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缩小厚度的静电消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27942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缩小厚度的静电消除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静电消除器,特别涉及一种可缩小厚度的静电消除器。
背景技术
例如,中国台湾省发明公开公报公开第200631269号"静电消除器以及电子 放电模块",请参阅图l、图2所示,其包含 一箱体ll,所述箱体ll内设有空 气导向管lll,所述空气导向管111设有相对电极115,且所述空气导向管lll设 有凸起部分112,所述凸起部分112—侧设有高电压施加终端113,所述高电压施 加终端113各端设有终端件114; 一电子放电模块12,所述电子放电模块12设有 固持器121,所述固持器121设于空气导向管111的高电压施加终端113—侧,且 所述电子放电模块12设有复数个放电电极122,所述放电电极122设有大直径部 分123; —金属固定件14,所述金属固定件14设有导线141,且所述金属固定件 14可螺固所述空气导向管111其凸起部分112与高电压施加终端113; —可拆卸透 气窗15,所述可拆卸透气窗15夹固在空气导向管111一侧; 一鼓风机13,所述鼓 风机l 3螺固在空气导向管111的凸起部分l 12—侧;当所述电子放电模块12的固 持器121安装在空气导向管111的高电压施加终端113 —侧时,通过所述终端件 114的弹性变形,且通过金属固定件14螺固空气导向管111的凸起部分112与高电 压施加终端113,而佳j文电电才及122的大直径部分123与高电压施加终端113的各 端终端件114接触,因而当电源经导线141传输至金属固定件14时,而可使所述 高电压施加终端113与终端件114通电,进而使所述相对电极115与每一^L电电极 122通电,而可使每一放电电极122周围产生电晕放电,因而可消除物体的静电。
所述静电消除器虽可达到消除物体的静电功效,但组装时,所述箱体ll其 空气导向管111包设电子放电模块12,所述电子放电模块12—侧设有可拆卸透气 窗15,所述可拆卸透气窗15同时夹固在空气导向管111一侧,因而造成整体组合 厚度大,在所有电子产品讲求精巧轻薄的今天,已逐渐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且不 符合经济效益;另外,用所述高电压施加终端113其各端终端件114的弹性变形与放电电极122的大直径部分123接触以及与空气导向管111的凸起部分112接
均,致使某些点接触到电源,某些点接触不到电源,导致大直径部分123接触不 良而产生火花,因而使电子零件产生过热,进而干扰电子零件动作,造成产品 寿命大幅缩短。
总之,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缺点
1、 放电电极的大直径部分易接触不良。
2、 产生火花导致电子零件过热。
3、 缩短产品寿命。
4、 整体组合厚度大。
因此,如何将上述等缺失加以摒除,即为本案创作人所欲解决的技术困难 点的所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可縮小厚度 的静电消除器,其可大幅缩小整体组合的厚度,且组装快速、易于维修保养。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及其它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可缩小厚度的静电 消除器,其包含
一壳体,所述壳体一侧设有开口,且所述壳体另一侧设有第一风口,所述 壳体一侧设有第二风口,且所述壳体内设有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容设电源 控制装置,所述电源控制装置设有第一被连接部;
一高压模块,所述高压模块设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有电源接点,且所 述电路板设有压电变压器,所述压电变压器设有二次侧,所述二次侧电气连接 电路板的电源接点,且所述压电变压器设有一次侧,所述电路板设有第一连接 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电气连接压电变压器的一次侧,另所述电路板一侧固设底 座,所述底座设有穿孔,且所述底座设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一侧设有被接合 部,所述被接合部可为凹状或凸状;
一放电模块,所述放电模块为可拆卸式,且所述放电模块设有绝缘体,所 述绝缘体设有复数支放电针,所述绝缘体设有透孔,另外,所述绝缘体设有接 合部,所述接合部可为凹状或凸状,且所述接合部与高压模块其底座的被接合 部为凹凸互补套设,所述绝缘体设有金属接触部,且所述放电模块设有固定件,
5所述固定件设有轴心,所述轴心一端设有旋扭部;
一气窗,所述气窗设有导风凸缘,且所述气窗设有容置凹槽,所述气窗设 有复数个导风槽,且所述气窗至少一侧设有夹部,所述夹部系为中空U状的弹 性夹;
一风力装置,所述风力装置可为风扇,所述风扇固设在壳体的第二风口一
侧;
通过所述高压模块设有电路板,且所述电路板所设的压电变压器其一次侧 反馈至电源控制装置,可使所述电源控制装置控制压电变压器其高电压大小, 而可排除现有的空气导向管与相对电极构件,且可避免所述压电变压器其高电 压的危险缺失;再通过所述气窗所设的容置凹槽,可收纳固定件,而可大幅缩 小本实用新型整体组合的厚度,通过所述放电模块所设的接合部与高压模块的 被接合部为凹凸互补套设,可确保所述放电模块的金属接触部稳定抵顶接触高 压模块的电源接点,而可避免现有的大直径部分接触不良而产生火花,且兼具 组装快速、易于维修保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 可排除现有的相对电极结构。
2、 大幅减少整体的厚度。
3、 組装简单。
4、 易维修保养。
5、 确保所述放电模块与高压模块的电路板的电源接点稳固接触,可避免接 触不良,产生火花。
附图说图l为现有技术的组合剖视示意图2为

图1的另一角度部分剖视示意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4为图3的另一角度示意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放电模块部分示意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组合剖视示意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组合剖视示意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1-箱体;111-空气导向管;112-凸起部分;113-高电压施 加终端;114-终端件;115-相对电极;12-电子放电模块;121-固持器;122-放 电电极;123-大直径部分;13-鼓风机;14-金属固定件;141-导线;15-可拆卸 透气窗;3-壳体;31-容置空间;32-开口; 33-第一风口; 34-第二风口; 35-电 源控制装置;36-第一被连接部;4-高压模块;41-穿孔;42-电路板;"1-压电 变压器;422-第一连接件;423-电源接点;43-底座;431-支撑部;432-被接合 部;5-放电模块;51-绝缘体;52-透孔;53-放电针;54-接合部;55-金属接触 部;56-金属环;6-固定件;61-轴心;62-旋扭部;7-气窗;71-导风凸缘;72-夹部;73-容置凹槽;75-导风槽;8-风力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缩小厚度的静电消除器,其 包含
一壳体3,所述壳体3 —侧设有开口 32,且所述壳体3另一侧设有第一风 口 33,又所述壳体3—侧设有第二风口 34,且所述壳体3内设有容置空间31, 所述容置空间31容设有电源控制装置35,所述电源控制装置35设有第一被连 接部36;
一高压模块4,所述高压模块4设有电路板42,所述电路板42设有电源接 点423,且所述电路板42设有压电变压器421,所述压电变压器421设有二次 侧(图未示),所述二次侧电气连接电路板42的电源接点423,且所述压电变 压器421设有一次侧(图未示),所述电路板42还设有第一连接件422,所述 第一连接件422电气连接压电变压器421的一次侧,另外,所述电路板42 —侧 固设底座43,所述底座43设有穿孔41,且所述底座43设有支撑部431,所述 支撑部431 —侧设有被接合部432,所述被接合部432可为凹状或凸状;
一放电模块5,所述放电模块5为可拆卸式,且所述放电模块5设有绝缘体 51,所述绝缘体51设有复数支放电针53,所述绝缘体5还设有透孔52,另外, 所述绝缘体51设有接合部54,所述接合部54可为凹状或凸状,且所述接合部 54与高压模块4的底座43的被接合部432为凹凸互补套设,所述绝缘体51还 设有金属接触部55,且所述放电模块5设有固定件6,所述固定件6设有轴心 61,所述轴心61 —端设有旋扭部62;一气窗7,所述气窗7设有导风凸缘71,且所述气窗7设有容置凹槽73, 所述气窗7还设有复数个导风槽75,且所述气窗7至少一侧设有夹部72,所述 夹部72为中空U状的弹性夹;
一风力装置8,所述风力装置8可为风扇,所述风扇固设在壳体3的第二风口 34—侧;
当所述高压模块4由壳体3其开口32穿设于容置空间31内时(图未示),通 过所述高压模块4设有电路板42,所述电路板42设有压电变压器421,所述压电 变压器421设有一次侧,所述一次侧与高压模块4其电路板42的第一连接件422电 气连接,且通过所述高压模块4的电路板42的第一连接件422电气连接于壳体3内 电源控制装置35的第一被连接部36,可使所述电路板42的压电变压器421的一次 侧回授至电源控制装置35,而可使所述电源控制装置35控制压电变压器421的二 次侧高电压大小,因而可排除现有的相对电极115与空气导向管111构件,且可 避免所述压电变压器421二次侧高电压的危险的缺点。
请再配合参阅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放电模块5为可拆卸式,且所述放电 模块5设有一绝缘体51,所述绝缘体51设有透孔52,且所述绝缘体51设有接合部 54,所述绝缘体51内还设有一金属环56,所述金属环56设有金属接触部55,且 所述金属环56设有复数支放电针53并穿出绝缘体51;通过所述放电模块5其绝缘 体51的接合部54位置与所述高压模块4的底座4 3的被接合部4 32相对应,且所述 绝缘体51的接合部54与高压模块4的底座43的被接合部432为凹凸互补套合,以 及所述放电模块5其绝缘体51的透孔52外径大于高压模块4的底座43的支撑部 431外径,可使所述放电模块5与高压模块4的底座43易对准套合与拆卸,因而可 确保所述放电模块5的绝缘体51的金属接触部55抵顶接触于高压模块4的电路板 4 2的电源接点4 2 3而如图6,可使所述放电模块5的绝缘体51的金属接触部5 5与高 压模块4的电路板42的电源接点423稳定接触导通,且可使所述放电模块5与高压 模块4其底座43简易分离,而可方便维修人员清洁保养,因而可达到拆卸简单且 易清洁保养维修的目的。
请再配合参阅图6所示,通过所述固定件6的轴心61穿入放电模块5的透 孔52内,并令所述固定件6的轴心61与高压模块4的底座43的穿孔41相对 应,且施加旋扭外力于所述固定件6的旋扭部62,可使所述固定件6顶抵穿设 在放电模块5—侧,且同时螺设顶抵于高压模块4的底座43的穿孔41上,可 增加放电模块5设于高压模块4的重量,而可辅助所述放电模块5固定在高压模块4,且可大幅提升放电模块5其绝缘体51的金属接触部55抵顶于高压模块 4的电路板42的电源接点423的接触压力,因而更可确保所述放电模块5与高 压模块4的电路板42的电源接点423稳固接触导电,进而可排除现有的大直径 部分123接触不良而产生火花情形,以及缩短产品使用寿命的缺点。
请再配合参阅图7所示,通过所述气窗7所设的容置凹槽73,可收纳所述 放电模块5,同时通过所述容置凹槽73内又设有导风槽75,使得本实用新型在 不影响出风的情况下,又具有可缩小厚度的功效,再通过所述气窗7的夹部72 为中空U状的弹性夹,可易夹设在壳体3其第一风口 33—侧,而可使气流流经 所述气窗7的导风槽75 (图未示),最后将所述风力装置8螺固在壳体3的第 二风口 34—侧,可完成本实用新型的组合而如图8所示,而可大幅缩减整体组 合厚度。
以上说明对本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 员理解,在不脱离以下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做出许 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可缩小厚度的静电消除器,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壳体,所述壳体一侧设有第一风口,所述壳体内设有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容设有电源控制装置;一高压模块,所述高压模块设在所述壳体内的容置空间中,且所述高压模块设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有电源接点,所述电路板一侧固设有底座,所述底座设有支撑部,所述底座还设有被接合部;一放电模块,所述放电模块设有绝缘体,且所述绝缘体设有复数支放电针,所述绝缘体设有透孔,所述绝缘体还设有接合部,且所述接合部与所述高压模块的底座的被接合部为凹凸互补套合,所述绝缘体还设有金属接触部;一气窗,所述气窗设有容置凹槽,所述容置凹槽收纳所述放电模块;一风力装置,所述风力装置固设在所述壳体一侧。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可缩小厚度的静电消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 体至少一侧设有开口,且所述壳体另一侧设有第二风口 ,所述壳体内的电源控 制装置设有第 一被连接部。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可缩小厚度的静电消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 压冲莫块的电路板设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电路板设有压电变压器,所述压电变压 器电气连接所述壳体内的电源控制装置,所述高压模块的压电变压器设有一次 侧,所述一次侧电气连接所述高压模块的电路板的第一连接件,且所述压电变 压器设有二次侧,所述二次侧电气连接所述高压模块的电路板的电源接点,所 述高压模块的底座的被接合部为凹状或凸状,且所述高压模块的底座设有穿孔。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可缩小厚度的静电消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放 电模块的绝缘体的接合部为凹状或凸状,且所述绝缘体内设金属环,所述金属 环与所述放电针相接设,所述金属环接设所述金属接触部。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可缩小厚度的静电消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放 电模块设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有轴心,所述轴心 一 端设有旋扭部。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可缩小厚度的静电消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 窗设有导风凸缘,且所述气窗至少一侧设有夹部,所述夹部夹设于所述壳体的 第一风口,且所述夹部为中空U状的弹性夹,所述气窗设有复数个导风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缩小厚度的静电消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 力装置为风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可缩小厚度的静电消除器,其包含一壳体,所述壳体设有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容设高压模块,所述高压模块设有压电变压器,所述压电变压器电气连接电源控制装置,所述壳体一侧固设风力装置;一放电模块,所述放电模块设有透孔;一气窗,所述气窗设有导风凸缘,且所述气窗设有容置凹槽;通过所述气窗所设的容置凹槽,可收纳放电模块,而可大幅缩小本实用新型整体组合的厚度,又通过所述放电模块所设的接合部与高压模块的被接合部为凹凸互补套设,可确保所述放电模块的金属接触部稳定抵顶接触高压模块的电源接点,可避免现有的大直径部分接触不良而产生火花,且达到组装快速、易于维修保养的目的。
文档编号H05F3/00GK201270617SQ20082013322
公开日2009年7月8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22日
发明者高俊杰 申请人:海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