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斗型蒸气腔体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20593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漏斗型蒸气腔体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散热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漏斗型蒸气腔体散热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不断朝高性能、高速度和轻薄短小的趋势发展,电子元件的发热量也在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意识到微处理器散热的重要性。好的散热器应具有噪音低、寿命长及能将散热器中心的热源带出的功能。如何更好地解决系统的散热问题俨然成为电子产品发展的技术瓶颈,成为不可缺少的关键技术。在早期系统中,电子元件的散热是通过电能驱动的风扇将散热器(heat sink)所吸收的热能驱散,加强对电子元件周围气体的对流。但因为风扇可能会失效或损坏,因此减少系统的可靠性,且风扇的运转也会影响电子元件的操作及增加了该系统的噪音,又容易带来灰尘及额外的电力消耗等负面因素。因此,近年来即以蒸气腔(vapor chamber)散热器取代传统以风扇及散热器组合的散热装置。
图2是现有蒸气腔(vapor chamber)散热器300的剖面示意图。该散热器300的蒸气腔301为中空容器,该蒸气腔301内部真空充填有工作流体302。一般而言,是将发热体321(例如中央处理器)设于该蒸气腔301下表面311的中间部,工作流体302的液态介质会因为吸收来自该发热体321产生的热量,沸腾蒸发并形成气态介质(在此未标出)。该气体介质向上升至蒸气腔301上方,因该蒸气腔301上方外壁设有多个散热鳍片305,所以使该蒸气腔301内所汇聚的热源通过这些散热鳍片305向外释放,因而升至该蒸气腔301上方的气态介质因温度下降而冷凝成为液态介质,并流回蒸气腔301下方。这样,该蒸气腔散热器300借由工作流体302蒸发与冷凝的循环过程,达到散热的效果。
然而,上述蒸气腔散热器大多设计在23mm左右的装置中(例如笔记本型计算机、厚度薄化的服务器、移动式电子产品等),在有限的空间下,该蒸气腔301受限于散热器300整体的高度与上方散热鳍片305的高度,因此,装填在该蒸气腔301内的工作流体302受温度影响所形成的液态介质或气态介质,在有限高度下,易使两种介质流动路径重叠,造成气态介质与液态介质相互干扰,降低了散热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漏斗型蒸气腔体散热器,改善了蒸气腔体内的空间结构,使收容于该蒸气腔体内的工作流体受温度影响形成的液态介质及气态介质的流动路径不相同,增加了散热效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漏斗型蒸气腔体散热器,改善了该气态介质的冷凝效果,增进了液体介质与气体介质的转换效能,进而提高散热效能。
为达到上述及其它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漏斗型蒸气腔体散热器至少包括中空立体锥状的座体;设于该座体的下半部的传热部,用于接收发热体所散发的热源;设于该传热部内部的储放槽,用于收容工作流体以及设于该座体上半部内、并与该储放槽相通的蒸发道,其与该储放槽是真空空间,该蒸发道是由从上至下内缩的冷凝壁所构成,且该冷凝壁的外侧环设多个散热鳍片。
借由该工作流体的液、气态循环导流吸收发热体的热量,其工作过程为,传热部吸收来自该发热体的热量,令储放槽内的工作流体沸腾并蒸发形成气体介质后流向蒸发道,且通过该具有散热鳍片的冷凝壁将气体介质热量向外释放,使气体介质冷凝转换为液体介质,该液体介质沿着冷凝壁的斜面、加上液体介质本身的重量回流至储放槽内,持续不断地完成工作流体的液、气态循环,有效散除发热体的热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漏斗型蒸气腔体散热器改善了蒸气腔体内的空间结构,使收容在该蒸气腔体内的工作流体受温度影响所形成的液态介质及气态介质的流动路径不相同,从而增加散热效能,改善了该气态介质的冷凝效果,从而增进液体介质与气体介质的转换效能,进而提高散热效能。


图1A为本实用新型的漏斗型蒸气腔体散热器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B为本实用新型的漏斗型蒸气腔体散热器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C为本实用新型的漏斗型蒸气腔体散热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以及图2为现有蒸气腔散热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图1A及图1B是本实用新型的漏斗型蒸气腔体散热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漏斗型蒸气腔体散热器具有中空立体锥状的座体(100及100′),该立体锥状可为矩形锥状(如图1A所示的座体100)、圆形锥状(如图1B所示的座体100′)或其它多边形锥状。以下实施例将以图1所示的中空立体锥状的座体100为例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蒸气腔体散热器至少包括座体100、传热部107、储放槽121和蒸发道103。
该座体100的底部设有传热部107,该传热部107的底面101与例如中央处理器的发热体400接触,使该发热体400产生的热源经由该传热部107传送至该座体100上,得以通过该座体100将热源释放。
该传热部107内部具有用于收容工作流体127的储放槽121,如图1C所示,该座体100顶面与传热部107之间具有蒸发道103,该蒸发道103是由上至下内缩的冷凝壁106所构成,该冷凝壁106可呈斜面及曲面(例如弧面)的结构,本实施例以斜面结构为例说明,且该冷凝壁106的外侧环设多个散热鳍片105。
当发热体400的热源传至传热部107时,该传热部107内的储放槽121也接收到热源温度,使收容于该储放槽121内的工作流体127沸腾,进而使该工作流体127由液态介质转为气态介质123,并使气体介质123向上流至蒸发道103中,流经该蒸发道103的气体介质123通过冷凝壁106所形成的斜面来增加散热面积,再经过设在该斜面外侧的散热鳍片105使该气体介质123的热量通过散热鳍片105释放,所以在冷凝壁106的斜面上形成冷凝液滴125。接着,借由其本身的重量(自重),冷凝液滴125沿着该冷凝壁106的斜面向下流,进而回流至该储放槽121中,流回该储放槽121中的工作流体127仍继续吸收发热体400散发的热量,以持续地完成工作流体的液、气态循环导流的散热方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漏斗型蒸气腔体散热器内的工作流体127所需的转态空间是由斜面结构组成,且该储放工作流体127的储放槽121下方即与发热体400接触,所以提高了该工作流体127的吸热效率,因此,使得充填在该储放槽121内的工作流体127在进行气体与液体转态过程中不会产生因介质流向路径相同而产生干扰,所以借由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器确实可提高常用的蒸气腔体散热器的散热效率;且通过该由上至下内缩而形成斜面的冷凝壁106来增加散热面积,使得流经蒸发道103的气体介质可沿着冷凝壁106更容易产生冷凝作用而转为液态介质,并且通过斜面的冷凝壁106因液态介质的本身重量而回流至储放槽121内,如此,提供一种散热效能更佳的散热器结构。
权利要求1.一种漏斗型蒸气腔体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该蒸气腔体散热器至少包括座体;传热部,设在该座体的下半部,该传热部用于接收发热体所散发的热量;储放槽,设在该传热部内部,该储放槽用于收容工作流体;蒸发道,设在该座体的上半部内并与该储放槽相通,且该储放槽与蒸发道是真空空间,该蒸发道是由从上至下内缩的冷凝壁构成,且该冷凝壁的外侧环设多个散热鳍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斗型蒸气腔体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该座体是呈中空立体锥状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漏斗型蒸气腔体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该中空立体锥状是矩形锥状、圆形锥状及至少三边的边形锥状其中的一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斗型蒸气腔体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该冷凝壁是斜面、弧面及曲面其中的一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斗型蒸气腔体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该发热体为中央处理器。
专利摘要一种漏斗型蒸气腔体散热器至少包括中空立体锥状的座体;设于该座体的下半部的传热部,其用于接收发热体所散发的热源;设于该传热部内部的储放槽,其用于收容工作流体;以及设于该座体的上半部内并与该储放槽相通的蒸发道,其与该储放槽是真空空间,该蒸发道是由从上至下内缩的冷凝壁所构成,且该冷凝壁的外侧环设多个散热鳍片;该漏斗型蒸气腔体散热器改善了蒸气腔体内的空间结构,增加了散热效能,还改善了该气态介质的冷凝效果,从而增进液体介质与气体介质的转态效能,进而提高散热效能。
文档编号H05K7/20GK2717179SQ200420088109
公开日2005年8月10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04年8月20日
发明者林茂青 申请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