闸门滑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61331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闸门滑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闸门滑动机构,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电子产品的闸门滑动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各种电子产品外观及功能上的多元化,各种应用于不同电子产品的滑盖结构种类繁多,例如中国台湾第M392525号「滑盖组件及滑盖式电子装置」新型专利案,其设于滑盖式电子装置的盖体与本体之间,具有一与盖体相接的承架,以及一与本体相接的连动板,承架中设有一滑块,所述滑块与连动板间盖经由连接线材相接,所述连接线材绕设于承架的定位柱上,利用连接线材使所述连动板与滑块的相对运动方向恒朝反向,所述连动板能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承架上,所述连动板与承架中段之间设有一扭簧组,所述扭簧组能随连动板的滑动位置改变产生不同程度的压缩或伸展,对连动板形成推力的缓冲或辅助,所述本体的扁平电缆通过承架而与所述滑块相连结,当所述连动板与承架相对滑动时,所述扁平电缆受滑块带动而逐渐拉直或逐渐收折,维持在紧绷的状态,能有效避免扁平电缆因盖体及本体的相对位置改变呈松弛状态。然而,上述结构多由金属线状的扭转弹性组件提供所需的驱动力,应用于移动电话、掌上型游戏机或个人数字终端(PDA)等小型电子产品时,由于滑盖体积小、重量轻,确能达到使用简便,若将其应用于便携型计算机或平板计算机等较大型电子产品时,由于其移动机制的重量增加,移动距离增加,势必需以较大弹性系数的弹性组件提供所需的弹力, 如此一来,易造成滑盖的冲击过大,甚至易造成滑盖损坏的情形。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闸门滑动机构,能适用于大、小不同电子产品,提供稳定的滑动效果,使连结的扁平电缆保持紧收状态,避免扁平电缆松弛影响滑动操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一第一滑座;一第二滑座,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座上;至少一具伸缩弹性的弹性伸缩组件,枢设于所述第一滑座中段接近第二滑座旁的部位,所述弹性伸缩组件以一端抵触于所述第二滑座,能与第二滑座形成同步位移,所述弹性伸缩组件的另一端枢固于一能与所述第一滑座产生相对位移的基座上。依上述结构,所述第二滑座上对应弹性伸缩组件的一侧边缘设有侧齿部,所述弹性伸缩组件在接近第二滑座的一端设有一与所述侧齿部相啮合的齿组件,所述齿组件能随所述弹性伸缩组件的枢转改变与侧齿部啮合的位置,驱动第二滑座产生与基座反向的滑移动作。依上述结构,所述齿组件至少局部周缘设有能啮合于所述侧齿部的齿部。依上述结构,所述齿组件上设有一凸部,所述凸部贯穿伸入所述弹性伸缩组件端部,形成能伸缩滑动结合于所述弹性伸缩组件端部。[0009]依上述结构,所述弹性伸缩组件在接近第二滑座的一端设有端齿部,所述齿组件具有一第一齿部和一第二齿部,所述第一齿部啮合于所述端齿部,所述第二齿部啮合于所述侧齿部。依上述结构,所述第一齿部、第二齿部为同圆心的组合。依上述结构,所述弹性伸缩组件在接近第二滑座的一端设有一能与所述齿组件相结合的衔接件,弹性伸缩组件在远离第二滑座的一端设有一枢设于所述基座上的枢接件, 在所述衔接件与枢接件之间设有至少一弹性组件。依上述结构,所述弹性组件套合于一导杆的周缘,所述导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枢接件上,导杆的另一端贯穿所述衔接件,使所述衔接件在导杆上能往复滑移,压缩所述弹性组件。依上述结构,所述第一滑座具有并列的第一导滑部和第二导滑部,所述第二滑座结合于所述第二导滑部上,能沿所述第二导滑部的延伸方向往复滑移,所述基座结合于所述第一导滑部上,能沿所述第一导滑部的延伸方向往复滑移。依上述结构,所述第二导滑部为一镂空槽道,所述第二滑座在相对部位设有一能抵触于所述镂空槽道的凸部。依上述结构,所述第一导滑部设于所述第一滑座的旁侧,所述基座在相对部位设有一能套合所述第一导滑部的结合部。本实用新型的闸门滑动机构能适用于大、小不同电子产品,提供稳定的滑动效果, 避免扁平电缆松弛影响滑动操作。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构造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组合外观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操作动作图(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之操作动作图(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构造分解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组合外观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操作动作图(一)。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操作动作图(二)。
附图标记
1、10是第一滑座
11、101是第一导滑部
12、102是第一枢轴
13、103是第二导滑部
2、20是第二滑座 21、201是侧齿部
3、30是基座
31、301是第二枢轴[0035]32,302是结合部[0036]4、40是齿组件[0037]41、513、5011、5021 是轴孔[0038]42是齿部[0039]43是凸部[0040]401是第一齿部[0041]402是第二齿部[0042]5,50是弹性伸缩组件[0043]51、501是枢接件[0044]511是凹部[0045]512是定位槽[0046]52、502是衔接件[0047]521是通孔[0048]522是贯孔[0049]53是弹性组件[0050]531是导杆[0051]5022是端齿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包括第一滑座1、第二滑座2、基座3、齿组件4及弹性伸缩组件5,其中所述第一滑座1 二旁侧及中间部位分别设有二个第一导滑部 11及一第二导滑部13 (可为一镂空槽道),所述第一滑座1中段接近所述第二导滑部13 二旁侧分别设有一第一枢轴12,第二滑座2结合所述第二导滑部13上(可以一相对应的凸部直接嵌入所述镂空槽道内),使所述第二滑座2能沿所述第二导滑部133 (镂空槽道)的延伸方向往复滑移,所述第二滑座2 二旁侧分别设有一由多个凸齿组成的侧齿部21,基座3 二旁侧分别设有一结合部32,供套合于所述第一滑座1的第一导滑部11上,能沿所述第一导滑部11的延伸方向往复滑移,所述基座3 二旁分别设有一第二枢轴31,弹性伸缩组件5 为一设于所述第一枢轴、第二枢轴12、31之间的弹性体,其主要包含一枢接件51、一衔接件 52,多个设于所述枢接件51与衔接件52之间的弹性组件53,所述枢接件51上设有一轴孔 513,能供枢套于所述基座3的第二枢轴31上,所述枢接件51周侧设有一凹部511及多个设于所述凹部511 二旁侧的定位槽512,所述衔接件52上设有一通孔521及多个贯孔522 分别对应于所述凹部511、定位槽512,所述弹性组件53分别套合于一导杆531的周缘,所述导杆531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定位槽512上,导杆531的另一端穿过所述贯孔522,使所述衔接件52在导杆531上往复滑移,压缩该弹性组件53,齿组件4在局部周缘设有由多个凸齿弧形排列的齿部42能啮合于所述侧齿部21,所述齿部42的圆心部位设有一轴孔41,能供套合于所述第一枢轴12上,在所述齿组件4远离齿部42的一侧设有凸部43,所述凸部 43能穿过所述通孔521伸入凹部511内,使所述齿组件4组接于所述弹性伸缩组件5接近于第二滑座2的一端。如图3、图4所示,在实际应用时所述基座3能依需要与一电子产品(如移动电话、PDA)的本体结合,所述第一滑座1能与所述电子产品的滑盖相结合,当滑盖系盖合于所述电子产品本体的状态时,所述基座3位于所述第一滑座1的第一导滑部11 一端侧,在使用时,推拨开启滑盖,连动所述第一滑座1产生相对于所述基座3的滑动,同时经由所述基座3带动二弹性伸缩组件5及齿组件4枢转,在弹性伸缩组件5枢转的过程中,会先压缩所述弹性组件53 (当基座3相对滑移至第一导滑部11中段时)储存能量,此时对滑盖的滑动形成一阻碍,使所述弹性组件53伸长(当基座3相对滑移至第一导滑部11 一端时)释放能量,推动所述滑盖滑动;所述弹性伸缩组件5随基座3滑移以所述第一枢轴12为中心枢转时,所述齿组件4的齿部42随之枢转,改变与侧齿部21啮合的位置,驱动所述第二滑座 2产生与基座3反向的滑移动作,所述第二滑座2可依需要与相关的扁平电缆连结,藉以带动所述扁平电缆随基座3滑移而产生一紧缩扁平电缆的动作,避免扁平电缆松散影响滑盖开启的动作。如图5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包括第一滑座10、第二滑座20、基座 30、齿组件40及弹性伸缩组件50,其中所述第一滑座10具有与所述第一滑座1相同的第一导滑部101、第一枢轴102及第二导滑部103,所述第二滑座20具有类似于所述第二滑座2 上侧齿部21的侧齿部201,基座30具有与所述基座3相似的结合部302及第二枢轴301, 所述第一滑座10、第二滑座20、基座30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结合方式,弹性伸缩组件 50包含一枢接件501与一衔接件502,在所述枢接件501与衔接件502之间设有弹性组件, 使所述枢接件501与衔接件502之间保持一伸缩的弹性,在所述枢接件501上设有一轴孔 5011,供枢套于所述基座30的第二枢轴301上,所述衔接件502的中央设有一通孔5021,所述通孔5021供套合于所述第一枢轴102上,在所述衔接件502周侧设有多个凸齿组成的端齿部5022,齿组件40为一复合齿轮,其具有二同圆心且不同齿数的第一齿部401及第二齿部402,所述第一齿部401与所述端齿部5022相啮合,所述第二齿部402与所述侧齿部201 相啮合。在实际应用时,当滑盖(与第一滑座10相结合)盖合于电子产品本体(与基座30 相结合)上时,所述基座30位于所述第一导滑部101—端侧,在使用时,推拨开启滑盖,连动所述第一滑座10相对于基座30滑动,由所述基座30带动二弹性伸缩组件50及齿组件 40枢转,在弹性伸缩组件50枢转的过程中,先产生压缩动作,再产生一伸展动作,使所述滑盖的滑动分别产生缓冲或助推力不同效果;在所述弹性伸缩组件50随基座30滑移以所述第一枢轴102为中心枢转时,其端齿部5022同时经由第一齿部401连动所述齿组件40转动,所述齿组件40的第二齿部402能经由侧齿部201驱动所述第二滑座20产生与基座30 反向的滑移动作,带动扁平电缆随基座3滑移,产生一紧缩扁平电缆之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闸门滑动机构能达成滑动稳定,使连结放入的扁平电缆保持紧收状态的功效,避免扁平电缆松弛影响滑动操作。以上通过具体实施方式
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这些并非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做出许多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闸门滑动机构,其包括一第一滑座;一第二滑座,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座上;至少一具有伸缩弹性的弹性伸缩组件,枢设于所述第一滑座中段接近第二滑座旁的部位,所述弹性伸缩组件以一端抵触于所述第二滑座,能与第二滑座形成同步位移,所述弹性伸缩组件的另一端枢固于一能与所述第一滑座产生相对位移的基座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闸门滑动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二滑座上对应弹性伸缩组件的一侧边缘设有侧齿部,所述弹性伸缩组件在接近第二滑座的一端设有一与所述侧齿部相啮合的齿组件,所述齿组件能随所述弹性伸缩组件的枢转改变与侧齿部啮合的位置,驱动第二滑座产生与基座反向的滑移动作。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闸门滑动机构,其特征是所述齿组件至少局部周缘设有能啮合于所述侧齿部的齿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闸门滑动机构,其特征是所述齿组件上设有一凸部,所述凸部贯穿伸入所述弹性伸缩组件端部,形成能伸缩滑动结合于所述弹性伸缩组件端部。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闸门滑动机构,其特征是所述弹性伸缩组件在接近第二滑座的一端设有端齿部,所述齿组件具有一第一齿部和一第二齿部,所述第一齿部啮合于所述端齿部,所述第二齿部啮合于所述侧齿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闸门滑动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齿部、第二齿部为同圆心的组合。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闸门滑动机构,其特征是所述弹性伸缩组件在接近第二滑座的一端设有一能与所述齿组件相结合的衔接件,弹性伸缩组件在远离第二滑座的一端设有一枢设于所述基座上的枢接件,在所述衔接件与枢接件之间设有至少一弹性组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闸门滑动机构,其特征是所述弹性组件套合于一导杆的周缘, 所述导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枢接件上,导杆的另一端贯穿所述衔接件,使所述衔接件在导杆上能往复滑移,压缩所述弹性组件。
9.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闸门滑动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滑座具有并列的第一导滑部和第二导滑部,所述第二滑座结合于所述第二导滑部上,能沿所述第二导滑部的延伸方向往复滑移,所述基座结合于所述第一导滑部上,能沿所述第一导滑部的延伸方向往复滑移。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闸门滑动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滑座具有并列的第一导滑部和第二导滑部,所述第二滑座结合于所述第二导滑部上,能沿所述第二导滑部的延伸方向往复滑移,所述基座结合于所述第一导滑部上,能沿所述第一导滑部的延伸方向往复滑移。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闸门滑动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滑座具有并列的第一导滑部和第二导滑部,所述第二滑座结合于所述第二导滑部上,能沿所述第二导滑部的延伸方向往复滑移,所述基座结合于所述第一导滑部上,能沿所述第一导滑部的延伸方向往复滑移。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闸门滑动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导滑部为一镂空槽道,所述第二滑座在相对部位设有一能抵触于所述镂空槽道的凸部。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放入闸门滑动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导滑部为一镂空槽道, 所述第二滑座在相对部位设有一能抵触于所述镂空槽道的凸部。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闸门滑动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导滑部为一镂空槽道,所述第二滑座在相对部位设有一能抵触于所述镂空槽道的凸部。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闸门滑动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导滑部设于所述第一滑座的旁侧,所述基座在相对部位设有一能套合所述第一导滑部的结合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闸门滑动机构,包括第一滑座和基座,所述第一滑座上设有一能与基座一起滑移的第二滑座,所述第二滑座的二侧设有侧齿部,在第一滑座中段接近第二滑座二旁侧的位置分别设有一第一枢轴,二个弹性伸缩组件设于基座二端与所述第一枢轴之间,所述弹性伸缩组件能在基座与第一滑座间相对滑移,以所述第一枢轴为中心枢转,在所述基座与第一滑座之间形成一滑动的阻力或助力,二齿组件设于所述弹性伸缩组件接近于第二滑座的一端,在所述齿组件的至少局部周缘设有一齿部啮合于所述侧齿部,所述齿部能随所述齿组件的枢转改变与侧齿部啮合的位置。本实用新型的闸门滑动机构能提供稳定的滑动效果,避免扁平电缆松弛影响滑动操作。
文档编号H05K5/02GK202160357SQ201120235160
公开日2012年3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5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5日
发明者刘鸿勋, 徐安赐, 蔡健男 申请人:富世达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