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板的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37391阅读:18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路板的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的结构,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电路板的固定结构。
技术背景伴随着2009年全球范围内大规模经济危机的爆发,各行业范围内“在保证品质 的基础上,降低成本,小型轻量化”的行动方针悄然诞生。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旨在提 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各种技术创新也被不断地提出。以车用电子控制装置为例,现有的 电路板的固定方式大体上有两种1)螺丝钉连接——属普通型固定方式,将电路板a、直接固定于金属材质筐体 上;b、通过金属轴套固定于树脂材质筐体上;C、采用自攻螺丝钉固定于金属或树脂材 质筐体上。2)槽道结构连接——属特殊型固定方式,专利号为200510011559的中国发明涉 及电路板的固定方法,揭示了采用槽道连接的电路板固定结构。即,在容置电路板的筐 体两侧壁上设置与电路板相匹配的对应槽道,并且在电路板上设置扣持卡子装置,又在 容置筐体上设置与该扣持卡子相匹配的夹持槽,通过电路板与槽道、扣持卡子与夹持槽 的相互配合,把电路板固定在筐体中。然而现有的电路板的固定结构均存在着一些缺点。普通型的螺丝钉连接结构 普遍都具有结构连接件多、直材成本高、工艺和管理成本增加的缺陷,若采用自攻螺丝 钉,则还有不可重复拆装的不足。而特殊型的槽道连接结构中,扣持卡子装置是之后安 装在电路板上的,因而也具有零部件多、组装工序多、成本增加的缺点,此外还使容置 筐体的结构和外形受到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电路板固定结构的缺陷,提供一种 电路板的固定结构,其利用树脂材料的弹性在容置筐体上设置附属的套置式固定结构, 从而省却大量的连接件,达到安装简单、重量减轻、成本降低和能够反复装卸的效果。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路板的固定结构,将电路板固定于上、下容置筐体中,其特征在于所 述电路板上设有固定孔;所述上、下容置筐体由树脂塑料制成,该下容置筐体设置有 下固定部,该下固定部包括连接于下容置筐体上的固定座和连接于该固定座之上的固定 头,该固定座为一立柱,其顶部设有定位面,该固定头被数直立槽分割成若干瓣状体, 其中心设有一直立的接插孔;所述上容置筐体设置有上固定部,该上固定部为一销体, 该销体的外径大于所述固定头的接插孔的孔径。本实用新型所述电路板的固定结构的固定座的外径大于所述电路板固定孔的孔 径;所述固定头由下部的圆柱部和上部的椭球部构成,该圆柱部的外径小于所述电路板 固定孔的孔径,该椭球部水平的最大外径大于所述电路板固定孔的孔径;所述椭球部的上部及所述上固定部的端部分别设有导引面。本实用新型利用树脂塑料的弹性变形特性,在上、下容置筐体上设置了上、下 固定部,通过相互间的挤压作用使上、下固定部发生弹性变形,从而将套置其上的电路 板固定住。与现有的电路板固定结构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由于不用螺丝钉、金属轴套和扣持卡子装置,因此零部件少、装配工序简 单、成本节约。2)由于上、下容置筐体采用塑料树脂材质,因而重量轻。3)连接是非破坏性的,可重复拆装利用。4)容置筐体的结构外形不受限制。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即使是节约一颗廉价的小螺丝钉,也可能成为决定胜负 的关键。本实用新型在保证品质的基础上,达到了简化装配、减轻重量、降低成本和能 够反复装卸的有益效果,尤其适合于现行的车载用电子控制装置。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下容置筐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下固定部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上容置筐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上固定部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安装后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示电路板的固定结构能够将电路板03 固定于上、下容置筐体02和01之中,固定完成之后,上容置筐体02与下容置筐体01呈 对合状态,电路板03容纳于两者形成的空腔之内。为便于固定,所述电路板03上设置有圆形的固定孔。再请参阅图2和图3,图示下容置筐体01由树脂塑料制成,该下容置筐体01设 置有下固定部1,该下固定部1与下容置筐体01连为一体,其包括固定座11和固定头 12。所述固定座11为一圆形立柱且固定连接于下容置筐体01上,其顶部设有水平的定 位面111,该定位面111所处高度即为电路板03安装后在上、下容置筐体02和01之中的 高度;该固定座11的外径大于所述电路板03的固定孔的孔径,以便支撑该电路板03。 所述固定头12连接于该固定座11之上,其由下部的圆柱部122和上部的椭球部121固定 连接而构成;该固定头12中心设有一直立的接插孔123,并且整个固定头12被数条直立 槽124分割成若干瓣状体,从而使其形成能够向中心压缩变形的弹性体;该圆柱部122的 外径略小于所述电路板03固定孔的孔径,以便电路板03的固定孔能够套置于圆柱部122 上,该椭球部121沿水平方向的最大外径略大于所述电路板03固定孔的孔径,以防止电 路板03压入后发生脱落,所述椭球部121的上部设有弧形的导引面125,以便在电路板 03压入时对电路板03固定孔内缘起引导作用。所述下固定部1头部的尺寸,即椭球部121的尺寸需要通过设计计算,或者数据模拟,或者实物试验来进行设定。再请参阅图4和图5,图示上容置筐体02同样由树脂塑料制成,内部设置有上固 定部2,该上固定部2与上容置筐体02连为一体。所述上固定部2为一圆形销体,其能 够插入下固定部1固定头12的接插孔123中,该销体的外径略大于所述固定头12的接插 孔123的孔径,以便插入时将椭球部121撑开;所述上固定部2的端部设有圆锥形的导引 面21,以便在上固定部2插入下固定部1的接插孔123时起引导作用。本实用新型装配的具体步骤为1、首先将下容置筐体01固定在操作平台上,然后使电路板03的固定孔对准下 容置筐体01的下固定部1,通过夹具把电路板03压入椭球部121并靠紧定位面111,此 时电路板03的固定孔套置于圆柱部122上,其前后左右方向受到圆柱部122的约束,上 下方向受到定位面111和椭球部121的约束,因此通过下固定部1与电路板03固定孔的 配合,电路板03被定位在下容置筐体01上。2、将上容置筐体02的上固定部2对准下容置筐体01下固定部1头部的接插孔 123,通过夹具把上容置筐体02压入下容置筐体01,此时上固定部2的销体插入固定头 12的接插孔123中,压入后的状态见图6。压入配合后,上固定部2对下固定部1的椭 球部121产生向外的挤压作用,造成下固定部1的弹性变形,进而完善对电路板03向上 方向的约束,从而将电路板03固定于上、下容置筐体02和01之中。最后对上、下容置 筐体02和01的接触部进行固定处理,例如螺丝钉连接,或者激光焊接、热压焊接、树脂 胶粘结等等。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 的范围,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所作的种种等效变化或等效替换,皆应包括在本实用 新型申请的权利要求所涵盖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电路板的固定结构,将电路板固定于上、下容置筐体中,其特征在于所述 电路板上设有固定孔;所述上、下容置筐体由树脂塑料制成,该下容置筐体设置有下固 定部,该下固定部包括连接于下容置筐体上的固定座和连接于该固定座之上的固定头, 该固定座为一立柱,其顶部设有定位面,该固定头被数直立槽分割成若干瓣状体,其中 心设有一直立的接插孔;所述上容置筐体设置有上固定部,该上固定部为一销体,该销 体的外径大于所述固定头的接插孔的孔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头由下部的圆 柱部和上部的椭球部构成,该圆柱部的外径小于所述电路板固定孔的孔径,该椭球部水 平的最大外径大于所述电路板固定孔的孔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板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椭球部的上部及所 述上固定部的端部分别设有导引面。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电路板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的外 径大于所述电路板固定孔的孔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路板的固定结构,其能够将电路板固定于上、下容置筐体中,所述电路板上设有固定孔;所述上、下容置筐体由树脂塑料制成,该下容置筐体设置有下固定部,该下固定部包括连接于下容置筐体上的固定座和连接于该固定座之上的固定头,该固定座为一立柱,其顶部设有定位面,该固定头被数直立槽分割成若干瓣状体,其中心设有一直立的接插孔;所述上容置筐体设置有上固定部,该上固定部为一销体,该销体的外径大于所述固定头的接插孔的孔径。本实用新型在保证品质的基础上,达到了简化装配、减轻重量、降低成本和能够反复装卸的有益效果,尤其适合于现行的车载用电子控制装置。
文档编号H05K7/14GK201805661SQ20102055118
公开日2011年4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9日
发明者赵兰英 申请人:京滨电子装置研究开发(上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