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煤成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54726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秸秆煤成型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挤出成型设备,尤其是指秸秆煤炭成型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秸秆煤成型机,是针对秸秆物料松散特性所设计的。它主要包括设在机架上的电动机、传动轴、变速箱以及设在变速箱上方的主轴筒、挤出设备,及其进、出料斗等组成件。其秸秆与煤碳的混合物料是利用自动挤出至出料斗。其不足之处主要是设备极易被磨损,一旦某处被磨损,必须整体更换,增加了生产成本;挤出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秸秆煤成型机的缺陷,解决了一种便捷、成本低的成型设备。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秸秆煤成型机,包括机架、电动机、传动轴、变速箱、主轴、下模体、上压轮及进料斗、出料斗;变速箱输出端与垂直放置的主轴的下端连接,主轴上端穿过下模体中心的轴孔,并与上压轮的轮轴中部固定连接;上压轮的轮轴两端各设一个压轮,下模体轴孔外缘的圆周上设有多个模腔,压轮位于模腔的正上方。进一步地,下模体的各模腔内设置有模腔套,该模腔套的外壁与模腔内壁相吻贴
I=I O下模体的模腔及模腔套的高度为8-9. 5cm。上压轮与下模体的间隙为0. 6-1. 6mm。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存在使用方便,挤出效率高,产品质量佳。增加了模腔的高度,使上压轮压力相应加大,下压时,模腔内的物料从大体积的松散状挤压成高密度成品, 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成型机的外形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成型机的上压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成型机的下模体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成型机的下模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上压轮与模腔接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结构包括机架1及机架滚轮11、电动机2、传动轴3、变速箱4、主轴5、下模体6、上压轮7及进料斗8、出料斗9 ;变速箱4输出端与垂直放置的主轴5的下端连接,主轴5上端穿过下模体6中心的轴孔61,并与上压轮7的轮轴71中部固定连接;上压轮7的轮轴两端各设一个压轮72,下模体6轴孔61外缘的圆周上设有多个模腔62,压轮72位于模腔62的正上方;模腔内设置模腔套63,模腔套63的外壁与模腔内壁相吻贴合,模腔、模腔套的高度为8. 5cm。上压轮与下模体的间隙为1mm。压轮72与模腔套 63为高耐磨材料制作。上压轮7套在主轴5上,受主轴5控制可作左右旋转,下模体6静止不动。物料自进料斗8加入后,上压轮7的压轮72将物料揉挤入模腔62内,加压,秸秆煤落至出料斗9, 完成,成型过程。它可广泛使用于农作废弃物秸秆、麦秆、稻草、稻壳、花生秧、花生壳、棉花杆、杂草、数值、树叶、牛粪、药渣等生物质高密成型加工,是生产高密煤化成型燃料的理想设备。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秸秆煤成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电动机、传动轴、变速箱、主轴、下模体、上压轮及进料斗、出料斗;变速箱输出端与垂直放置的主轴的下端连接,主轴上端穿过下模体中心的轴孔,并与上压轮的轮轴中部固定连接;上压轮的轮轴两端各设一个压轮,下模体轴孔外缘的圆周上设有多个模腔,压轮位于模腔的正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煤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体的各模腔内设置有模腔套,该模腔套的外壁与模腔内壁相吻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煤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体的模腔及模腔套的高度为8-9. 5cm。
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秸秆煤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轮与下模体的间隙为 0. 6-1. 6mm。
专利摘要秸秆煤成型机,属于挤出成型设备领域,包括机架、电动机、传动轴、变速箱、主轴、下模体、上压轮及进料斗、出料斗;变速箱输出端与垂直放置的主轴的下端连接,主轴上端穿过下模体中心的轴孔,并与上压轮的轮轴中部固定连接;上压轮的轮轴两端各设一个压轮,下模体轴孔外缘的圆周上设有多个模腔,压轮位于模腔的正上方。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挤出效率高,产品质量佳。增加了模腔的高度,使上压轮压力相应加大,下压时,模腔内的物料从大体积的松散状挤压成高密度成品,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文档编号B30B11/04GK202062683SQ20112003058
公开日2011年12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8日
发明者杨升 申请人:杨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