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式滑移顶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25784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循环式滑移顶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重物滑移顶推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循环式滑移顶推装置。
二.
背景技术
目前大型工程预制件从几百吨到几千吨重、上百米长,吊装和移动很不容易,构件搬运已成为整体工程施工中很重要的一大项工作,投入的费用也很高。现在就位的运输设备一般都是通过有轨多轮的大型台车或滑道式滑板滑移,这两种方法都要铺设轨道,特别是台车运载这种方法存在五高二差1.要求轮子滚动的轨道平整度高;2.要求地基承压高;3.台车的造价及工程费用高;4.实现不同方向的移动难度高;5.台车维修频率高,影响正常的运行。一差是运行安全稳定性差,有振动、冲击的安全隐患。二是灵活性差,一般投入很大资金制作的台车只能在一个工程中使用。台车运载方法对轮子和轨道的局部载荷大,轮子和轨道之间是线接触,为了减少单个轮子的载荷,一般需要做很多轮子,而每套轮子需要轮座、轴、轴承,为了防止灰沙,需要安装密封装置,为润滑需要加油装置,这样使用很多零部件必然造成造价高,并且维护困难。由于轮子滚动的润滑性要求高,本身结构件多,在使用中维护和修理的频率就大大增加,运行费用提高。现在开始使用平面滑脚支撑重物在轨道上移动的方法搬运,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489028Y,专利号为01244930.X)公开了一种“钢板、聚四氟乙烯层复合滑移隔震支座”,它由上钢板及固定在上钢板下表面的聚四氟乙烯A和下钢板及固定在下钢板上表面的聚四氟乙烯B组成,两层聚四氟乙烯面对面紧靠在一起,相互可以自由滑动,用于隔震和平移超大超重物体。该专利方案的缺陷一是两滑动面采用同一种材料是不符合滑动配偶材料选择规则的;二是聚四氟材料做滑移材料被实际使用证明不能承受很重的物体,不能长距离连续移动,因抗剪性差,其不能做很厚,因此移动很短距离即会磨损。该方法移动重物时下钢板部分即需作成长距离的导轨。滑移方法的工程费用低于台车运输,而且安全可靠,有合适的滑移材料时,是大型重物移动的较好方法,但该形式移动动力与滑移装置是两部分,整体操控性差,不易实现连续的移动;另外滑道是固定的,而且必须连续铺设,对轨道的粗糙度和接缝要求很高,工程完成后轨道就报废,浪费严重。
三.实用新型的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够连续灵活转动、安装维护方便、可以重复使用、运行费用较低的循环式滑移顶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循环式滑移顶推装置,含有固定机架、滑板和液压缸或气压缸,其中液压缸或气压缸通过翻转机构活动固定在该固定机架上,一定数量的长条状滑板通过相邻侧边上设有的链环以及链环中安装的链轴而相互连接在一起,形成履带式柔性环形滑板组,该滑板组套装在托梁的环形外表面上设有的滑道上,并且滑板组的内表面与滑道外表面之间为滑动配合,托梁两端固定在固定机架上。
所述托梁由上、下两个平面和两端的圆弧面连接而成,所述滑道由低摩擦系数、耐磨损、有自润滑功能的非金属材料制成,并且安装固定在托梁的整个环形外表面上,或安装固定在托梁上半部的环形外表面上,所述滑板由金属材料制成,其上表面上设有挡框,在挡框中固定有弹性垫,便于放置重物和调整高度。
所述相邻滑板的两侧边分别弯曲成链环,在所述链环中安装有链轴,使滑板能够绕链轴转动,或在相邻滑板的两侧边分别固定有链环,在所述链环中安装有链轴,使滑板能够绕链轴转动,或在相邻滑板两端的两侧边上分别固定有链环,在所述链环中安装有链轴,使滑板能够绕链轴转动。
一种循环式滑移顶推装置,含有固定机架、滑板和液压缸或气压缸,其中液压缸或气压缸通过翻转机构活动固定在该固定机架上,环形滑板套装在托梁的环形外表面上设有的滑道上,并且滑板的内表面与滑道外表面之间为滑动配合,托梁两端固定在固定机架上。
所述托梁由上、下两个平面和两端的圆弧面连接而成,所述滑道由低摩擦系数、耐磨损、有自润滑功能的非金属材料制成,并且安装固定在托梁的整个环形外表面上,或安装固定在托梁上半部的环形外表面上,所述环形滑板由整块金属薄板对接固定而成,或所述环形滑板由一定数量的金属薄板对接固定而成,所述环形滑板的上表面上固定有弹性垫,便于放置重物和调整高度。
所述托梁内腔中设有纵向支撑筋板,或横向支撑筋板,或纵向和横向交错的支撑筋板,在滑板两端分别设有挡块,所述挡块分别位于滑道的两侧面,以限制滑板的轴向偏移。
所述液压缸或气压缸的翻转机构含有翻转板、转轴和动力机构,其中液压缸或气压缸的缸体两端分别与两个翻转板的一端固定,所述翻转板的另一端通过转轴活动固定在所述固定机架上,在固定机架和翻转板之间固定有使液压缸或气压缸翻转的动力机构。
所述动力机构为另一液压缸或气压缸,其中其缸体和活塞杆分别铰接在固定机架和翻转板上;或动力机构为电机和螺母、丝杠结构,其中电机固定在机架上,并与丝杠连接,该丝杠与铰接在翻转板上的螺母相配合;或动力机构为螺母、丝杠结构,其中丝杠与铰接在翻转板上的螺母相配合,丝杠的一端安装有转动手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功能齐全、能够实现连续推移。在固定机架上安装有液压缸和滑板组,将推动力和滑道成为一体,结构紧凑,体积小、操作方便,同时实现载重和推移两种不同的功能,多个本装置配合使用,通过调整每个液压缸的先后工作时间,即可使重物连续被推移,工作效率高,尤其是采用滑板组与托梁外表面上的滑道平面滑动接触,由于平面支承受力面积大,其单位支承载荷小,因此本装置移动平稳,安全可靠。
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可以根据移动物的大小和重量将多个本装置随意组合使用,滑板通过链环连接,形成柔性环形滑板组,每个滑板可随时单独拆装,因此安装、维修方便,运行维护费用低。如果滑板采用整体金属薄板对接而成,则结构更简单、更容易制作,大大降低成本。
3.本实用新型的滑板为金属材料制作,相互连接牢固不容易损坏;滑板和其上的弹性垫厚度可以根据工程使用要求调整,能容易的解决重物支撑面的不平整带来的受力不均问题;滑板面将滑道完全覆盖,杂物不会掉到滑道上,因此不会造成滑道的异常损坏;移动偏斜的调整能力增大,因此使用更方便。
4.本实用新型由于使用高强度耐磨、自润滑材料制成的滑道,其与滑板之间的摩擦系数小,磨损少,因此使用寿命长,运行成本较低,并能够适用于不同的工程,能够长期重复使用,工程重复投资少,提高工程单位的经济效益。
5.本实用新型应用范围广,特别是适用于各种预制重大物体的移动,推广后,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四.

图1为循环式滑移顶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A-A剖视图图3为图1所示滑板连接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2所示局部放大图图5为图1所示循环式滑移顶推装置的使用状态图图6为图5的右视图五.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参见图1~图6,图中,循环转动式重物滑移液压顶推装置的液压缸6的缸体两端分别与两个翻转板7的一端固定,翻转板7的另一端通过转轴10活动固定在固定机架9上,在机架9和翻转板7之间固定有使液压缸6翻转的动力机构(图中未画出)。该动力机构为另一液压缸,其中其缸体和活塞杆分别铰接在机架9和翻转板7上,一定数量的长条状滑板4通过链环和链轴3连接在一起,滑板4与链轴3之间为转动配合,形成柔性环形履带式可循环滑板组,履带式可循环滑板组的内表面与托梁8外表面铺设的低摩阻滑道2之间为滑动配合,托梁8位于固定机架9的内腔中,并且其两端固定在固定机架9的侧壁上。履带式可循环滑板组可在托梁8及滑道2上连续循环移动。
滑板4由金属板如不锈钢板制成,在滑板4上做挡框11,弹性垫1放置在挡框11内。滑板4上两侧制作链轴3的连接链环,另两侧反向折边用螺栓13固定挡块12,挡块12与滑道2侧面接触时用于阻挡履带式可循环滑板组在移动时的偏斜。滑道2由低摩擦系数、耐磨损、有自润滑功能的非金属材料制成,其固定在托梁8的外表面。托梁3由上、下两个平面和两端的圆弧面连接而成(两端的圆弧面也可以取消改用滚轮装置支托滑板4),其内腔中设有纵向支撑筋板,或横向支撑筋板,或纵向和横向交错的支撑筋板。
根据需要滑道也可以安装固定在托梁的整个环形外表面上,滑板间的连接方式为相邻滑板的两侧边分别弯曲成链环,在所述链环中安装有链轴,使滑板能够绕链轴转动,或在相邻滑板的两侧边分别固定有链环,在所述链环中安装有链轴,使滑板能够绕链轴转动,或在相邻滑板两端的两侧边上分别固定有链环,在所述链环中安装有链轴,使滑板能够绕链轴转动。另外固定机架和翻转板之间固定有使液压缸或气压缸翻转的动力机构还可以为电机和螺母、丝杠结构,其中电机固定在机架上,并与丝杠连接,该丝杠与铰接在翻转板上的螺母相配合;或为螺母、丝杠结构,其中丝杠与铰接在翻转板上的螺母相配合,丝杠的一端安装有转动手轮。上述结构均为常规变化,在此不详述。
使用时,可以根据重物5的长度和重量选择多个本装置联合使用,在重物5的两侧安装若干个(如图5和图6所示),固定机架9安放在地基上,重物5放在弹性垫1上,液压缸6的活塞杆通过推重物5上的推块14,使重物5向前移动,由于滑板4与滑道2之间的摩擦阻力小,因此在重物5的带动下滑板4沿滑道2的环形表面作循环运动,通过控制不同液压缸6的工作时间,使它们交替工作,当前一个装置上活塞杆的一个行程结束时,由后一个装置上活塞杆开始工作,前一个装置上的活塞杆收回,为了使预制的推块14能够顺利前进,液压缸6需要向外翻转,让出通道,从而使重物5被连续推移。
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重述,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环形滑板4由整块金属薄板对接固定而成环形,或所述滑板4由一定数量的金属薄板对接固定而成环形,它套装在托梁8的环形外表面上设有的滑道2上,并且环形滑板4的上表面固定有弹性垫1,便于放置重物5和调整高度。
根据需要以及滑板的厚度,也可以在滑板上表面设有挡框11,在挡框11中固定有弹性垫1,以增加承载力。
采用气压缸或其它动力形式代替液压缸,以及采用其他形式的翻转动力机结构可以组成许多实施例,均为常见变化,在此不一一详述。
权利要求1.一种循环式滑移顶推装置,含有固定机架、滑板和液压缸或气压缸,其中液压缸或气压缸通过翻转机构活动固定在该固定机架上,其特征是一定数量的长条状滑板通过相邻侧边上设有的链环以及链环中安装的链轴而相互连接在一起,形成履带式柔性环形滑板组,该滑板组套装在托梁的环形外表面上设有的滑道上,并且滑板组的内表面与滑道外表面之间为滑动配合,托梁两端固定在固定机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式滑移顶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托梁由上、下两个平面和两端的圆弧面连接而成,所述滑道由低摩擦系数、耐磨损、有自润滑功能的非金属材料制成,并且安装固定在托梁的整个环形外表面上,或安装固定在托梁上半部的环形外表面上,所述滑板由金属材料制成,其上表面上设有挡框,在挡框中固定有弹性垫,便于放置重物和调整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式滑移顶推装置,其特征是相邻滑板的两侧边分别弯曲成链环,在所述链环中安装有链轴,使滑板能够绕链轴转动,或在相邻滑板的两侧边分别固定有链环,在所述链环中安装有链轴,使滑板能够绕链轴转动,或在相邻滑板两端的两侧边上分别固定有链环,在所述链环中安装有链轴,使滑板能够绕链轴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循环式滑移顶推装置,其特征是托梁内腔中设有纵向支撑筋板,或横向支撑筋板,或纵向和横向交错的支撑筋板,在滑板两端分别设有挡块,所述挡块分别位于滑道的两侧面,以限制滑板的轴向偏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循环式滑移顶推装置,其特征是液压缸或气压缸的翻转机构含有翻转板、转轴和动力机构,其中液压缸或气压缸的缸体两端分别与两个翻转板的一端固定,所述翻转板的另一端通过转轴活动固定在所述固定机架上,在固定机架和翻转板之间固定有使液压缸或气压缸翻转的动力机构,动力机构为另一液压缸或气压缸,其中其缸体和活塞杆分别铰接在固定机架和翻转板上;或动力机构为电机和螺母、丝杠结构,其中电机固定在机架上,并与丝杠连接,该丝杠与铰接在翻转板上的螺母相配合;或动力机构为螺母、丝杠结构,其中丝杠与铰接在翻转板上的螺母相配合,丝杠的一端安装有转动手轮。
6.一种循环式滑移顶推装置,含有固定机架、滑板和液压缸或气压缸,其中液压缸或气压缸通过翻转机构活动固定在该固定机架上,其特征是环形滑板套装在托梁的环形外表面上设有的滑道上,并且滑板的内表面与滑道外表面之间为滑动配合,托梁两端固定在固定机架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循环式滑移顶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托梁由上、下两个平面和两端的圆弧面连接而成,所述滑道由低摩擦系数、耐磨损、有自润滑功能的非金属材料制成,并且安装固定在托梁的整个环形外表面上,或安装固定在托梁上半部的环形外表面上,所述环形滑板由整块金属薄板对接固定而成,或所述环形滑板由一定数量的金属薄板对接固定而成,所述环形滑板的上表面上固定有弹性垫,便于放置重物和调整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循环式滑移顶推装置,其特征是托梁内腔中设有纵向支撑筋板,或横向支撑筋板,或纵向和横向交错的支撑筋板,在滑板两端分别设有挡块,所述挡块分别位于滑道的两侧面,以限制滑板的轴向偏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循环式滑移顶推装置,其特征是液压缸或气压缸的翻转机构含有翻转板、转轴和动力机构,其中液压缸或气压缸的缸体两端分别与两个翻转板的一端固定,所述翻转板的另一端通过转轴活动固定在所述固定机架上,在固定机架和翻转板之间固定有使液压缸或气压缸翻转的动力机构,动力机构为另一液压缸或气压缸,其中其缸体和活塞杆分别铰接在固定机架和翻转板上;或动力机构为电机和螺母、丝杠结构,其中电机固定在机架上,并与丝杠连接,该丝杠与铰接在翻转板上的螺母相配合;或动力机构为螺母、丝杠结构,其中丝杠与铰接在翻转板上的螺母相配合,丝杠的一端安装有转动手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循环式滑移顶推装置。它含有固定机架、滑板和液压缸或气压缸,其中液压缸或气压缸通过翻转机构活动固定在该固定机架上,一定数量的长条状滑板通过相邻侧边上设有的链环以及链环中安装的链轴而相互连接在一起,形成履带式柔性环形滑板组,该滑板组套装在托梁的环形外表面上设有的滑道上,并且滑板组的内表面与低摩阻非金属滑道面之间为滑动配合,托梁两端固定在固定机架上。本实用新型将推动力和滑道结合成一体,结构紧凑,体积小,同时实现载重和推移两种不同的功能,使重物连续被推移,工作效率高,并且能够长期重复使用,工程重复投资少,提高工程单位的经济效益,推广后,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文档编号B66F19/00GK2861122SQ20052003201
公开日2007年1月24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28日
发明者马盈三, 王跃琪, 冯澄宙 申请人:郑州华龙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