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斜部高速自动扶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42623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倾斜部高速自动扶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倾斜部高速自动扶梯,其中间倾斜部的梯级的移动速度大于上下水平部的梯级的移动速度。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地铁的车站等地方设置了大量的高扬程的自动扶梯。对于这种自动扶梯而言,乘客必须在静止的状态下长时间地站立于梯级上,很多人感到不舒适。因此,正在开发高速运行的自动扶梯。但是,为了能使乘客安全上下,必须对其运行速度设定上限值。
对此,提出了这样一种倾斜部高速自动扶梯,使其中间倾斜部的梯级的移动速度与供乘客上下的上下水平部的梯级的移动速度相比相对地提高,通过这种方式的运行,能缩短乘客乘自动扶梯的时间。(参照特许文献1)特许文献1 日本特开昭51-116586号公报但是,在该特许文献1中所述的现有的倾斜部高速自动扶梯中,连接梯级间的能曲折的连杆(曲折连杆)以伸展开的状态在大致圆弧状的反转部的导轨上行走,由于驱动辊移动的轨道与反转部的导轨的形状不一致,所以会在驱动辊和导轨之间产生隆起等,存在梯级不能平稳地进行反转动作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倾斜部高速自动扶梯,该倾斜部高速自动扶梯通过使曲折连杆一边屈伸一边通过反转部,从而实现平稳的反转动作。
本发明的倾斜部高速自动扶梯,具有多个梯级,该多个梯级分别具有驱动辊和从动辊,并且连接成环状而进行循环;驱动辊用导轨,该驱动辊用导轨对上述驱动辊的移动进行导引,并且在反转部构成大致圆弧状;从动辊用导轨,该从动辊用导轨对上述从动辊的移动进行导引;连杆机构,该连杆机构由多个连杆构成,该连杆中的第一连杆在以支持上述驱动辊的驱动辊轴为中心转动自如的状态下连接在上述梯级上,该连杆中的第二连杆在以相邻接的上述梯级的驱动辊轴为中心转动自如的状态下连接在相邻接的上述梯级上,上述第一连杆和上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相互旋转自如地连接在一起,并且该连杆机构具有旋转自如地设在多个连杆中的一个上的辅助辊;以及辅助辊用导轨,该辅助辊用导轨对上述辅助辊的移动进行导引,该倾斜部高速自动扶梯的特征在于,上述连杆机构通过在反转部使上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进行屈伸,从而一边改变相邻接的梯级之间的距离一边进行梯级的移动。
另外,本发明的倾斜部高速自动扶梯,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连杆机构中,当上述梯级通过前进侧的水平部时,上述第一连杆和上述第二连杆进行曲折移动,而当上述梯级通过反转部时,上述第一连杆和上述第二连杆从曲折状态逐渐伸展进行移动。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倾斜部高速自动扶梯的整体侧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倾斜部高速自动扶梯的上层侧的水平部A和反转部F附近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二的倾斜部高速自动扶梯的上层侧的水平部A和反转部F附近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三的倾斜部高速自动扶梯的上层侧的水平部A和反转部F附近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一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倾斜部高速自动扶梯的整体侧视图。图2是表示其上层侧的水平部A和反转部F附近的示意图。
首先,参照图1和图2对结构进行说明。
在主框架1上设有驱动辊用导轨2、从动辊用导轨3以及辅助辊用导轨4。梯级5连接成环状,并且沿着导轨2~4循环。
该梯级5由供人乘用的踏板6和直立地设置在该踏板6的末端侧的竖板7构成,并且梯级5内具有驱动辊11、驱动辊轴12、从动辊13以及从动辊轴14,其中,驱动辊11沿着驱动辊用导轨2进行滚动;驱动辊轴12支持着上述驱动辊11;从动辊13沿着从动辊用导轨3进行滚动;从动辊轴14支持着上述从动辊13。
梯级5的速度是随着相邻接的梯级5的间隔的变化而变化的,换言之,是随着相邻接的梯级5的驱动辊轴12的间隔(轴心间距)的变化而变化的。也就是说,在乘客上下的上部乘降口部A1处,相邻接的驱动辊轴12的轴心间距较小,梯级5以低速进行移动。
于是,随着自上层侧弯曲部B朝向一定倾斜部C,相邻接的驱动辊轴12的轴心间距逐渐扩大,梯级5以高速进行移动。
在相邻接的梯级5之间,连接着使相邻接的驱动辊轴12的轴心间距发生变化的连杆机构20。连杆机构20具有第一至第五连杆21~25、以及沿着辅助辊用导轨4滚动的辅助辊15。
第一连杆21的一端部转动自如地连接在驱动辊轴12上。第一连杆21的另一端部经由旋转轴28转动自如地连接在第五连杆25的中间部上。第二连杆22的一端部转动自如地连接在相邻接的梯级5的驱动辊轴12上。第二连杆22的另一端部经由旋转轴28转动自如地连接在第五连杆25的中间部上。在第一连杆21的中间部上转动自如地连接着第三连杆23。在第二连杆22的中间部上转动自如地连接着第四连杆24。第三连杆23和第四连杆24的另一端部经由滑动轴29连接在第五连杆25的一端部上。在第五连杆25的一端部上设有导向槽,该导向槽对第五连杆25的滑动轴29的滑动进行导向。在第五连杆25的另一端部上设置着旋转自如的辅助辊15。
接下来对动作进行说明。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第四连杆21、22、23、24构成所谓的缩放式四联连杆机构,以第五连杆25为对称轴,可以使第一和第二连杆21、22所成的角度变大或变小。
由此,能使连接在第一和第二连杆21、22上的驱动辊轴12的间隔发生变化。
随着自上层侧弯曲部B朝向一定倾斜部C,驱动辊用导轨2和辅助辊用导轨4之间的间隔减小。此时,连杆机构20进行与撑开雨伞时的伞骨架的动作相同的动作,在上部乘降口A1处于最小状态的相邻接的梯级5的驱动辊轴12的间隔逐渐变大。在一定倾斜部C处,驱动辊用导轨2和辅助辊用导轨4之间的间隔达到最小,相邻接的梯级5的驱动辊轴12的间隔达到最大。由此,梯级5的速度达到最大,在该状态下的第一和第二连杆21、22大致成为直线状。
如上所述,在梯级5低速运行的上层侧的乘降口部A1,连接相邻接的梯级的驱动辊轴12的连杆机构20的第一连杆21和第二连杆22处于曲折状态,但是在从这里到达反转部F的上层侧延伸部A2的区间上,使连杆机构20的第一连杆21和第二连杆22逐渐地伸展成直线状而移动至反转部F。
但是,上层侧反转部F的驱动辊用导轨2的形状为没有可动部的圆弧状,在第一连杆21和第二连杆22以延伸状态在反转部进行移动的情况下,在固定式的圆弧状的驱动辊用导轨2上,驱动辊11的移动轨迹和驱动辊用导轨2的形状不一致,由此,在驱动辊11和驱动辊用导轨2之间产生隆起等,从而不能平稳地进行反转动作。
此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相邻接的梯级5在反转部进行移动时,使连接各驱动辊轴12a、12b的连杆机构20的第一连杆21和第二连杆22在反转部曲折。
现在,在对全部的顶点位于圆弧轨道上的等边多边形进行考虑的情况下,缩短一个边的长度后,能使位于该边的端部的顶点变位至圆的内侧,也就是能向圆的中心方向移动。将该原理类推到使倾斜部高速自动扶梯的反转部F移动的驱动辊11和连杆机构20之间的关系上,则配置在圆弧轨道上的相邻接的驱动辊轴12a、12b的轴心为等边多边形的顶点,呈直线状的第一连杆21和第二连杆22为该等边多边形的边。由此,使连接相邻接的驱动辊轴12a、12b的轴的第一连杆21和第二连杆22曲折后,驱动辊轴12a、12b的轴心间距变小,从而使驱动辊轴12a、12b的轴心变位至圆弧的内侧。
在使第一连杆21和第二连杆22伸展成直线状而通过反转部的情况下,对连杆机构20和驱动辊用导轨2进行设定,以使驱动辊轴12a和12b的轴心变成通过反转部的驱动辊用导轨2的外侧那样的位置关系,通过缩短驱动辊轴12a的轴心和驱动辊轴12b的轴心的距离,相反地能使位于圆弧外侧的驱动辊轴12a的轴心和驱动辊轴12b的轴心变位到圆弧的内侧,并且将驱动辊轴12a的轴心和驱动辊轴12b的轴心保持在反转部F的圆弧状的驱动辊用导轨2的轨道范围内。
为了改变该驱动辊轴12a的轴心和驱动辊轴12b的轴心之间的距离,只需使连杆机构20的第一连杆21和第二连杆22屈伸即可,此时与在倾斜部高速自动扶梯的上层侧弯曲部B和上层侧延伸部对连杆机构20的第一连杆21和第二连杆22的屈伸进行控制时一样,也可以在反转部F处使辅助辊用导轨4和圆弧状的驱动辊用导轨2的间隔适当地变化。
以上仅对上层侧的反转部进行了说明,但对于下层侧也完全相同。
由此,在上层侧和下层侧的梯级反转部,能使驱动辊的移动轨迹与驱动辊用导轨的形状一致,从而能平稳地进行梯级的反转动作。
实施方式二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二的倾斜部高速自动扶梯的上层侧水平部A和反转部F附近的示意图。图3中所示的构成要素及其动作与图2相同,对它们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实施方式一中,如图2所示,连杆机构20由第一至第五连杆构成,而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仅由第一连杆21和第二连杆22构成连杆机构20。其动作和效果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实施方式三接下来,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三的倾斜部高速自动扶梯。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三的倾斜部高速自动扶梯的上层侧水平部A和反转部F附近的示意图。图4中所示的构成要素及其动作与图2相同,对它们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图4中的上层侧反转部F的驱动辊用导轨2为不具有可动部的圆弧状。
在该实施方式三中,使在前进(往路)侧水平部A处的相邻接的梯级5之间的间隔为最小,而使在返回(帰路)侧水平部A处的相邻接的梯级5之间的间隔为最大,在梯级5在反转部F上移动时,梯级5之间的间隔自前进侧水平部朝向返回侧水平部逐渐扩大。
其原理在于,在前进侧水平部处,使驱动辊用导轨2和辅助辊用导轨4之间的距离为最大,从而使连杆机构20的第一连杆21和第二连杆22呈曲折状态,另外,在返回侧水平部处,使驱动辊用导轨2和辅助辊用导轨4之间的距离为最小,从而使第一连杆21和第二连杆22呈直线状态,进而,在反转部F处,随着自前进侧水平部到返回侧水平部,逐渐减小驱动辊用导轨2和辅助棍4之间的距离,以与在倾斜部高速自动扶梯的上层侧弯曲部B以及上层侧延伸部时同样的方式对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屈伸进行控制。
以上仅对上层侧的反转部进行了说明,但对于下层侧也是同样。
由此,在上层侧和下层侧的端部的梯级反转部处,能平稳地进行梯级的反转动作。
另外,由于能缩小倾斜部高速自动扶梯的水平部的长度尺寸,所以能廉价制造倾斜部高速自动扶梯,并且能减少设置工程的费用。
如上所述,对于本发明的倾斜部高速自动扶梯而言,由于在反转部使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成为屈伸或曲折的状态,所以即使反转部的驱动辊用导轨的形状为单纯的圆弧状,也能使梯级进行平稳的反转动作,从而能节约能耗,并改善乘梯的感觉。
权利要求
1.一种倾斜部高速自动扶梯,具有多个梯级,该多个梯级分别具有驱动辊和从动辊,并且连接成环状而进行循环;驱动辊用导轨,该驱动辊用导轨对上述驱动辊的移动进行导引,并且在反转部构成大致圆弧状;从动辊用导轨,该从动辊用导轨对上述从动辊的移动进行导引;连杆机构,该连杆机构由多个连杆构成,该连杆中的第一连杆在以支持上述驱动辊的驱动辊轴为中心转动自如的状态下连接在上述梯级上,该连杆中的第二连杆在以相邻接的上述梯级的驱动辊轴为中心转动自如的状态下连接在相邻接的上述梯级上,上述第一连杆和上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相互旋转自如地连接在一起,并且该连杆机构具有旋转自如地设在多个连杆中的一个上的辅助辊;以及辅助辊用导轨,该辅助辊用导轨对上述辅助辊的移动进行导引,该倾斜部高速自动扶梯的特征在于,上述连杆机构通过在上述反转部使上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进行屈伸,从而一边改变相邻接的梯级之间的距离一边进行梯级的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倾斜部高速自动扶梯,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连杆机构中,当上述梯级通过前进侧的水平部时,上述第一连杆和上述第二连杆进行曲折移动,而当上述梯级通过反转部时,上述第一连杆和上述第二连杆从曲折状态逐渐伸展进行移动。
全文摘要
一种倾斜部高速自动扶梯,其中,当梯级(5)通过反转部(F)时,通过使第一连杆(21)和第二连杆(22)屈伸移动,即使驱动辊用导轨为单纯的圆弧状,也能将驱动辊(11)的移动轨迹保持在驱动辊用导轨的形状范围内,进而能平稳地进行反转动作。
文档编号B66B23/14GK1668524SQ0282959
公开日2005年9月14日 申请日期2002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2002年12月11日
发明者小仓学, 汤村敬, 治田康雅, 吉川达也, 长尾真司, 中村丈一 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