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车和用于叉车的托板锁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66025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叉车和用于叉车的托板锁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叉车,特别是涉及固定插入到叉车的叉子上的托板的托板锁紧装置。
背景技术
在叉车用于冷藏库的情况下,由于冰粘接到叉子表面上,因此插入到叉子上的托板可以在叉子上滑动,从而发生载物掉落的意外事件。对于操作者骑在托板上的这种叉车来讲,存在这样的危险,即,当托板在叉车的叉子上摇摆时,操作者可能从那里摔落下来。已经研发了托板锁紧装置来解决这样的问题。例如,在JP-A-2002-302393和JP-A-2003-40594中已经提出了托板锁紧装置。
根据JP-A-2002-302393中所描述的发明的装置适于通过手动拉动杠杆来固定托板。根据JP-A-2003-40594中所描述的发明的装置适于这种情况,即当带有叉子的升降装置到达预定高度时,所述装置自动地执行托板的固定和释放。
JP-A-2002-302393存在问题,因为手动完成托板的固定和释放,所以操作者可能忘记固定托板。JP-A-2003-40594解决了该问题,但是仍然还有问题,即,只要叉子还没有达到预定高度,那么就不能固定托板,也不能释放托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托板锁紧装置的叉车,所述托板锁紧装置能够自动地固定和释放托板,并且其工作性能优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叉车,它包括车体;直立在车体上的支柱;设置成沿着支柱可升降的升降装置;由升降装置支撑的叉子;以及托板锁紧装置。该托板锁紧装置包括与该升降装置设置在一起的托板邻接元件,通过插入到叉子上的托板的推动,能够改变托板邻接元件的状态;设置在可移动的升降装置(elevator)内的锁紧杆,其被偏置以在托板插入到叉子上的方向上推压;以及传动机构,其将托板邻接元件的操作传递给锁紧杆,其中当托板使该托板邻接元件偏置时,该锁紧杆响应于偏置力而推动托板,以及当托板邻接元件被解除该托板的推压时,该锁紧杆相对该偏压力离开托板。
根据上述结构的叉车,当托板插入到叉子上且置于其上时,托板锁紧装置的锁紧杆自动地锁紧该托板。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该传动机构具有锁紧杆操作机构,其用于当托板偏置该托板邻接元件时释放锁紧杆,和当托板邻接元件被解除该托板的推压时,迫使该锁紧杆相对该偏置力而离开托板。
根据上述结构的叉车,该传动机构具有锁紧杆保持机构,在托板邻接元件处于不受该托板的推动作用的第二状态期间,该锁紧杆保持机构用来将锁紧杆保持在这样的位置,在该位置处锁紧杆离开托板。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托板邻接元件设置在这样的高度处,使得托板邻接元件从叉子的顶面向上伸出。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该托板邻接元件具有抵靠托板的部分,该部分被向上偏置,在托板的上覆盖板的底面的推压作用下使该部分向下运动,从而使托板邻接元件克服该偏置力从第二状态改变到第一状态,通过解除该上覆盖板的底面的推压,响应于偏压力,该托板邻接元件从该托板邻接元件被托板偏压的第一状态回复到该托板邻接元件不再被托板推压的第二状态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该锁紧杆设置在与叉子大致相同的高度处并与叉子一起插入托板的孔,当托板偏置该托板邻接元件时,该锁紧杆从上面推压托板下覆盖板的顶面,且当托板邻接元件不再被托板推压时,该锁紧杆离开该下覆盖板的顶面。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该锁紧杆在重力作用下向下偏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通过弹簧向下偏置该锁紧杆。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整个托板锁紧装置的正视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托板锁紧装置主要部分的放大的正视图;图3是放大的左视图,其与图2对应并且示出了本发明的托板锁紧装置的主要部分;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托板锁紧装置的操作的左视图;以及图5是表示前伸式(reach)叉车的侧视图,其应用有本发明的托板锁紧装置。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详细地描述带有托板锁紧装置(如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叉车。
如图5所示的前伸式叉车具有车体1;前伸车架3,其以这样的方式被支撑,即,沿着从车体1前部伸出的跨接臂(straddle arm)2能够前后移动;直立在前伸车架3上的支柱4;用作升降装置的升降托架5,其由支柱4可升降地支撑;倾斜杆6,其由该升降托架5可摆动地支撑;一对左右叉子7;以及组装到升降托架5上的靠背8。附图标记9表示可以打开/关闭的安全板,设置它的目的是当操作者骑在插入到叉子上的托板上时,确保操作者的安全。
图1是表示具有本发明的托板锁紧装置10的升降托架5的正视图。该托板锁紧装置10是一对这样的装置它们分别设置在升降托架5的左、右两侧,如图所示,并由升降托架5支撑。这对装置以相对于升降托架5的中心线(未示出)对称的方式构造。因此,下面仅仅描述其中一个托板锁紧装置10的结构。
图2是表示图1中示出的左侧一个托板锁紧装置10的正视图。该锁紧装置10具有壳体12,它设置有突出部12a,该突出部的顶部装配在升降托架5的支撑轴5a中;安装板12b,其下部后表面由倾斜杆6可枢转地支撑;和从前面盖住该安装板12b的盖子12c。
该锁紧装置10还具有升降架15,它由一板件构成,通过将固定到安装板12b的前表面上的导轨13和导向块14用作导向件,可升降地设置该板件,该锁紧装置10还具有锁紧杆11,它插入并固定到从壳体12开始向下凸出的升降架15的底部上。
锁紧杆11设置成靠近叉子7,并且为从升降架15开始朝向叉子7的一端与其平行地水平延伸并且具有预定的长度的杆。锁紧杆11的高度位置设定成近似等于正常状态下叉子7的高度,在该正常状态下,托板P没有插入到叉子7上。因此,当叉子7插入到托板P中时,该锁紧杆11与叉子7一起插入到托板P的孔内。
托板锁紧装置10具有凸轮盘17,该凸轮盘适于绕着固定到壳体12中安装板12b的前面上的轴16的前后轴中心线旋转。
锁紧凸轮表面18和释放爪19形成在凸轮盘17的表面上,该凸轮盘设置在升降架15的侧边(即其左侧,如图2所示),其中随着凸轮盘17如图2所示逆时针方向旋转,锁紧凸轮表面18与所述轴的旋转中心线的距离连续地增加,且释放爪19从锁紧凸轮表面18的最低边缘部分,也是从与所述轴中心线距离最小的边缘部分处沿着外径方向凸出。另一方面,如该图所示,在升降架15上形成有台阶状部分的接合部分20和形状类似直线部分且从该接合部分20向上延伸的凸轮接收表面21。凸轮盘17的释放爪19能够从下面与该接合部分20接合或者脱离。如图2所示,该锁紧凸轮表面18形成为这样,从而当凸轮盘17逆时针方向旋转较大程度时,与该接合部分20相对的较大直径部分开始与凸轮接收表面21滑动接触。
由拉伸螺旋弹簧构成的第一复位弹簧22伸展安装在安装板12b和凸轮盘17之间。如图2所示,该第一复位弹簧22的拉力逆时针推动凸轮盘17,即推动凸轮盘17,从而使释放爪19抓住凸轮盘17并使凸轮盘17升高。当释放爪19提升接合部分20时,升降架15和锁紧杆11克服它们的自重而升高。止挡23固定到安装板12b上。升降架15的顶面邻靠止挡23,从而设定升降架15的上升限度。
图3和4表示左侧锁紧机构的侧面。图3表示托板P没有放在叉子7上的状态。图4表示托板P放在叉子7上的状态。
如图2到4所示,一托架12d设置在安装板12b的下部前面上。在侧视图中形成为L形的托板邻接元件24通过托架12d被可转动且轴向地支撑。
如图2所示,托板邻接元件24设置得靠近叉子7和锁紧杆11且位于它们之间。托板邻接元件24的水平部分24b与叉子7和锁紧杆11平行地朝向叉子7的一端延伸。在该水平部分24b的一端处形成有作为向下倾斜的托板邻接部分的倾斜边缘24c。
托板邻接元件24的高度位置设定为这样,从而在托板P没有插在叉子7上的正常状态下,该倾斜边缘24c略微高于叉子7和锁紧杆11。因此,当叉子7插入到托板P内时,旋转托板邻接元件24从而该倾斜边缘24c抵靠托板P,并且水平部分24b向下移动。
通过凸轮盘17将托板邻接元件24的旋转动作传递给升降架15的传动机构25设置在托板邻接元件24上。
传动机构25具有杆件25a,其枢接到托板邻接元件24的直立部分24a的顶部并且从那里开始向上延伸,传动机构25还具有双臂杠杆25b,它的一条臂的端部枢接到杆件25a的顶部;链接板25c,其枢接到杠杆25b的另一条臂的端部并且从那里向下延伸;以及第二复位弹簧25d,它由伸展安装在链接板25c的底部和安装板12b两者上的拉伸螺旋弹簧构成。
双臂杠杆25b通过销子25e可转动地支撑在安装板12b上。链接板25c在侧视图中形成为U形,并且适于将凸块26从下面接收在该U形凹部的凹底部分,如图所示,该凸块26固定地连接到凸轮盘17的右端部上。
因此,如图2所示,凸轮盘17的凸块26通过第一复位弹簧22的拉力推动该凹底部分25f。在凸轮盘17的释放爪19与升降架15的接合部分20接合的情形下,当链接板25c向下运动时,凸轮盘17顺时针方向旋转,如图2所示,从而使升降架15上升。相反,当链接板25c向上运动时,凸轮盘逆时针方向旋转,如图2所示,从而该升降架15由于自身的重力而向下运动。
图2表示升降架15已经运动到升降架15抵靠在止挡23上的最高位置的状态。此时,升降架15与接合部分20的释放爪19接合,并且由第一复位弹簧22的拉力来制止升降架15的向下运动。升降架15向下运动直到传动机构25开始运转。因此,用来使升降架15保持在这种状态下的凸轮盘17、其释放爪19、升降架15的接合部分20、复位弹簧22等能够被称作锁紧杆保持机构,用来防止升降架15或者锁紧杆11向下运动。
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理解,根据链接板25c的上/下位置可以判断升降架15是向上运动还是向下运动。然而,利用第一复位弹簧22的弹簧力能够实现锁紧杆11的上升操作,该弹簧力施加在升降架15和锁紧杆11上。因此,第一复位弹簧22、凸轮盘17和升降架15可以被称作锁紧杆操作机构。
接下来描述托板锁紧装置10的操作。
首先描述将托板P锁定插入到叉子7上的情况下的操作。
如图3所示,当托板P没有插入到叉子7上时,使托板邻接元件24上升,从而检测复位弹簧25d的拉力使直立部分24a如其名字所指出的那样直立起来。这样,水平部分24b保持为水平状态,正如该部分的名字所指出的那样。进入这种状态的托板邻接元件24的状态被称作第二状态。此时,锁紧杆11保持在这样的高度位置,即,锁紧杆11和叉子7在侧面图内彼此重叠。托板邻接元件24的水平部分24b保持在这样的状态,即,该水平部分24b的顶部以比叉子7的顶面要高的方式凸出。
随后,如图4所示,当叉子7插入到托板P内时,或者在插入托板P内之后稍微使叉子7上升时,托板P的上覆盖板Bt的底面Bt1与叉子7的顶面接触。此时,托板P的底面Bt1向下压位于叉子7根部的托板邻接元件24的水平部分24b,从而托板邻接元件24处于第一状态,其中托板邻接元件24绕着托架12d的轴旋转。
因此,托板邻接元件24的直立部分24a向下倾斜,从而向下拉动杆件25a,并且双臂杠杆25b绕着销子25e逆时针方向旋转,如图2所示。然后,链接板25c上升。这一系列操作通过克服第二复位弹簧25的偏压力来实现。
该链接板25c的上升导致其凹底部分25f向上推动凸轮盘17的凸块26,并且凸轮盘17逆时针方向旋转,如图2所示。随之,接合部分20与凸轮盘17的释放爪19脱离,从而该凸轮盘17由于自身重力向下运动。结果,设在凸轮盘17底部的锁紧杆11从上面推压托板P的下覆盖板Bb的顶面Bb1,如图4所示。通过叉子7和锁紧杆11从内部推压能够使托板P固定且锁紧。
此时,因为锁紧凸轮表面18形成为这样,即,随着凸轮盘17如图2所示地逆时针方向旋转,其距离所述轴的旋转轴中心线的距离不断增加,所以该锁紧凸轮表面18与凸轮接收表面21滑动接触,并处于锁紧杆11推压托板P的下覆盖板Bb的阶段,从而将锁紧杆11保持在这样的状态,即,适当地抑制锁紧杆11的上下运动,以防止锁紧杆11由于车体的摆动而易于上、下动作。
如上所述,当托板P插入到叉子7上时,或者在这之后叉子7略微上升时,托板锁紧装置10能够自动地锁紧托板P。插入的托板P相对于叉子7的高度位置和托板邻接元件24的安装位置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将执行该锁紧的时间确定为托板P插入到叉子7上的时间,或者为在这之后叉子7略微上升的时间。因此,为了始终把托板P锁紧插入在叉子7上,选择性地将邻接元件24的安装位置或者水平部分24b的顶部边缘位置设置得高于叉子7的位置就足够了。另一方面,为了在托板P插入到叉子7上之后在叉子7略微上升时始终锁紧托板P,选择性且相反地将邻接元件24的安装位置或者水平部分24b的顶部边缘位置设置得低于叉子7的位置就足够了。
接下来,描述为了使叉车卸载而取消插入到叉子7上的托板P的锁紧的情况。
当使升降托架5从图4所示的位置向下运动并把托板P放在地面或者架子上时,通过同时锁定托板P的高度位置,该叉子7和托板锁紧装置10向下运动。这样,叉子7和托板锁紧装置10的托板邻接元件24逐渐地离开托板P的上覆盖板Bt的底面Bt1。
当托板P的上覆盖板Bt和叉子7之间的距离增加时,托板邻接元件24逐渐解除由上覆盖板Bt施加的偏压力。第二复位弹簧25d的偏压力使托板邻接元件24逆时针方向旋转,如图4所示,从而托板邻接元件24返回到第二状态。结果,托板邻接元件24的直立部分从倾斜状态返回到直立状态。向上拉动杆件25a。双臂杠杆25b绕着销子25e顺时针方向旋转,如图2所示。链接板25c向下运动。
链接板25c的下降引起其凹底部分25f沿着这样的方向向下运动,即,沿着该凹底部分25f远离凸轮盘17的凸块26的方向,如图2所示,凸轮盘17顺时针方向旋转。随之,接合部分20再次与凸轮盘17的释放爪19接合。通过第一复位弹簧22的偏压力的作用,凸轮盘17克服其自身重力而上升。然后,如图2所示,凸轮盘1在7在邻接靠在止挡23上的位置处停止。
结果,设置在凸轮盘17底部的锁紧杆11返回到插入托板P之前保持的状态,如图3所示。之后,释放托板P。即,取消托板的锁紧状态。然后,叉车后退,从而可以容易地从叉车上抽出托板P。之后,将托板P放在地面上或者架子上。
如上所述,拖板锁紧装置10能够准确且容易地取消托板P的锁紧,并且通过将托板P放在地面或者架子上,也能使托板P处于这样的状态,即能够从叉车中抽出托板P。
顺便说一下,尽管该实施例利用了每一锁紧杆11和升降架15的自身重量(例如,重力)来向下推动锁紧杆11,但是单独的专用重量也可固定到锁紧杆11上。或者,不使用重力,沿着向下推动锁紧杆11方向被推动的弹簧可伸展地装在锁紧杆11和壳体12之间。
顺便说一下,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各种设计变化都是可能的。因此,本发明包括从前述的实施例可以预见的所有实施形式,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
权利要求
1.一种叉车,它包括车体;支柱,直立在车体上;升降装置,设置成沿着该支柱可升降;叉子,由升降装置支撑;和托板锁紧装置,其包括托板邻接元件,其与该升降装置设置在一起,通过插入到叉子上的托板的推压作用,能够改变托板邻接元件的状态;锁紧杆,设置在可移动的升降装置内,其被偏压以沿着托板被插入到叉子上的方向进行推压;以及传动机构,其将托板邻接元件的动作传递给锁紧杆,其中,当托板偏压该托板邻接元件时,该锁紧杆响应于偏压力而推压托板,以及当托板邻接元件不再被该托板推压时,该锁紧杆克服该偏压力而离开托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叉车,其特征在于,该传动机构具有锁紧杆操作机构,该机构用于在托板偏压该托板邻接元件时释放锁紧杆,以及在托板邻接元件被解除该托板的推压时迫使该锁紧杆克服该偏压力而离开托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叉车,其特征在于,该传动机构具有锁紧杆保持机构,用来将锁紧杆保持在这样的位置处,即,当托板邻接元件不再被该托板推压时,该锁紧杆离开托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叉车,其特征在于,该托板邻接元件设置在这样的高度,即,托板邻接元件从该叉子的顶面向上凸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叉车,其特征在于,该托板邻接元件具有抵靠着托板的部分,该部分被向上偏压,通过该托板的上覆盖板的底面的推压使该部分向下运动,从而使其克服该偏压力而从第二状态改变到第一状态,和通过解除该上覆盖板的底面的推压,响应于偏压力,该托板邻接元件从该托板邻接元件被托板偏压的第一状态回复到该托板邻接元件不再被托板推压的第二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叉车,其特征在于,该锁紧杆设置在和叉子大致相同的高度处并与该叉子一起插入托板的孔中,当托板偏压该托板邻接元件时,该锁紧杆从上面推压托板的下覆盖板的顶面,和当托板邻接元件不再被托板推压时,该锁紧杆离开该下覆盖板的顶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叉车,其特征在于,该锁紧杆在重力作用下向下偏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叉车,其特征在于,该锁紧杆被弹簧向下偏压。
9.一种用于叉车的托板锁紧装置,该叉车包括车体,直立在车体上的支柱,设置成沿着该支柱可升降的升降装置,以及由升降装置支撑的叉子,该托板锁紧装置包括托板邻接元件,其与该升降装置设置在一起,通过插入到叉子上的托板的推压作用,能够改变托板邻接元件的状态;锁紧杆,设置在可移动的升降装置内,其被偏压以沿着托板被插入到叉子上的方向进行推压;以及传动机构,其将托板邻接元件的动作传递给锁紧杆,其中,当托板偏压该托板邻接元件时,该锁紧杆响应于偏压力而推压托板,以及当托板邻接元件不再被该托板推压时,该锁紧杆克服该偏压力而离开托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叉车的托板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传动机构具有锁紧杆操作机构,用于当托板偏压该托板邻接元件时释放锁紧杆,和当托板邻接元件被解除该托板的推压时,迫使该锁紧杆克服该偏压力而离开托板。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叉车的托板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传动机构具有锁紧杆保持机构,用来将锁紧杆保持在这样的位置处,即当托板邻接元件不再被该托板推压时,该锁紧杆离开托板。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叉车的托板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托板邻接元件设置在这样的高度处,即,托板邻接元件从该叉子的顶面向上凸出。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叉车的托板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托板邻接元件具有抵靠着托板的部分,该部分被向上偏压,通过该托板的上覆盖板的底面的推压使该部分向下运动,从而使其克服该偏压力从第二状态改变到第一状态,和通过解除该上覆盖板的底面的推压,响应于偏压力,该托板邻接元件从该托板邻接元件被托板偏压的第一状态回复到该托板邻接元件不再被托板推压的第二状态。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叉车的托板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锁紧杆设置在与叉子大致相同的高度处并与该叉子一起插入托板的孔中,当托板偏压该托板邻接元件时,该锁紧杆从上面推压托板的下覆盖板的顶面,和当托板邻接元件不再被托板推压时,该锁紧杆离开该下覆盖板的顶面。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叉车的托板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锁紧杆在重力作用下向下偏压。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托板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锁紧杆被弹簧向下偏压。
全文摘要
托板邻接元件设置在作为升降装置的升降托架内,通过插入到叉子上的托板的推压能够改变每一托板邻接元件的状态。在该升降托架内设置有锁紧杆,沿着托板推压该托板邻接元件的方向推动该锁紧杆抵靠在插入到叉子上的托板上。此外,其内还设有传动机构,用于将托板邻接元件的动作传递给锁紧杆。当托板邻接元件处于受托板推压的第一状态时,该锁紧杆响应于作用在其上的偏压力而推压托板。当托板邻接元件处于其不再被该托板推压的第二状态时,该锁紧杆克服该偏压力离开托板。
文档编号B66F9/18GK1579924SQ200410070058
公开日2005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5日 优先权日2003年8月6日
发明者森本一彦 申请人:日本输送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