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光幕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37393阅读:18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梯光幕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控制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梯光幕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自动门夹人保护系统大多采用机械安全触板与机械微动开关连动或采用 光电开关控制,但采用安全触板和微动开关作用时,反应慢,必须撞到人或者物体身上才能 动作;光电开关虽然动作快,可实现无接触动作,但因其光线单一,只有一条光,能保护的范 围非常有限,只能在某条线上有物体挡住才能动作。因此安全触板和光电开关虽然结构简 单,但都不能很好的保护人或物体的安全;后来,市面上出现了电梯光幕,该电梯光幕是由 32对红外对管,安装在电梯门的两侧,运用红外线扫描探测技术来感知有无遮挡物,如有遮 挡物的出现,将使接收管接收不到信号,从而发出遮挡信号使电梯门动作,该系统能较好的 保护人和物体的安全,但现有的电梯光幕无论光幕红外发射管与接收管之间的距离远近, 其红外发射功率都一样,因此当红外发射管与接收管之间的距离较大时,就会灵敏度不够 好,相反红外发射管与接收管之间的距离较小时,如果红外光的光强不改变,又容易透射比 较薄或小型物体(比如人的手指),从而检测不出有物体遮挡。其次,以往的光幕由于没有 采用交叉扫描或交叉扫描的光束较少,会造成光幕扫描不到的死角,如果是较细的物体就 可能探测不出来。
发明内容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灵敏度高,能很好保护人或物体安全的电 梯光幕系统。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电梯光幕系统,包括红外主发射单元;红外主接收单元;发射控制器,用来感知门 机的状态,控制红外主发射单元的发射;接收控制器,用来感知门机的状态,控制红外主接 收单元的接收;同时感知遮挡信号,并把遮挡信号传送给门机;电源模块,为各个模块单元 提供合适的电源;其中,发射控制器与接收控制器之间通过信号线连接;选择电路,连接在 电源模块与红外主发射单元之间,该选择电路受发射控制器控制;其中,门机内设置有PWM 控制器,发射控制器通过门机传送来的PWM信号定位光幕发射和接收的距离,进而控制选 择电路的通断来调整红外主发射单元的发射功率。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选择电路包括至少两个回路,每一回路包括 一个三极管,所述三极管的基极通过一电阻与发射控制器连接,发射极通过一上拉电阻与 电源模块连接;其中各回路三极管的集电极相互连接后与红外主发射单元相连;此外各回 路与电源模块连接的上拉电阻阻值不同。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红外主发射单元连接有至少一个红外子发射 单元,所述红外子发射单元分别通过择电路与电源模块连接;所述红外主接收单元连接有 至少一个红外子接收单元。[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红外主发射单元和红外子发射单元为一对多 发射单元;所述红外主接收单元和红外子接收单元一对多接收单元。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发射控制器及接收控制器为单片机。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电梯光幕的发射控制器通过门机传送来的 PWM信号,来感知实时的发射部分和接收部分的距离,并对PWM信号采集后用于,控制选择 电路的导通与闭合,进而调整发射部分的红外线发射功率,从而保证电梯光幕的灵敏度。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连接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发射部分电路原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接收部分电路原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红外子发射单元电路原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红外子接收单元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 图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梯光幕系统,包括发射控制器2、接收控制器 3、红外主发射单元4、红外主接收单元5、选择电路6及电源模块1 ;所述发射控制器2在实际运用时可为单片机U1,可通过门机送来的位置信号DO、 Dl感知门机的实时工作状态,控制红外主发射单元4的发射,此外,发射控制器2可通过设 置在门机内的PWM控制器产生并传送来的PWM信号定位光幕发射和接收的距离,并对PWM 信号采集后控制选择电路6的接通或分断来调整红外主发射单元4的发射功率,从而保证 光幕的灵敏度;所述接收控制器3在实际运用时可为单片机U2,可通过门机送来的位置信号DO、 Dl感知门机的实时工作状态,进而控制红外主接收单元5的接收;此外,接收控制器3可 感知遮挡信号ERROR,并把遮挡信号ERROR反馈给门机;还可检测红外对管的工作状态,当 有一对对管不能工作时,可在关门时被检测出来,再次进行扫描时,可跳过这个坏的对管, 正常工作,如果坏了两对对管,则直接显示不良,不能再使用,并把不良信号FAIL反馈给门 机;所述电源模块1,为各个模块单元提供合适的电源;其中,电源模块1与红外主发 射单元4之间连接有选择电路6 ;此外,发射控制器2与接收控制器3之间是通过信号线CLOCK来同步两单片机Ul、 U2的。进一步参照图2,所述选择电路6包含两个回路,第一回路包括第一三极管Q 101、 所述第一三极管Q 101的基极通过第一电阻RlOl与单片机Ul的RCO接口连接,发射极通 过第一上拉电阻R103与电源模块1连接,该第一上拉电阻R103阻值可为150欧姆;第二 回路包括第二三极管Q 102,所述第二三极管Q 102的基极通过第二电阻R102与单片机Ul 的RC 1接口连接,发射极通过第二上拉电阻R104与电源模块1连接,该第二上拉电阻R104 的阻值可为50欧姆;第一电阻RlOl与第二电阻R102的阻值相同,可为2. 2千欧姆,所述第一三极管Q 101及第二三极管Q 102的集电极相连后连接到红外主发射单元4;当门机1是 在光幕发射和接收部分距离较远时传送来PWM信号,则单片机U 1采集该信号后,通过接口 RC 1给第二三极管Q 102的基极一个信号使第二三极管Q 102导通,第一三极管Q 101不 导通;在上述两个回路中除第一上拉电阻R103和第二上拉电阻R104的阻值不同,其它电子 元器件型号、规格一样,所当电源相同时,上拉电阻值越小其供给红外发射单元的电流就越 大,因此红外发射单元的发射功率就越大;同理,当门机1是在光幕发射和接收部分距离较 近时传送来PWM信号,则单片机Ul采集该信号后,通过接口 RCO给第一三极管Q 101的基 极一个信号使第一三极管QlOl导通,第二三极管Q 102不导通,进而使红外发射单元的发 射功率相对减弱。当然该选择电路6还可以包括三个或者更多回路,各回路只需取上拉电 阻阻值不同即可。进一步,所述红外主发射单元4连接有至少一个红外子发射单元41,所述红外子 发射单元41分别通过择电路6与电源模块1连接;所述红外主接收单元5连接有至少一个 红外子接收单元51,且所述红外主发射单元4和红外子发射单元41为一对多发射单元;所 述红外主接收单元5和红外子接收单元51 —对多接收单元,同时设置多个一对多发射单元 及一对多接收单元,在单片机Ul、U2的控制下可形成交叉扫描,防止死角,进一步提高电梯 光幕的安全性和灵敏度。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 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形 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电梯光幕系统,包括 红外主发射单元; 红外主接收单元(5);发射控制器O),用来感知门机的状态,控制红外主发射单元的发射; 接收控制器(3),用来感知门机的状态,控制红外主接收单元(5)的接收;同时感知遮 挡信号,并把遮挡信号传送给门机;电源模块(1),为各个模块单元提供合适的电源; 其中,发射控制器( 与接收控制器( 之间通过信号线(CLOCK)连接;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在电源模块(1)与红外主发射单元(4)之间的选择电路(6), 该选择电路(6)连接控制器O)以受发射控制器( 控制;其中,发射控制器( 与设置在 门机内的PWM控制器相连,通过PWM控制器发出的PWM信号定位光幕发射和接收的距离,进 而控制选择电路(6)的通断来调整红外主发射单元的发射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光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电路(6)包括至少两 个回路,每一回路包括一个三极管,所述三极管的基极通过一电阻与发射控制器( 连接, 发射极通过一上拉电阻与电源模块(1)连接;其中各回路三极管的集电极相互连接后与红 外主发射单元(4)相连;此外各回路与电源模块(1)连接的上拉电阻阻值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光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主发射单元(4)连 接有至少一个红外子发射单元(41),所述红外子发射单元分别通过择电路(6)与电源 模块(1)连接;所述红外主接收单元( 连接有至少一个红外子接收单元(51)。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光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主发射单元(4) 和红外子发射单元Gl)为一对多发射单元;所述红外主接收单元( 和红外子接收单元 (51) 一对多接收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光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控制器(2)及接 收控制器(3)为单片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梯光幕系统,包括发射控制器、接收控制器、红外主发射单元、红外主接收单元及电源模块,还包括连接在电源模块与红外主发射单元之间的选择电路,且该选择电路连接控制器以受发射控制器控制;且门机内设置有PWM控制器,发射控制器通过门机传送来的PWM信号定位光幕发射和接收的距离,进而控制选择电路的通断来调整红外主发射单元的发射功率;本产品的发射控制器通过门机传送来的PWM信号,来感知实时的发射部分和接收部分的距离,并对PWM信号采集后用于,控制选择电路的导通与闭合,进而调整发射部分的红外线发射功率,从而保证电梯光幕的灵敏度。
文档编号B66B13/26GK201817181SQ201020551269
公开日2011年5月4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9日
发明者亚历山大·克莱恩, 钟长征 申请人:中山市卓梅尼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