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会议一体机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129721阅读:来源:国知局
而带动摄像头的转动,实现 了摄像头角度的可调节性;相对于固定式的摄像头,可调整角度的摄像头具有更高的实用 性,可W提高拍摄效果,提高产品安装环境的适用性。
[0047] 较佳的,如图1所示,所述协同会议一体机100,还包括内置ops双系统模块107 ;
[0048] 所述中央巧制板块101上始终担行安卓系统,内置ops双系统板块107通过USB 线与中央控制模块101电连接,且内置ops双系统模块107通过HDMI数据线与外接电脑连 接,用于接入外接电脑(通常为Windows系统)的数据,当需要在协同会议一体机100上展 示外接电脑的画面及操作过程时,可通过中央控制模块101选择内置ops双系统模块107 从而接入外接电脑的数据,并通过中央控制模块101在外接电脑上实现操作。此外,中央控 制模块101还可同时分别通过不同的HDMI数据线连接不同的外置设备(如展台),从而在 外接电脑和不同外置设备之间进行切换。
[0049] 较佳的,如图3所示,所述麦克风阵列包括呈直线分布在显示屏上方的4个麦克风 1031 (麦克风数量也可根据需要设置为更多个,如6个、8个等);麦克风阵列采集的当前会 议现场的语音,经微处理器进行声学回声消除,从而消除回声(该回声为当前会议现场的 扬声器1041发出的声音,但其重又被麦克风采集到,因此称其为回声)后,输出到中央控制 模块101,中央控制模块101通过音频USB线传递到外接电脑,外接电脑通过网络发送给参 会对方或多方。运里,微处理器所做的回声消除处理,也可直接由中央控制模块101完成, 而无需在语音采集模块103中设置,语音采集模块103则仅进行原始混合语音的采样W及 一些预处理即可。
[0050] 下面介绍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协同会议一体机实施例中麦克风阵列在当前会议现 场的房间1中采集语音的原理。假设分别有两个房间一-作为当前会议现场的第一房间和 远端的视频会议对方的第二房间:
[0051] 1、第一房间的音频会议系统在采集第一房间中的参会人员发出的语音时会同时 接收到第二房间中的语音传递到第一房间的音频会议系统后并从其扬声器1041中发出的 语音;
[0052] 2、运种混合语音(第一房间中会议人员发出的语音和扬声器1041发出的语音) 被第一房间的音频会议系统的麦克风阵列采样,运一采样被称为回声消除参考(亦即混合 信号C,其取值为回声信号A+有效信号B,亦即输入信号X(n));
[0053] 3、因此,扬声器1041发出的声音和第一房间中的参会人员的语音一起被第一房 间的麦克风阵列拾取;
[0054] 4、随后混合语音C被送到第一房间的音频会议系统的语音采集模块103中进行声 学回声消除; 阳化5] 5、混合语音C被送到语音采集模块103中,与第二房间传递到第一房间的原始的 采样语音进行比较并消除作为噪音的回声信号A(扬声器发出的语音),同时将第二房间的 原始采样语音,然后通过扬声器1041播出。
[0056] 如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协同会议一体机实施例中对麦克风阵列采集的 语音进行自适应滤波器算法降噪处理(亦即扬声器产生的回声的消除)的原理示意图。
[0057] 自适应滤波器信号定义如下:
[0058]输入信号序列:x(n),亦即混合信号C;
[0059] 期望输出信号序列:d(n),亦即有效语音信号B;
[0060] 远端信号(第二房间的原始语音采样信号):fe;
[0061] 回音路径函数:F(fe);
[0062] 回声信号:A。
[0063] 结合图9,协同会议过程中语音的播放与采集,具体地可包括W下流程:
[0064] 1)扬声器播放远端信号fe(下行信号),与此同时,麦克风采集近端信号X(n)(混 合信号C),近端信号包括参会人员发出的语音(有效语音信号B)和扬声器中传出的远端语 音(回声信号A); W65]。将混合信号C通过自适应滤波器算法进行降噪处理(回声消除)后,得到有效 语音信号B(即参会人员发出的语音被采集到的清晰的信号),将该有效语音信号B(上行信 号d(n))通过网络向远端的视频会议对方发送,由对方的扬声器进行播放。
[0066] 进一步的,如图10所示,为自适应滤波算法的原理示意图。
[0067] 自适应滤波算法包括W下步骤:
[0068] 首先,提出自适应滤波算法公式如下:
[0069] 毅管坤i) 淡t-巧)牛惠則梦(巧)! q)
[0070] 式中心为负数,它的取值决定算法的收敛性,为均方误差梯度估计,其 计算公式如下:
[0071] 內gS(巧)!芳…2'5(抑、。(巧) (2 )。
[0072] 其次,对该自适应滤波算法公式(1)进行求解,回音路径函数F(fe)就是一个自适 应滤波器W(n)收敛的过程,自适应滤波器收敛后的W(n)就是回音路径函数F(fe),亦即回 声信号A。
[0073] 收敛之后,当实际回音发生时,把fe通过函数W(n),就可W得到一个很准确的回 声信号A,把混合信号C直接减去回声信号A,得到实际需要发送的有效语音信号B,完成回 声消除功能。
[0074] 此外,得到的有效语音信号B还可作为算法更新的参量,对自适应滤波算法进行 实时更新,已达到最佳的回声消除效果。
[00巧]下面简单介绍基于所述协同会议一体机的协同会议方法,如图11所示,为本实用 新型提供的协同会议一体机实施例所应用的协同会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76] 所述协同会议方法,包括:
[0077] 步骤301 :中央巧制板块101接收协问会议开启指令;
[0078] 步骤302 :会议视频采集模块102采集当前会议现场的画面并由中央控制模块101 通过网络发送给参会对方或多方,和/或,由中央控制模块101控制显示模块105显示当前 会议现场的画面;
[00巧]步骤303 :语音采集模块103通过麦克风阵列(即呈阵列分布的多个麦克风1031, 参照附图3)采集当前会议现场的语音,通过微处理器进行降噪处理后,输出到中央控制模 块101通过网络发送给参会对方或多方;
[0080] 步骤304 :中央控制模块101接收参会对方或多方的会议现场的画面并通过显示 模块105进行显示;
[0081] 步骤305 :中央控制模块101接收参会对方或多方的会议现场的语音并通过扬声 器1041 (如图3所示,可选为左右分别设置1个扬声器)进行播放;
[0082] W及,步骤306 :触摸模块106获取外部触摸信息并发送给中央控制模块101进行 识别和处理,所述中央控制模块101将处理结果在显示模块1051 (如图3所示)上显示。
[0083]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W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 旨在暗示本公开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运些例子;在本实用新型的思路下,W上实 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W进行组合,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 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因此,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 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之内。
【主权项】
1. 一种协同会议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央控制模块、会议视频采集模块、语音 采集模块、语音播放模块、触摸模块、显示模块; 所述会议视频采集模块,通过USB线与中央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语音采集模块,其与 中央控制模块电连接,包括用于采集当前会议现场的语音的麦克风阵列;所述语音播放模 块,其与中央控制模块电连接,包括多个用于播放会议对方或多方传来的语音的扬声器;所 述显示模块,包括显示屏和信号处理器,通过信号处理器与中央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触摸 模块,其与中央控制模块电连接,且设置于显示屏的表面用于获取外部触摸信息。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协同会议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会议视频采集模块包括 遥控器、USB切换器、至少两个摄像头;每个摄像头均通过USB切换器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协同会议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摄像头均设置在与 其对应的转动机构中,所述转动机构包括机械拨杆,通过拨动机械拨杆实现摄像头的微调 转动。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协同会议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包括:后壳、机 械拨杆、转轴、摄像头PCB板、前壳、一对压片;通过螺钉紧固; 所述摄像头PCB板通过分别设置在其两侧的压片规制在后壳中,并通过螺钉穿过压 片、摄像头PCB板后紧固在后壳中,摄像头PCB板、转轴以及第一机械拨杆由2个2. 6*6自 攻螺钉固定,转轴另由2个2. 6*6自攻螺钉固定在后壳上。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协同会议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麦克风阵列包括呈直线 分布在显示屏上方的4个麦克风;所述扬声器数量为2个,分别设置在显示屏下方的两侧。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协同会议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控制模块采用安卓 主板。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协同会议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模块为电容触摸屏 或红外触摸框。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协同会议一体机,包括:中央控制模块、会议视频采集模块、语音采集模块、语音播放模块、触摸模块、显示模块;所述会议视频采集模块,通过USB线与中央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语音采集模块,其与中央控制模块电连接,包括用于采集当前会议现场的语音的麦克风阵列;所述语音播放模块,其与中央控制模块电连接,包括多个用于播放会议对方或多方传来的语音的扬声器;所述显示模块,包括显示屏和信号处理器,通过信号处理器与中央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触摸模块,其与中央控制模块电连接,且设置于显示屏的表面用于获取外部触摸信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协同会议一体机,能够解决协同会议体验不佳的问题,并进一步解决了音视频采集效果不佳的问题。
【IPC分类】H04N7/15
【公开号】CN205039923
【申请号】CN201520805792
【发明人】杨道宏, 卢肇川, 莫善航, 陈君成, 陈双, 戴俊德, 朱溪, 尹青松, 郭洪
【申请人】鸿合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2月17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16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