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打印系统及其数据处理方法

文档序号:8024868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形打印系统及其数据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形打印系统与其数据处理方法,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印刷电路板之图案打印或显示器领域应用的数据格式重排打印系统与其数据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基板上形成微型结构(Microsteucture),例如印刷电路板(PrintedCircuitBoard)之电路,已经发展出许多的制造方法,例如传统之印刷电路制造方法,如图1之右侧所示,包括许多繁杂之步骤,例如先在基板上形成金属膜,以形成下层之金属膜层。而后再利用光刻胶涂布之方式,在上层涂布光刻胶层。经过运用光掩膜曝光显影,之后,除去光刻胶层之后,即形成预定的图案。此制造方法不仅繁琐,也需要相当昂贵之机器与设备,成本上相当的高。因此,有人提出运用喷印之技术达到在基板上形成微型结构之方法。工业上所需喷印之基板常具有特定的形态,其形态变化不像一般图像复杂,所以所需的数据处理方式应可不同于一般图像的喷印方法,在此可利用喷墨头旋转方式来改变方法完成喷印特定形态基板之目的。在实际的应用上不可能依不同的基板分辨率,就搭配不同的喷墨头分辨率,如此一来,会提高生产成本与需常做更换喷墨头的操作以适应不同的基板,并支持不同图片格式,如JEPG、TiFF、GERBER等。另外,有无可搭配之喷墨头又是一个问题。在传统运用喷印之方法制造基板上的微型结构,例如在国际申请案(PCT)之公开号为WO02/099848之公开案件内容中,主要提出关于实现微涂布图案打印所需的系统模块,主要模块包括调校模块(alignmentmodule)、清洁喷墨头模块(servicemodule)、液滴分析模块(dropdiagnosticsmodule)、移动模块(motionmodule)及压电式微沉积(piezoelectricmicrodeposition,底下称为“PMD”)之喷墨头供应模块(PMDheadsupportmodule)等等。为达到液滴大小的控制,此公开案之内容中揭示利用波型或滴数来做控制。为提高打印分辨率,此揭示内容亦提到利用旋转喷墨头角度的方式来完成。此篇专利申请案也提及在生产线上若需喷印多种材料,在只使用一组系统的情况下,为配合多种材料及制造流程,将会有大量的时间是花费在更换喷墨头供应模块及清洗喷墨头上,为改善此情况,可利用多组此系统在生产线上作组合以减少更换喷墨头供应模块及清洗喷墨头所需的时间。另外,在国际申请案(PCT)之公开号为WO02/098576之公开案件内容中,揭示一种改良微涂布图案打印质量之方法。为了在微涂布图案打印时达到更好的打印质量时,可改良调校模块(alignmentmodule)、或是提供高分辨率、或是好的墨滴控制均是不可或缺的。此申请案主要是关于改良调校模块的方法,及利用墨滴分析系统并针对各喷墨孔做波型控制,以达到较佳之墨滴控制。而运用旋转PMD喷墨头角度的方式来完成提高垂直方向的分辨率,并利用超频(over-clocking)之方式来提高水平方向的分辨率。此超频(over-clocking)主要是在考虑过墨滴(Droplet)之宽度与喷墨头之水平与垂直之移动速度后增加操作之频率。例如图2A即显示不正确之喷墨头驱动波形370-1、370-2、......与370-8,而造成对应之墨滴374-1、374-2、.....与374-8,部分产生错误之大小或位置之移位。例如墨滴374-4太小又位置有误,而墨滴374-4太大又位置上也有误。而通过运用旋转PMD喷墨头角度与调整操作频率,可如图2B所示,得到正确之喷墨头驱动波形380-1、380-2、......与380-8,以及正确之墨滴384-1、384-2、.....与384-8大小与位置。另外,在国际申请案(PCT)之公开号为WO02/050260之公开案件内容中,揭示一种微涂布图案系统,可喷印特定的图案于基板上,且为了消除因喷墨孔运行不正常所导致的密度分布不均的缺陷。此专利申请案中揭示利用产生一种可喷印特定图案的遮罩(mask),在每一次的喷印流程中需照此遮罩作运算,计算出这一次喷印的数据,以消除因喷墨孔运行不正常所导致的密度分布不均的缺陷。如图3A为欲形成之图案,而由图3B之喷墨头50,根据喷孔(nozzle)134-1~134-n在多行206-1~206-B中喷出预定位置之墨滴。而此发明所揭示的微涂布图案系统,如图3C所示,其喷墨头50可根据光掩膜产生装置所产生之光掩膜,运用多次的移动(如标记210与240所示)而取得所要之图案。上述之传统方式,皆未揭示如何通过某一运算方式将基板图案正确打印出来之方法。也未透露如何要打印之数据以高速传输方式将重排后之打印数据存到存储器中,以达到同步触发之目的。
发明内容本发明提出一种图形打印系统,利用运算方式将基板图案正确打印出来之方法。本发明提出一种图形打印系统与其数据处理方法,适用于印刷电路板之图案打印或显示器领域应用的数据格式重排打印方法。此图形打印方法包含了一个描绘(Scription)数据解译成矩阵(Matrix)数据的过程,一个喷墨头与打印分辨率调变数据程序,一个数据指令解译集与传输程序,一个存储器数据重排程序,以及一个数据同步触发程序,达到高分辨率可连续调变打印任意数据之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形打印系统,利用喷墨头旋转方式来改变打印分辨率,其特征在于此旋转调变的角度,与喷墨打印的方向相关;其相关性之一为喷墨头旋转的角度,使得垂直于喷墨打印的移动方向上的喷孔间的分辨率,与待打印的图案的垂直分辨率一致;其相关性之二为喷墨头旋转的角度,使得平行于喷墨打印的移动方向上的喷孔间的分辨率,与待打印的图案的平行分辨率呈现倍数关系;对于数据格式方面,并无特定图片格式的要求,重排后之打印数据,存到存储器当中,以达到同步触发之目的。为达上述或是其它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图形打印系统。上述之图形打印系统包括图形辨示模块、打印轨迹计算模块、打印数据填入存储器模块与喷墨头驱动模块。此图形辨示模块用以接收打印数据图案,进行档案转换,辨识,并根据工艺参数修正图像阵列数据。上述的工艺参数与基板表面的亲疏水性性质有关,对墨水落到(Landing)到基板后,产生的落点面积变化,称为散布系数(SpreadingFactor),是上述所谓的工艺参数修正图片的重要依据。打印轨迹计算模块,根据打印图片,配合图形打印系统之喷墨头模块位置与其多个喷孔之设置,进行喷墨头模块旋转角度之计算,以进行区块打印之操作。其特征在于此旋转调变的角度,与喷墨打印的方向相关;其相关性之一为喷墨头旋转的角度,使得垂直于喷墨打印的移动方向上的喷孔间的分辨率,与待打印的图案的垂直分辨率一致;其相关性之二为喷墨头旋转的角度,使得平行于喷墨打印的移动方向上的喷孔间的分辨率,与待打印的图案的平行分辨率呈现倍数关系,重排后之打印数据,存到存储器当中,以达到同步触发之目的。打印数据填入存储器模块对打印图片进行区块打印之数据进行重排后填入一存储器。喷墨头驱动模块用以根据重排后的打印数据,对图形打印系统之喷墨头与喷孔进入喷印区后进行喷墨之操作,以形成打印图片对应之图像。存储器数据重排程序的特征在于,根据所选择的喷孔数据以及转换后的切割图片数据,依据打印时移动的水平方向的时序排列,以顺序先后排列此存储器数据,此存储器数据的特征为一个m*N的存储区块,其中N为所选择的喷孔数据数目,m为依据打印时移动的水平方向的时序排列,触发信号的数目(一般为光学尺的差动信号)或其整倍数,所排列而成的存储器数据。特别的是,因为喷墨头配合旋转角度,上述的m*N矩阵数据,其触发打印的数据,呈现平行四边形的数据结构,此平行四边形数据与所选择的喷孔数目以及触发信号有关。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图1是说明一种公知的印刷电路制造方法之示意图。图2A~2B是说明一种公知的改良微涂布图案打印质量之方法之示意图。图3A~3C是说明一种公知的微涂布图案系统,其中图3A为欲形成之图案,而图3B说明喷墨头根据喷孔(nozzle)预定喷印之位置,而图3C是喷墨头可根据光掩膜产生装置所产生之光掩膜进行喷印。图4A是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之图形打印系统示意图。图4B是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之图形打印系统示意图。图5A是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之最佳化演算法则,将所要打印之图片转换为二进制之图像阵列数据。图5B是说明传统打印之图片所产生之图像。图5C是说明经过本发明实施例之最佳化算法运算后打印图片所产生之图像。图5D是说明以单孔喷印不同分辨率(点距)的直线,观察其扩散的程度以建立点距对应扩散的数据库。图6是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之喷墨头调整方法。图7A~7B是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之喷孔位置与Raster数据分辨率之对正方法示意图。图8A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之对图像进行储存到存储器之示意图。图8B是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之对图像进行分割为区块数据(SwathData)后,一个接着一个区块成像(SwathbySwathPattern)之方式打印之示意图。图8C是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之对图像进行分割为区块数据(SwathData)后,对区块以交错成像(InterlacePatterning)之方式打印之示意图。图8D是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之对图像进行分割为区块数据(SwathData)后与喷头之对应示意图。图8E是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之对图像进行分割为区块数据(SwathData)后与喷头之对应详细示意图。图9是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之除了依打印分辨率计算喷墨角度外,并可根据喷墨头数目及喷孔数,计算每一区块(Swath)之喷印数据方法之示意图。图10A~10C是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之图像数据重排方法之示意图,主要是将区块(Swath)对应喷孔数据由打印图片抽出,集合成阵列,并依喷墨头旋转角度,将数据重新重排之示意图。图11A~11C是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之喷墨驱动方法示意图,其中图11A与11B是说明喷墨头旋转一角度后,喷墨头进入喷行区,所对应之驱动时序图,而图11C是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之喷墨头驱动模块之示意图。图12是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之调整喷墨头之喷孔触发喷墨之方法示意图。主要元件标记说明370-1、370-2、......与370-8喷墨头驱动波形374-1、374-2、.....与374-8墨滴380-1、380-2、......与380-8喷墨头驱动波形384-1、384-2、.....与384-8墨滴50喷墨头134-1~134-n喷孔(nozzle)410图片420图案数据(PatternontheFly)430图形辨示模块440打印轨迹计算模块450打印数据传送模块460打印数据填入存储器模块470喷墨头驱动模块510图片512最佳化演算法则514二进制之图像阵列数据520标准图像521、522、523、524、525、526、527、528、561、562、563、564、565、566、567与568等待打印数据531、532、533、534、535、536、537、538、571、572、573、574、575、576、577与578墨点530与540、530A与540A线550图片560标准图像590、595直线610喷墨头612喷孔ESCPR#E图案分辨率计数(PatternResolutionCount),设定打印图片时,每一个像素(Pixel)的间隔距离ESCDC#E图案延迟计数(PatternDelayCount),设定每一个喷墨头之喷孔(nozzle)因转角度造成的编码计数(EncoderCount)差值ESCRC#E图案跑道计数(PatternRunwayCount),第一个喷孔(Nozzle)到第一个要喷印位置的距离之计数(Count)数大小ESCX#E触发密度计数813喷墨头(PrintHead)811图像数据812转换储存于存储器数据814与815不打印空白数据(BlankData)816与817触发延迟数据(FiringDelayData)820、832、834、836与838喷头842、844模块850、852、854、856与858区块数据(Blockdata)910、920喷墨头930基板940电路区块SysClk系统之操作频率信号lp_DMARequest对存储器进行DMA之要求lp_DMAACK存储器确认信号lp_DMADATA存储器传送数据之内容lp_DMADone传送数据完成1110E_APBMainFire元件1120E_Firing_Ctrl_top元件1130E_Encoder_IF元件1140E_DMAInterface元件1150E_BufferManager元件1160E_Buffer元件1170E_Firing_Output_SE元件1180E_Firing_Output_SX元件具体实施方式传统喷墨打印方法之最佳打印分辨率是固定的,再以交错打印方式来打印,故在需打印不同分辨率之应用时,无法达到其功能。本发明是利用喷墨头旋转搭配交错式打印来改变垂直于打印方向的分辨率,并以时序控制作为平行于打印方向分辨率的调变。如此的设计可以达到图像数据在每一个位置的正确打印,避免打印失真造成的缺陷,形成显示器应用之“不均(mura)”现象。mura是指显示器亮度不均匀造成各种痕迹的现象,最简单的判断方法就是在暗室中切换到黑色画面以及其它低灰阶画面,然后从各种不同的角度看,随着各式各样的工艺瑕疵,液晶显示器就有各式各样的不均(mura)。本发明所提出之图形打印系统,如图4A所示,包括图形辨示模块430、打印轨迹计算模块440、打印数据传送模块450、打印数据填入存储器模块460,以及喷墨头驱动模块470。当印刷电路板(PrintedCircuitBoard,底下简称“PCB”)所规划之电路布局图案之图片410传送到此图形打印系统400时,也就是图案在线上需要打印时,也就是如图所示之图案数据(PatternontheFly)420时,此图片410将通过图形辨示模块430进行转换,以达到最佳化之目的。此转换程序包括将适合绘图机(Plotter)打印格式之图片410,例如是盖尔巴格式(Gerberformat),通过图像处理方法转换为适合此图形打印系统400之可打印数据格式(Printabledataformat)。在此实施例中仅以印刷电路板之图片410说明,然而却非仅限于此,例如亦可适用于显示器领域应用的数据格式重排打印方法等等。另外,本发明所提出之此转换程序所转换之可打印数据格式,亦考虑整合图形打印系统400之工艺参数,以达到最佳化演算法则之处理,此部分以下将详细介绍。而在图案数据(PatternontheFly)420将同时由打印轨迹计算模块440,根据图案数据所需要的分辨率与墨滴之大小等等参数,配合喷墨头之位置与其喷孔之设置,进行喷墨头旋转角度之计算。而后例如将所要打印的图像区分为不同之区块(Swath),并根据一个个区块成像(SwathbySwathPattern)之方式打印。或者是根据这些区块,以交错成像(InterlacePatterning)之方式打印。在进行喷墨头旋转角度之计算以及墨滴控制运算之后,通过打印数据传送模块450传送打印之数据与对应于这些数据之命令,例如通过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SerialBus,底下简称USB)传送。而后通过打印数据填入存储器模块460将所接受到的打印之数据与对应于这些数据之命令进行存储器地址之规划。将每个区块(Swath)对应之喷孔数据由打印图片抽出,集合成为一阵列,并根据喷墨头旋转之角度,将数据重新重排,此重新重排可通过固件(Firmware)程序之撰写而完成所需要重排之方式。而后重排后的打印数据通过喷墨头驱动模块进行驱动,让喷墨头之喷孔(nozzle)进入喷印区后,根据所对应的驱动时序进行喷墨之操作。此喷墨头驱动模块可为SpectraSE-128、SpectraSX-128或是Canoni950或此领域所可取得之任何喷墨头驱动模块。而本发明所提出之图形打印方法,如图4B所示,首先,在步骤480时先进行图像数据转换,而后,在步骤482时进行喷墨头旋转调变与打印参数之调整。而后在步骤484,则进行图像数据的切割与重排,之后如步骤486,进行数据的解译集与传输之程序。而后再进行存储器数据重排,如步骤488,而后再开始触发打印,如步骤490。本发明所提出之如图4A与4B之图形打印系统与方法,包含了底下之特征,请参照底下之说明内容。图片格式转换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A所示,原本适合于绘图机(Plotter)打印之盖尔巴格式(Gerberformat)之图片510,通过本发明所提出之最佳化演算法则处理512,将此图片510转换为二进制之图像阵列数据,例如将PCB电路图形转换为数字数据或是将RS274×格式转换为二进制之图像阵列数据,例如图5所示之二进制之图像阵列数据514。在此实施例中,可结合不同图案有不同之调整参数,因此可符合工艺上之需求,而这些调整参数,例如是工艺差异所考虑之工艺参数等等。另外在一选择实施例中亦可结合喷印工艺之参数,以修正图像之数据,达到高质量之打印图形。上述的图案调整参数修正图像,以图5B作为说明。520为标准图像,具有521、522、523、524、525、526、527与528等待打印数据,其打印的对象(DropLanding)是在基板500上,因为打印的覆盖情形,使得531、532、533、534、535、536、537与538等墨点间覆盖产生,并且因为湿润(Wetting)行为,使得产生的线宽(LineWidth)530与540,最后表现的图片550,大于原图片520的原先期望的521~524与525~528线宽之表现。为了解决这个差异,因此对图片作整理调整(Trimming),这个整理调整流程依照打印的对象(DropLanding)在基板500的流动条件,称为散布系数(SpreadingFactor),对图片520做修正。修正后的结果如图5C所示。560为标准图像,具有561、562、563、564、565、566、567与568等待打印数据,其打印的对象(DropLanding)是在基板500上,经过考虑基板表面亲疏水性工艺参数,修正标准图像之图片560,也就是对图片作整理调整(Trimming),这个整理调整流程依照打印的对象(DropLanding)在基板500的流动条件,称为散布系数(SpreadingFactor)。使得571、572、573、574、575、576、577与578等墨点经修正后产生的线宽(LineWidth)530A与540A,能符合原先期望的561~564与565~568线宽之表现。使得最后打印出来的图片580,其尺寸与原图片560相同。整个流程为(1)原图片经图像识别,抽离各种次特征,如561、562、563、564、565、566、567与568等待打印数据等等;(2)根据各种特征不同,其期待的散布系数(SpreadingFactor)也不同,根据各种次特征建立图像修改内容(Modification);(3)重新组合各种修整后的次特征,建立修整后的图像图片;以及(4)依据图像图片,打印出数据。上述之转换方法,在一实施例中可参照图5D所示,主要是说明以单孔喷印不同分辨率(点距)的直线,观察其扩散的程度以建立点距对应扩散的数据库。除此之外也可以针对特殊的图案做实验,找出最佳的喷印条件。假设图像像素的宽度为P,则一条宽度为P的直线应该会成为图5D由单排像素拼成的一条直线590,但是依此图案将喷墨液滴打上基板时,形成的直线595,其线宽D却是与图像像素的宽度P并不相同。这是因为液滴的大小形状与一格像素并不相同,并且多个液滴的重合也会影响线宽。而形成的线宽与像素的宽度(D-P)就是在此分辨率(点距)的情形之下所要对原始图像修正的值。因为扩散程度与多个参数皆可能相关,例如喷墨溶液、基板的表面处理、喷印的点距等等,因此可将转换之方法设定为如底下一实施例之函数(1)D=f(溶液特性,基板表面处理,分辨率)(1)只要调整其中一项,可以微调线宽的宽度,一般而言,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当然是调整分辨率以及喷印点距。喷墨头调整之转换在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假设打印之分辨率为10μm,而喷墨头610之两个相邻之喷孔(Nozzle)612之分辨率为508μm。为了达到打印分辨率之要求,必须对喷墨头610进行旋转调变一角度θ,而使其垂直于喷墨头610相对于基板运动的方向(标记620所指之方向),喷墨头的相对距离(Pitch)之改变。而基板之运动方向如标记630所示。如图所示之距离(Pitch)从原来的508μm转为所要求分辨率之10μm。而平行于喷墨头610相对于基板运动的方向,喷墨头610的喷墨时间(FiringTiming)也将随着对喷墨头610进行旋转调变角度之改变而调整。喷孔位置与栅格数据(RasterData)分辨率之对正栅格数据(RasterData)是一种运用于栅格为主(Raster-based)之绘图方式,这种绘图方式先将图案部分以暗(Dark)与明(Clear)之格式储存到存储器中,然后再打印出图案。这种绘图处理方式,能将一个大的暗的区域所包含的明的区域套在一起,组成正确的图形。这种方式比起传统之打印方式,例如向量为主(Vector-based)之绘图方式更为省时,数据量也小。在一实施例中,提出针对使用栅格为主(Raster-based)绘图方式之喷孔位置与栅格数据(RasterData)分辨率的对正方法。下列针对几个变数参数分别定义如下。“ESCPR#E”为PatternResolutionCount,也就是设定打印图片时,每一个像素(Pixel)的间隔距离。“ESCDC#E”为PatternDelayCount,也就是设定每一个喷墨头之喷孔(nozzle)因转角度造成的编码计数(EncoderCount)差值。而“ESCRC#E”则是图案跑道计数(PatternRunwayCount),也就是设定第一个喷孔到第一个要喷印位置的距离之计数(Count)数大小。而ESCX#E则是触发密度计数,控制接收到几个位置信号后,再进行触发控制。有四种可能的情况,细节将在底下实施例介绍,包括第一种情况ESCDC#E值小于或等于ESCPR#E值,且ESCPR#E除以ESCDC#E之余数R为0。第二种情况ESCDC#E值小于或等于ESCPR#E值,且ESCPR#E除以ESCDC#E之余数R不为0。第三种情况ESCDC#E值大于ESCPR#E值,且ESCDC#E除以ESCPR#E之余数R为0。第四种情况ESCDC#E值大于ESCPR#E值,且ESCDC#E除以ESCPR#E余数R不为0。在上述第一种与第二种情况,请参照图7A所示。而上述第三种与第四种情况,请参照图7B所示。例如在图7B所示,此ESCDC#E值为100μm,而ESCPR#E值为10μm,因此,ESCDC#E除以ESCPR#E之商数Q为10,而余数R则为0。底下实施例将介绍这些情况之计算方式。图像数据的切割与重排打印数据填入存储器模块对打印图片进行区块打印之数据进行重排后填入一存储器。喷墨头驱动模块用以根据重排后的打印数据,对图形打印系统之喷墨头与喷孔进入喷印区后进行喷墨之操作,以形成打印图片对应之图像。存储器数据重排程序的特征在于,根据所选择的喷孔数据以及转换后的切割图片数据,依据打印时移动的水平方向的时序排列,以顺序先后排列此存储器数据,此存储器数据的特征为一个m*N的存储区块,其中N为所选择的喷孔数据数目,m为依据打印时移动的水平方向的时序排列,触发信号的数目(一般为光学尺的差动信号)或其整倍数,所排列而成的存储器数据。特别的是,因为喷墨头配合旋转角度,上述的m*N矩阵数据,其触发打印的数据,呈现平行四边形的数据结构,此平行四边形数据与所选择的喷孔数目以及触发信号有关。如图8A所示,其主要结构为喷墨头(PrintHead)813、图像数据811、转换储存于存储器数据812(如附图中之平行四边形图像转换数据)、不打印空白数据(BlankData)814与815、因喷头旋转数据触发延迟数据(FiringDelayData)816与817。若为反向打印,则平行四边形数据结构方向与图8A相反。区块数据(SwathData)图像分割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8B与8C可使用两种打印之方法,包括对一个接着一个的区块成像(SwathbySwathPattern)之方式打印,另外是根据这些区块以交错成像(InterlacePatterning)之方式打印。第一种方法请参照图8B,首先,将喷墨头旋转到特定角度(此根据前述之计算方式调整到最佳之状态),然后依照一个接着一个的区块成像(SwathbySwathPattern)的方式打印。原始图片数据则依照所选定的喷孔数目m,区块(Swath)数目n,每次切割m行的区块(Swath)图像数据传递到硬件准备打印,重复n次依次对区块(Swath)打印。附图中所表示之“ESCMI#E”之“MI”代表存储器启始值(MemoryInitiation),而“ESCMI#E”则代表启始对第E区块整块存储器的数据之启始值。而附图中所表示之“ESCPS#E”之“PS”即为图像数据的区块(PatternSwath),而“ESCPS#E”则代表标定在一块基板上,所要传输的图像数据,会区分为几个区块(Swath)数据,只适用于转角度之情况。实际上,转角度的情况可以视为交错区块(InterlaceBlock)的数量等于一,每次抓M行的喷孔数据的特例。另外,第二种方法请参照图8C,则为依照所选定的喷孔数目m,区块(Swath)数目n,每次传递原始图像数据第1、n+1、2n+1、.......、mn+1行,共计m行的图像数据,组合成第一存储数据区块之内容并依次打印。而下一次的图像数据则为第2、n+2、2n+2、.......、mn+2,共计m行的图像数据,组合成第二存储数据区块之内容并依次打印。依此步骤循序打印完成n个区块的数据。附图中所表示之“ESCIB#E”之“IB#E”代表第E个交错存储数据区块(InterlaceBlock),也就是标定交错(Interlace)图片有几个存储数据区块。例如有1000行的数据时,当使用128个喷孔,共计有1000/128=8(四舍五入)个存储数据区块。当然,第8个存储数据区块有部分数据为0,也就是不打印,且需照样传送覆盖存储器数据,只适用于交错(Interlace)之情况。而附图中所表示之“ESCG#E”代表所选的喷孔数量。图8D为更进一步的具体概念,若每一个独立的喷墨头可驱动的喷孔数被选择为N,喷墨头数目P,则一张具有X行(行的方向平行于喷墨方向)的原图像,可以等分切割成为X/N个区块(Swath)(X整除N)或(X/N+1)区块(Swath)数据(X不整除N)。如图所示,上方显示使用同一个喷头820打印所有的图像时,则根据所选择的喷孔数1,而共有12行,则可分割为12/1=12个区块(Swath),如附图中共有12个区块(Swath)。而若是将图像数据分配到四个不同的喷头进行打印,如附图之喷头832、834、836与838,而此图像为具有12行的原图像,则可等分为12/4=3个区块(Swath)。如图所示之喷头832即对应区块(Swath)1、5与9,喷头834即对应区块(Swath)2、6与10,喷头836即对应区块(Swath)3、7与11,喷头838即对应区块(Swath)4、8与12。图8E更进一部说明多喷墨头架构时,数据切割分配的方法。模块1(842)的喷墨头模块与模块2(844)的喷墨头模块,其原始定义的图像数据尺寸并不相同,例如模块842的数据为区块(Block)1~3,也就是如附图之区块数据(Blockdata)850、852与854,而模块844的数据为区块(Block)4~5,也就是如附图之区块数据(Blockdata)856与858。为了使数据格式一致,因此,使用插补的方式,将空白数据(也就是说,读取到的数据不会触发喷墨),填入较少数据的模块的喷墨头,使得数据数目与最大模块的喷墨头一致。如此,各模块,以及各个喷墨头,都具有相同的打印区块(Swath)数据,不论原来基板的图像数据是否配合喷墨模块的设计,都可以通过此一设计方法,达到无空白间隙的打印目的。打印轨迹计算在一实施例中,除了可依打印分辨率计算喷墨角度外,并可根据喷墨头数目及喷孔数,计算每一区块(Swath)之喷印数据。如图9所示,由两个喷墨头910与920进行喷印数据,而每个喷墨头具有n个喷孔。则根据这两个喷墨头与n个喷孔,则喷墨可变角度增加了可打印之分辨率,对PCB产业不同需求,提供一可行之方法。图像数据重排在一实施例中,可将每一区块(Swath)对应喷孔数据由打印图片抽出,集合成一阵列,并依喷墨头旋转角度,将数据重新重排。请参照图10A,则为全部欲打印之图片1010内容,包括由某一区块对应之打印数据在于图片1010之第1行(Row1)、第1+b行(Row1+b)、第1+2b行(Row1+2b)、第1+3b行(Row1+3b)、....一直到第1+nb行(Row1+nb)。在此实施例中,可将第1行(Row1)、第1+b行(Row1+b)、第1+2b行(Row1+2b)、第1+3b行(Row1+3b)、....一直到第1+nb行(Row1+nb)之数据抽出,如图10B所示之区块打印数据。而后再根据喷墨头旋转之角度,可将数据重新重排。如图10C中针对此区块对应之打印数据根据喷墨头旋转之角度,重新排列为第1栏(Column1)、第1+b栏(Column1+b)、第1+2b栏(Column1+2b)、第1+3b栏(Column1+3b)、....一直到第1+nb栏(Column1+nb)之数据。喷墨驱动喷墨头旋转一角度后,喷墨头进入喷行区,所对应之驱动时序图,如图11A与图11B所示。在图11A中,为方便说明,喷墨头之喷孔(nozzle)相邻之距离简称为NP(NozzletoNozzlePitch),而打印图片每一个像素(Pixel)的间隔距离为图案的分辨率(PatternResolution)则简称为PR。而设定每一个喷墨头之喷孔(nozzle)因转角度造成的编码计数(EncoderCount)差值则为图案延迟计数(PatternDelayCount),简称为DC。而第一个喷孔到第一个要喷印位置的距离之计数(Count)数大小则为RC。而XE则是触发密度计数。在图11B中,SysClk为系统之操作频率信号,而lp_DMARequest信号则主要为对存储器进行直接存取(DirectMemoryAccess,“DMA”)之要求信号之触发开始进行数据之存取,例如附图之时间t1。而lp_DMAACK信号则是存储器接收到此直接存取之要求后所发出确认之信号,例如时间t2。而后lp_DMADATA[31:0]则是代表存储器开始传送数据之内容。而数据传送完毕后,将会发出lp_DMADone信号而停止传送数据,如时间t3,而后进行下一个阶段的直接存取(DMA)之要求,例如时间t4。而喷墨头驱动模块则如图11C所示,包含上层E_APBMainFire元件1110,用以接收固件传送而来之喷印参数。而E_Firing_Ctrl_top元件1120,则用来控制其它之元件。而这些被控制的元件包括E_Encoder_IF元件1130、E_DMAInterface元件11_40、E_BufferManager元件1150、E_Buffer元件1160、E_Firing_Output_SE元件1170与E_Firing_Output_SX元件1180。此E_Encoder_IF元件1130用以产生编码脉冲(EncoderPulse)。而E_DMAInterface元件1140则由存储器传递图像数据到E_Buffer元件1160。而E_BufferManager元件1150则控制E_Buffer元件1160暂存区数据之读写。另外,E_Firing_Output_SE元件1170与E_Firing_Output_SX元件1180则由E_Buffer元件1160暂存区传递图像数据及喷出脉冲(FiringPulse)到喷墨头之驱动电路以进行驱动喷墨。搭配上述之喷墨头调整之转换与区块数据(SwathData)图像分割等等本发明之实施例,在此说明如图7A与7B所提到的不同之情况下如何调整喷墨头之喷孔在何处与何时触发喷墨。如图7A所述之第一种情况,也就是在喷墨头调整角度后,ESCDC#E值(也就是喷墨头因转角度造成的编码计数EncoderCount差值)小于或等于ESCPR#E值(也就是分辨率),而且ESCPR#E值除以ESCDC#E值的余数R为0。若是第m个像素对正的区块图像(SwathImage)行的数据,其在打印开始前距离对应的第n个喷孔(Nozzlen)的距离,符合下列关系时,则由喷墨控制(FiringControl)进行喷墨像素位置(PixelPosition)(n,m)=ESCRC#E+(n-1)×ESCDC#E+(m-1)×ESCPR#E或者,加入了触发计数密度的考虑,整个方程式必须除以触发计数密度ESC#X值,也就是成为像素位置(PixelPosition)(n,m)=(ESCRC#E+(n-1)*ESCDC#E+(m-1)*ESCPR#E)/ESC#X请参照图12所列之表,ESCDC#E值,也就是图案延迟计数(PatternDelayCount)值也就是喷墨头因转角度造成的编码计数(EncoderCount)差值,必须是除频计数(触发计数密度ESC#X值)之倍数,在表中之值为1。而ESCPR#E值为图案分辨率计数(PatternResolutionCount),也就是设定打印图片时每一个像素(Pixel)的间隔距离,在表中之值为10,而在此除频计数(触发计数密度ESC#X值)设定为1,则ESCPR#E值除以ESCDC#E值的商数,在表中为10,而余数R则为0。这时候,其实就是如下之触发顺序第一次触发分为1、11、21、31、41、.....(<=128);下一次触发为2、12、22、32、42、......,(<=128);下一次触发为3、13、23、33、43、......(<=128);下一次触发为4、14、24、34、44、......(<=128);下一次触发为5、15、25、35、45、......(<=128);下一次触发为6、16、26、36、46、......(<=128);下一次触发为7、17、27、37、47、......(<=128);下一次触发为8、18、28、38、48、......(<=128);下一次触发为9、19、29、39、49、......(<=128);下一次触发为10、20、30、40、50、......(<=128);以及回到触发分为1、11、21、31、41、.....(<=128)。如图7B所述之第三种情况,也就是在喷墨头调整角度后,ESCPR#E值(也就是分辨率)小于或等于ESCDC#E值(也就是喷墨头因转角度造成的编码计数EncoderCount差值),而且ESCDC#E值除以ESCPR#E值的余数R为0。若是第m个像素对正的区块图像(SwathImage)行的数据,其在打印开始前距离对应的第n个喷孔(Nozzlen)的距离,符合下列关系时,则由喷墨控制(FiringControl)进行喷墨像素位置(PixelPosition)(n,m)=ESCRC#E+(n-1)×ESCDC#E+(m-1)×ESCPR#E但实际上考虑了除频计数(触发计数密度ESC#X值),整个方程式的计数(Count)值必须除以ESC#X,也就是成为像素位置(PixelPosition)(n,m)=(ESCRC#E+(n-1)×ESCDC#E+(m-1)×ESCPR#E)/ESCX#E本发明是利用喷墨头旋转方式来改变打印分辨率,并支持不同图片格式,且利用高速传输方式,将重排后之打印数据,存到存储器当中,以达到同步触发之目的,避免延迟打印造成的缺陷。本发明所提出之图形打印系统与方法,包括图形辨示模块、打印轨迹计算模块、打印数据传送模块、打印数据填入存储器模块、以及喷墨头驱动模块。当印刷电路板(PCB)所规划之电路布局图案之图片传送到此图形打印系统时,图片将通过图形辨示模块进行转换,以达到最佳化之目的。另外,本发明所提出之此转换程序所转换之可打印数据格式,亦考虑整合图形打印系统之工艺参数,以达到最佳化演算法则之处理。而打印轨迹计算模块根据图案数据所需要的分辨率与墨滴之大小等等参数,配合喷墨头之位置与其喷孔之设置,进行喷墨头旋转角度之计算。在进行喷墨头旋转角度之计算以及墨滴控制运算之后,通过打印数据传送模块传送打印之数据与对应于这些数据之命令。而后通过打印数据填入存储器模块将所接受到的打印之数据与对应于这些数据之命令进行存储器地址之规划。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将每个区块(Swath)对应之喷孔数据由打印图片抽出,集合成为一阵列,并根据喷墨头旋转之角度,将数据重新重排。而后重排后的打印数据通过喷墨头驱动模块进行驱动,让喷墨头之喷孔(nozzle)进入喷印区后,根据所对应的驱动时序进行喷墨之操作。本发明所提出之数据流与打印方法,步骤包含以下几个要素,其中在图像数据转换程序时,将图像数据转换成为栅格数据(RasterData),也就是矩阵型的栅格数据。而在喷墨旋转调变与打印参数调整程序时,旋转喷墨头,选择指定的驱动喷墨孔,以及修正基板性质的差异造成的喷墨参数变化,设定喷墨驱动的波形。而对于图像数据排版,则是将数据图像做阵列式的复制,形成一个完整的图像数据。之后对打印方向图像数据切割重排,做切割后,打印数据填入存储器模块对打印图片进行区块打印之数据进行重排后填入一存储器。存储器数据重排程序的特征在于,根据所选择的喷孔数据以及转换后的切割图片数据,依据打印时移动的水平方向的时序排列,以顺序先后排列此一存储器数据,此存储器数据的特征为一个m*N的存储区块,其中N为所选择的喷孔数据数目,m为依据打印时移动的水平方向的时序排列,触发信号的数目(一般为光学尺的差动信号)或其整倍数,所排列而成的存储器数据;特别的是,因为喷墨头配合旋转角度,上述的m*N矩阵数据,其触发打印的数据,呈现平行四边形的数据结构,此平行四边形数据与所选择的喷孔数目以及触发信号有关。而对于数据指令解译集与传输程序中,定义指令传输命令以及传输过程。之后对于存储器数据重排,是将上述的图像数据作重排,填入存储器。接着,同步触发打印,而进入等待打印程序。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
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改进,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权利要求1.一种图形打印系统,其特征是包括图形辨示模块,经档案转换后转为图像阵列数据,并根据基板表面亲疏水性工艺参数修正该图像阵列数据;数据计算模块,根据该图像阵列数据,配合该图形打印系统之喷墨头模块位置与其多个喷孔之设置,进行喷墨头模块旋转角度之计算,以进行区块打印之操作;打印数据填入存储器模块,对该打印图片进行区块打印之数据进行重排后填入一存储器;以及喷墨头驱动模块,用以根据重排后的打印数据,对该图形打印系统之喷墨头与喷孔进入喷印区后进行喷墨之操作,以形成该打印图片对应之图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图形打印系统,其特征是还包括打印数据传送模块,用以通过总线传送打印之数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图形打印系统,其特征是将该打印图片为一种盖尔巴格式之图片,转换后转为的图像阵列数据为一种栅格为主数据格式之栅格数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之图形打印系统,其特征是该喷墨头模块位置与其多个喷孔之设置,进行喷墨头模块旋转角度之计算,包括考虑该栅格数据之分辨率参数、喷墨头模块旋转后相邻喷孔时间间距距离参数、与上述这些喷孔中第一个喷孔到第一个要喷印位置的距离之计数数量大小参数。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之图形打印系统,其特征是还考虑触发密度计数之参数。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之图形打印系统,其特征是该喷墨头模块位置与其多个喷孔之设置,进行喷墨头模块旋转角度之计算包括考虑当该相邻喷孔时间间距距离参数小于或等于该栅格数据之分辨率参数,且栅格数据之分辨率参数除以该相邻喷孔时间间距距离参数后之余数为0时,当该相邻喷孔时间间距距离参数小于或等于该栅格数据之分辨率参数,且栅格数据之分辨率参数除以该相邻喷孔时间间距距离参数后之余数不为0时,当该相邻喷孔时间间距距离参数大于该栅格数据之分辨率参数,且栅格数据之分辨率参数除以该相邻喷孔时间间距距离参数后之余数为0时,当该相邻喷孔时间间距距离参数大于该栅格数据之分辨率参数,且栅格数据之分辨率参数除以该相邻喷孔时间间距距离参数后之余数不为0时,分别产生不同之喷墨头模块旋转角度。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之图形打印系统,其特征是当该相邻喷孔时间间距距离参数小于或等于该栅格数据之分辨率参数,且栅格数据之分辨率参数除以该相邻喷孔时间间距距离参数后之余数为0时,若是第m个像素对一正的区块图像行的数据,其在打印开始前距离对应的第n个喷孔的距离,符合下列关系时,则由喷墨控制进行喷墨像素位置(n,m)=上述这些喷孔中第一个喷孔到第一个要喷印位置的距离之计数数量大小参数+(n-1)×喷墨头模块旋转后相邻喷孔时间间距距离参数+(m-1)×该栅格数据之分辨率参数。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之图形打印系统,其特征是当该相邻喷孔时间间距距离参数小于或等于该栅格数据之分辨率参数,且栅格数据之分辨率参数除以该相邻喷孔时间间距距离参数后之余数为0时,若是第m个像素对一正的区块图像行的数据,其在打印开始前距离对应的第n个喷孔的距离,符合下列关系时,并考虑该触发计数密度参数,则由喷墨控制进行喷墨像素位置(n,m)=(上述这些喷孔中第一个喷孔到第一个要喷印位置的距离之计数数量大小参数+(n-1)×喷墨头模块旋转后相邻喷孔时间间距距离参数+(m-1)×该栅格数据之分辨率参数)/该触发计数密度参数。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图形打印系统,其特征是该喷墨头模块位置与其多个喷孔之设置,进行喷墨头模块旋转角度之计算,包括考虑该喷墨头模块位置所拥有的喷墨头数量与喷孔数量。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图形打印系统,其特征是进行区块打印之操作包括将该打印图片分为多个区块,并根据一个区块接着一个区块之方式打印。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图形打印系统,其特征是进行区块打印之操作包括将该打印图片分为多个区块,并根据交错成像之方式打印。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图形打印系统,其特征是可将该打印图片中对应于每个区块之数据先由该打印图片抽出并集合成一阵列,并依该喷墨头模块旋转角度,将该阵列数据重新重排。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图形打印系统,其特征是上述喷墨头旋转角度之计算中,喷墨头模块旋转方向可以调变其喷孔间的间距,而该间距方向与喷墨头模块相对于该图像阵列数据之基板运动的方向垂直。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图形打印系统,其特征是上述喷墨头旋转角度之计算中,喷墨头模块旋转方向可以调变其喷孔间的间距,而时间间距距离方向与喷墨头模块相对于该图像阵列数据之基板运动的方向平行。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图形打印系统,其特征是该打印数据填入存储器模块对该打印图片进行区块打印之数据进行重排之方法,若该喷墨孔的使用数目为m、而切割该打印图片为n个数据区块,则其特征在于每次传递该打印图片之数据第1、n+1、2n+1、.......到mn+1行,共计m行的数据组合成为第一存储数据区块之内容并依次打印,而后下一次的数据则为第2、n+2、2n+2、.......到mn+2行,共计m行的数据组合成为第二存储数据区块之内容并依次打印,以此方式完成n个数据区块存入该存储器。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图形打印系统,其特征是该打印数据填入存储器模块对该打印图片进行区块打印之数据重排并存入该存储器之特征在于将平行于一打印方向的打印数据,根据不同的喷墨头旋转角度后的输入值,计算喷孔时间间距距离,将平行于打印方向的打印数据进行平移。17.一种适用于图形打印之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是包含进行图像数据转换程序,将图像数据转换成为矩阵型的栅格数据;进行一喷墨旋转调变与打印参数调整程序,旋转一喷墨头,选择指定的一个或多个驱动喷墨孔,以及修正基板性质的差异造成的喷墨参数变化,设定喷墨驱动的波形;进行图像数据排版程序,将该数据图像做一阵列式的复制,形成一个图像数据;进行打印方向图像数据切割重排程序,做切割后,将打印数据填入存储器模块,对该打印图片进行区块打印之数据进行重排后填入存储器;进行数据指令解译集与传输程序,定义指令传输命令以及传输路径;进行存储器数据重排程序,将该图像数据作重排后填入该存储器;以及进入同步触发打印程序,用以接收到触发信号后即进行打印。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之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是该存储器数据重排程序的特征在于,根据所选择的喷孔数据以及转换后的切割图片数据,依据打印时移动的水平方向的时序排列,以顺序先后排列存储器数据,该存储器数据的特征为一个m*N的存储区块,其中N为所选择的喷孔数据数目而m为依据打印时移动的水平方向的时序排列,依据该触发信号的数目或其整倍数,所排列而成的存储器数据,其中因为该喷墨头配合旋转角度,上述的m*N矩阵数据,其触发打印的数据,呈现平行四边形的数据结构,该平行四边形数据与所选择的喷孔数目以及触发信号有关。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之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是对于该喷墨旋转调变,其喷墨头模块位置与其上述这些喷孔之设置,进行喷墨头模块旋转角度之计算,包括考虑该栅格数据之分辨率参数、喷墨头模块旋转后相邻喷孔时间间距距离参数、与上述这些喷孔中第一个喷孔到第一个要喷印位置的距离之计数数量大小参数。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之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是对于该喷墨旋转调变,其该喷墨头模块位置与其多个喷孔之设置,进行喷墨头模块旋转角度之计算包括考虑当该相邻喷孔时间间距距离参数小于或等于该栅格数据之分辨率参数,且栅格数据之分辨率参数除以该相邻喷孔时间间距距离参数后之余数为0时,当该相邻喷孔时间间距距离参数小于或等于该栅格数据之分辨率参数,且栅格数据之分辨率参数除以该相邻喷孔时间间距距离参数后之余数不为0时,当该相邻喷孔时间间距距离参数大于该栅格数据之分辨率参数,且栅格数据之分辨率参数除以该相邻喷孔时间间距距离参数后之余数为0时,当该相邻喷孔时间间距距离参数大于该栅格数据之分辨率参数,且栅格数据之分辨率参数除以该相邻喷孔时间间距距离参数后之余数不为0时,分别产生不同之喷墨头模块旋转角度。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之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是当该相邻喷孔时间间距距离参数小于或等于该栅格数据之分辨率参数,且栅格数据之分辨率参数除以该相邻喷孔时间间距距离参数后之余数为0时,若是第m个像素对一正的区块图像行的数据,其在打印开始前距离对应的第n个喷孔的距离,符合下列关系时,则由喷墨控制进行喷墨像素位置(n,m)=上述这些喷孔中第一个喷孔到第一个要喷印位置的距离之计数数量大小参数+(n-1)×喷墨头模块旋转后相邻喷孔时间间距距离参数+(m-1)×该栅格数据之分辨率参数。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之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是关于图像数据,当该相邻喷孔时间间距距离参数小于或等于该栅格数据之分辨率参数,且栅格数据之分辨率参数除以该相邻喷孔时间间距距离参数后之余数为0时,若是第m个像素对一正的区块图像行的数据,其在打印开始前距离对应的第n个喷孔的距离,符合下列关系时,并考虑该触发计数密度参数,则由喷墨控制进行喷墨像素位置(n,m)=(上述这些喷孔中第一个喷孔到第一个要喷印位置的距离之计数数量大小参数+(n-1)×喷墨头模块旋转后相邻喷孔时间间距距离参数+(m-1)×该栅格数据之分辨率参数)/该触发计数密度参数。23.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之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是该喷墨头模块位置与其多个喷孔之设置,进行喷墨头模块旋转角度之计算,包括考虑该喷墨头模块位置所拥有的喷墨头数量与喷孔数量。24.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之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是进行区块打印之操作包括将该打印图片分为多个区块,并根据一个区块接着一个区块之方式打印。25.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之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是进行区块打印之操作包括将该打印图片分为多个区块,并根据交错成像之方式打印。26.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之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是可将该打印图片中对应于每个区块之数据先由该打印图片抽出并集合成一阵列,并依该喷墨头模块旋转角度,将该阵列数据重新重排。27.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之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是上述喷墨头旋转角度之计算中,喷墨头模块旋转方向可以调变其喷孔间的间距,而该间距方向与喷墨头模块相对于该图像数据之基板运动的方向垂直。2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之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是上述喷墨头旋转角度之计算中,喷墨头模块旋转方向可以调变其喷孔间的间距,而时间间距距离方向与喷墨头模块相对于该图像数据之基板运动的方向平行。2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之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是关于该存储器数据重排,该打印数据填入存储器模块对该打印图片进行区块打印之数据进行重排之方法,若该喷墨孔的使用数目为m、而切割该打印图片为n个数据区块,则其特征在于每次传递该打印图片之数据第1、n+1、2n+1、.......到mn+1行,共计m行的数据组合成为第一存储数据区块之内容并依次打印,而后下一次的数据则为第2、n+2、2n+2、.......到mn+2行,共计m行的数据组合成为第二存储数据区块之内容并依次打印,以此方式完成n个数据区块存入该存储器。30.一种适用于图形打印之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是包括进行图像数据转换程序,将图像数据转换成为矩阵型的栅格数据;进行喷墨旋转调变与打印参数调整程序,包括旋转喷墨头、选择指定的一个或多个驱动喷墨孔、修正基板性质的差异造成的喷墨参数变化、以及设定喷墨驱动的波形;进行打印方向图像数据切割重排程序,做切割后,将打印数据填入存储器模块,对打印图片进行区块打印之数据进行重排后填入存储器;进行数据指令解译集与传输程序,定义指令传输命令以及传输过程;进行存储器数据重排程序,将上述的图像数据作重排后填入该存储器;以及进入同步触发打印程序,用以接收到触发信号后即进行打印。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之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是该存储器数据重排程序的特征在于,根据所选择的喷孔数据以及转换后的切割图片数据,依据打印时移动的水平方向的时序排列,以顺序先后排列存储器数据,该存储器数据的特征为一个m*N的存储区块,其中N为所选择的喷孔数据数目而m为依据打印时移动的水平方向的时序排列,依据该触发信号的数目或其整倍数,所排列而成的存储器数据,其中因为该喷墨头配合旋转角度,上述的m*N矩阵数据,其触发打印的数据,呈现平行四边形的数据结构,该平行四边形数据与所选择的喷孔数目以及触发信号有关。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之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是对于该喷墨旋转调变,其中喷墨头模块位置与其多个喷孔之设置,进行喷墨头模块旋转角度之计算,包括考虑该栅格数据之分辨率参数、喷墨头模块旋转后相邻喷孔时间间距距离参数、与上述这些喷孔中第一个喷孔到第一个要喷印位置的距离之计数数量大小参数。33.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之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是对于该喷墨旋转调变,其中该喷墨头模块位置与其多个喷孔之设置,进行喷墨头模块旋转角度之计算包括考虑当该相邻喷孔时间间距距离参数小于或等于该栅格数据之分辨率参数,且栅格数据之分辨率参数除以该相邻喷孔时间间距距离参数后之余数为0时,当该相邻喷孔时间间距距离参数小于或等于该栅格数据之分辨率参数,且栅格数据之分辨率参数除以该相邻喷孔时间间距距离参数后之余数不为0时,当该相邻喷孔时间间距距离参数大于该栅格数据之分辨率参数,且栅格数据之分辨率参数除以该相邻喷孔时间间距距离参数后之余数为0时,当该相邻喷孔时间间距距离参数大于该栅格数据之分辨率参数,且栅格数据之分辨率参数除以该相邻喷孔时间间距距离参数后之余数不为0时,分别产生不同之喷墨头模块旋转角度。34.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之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是当该相邻喷孔时间间距距离参数小于或等于该栅格数据之分辨率参数,且栅格数据之分辨率参数除以该相邻喷孔时间间距距离参数后之余数为0时,若是第m个像素对一正的区块图像行的数据,其在打印开始前距离对应的第n个喷孔的距离,符合下列关系时,则由喷墨控制进行喷墨像素位置(n,m)=上述这些喷孔中第一个喷孔到第一个要喷印位置的距离之计数数量大小参数+(n-1)×喷墨头模块旋转后相邻喷孔时间间距距离参数+(m-1)×该栅格数据之分辨率参数。35.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之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是当该相邻喷孔时间间距距离参数小于或等于该栅格数据之分辨率参数,且栅格数据之分辨率参数除以该相邻喷孔时间间距距离参数后之余数为0时,若是第m个像素对一正的区块图像行的数据,其在打印开始前距离对应的第n个喷孔的距离,符合下列关系时,并考虑该触发计数密度参数,则由喷墨控制进行喷墨像素位置(n,m)=(上述这些喷孔中第一个喷孔到第一个要喷印位置的距离之计数数量大小参数+(n-1)×喷墨头模块旋转后相邻喷孔时间间距距离参数+(m-1)×该栅格数据之分辨率参数)/该触发计数密度参数。36.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之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是该喷墨头模块位置与其多个喷孔之设置,进行喷墨头模块旋转角度之计算,包括考虑该喷墨头模块位置所拥有的喷墨头数量与喷孔数量。37.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之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是进行区块打印之操作包括将该打印图片分为多个区块,并根据一个区块接着一个区块之方式打印。38.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之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是进行区块打印之操作包括将该打印图片分为多个区块,并根据交错成像之方式打印。39.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之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是可将该打印图片中对应于每个区块之数据先由该打印图片抽出并集合成一阵列,并依该喷墨头模块旋转角度,将该阵列数据重新重排。40.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之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是上述喷墨头旋转角度之计算中,喷墨头模块旋转方向可以调变其喷孔间的间距,而该间距方向与喷墨头模块相对于该图像数据之基板运动的方向垂直。4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之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是上述喷墨头旋转角度之计算中,喷墨头模块旋转方向可以调变其喷孔间的间距,而时间间距距离方向与喷墨头模块相对于该图像数据之基板运动的方向平行。4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之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是对于该存储器数据重排,该打印数据填入存储器模块对该打印图片进行区块打印之数据进行重排之方法,若该喷墨孔的使用数目为m、而切割该打印图片为n个数据区块,则其特征在于每次传递该打印图片之数据第1、n+1、2n+1、......到mn+1行,共计m行的数据组合成为第一存储数据区块之内容并依次打印,而后下一次的数据则为第2、n+2、2n+2、.......到mn+2行,共计m行的数据组合成为第二存储数据区块之内容并依次打印,以此方式完成n个数据区块存入该存储器。43.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之数据打印方法,其特征是该打印数据填入存储器模块对该打印图片进行区块打印之数据重排并存入该存储器之特征在于将平行于一打印方向的打印数据,根据不同的喷墨头旋转角度后的输入值,计算喷孔时间间距距离,将平行于打印方向的打印数据进行平移。全文摘要一种图形打印系统及其数据处理方法,适用于印刷电路板之图案打印或显示器领域应用的数据格式重排打印方法。此图形打印方法包含了一个描绘(Scription)数据解译成矩阵(Matrix)数据的过程,一个喷墨头与打印分辨率调变数据程序,一个数据指令解译集与传输程序,一个存储器数据重排程序,以及一个数据同步触发程序,达到高分辨率可连续调变打印任意数据之目的。文档编号H05K3/14GK1994751SQ20051013590公开日2007年7月11日申请日期2005年12月31日优先权日2005年12月31日发明者林智坚,张家铭,刘峻宏,邱至轩,何勇国,施鸿斌,黄介一,郑兆凯申请人: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