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框、其电路框架模块及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43941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背框、其电路框架模块及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框、其电路框架模块及其显示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印刷电路板固定构件的背框、其电路框架模块及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小型笔记本电脑(Netbook)及笔记本电脑(Notebook)的轻薄短小的发展趋势,这些电子装置的显示面板(Panel)端也朝向薄化及轻量化发展。为达到轻量化的目的, 背光模块(Backlight)大幅简化在外型上的设计构型,尤其在折型(Bend Type)设计的背框背面更是全面大幅挖空以减重,但由于构型的简化,也造成印刷电路板(PCB)的固定变得很困难,进而造成相关挠性电路连接器的连接接头anterface/FPC Connector),容易因印刷电路板的反复移位而使连接器公母部分的插接脱落,进而造成小型笔记本电脑或笔记本电脑的可靠度降低。因此如何以最小及多功能的构型设计,克服因PCB固定困难所造成的连接接头分离,就急需研究人员针对此项议题研究并改善。如图1的公知技术所示,显示装置10的背板11容置印刷电路板12的容置槽13 通常会保留相当的间隙公差、对位公差及制作公差,上述各类公差会导致印刷电路板12在 X-Y平面上容易因显示装置10移动而移位,虽然背板11在容置槽13的四周分别形成止挡件111,图1左侧圆圈处放大所示的图2可以更明显地观察到止挡件111将印刷电路板12 朝Z轴的方向(如朝垂直图面的方向)挡住,由于止挡件111是利用其面积止挡,因此其面积也是其有效止挡范围,所以印刷电路板12在有效止挡范围内不易沿Z轴移位,然而上述公差的存在将造成印刷电路板12于X-Y平面上因晃动产生反复移位,甚至可能造成印刷电路板12脱离有效止挡范围而使连接接头分离。综上所述,现有技术背框11的容置槽13的各种公差可能造成连接接头分离,而传统止挡件111也无法有效避免上述缺陷。因此,对显示装置而言,需要一种具有固定构件的背框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是提供一新颖且改良的背板,其具有一固定构件以固定印刷电路板,避免连接接头脱落。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揭示一种用于固定印刷电路板的背框,此背框包含框架及固定构件。固定构件包含沿框架向框架内延伸的第一部件、沿第一部件延伸的第二部件及连接第二部件的第三部件。本发明另揭露一种电路框架模块,包含背框及印刷电路板。印刷电路板容置于背框中并包含固定孔。背框含有框架及固定构件。固定构件包含沿框架向框架内延伸的第一部件、沿第一部件延伸的第二部件及连接第二部件的第三部件。固定孔与第三部件配合,以固定印刷电路板于背框中。本发明又揭露一种显示装置,包含背光模块、液晶显示模块及电路框架模块。背光
3模块含有一出光面,而液晶显示模块则设置于出光面上。电路框架模块包含背框及印刷电路板,印刷电路板与液晶显示模块电性耦合而可传递信号至液晶显示模块。为了避免印刷电路板移位而造成连接接头脱落,背框还包含固定构件,其含有包含沿框架向框架内延伸的第一部件、沿第一部件延伸的第二部件及连接第二部件的第三部件。且固定孔与第三部件配合,以固定印刷电路板于背框中。


图1是现有技术的电路框架模块;图2是现有技术的电路框架模块局部放大图;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路框架模块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路框架模块的固定构件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固定构件的局部放大图;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固定构件的另一局部放大图;图8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路框架模块的示意图;图9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路框架模块的固定构件的示意图;图10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固定构件的局部放大图;图11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固定构件的另一局部放大图;以及图12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固定构件的局部放大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显示装置11 背板111止挡件12印刷电路板13容置槽20显示装置21背光模块211出光面22液晶显示模块23电路框架模块231 背框23Il 框架2312固定构件2313 第一部件2314 第二部件2315第三部件23151 末端23152 凸块2316 支撑件
23161第一侧缘
23162第二侧缘
232印刷电路板
2321固定孔
2322侧缘
2323弯折沟槽
25连接接头
30显示装置
3312固定构件
3313第一部件
3314第二部件
3315第三部件
33152弯折段
3316支撑件
33161第一侧缘
33162第二侧缘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下文中本发明的实施例是配合所附图式以阐述细节。参照图3所示,本发明的显示装置20包含背光模块21、液晶显示模块22及电路框架模块23。背光模块21含有出光面211,液晶显示模块设置于出光面211上,供显示画面之用。如图4所示,显示装置20 的电路框架模块23包含背框231及印刷电路板232。背框231包含框架2311及固定构件 2312。在此实施例中,印刷电路板232容置于背框231中,并与液晶显示模块22电耦合,以利于将电信号传送至液晶显示模块22。参照图5,图5为图4左侧圆圈A的放大图,很明显地固定构件2312主要包含三大部分,分别为第一部件2313、第二部件2314及第三部件2315。第一部件2313沿框架2311 向框架2311内延伸。在此实施例中第一部件2313是沿框架2311的纵轴方向Y的垂直方向X延伸。换言之,第一部件2313的延伸方向X与框架2311的纵轴方向Y相互垂直。然而在其他实施例(图未示)中,第一部件2313的延伸方向X与框架2311的纵轴方向Y所夹的角度亦可因应不同设计而不限于直角,任何可提供固定印刷电路板232的角度皆可。在此实施例中,第二部件2314与第一部件2313连接并沿第一部件2313的延伸方向X延伸。 然而,第二部件2314不可太长以避免造成固定构件2312整体固持力不足而无法固定印刷电路板232,因此第二部件2314的纵长较佳小于第一部件2313的纵长,以提供稳定的固持力。然而如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部件2314的纵长亦可长于第一部件2313的纵长。参照图5的实施例,显示装置20的固定构件2312另包含一支撑件2316,支撑件2316和第一部件2313可合并为一,不受此施实例限制。此实施例中,支撑件2316含有第一侧缘23161 与第二侧缘23162。第一侧缘23161与框架2311连接,而第二侧缘23162则连接于第一部件2313与第二部件2314相连接之处。因此,支撑件2316可进一步提供额外的固持力,以供固定构件2312固定印刷电路板232。因此,固定构件2312可避免在背框231中的印刷电路板232在XY平面上的移位发生,因此固定构件2312可进一步避免连接接头25分离。如图5所示,第三部件2315连接第二部件2314并自第二部件2314沿纵轴方向Y 延伸。图6为图4左侧圆圈A的斜视图,图6是从显示装置20的背面观察,而图7则是由正面(图6的反面)观察相同的圆圈A处,但背光模块等元件均已于此视图中移除。如图 6及图7所示,第三部件2315沿纵轴方向Y延伸至末端23151,在此末端23151的底部形成凸块23152,凸块23152与印刷电路板232的固定孔2321相互配合,以固定印刷电路板232 在XY平面方向上的定位并减少移位的发生。如图8所示的另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30所包含的元件与上述实施例大致相同。 主要不同的地方在于固定构件3312的构型改变。请参照图9,图9为图8左侧圆圈B的放大图,很明显地固定构件3312主要包含三大部分,分别为第一部件3313、第二部件3314及第三部件3315。第一部件3313沿框架2311向框架2311内延伸。在此实施例中,第一部件 3313沿与框架2311纵轴方向Y垂直的方向X延伸。然而在其他实施例(图未示)中,第一部件3313的延伸方向X与框架2311的纵轴方向Y所夹的角度也可以随着不同设计而不限于直角,只要是可提供固定印刷电路板232的角度即可。在此实施例中,第二部件3314与第一部件3313连接并沿第一部件3313的延伸方向X延伸。然而,第二部件3314不可太长以避免造成固定构件3312整体固持力不足而无法固定印刷电路板232,因此第二部件3314 的纵长小于第一部件3313的纵长,以供提供稳定的固持力。然而如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 第二部件3314的纵长亦可长于第一部件3313的纵长。图11为图8左侧圆圈B的斜视图, 图11是从显示装置30的背面观察,而图12则是由正面(图11的反面)观察相同的圆圈 B处,但背光模块等元件均已在此视图中省略。如图11所示,显示装置30的固定构件3312 另包含一支撑件3316,支撑件3316和第一部件3313可合并为一,不受此施实例限制。支撑件3316另含有第一侧缘33161与第二侧缘33162。第一侧缘33161与框架2311连接,而第二侧缘33162则连接于第一部件3313与第二部件3314相连接之处。因此,支撑件3316 可进一步提供额外的固持力,以供固定构件3312固定印刷电路板232。如图11及图12所示,第三部件3315连接第二部件3314并自第二部件3314沿纵轴方向Y延伸。在此实施例中,第三部件3315另包含弯折段33152,弯折段33152平行于第二部件3314。换言之,弯折段33152是朝方向Y的垂直方向弯折,较佳而言,弯折段33152朝向框架2311弯折;然而在其他实施例(图未示)中,弯折段33152也可朝远离框架2311的方向X弯折。在此实施例中,固定孔是沿印刷电路板232的侧缘2322向内形成弯折沟槽2323,弯折沟槽2323配合于第三部件3315的弯折段33152,以固定印刷电路板232在XY平面方向上的定位并减少移位的发生。参照图12的实施例所示,固定构件3312亦可不需支撑件3316即可具有足够的固持力,以固定印刷电路板232于XY平面方向上的定位并减少移位的发生。进而避免连接接头25因反复移位而跳脱。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点已揭示如上,然而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仍可能基于本发明的教示及揭示而作种种不背离本发明精神的替换及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的内容,而应包括各种不背离本发明的替换及修改,并为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固定一印刷电路板的背框包含 一框架;以及一固定构件,包含一第一部件,沿该框架向该框架内延伸; 一第二部件,沿该第一部件向该框架内延伸;以及一第三部件,连接该第二部件,以固定该印刷电路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框,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构件进一步包含一支撑件,该支撑件包含一第一侧缘与一第二侧缘,该第一侧缘与该框架连接,该第二侧缘连接于该第一部件与该第二部件连接之处,该第一部件沿该框架的一纵轴方向的垂直方向延伸,且该第二部件的长度小于该第一部件的长度,该第三部件自该第二部件沿该纵轴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框,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部件延伸至一末端,该末端底部包含一凸块。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框,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部件包含一弯折段,该弯折段平行于该第二部件。
5.一种显示装置,包含一背光模块,含有一出光面; 一液晶显示模块,设置于该出光面上;以及一电路框架模块,包含 一背框,含有 一框架;一固定构件,包含一第一部件,沿该框架向该框架内延伸; 一第二部件,沿该第一部件向该框架内延伸;以及一第三部件,连接该第二部件;以及一印刷电路板,容置于该背框中并包含一固定孔,该固定孔与该第三部件配合,其中该印刷电路板电耦合于该液晶显示模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构件进一步包含一支撑件,该支撑件包含一第一侧缘与一第二侧缘,该第一侧缘与该框架连接,该第二侧缘连接于该第一部件与该第二部件连接之处,该第一部件沿该框架的一纵轴方向的垂直方向延伸,且该第二部件的长度小于该第一部件的长度,该第三部件自该第二部件沿该纵轴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部件延伸至一末端,该末端底部包含一凸块,该固定孔与该凸块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部件包含一弯折段,该弯折段平行于该第二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弯折段朝向该框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孔沿该印刷电路板的一侧缘形成一弯折沟槽,该弯折沟槽配合于该第三部件。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关于一种显示装置的背框,其包含框架及固定构件。固定构件包含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及第三部件。第一部件沿框架向该框架内延伸,第二部件沿第一部件延伸并连接第三部件以供固定印刷电路板,避免因印刷电路板移位造成其他内部连接接头的松脱。
文档编号H05K7/18GK102487596SQ20101057123
公开日2012年6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3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3日
发明者刘俊彬, 林鼎崴, 郑颖穗, 黄永立 申请人: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