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令传输方法及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626524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信令传输方法及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信令传输方法及装置。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将虚拟第二类节点中K个第二类节点间的信道度量标准发送至第一类节点,其中,K为正整数,所述信道度量标准用于表征所述K个第二类节点间的信道情况。采用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尚无虚拟第二类节点或者其他簇的第二类节点中,第二类节点间配对形成Mu-MIMO的数据传输方案的问题,进而提供了一种多个第二类节点将节点间的信道度量标准发送至第一类节点的方案,扩大了MIMO技术的应用范围。
【专利说明】
信令传输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信令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无线通信技术中,第一类节点,例如演进的基站(eNB,eNode B)使用多根天线发送数据时,可以采取空间复用的方式来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即在第一类节点使用相同的时频资源在不同的天线位置发射不同的数据,第二类节点,例如用户设备(UE,UserEquipment)也使用多根天线接收数据。在单用户的情况下将所有天线的资源都分配给同一用户,此用户在一个传输间隔内独自占有分配给基站侧分配的物理资源,这种传输方式称为单用户多入多出(SU-MI MO, Single User Multiple-1nput Mul tip I e-0ut-put);在多用户的情况下将不同天线的空间资源分配给不同用户,一个用户和至少一个其它用户在一个传输间隔内共享基站侧分配的物理资源,共享方式可以是空分多址方式或者空分复用方式,这种传输方式称为多用户多入多出(MU-MIMO,Multiple User Multiple-1nputMultiple-Out-put),其中,基站侧分配的物理资源是指时频资源,如图1所示。
[0003]在长期演进系统(LTE,Long Term Evolut1n)中,反映下行物理信道状态的信息(CSI, Channel State Informat1n)有三种形式:信道质量指不(CQI, Channels qualityindicat1n)、预编码矩阵指不(PU, 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秩指不(RI, RankIndicator)。
[0004]CQI为衡量下行信道质量好坏的一个指标。在现有技术中CQI用O?15的整数值来表示,分别代表了不同的CQI等级,不同CQI对应着各自的调制方式和编码码率(MCS),共分16种情况,可以采用4比特信息来表示。
[0005]PMI是指仅在闭环空间复用这种发射模式下,根据测得的信道质量告诉eNB应使用什么样的预编码矩阵来给发给该UE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Shared Channel)信道进行预编码。PMI的反馈粒度可以是整个带宽反馈一个PMI,也可以根据子带(subband)来反馈PMI。
[0006]RI用于描述空间独立信道的个数,对应信道响应矩阵的秩。在开环空间复用和闭环空间复用模式下,需要UE反馈RI信息,其他模式下不需要反馈RI信息。信道矩阵的秩和层数对应,因此UE向基站反馈RI信息即是反馈下行传输的层数。
[0007]传输层是LTE和LTE-A中多天线“层”的概念,表示空间复用中有效独立信道的个数。传输层的总数就是空间信道的秩(Rank) ο在SU-M頂O模式下,所有天线的资源都分配给同一用户,传输M頂O数据所用的层数就等于eNB在传输M頂O数据所用的秩;在MU-M頂O模式下,对应一个用户传输所用的层数少于eNB传输M頂O数据的总层数,如果要进行SU-M頂O模式与MU-M頂O的切换,eNB需要在不同传输模式下通知UE不同的控制数据。
[0008]设备到设备(D2D,device to device)通讯是一种终端之间直接通信的技术,其主要特征为:处于网络覆盖下并且位于近距离的多个设备中某个设备可以通过无线方式找到其他设备,并且实现设备之间的直连和通信。D2D通信在小区网络的控制下与小区用户共享资源,因此频谱的利用率将得到提升。此外,它还能带来的好处包括:减轻蜂窝网络的负担、减少移动终端的电池功耗、增加比特速率、提高网络基础设施故障的鲁棒性等,还能支持新型的小范围点对点数据服务。
[0009]在实际的通信系统中,第一类节点,如基站侧,可以采用多根发射和接收天线,而在第二类节点,如用户侧,由于体积、成本等因素的限制,在第二类节点上配置的天线数一般不会很多,MIMO技术的优势无法得以充分地发挥。
[0010]目前提出的一种上行虚拟MMO的方法,是将多个第二类节点联合起来在同一时频资源中形成虚拟的MIMO信道,联合向具有多天线的基站发送数据。当第二类节点之间的距离足够大时,不同第二类节点到达第一类节点的信道可以认为是不相关的,因此克服了体积和成本的因素。
[0011]虚拟M頂O分为协作虚拟M頂O和非协作虚拟M頂O两类。协作虚拟M頂O的主要思想是第二类节点之间的数据可以相互分享,并通过共享各自的天线构成虚拟的多天线系统,现有的上行协作虚拟M頂O技术主要实现了 M頂O的分集功能;非协作虚拟M頂O指的是第二类节点间的数据不能相互分享,而是各自向第一类节点发送独立的数据流,第一类节点根据第二类节点的信道情况,选择几个第二类节点进行配对,配对的第二类节点在相同的时频上向基站发送数据,第一类节点通过多天线来区分不同的第二类节点,这有点类似于下行的MU-M頂0,非协作的虚拟M頂O主要实现了 M頂O的复用功能。
[0012]现阶段虚拟MHTO技术通常被建议应用于第二类节点端向第一类节点发送数据的上行链路,且多采用非协作的方式。
[0013]如图2所示,下行虚拟MIMO可以将多个第二类节点的接收天线共享,形成一个虚拟的第二类节点,它跟SU-Mnro接收机一样,由于层间干扰较低,相对于它们之间做MU-Mnro可以获得更佳的链路性能以及更大的下行吞吐量,这对改善第二类节点比较密集的热点地区的通信状况有非常大的好处。但是,下行虚拟MMO从本质上讲也是一种协作虚拟ΜΙΜ0,第二类节点之间需要共享从第一类节点接收到的信息,并进行联合解调和译码。这种数据共享一般通过D2D等无线链路进行的。从而对进行虚拟M頂O的第二类节点之间有一定的限制,比如地理位置上距离比较接近,通常它们在同一簇(Cluster)里面,这里的簇是指地理位置上比较接近的第二类节点集合,其中的一个第二类节点至少可以跟其它的一个第二类节点共享信道信息和/或接收数据。如果一个簇里的第二类节点数目少或者它们之间的信道比较相关,或者配对的第二类节点信道条件比较差,即使它们进行了虚拟MMO配对,形成了一个虚拟第二类节点,其性能提升可能也不明显。而Mu-Mnro由于不需要第二类节点间交互数据,可以在不同簇里选择第二类节点进行配对做Mu-M頂O。它的性能有可能反而比只在同一 Cluster里配对的虚拟MIMO性能好。
[0014]针对相关技术中,尚无虚拟第二类节点或者其他簇的第二类节点中,第二类节点间配对形成Mu-MIMO的数据传输方案的问题,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001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信令传输方法及装置。
[0016]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信令传输方法,应用于Mnro系统,包括:将虚拟第二类节点中K个第二类节点间的信道度量标准发送至第一类节点,其中,K为正整数,所述信道度量标准用于表征所述K个第二类节点间的信道情况。
[0017]优选地,所述信道度量标准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K个第二类节点间交互信息的负荷等级、所述K个第二类节点间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
[0018]优选地,通过以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CI = fXCU,其中,Cl为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CI1J为所述虚拟第二类节点中索引为I 4勺第二类节点到索引为I ,的第二类节点的信道状态信息,f为预先设定的指定函数,I ^ i ^ K, I ^ j ^ K, j ^ 1
[0019]优选地,通过以下方式确定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通过所述K个第二类节点中索引为^的第二类节点将Cl ^反馈至所述第一类节点,其中,所述Cl ^用于所述第一类节点根据Cl = f (CIli j)确定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或通过所述K个第二类节点中索引为I1的第二类节点将CIg反馈至综合节点,其中,所述Cl ^用于所述综合节点根据Cl = f (Cl ij)确定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所述综合节点将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反馈至所述第一类节点,所述综合节点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MMO系统中,所述虚拟第二类节点之外的其他第二类节点,从所述K个第二类节点中选择的第二类节点、未与所述MHTO系统连接的集中处理设备。
[0020]优选地,通过以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CI = f (CI1),其中,CI1 =f (CIlij)为索引为I1的第二类节点的信道状态信息,j = I, -,K,Cl U为所述K个第二类节点中索引为1^的第二类节点到索引为11第二类节点的信道状态信息,j = 1,…,K且j# i。
[0021]优选地,通过以下方式确定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通过所述K个第二类节点中索引为^的第二类节点将Cl 馈至所述第一类节点,其中,所述Cl i用于所述第一类节点根据Cl = f (CI1)确定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或通过所述K个第二类节点中索引为14勺第二类节点将(:1;反馈至综合节点,其中,所述Cl ;用于所述综合节点根据Cl = f (Cl ;)确定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所述综合节点将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反馈至所述第一类节点,所述综合节点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MMO系统中,所述虚拟第二类节点之外的其他第二类节点,从所述K个第二类节点中选择的第二类节点、未与所述MMO系统连接的集中处理设备。
[0022]优选地,所述指定函数f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对所述CIu和/或Cl沐平均值;对所述CIli j和/或Cl 1求最大值;对所述Cl U和/或Cl i求最小值。
[0023]优选地,所述CIli j包括至少以下信息之一:第一信噪比信息、第一容量信息、第一吞吐量信息、第一接收延迟信息。
[0024]优选地,所述第一信噪比信息包括:索引为^的第二类节点到索引为1.,第二类节点的信道对应的信干燥比、所述信道对应的信噪比、所述信道对应的载干燥比;所述第一容量信息包括:索引为^的第二类节点到索引为I 第二类节点的信道对应的信道容量;所述第一吞吐量信息包括:索引为1工的第二类节点到索引为I i第二类节点的信道对应的信道的吞吐量;所述第一接收延迟信息包括:索引为I1的第二类节点发送信息到索引为I 第二类节点的时间间隔。
[0025]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向所述第一类节点反馈所述虚拟第二类节点到第一类节点的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其中,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为构成所述虚拟节点K个第二类节点到所述第一类节点的所有信道组合得到的整体信道H对应的信道状态信息,其中,H为K.Nr行,M.Nt列的复数矩阵,Nr为一个所述第二类节点的天线数目,Nt为一个所述第一类节点的天线数目,M为所述MIMO系统中所述第一类节点的个数。
[0026]优选地,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包括:理想状态下的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非理想状态下的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其中,根据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是否被所述K个第二类节点间交互信息的影响判定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是否处于理想状态。
[0027]优选地,所述理想状态下的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在所述理想状态下的第二信噪比信息、在所述理想状态下的第二容量信息、在所述理想状态下的第二吞吐量信息、在所述理想状态下的第二接收延迟信息;所述非理想状态下的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在非理想状态下的第二信噪比信息、在非理想状态下的第二容量信息、在非理想状态下的第二吞吐量信息。
[0028]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信令传输方法,应用于MMO系统,包括:接收虚拟第二类节点中K个第二类节点间的信道度量标准,其中,K为正整数,所述信道度量标准用于表征所述K个第二类节点间的信道情况。
[0029]优选地,所述信道度量标准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K个第二类节点间交互信息的负荷等级、所述K个第二类节点间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
[0030]优选地,通过以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CI = fXCU,其中,Cl为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CI1J为所述虚拟第二类节点中索引为I 4勺第二类节点到索引为I ,第二类节点的信道状态信息,f为预先设定的指定函数,I ^ i ^ K, I ^ j ^ K, j ^ 1
[0031]优选地,通过以下方式确定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接收所述K个第二类节点中索引为I1的第二类节点反馈的Cl u,并根据CIli j以及Cl = f (Cl lS)确定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或
[0032]通过所述K个第二类节点中索引为^的第二类节点将Cl ^反馈至综合节点,其中,所述综合节点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MMO系统中,所述虚拟第二类节点之外的其他第二类节点,从所述K个第二类节点中选择的第二类节点、未与所述MHTO系统连接的集中处理设备;接收所述综合节点根据Cl = f (CIlj)确定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
[0033]优选地,通过以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CI = f (CI1),其中,CI1 =f (CIlij)为索引为I1的第二类节点的信道状态信息,j = I, -,K,Cl U为述K个第二类节点中索引为1.,的第二类节点到索引为I ,第二类节点的信道状态信息,j = 1,…,K且j # i。
[0034]优选地,通过以下方式确定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接收所述K个第二类节点中索引为I1的第二类节点反馈的Cl i,并根据CI1以及Cl = f (Cl ,)确定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或通过所述K个第二类节点中索引为^的第二类节点将Cl 馈至综合节点,其中,所述综合节点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MMO系统中,所述虚拟第二类节点之外的其他第二类节点,从所述K个第二类节点中选择的第二类节点、未与所述MHTO系统连接的集中处理设备;接收所述综合节点根据Cl = f (CI1)确定的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
[0035]优选地,所述指定函数f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对所述CIu和/或Cl沐平均值;对所述CIli j和/或Cl 1求最大值;对所述Cl U和/或Cl i求最小值。
[0036]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所述虚拟第二类节点反馈的所述虚拟第二类节点到第一类节点的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其中,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为构成所述虚拟节点K个第二类节点到所述第一类节点的所有信道组合得到的整体信道H对应的信道状态信息,其中,H为K.Nr行,M.Nt列的复数矩阵,Nr为一个所述第二类节点的天线数目,Nt为一个所述第一类节点的天线数目,M为所述MIMO系统中所述第一类节点的个数。
[0037]优选地,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包括:理想状态下的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非理想状态下的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其中,根据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是否被所述K个第二类节点间交互信息的影响判定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是否处于理想状态。
[0038]优选地,所述理想状态下的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处于所述理想状态下的第二信噪比信息、理想状态下的第二容量信息、理想状态下的第二吞吐量信息、理想状态下的第二接收延迟信息;所述非理想状态下的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处于所述非理想状态下的第二信噪比信息、处于所述非理想状态下第二容量信息、处于所述非理想状态下第二吞吐量信息。
[0039]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和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根据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和第二信道状态信息确定第三信道状态信息,其中,所述第三信道状态信息为所述虚拟第二类节点到第一类节点的信道状态信息;根据第三状态信息确定当前使用的M頂O模式以及M頂O配置信息。
[0040]优选地,根据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和第二信道状态信息确定第三信道状态信息,包括:在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为非理想状态下的第二信道状态信息时,将所述非理想状态下的第二信道状态信息作为所述第三信道状态信息。
[0041]优选地,在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为理想状态下的第二信道状态信息时,根据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和第二信道状态信息确定第三信道状态信息,包括:根据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确定所述虚拟第二类节点间的延迟量;根据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确定所述虚拟第二类节点到所述第一类节点间的传输时间;根据所述延迟量,所述传输时间以及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确定所述第三信道状态信息。
[0042]优选地,根据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确定所述虚拟第二类节点间的延迟量,包括:当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指示为第一延迟量时,将所述第一延迟量作为所述虚拟第二类节点间的延迟量;当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指示为第一吞吐量时,将数据包大小与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的商作为所述虚拟第二类节点间的延迟量,其中,所述数据包大小为所述第一类节点和所述第二类节点预先定义的数据包的大小;当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指示为第一容量时,将所述数据包大小除以传输所述数据包所用的带宽大小得到商,将该商除以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得到所述虚拟第二类节点间的延迟量;当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指示为第一信噪比时,将所述数据包大小除以传输所述数据包所用的带宽大小得到商,将该商除以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容量得到所述虚拟第二类节点间的延迟量,其中,通过以下方式确定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容量:对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代入以2为底的对数函数中得到函数值,按照所述第一信道比与所述容量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容量。
[0043]优选地,根据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确定所述虚拟第二类节点到所述第一类节点间的传输时间,包括:当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指示为第二延迟量时,将所述第二延迟量作为所述传输时间;当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指示为第二吞吐量时,将数据包大小与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的商作为所述传输时间,其中,所述数据包大小为所述第一类节点和所述第二类节点预先定义的数据包的大小;当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指示为第二容量时,将所述数据包大小除以传输所述数据包所用的带宽大小得到商,将该商除以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得到所述传输时间;当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为第二信噪比时,将所述数据包大小除以传输所述数据包所用的带宽大小得到商,将该商除以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容量得到所述传输时间,其中,通过以下方式确定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容量:对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代入以2为底的对数函数中得到函数值,按照所述第一信道比与所述容量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容量。
[0044]优选地,根据所述延迟量,所述传输时间以及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确定所述第三信道状态信息,包括:当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指示为理想状态下的第二延迟量时,根据以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三信道状态信息:C = Th.T/(D+T),其中,C为第三信道状态信息,Th为所述第一类节点和所述第二类节点预先定义的吞吐量大小或者指定传输吞吐量的平均值,T为所述传输时间,D为所述延迟量;当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指示为非理想状态下为第二吞吐量、第二容量、第二信噪比时,根据以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三信道状态信息:C =CSI.Τ/Φ+Τ),其中,CSI为第二信道状态信息。
[0045]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选择第三信道状态信息所指示参数值最大所对应的MIMO模式作为当前使用的M頂O模式,并将所述M頂O模式对应的第二类节点索引作为所述MIMO配置信息。
[0046]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所述K个第二类节点间的负荷等级信息;根据负荷等级信息确定当前使用的M頂O模式以及与M頂O配置信息。
[0047]优选地,确定当前使用的M頂O模式以及与M頂O配置信息之后,还包括:向确定使用M頂O模式的所述虚拟第二类节点传输数据,并将与所述M頂O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虚拟第二类节点。
[0048]优选地,根据负荷等级信息确定当前使用的Mnro模式以及与Mnro配置信息,包括:选择负荷等级最小的虚拟第二类节点,并在所述负荷等级最小的虚拟第二类节点的负荷等级小于预设的门限值时,确定负荷等级最小所对应的Mnro模式为当前使用的Mnro模式,并将所述负荷等级最小的虚拟第二类节点索引作为所述MMO配置信息。
[0049]优选地,所述Mnro传输模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单个第二类节点的传输模式、至少一个第二类节点同时频传输且第二类节点间不共享接收数据的Mnro传输模式,至少一个第二类节点同时频传输且第二类节点共享接收数据的μ頂ο传输模式。
[0050]优选地,所述第一类节点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宏基站、微基站、无线接入点设备,所述第二类节点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终端、中继设备、拉远设备、无线接入点设备。
[0051]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信令传输装置,应用于MMO系统,包括:发送模块,用于将虚拟第二类节点中K个第二类节点间的信道度量标准发送至第一类节点,其中,K为正整数,所述信道度量标准用于表征所述K个第二类节点间的信道情况。
[0052]优选地,所述发送模块发送的所述信道度量标准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K个第二类节点间交互信息的负荷等级、所述K个第二类节点间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
[0053]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确定模块,用于通过以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CI = MCIli j),其中,Cl为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CIli j为所述虚拟第二类节点中索引为^的第二类节点到索引为I 的第二类节点的信道状态信息,f为预先设定的指定函数,
I ^ i ^ K, I ^ j ^ K, j ^ 1
[0054]优选地,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通过以下方式确定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通过所述K个第二类节点中索引为^的第二类节点将Cl ^反馈至所述第一类节点,其中,所述CI1J用于所述第一类节点根据Cl = f(CI Χ])确定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或通过所述K个第二类节点中索引为^的第二类节点将Cl ^反馈至综合节点,其中,所述Cl U用于所述综合节点根据Cl = f (CIlj)确定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所述综合节点将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反馈至所述第一类节点,所述综合节点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MMO系统中,所述虚拟第二类节点之外的其他第二类节点,从所述K个第二类节点中选择的第二类节点、未与所述Mnro系统连接的集中处理设备。
[0055]优选地,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通过以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CI =f (CI1),其中,CI1= f(CI u)为索引为I1的第二类节点的信道状态信息,j = I, -,K,Cl U为所述K个第二类节点中索引为I,的第二类节点到索引为11第二类节点的信道状态信息,j = 1,...,Κ且 j 乒 i。
[0056]优选地,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通过以下方式确定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通过所述K个第二类节点中索引为^的第二类节点将Cl 馈至所述第一类节点,其中,所述Cl ,用于所述第一类节点根据Cl = f (CI1)确定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或通过所述K个第二类节点中索引为^的第二类节点将Cl 馈至综合节点,其中,所述Cl 1用于所述综合节点根据Cl = f (CI1)确定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所述综合节点将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反馈至所述第一类节点,所述综合节点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MMO系统中,所述虚拟第二类节点之外的其他第二类节点,从所述K个第二类节点中选择的第二类节点、未与所述MIMO系统连接的集中处理设备。
[0057]优选地,所述确定模块中的所述指定函数f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对所述Cl。和/或Cl沐平均值;对所述Cl U和/或Cl沐最大值;对所述Cl U和/或Cl i求最小值。
[0058]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信令传输装置,应用于MMO系统,包括: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虚拟第二类节点中K个第二类节点间的信道度量标准,其中,K为正整数,所述信道度量标准用于表征所述K个第二类节点间的信道情况。
[0059]优选地,所述第一接收模块接收的所述信道度量标准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K个第二类节点间交互信息的负荷等级、所述K个第二类节点间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
[0060]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确定模块,用于通过以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CI = MCI1, j),其中,Cl为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CIli j为所述虚拟第二类节点中索引为^的第二类节点到索引为1.,第二类节点的信道状态信息,f为预先设定的指定函数,
I ^ i ^ K, I ^ j ^ K, j ^ 1
[0061]优选地,所述第一确定模块,还用于通过以下方式确定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通过所述K个第二类节点中索引为^的第二类节点将Cl ^反馈至综合节点,其中,所述综合节点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MMO系统中,所述虚拟第二类节点之外的其他第二类节点,从所述K个第二类节点中选择的第二类节点、未与所述MHTO系统连接的集中处理设备;所述第一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综合节点根据Cl = f (CIlj)确定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或所述第一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K个第二类节点中索引为I1的第二类节点反馈的CI1J,所述第一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CI1J以及Cl = f(CI Χ])确定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
[0062]优选地,所述第一确定模块,还用于通过以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CI=f (CI1),其中,CI1= f(CI u)为索引为I1的第二类节点的信道状态信息,j = 1,…,K,CI1J为述K个第二类节点中索引为1.,的第二类节点到索引为I i第二类节点的信道状态信息,j = 1,…,K且j乒i。
[0063]优选地,所述第一确定模块,还用于通过以下方式确定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通过所述K个第二类节点中索引为^的第二类节点将Cl 馈至综合节点,其中,所述综合节点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MMO系统中,所述虚拟第二类节点之外的其他第二类节点,从所述K个第二类节点中选择的第二类节点、未与所述MHTO系统连接的集中处理设备;所述第一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综合节点根据Cl = f (CI1)确定的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或所述第一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K个第二类节点中索引为I1的第二类节点反馈的CI1,所述第一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CI1以及Cl = f (Cl ,)确定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
[0064]优选地,所述第一确定模块中应用的所述指定函数f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对所述CI11 j和/或Cl沐平均值;对所述Cl U和/或Cl沐最大值;对所述Cl U和/或Cl i求最小值。
[0065]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虚拟第二类节点反馈的所述虚拟第二类节点到第一类节点的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其中,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为构成所述虚拟节点K个第二类节点到所述第一类节点的所有信道组合得到的整体信道H对应的信道状态信息,其中,H为K.Nr行,M.Nt列的复数矩阵,Nr为一个所述第二类节点的天线数目,Nt为一个所述第一类节点的天线数目,M为所述MIMO系统中所述第一类节点的个数。
[0066]优选地,所述第二接收模块接收的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包括:理想状态下的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非理想状态下的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其中,根据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是否被所述K个第二类节点间交互信息的影响判定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是否处于理想状态。
[0067]优选地,所述第二接收模块接收的所述理想状态下的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处于所述理想状态下的第二信噪比信息、理想状态下的第二容量信息、理想状态下的第二吞吐量信息、理想状态下的第二接收延迟信息,以及所述非理想状态下的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处于所述非理想状态下的第二信噪比信息、处于所述非理想状态下第二容量信息、处于所述非理想状态下第二吞吐量信息。
[0068]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和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和第二信道状态信息确定第三信道状态信息,其中,所述第三信道状态信息为所述虚拟第二类节点到第一类节点的信道状态信息;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第三状态信息确定当前使用的MMO模式以及MMO配置?目息O
[0069]优选地,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为非理想状态下的第二信道状态信息时,将所述非理想状态下的第二信道状态信息作为所述第三信道状态信息。
[0070]优选地,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为理想状态下的第二信道状态信息时包括: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确定所述虚拟第二类节点间的延迟量;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确定所述虚拟第二类节点到所述第一类节点间的传输时间;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延迟量,所述传输时间以及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确定所述第三信道状态信息。
[0071 ] 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K个第二类节点间的负荷等级信息;第四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负荷等级信息确定当前使用的MMO模式以及与MMO配置信息。
[0072]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传输模块,用于向确定使用MMO模式的所述虚拟第二类节点传输数据;发送模块,用于将与所述MMO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虚拟第二类节点。
[0073]优选地,所述第四确定模块,包括:选择单元,用于选择负荷等级最小的虚拟第二类节点;第四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负荷等级最小的虚拟第二类节点的负荷等级小于预设的门限值时,确定负荷等级最小所对应的M頂O模式为当前使用的M頂O模式,并将所述负荷等级最小的虚拟第二类节点索引作为所述Mnro配置信息。
[0074]通过本发明,采用将虚拟第二类节点(终端侧)中K个节点间的信道度量标准发送至第一类节点(基站侧)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尚无虚拟第二类节点或者其他簇的第二类节点中,第二类节点间配对形成Mu-MIMO的数据传输方案的问题,进而提供了一种终端侧将节点间的信道度量标准发送至基站侧的方案,扩大了 Mnro技术的应用范围。
【附图说明】
[0075]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76]图1是相关技术中同构网下行传输的结构示意图;
[0077]图2是相关技术的多个第二类节点构成的一个虚拟M頂O示意图;
[0078]图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令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0079]图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令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
[0080]图5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令传输装置的再一结构框图;
[0081]图6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令传输方法的再一流程图;
[0082]图7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令传输装置的又一结构框图a;
[0083]图8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令传输装置的又一结构框图b ;
[0084]图9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两个虚拟节点做MU-M頂O的示意图;
[0085]图10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虚拟第二类节点的节点间的信道信息的关系示意图;
[0086]图11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向虚拟第二类节点外的一个节点发送信道信息的不意图;
[0087]图12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向虚拟第二类节点内的一个第二类节点发送信道信息的示意图;
[0088]图13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虚拟第二类节点向发送网络发送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和发送网络向第二类节点发送MMO配置信息,以及导频和数据等信息的交互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89]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90]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0091]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9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信令传输方法,应用于MMO系统,图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令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0093]步骤S302,获取虚拟第二类节点中K个第二类节点间的信道度量标准;
[0094]步骤S304,将上述信道度量标准发送至第一类节点,其中,K为正整数,上述信道度量标准用于表征上述K个第二类节点间的信道情况。
[0095]通过上述各个步骤,采用将虚拟第二类节点(终端侧)中K个节点间的信道度量标准发送至第一类节点(基站侧)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尚无虚拟第二类节点或者其他簇的第二类节点中,第二类节点间配对形成Mu-MIMO的数据传输方案的问题,进而提供了一种终端侧将节点间的信道度量标准发送至基站侧的方案,扩大了 MMO技术的应用范围。
[0096]可选地,上述信道度量标准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上述K个第二类节点间交互信息的负荷等级、上述K个第二类节点间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即通过上述负荷等级和上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来表征K个第二类节点间的信道情况。
[0097]而对于上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的确定方法,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以下几个示例,但并不用于本发明实施例。
[0098]第一种情况
[0099]通过以下公式确定上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CI = f (CI1, P,其中,Cl为上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CI1J为上述虚拟第二类节点中索引为I ^勺第二类节点到索引为1.,的第二类节点的信道状态信息,f为预先设定的指定函数,I ^ i ^ K, I ^ j ^ K, j ^ 1
[0100]其中,通过以下方式确定上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通过K个第二类节点中索引为Ii的第二类节点将Cl U反馈至第一类节点,其中,上述Cl U用于第一类节点根据Cl =f (CU确定第一信道状态信息;或通过上述K个第二类节点中索引为^的第二类节点将CIu反馈至综合节点,其中,上述Cl 用于上述综合节点根据Cl = f (Cl ij)确定上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上述综合节点将上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反馈至上述第一类节点,上述综合节点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上述MMO系统中,上述虚拟第二类节点之外的其他第二类节点,从上述K个第二类节点中选择的第二类节点、未与上述MMO系统连接的集中处理设备。
[0101]第二种情况
[0102]通过以下公式确定上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CI = f (CI1),其中,CI1= f (Cl U)为索引为I1的第二类节点的信道状态信息,j = 1,一,K,CI U为上述K个第二类节点中索引为Ij的第二类节点到索引为11第二类节点的信道状态信息,j = 1,…,K且j # i。
[0103]其中,通过以下方式确定上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通过上述K个第二类节点中索引为^的第二类节点将Cl 馈至上述第一类节点,其中,上述Cl 1用于上述第一类节点根据Cl = f (CI1)确定上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或通过上述K个第二类节点中索引为I1的第二类节点将CIiS馈至综合节点,其中,上述Cl ;用于上述综合节点根据Cl = f (Cl ;)确定上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上述综合节点将上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反馈至上述第一类节点,上述综合节点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上述MMO系统中,上述虚拟第二类节点之外的其他第二类节点,从上述K个第二类节点中选择的第二类节点、未与上述MMO系统连接的集中处理设备。
[0104]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指定函数f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对上述CIli j和/或Cl 1求平均值;对上述CI1, j和/或Cl 1求最大值;对上述Cl U和/或Cl i求最小值。
[0105]此外,上述CIli j包括但不限于:第一信噪比信息、第一容量信息、第一吞吐量信息、第一接收延迟信息。
[0106]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示例中,上述第一信噪比信息包括:索引为I1的第二类节点到索引为1.,第二类节点的信道对应的信干燥比、上述信道对应的信噪比、上述信道对应的载干燥比;上述第一容量信息包括:索引为^的第二类节点到索引为I第二类节点的信道对应的信道容量;上述第一吞吐量信息包括:索引为^的第二类节点到索引为1.,第二类节点的信道对应的信道的吞吐量;上述第一接收延迟信息包括:索引为I1的第二类节点发送信息到索引为1.,第二类节点的时间间隔。
[0107]为了完善本发明实施例上述提供的技术方案,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向上述第一类节点反馈上述虚拟第二类节点到第一类节点的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其中,上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为构成上述虚拟节点K个第二类节点到上述第一类节点的所有信道组合得到的整体信道H对应的信道状态信息,其中,H为K.Nr行,M.Nt列的复数矩阵,Nr为一个上述第二类节点的天线数目,Nt为一个上述第一类节点的天线数目,M为上述MMO系统中上述第一类节点的个数。
[0108]其中,上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包括:理想状态下的上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非理想状态下的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其中,根据上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是否被上述K个第二类节点间交互信息的影响判定上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是否处于理想状态,也就是说,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考虑了非理想状态下的情况,上述理想状态下的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在上述理想状态下的第二信噪比信息、在上述理想状态下的第二容量信息、在上述理想状态下的第二吞吐量信息、在上述理想状态下的第二接收延迟信息;上述非理想状态下的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在非理想状态下的第二信噪比信息、在非理想状态下的第二容量信息、在非理想状态下的第二吞吐量信息。
[0109]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信令传输装置,应用于MMO系统的第二类节点,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下面对该装置中涉及到的模块进行说明。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图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令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4所示,包括:
[0110]获取模块40,用于获取虚拟第二类节点中K个第二类节点间的信道度量标准;
[0111]发送模块42,与获取模块40连接,用于将上述信道度量标准发送至第一类节点,其中,K为正整数,上述信道度量标准用于表征上述K个第二类节点间的信道情况。
[0112]通过上述各个模块的综合作用,采用将虚拟第二类节点(终端侧)中K个节点间的信道度量标准发送至第一类节点(基站侧)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尚无虚拟第二类节点或者其他簇的第二类节点中,第二类节点间配对形成Mu-MIMO的数据传输方案的问题,进而提供了一种终端侧将节点间的信道度量标准发送至基站侧的方案,扩大了 MMO技术的应用范围。
[0113]可选地,发送模块42发送的上述信道度量标准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上述K个第二类节点间交互信息的负荷等级、上述K个第二类节点间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
[0114]为了确定上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如图5所示,上述信令传输装置还包括:
[0115]确定模块44,与发送模块42连接,用于通过以下公式确定上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CI = f (CIli j),其中,Cl为上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CIli j为上述虚拟第二类节点中索引为^的第二类节点到索引为I 的第二类节点的信道状态信息,f为预先设定的指定函数,
I ^ i ^ K, I ^ j ^ K, j ^ i,并且,确定模块42还用于通过上述K个第二类节点中索引为1满第二类节点将Cl ^反馈至上述第一类节点,其中,上述Cl ^用于上述第一类节点根据Cl = f (CIij)确定上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或通过以下方式确定上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通过上述K个第二类节点中索引为^的第二类节点将Cl ,反馈至综合节点,其中,上述Cl用于上述综合节点根据Cl = f (CIlj)确定上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上述综合节点将上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反馈至上述第一类节点,上述综合节点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上述MMO系统中,上述虚拟第二类节点之外的其他第二类节点,从上述K个第二类节点中选择的第二类节点、未与上述MMO系统连接的集中处理设备。
[0116]确定模块44还用于通过以下公式确定上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CI = f (CI1),其中,CI1= f(CI u)为索引为I1的第二类节点的信道状态信息,j = 1,…,K,Cl U为上述K个第二类节点中索引为1.,的第二类节点到索引为11第二类节点的信道状态信息,j =1,...,!(且j # i,并且,确定模块44,还用于通过上述K个第二类节点中索引为^的第二类节点将CIiS馈至上述第一类节点,其中,上述Cl i用于上述第一类节点根据Cl = f (Cl ;)确定上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或通过以下方式确定上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通过上述K个第二类节点中索引为^的第二类节点将Cl 馈至综合节点,其中,上述Cl 1用于上述综合节点根据Cl = f (CI1)确定上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上述综合节点将上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反馈至上述第一类节点,上述综合节点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上述MMO系统中,上述虚拟第二类节点之外的其他第二类节点,从上述K个第二类节点中选择的第二类节点、未与上述MIMO系统连接的集中处理设备。
[0117]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模块44中的上述指定函数f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对上述CI1, j和/或Cl 1求平均值;对上述Cl U和/或Cl 1求最大值;对上述Cl U和/或Cl i求最小值。
[0118]为了多方面的完善上述技术方案,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信令传输方法,应用于MHTO系统,图6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令传输方法的再一流程图,如图6所示,包括:
[0119]步骤S602,第一类节点接收虚拟第二类节点中K个第二类节点间的信道度量标准,其中,K为正整数,上述信道度量标准用于表征上述K个第二类节点间的信道情况;
[0120]步骤S604,上述第一类节点根据上述信道度量标准确定K个第二类节点间的信道情况。
[0121]通过上述各个步骤,采用第一类节点(基站侧)接收虚拟第二类节点(终端侧)中K个节点间的信道度量标准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尚无虚拟第二类节点或者其他簇的第二类节点中,第二类节点间配对形成Mu-MIMO的数据传输方案的问题,进而提供了一种终端侧将节点间的信道度量标准发送至基站侧的方案,扩大了 Mnro技术的应用范围。
[0122]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信道度量标准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上述K个第二类节点间交互信息的负荷等级、上述K个第二类节点间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
[0123]而对于上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的确定方法,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以下几个示例,但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实施例。
[0124]第一种情况
[0125]通过以下公式确定上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CI = f (CIli j),其中,Cl为上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CI1J为上述虚拟第二类节点中索引为I ^勺第二类节点到索引为1.,第二类节点的信道状态信息,f为预先设定的指定函数,I ^ i ^ K, I ^ j ^ K, j ^ 1
[0126]其中,通过以下方式确定上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接收上述K个第二类节点中索引为I1的第二类节点反馈的Cl 并根据CI1, j以及Cl = f (Cl lS)确定上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或通过上述K个第二类节点中索引为^的第二类节点将Cl U反馈至综合节点,其中,上述综合节点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上述MMO系统中,上述虚拟第二类节点之外的其他第二类节点,从上述K个第二类节点中选择的第二类节点、未与上述MMO系统连接的集中处理设备;接收上述综合节点根据Cl = f (CIlj)确定上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
[0127]第二种情况
[0128]通过以下公式确定上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CI = f (CI1),其中,CI1= f (Cl s)为索引为I1的第二类节点的信道状态信息,j = 1,一,K,CI ^为述K个第二类节点中索引为马的第二类节点到索引为I 1第二类节点的信道状态信息,j = 1,…,K且j幸1
[0129]其中,通过以下方式确定上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接收上述K个第二类节点中索引为I1的第二类节点反馈的Cl i,并根据CI1以及Cl = f(CI ,)确定上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或通过上述K个第二类节点中索引为^的第二类节点将Cl 馈至综合节点,其中,上述综合节点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上述Mnro系统中,上述虚拟第二类节点之外的其他第二类节点,从上述K个第二类节点中选择的第二类节点、未与上述MMO系统连接的集中处理设备;接收上述综合节点根据Cl = f (CI1)确定的上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
[0130]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指定函数f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对上述CI1J和/或Cl i求平均值;对上述CIli j和/或Cl 1求最大值;对上述Cl U和/或Cl i求最小值。
[0131]为了更加完善上述技术方案,上述方法还包括:接收上述虚拟第二类节点反馈的上述虚拟第二类节点到第一类节点的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其中,上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为构成上述虚拟节点K个第二类节点到上述第一类节点的所有信道组合得到的整体信道H对应的信道状态信息,其中,H为K.Nr行,M.Nt列的复数矩阵,Nr为一个上述第二类节点的天线数目,Nt为一个上述第一类节点的天线数目,M为上述M頂O系统中上述第一类节点的个数。
[0132]可选地,上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包括:理想状态下的上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非理想状态下的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其中,根据上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是否被上述K个第二类节点间交互信息的影响判定上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是否处于理想状态,其中,理想状态下的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处于上述理想状态下的第二信噪比信息、理想状态下的第二容量信息、理想状态下的第二吞吐量信息、理想状态下的第二接收延迟信息;上述非理想状态下的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处于上述非理想状态下的第二信噪比信息、处于上述非理想状态下第二容量信息、处于上述非理想状态下第二吞吐量信息。
[0133]为了完善上述技术方案,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获取上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和上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根据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和第二信道状态信息确定第三信道状态信息,其中,上述第三信道状态信息为上述虚拟第二类节点到第一类节点的信道状态信息;根据第三状态信息确定当前使用的M頂O模式以及M頂O配置信息。
[0134]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现方式中,根据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和第二信道状态信息确定第三信道状态信息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在上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为非理想状态下的第二信道状态信息时,将上述非理想状态下的第二信道状态信息作为上述第三信道状态信息。
[0135]进一步地,上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为理想状态下的第二信道状态信息时,根据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和第二信道状态信息确定第三信道状态信息,包括:根据上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确定上述虚拟第二类节点间的延迟量;根据上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确定上述虚拟第二类节点到上述第一类节点间的传输时间;根据上述延迟量,上述传输时间以及上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确定上述第三信道状态信息。
[0136]可选地,根据上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确定上述虚拟第二类节点间的延迟量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当上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指示为第一延迟量时,将上述第一延迟量作为上述虚拟第二类节点间的延迟量;当上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指示为第一吞吐量时,将数据包大小与上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的商作为上述虚拟第二类节点间的延迟量,其中,上述数据包大小为上述第一类节点和上述第二类节点预先定义的数据包的大小;当上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指示为第一容量时,将上述数据包大小除以传输上述数据包所用的带宽大小得到商,将该商除以上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得到上述虚拟第二类节点间的延迟量;当上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指示为第一信噪比时,将上述数据包大小除以传输上述数据包所用的带宽大小得到商,将该商除以上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容量得到上述虚拟第二类节点间的延迟量,其中,通过以下方式确定上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容量:对上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代入以2为底的对数函数中得到函数值,按照上述第一信道比与上述容量的对应关系确定上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容量。
[0137]更进一步地,根据上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确定上述虚拟第二类节点到上述第一类节点间的传输时间,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当上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指示为第二延迟量时,将上述第二延迟量作为上述传输时间;当上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指示为第二吞吐量时,将数据包大小与上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的商作为上述传输时间,其中,上述数据包大小为上述第一类节点和上述第二类节点预先定义的数据包的大小;当上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指示为第二容量时,将上述数据包大小除以传输上述数据包所用的带宽大小得到商,将该商除以上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得到上述传输时间;当上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为第二信噪比时,将上述数据包大小除以传输上述数据包所用的带宽大小得到商,将该商除以上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容量得到上述传输时间,其中,通过以下方式确定上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容量:对上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代入以2为底的对数函数中得到函数值,按照上述第一信道比与上述容量的对应关系确定上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容量;根据上述延迟量,上述传输时间以及上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确定上述第三信道状态信息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当上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指示为理想状态下的第二延迟量时,根据以下公式确定上述第三信道状态信息:C = Th.Τ/Φ+Τ),其中,C为第三信道状态信息,Th为上述第一类节点和上述第二类节点预先定义的吞吐量大小或者指定传输吞吐量的平均值,T为上述传输时间,D为上述延迟量;当上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指示为非理想状态下为第二吞吐量、第二容量、第二信噪比时,根据以下公式确定上述第三信道状态信息:C = CSI.T/(D+T),其中,CSI为第二信道状态信息。
[0138]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法还包括:选择第三信道状态信息所指示参数值最大所对应的M頂O模式作为当前使用的M頂O模式,并将上述M頂O模式对应的第二类节点索引作为上述MMO配置信息。
[0139]本发明实施例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上述方法还包括:接收上述K个第二类节点间的负荷等级信息;根据负荷等级信息确定当前使用的MMO模式以及与MIMO配置信息,并且,确定当前使用的MHTO模式以及与MHTO配置信息之后,还可以执行以下技术方案:向确定使用M頂O模式的上述虚拟第二类节点传输数据,并将与上述M頂O配置信息发送给上述虚拟第二类节点。
[0140]此外,根据负荷等级信息确定当前使用的M頂O模式以及与M頂O配置信息,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选择负荷等级最小的虚拟第二类节点,并在上述负荷等级最小的虚拟第二类节点的负荷等级小于预设的门限值时,确定负荷等级最小所对应的MIMO模式为当前使用的MMO模式,并将上述负荷等级最小的虚拟第二类节点索引作为上述MHTO配置
?目息O
[0141]其中,上述MMO传输模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单个第二类节点的传输模式、至少一个第二类节点同时频传输且第二类节点间不共享接收数据的Mnro传输模式,至少一个第二类节点同时频传输且第二类节点共享接收数据的M頂O传输模式。
[0142]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上述第一类节点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宏基站、微基站、无线接入点设备,上述第二类节点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终端、中继设备、拉远设备、无线接入点设备,并且,第二类节点的个数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0143]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信令传输装置,应用于MMO系统的第一类节点,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下面对该装置中涉及到的模块进行说明。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图7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令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7所示,包括:
[0144]第一接收模块70,用于接收虚拟第二类节点中K个第二类节点间的信道度量标准,其中,K为正整数,上述信道度量标准用于表征上述K个第二类节点间的信道情况;
[0145]确定处理模块72,用于根据上述信道度量标准确定K个第二类节点间的信道情况。
[0146]通过上述各个模块的综合作用,采用第一类节点(基站侧)接收虚拟第二类节点(终端侧)中K个节点间的信道度量标准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尚无虚拟第二类节点或者其他簇的第二类节点中,第二类节点间配对形成Mu-MIMO的数据传输方案的问题,进而提供了一种终端侧将节点间的信道度量标准发送至基站侧的方案,扩大了 MMO技术的应用范围。
[0147]可选地,第一接收模块70接收的上述信道度量标准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上述K个第二类节点间交互信息的负荷等级、上述K个第二类节点间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
[0148]为了确定上述信道度量标准中的信道状态信息,如图8所示,上述装置还包括:
[0149]第一确定模块74,用于通过以下公式确定上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CI = MCIli j),其中,Cl为上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CI1J为上述虚拟第二类节点中索引为I i的第二类节点到索引为^第二类节点的信道状态信息,f为预先设定的指定函数,j^K,j幸i,其中,确定模块74,还用于通过以下方式确定上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通过上述K个第二类节点中索引为^的第二类节点将Cl ^反馈至综合节点,其中,上述综合节点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上述MMO系统中,上述虚拟第二类节点之外的其他第二类节点,从上述K个第二类节点中选择的第二类节点、未与上述MMO系统连接的集中处理设备;上述第一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上述综合节点根据Cl = f (CIu)确定上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或上述第一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上述K个第二类节点中索引为I1的第二类节点反馈的Cl 上述第一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CI^以及Cl = f(CI Χ])确定上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
[0150]第一确定模块74,还用于通过以下公式确定上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CI =f (CI1),其中,CI1= f(CI u)为索引为I1的第二类节点的信道状态信息,j = I, -,K,Cl U为述K个第二类节点中索引为1.,的第二类节点到索引为I 1第二类节点的信道状态信息,j=1,…,K且j # i,其中,确定模块74,还用于通过以下方式确定上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通过上述K个第二类节点中索引为^的第二类节点将Cl 馈至综合节点,其中,上述综合节点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上述MMO系统中,上述虚拟第二类节点之外的其他第二类节点,从上述K个第二类节点中选择的第二类节点、未与上述MMO系统连接的集中处理设备;上述第一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上述综合节点根据Cl = f (CI1)确定的上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或上述第一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上述K个第二类节点中索引为I1的第二类节点反馈的CI1,上述第一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CI1以及Cl = f (Cl ,)确定上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
[0151]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确定模块74中应用的上述指定函数f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对上述CI1, j和/或Cl沐平均值;对上述Cl U和/或Cl沐最大值;对上述Cl U和/或Cl i求最小值。
[0152]为了完善上述技术方案,上述装置还包括:第二接收模块76,用于接收上述虚拟第二类节点反馈的上述虚拟第二类节点到第一类节点的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其中,上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为构成上述虚拟节点K个第二类节点到上述第一类节点的所有信道组合得到的整体信道H对应的信道状态信息,其中,H为K.Nr行,M.Nt列的复数矩阵,Nr为一个上述第二类节点的天线数目,Nt为一个上述第一类节点的天线数目,M为上述M頂O系统中上述第一类节点的个数。
[0153]其中,第二接收模块76接收的上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包括:理想状态下的上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非理想状态下的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其中,根据上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是否被上述K个第二类节点间交互信息的影响判定上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是否处于理想状
??τ O
[0154]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接收模块76接收的上述理想状态下的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处于上述理想状态下的第二信噪比信息、理想状态下的第二容量信息、理想状态下的第二吞吐量信息、理想状态下的第二接收延迟信息,以及上述非理想状态下的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处于上述非理想状态下的第二信噪比信息、处于上述非理想状态下第二容量信息、处于上述非理想状态下第二吞吐量信息。
[0155]为了完善上述技术方案,上述装置还包括:获取模块78 (获取模块图4为40),用于获取上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和上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第二确定模块80,用于根据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和第二信道状态信息确定第三信道状态信息,其中,上述第三信道状态信息为上述虚拟第二类节点到第一类节点的信道状态信息;第三确定模块82,用于根据第三状态信息确定当前使用的Mnro模式以及Mnro配置信息,其中,第二确定模块80,用于在上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为非理想状态下的第二信道状态信息时,将上述非理想状态下的第二信道状态信息作为上述第三信道状态信息;第二确定模块80,用于在上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为理想状态下的第二信道状态信息时包括:第一确定单元800,用于根据上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确定上述虚拟第二类节点间的延迟量;第二确定单元802,用于根据上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确定上述虚拟第二类节点到上述第一类节点间的传输时间;第三确定单元804,用于根据上述延迟量,上述传输时间以及上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确定上述第三信道状态信息。
[0156]为了完善上述技术方案,上述装置还包括:第三接收模块84,用于接收上述K个第二类节点间的负荷等级信息;第四确定模块86,用于根据负荷等级信息确定当前使用的MIMO模式以及与M頂O配置信息,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示例中,上述装置,还包括??传输模块88,用于向确定使用M頂O模式的上述虚拟第二类节点传输数据;发送模块90 (发送模块图4为42),用于将与上述M頂O配置信息发送给上述虚拟第二类节点。
[0157]进一步地,第四确定模块86,包括:选择单元860,用于选择负荷等级最小的虚拟第二类节点;第四确定单元862,用于在上述负荷等级最小的虚拟第二类节点的负荷等级小于预设的门限值时,确定负荷等级最小所对应的M頂O模式为当前使用的M頂O模式,并将上述负荷等级最小的虚拟第二类节点索引作为上述MMO配置信息。
[0158]需要说明的是,图8中各个模块或者各个单元的连接关系仅仅是一种示例,其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实施例中信令传输装置的结构。
[0159]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上述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概括总结为:在包括一个发送网络和接收网络的系统里。其中,发送网络包括M个第一类节点BS1,…,BSM,接收网络包括N个第二类节点UE1, UE2,…,UEn。这里,M、N为大于等于I的正整数,所有M个第一类节点BS1,…,BSm到第i个第二类节点的信道为H1,这里,氏为他行,M.Nt列的复数矩阵,i =1,…,N,其中Nr为一个第二类节点的天线数目,Nt为一个第一类节点的天线数目。上述接收网络里的K个第二类节点构成一个虚拟第二类节点,组成这个虚拟第二类节点的K个第二类节点的索引集合称为MHTO配置信息,记为Ω =仏,〗2,…,UJ1,〗2,…,1](为丨,…,N的K个值,K为满足I〈K彡N的整数。
[0160]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信令传输过程,以下结合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但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实施例。
[0161]在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第一类节点包括但不限于:宏基站、微基站、无线接入点等各种无线通信设备;第二类节点包括但不限于:数据卡、手机、笔记本电脑、个人电脑、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蓝牙等各种终端以及中继、拉远设备、无线接入点等各种无线通信设备。
[0162]在一个无线系统里,有一个发送网络有至少I个基站,基站下面有至少I个簇,每个簇里有多个第二类节点,比如中继、无线接入点,小基站,或家庭基站等形式的设备、手机、数据卡、笔记本等。为了便于描述这里将第二类节点简称为节点。如图3所示。在一个小区里有2个簇,每个簇里有4个节点,其中第一个簇里的用户标记为节点I?节点4 ;第二个簇里的用户标记为节点5?节点8。这里每个簇内的节点相互间距离比较靠近。而不同簇间的距离相互比较远。簇内的节点间可以通过无线Backhual进行通信以形成虚拟ΜΜ0。构成多个虚拟MIMO的节点一起形成一个虚拟第二类节点,它们之间会共享接收的数据信息和信道信息从而实现联合解调译码。它们在理想的Backhual假设下就类似SU-M頂0,在不是理想的Backhual下,有一些性能损失。在下行虚拟MHTO系统中,由多个终端形成的下行虚拟接收终端因为具有更多的接收天线,因此能获得更高的分集或复用增益。如图10所示的场景,假设每个节点只有I根接收天线,如果采用SU-MHTO,基站对各终端最多只能采用I层传输,而节点I?节点4形成的虚拟第二类节点有4根天线,最多可以采用4层传输,复用增益明显提升。与MU-M頂O相比,由于MU-M頂O需要各用户之间的等效信道必须严格正交才能保证用户之间没有干扰,实际中往往很难做到这一点,因此MU-Mnro的性能会大打折扣,而采用下行虚拟M頂0,不存在用户间干扰,性能比MU-M頂O要好。与SU-M頂O和MU-Mnro不同的是,本发明在下行虚拟MMO中终端间要共享各自天线上接收到的数据,数据的发送、接收与解调需要依靠信令的实现,以下对具体信令传输场景进行阐述。
[0163]本发明优选实施例描述虚拟第二类节点为了反馈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和第二信道状态信息给发基站的信息交互的流程。在图3里有两个簇,其中每个簇的信令交互流程是类似的,不失一般性,这里只描述一个簇里的虚拟第二类节点的信令传输过程进行说明。
[0164]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说明问题的简单性,实施例里的虚拟第二类节点的第二类节点数设置为4,第一类节点数设置为2,但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可以应用于第二类节点大于I个节点的情况。第一类节点数大于等于I个情况。
[0165]优选实施例1:
[0166]本优选实施例说明虚拟第二类节点反馈负荷等级的过程。
[0167]如图9所示,在一个小区里的一个簇里,有4个第二类节点,分别为节点1、节点2、节点3、节点4联合起来形成一个虚拟第二类节点。节点i将节点i到其它节点通信时的负荷等级Fi发送给发送网络的基站,基站收到负荷等级Fi,这里,i = 1、2、3、4。并对F1、F2、F3、F4进行处理得到等到该虚拟第二类节点对应的负荷等级F,这种处理包括但不限于取Fl、F2、F3、F4的最小值为F,或者取Fl、F2、F3、F4的最大值为F,或者取Fl、F2、F3、F4的平均值为F。
[0168]基站比较多个不同虚拟第二类节点的负荷等级F。选择负荷等级最小的的虚拟第二类节点,如果该虚拟第二类节点的负荷等级小于预设的门限值,则选择该虚拟第二类节点做虚拟M頂O进行传输,其对应的节点I?节点4的用户索引为M頂O配置并通知给该虚拟第二类节点。否则选择单个第二类节点或者多个第二类节点的组成Mu-M頂O进行传输。
[0169]优选实施例2:
[0170]本优选实施例说明虚拟第二类节点反馈负荷等级的过程。
[0171]如图9所示,在一个小区里的一个簇里,有4个第二类节点,分别为节点1、节点2、节点3、节点4联合起来形成一个虚拟第二类节点。节点i将节点i到其它节点通信时的负荷等级Fi发送给4个节点外的一个综合节点,综合节点收到负荷等级Fi,这里,i = 1、2、3、
4。并对F1、F2、F3、F4进行处理得到等到该虚拟第二类节点对应的负荷等级F,这种处理包括但不限于取Fl、F2、F3、F4的最小值为F,或者取Fl、F2、F3、F4的最大值为F,或者取Fl、F2、F3、F4的平均值为F,综合节点将负荷等级F发送给基站。
[0172]基站接收多个虚拟第二类节点对应的负荷等级F,基站比较多个不同虚拟第二类节点的负荷等级F。选择负荷等级最小的的虚拟第二类节点,如果该虚拟第二类节点的负荷等级小于预设的门限值,则选择该虚拟第二类节点做虚拟MIMO进行传输,其对应的节点I?节点4的用户索引为MMO配置并通知给该虚拟第二类节点。否则选择单个第二类节点或者多个第二类节点的组成Mu-M頂O进行传输。
[0173]优选实施例3:
[0174]本优选实施例说明虚拟第二类节点反馈负荷等级的过程。
[0175]如图9所示,在一个小区里的一个簇里,有4个第二类节点,分别为节点1、节点2、节点3、节点4联合起来形成一个虚拟第二类节点。节点i将节点i到其它节点通信时的负荷等级Fi发送给第一个节点I,这里将节点I作为综合节点,其它节点作为综合节点的处理方法类似,这里不再重复。节点I收到负荷等级Fi,这里,i = 2、3、4。由于节点I知道Fl的大小,结合F2、F3、F4进行处理得到等到该虚拟第二类节点对应的负荷等级F,这种处理包括但不限于取Fl、F2、F3、F4的最小值为F,或者取Fl、F2、F3、F4的最大值为F,或者取Fl、F2、F3、F4的平均值为F,综合节点将负荷等级F发送给基站。
[0176]基站接收多个虚拟第二类节点对应的负荷等级F,基站比较多个不同虚拟第二类节点的负荷等级F。选择负荷等级最小的的虚拟第二类节点,如果该虚拟第二类节点的负荷等级小于预设的门限值,则选择该虚拟第二类节点做虚拟MIMO进行传输,其对应的节点I?节点4的用户索引为MMO配置并通知给该虚拟第二类节点。否则选择单个第二类节点或者多个第二类节点的组成Mu-M頂O进行传输。
[0177]优选实施例4:
[0178]本实施例说明虚拟第二类节点反馈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的过程。
[0179]如图9所示,在一个小区里的一个簇里,有4个第二类节点,节点1、节点2、节点3、节点4联合起来形成一个虚拟第二类节点。如图10所示,构成虚拟第二类节点的节点I?节点4的任意两个节点间都有一个信道信息C1,,信道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第一信噪比信息、第一容量信息、第一吞吐量信息、第一接收延迟信息。获得信道信息C1,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节点j向节点i发送一个数据包,节点i接收数据包,并测量得到信道信息C1]<3
[0180]节点i将Cy发送给发送网络的基站,基站收到Cu,这里,i, j = I,…,4,i # j。并对C1,进行处理得到等到该虚拟第二类节点对应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Cl = f (Cl ^),这种处理f包括但不限于取Clj, i,j = 1,…,4,i乒j最小值为Cl,或者取Clj, i,j = 1,…,4,i乒j的最大值为Cl,或者取Clj, i, j = I,…,4,i ^ j的平均值为Cl。并把所述处理得到的Cl作为该虚拟第二类节点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
[0181]优选实施例5:
[0182]本实施例说明虚拟第二类节点反馈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的过程。
[0183]如图9所示,在一个小区里的一个簇里,有4个第二类节点,节点1、节点2、节点3、节点4联合起来形成一个虚拟第二类节点。如图10所示,构成虚拟第二类节点的节点I?节点4的任意两个节点间都有一个信道信息C1,,信道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第一信噪比信息、第一容量信息、第一吞吐量信息、第一接收延迟信息。获得信道信息C1,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节点j向节点i发送一个数据包,节点i接收数据包,并测量得到信道信息C1]<3
[0184]节点i将Cy发送给发送综合节点,综合节点收到Cu,这里,i, j = 1,…,4,i # j。并对Clj进行处理得到等到该虚拟第二类节点对应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Cl = f(CI lS),这种处理f包括但不限于取Clj, i, j = 1,…,4,i Φ.j最小值为Cl,或者取Clj, i, j =1,...,4,? # j的最大值为Cl,或者取Clj, i, j = 1,...,4,? # j的平均值为Cl。并把所述处理得到的Cl作为该虚拟第二类节点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综合节点将Cl发送给基站,基站收到Cl后将其作为该虚拟第二类节点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
[0185]综合节点可以是虚拟第二类节点外的一个第二类节点(如图11所示),也可以是虚拟第二类节点内的节点I?节点4中的任何一个节点(如图12所示),如果节点i作为综合节点,那么它不需要将其它节点到节点i的信道信息发送给自己,i = 1,2,3,4。
[0186]优选实施例6:
[0187]本优选实施例说明虚拟第二类节点反馈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的过程。
[0188]如图9所示,在一个小区里的一个簇里,有4个第二类节点,分别为节点1、节点2、节点3、节点4联合起来形成一个虚拟第二类节点。如图10所示,构成虚拟第二类节点的节点I?节点4的任意两个节点间都有一个信道信息Cu,信道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第一信噪比信息、第一容量信息、第一吞吐量信息、第一接收延迟信息。获得信道信息Cu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节点j向节点i发送一个数据包,节点i接收数据包,并测量得到信道信息C1,, i, j=I,…,4,i ^ jo
[0189]节点i将Cu, i, j = I,..., 4, i ^ j进行处理,得到该节点i的信道信息CIi =F(CIu),发送给4个节点外的一个综合节点,这里,j = 1,2,3,4。综合节点将收节点i的信道信息CIi, i = 1,2,3,4进行处理,得到该虚拟第二类节点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Cl =MCI1)。并把它发送给基站。基站收到Cl,并把它作为该虚拟第二类节点的信道状态信息。上述处理f包括但不限于对CI1, CI1取最大值,最小值,或者平均值。
[0190]综合节点可以是虚拟第二类节点外的一个第二类节点,也可以是虚拟第二类节点内的节点I?节点4中的任何一个节点,如果节点i作为综合节点,那么它不需要将其它节点到节点i的信道信息发送给自己,i = 1,2,3,4。
[0191]优选实施例7:
[0192]本优选实施例说明虚拟第二类节点反馈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的过程。
[0193]如图9所示,在一个小区里的一个簇里,有4个第二类节点,分别为节点1、节点2、节点3、节点4联合起来形成一个虚拟第二类节点。如图10所示,构成虚拟第二类节点的节点I?节点4的任意两个节点间都有一个信道信息Cu,信道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第一信噪比信息、第一容量信息、第一吞吐量信息、第一接收延迟信息。获得信道信息Cu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节点j向节点i发送一个数据包,节点i接收数据包,并测量得到信道信息Cy i, j=I,…,4,i ^ jo
[0194]节点i将Cu, i, j = I,..., 4, i ^ j进行处理,得到该节点i的信道信息CIi =F(CIlj),发送给基站,这里,j = 1,2, 3,4ο基站接收该节点i的信道信息CI1, i = 1,2,3,4进行处理,得到该虚拟第二类节点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Cl = MCI1K上述处理f包括但不限于对Cl j, CI1取最大值,最小值,或者平均值。
[0195]优选实施例8:
[0196]本优选实施例说明虚拟第二类节点反馈第二信道状态信息的过程,且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为非理想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
[0197]如图9所示,在一个小区里的一个簇里,有4个第二类节点,节点1、节点2、节点3、节点4联合起来形成一个虚拟第二类节点。如图13所示,
[0198]基站发送导频信息给虚拟第二类节点,虚拟第二类节点的节点I?节点4,接收导频信息,并根据导频信息估计出基站到自己的信道信息H1,其中Cl# Nr行,M.Nt列的复数矩阵,i = 1,...,4,其中Nr为一个第二类节点的天线数目,Nt为一个第一类节点的天线数目。虚拟第二类节点根据H1, i = 1,…,4组成组合信道信息H,上述组合信道信息是指H的第(1-l)Nr+l至i XNr行为信道矩阵H1, i = I,.",4。
[0199]用H,并考虑节点I?节点4之间传输时间延迟,以及传输中遇到的各类影响因素,计算第二非理想信道状态信息,上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包括第二非理想信噪比信息、第二非理想容量信息、第二非理想吞吐量信息。
[0200]并将第二非理想信道状态信息发送给基站,基站接收到该信息后,选择第二非理想信道状态信息最大的虚拟第二类节点和其它单个第二类节点的第二类节点比较,如果虚拟节点对应的第二类节点大,就确定M頂O模式为虚拟M頂0,且第二非理想信道状态信息最大的虚拟第二类节点对应的节点索引为MIMO配置。
[0201]优选实施例9:
[0202]本优选实施例说明虚拟第二类节点反馈第二信道状态信息的过程,且第二信道状态信息为第二理想信道状态信息。
[0203]如图9所示,在一个小区里的一个簇里,有4个第二类节点,节点1、节点2、节点3、节点4联合起来形成一个虚拟第二类节点。如图11所示,
[0204]基站发送导频信息给虚拟第二类节点,虚拟第二类节点的节点I?节点4,接收导频信息,并根据导频信息估计出基站到自己的信道信息H1,其中氏为Nr行,M.Nt列的复数矩阵,i = 1,...,4,其中Nr为一个第二类节点的天线数目,Nt为一个第一类节点的天线数目。虚拟第二类节点根据H1, i = 1,…,4组成组合信道信息H,上述组合信道信息是指H的第(1-l)Nr+l至i XNr行为信道矩阵H1, i = I,.",4。
[0205]用H,在不考虑节点I?节点4之间传输时间延迟,以及传输中遇到的各类影响因素,计算第二理想信道状态信息,上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包括第二理想信噪比信息、第二理想容量信息、第二理想吞吐量信息、第二理想延迟量。
[0206]并将第二理想信道状态信息发送给基站,基站接收到该信息后,并根据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和第二信道状态信息确定第三信道状态信息,选择第三信道状态信息最大的虚拟第二类节点或者第二类节点确定MIMO模式虚拟第二类节点对应的节点索引为MIMO配置。
[0207]优选实施例10:
[0208]本优选实施例说明第一类节点根据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确定延迟量D的过程。
[0209]基站接收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Cl是第一延迟量,那么基站确定延迟量为Cl对应的值。
[0210]优选实施例11:
[0211]本优选实施例说明第一类节点根据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确定延迟量D的过程。
[0212]基站接收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Cl是第一吞吐量,那么基站需要获取数据包的大小Pl,Pl为基站和第二类节点预先定义好的一个值,比如为Pl兆/秒,这个值可以是基站和第二类节点相互通信约定的,也可以是标准化定义的。那么基站确定延迟量为D = Pl/C1
[0213]优选实施例12:
[0214]本优选实施例说明第一类节点根据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确定延迟量D的过程。
[0215]基站接收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Cl是第一容量,那么基站需要获取数据包的大小Pl,和传输这个包所用的带宽W大小,Pl和W为基站和第二类节点预先定义好的一个值,比如为Pl兆/秒,W为兆,这个值可以是基站和第二类节点相互通信约定的,也可以是标准化定义的。那么基站确定延迟量为D = P1/W/CI。
[0216]优选实施例13:
[0217]本优选实施例说明第一类节点根据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确定延迟量D的过程。
[0218]基站接收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Cl是第一信噪比,上述信噪比可以包括信噪比,信干燥比,载干燥比,那么基站需要获取数据包的大小P1,和传输这个包所用的带宽W大小,Pi和W为基站和第二类节点预先定义好的一个值,比如为Pl兆/秒,W为兆,这个值可以是基站和第二类节点相互通信约定的,也可以是标准化定义的。并且基站需要计算信噪比对应的容量大小,fl (Cl),fI (A)为对A求2为底的对数函数,也可以直接根据Cl差表格求得其对应的容量。
[0219]那么基站确定延迟量为D = Pl/W/(fl(CI))。
[0220]优选实施例14:
[0221]本优选实施例说明第一类节点根据第二理想信道状态信息确定传输时间T的过程。
[0222]基站接收的第二信道状态信息CSI是第二理想延迟量,那么基站确定延迟量为CSI对应的值。
[0223]优选实施例15:
[0224]本优选实施例说明第一类节点根据第二理想信道状态信息确定传输时间T的过程。
[0225]基站接收的第二理想信道状态信息CSI是第二理想吞吐量,那么基站需要获取数据包的大小Pi,Pi为基站和第二类节点预先定义好的一个值,比如为Pi兆/秒,这个值可以是基站和第二类节点相互通信约定的,也可以是标准化定义的。那么基站确定延迟量为T = Pl/CS1
[0226]优选实施例16:
[0227]本优选实施例说明第一类节点根据第二理想信道状态信息确定传输时间T的过程。
[0228]基站接收的第二理想信道状态信息CSI是第二理想容量,那么基站需要获取数据包的大小P1,和传输这个包所用的带宽W大小,Pl和W为基站和第二类节点预先定义好的一个值,比如为Pl兆/秒,W为兆,这个值可以是基站和第二类节点相互通信约定的,也可以是标准化定义的。那么基站确定延迟量为T = P1/W/CSL.
[0229]优选实施例17:
[0230]本优选实施例说明第一类节点根据第二理想信道状态信息确定传输时间T的过程。
[0231]基站接收的第而理想信道状态信息CSI是第二理想信噪比,上述信噪比可以包括信噪比,信干燥比,载干燥比,那么基站需要获取数据包的大小P1,和传输这个包所用的带宽W大小,Pl和W为基站和第二类节点预先定义好的一个值,比如为Pl兆/秒,W为兆,这个值可以是基站和第二类节点相互通信约定的,也可以是标准化定义的。并且基站需要计算信噪比对应的容量大小,fl (Cl),fl (A)为对A求2为底的对数函数,也可以直接根据Cl差表格求得其对应的容量。
[0232]那么基站确定延迟量为T = Pl/ff/ (fl (CSI))。
[0233]优选实施例18:
[0234]本优选实施例说明第一类节点根据第二理想信道状态信息、传输时间T和延迟量D确定第三信道信息的过程。
[0235]基站接收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利用第一信道状态信息计算延迟量D,基站接收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并利用第一信道状态信息计算传输时间T。
[0236]当接收的CSI为第二理想延迟量时,上述第三信道状态信息为C = Th*T/ (D+T),Th第一类节点和第二类节点预先定义的吞吐量大小或者先前传输吞吐量量的平均值。
[0237]优选实施例19:
[0238]本优选实施例说明第一类节点根据第二理想信道状态信息、传输时间T和延迟量D确定第三信道信息的过程。
[0239]基站接收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利用第一信道状态信息计算延迟量D,基站接收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并利用第一信道状态信息计算传输时间T。
[0240]当接收的CSI为第二理想吞吐量、第二理想容量、第二理想信噪比时,上述第三信道状态信息为c = CSI*T/(D+T)。
[0241]优选实施例20:
[0242]本优选实施例说明第一类节点根据第三信道状态信息确定M頂O模式和M頂O配置信息并根据确定的M頂O模式传输数据以及将M頂O配置信息发送给第二类节点的过程。
[0243]基站接收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利用第一信道状态信息计算延迟量D,基站接收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并利用第一信道状态信息计算传输时间T。根据接收的第二信道状态信息以及延迟量D,传输时间T计算虚拟第二类节点的第三信道状态信息。
[0244]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不是虚拟第二类节点,基站接收的第三信道状态信息就是单个第二类节点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跟现有的技术标准比如LTE的是一样的。
[0245]基站比较第三信道状态信息的大小,并选择第三信道状态信息最大的第二类节点或者虚拟第二类节点为其M頂O模式,如果M頂O模式虚拟第二类节点,还需要将其对应的组成虚拟第二类节点的第二类节点的索引确定为MMO配置信息,并将其发送给第二类节点。并用确定的Mnro模式发送数据。
[0246]第二类节点根据接收到的M頂O配置信息和接收到的数据信息进行解调译码。如果为虚拟ΜΙΜ0,则需要进行联合解调译码,否则,只需要单个第二类节点解调译码。
[0247]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信道容量也可以是其它的技术指标,比如信噪比、信道质量、信干噪比、误码率、误块率、误帧率。
[0248]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信令传输装置在实际应用中的结构以及流程,以下再结合两个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
[0249]优选实施例21:
[0250]本发明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信令传输装置,设置于接收网络侧(即第二类节点侧),包括:
[0251]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确定单元(相当于上述实施例的确定模块44),用于确定其它第二类节点到本第二类节点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
[0252]第二信道状态信息确定单元(相当于上述实施例的确定模块44),用于确定其它第二类节点到本第二类节点的第二信道状态信息;
[0253]发送单元(相当于上述实施例的发送模块42),用于将所述确定单元确定得到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和/或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给综合节点或者第一类节点;
[0254]优选实施例22:
[0255]本发明优选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信令传输装置,设置于发送网络(即第一类节点),包括:
[0256]接收单元(相当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接收模块70和/或第二接收模块72),用于接收网络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第二信道状态信息;
[0257]第三信道状态信息确定单元(相当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二接收模块80),用于根据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第二信道状态信息确定第三状态信息,它包括第三非理想信道状态信息确定单元和第三理想信道状态信息确定单元,所述第三非理想信道状态信息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第二非理想信道状态信息确定第三信道状态信息,所述第三理想信道状态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和第二理想信道状态信息确定第三信道状态信息。它包括延迟量确定单元和传输时间确定单元,第三信道状态信息确定单元。
[0258]延迟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确定虚拟第二类节点内的第二类节点间的延迟量;传输时间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第二信道状态信息CSI确定所述虚拟第二类节点到第一类节点间的传输时间;第三信道状态信息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延迟和传输时间以及第二理想信道状态信息确定第三信道状态信息。
[0259]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第三信道状态信息确定M頂O模式和M頂O配置信息;指示单元,用于确定所述虚拟第二类节点的MIMO信道配置信息。
[0260]传输单元(相当于上述实施例中的发送模块90),用户根据所述的MHTO模式和MIMO配置信息给接收网络测传输数据。
[0261]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软件,该软件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中描述的技术方案。
[0262]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中存储有上述软件,该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光盘、软盘、硬盘、可擦写存储器等。
[0263]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达到了以下技术效果: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尚无虚拟第二类节点或者其他簇的第二类节点中,第二类节点间配对形成Mu-MIMO的数据传输方案的问题,进而提供了一种终端侧将节点间的信道度量标准发送至基站侧的方案,扩大了 MMO技术的应用范围。
[0264]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对象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0265]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0266]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信令传输方法,应用于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虚拟第二类节点中K个第二类节点间的信道度量标准发送至第一类节点,其中,K为正整数,所述信道度量标准用于表征所述K个第二类节点间的信道情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度量标准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K个第二类节点间交互信息的负荷等级、所述K个第二类节点间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 Cl = MCIli j),其中,Cl为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CIli j为所述虚拟第二类节点中索引为^的第二类节点到索引为I的第二类节点的信道状态信息,f为预先设定的指定函数,I ^ i ^ K, I ^ j ^ K, j ^ 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方式确定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 通过所述K个第二类节点中索引为^的第二类节点将Cl ^反馈至所述第一类节点,其中,所述CI1,用于所述第一类节点根据Cl = f (Cl 确定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或通过所述K个第二类节点中索引为1都第二类节点将CI1^馈至综合节点,其中,所述CI1,用于所述综合节点根据Cl = f(CI Χ])确定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所述综合节点将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反馈至所述第一类节点,所述综合节点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MMO系统中,所述虚拟第二类节点之外的其他第二类节点,从所述K个第二类节点中选择的第二类节点、未与所述M頂O系统连接的集中处理设备。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 Cl = f (CI1),其中,CI1= f(CI u)为索引为I1的第二类节点的信道状态信息,j =1,…,K,CI1J为所述K个第二类节点中索引为1.,的第二类节点到索引为I i第二类节点的信道状态信息,j = 1,…,K且j乒i。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方式确定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 通过所述K个第二类节点中索引为^的第二类节点将Cl 馈至所述第一类节点,其中,所述CI1用于所述第一类节点根据Cl = f(CI ,)确定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或 通过所述K个第二类节点中索引为^的第二类节点将Cl 馈至综合节点,其中,所述(^用于所述综合节点根据Cl = f(CI ,)确定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所述综合节点将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反馈至所述第一类节点,所述综合节点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MMO系统中,所述虚拟第二类节点之外的其他第二类节点,从所述K个第二类节点中选择的第二类节点、未与所述MMO系统连接的集中处理设备。7.根据权利要求3-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定函数f包括以下至少之 对所述CIli j和/或Cl沐平均值;对所述Cl u和/或Cl沐最大值;对所述Cl u和/或CI1求最小值。8.根据权利要求3-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lu包括至少以下信息之 第一信噪比信息、第一容量信息、第一吞吐量信息、第一接收延迟信息。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噪比信息包括:索引为I1的第二类节点到索引为1.,第二类节点的信道对应的信干燥比、所述信道对应的信噪比、所述信道对应的载干燥比;所述第一容量信息包括:索引为1都第二类节点到索引为1.,第二类节点的信道对应的信道容量;所述第一吞吐量信息包括:索引为^的第二类节点到索引为I第二类节点的信道对应的信道的吞吐量;所述第一接收延迟信息包括:索引为^的第二类节点发送信息到索引为1.,第二类节点的时间间隔。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一类节点反馈所述虚拟第二类节点到第一类节点的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其中,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为构成所述虚拟节点中K个第二类节点到所述第一类节点的所有信道组合得到的整体信道H对应的信道状态信息,其中,H为K.Nr行,M.Nt列的复数矩阵,Nr为一个所述第二类节点的天线数目,Nt为一个所述第一类节点的天线数目,M为所述MIMO系统中所述第一类节点的个数。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包括:理想状态下的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非理想状态下的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其中,根据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是否被所述K个第二类节点间交互信息的影响判定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是否处于理想状态。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理想状态下的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在所述理想状态下的第二信噪比信息、在所述理想状态下的第二容量信息、在所述理想状态下的第二吞吐量信息、在所述理想状态下的第二接收延迟信息; 所述非理想状态下的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在非理想状态下的第二信噪比信息、在非理想状态下的第二容量信息、在非理想状态下的第二吞吐量信息。13.一种信令传输方法,应用于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虚拟第二类节点中K个第二类节点间的信道度量标准,其中,K为正整数,所述信道度量标准用于表征所述K个第二类节点间的信道情况。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度量标准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K个第二类节点间交互信息的负荷等级、所述K个第二类节点间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 Cl = MCIli j),其中,Cl为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CIlij为所述虚拟第二类节点中索引为^的第二类节点到索引为1.,第二类节点的信道状态信息,f为预先设定的指定函数,I ^ i ^ K, I ^ j ^ K, j ^ 1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方式确定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 接收所述K个第二类节点中索引为I1的第二类节点反馈的Cl 并根据Cl。以及Cl=f (CIii j)确定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或 通过所述K个第二类节点中索引为^的第二类节点将Cl ^反馈至综合节点,其中,所述综合节点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MMO系统中,所述虚拟第二类节点之外的其他第二类节点,从所述K个第二类节点中选择的第二类节点、未与所述MHTO系统连接的集中处理设备; 接收所述综合节点根据Cl = f (CIlj)确定的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 Cl = f (CI1),其中,CI1= f(CI u)为索引为I1的第二类节点的信道状态信息,j =1,…,K,CIli j为述K个第二类节点中索引为I 4勺第二类节点到索引为I澤二类节点的信道状态信息,j = 1,…,K且j乒i。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方式确定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 接收所述K个第二类节点中索引为I1的第二类节点反馈的Cl i,并根据CI1以及Cl =f (CI1)确定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或 通过所述K个第二类节点中索引为^的第二类节点将Cl 馈至综合节点,其中,所述综合节点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MMO系统中,所述虚拟第二类节点之外的其他第二类节点,从所述K个第二类节点中选择的第二类节点、未与所述MHTO系统连接的集中处理设备; 接收所述综合节点根据Cl = f (CI1)确定的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19.根据权利要求15-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定函数f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对所述CIli j和/或Cl沐平均值;对所述Cl U和/或Cl沐最大值;对所述Cl U和/或CI1求最小值。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虚拟第二类节点反馈的所述虚拟第二类节点到第一类节点的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其中,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为构成所述虚拟节点K个第二类节点到所述第一类节点的所有信道组合得到的整体信道H对应的信道状态信息,其中,H为K.Nr行,M.Nt列的复数矩阵,Nr为一个所述第二类节点的天线数目,Nt为一个所述第一类节点的天线数目,M为所述MMO系统中所述第一类节点的个数。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包括:理想状态下的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非理想状态下的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其中,根据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是否被所述K个第二类节点间交互信息的影响判定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是否处于理想状态。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理想状态下的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处于所述理想状态下的第二信噪比信息、理想状态下的第二容量信息、理想状态下的第二吞吐量信息、理想状态下的第二接收延迟信息; 所述非理想状态下的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处于所述非理想状态下的第二信噪比信息、处于所述非理想状态下第二容量信息、处于所述非理想状态下第二吞吐量信息。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和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 根据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和第二信道状态信息确定第三信道状态信息,其中,所述第三信道状态信息为所述虚拟第二类节点到第一类节点的信道状态信息; 根据第三状态信息确定当前使用的M頂O模式以及M頂O配置信息。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和第二信道状态信息确定第三信道状态信息,包括: 在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为非理想状态下的第二信道状态信息时,将所述非理想状态下的第二信道状态信息作为所述第三信道状态信息。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为理想状态下的第二信道状态信息时,根据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和第二信道状态信息确定第三信道状态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确定所述虚拟第二类节点间的延迟量; 根据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确定所述虚拟第二类节点到所述第一类节点间的传输时间; 根据所述延迟量,所述传输时间以及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确定所述第三信道状态信息。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确定所述虚拟第二类节点间的延迟量,包括: 当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指示为第一延迟量时,将所述第一延迟量作为所述虚拟第二类节点间的延迟量; 当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指示为第一吞吐量时,将数据包大小与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的商作为所述虚拟第二类节点间的延迟量,其中,所述数据包大小为所述第一类节点和所述第二类节点预先定义的数据包的大小; 当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指示为第一容量时,将所述数据包大小除以传输所述数据包所用的带宽大小得到商,将该商除以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得到所述虚拟第二类节点间的延迟量; 当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指示为第一信噪比时,将所述数据包大小除以传输所述数据包所用的带宽大小得到商,将该商除以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容量得到所述虚拟第二类节点间的延迟量,其中,通过以下方式确定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容量:对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代入以2为底的对数函数中得到函数值,按照所述第一信道比与所述容量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容量。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确定所述虚拟第二类节点到所述第一类节点间的传输时间,包括: 当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指示为第二延迟量时,将所述第二延迟量作为所述传输时间; 当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指示为第二吞吐量时,将数据包大小与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的商作为所述传输时间,其中,所述数据包大小为所述第一类节点和所述第二类节点预先定义的数据包的大小; 当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指示为第二容量时,将所述数据包大小除以传输所述数据包所用的带宽大小得到商,将该商除以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得到所述传输时间; 当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为第二信噪比时,将所述数据包大小除以传输所述数据包所用的带宽大小得到商,将该商除以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容量得到所述传输时间,其中,通过以下方式确定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容量:对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代入以2为底的对数函数中得到函数值,按照所述第一信道比与所述容量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容量。2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延迟量,所述传输时间以及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确定所述第三信道状态信息,包括: 当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指示为理想状态下的第二延迟量时,根据以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三信道状态信息: C = Th.τ/φ+τ),其中,C为第三信道状态信息,Th为所述第一类节点和所述第二类节点预先定义的吞吐量大小或者指定传输吞吐量的平均值,T为所述传输时间,D为所述延迟量; 当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指示为非理想状态下为第二吞吐量、第二容量、第二信噪比时,根据以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三信道状态信息: C = CSI.Τ/Φ+Τ),其中,CSI为第二信道状态信息。29.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选择第三信道状态信息所指示参数值最大所对应的M頂O模式作为当前使用的M頂O模式,并将所述M頂O模式对应的第二类节点索引作为所述M頂O配置信息。3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K个第二类节点间的负荷等级信息; 根据负荷等级信息确定当前使用的M頂O模式以及与M頂O配置信息。31.根据权利要求23或3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当前使用的MHTO模式以及与MIMO配置信息之后,还包括: 向确定使用M頂O模式的所述虚拟第二类节点传输数据,并将与所述M頂O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虚拟第二类节点。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负荷等级信息确定当前使用的MIMO模式以及与M頂O配置信息,包括: 选择负荷等级最小的虚拟第二类节点,并在所述负荷等级最小的虚拟第二类节点的负荷等级小于预设的门限值时,确定负荷等级最小所对应的Mnro模式为当前使用的Mnro模式,并将所述负荷等级最小的虚拟第二类节点索引作为所述MMO配置信息。33.根据权利要求29或3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Mnro模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单个第二类节点的传输模式、至少一个第二类节点同时频传输且第二类节点间不共享接收数据的Mnro传输模式,至少一个第二类节点同时频传输且第二类节点共享接收数据的μ頂ο传输模式。3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节点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宏基站、微基站、无线接入点设备,所述第二类节点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终端、中继设备、拉远设备、无线接入点设备。35.一种信令传输装置,应用于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将虚拟第二类节点中K个第二类节点间的信道度量标准发送至第一类节点,其中,K为正整数,所述信道度量标准用于表征所述K个第二类节点间的信道情况。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发送的所述信道度量标准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K个第二类节点间交互信息的负荷等级、所述K个第二类节点间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确定模块,用于通过以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CI = fXCIu),其中,Cl为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CI1J为所述虚拟第二类节点中索引为I ^勺第二类节点到索引为1.,的第二类节点的信道状态信息,f为预先设定的指定函数,I ^ i ^ K, I ^ j ^ K, j ^ 1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通过以下方式确定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通过所述K个第二类节点中索引为^的第二类节点将Cl ^反馈至所述第一类节点,其中,所述CIu用于所述第一类节点根据Cl = f (Cl ij)确定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或通过所述K个第二类节点中索引为^的第二类节点将Cl ^反馈至综合节点,其中,所述(^,用于所述综合节点根据Cl = f(CI Χ])确定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所述综合节点将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反馈至所述第一类节点,所述综合节点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M頂O系统中,所述虚拟第二类节点之外的其他第二类节点,从所述K个第二类节点中选择的第二类节点、未与所述MMO系统连接的集中处理设备。39.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通过以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CI = f (CI1),其中,CI1= f (Cl 1; ?)为索引为I1的第二类节点的信道状态信息,j = 1,...,κ,CI1J为所述K个第二类节点中索引为I ,的第二类节点到索引为1;第二类节点的信道状态信息,j = 1,…,K且j # i。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通过以下方式确定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通过所述K个第二类节点中索引为^的第二类节点将Cl i反馈至所述第一类节点,其中,所述CI1用于所述第一类节点根据Cl = f(CI ,)确定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或通过所述K个第二类节点中索引为^的第二类节点将CI1反馈至综合节点,其中,所述(^用于所述综合节点根据Cl = f(CI ,)确定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所述综合节点将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反馈至所述第一类节点,所述综合节点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M頂O系统中,所述虚拟第二类节点之外的其他第二类节点,从所述K个第二类节点中选择的第二类节点、未与所述MMO系统连接的集中处理设备。41.根据权利要求37-40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中的所述指定函数f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对所述CI1J和/或Cl 1求平均值;对所述Cl ^和/或Cl i求最大值;对所述CIli j和/或Cl i求最小值。42.一种信令传输装置,应用于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虚拟第二类节点中K个第二类节点间的信道度量标准,其中,K为正整数,所述信道度量标准用于表征所述K个第二类节点间的信道情况。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收模块接收的所述信道度量标准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K个第二类节点间交互信息的负荷等级、所述K个第二类节点间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确定模块,用于通过以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CI = fXCIu),其中,Cl为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CIu为所述虚拟第二类节点中索引为I啲第二类节点到索引为I 第二类节点的信道状态信息,f为预先设定的指定函数,I ^ i ^ K, I ^ j ^ K, j ^ 145.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还用于通过以下方式确定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通过所述K个第二类节点中索引为^的第二类节点将Cl。反馈至综合节点,其中,所述综合节点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MMO系统中,所述虚拟第二类节点之外的其他第二类节点,从所述K个第二类节点中选择的第二类节点、未与所述MMO系统连接的集中处理设备;所述第一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综合节点根据Cl=f (CIlj)确定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或所述第一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K个第二类节点中索引为Ii的第二类节点反馈的Cl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CIiJ以及Cl =f (CIii j)确定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46.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还用于通过以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CI = f (CI1),其中,CI1= f (Cl 1; ?)为索引为I1的第二类节点的信道状态信息,j = I,…,K,CIli j为述K个第二类节点中索引为I j的第二类节点到索引为^第二类节点的信道状态信息,j = 1,…,K且j # i。4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还用于通过以下方式确定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通过所述K个第二类节点中索引为^的第二类节点将Cl ,反馈至综合节点,其中,所述综合节点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MMO系统中,所述虚拟第二类节点之外的其他第二类节点,从所述K个第二类节点中选择的第二类节点、未与所述MHTO系统连接的集中处理设备;所述第一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综合节点根据Cl =f (CI1)确定的所述第一信道状态;或所述第一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K个第二类节点中索引为I1的第二类节点反馈的Cl i,所述第一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CI1以及Cl = f (Cl ,)确定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48.根据权利要求44-47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中应用的所述指定函数f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对所述CL和/或Cl沐平均值;对所述Cl u和/或(^求最大值;对所述Cl U和/或Cl i求最小值。49.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虚拟第二类节点反馈的所述虚拟第二类节点到第一类节点的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其中,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为构成所述虚拟节点中K个第二类节点到所述第一类节点的所有信道组合得到的整体信道H对应的信道状态信息,其中,H为K.Nr行,M.Nt列的复数矩阵,Nr为一个所述第二类节点的天线数目,Nt为一个所述第一类节点的天线数目,M为所述MIMO系统中所述第一类节点的个数。50.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收模块接收的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包括:理想状态下的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非理想状态下的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其中,根据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是否被所述K个第二类节点间交互信息的影响判定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是否处于理想状态。51.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收模块接收的所述理想状态下的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处于所述理想状态下的第二信噪比信息、理想状态下的第二容量信息、理想状态下的第二吞吐量信息、理想状态下的第二接收延迟信息,以及所述非理想状态下的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处于所述非理想状态下的第二信噪比信息、处于所述非理想状态下第二容量信息、处于所述非理想状态下第二吞吐量信息。52.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和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和第二信道状态信息确定第三信道状态信息,其中,所述第三信道状态信息为所述虚拟第二类节点到第一类节点的信道状态信息;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第三状态信息确定当前使用的M頂O模式以及M頂O配置信息。53.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为非理想状态下的第二信道状态信息时,将所述非理想状态下的第二信道状态信息作为所述第三信道状态信息。54.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为理想状态下的第二信道状态信息时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确定所述虚拟第二类节点间的延迟量;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确定所述虚拟第二类节点到所述第一类节点间的传输时间;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延迟量,所述传输时间以及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确定所述第三信道状态信息。55.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K个第二类节点间的负荷等级信息;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负荷等级信息确定当前使用的Mnro模式以及与Mnro配置信息。56.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传输模块,用于向确定使用MIMO模式的所述虚拟第二类节点传输数据; 发送模块,用于将与所述MIMO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虚拟第二类节点。57.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确定模块,包括: 选择单元,用于选择负荷等级最小的虚拟第二类节点; 第四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负荷等级最小的虚拟第二类节点的负荷等级小于预设的门限值时,确定负荷等级最小所对应的M頂O模式为当前使用的M頂O模式,并将所述负荷等级最小的虚拟第二类节点索引作为所述Mnro配置信息。
【文档编号】H04L1/00GK105991217SQ201510052210
【公开日】2016年10月5日
【申请日】2015年1月30日
【发明人】肖华华, 李儒岳, 徐俊, 鲁照华
【申请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