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功率电阻插片式模块化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31012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功率电阻插片式模块化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功率电阻的使用方式,尤其是功率电阻的模块化安装方式和通风设计方面,属于电力电子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大功率电力电子产品的发展,功率电阻的使用越来越频繁,但一直没有很好的安装方式。一种普遍采用的方式是在功率电阻两端各加一个带中心孔的磁片,在此孔中间穿一条螺杆,用螺钉拧紧的方式固定电阻。这种方式堵塞了功率电阻内部空腔的通风,影响了功率电阻的通风散热,需要加以改进。
对于使用较多功率电阻的场合,如果功率电阻采用单独安装,则不利于功率电阻的安装和维护,目前国内外对于功率电阻的模块化安装没有相关论述,需要给出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尽量保证功率电阻通风、散热的前提下,实现功率电阻的可靠、简便安装,并实现多个功率电阻的模块化安装,简化功率电阻的维护过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采取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功率电阻插片式模块化整体结构,包括功率电阻、上下插片、上下横梁、左右支撑、左右支架、紧固螺钉、功率电阻,所述的上、下横梁通过紧固螺钉固定在左、右支撑上,使其上、下横梁和左、右支撑成为一个整体,在功率电阻圆形空腔顶部和底部有金属插片,将功率电阻固定;功率电阻及其插片固定在上、下横梁之间,使横梁、支撑、功率电阻及其插片形成一个模块化整体;支架安装在机柜柜体上,将所述功率电阻模块整体固定在机柜柜体支架上。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一套包括功率电阻(6)、插片(3)(见附图2)、横梁(2)、支撑(4)、支架(1)、紧固螺钉(5)等组成的模块化结构(见附图1),本发明是采取以下的步骤来实现的首先将一组上、下横梁固定在左、右支撑上,使其上、下横梁和左、右支撑成为一个整体,再把其他各组上、下横梁固定在左、右支撑上;然后在一个功率电阻圆形空腔顶部和底部各插入一个专门设计的一种金属插片(见附图2),将功率电阻固定,该插片底部中央开有矩形缺口,底部两侧为45度圆弧倒角,该插片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且易于将功率电阻固定;采用同样的办法,用插片将需要安装的多个功率电阻固定;随后,把功率电阻及其插片固定在上、下横梁之间,使横梁、支撑、功率电阻及其插片形成一个模块化整体;最后,在机柜柜体上安装支架,用螺钉穿过支架的穿孔和支撑的穿孔,将其拧紧,即可将前面所述功率电阻模块整体的固定在机柜柜体支架上。拆卸功率电阻时,只需拆掉支架和支撑之间的这几个螺钉即可将整串功率电阻取出。
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将多个功率电阻固定插片、横梁、支撑之间,使其成为一个模块整体,只需安装或拆卸几颗螺钉即可将功率电阻整体装入或取出。这种结构方式不仅很好的解决了功率电阻内部空腔部分的通风散热,而且使其成为一个模块整体,安装、拆卸、接线方便。


图1是本发明一种功率电阻插片式模块化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中一种插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图1-2所示的本发明一种功率电阻插片式模块化整体结构,其安装步骤是1、将一组上、下横梁(2)放置在左、右支撑(4)上、下,用螺钉(5)穿过横梁和支撑对应的穿孔,将其拧紧,使横梁和支撑成为一个整体。2、将两个插片(3)分别插入功率电阻(6)的顶部和底部空腔,用螺钉穿过插片和“1”所述横梁对应的穿孔,将其拧紧,使插片、功率电阻、横梁、支撑成为一个整体。3、将需要安装的多个功率电阻按照“2”的方式,安装在横梁、支撑之间,使其成为模块化结构,附图1所示为两排功率电阻模块化结构,该方式考虑了模块化结构重心平衡的问题。4、在机柜柜体上安装支架(1),用螺钉穿过支架和支撑对应的穿孔,将其拧紧,使“3”所述的模块化结构安装在柜体上。
本发明所述插片、横梁、支撑、支架可以有其他造型,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功率电阻插片式模块化结构,包括功率电阻、上下插片、上下横梁、左右支撑、左右支架,所述的上、下横梁固定在左、右支撑上,使其上、下横梁和左、右支撑成为一个整体,在功率电阻圆形空腔顶部和底部有一金属插片,将功率电阻固定;功率电阻及其插片固定在上、下横梁之间,使横梁、支撑、功率电阻及其插片形成一个模块化整体;支架安装在机柜柜体上,将所述功率电阻模块整体固定在机柜柜体支架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功率电阻的模块化安装方式和通风设计方面,属于电力电子应用技术领域。包括功率电阻、上下插片、上下横梁、左右支撑、左右支架,所述的上、下横梁固定在左、右支撑上,使其上、下横梁和左、右支撑成为一个整体,在功率电阻圆形空腔顶部和底部有一金属插片,将功率电阻固定;功率电阻及其插片固定在上、下横梁之间,使横梁、支撑、功率电阻及其插片形成一个模块化整体;支架安装在机柜柜体上,将所述功率电阻模块整体固定在机柜柜体支架上。这种结构方式不仅很好的解决了功率电阻内部空腔部分的通风散热,而且使其成为一个模块整体,安装、拆卸、接线方便。
文档编号H05K7/20GK1862715SQ20061003846
公开日2006年11月15日 申请日期2006年2月23日 优先权日2006年2月23日
发明者杨志勇, 唐东明, 李冰, 窦旺, 袁立强, 赵争鸣 申请人: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