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状构造物的支柱建设用起重机搭载用伸缩伸臂的支承装置和支柱建设方法

文档序号:8044846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塔状构造物的支柱建设用起重机搭载用伸缩伸臂的支承装置和支柱建设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伸缩伸臂支承于所要建设的支柱上的伸缩伸臂的支承装置和使用搭载在由该支承装置支承的伸缩伸臂上的建设用起重机进行的上述支柱的建设方法,上述伸缩伸臂用于将上述建设用起重机搭载在前端部而使该建设用起重机升降至塔状构造物的顶部,在建设像建设在地上的支柱、塔架、纪念碑等那样伸长至上空的高处的塔状构造物时,使用上述建设用起重机。
背景技术
作为建设在地上的塔状构造物,有各种的塔架、纪念碑、烟筒等构造物,其中之一是作为风力发电用的风车的支柱的风车塔架。在风车塔架的顶部具有被水平轴支承的多张螺旋桨翼(叶片),且设置有利用该风车的旋转来发电的发电机、使风车的指向方向顶风的旋转机构等作为重量物的机舱(nacelle)。另外,为了稳定地提高发电效率,需要接受一定程度的强度,由此最好将顶部设置在极高位置。即,在风车塔架中,需要使顶部伸长至极高位置而将重量物支承在顶部。在建设该种塔状构造物时,通常使用大型履带起重机、移动式起重机(路面起重机)等。另外,在风力发电用的风车中,为了提高发电效率,要求如上所述地使风车塔架的顶部伸长至极高位置,例如要求在大于IOOm的高度设置机舱、叶片、轮毂等风车主体。另一方面,当高度变高时,发电能力等增强,发电用机械材料大型化,风车主体的重量也会达到 50t以上。在建设IOOm级风车的情况下,利用现存的移动式起重机,当载荷重量为50t以上时,连卸载80m左右都很困难,使用大型履带起重机。但是,使用大型履带起重机时,很难确保直至塔状构造物的设置场所的搬入路径。 特别是在发电用风车的情况下,多将该发电用风车设置在海岸、山谷部,特别是在设置于山谷部的风车的情况下,不能确保搬入路径。因此,需要将台车分解而输送至设置场所。另外, 在大型履带起重机中,采用使桁架伸臂(lattice boom)伸长的构造,同样需要将该桁架伸臂、履带(caterpillar)以解体后的状态输送至设置场所,在设置场所组装台车、桁架伸臂和配重等。此外,作为设置发电用风车的空间,只要是能供支承风车塔架的基础部分配置的大小就足够,但在组装桁架伸臂的情况下,需要在地上将该桁架伸臂以伸长了的状态安装在台车上,因此用于组装、解体桁架伸臂的空间远大于发电用风车的设置空间。另外,在设置发电用风车的情况下,通常排列设置多台该风车,在使用大型履带起重机建设该风车的情况下,即使在建设完1台而接着建设相邻的发电用风车的情况下,仍必须解体桁架伸臂, 在移动了台车之后再次组装桁架伸臂,由此作业繁杂,因组装、解体桁架伸臂而导致延长工期。近年,开发了各种起重机来用于建设高层的发电用风车。例如,作为设置大型的液压支腿的构造,有通过减小台车的宽度来确保搬入路径的起重机,但需要组装、解体台车、 桁架伸臂和配重等,作业的烦杂性并未得到改善。
有一种将上述起重机搭载在伸缩的伸臂的最上段的伸臂,作为使该伸臂伸缩的机构构造,有例如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构造等。另外,本申请的申请人提出了一种能够将伸缩伸臂支承在要建设的塔状构造物的已被建设了的部分上的塔状构造物的建设方法和建设用起重机(专利文献3)。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平11-301976号公报专利文献2 国际公开W02007/052339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9-113922号公报本申请的申请人在上述专利文献3中提出的建设用起重机能够在每次伸长伸缩伸臂时将该伸缩伸臂支承在要建设的塔状构造物上。即,提供了一种塔状构造物的建设方法,该方法利用起重机吊落被分开成多个的支柱构件,堆积顶部伸长至上空的高处的支柱, 从而进行建设,其中,将上述起重机设置在伸缩自如的伸缩伸臂的上部,具有连接该伸缩伸臂和上述支柱而将伸缩伸臂固定在支柱上的连接部件,该方法反复进行下述操作地建设支柱,即,堆积上述支柱构件,使上述伸缩伸臂与所堆积的支柱构件的高度相对应地伸长,利用上述连接部件连接所堆积的支柱构件、和位于与该支柱构件相对应的位置上的伸缩伸臂。上述连接部件可以有各种机构,借助该连接机构连接伸缩伸臂和支柱的作业是在高处进行的作业。因此,根据该连接部件的机构的不同,需要用起重机等将作业者上升地进行作业。在由作业者进行上述连接部件的连接作业的情况下,需要将作业者上升的起重机等,因而必须将该起重机搬入建设工地,由此建设用的重型设备增多,可能使建设作业更加烦杂。因此,上述连接部件最好能够利用来自地面上的远距离操作进行连接作业。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塔状构造物的建设用起重机搭载用伸缩伸臂的支承装置和塔状构造物的支柱建设方法,该支承装置能够利用来自地面上的远距离操作,使起重机的伸缩伸臂与利用该起重机建设的支柱连接,利用支柱支承该伸缩伸臂,上述支柱建设方法利用由该支承装置支承的伸缩伸臂建设上述支柱。作为达到上述目的的技术上的方案,本发明的塔状构造物的建设用起重机搭载用伸缩伸臂的支承装置,为了以堆积多个支柱构件的方式建设顶部伸长至上空的高处的塔状构造物的支柱,该支承装置用于支承伸缩伸臂,该伸缩伸臂搭载用于提升上述支柱构件的建设用起重机,一边依据支柱构件的堆积高度而伸长,一边使上述建设用起重机上升,其特征在于,该支承装置包括安装基座,其固定在上述伸缩伸臂上;支柱接受基座,其相对于上述安装基座进退自如;一对抱持臂,它们以与上述支柱的轴向平行的方向为轴,从放开支柱构件的放开位置到抱持支柱构件的抱持位置摆动自如地将基端部支承在上述支柱接受基座上;支柱紧固部件,其设置在上述一对抱持臂的内侧,能比抱持位置的抱持臂进一步缩径;基座进退部件,其使上述支柱接受基座进退;臂摆动部件,其使上述抱持臂摆动;开闭部件,其使上述支柱紧固部件缩径而闭合,使该支柱紧固部件自缩径后的位置扩径而打开。利用起重机等适当的部件设置要建设的支柱的最下部的支柱构件。在该情况下, 由于是最下部的支柱构件,因此不用将该支柱构件提升至高处,从而能够利用可在设置作业期间内支承该支柱构件的起重机等进行作业。然后,对于将作为用于建设支柱的建设用起重机的旋臂起重机搭载在前端部的伸缩伸臂,在使该伸缩伸臂收缩了的状态下,沿着上述最下部的支柱构件配置该伸缩伸臂。在该状态下,利用上述基座进退部件使上述支柱接受基座前进至能用上述抱持臂抱持支柱构件的位置。在支柱接受基座前进到了适当的位置时,利用臂摆动部件使抱持臂摆动至抱持位置,利用该抱持臂抱持支柱构件。然后,通过利用上述开闭部件使上述支柱紧固部件缩径,能够将该支柱紧固部件紧固在支柱构件上,将使上述抱持臂连接了的伸缩伸臂支承在支柱构件上。之后,利用上述旋臂起重机提升第二层的支柱构件,将该支柱构件堆积在最下部的支柱构件上,利用螺栓、螺母等固定部件固定这些支柱构件。与上述操作同样地,利用伸缩伸臂的第二段的伸臂的抱持臂抱持该第二层的支柱构件而紧固上述支柱紧固部件,从而将第二段的伸臂支承在第二层的支柱构件上。S卩,通过依次进行下述作业,能够建设塔状构造物的支柱,S卩,一边利用旋臂起重机堆积支柱构件,一边在被堆积而固定在下侧的支柱构件上的支柱构件上,借助上述抱持臂和支柱紧固部件来支承伸长了的伸臂。另外,技术方案2的发明的塔状构造物的建设用起重机搭载用伸缩伸臂的支承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基座进退部件由固定在上述安装基座上的一对活塞缸机构构成,使该一对活塞的滑动方向为大致平行且与伸缩伸臂的长度方向交差的方向,上述基座进退部件具有引导上述支柱接受基座的进退的进退引导部件。另外,上述大致平行的方向含有加工上的误差、安装误差,只要是能使上述支柱接受基座进退的方向即可。将上述支柱接受基座支承在与上述活塞缸机构的活塞连接的活塞杆上。当使缸体工作时,支柱接受基座与活塞相对于缸体的滑动方向相对应地进退。在使伸缩伸臂与支柱构件连接时,使支柱接受基座朝向支柱构件前进。由此,上述抱持臂位于能抱持支柱构件的位置上,因此能够像上述那样地使抱持臂摆动而抱持支柱构件,利用上述支柱紧固部件紧固支柱构件。另外,技术方案3的发明的塔状构造物的建设用起重机搭载用伸缩伸臂的支承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臂摆动部件由配置在上述支柱接受基座上的活塞缸机构构成,将该活塞的滑动转换成摆动运动,使上述抱持臂在该摆动运动的作用下摆动。例如,在利用上述活塞的滑动使固定在转动轴上的输入臂摆动时,该转动轴转动。 通过使上述抱持臂的基端部与该转动轴连接,利用该转动轴的转动使抱持臂摆动。因此,上述活塞的滑动方向可以设定为任意方向。例如,可以将活塞的滑动方向为与上述支柱接受基座的进退方向交差的方向。另外,技术方案4的发明的塔状构造物的建设用起重机搭载用伸缩伸臂的支承装置的特征在于,与上述一对抱持臂相对应地利用具有挠性的一对带状体形成上述支柱紧固部件,使上述带状体相对于抱持臂装卸自如,该支承装置设置有使上述带状体的前端部彼此卡定、脱离自如的支柱紧固部件卡定部件,该支承装置设置有支承部件,该支承部件使上述带状体的适当部位与上述抱持臂连接,并且在使上述带状体缩径时,容许该带状体离开抱持臂,该支承装置使拉拽该带状体而使该带状体缩径、解除拉拽状态而使该带状体扩径的上述开闭部件与上述带状体的基端部连接,使上述支柱紧固部件卡定部件卡合而连结一对带状体,使上述开闭部件工作而拉拽带状体,从而使该带状体脱离抱持臂而缩径,由此紧固支柱构件。另外,上述适当的部位是指,不包括带状体不慎自抱持臂脱落的部分,且带状体能够顺利脱离抱持臂的部位,也可以利用该伸缩伸臂的支持装置,依据支承伸缩伸臂的支柱构件等的直径,改变该适当的部位。在使上述抱持臂摆动而处于抱持支柱构件的状态时,能够使上述支柱紧固部件卡定部件卡合。例如,可以采用下述机构等,即,通过使抱持臂的前端部抵接,钩构件克服弹簧等的复位力地摆动,从而与配置在另一方的抱持臂的前端部的钩接受构件卡合,该钩构件配置在一方的抱持臂的前端部且被弹簧等的复位力以沿一方向摆动的方式被施力。在支柱紧固部件卡定部件卡合了的状态下,当使上述开闭部件工作而拉拽上述带状体时,该带状体闭合而缩径,因此该带状体紧固支柱构件。为了使上述抱持臂脱离带状体,使上述开闭部件工作而使带状体沿打开方向动作,即,使带状体扩径。然后,例如通过使一方的抱持臂先于另一方的抱持臂摆动,从而使上述钩构件克服上述弹簧等的复位力地摆动,从而脱离上述钩接受构件。由此,带状体和抱持臂的各自的前端部彼此的卡合被解除,使前端部打开而使伸缩伸臂自该支柱构件脱离。另外,技术方案5的发明的建设用起重机搭载用伸缩伸臂的伸缩机构的特征在于,与上述一对抱持臂相对应地利用在多个部位具有弯曲自如的弯曲部的一对滚子链形成上述支柱紧固部件,使上述滚子链相对于抱持臂装卸自如,该支承装置设置有使上述滚子链的前端部彼此卡定、脱离自如的支柱紧固部件卡定部件,该支承装置设置有支承部件,该支承部件使上述滚子链的适当部位与上述抱持臂连接,并且在使上述滚子链缩径时,容许该滚子链离开抱持臂,该支承装置使拉拽该滚子链而使该滚子链缩径、解除拉拽状态而使该滚子链扩径的上述开闭部件与上述滚子链的基端部连接,使上述支柱紧固部件卡定部件卡合而连结一对滚子链,使上述开闭部件工作而拉拽滚子链,从而使该滚子链脱离抱持臂而缩径,由此紧固支柱构件。另外,上述适当的部位是指,不包括滚子链不慎自抱持臂脱落的部分,且滚子链能够顺利脱离抱持臂的部位,也可以利用该伸缩伸臂的支持装置,依据支承伸缩伸臂的支柱构件等的直径,改变该适当的部位另外,技术方案6的发明的塔状构造物的建设用起重机搭载用伸缩伸臂的支承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支承部件具有支柱紧固部件复位部件,该支柱紧固部件复位部件为了使上述支柱紧固部件从脱离了上述抱持臂的状态向与该抱持臂卡合的状态复位而沿使该支柱紧固部件扩径的方向对该支柱紧固部件施力。通过使上述开闭部件沿使上述支柱紧固部件扩径的方向工作,能够解除该支柱紧固部件的对支柱构件的紧固,从而也能使上述支柱紧固部件复位至与抱持臂卡合的位置, 但在由上述支柱紧固部件复位部件产生的复位力的作用下,能够使支柱紧固部件的复位动作顺利地进行。即,在利用开闭部件解除由支柱紧固部件紧固支柱构件的状态时,在由上述支柱紧固部件复位部件产生的复位力的作用下,支柱紧固部件扩径而与抱持臂卡合。另外,技术方案7的发明的塔状构造物的建设用起重机搭载用伸缩伸臂的支承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支承部件包括引导缸,其摆动自如地被上述抱持臂支承;滑杆,其被
7该引导缸引导地进行移动;在上述滑杆的前端部设置有支柱构件推压板,使上述引导缸具有复位弹簧,为了使上述支柱构件推压板与抱持臂卡合而将上述复位弹簧的复位力的方向为使上述滚子链扩径的方向。在利用上述开闭部件使滚子链沿闭合方向移动而缩径时,上述引导缸一边相对于抱持臂摆动,一边引导上述滑杆移动,使该滑杆沿自引导缸突出的方向前进。因此,能够容许滚子链缩径,将上述支柱构件推压板推压到支柱构件上。此时,被引导缸引导地进行移动的滑杆克服上述复位弹簧的复位力地前进。另外,作为复位弹簧,可以使用压缩螺旋弹簧、 拉伸螺旋弹簧、扭杆(torsion bar)等弹簧。另外,技术方案8的发明的塔状构造物的建设用起重机搭载用伸缩伸臂的支承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支柱接受基座包括基座基部,其进退自如地与上述安装基座连接;基座颈部,其以与伸缩伸臂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向为轴转动自如地支承在该基座基部,支承上述一对抱持臂。由于上述支柱接受基座相对于上述安装基座进退,因此其进退方向有时自连结伸缩伸臂的轴和支柱构件的轴的方向偏离,在该情况下,支柱构件并非位于一对抱持臂的中央,即不是正对该中央。因此,利用上述基座颈部的转动调整一对抱持臂的方向,以使支柱构件位于上述抱持臂的中央部地正对该中央部。另外,由于上述偏离量通常不大,因此例如可以在使上述基座颈部的前端与支柱构件抵接了的情况下,利用届时的推压力转动基座颈部,以使支柱构件与该前端的缘部均等接触。另外,技术方案9的发明的塔状构造物的建设用起重机搭载用伸缩伸臂的支承装置的特征在于,将上述基座颈部的前端面形成为与支柱构件的外形大致重叠的形状。在利用上述支柱接受基座的前进使基座颈部的前端面的一部分与支柱构件的壁面抵接时,基座颈部相对于基座基部转动,以使该前端面以该抵接部为中心变成与支柱构件的外形重叠的姿势,在该前端面与支柱构件的外形重叠了的状态下,转动停止。在该状态下,一对抱持臂正对支柱构件,成为能用一对抱持臂抱持支柱构件的状态。另外,技术方案10的发明的塔状构造物的建设用起重机搭载用伸缩伸臂的支承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基座颈部的前端面上配置有缓和该前端面与支柱构件的在抵接时的冲击的缓冲调整部件。该缓冲调整部件缓和下述冲击,即,在使支柱接受基座前进而使其前端面与支柱构件的壁面抵接时的冲击。另外,技术方案11的发明的塔状构造物的建设用起重机搭载用伸缩伸臂的支承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基座进退部件为一对,与上述基座颈部的两端部分别连接,上述进退引导部件为一对,与上述基座基部的两端部分别连接,在上述基座颈部的前端设置有检测支柱构件的一对支柱构件传感器,根据该支柱构件传感器的检测支柱构件的信号,控制上述一对基座进退部件的工作。在例如利用一对活塞缸机构构成上述基座进退部件的情况下,使与活塞相连结的活塞杆的前端部转动自如地与上述基座颈部的两端部相连结。另外,例如在将杆贯穿在引导孔中而引导该杆直动的机构构成进退引导部件的情况下,使上述杆的前端部与上述基座基部连接。通过使上述一对活塞缸机构的活塞的移动量不同,从而使基座颈部相对于基座基部转动。因此,在上述支柱构件传感器中的一方的支柱构件传感器检测到支柱构件的情况下,只使另一方侧的基座进退部件工作,直至另一方的支柱构件传感器检测支柱构件。由此,利用一对支柱构件传感器检测支柱构件,形成为基座颈部正对支柱构件的状态而成为该支柱构件位于一对抱持臂的中央部的状态。由于支柱构件与伸缩伸臂的偏离量基本上都是微小的,因此当如上所述地使支柱接受基座前进而使基座颈部的前端面与支柱构件抵接而推压支柱构件时,能够使基座颈部相对于基座基部稍微转动而使支柱构件位于一对抱持臂的中央部。但是,在偏离量较大的情况下,需要用较大的力将基座颈部推压在支柱构件上。此时,若偏离量较大,则难以预料的方向的力可能施加于支柱构件。因此,利用上述支柱构件传感器检测支柱构件,只使配置有未检测到支柱构件的支柱构件传感器的一侧的基座进退而只使配置有该支柱构件传感器的一侧前进,则能够使基座颈部相对于基座基部转动而使支柱构件位于抱持臂的中央部。另外,本发明的塔状构造物的支柱建设方法,为了以堆积多个支柱构件的方式建设顶部伸长至上空的高处的塔状构造物的支柱,将提升上述支柱构件的建设用起重机搭载在伸缩伸臂上,利用该建设用起重机一边提升支柱构件一边堆积该支柱构件,将伸缩伸臂支承在所堆积的支柱构件上,其特征在于,该建设方法反复进行下述操作使用辅助起重机设置上述支柱构件中的最下部的支柱构件,使用上述辅助起重机安装伸缩伸臂支承装置,该伸缩伸臂支承装置将上述伸缩伸臂支承在支柱构件上,利用上述辅助起重机帮助立起上述伸缩伸臂,利用上述辅助起重机将上述建设用起重机载置在上述伸缩伸臂的前端, 利用上述建设用起重机一边提升第二层的上侧的支柱构件,一边将上层的支柱构件固定在下层的支柱构件上,并且利用上述伸缩伸臂支承装置将伸缩伸臂支承在上层的支柱构件上。作为将伸缩伸臂支承在支柱构件上的伸缩伸臂支承装置,例如在采用上述那样的利用抱持臂抱持支柱构件而形成的机构作为该伸缩伸臂支承装置的情况下,在将该伸缩伸臂支承装置安装在伸缩伸臂上的状态下,有时很难使该伸缩伸臂的输送台车在公路上行驶而向建设工地搬入伸缩伸臂。因此,在建设现场将伸缩伸臂支承装置组装到伸缩伸臂上。在该组装作业中,需要提升伸缩伸臂支承装置,因此需要配置起重机。利用该辅助起重机使支柱构件中的最下层的支柱构件立起地进行设置。另外,由于组装了伸缩伸臂支承装置的伸缩伸臂的重量变大,因此可能不能顺利地操作伸缩伸臂本身具有的立起装置。因此,利用在上述伸缩伸臂支承装置的组装作业中所用的辅助起重机来帮助立起伸缩伸臂。此外,使用该辅助起重机将建设用起重机提升而搭载到伸缩伸臂的前端部。此时,利用伸缩伸臂支承装置将伸缩伸臂的最下段的伸臂支承在最下层的支柱构件上。由此,达到伸缩伸臂稳定的状态。在配置了最下层的支柱构件时,在该支柱构件上堆积第二层的支柱构件。利用上述建设用起重机提升该第二层的支柱构件,将该支柱构件堆积在最下层的支柱构件上。利用螺栓螺母等在内部侧由向内凸缘等将所堆积的第二层的支柱构件的下端固定在最下层的支柱构件的上端。利用伸缩伸臂支承装置将伸缩伸臂的第二段的伸臂支承在上述第二层的支柱构件上,该支柱构件固定在最下层的支柱构件上。由此,成为伸缩伸臂稳定的状态,提升第三层的支柱构件而将该支柱构件堆积在第二层的支柱构件上。将第三层的支柱构件固定在第二层的支柱构件上,利用伸缩伸臂支承装置将伸缩伸臂的第三段的伸臂支承在第三层的支柱构件上。在每次堆积支柱构件时,反复进行上述一连串的操作,从而建设支柱。采用本发明的塔状构造物的建设用起重机搭载用伸缩伸臂的支承装置,利用上述一对抱持臂抱持支柱构件,使上述支柱紧固部件缩径而紧固支柱构件,从而能够将伸缩伸臂支承在支柱构件上,因此能够将伸缩伸臂可靠地支持在支承构件上。而且,通过采用例如用液压缸等动作的机构,能够远距离操作上述基座进退部件、上述臂摆动部件、上述开闭部件等。另外,采用技术方案2的发明的塔状构造物的建设用起重机搭载用伸缩伸臂的支承装置,能够以简单的构造可靠地使上述抱持臂位于能抱持支柱构件的位置上。另外,采用技术方案3的发明的塔状构造物的建设用起重机搭载用伸缩伸臂的支承装置,由于能够利用液压缸等进行上述抱持臂的摆动动作,因此能够使该抱持臂可靠地动作,从而能够利用抱持臂可靠地抱持支柱构件。另外,采用技术方案4的发明的塔状构造物的建设用起重机搭载用伸缩伸臂的支承装置,由于通过拉拽该支柱紧固部件的基端部而使支柱紧固部件进行缩径动作,因此能够以简单的操作使支柱紧固部件进行缩径动作,容易进行由远距离操作进行的控制。而且, 能够通过调整拉拽力而可靠地紧固支柱构件。另外,采用技术方案5的发明的塔状构造物的建设用起重机搭载用伸缩伸臂的支承装置,由于利用滚子链构成支柱紧固部件,因此能够容易地使支柱紧固部件缩径,并且能够坚牢地形成支柱紧固部件,能够可靠地紧固支柱构件。另外,采用技术方案6的发明的塔状构造物的建设用起重机搭载用伸缩伸臂的支承装置,在解除支柱紧固部件时,由于利用上述紧固部件复位部件的复位力来解除支柱紧固部件,因此能够迅速地解除对支柱构件的紧固,使伸缩伸臂脱离。另外,采用技术方案7的发明的塔状构造物的建设用起重机搭载用伸缩伸臂的支承装置,不会不慎损坏支柱构件,能够利用支柱紧固部件可靠地紧固支柱构件。另外,采用技术方案8的发明的塔状构造物的建设用起重机搭载用伸缩伸臂的支承装置,能够使基座颈部可靠地正对支柱构件,从而能够使支柱构件位于抱持臂的中央部, 因此即使伸缩伸臂和支承构件为偏离了的状态,也能利用抱持臂可靠地抱持支承构件。另外,采用技术方案9的发明的塔状构造物的建设用起重机搭载用伸缩伸臂的支承装置,通过将基座颈部推压于支柱构件,能够使该基座颈部正对支柱构件,因此能够利用抱持臂可靠地抱持支柱构件。另外,采用技术方案10的发明的塔状构造物的建设用起重机搭载用伸缩伸臂的支承装置,在使支柱构件位于一对抱持臂的中央部时,使支柱接受基座前进而将基座颈部推压于支柱构件,从而使支柱构件位于一对抱持臂的中央部。而且,由于利用远距离操作使支柱接受基座前进,因此可能不慎以较大的力将基座颈部推压于支柱构件。此时,利用上述缓冲调整部件缓和推压力,因此能够防止不慎损坏支柱构件。另外,采用技术方案11的发明的塔状构造物的建设用起重机搭载用伸缩伸臂的支承装置,能够更加可靠地使支柱构件支承伸缩伸臂。即,即使在支柱构件与伸缩伸臂的偏离量较大的情况下,也能使支柱构件可靠地位于抱持臂的中央部,因而抱持臂能够可靠地保持支柱构件,将伸缩伸臂可靠地支持在支柱构件上。并且,采用本发明的塔状构造物的支柱的建设方法,为了建设像风车塔架那样的伸长至高处的支柱,能够在建设工地将伸缩伸臂支承装置组装在伸缩伸臂上,而且还能容易地设置用于构成支柱的最下层的支柱构件。由于能够在建设工地将伸缩伸臂支承装置组装在伸缩伸臂上,因此对于搭载有建设起重机的伸缩伸臂,在采用利用远距离操作依次将该伸缩伸臂支承在构成支柱的支柱构件上地进行的施工方法的情况下,即使在支承伸缩伸臂的伸缩伸臂支承装置是大型装置的情况下,也能使伸缩伸臂的输送台车和装载有伸缩伸臂支承装置的输送车辆在公路上行驶,向建设工地搬入伸缩伸臂和伸缩伸臂支承装置。 因此,能够缩短在建设支柱时的工期,并且能够与搬入的容易度互起作用地抑制建设成本。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塔状构造物的建设用起重机搭载用伸缩伸臂的支承装置的构造的俯视图,表示使抱持臂打开的状态。图2是说明本发明的塔状构造物的建设用起重机搭载用伸缩伸臂的支承装置的构造的俯视图,表示闭合抱持臂而抱持支柱构件且支承于该支柱构件的状态。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塔状构造物的建设用起重机搭载用伸缩伸臂的支承装置的侧视图,是图2所示的状态。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塔状构造物的建设用起重机搭载用伸缩伸臂的支承装置的安装基座和支柱接受基座的一部分的立体图,表示将安装基座固定在伸缩伸臂上的状态, (a)表示支柱接受基座后退的状态,(b)表示支柱接受基座前进的状态。图5是表示一方的抱持臂的俯视图,表示利用支柱紧固部件紧固支柱构件之前的状态。图6是表示一方的抱持臂的俯视图,表示正在利用支柱紧固部件紧固支柱构件的状态。图7是抱持臂的侧视图。图8是在图5中沿A-A线剖切后得到的剖视图。图9是说明本发明的塔状构造物的建设用起重机搭载用伸缩伸臂的支承装置的动作的图,表示利用抱持臂抱持支柱构件之前的状态。图10是说明本发明的塔状构造物的建设用起重机搭载用伸缩伸臂的支承装置的动作的图,表示闭合一方的抱持臂而抱持支柱构件的状态。图11是说明本发明的塔状构造物的建设用起重机搭载用伸缩伸臂的支承装置的动作的图,表示闭合另一方的抱持臂而抱持支柱构件的状态,(a)表示另一方的抱持臂就要与上述一方的抱持臂抵接的状态,(b)表示抱持臂的前端抵接了的状态,(C)表示利用支柱紧固部件紧固支柱构件的状态。图12是按照(a)、(b)、(c)的顺序说明使图11所示的另一方的抱持臂闭合的动作。图13是按照(d)、(e)的顺序说明继图12所示的动作之后的动作。图14是按照(f)、(g)的顺序说明继图13所示的动作之后的动作。图15是按照(a)、(b)、(c)的顺序说明解除由支柱紧固构件产生的对支柱构件的紧固而使抱持臂自支柱构件脱离的动作。图16是按照(d)、(e)的顺序说明继图15所示的动作之后的动作。图17是按照(f)、(g)的顺序说明继图16所示的动作之后的动作。图18是在利用车辆将本发明的塔状构造物的建设用起重机搭载用伸缩伸臂的支承装置的安装基座和支柱接受基座搬入到该塔状构造物的建设工地中的情况下的、该车辆的侧视图。图19是图18所示的输送车辆的俯视图。图20是图18所示的输送车辆的后视图。图21是在利用车辆将本发明的塔状构造物的建设用起重机搭载用伸缩伸臂的支承装置的抱持臂搬入到该塔状构造物的建设工地中的情况下的、该车辆的侧视图。图22是图21所示的输送车辆的俯视图。图23是说明由本发明的塔状构造物的支柱建设方法进行的步骤的图,按照(a)、 (b)的顺序说明一边利用建设用起重机搭载用伸缩伸臂的支承装置支承伸缩伸臂、一边建设用于载置风力发电用风车的支柱的步骤。图M是按照(c)、(d)的顺序说明继图23所示的建设步骤之后的步骤的图。图25是说明继图M所示的建设步骤之后的步骤的图,是(e)。图沈是按照(f)、(g)的顺序说明继图25所示的建设步骤之后的步骤的图。图27是按照(h)、(i)的顺序说明继图沈所示的建设步骤之后的步骤的图。图观是按照(j)、(k)的顺序说明继图27所示的建设步骤之后的步骤的图。图四是按照(1)、(m)的顺序说明继图观所示的建设步骤之后的步骤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根据图示的优选实施方式,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塔状构造物的建设用起重机搭载用伸缩伸臂的支承装置、和利用该支承装置支承伸缩伸臂而进行的塔状构造物的支柱建设方法。图1 图3表示本发明的塔状构造物的建设用起重机搭载用伸缩伸臂的支承装置的构造,图1是表示就要将伸缩伸臂1支承在支柱构件2上的状态的俯视图,图2是表示将伸缩伸臂1支承在支柱构件2上后的状态的俯视图,图3是图2的状态的侧视图。该伸缩伸臂支承装置3的主体结构包括安装基座5,其安装固定在伸缩伸臂1 上;支柱接受基座6,其相对于该安装基座5进退自如地被支承;抱持臂7,其转动自如地被该支柱接受基座6支承基端部。上述安装基座5装卸自如地安装在一对安装托架Ip上,该安装托架Ip设置在伸缩伸臂1的周面上。该一对安装托架Ip配置在大致180°的位置上。安装基座5在夹着该安装托架Ip的位置上具有一对基板5a,该基板fe相对于安装托架Ip装卸自如。在上述各基板fe的一部分上向外侧突出地设置有轴支承部5b,作为基座进退部件的基座驱动缸5c 的基端部附近摆动自如地支承在该轴支承部恥上。将工作油从动力缸5d供给到该基座驱动缸5c中,从而使活塞杆k滑动。另外,一对滑动杆5f作为进退引导部件沿彼此大致平行的方向滑动自如地支承在上述基板如上。使上述支柱接受基座6的基座基部6a与该一对滑动杆5f的前端部连接。基座颈部6c的中央部能以轴6b为中心转动地与上述基座基部6a的中央部相连结。上述活塞杆k的前端部转动自如地与该基座颈部6c的上述基座基部6a侧即后部侧的两端部连接。在基座颈部6c的两端部的前部侧配置有相对于该基座颈部6c转动自如的转动轴6d,摆动颈6e的基端部嵌装在该转动轴6d上。另外,输入臂6f的基部嵌装在上述转动轴6d上,臂驱动缸7a的活塞杆7b的前端部作为臂摆动部件与该输入臂6f的前端部连接。该臂驱动缸7a配置在基座颈部6c上,将该活塞杆7b的滑动方向设定成与上述滑动杆5f的滑动方向交差的方向。上述基座颈部6c的前表面、即面对上述支柱构件2的一侧的支柱接受面61见后述,形成为与要与该基座颈部6c连接的支柱构件2的外形形状重叠的形状。另外,在支柱接受面61上设置有适当个数的作为缓冲调整部件的缓冲件6g,见后述,该缓冲件6g缓和在该基座颈部6c与支柱构件2抵接时的冲击。另外,在支柱接受面61的两端部设置有一对支柱构件传感器他,这些支柱构件传感器他能够检测到基座颈部6c的因前进而与支柱构件2抵接的情况。另外,该支柱构件传感器他接收检测到了支柱构件2的检测信号,调整上述动力缸5d的输出而控制基座颈部6c的前进动作。在上述摆动颈6e的各个前端部分别安装有抱持臂7R和抱持臂7L。上述一对的抱持臂7R、7L如图2所示,形成为弯曲成圆弧状的形状,以能抱住支柱构件2地保持该支柱构件2。另外,在支柱构件2与被堆积的位置相对应地外径尺寸不同的情况下,上述抱持臂 7R、7L形成为与要抱持的支柱构件2的外径尺寸相对应的曲率的圆弧状。在该抱持臂7R的内侧配置有作为支柱紧固部件的滚子链8R,在抱持臂7L的内侧配置有作为支柱紧固部件的滚子链8L。作为开闭部件的链开闭缸8a的基端部与上述转动轴6d连接,从而该链开闭缸8a转动自如地支承在上述滚子链8R、8L的基端部。另外,虽然采用滚子链8R、8L作为能够比较自由地弯曲而进行缩径和扩径,确保充分的强度而可靠地紧固支柱构件2的支柱紧固部件,但只要是具有挠性而能够可靠地紧固支柱构件2的部件即可,也可以采用带状体寸。图5 图8表示上述抱持臂7R、滚子链8R和臂驱动缸7a等,图5表示滚子链8R 处于扩径状态而与抱持臂7R卡合的状态,图6表示滚子链8R处于缩径状态而脱离抱持臂 7R的状态。另外,图8是沿图5中的A-A线剖切后得到的剖视图。另外,上述滚子链8L和抱持臂7L的构造也与滚子链8R和抱持臂7R的构造大致相同,但是有局部为不同构造的部位,详细说明该部位,对于除此之外的构造相同的部位,省略注脚而作为抱持臂7和滚子链 8进行说明。上述抱持臂7的中间部如图8所示形成为,上下配置的一对方筒状的臂主体71弯曲成圆弧状,该上下的臂主体71与抱持臂7的中间部的两端部相连结。在该臂主体71的面对的适当位置上,以贯穿上下各臂主体71的状态固定有空心的保持轴72。在上述保持轴72彼此面对的位置配置有构成支承部件的支承缸73,设置在该支承缸73的头部附近的支承轴73a留有间隙地插入在上述保持轴72中,支承缸73以该保持轴72为中心摆动自如。滑杆7 进退自如地收容在该支承缸73中。上述支承轴73a突出设置在外壳73c的外侧面上,在该外壳73c的内部收容有引导上述滑杆73b的滑动的直动引导件73d。另外, 在该外壳73c的后端壁与安装在上述滑杆73b的后端的凸缘板73f之间收容有压缩螺旋弹
13簧73e,该压缩螺旋弹簧7 是作为构成支柱紧固部件复位部件的复位弹簧。即,使自支承缸73突出的滑杆73b向支承缸73内沿拉回方向移动地,对滑杆7 施加该压缩螺旋弹簧 7 的复位力。另外,在上述滑杆73b的前端部安装有连接构件74。该连接构件74具有将与上述支承轴73a的轴向平行的方向作为轴的连结销74a。上述滚子链8如图8所示,与上述一对的臂主体71的各个臂主体相对应地配置, 利用一对链板82夹着滚子81而使滚子81转动自如地支承滚子81。能使该滚子81与上述臂主体71接触,该滚子81能够在臂主体71的内侧面上转动。推压板83作为支柱构件推压板安装在与配置有上述支承缸73的位置相对应的链板82上。另外,在该推压板83的推压面上粘贴有橡胶板等缓冲件。并且,在该推压板的背面固定有叉状的连结托架84,上述连结销7 转动自如地支承在该连结托架84上。因此,支承缸73和推压板83借助连结销 74a和连结托架84连接。如图5、图6、图13、图14、图15和图17所示,在上述滚子链8R的前端设置有构成紧固部件卡定部件的钩构件85,在上述滚子链8L的前端设置有通过与上述钩构件85卡合、 脱离而构成紧固卡定部件的钩接受部件86。上述钩构件85和钩接受部件86以基端部被支承了的摆动轴8 和摆动轴86a为中心分别摆动,从而前端部彼此能够卡合、脱离。另外,使上述钩构件85和钩接受部件86分别向外侧摆动地,受扭螺旋弹簧85c、86c的复位力施加于钩构件85和钩接受部件86,该受扭螺旋弹簧85c卷绕设置在摆动轴8 上,受扭螺旋弹簧86c卷绕设置在摆动轴86a上。另外,在上述抱持臂7R的前端部安装有限动件85b,在上述抱持臂7L的前端部安装有限动件86b,在滚子链8R、8L处于扩径状态的情况下,上述钩构件85与钩接受部件86抵接,被阻止进一步向外侧摆动。另外,优选例如如图13的(d)所示,设置分别检测钩构件85与钩接受部件86位于卡合的位置的钩构件位置传感器85d和钩接受构件位置传感器86d,检测钩构件85与钩接受部件86位于卡合的位置。另外,在能可靠地进行后述动作的方面,也优选设置能检测抱持臂7L、7R位于抱持了支柱构件2的抱持位置的臂位置传感器87。图18 图22表示向发电用风车的风车塔架的建设工地搬入该伸缩伸臂支承装置 3的输送车辆,图18 图20是装载有上述安装基座5和上述支柱接受基座6的基座基部6a 的输送车辆11,图21和图22表示装载有基座颈部6c和抱持臂7的输送车辆12。这样,通过将安装基座5和上述支柱接受基座6的基座基部6a装载在1台输送车辆上,将基座颈部 6c和抱持臂7装载在1台输送车辆上,能够使上述输送车辆在公路上行驶直至建设工地。另夕卜,在图18 图22中,表示的是输送5台伸缩伸臂支承装置3,当在依据风车塔架的高度、 伸缩伸臂的段数而增加所需的伸缩伸臂支承装置3时,能够通过增加输送车辆的台数来应对。此外,依据需要也可以分解输送基座颈部6c和抱持臂7。接下来,参照图23 图四说明在使用上述结构的伸缩伸臂支承装置3建设风车塔架的情况下的支柱建设方法的施工步骤。利用上述输送车辆11和输送车辆12向风车塔架的建设工地分别搬入伸缩伸臂支承装置3和抱持臂7。另外,也将支柱构件2搬入到建设工地,利用输送台车13也将伸缩伸臂1搬入到建设工地。另外,在建设风车塔架时,也将辅助起重机14搬入到建设工地,该辅助起重机14用于例如设置作为最下部的第一层的支柱构件加。如图23的(a)所示,使用辅助起重机14设置第一层的支柱构件加。然后,如图对的(c)所示,使用上述辅助起重机14将装载在输送车辆11上的安装基座5和支柱接受基座6、装载在输送车辆12上的抱持臂7安装在伸缩伸臂1上,该伸缩伸臂1装入在输送台车13上。S卩,通过将安装基座5安装在伸缩伸臂1的安装托架Ip上,能够将该安装基座5和支柱接受基座6的基座基部6a安装在伸缩伸臂1上。在利用轴6b使基座颈部6c 与该基座基部6a相连结,将上述活塞杆k的前端分别连结于基座颈部6c的两端部时,形成将伸缩伸臂支承装置3安装在伸缩伸臂1上的状态。另外,伸缩伸臂1是所谓的可伸缩 (telescopic)形式,各段的外径尺寸不同,因此需安装与各段的伸缩伸臂1相对应的伸缩伸臂支承装置3。另外,对于要利用所安装的伸缩伸臂支承装置3支承的支柱构件2,也能够将该支柱构件2的外径尺寸为与该伸缩伸臂支承装置3的抱持臂7的抱持适合的大小相对应。然后,如图M的(d)所示,使用辅助起重机14使安装了上述伸缩伸臂支承装置3 的伸缩伸臂1在输送台车13上立起至适当角度,然后利用设置在该输送台车13上的伸臂立起缸使伸缩伸臂1立起至大致铅垂状态。在该状态下,利用安装在伸缩伸臂1的第一段的伸臂Ia上的伸缩伸臂支承装置3,将该伸臂Ia支承在第一层的支柱构件加上。这里,说明下将安装了伸缩伸臂支承装置3的伸缩伸臂1的第一段的伸臂Ia支承在第一层的支柱构件加上的动作。如图1所示,抱持臂7R、7L处于扩开的状态。在该状态下,使上述动力缸5d工作, 使支柱接受基座6相对于安装基座5前进,从而使该支柱接受基座6靠近第一层的支柱构件加。此时,基座颈部6c被臂驱动缸5c的活塞杆k推动,基座基部6a随着基座颈部6c 在上述滑动杆5f的引导下前进。在上述基座颈部6c的前进的作用下,配置在该基座颈部6c的支柱接受面61的两端部的上述支柱构件传感器他与支柱构件加的外周面接触,检测到该支柱构件加的存在。此时,若两端部的支柱构件传感器他同时检测到支柱构件加,则该支柱构件加位于正在扩开的抱持臂7R、7L的大致中央部,正对该大致中央部。另一方面,在只有一方的支柱构件传感器他检测到支柱构件加的情况下,该基座颈部6c并未正对支柱构件加的情况下, 使配置有检测到支柱构件加的支柱构件传感器他的端部的相同侧的上述动力缸5d停止工作,使相反侧的动力缸5d继续工作。由此,一边使基座颈部6c以轴6b为中心相对于基座基部6a转动,一边使配置有当时未检测到支柱构件加的支柱构件传感器他的一侧前进。 当支柱构件传感器他在该前进的作用下检测到支柱构件加时,使动力缸5d停止工作,使活塞杆5e停止前进。在该状态下,由于处于支柱接受面61正对支柱构件加的状态,因此使动力缸5d再次工作而使基座颈部6c前进。然后,如图1所示,当也被支柱接受面61接受的缓冲件6g与支柱构件加接触时,使动力缸5d停止工作。另外,如图1所示,也可以在支柱构件传感器他被推压而被推到支柱接受面61的状态下,使动力缸5d停止工作。如图9所示,在将上述基座颈部6c的支柱接受面61推压到支柱构件加上时,利用上述抱持臂7抱持支柱构件加。参照图10 图14说明该动作。如图10所示,首先使配置有上述钩接受构件86的抱持臂7L摆动,只利用该抱持臂7L抱持支柱构件加。然后,如图11的(a)所示,使配置有钩构件85的抱持臂7R摆动而抱持支柱构件加。图11的(a) 表示抱持臂7R就要抱持支柱构件加的状态,此时的抱持臂7L、7R的前端部如图12的(a) 所示。当自该状态如图12的(b)所示地持续使抱持臂7R的前端靠近抱持臂7L的前端时,如图12的(c)所示,上述钩构件85与上述钩接受构件86抵接。进一步利用抱持臂7R的摆动,如图13的(d)所示,钩构件85越过钩接受构件86而位于该钩构件85和钩接受构件 86能够卡合的位置上。在该状态下,使上述链开闭缸8a工作,将滚子链8L、8R拉到该链开闭缸8a侧。因此,如图13的(e)所示,上述钩构件85与钩接受构件86卡合而如图14的 (f)所示地将滚子链8L和滚子链8R —体化。在上述钩构件85与钩接受构件86卡合的状态下,当利用上述链开闭缸8a的工作拉近滚子链8L、8R时,上述滚子链8L、8R如图14的(g)所示缩径。在该缩径动作的作用下, 安装在滚子链8L、8R上的上述推压板83被推压到支柱构件加的周壁面上,从而使滚子链8 紧固支柱构件加。因此,具有该滚子链8的伸缩伸臂支承装置3固定在该支柱构件加上, 安装有该伸缩伸臂支承装置3的安装基座5的第一段的伸臂Ia支承在支柱构件加上。另外,在上述滚子链8缩径时,利用上述连结销7 与设置在该滚子链8上的推压板83相连结的上述滑杆7 克服压缩螺旋弹簧73e的复位力地拉出,在支承缸73内滑动而前进。而且,由于支承缸73被支承轴73a转动自如地支承在臂主体71上,因此该支承缸73的摆动能被容许,滑杆7 能够顺利地前进。S卩,上述推压板83被滑杆7 引导而移动,可靠地推压支柱构件加而紧固该支柱构件加。图25的(e)表示伸缩伸臂1的第一段的伸臂Ia被支承在第一层的支柱构件加上的状态,在该状态下使用上述辅助起重机14,将另外搬入的作为建设用起重机的旋臂起动机15载置且支承在伸缩伸臂1的前端部。然后,如图沈的(f)所示,使伸缩伸臂1的第二段的伸臂Ib伸长。另外,在旋臂起动机15和伸缩伸臂1的输送台车13上拉设有牵索(guy rope) 15a,从而能够谋求旋臂起动机15的方向、倾斜的平衡。在使伸缩伸臂1的第二段的伸臂Ib伸长时,如图沈的(g)所示,使用上述旋臂起动机15将第二层的支柱构件2b载置在第一层的支柱构件加上。这些支柱构件2a、2b在内部具有未图示的向内凸缘,利用螺栓螺母等连结支柱构件加的上部的向内凸缘和支柱构件2b的下部的向内凸缘,将第二层的支柱构件2b固定在第一层的支柱构件加上。然后, 与上述动作同样地,利用第二段的伸臂Ib具有的伸缩伸臂支承装置3将该伸臂Ib支承在第二层的支柱构件2b上。由此,形成下述状态,即,伸缩伸臂1的第一段的伸臂Ia支承在第一层的支柱构件加上,第二段的伸臂Ib支承在第二层的支柱构件2b上。然后,如图27 图四所示,依次反复进行下述动作,即,利用上述旋臂起动机15 将支柱构件堆积在已设的支柱构件上,利用伸缩伸臂支承装置3将伸缩伸臂1的伸长了的伸臂支承在最上部的支柱构件加上,由此如图四的(m)所示完成了风车塔架20,然后利用上述旋臂起动机15将机舱21载置在风车塔架20的上部。然后再利用旋臂起动机15提升未图示的叶片而设置该叶片。当完成了风车塔架20的建设时,使伸缩伸臂1收缩而拆除该伸缩伸臂1。下面说明该伸缩伸臂1的收缩动作。图15 图17表示解除对支柱构件2的紧固的动作。图15的(a)表示利用滚子链8紧固支柱构件2的状态,处于与上述图14的(g)所示的状态相同的状态。在该状态下,使上述链开闭缸8a工作而使滚子链8扩径地推回。由此,滚子链8扩径,如图15的(b) 所示解除对支柱构件2的紧固。此外,在使上述链开闭缸8a工作而欲使滚子链8进一步扩径时,如图15的(c)所示上述钩接受构件86与上述限动件86b抵接,滚子链8L处于不能进一步扩径的状态。另一方面,在滚子链8L的扩径被阻止后,滚子链8R仍稍微扩径而与上述限动件8 抵接。在该状态下,在使上述链开闭缸8a进一步沿使滚子链8扩径的方向工作时,滚子链8被限动件^b、86b约束,因此分别向沿支柱构件2的周向的方向移动,在该方向的移动的作用下,如图15的(c)所示,钩构件85相对于钩接受构件86以解除卡合的方式移动。而且,在使滚子链8沿上述方向移动时,通过将钩构件85的主体部推压到钩接受构件86上,能够使钩接受构件86以摆动轴86a为中心向缩径侧摆动,从而钩构件85与钩接受构件86的卡合解除。而且,利用上述受扭螺旋弹簧85c、86c的复位力,使上述钩构件85和钩接受构件86向外侧摆动地对该钩构件85和钩接受构件86施力,因此如图16的 (d)所示将上述钩构件85和钩接受构件86维持成卡合解除的状态。然后,如图16的(e)所示,使抱持臂7R摆动而自抱持支柱构件2的位置扩开。由此,如图17的(f)、(g)所示,在使抱持臂7R扩开然后使抱持臂7L扩开时,解除抱持臂7的对支柱构件2的抱持状态。在抱持臂7扩开了的状态下,使上述基座驱动缸5c工作而使支柱接受基座6后退。由此,形成为解除了伸缩伸臂1与支柱构件2的连接的状态,形成能够使伸缩伸臂1收缩的状态。通过从伸缩伸臂1的上部依次进行上述解除动作,在使伸缩伸臂1收缩而利用辅助起重机14吊落旋臂起重机15时,能够形成将伸缩伸臂1装载在上述输送台车13上的状态。然后,使用辅助起重机14自伸缩伸臂1卸下伸缩伸臂支承装置3,载置在上述输送台车11上,搬出伸缩伸臂1和该伸缩伸臂支承装置3。工业实用性采用本发明的塔状构造物的建设用起重机搭载用伸缩伸臂支承装置,通过将伸缩伸臂支承在要建设的塔状构造物的支柱上,能够稳定地支承伸缩伸臂,通过搭载该伸缩伸臂的旋臂起重机,能够容易使支柱伸长至比以往更高的高处而进行建设,而且容易进行利用车辆搬入伸缩伸臂的支承装置的操作,因此能够有利于建设更高的塔状构造物。而且,由于能够利用可在公路上行驶的输送车辆向建设工地搬入伸缩伸臂和伸缩伸臂支承装置,因此能够有利于缩短支柱的建设工期以及抑制成本。附图标记说明1、伸缩伸臂;la、第一段的伸臂;lb、第二段的伸臂;lc、第三段的伸臂;Id、第四段的伸臂;le、第五段的伸臂;lp、安装托架;2、支柱构件;2a、第一层的支柱构件;2b、第二层的支柱构件;2c、第三层的支柱构件;2d、第四层的支柱构件;2e、第五层的支柱构件;3、伸缩伸臂的支承装置;5、安装基座;5c、基座驱动缸(基座进退部件);5e、活塞杆;5f、滑动杆 (进退引导部件);6、支柱接受基座;6a、基座基部;6b、轴;6c、基座颈部;6g、缓冲件(缓冲调整部件);6h、支柱构件传感器;61、支柱接受面;7、7R、7L、抱持臂;7a、臂驱动缸(臂摆动部件);7b、活塞杆;71、臂主体;72、保持轴;73、支承缸(支承部件);73a、支承轴;73b、滑杆;73c、外壳;73d、凸缘板;7加、压缩螺旋弹簧(紧固部件复位部件);74、连接构件;7如、 连结销;8、8R、8L、滚子链(支柱紧固部件);8a、链开闭缸(开闭部件);81、滚子;82、链板;83、推压板;84、连结托架;85、钩构件(紧固部件卡定部件);85a、摆动轴;85b、限动件; 85c、受扭螺旋弹簧;86、钩接受构件(紧固部件卡定部件);86a、摆动轴;86b、限动件;86c、受扭螺旋弹簧;11、输送车辆;12、输送车辆;13、输送台车;14、辅助起重机;15、旋臂起重机 (建设用起重机);15a、牵索;20、风车塔架。
权利要求
1.一种塔状构造物的建设用起重机搭载用伸缩伸臂的支承装置,该支承装置用于支承伸缩伸臂,为了以堆积多个支柱构件的方式建设顶部伸长至上空的高处的塔状构造物的支柱,该伸缩伸臂搭载用于提升所述支柱构件的建设用起重机,一边依据支柱构件的堆积高度而伸长,一边使所述建设用起重机上升,其特征在于,该支承装置包括安装基座,其固定在所述伸缩伸臂上;支柱接受基座,其相对于所述安装基座进退自如;一对抱持臂,它们以与所述支柱的轴向平行的方向为轴,从放开支柱构件的放开位置到抱持支柱构件的抱持位置摆动自如地将基端部支承在所述支柱接受基座上;支柱紧固部件,其设置在所述一对抱持臂的内侧,能比抱持位置的抱持臂进一步缩径;基座进退部件,其使所述支柱接受基座进退;臂摆动部件,其使所述抱持臂摆动;开闭部件,其使所述支柱紧固部件缩径而闭合,使该支柱紧固部件自缩径后的位置扩径而打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状构造物的建设用起重机搭载用伸缩伸臂的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进退部件由固定在所述安装基座上的一对活塞缸机构构成,使该一对活塞的滑动方向为大致平行且与伸缩伸臂的长度方向交差的方向,所述基座进退部件具有弓丨导所述支柱接受基座的进退的进退弓I导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塔状构造物的建设用起重机搭载用伸缩伸臂的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臂摆动部件由配置在所述支柱接受基座上的活塞缸机构构成,将该活塞的滑动转换成摆动运动,使所述抱持臂在该摆动运动的作用下摆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塔状构造物的建设用起重机搭载用伸缩伸臂的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与所述一对抱持臂相对应地利用具有挠性的一对带状体形成所述支柱紧固部件,使所述带状体相对于抱持臂装卸自如,该支承装置设置有使所述带状体的前端部彼此卡定、脱离自如的支柱紧固部件卡定部件,该支承装置设置有支承部件,该支承部件使所述带状体的适当部位与所述抱持臂连接,并且在使所述带状体缩径时,容许该带状体离开抱持臂,该支承装置使拉拽该带状体而使该带状体缩径、解除拉拽状态而使该带状体扩径的所述开闭部件与所述带状体的基端部连接,使所述支柱紧固部件卡定部件卡合而连结一对带状体,使所述开闭部件工作而拉拽带状体,从而使该带状体脱离抱持臂而缩径,由此紧固支柱构件。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塔状构造物的建设用起重机搭载用伸缩伸臂的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与所述一对抱持臂相对应地利用在多个部位具有弯曲自如的弯曲部的一对滚子链形成所述支柱紧固部件,使所述滚子链相对于抱持臂装卸自如,该支承装置设置有使所述滚子链的前端部彼此卡定、脱离自如的支柱紧固部件卡定部件,该支承装置设置有支承部件,该支承部件使所述滚子链的适当部位与所述抱持臂连接,并且在使所述滚子链缩径时,容许该滚子链离开抱持臂,该支承装置使拉拽该滚子链而使该滚子链缩径、解除拉拽状态而使该滚子链扩径的所述开闭部件与所述滚子链的基端部连接,使所述支柱紧固部件卡定部件卡合而连结一对滚子链,使所述开闭部件工作而拉拽滚子链,从而使该滚子链脱离抱持臂而缩径,由此紧固支柱构件。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塔状构造物的建设用起重机搭载用伸缩伸臂的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部件具有支柱紧固部件复位部件,该支柱紧固部件复位部件为了使所述支柱紧固部件从脱离了所述抱持臂的状态向与该抱持臂卡合的状态复位而沿使该支柱紧固部件扩经的方向对该支柱紧固部件施力。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塔状构造物的建设用起重机搭载用伸缩伸臂的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部件包括引导缸,其摆动自如地被所述抱持臂支承;滑杆,其被该引导缸引导地进行移动;在所述滑杆的前端部设置有支柱构件推压板,使所述引导缸具有复位弹簧,为了使所述支柱构件推压板与抱持臂卡合而将所述复位弹簧的复位力的方向为使所述滚子链扩径的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塔状构造物的建设用起重机搭载用伸缩伸臂的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接受基座包括基座基部,其进退自如地与所述安装基座连接;基座颈部,其以与伸缩伸臂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向为轴转动自如地支承在该基座基部,支承所述一对抱持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塔状构造物的建设用起重机搭载用伸缩伸臂的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基座颈部的前端面形成为与支柱构件的外形大致重叠的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塔状构造物的建设用起重机搭载用伸缩伸臂的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座颈部的前端面上配置有缓和该前端面与支柱构件的在抵接时的冲击的缓冲调整部件。
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塔状构造物的建设用起重机搭载用伸缩伸臂的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进退部件为一对,与所述基座颈部的两端部分别连接,所述进退引导部件为一对,与所述基座基部的两端部分别连接,在所述基座颈部的前端设置有检测支柱构件的一对支柱构件传感器,根据该支柱构件传感器的检测支柱构件的信号,控制所述一对基座进退部件的工作。
12.—种塔状构造物的支柱的建设方法,为了以堆积多个支柱构件的方式建设顶部伸长至上空的高处的塔状构造物的支柱,将提升所述支柱构件的建设用起重机搭载在伸缩伸臂上,利用该建设用起重机一边提升支柱构件一边堆积该支柱构件,将伸缩伸臂支承在所堆积的支柱构件上,其特征在于,该建设方法反复进行下述操作使用辅助起重机设置所述支柱构件中的最下部的支柱构件,使用所述辅助起重机安装伸缩伸臂支承装置,该伸缩伸臂支承装置将所述伸缩伸臂支承在支柱构件上,利用所述辅助起重机帮助立起所述伸缩伸臂,利用所述辅助起重机将所述建设用起重机载置在所述伸缩伸臂的前端,利用所述建设用起重机一边提升第二层的上侧的支柱构件,一边将上层的支柱构件固定在下层的支柱构件上,并且利用所述伸缩伸臂支承装置将伸缩伸臂支承在上层的支柱构件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塔状构造物的支柱建设用起重机搭载用伸缩伸臂的支承装置和支柱建设方法。对于搭载用于建设高层的支柱、塔架等的塔状构造物的起重机的伸缩伸臂,通过将该伸缩伸臂依次支承在所堆积的支柱构件上,能使该伸缩伸臂稳定地建设较高的支柱。将支柱接受基座进退自如地设置在安装基座上,该安装基座固定在伸缩伸臂的各伸臂上,设置一对抱持臂,该抱持臂在将支柱构件抱持在支柱接受基座上的抱持位置、与放开的位置之间摆动自如。使滚子链能缩径且与抱持臂连接地配置在抱持臂的内侧。使支柱接受基座前进而推压于支柱构件,由抱持臂抱持支柱构件,在使链开闭缸工作而拉近滚子链地使之缩径时,该滚子链紧固支柱构件而将所述伸臂支承在支柱构件上。
文档编号B66C23/62GK102452614SQ20111005712
公开日2012年5月16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10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6日
发明者南阳一, 小野纯二, 河本淳, 荻原健, 西村正纯, 金友干雄 申请人:三井造船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