区域采集点区域之后,进行预设图形区域的构 建之前,其还包括如下步骤:
[0069] 步骤S230,根据警戒区域采集点集合中每相邻两个警戒区域采集点之间的实际间 隔距离与第一预设距离的大小关系,对警戒区域采集点集合进行采集点补充。参见图2,具 体的:
[0070] 首先通过步骤S231,判断警戒区域采集点集合中每相邻两个警戒区域采集点之间 的实际间隔距离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距离。若是,表明该相邻两个警戒区域采集点之 间的实际间隔距离较大,如以此两个警戒区域采集点的连接线作为该段的警戒区域选择轨 迹,有可能使得设置的警戒区域与实际地理位置偏差较大。因此,执行步骤S232,在这两个 相邻的警戒区域采集点之间补充N个采集点。其中,N等于每相邻两个警戒区域采集点之间 的实际间隔距离/第一预设距离。并且,由于N为整数,因此如果每相邻两个警戒区域采集点 之间的实际间隔距离/第一预设距离的结果为小数,则只取结果中整数部分作为N的取值, 小数部分直接舍掉即可。如果判断出相邻两个警戒区域采集点之间的实际间隔距离小于第 一预设距离,则表明该两个相邻的警戒区域采集点之间的实际间隔距离较近,不需要进行 采集点的补充。因此执行步骤S233,不进行采集点的补充。
[0071] 其通过在获取的警戒区域采集点集合中进行采集点的补充,使得警戒区域采集点 集与实际地理位置更为匹配,这也就更进一步的提高了警戒区域确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0072]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预设距离的取值可通过实际情况自由设置。通常其取值 应小于或等于20米,优选为20米。即通过采集点补充,使得每相邻两个警戒区域采集点之间 的实际间隔距离均在20米内,保证了获取的轨迹线的准确性,也就最终保证了警戒区域设 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0073] 待获取到警戒区域采集点集合后,再通过执行步骤S300,提取警戒区域采集点集 合中的每个警戒区域采集点,并分别以每个警戒区域采集点为中心构建预设图形区域,获 取所有预设图形区域形成的集合作为警戒区域。由此,所设置的警戒区域不单单是一种简 单的图形区域,而是所有的预设图形区域所形成的集合,其形状可为多种,具有一定的不规 则性。从而使得最终得到的警戒区域与实际地理位置更为匹配。由此当基于更加匹配的警 戒区域进行监控时,其监控结果也就更加精确。这也就有效提高了警戒区域监测的准确性 和可靠性。
[0074] 其中,当分别以每个警戒区域采集点为中心构建预设图形区域,获取所有预设图 形区域形成的集合作为警戒区域时,其预设图形区域可为圆形区域、菱形区域和多边形区 域中的至少一种。
[0075] 如,以圆形区域为预设图形区域时,分别以每个警戒区域采集点为中心构建预设 图形区域,获取所有预设图形区域形成的集合作为警戒区域则可通过一下步骤来实现:
[0076] 步骤S310,分别以每个警戒区域采集点为中心,第二预设距离为半径构建圆形区 域。从而将所有的圆形区域形成的集合作为警戒区域。在移动终端的定位精度前提下,其最 终获取的警戒区域形状即为所有圆形区域叠加在一起形成的类似于矩形长线的区域。其具 体可参见图3。由此所形成的警戒区域的边界线可为各种不规则曲线,即警戒线为不规则的 曲线。
[0077] 其中,需要指出的是,第二预设距离应当大于每相邻两个警戒区域采集点之间的 实际间隔距离的一半,以保证所构建的每相邻两个圆形区域部分重叠。
[0078] 如,当第一预设距离为20米时,第二预设距离可为25米。
[0079] 并且,还需要说明的是,以每个警戒区域采集点为中心构建预设图形区域时,优选 的,所构建的每相邻两个预设图形区域部分重叠。以避免存在相邻两个预设图形区域之间 存在空隙,而使得警戒区域出现漏洞。最终保证了警戒区域的完整性。同时还实现了警戒线 与警戒区域同时设置的目的,提高了警戒区域设置的操作效率。
[0080] 当根据警戒区域采集点集合中的每个警戒区域采集点获取到相应的警戒区域后, 当基于上述所设置的警戒区域进行监测时,其可通过实时监测移动终端位置是否触发警戒 区域的边界线,并在监测到移动终端位置触发所述警戒区域的边界线时,发出报警信号。实 现警戒监测的目的。其通过基于上述所设置的警戒区域进行监测,有效提高了警戒区域监 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0081] 本发明的警戒区域确定方法,通过采集警戒区域选择信号相应的多个警戒区域采 集点,并分别以每个警戒区域采集点为中心构建预设图形区域,进而将构建的所有预设图 形区域的集合设置为警戒区域,使得最终所设置的警戒区域于实际地理位置更加匹配。由 此,在进行移动终端地理位置的判断时更加准确。有效提高了警戒区域确定的可靠性和安 全性。并且其还实现了警戒区域与警戒线的同时设置,节省了警戒区域选择与设置的时间, 提高了警戒区域选择的效率,进而最终也提高了基于所设置的警戒区域进行移动终端地理 位置的判断时的工作效率。
[0082]更进一步的,应当指出的是,由于上述任一种警戒区域确定方法中的警戒区域的 设置均是基于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所显示的地图信息进行的。因此,为了保证所获取的警 戒区域的准确性,其应还包括如下步骤:
[0083]步骤SOOl,控制移动终端中的地图比例为预设比例,并固定移动终端的当前地图 屏幕。即,在选择警戒区域时,需要固定当前地图屏幕,同时控制地图比例尺为预设比例。具 体的,可通过在地图上加一层透明图层,从而使得当前地图无法移动、放大或缩小。以便于 在显示屏幕上任意进行取点。保证了警戒区域设置的正常顺利进行。
[0084]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地图比例可根据实际情况自由设置。即预设比例的取值可根 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优选的,其取值可设置为1:50。
[0085] 相应的,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警戒区域确定系统。由于本发明 提供的警戒区域确定系统的工作原理与本发明提供的警戒区域确定方法的原理相同或相 似,因此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0086] 参见图4,作为本发明的警戒区域确定系统100的一具体实施例,其包括信号接收 模块110、采集点获取模块120和警戒区域构建模块130。
[0087] 其中,信号接收模块110,用于接收警戒区域选择信号。采集点获取模块120,用于 根据警戒区域选择信号,采集与警戒区域选择信号相应的警戒区域采集点,获取警戒区域 采集点集合。警戒区域构建模块130,用于提取警戒区域采集点集合中的每个警戒区域采集 点,并分别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