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振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54356阅读:15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直线振动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直线振动器。
背景技术
通常,直线振动器用来通过使用磁体和线圈之间的电磁力,在电子设备中产生振动,所述电子设备比如是移动电话、智能电话、游戏机、便携式信息终端、智能平板电脑和游戏控制器。常规直线振动器被配置为使得当将电流施加到线圈上时,利用线圈和磁体之间形成的电磁力启动振动器的操作,从而相对于定子,与弹簧的弹性相关联地垂直振动该振动器。然而,常规直线振动器的缺点在于当由于振动器相对于定子的垂直运动而产生振动时,振动能量小并且该直线振动器的体积庞大。为了解决这个缺点,近来已经研发了一种直线振动器,其中振动器布置在定子的上表面上,并且该振动器相对于定子水平振动来产生振动。然而,进行水平振动来产生振动的常规直线振动器也存在缺点,即在从外部朝向直线振动器的振动方向施加冲击的情况下,较大的应力被施加到振动振动器的弹性单元,从而容易毁坏或损坏该弹性单元。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直线振动器,所述直线振动器被配置为通过朝向水平方向产生振动来显著地减小直线振动器的尺寸,并且显著地增加振动力。此外,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直线振动器,所述直线振动器被配置为在产生朝向水平方向的振动期间所述振动器由于外部冲击而偏离有效振动部分的情况下,通过强制地停止振动器来防止毁坏或损坏弹性单元。为了实现至少全部或部分上述目的,根据如本文中体现和广泛描述的本公开的目的并且在本公开的一个总体方面中,提供了一种直线振动器,所述直线振动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用于提供内部空间;第一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布置在所述外壳内部;第二驱动单元,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布置在所述外壳内部,并且相对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沿着水平方向驱动;以及弹性单元,所述弹性单元布置在与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相对的侧面上,以便在所述外壳内部弹性地支撑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如根据上述显而易见的是,根据本公开如此配置的直线振动器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产生朝向水平方向的振动来显著地降低直线振动器的尺寸,同时能够显著地增加振动
倉tfi。另一个有益效果在于,在产生朝向水平方向的振动期间所述振动器由于外部冲击而偏离有效振动部分的情况下,通过强制地停止振动器来防止毁坏或损坏弹性单元。


附图被包括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并入到本申请中并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公开的例示性实施例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在附图中图1是例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直线振动器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例示图1中的被组装的直线振动器的平面图;图3是沿着图2的线“1-1”截取的剖视图;图4是沿着图2的线“I1-1I”截取的剖视图;图5是例示图1中的下壳、磁体和柔性电路基板的提取透视图;图6是例示图1中的柔性电路基板的透视图;图7是例示图1中的直线振动器的第二驱动单元的分解透视图;图8是例示根据本公开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直线振动器的平面图;图9是沿着图8的线“ II1-1II ”截取的剖视图;图10是例示图9中的下壳的平面图;图11是图10的透视图;图12是例示图9中的下壳和定子的平面图;图13是沿着图12的线“IV-1V”截取的剖面图;图14是例示图9中的第二驱动单元和上壳的平面图;和图15是图14的“A”方向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在附图中,为了清楚和方便,可以夸大构成元素的尺寸或者形状。在描述本公开时,可以省略对本领域公知的构造或过程的详细描述,以便避免由于关于这些公知构造和功能的不必要细节而混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理解。相应地,可以定义特定术语以便用发明人获知的最佳方式描述本公开。因此,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使用的特定术语或者词语的含义不限于字面或者通常采用的意义,而应该根据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进行解释。因此,这些术语的定义可以基于整个说明书的内容来确定。现在,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直线振动器的构造和操作。第一示例件实施例图1是例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直线振动器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例示图1中的被组装的直线振动器的平面图,图3是沿着图2的线“1-1”截取的剖面图,图4是沿着图2的线“I1-1I”截取的剖面图,图5是例示图1中的下壳、磁体和柔性电路基板的提取透视图,图6是例示图1中的柔性电路基板的透视图,以及图7是例示图1中的直线振动器的第二驱动单元的分解透视图。参见图1至图7,直线振动器90包括提供内部空间的外壳10 ;布置在所述外壳10内部的第一驱动单元20 ;布置在所述外壳内部的第二驱动单元30,所述第二驱动单元30相对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20沿着水平方向驱动;以及弹性单元40,所述弹性单元40将所述第二驱动单元30弹性地支撑到所述外壳10上。此外,在本公开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直线振动器还可以包括柔性电路基板50。外壳10形成用于容纳第一驱动单元20、第二驱动单元30、弹性单元40和柔性电路基板50的容纳空间。外壳10可以包括上壳5和下壳9。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的上壳5和下壳9可以包括磁性基板,用于防止由作为第一驱动单元(20,如下所述)的磁体产生的磁场泄漏。例如,可以通过对用于阻止磁场的金属板进行冲压加工来形成外壳10。上壳5包括上板I以及在上板I的两个边缘处形成的上侧板2、3,其中每个上侧板都面对另一上侧板。下壳9包括下板6以及在下板6的两个边缘处形成的底侧板7、8,其中每个底侧板都面对另一底侧板。上壳5的上侧板2、3和下壳9的底侧板7、8啮合在一起,从而在上壳5和下壳9内形成容纳空间。在外壳10内部固定第一驱动单元20,并且本公开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第一驱动单元20包括磁体。所述磁体例如可以以厚度薄的矩形平行六面体的形状形成。将包括磁体的第一驱动单兀20例如固定到下壳9的下板6的上表面上。再次参见图1到图7,第二驱动单元30包括线圈组32、重物34和电路基板36。通过缠绕利用绝缘树脂绝缘的长电线,将第一驱动单元30的线圈组32构造为在内部具有狭缝形状的开口,并且在向线圈组32施加电流时,由线圈组32产生电磁场。线圈组32被布置为与包括磁体的第一驱动单元20相对,并且线圈组32和第一驱动单元20以预定距离间隔开。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第二驱动单元30布置在第一驱动单元20的上表面上,并且相对于第一驱动单元20沿着水平方向往复和水平地移动。重物34形成有用于容纳线圈组32的容纳空间,并且用于增加直线振动器90的振动力。与重物34相对的每个侧面形成有凸缘(Iug)35,其中每个凸缘35基于重物的中心,对称地形成在与重物34相对的侧面上。重物34的凸缘35被布置为与阻尼磁体(稍后描述)相对。电路基板36与线圈组32电连接,并且固定到电路基板36上。通过线圈组32固定的电路基板36继而固定到重物34上。电路基板36可以包括刚性电路基板或柔性电路基板。如果包括有柔性电路基板,则可以通过弯曲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电路基板36固定到外壳10上。此外,与第一驱动单元20相对的电路基板36的背面形成有第一端子单元37,该第一端子单元37电连接到线圈组32,并且第一端子单元37与被施加有外部驱动信号的柔性电路基板50电连接。直线振动器90包括作为被固定到外壳10上的第一驱动单兀20的磁体,并且第二驱动单元30包括线圈组32。或者,即使外壳10上布置有第二驱动单元30,并且作为第一驱动单元20的磁体布置在第二驱动单元30的上表面上,由磁性物质形成的外壳10也能够通过防止磁通量从磁体泄漏来提高振动力。然而,在磁体的中心被偏移到组件中的外壳10的上壳5和下壳9中的任何一个的情况下,振动的磁体可能会被吸入到外壳10的上壳5或下壳9中,从而显著地降低第二驱动单元30的振动特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上壳5或下壳9可以由不受磁体的磁场影响的非磁性物质形成,但由于磁通量的泄漏,振动力会减小,从而在相对于振动力的频率响应曲线上产生峰值区域,由此振动力可能会仅仅由于响应频率中的小变化而急剧改变。此外,在上壳5和下壳9由非磁性物质形成的情况下,由于由在布置于直线振动器90附近的扬声器上安装的外部磁体产生的磁场造成的干扰,第二驱动单元30的振动方向可能会出现歪斜(distort ),振动力可能会减小,或者外壳10可能与第二驱动单元30碰撞。此外,在磁体用于第二驱动单元30的情况下,磁体的体积可能会显著增加,继而增加了制造成本。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固定到外壳10的第一驱动单元20包括磁体的情况下,振动的第二驱动单元30包括线圈组32,包括上壳5和下壳9的外壳10可以由磁性物质形成,并且由于外壳10由磁性物质形成,安装到扬声器上的外部磁体产生的磁场可以被阻止,从而防止产生干扰,由此可以显著地降低磁体的体积,继而降低制造成本。再次参见图1至图7,弹性单元40包括后轭单元42和弹簧单元44、46。以覆盖重物34的平板的形状来形成后轭单元42,并且后轭单元42被固定到重物34上。弹簧单元44,46相对于后轭单元42的中心,对称地形成在与后轭单元42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并且弹簧单元44、46中的每个的形状为被至少弯曲一次的矩形平行六面体的形状。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弹性单元40的后轭单元42和弹簧单元44、46可以一体地形成,并且可以使用冲压加工制造。在使用冲压加工一体地形成弹性单元40的后轭单元42和弹簧单元44、46的情况下,由于弹簧单元44、46的动作产生的疲劳,后轭单元42和弹簧单元44、46相连接的区域容易被毁坏。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弹性单元40可以将弹簧导引装置(spring guide)48布置在后轭单元42和弹簧单元44、46相连接的区域,从而防止毁坏弹簧单元44、46。弹簧导引装置48例如可以采用“L”形支架。弹簧导引装置48的一侧被固定到后轭单元42上,并且弹簧导引装置48中的面对弹簧导引装置48的该一侧的另一侧被固定到弹簧单元44,46 上。同时,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包括第一驱动单元20的磁体被固定到外壳10上并且布置在磁体的上表面处的第二驱动单元30包括线圈组32的情况下,可能需要连接构件来将驱动信号施加到振动的第二驱动单元30的线圈组32。柔性电路基板50用于将从外部施加的驱动信号施加到与第二驱动单元30的线圈组32相连的电路基板36。再次参见图1到图7,柔性电路基板50包括主体52、弯曲单元54和第二端子单元56。主体52包括施加有外部驱动信号的连接端子53,并且主体52布置在靠近被固定到下壳9的下板6的磁体的位置处。弯曲单元54与主体52—体形成。弯曲单元54采用带状。弯曲单元54采用沿着第二驱动单元30的振动方向被至少弯曲一次的形状。第二端子单元56形成在弯曲单元54的末端。第二端子单元56电连接到与线圈组32电连接的电路基板36的第一端子单元37。
主体52、弯曲单元54和第二端子单元56可以一体形成。此外,主体52和弯曲单元54可以形成有布线,以便将主体52的连接端子53电连接到第二端子单元56。此外,即使第二驱动单元30振动同时柔性电路基板50的主体52被固定到下壳9上,弯曲单元54也不会使得柔性电路基板50短路。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直线振动器90还可以包括阻尼磁体60。阻尼磁体60例如与从第二驱动单元30的重物34突出的凸缘35相对地固定到下壳9的底侧板7、8上,并且布置有能够吸收冲击的磁性物质。通过磁场来吸收磁性物质,并且继而磁性物质吸收从外部施加的冲击。如根据上述显而易见的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直线振动器的有益效果在于,实现了水平振动来减小直线振动器的体积,外壳利用磁性物质形成以便增强振动力,外壳通过磁体来固定,并且使得线圈组在磁体的上表面处振动,由此减小了磁体的体积,从而显著地降低了制造成本。第二示例件实施例图8是例示根据本公开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直线振动器的平面图,以及图9是沿着图8的线“ II1-1II ”截取的剖面图。参见图8和图9,直线振动器600包括外壳100、第一驱动单元200、第二驱动单元300和弹性单元330。图10是例示图9中的下壳的平面图,以及图11是图10的透视图。参见图8到图10,外壳100包括下壳110和上壳120。本公开的不例性实施例的外壳100包括阻挡块(stopper)(稍后描述),用于防止第二驱动单元300超过正常移动范围。下壳110包括底板111和从与底板111相对的两个边缘相对于底板111垂直延伸或垂直弯曲的侧板112、113。参见图9,上壳120耦接到下壳110,并且上壳120包括底板121和从与底板121相对的两个边缘相对于底板121垂直延伸或垂直弯曲的侧板122、123。下壳110和上壳120啮合在一起,从而下壳110和上壳120在其中形成容纳空间。图12是例示图9中的下壳和定子的平面图,以及图13是沿着图12的线“IV-1V”截取的剖面图。参见图12和图13,第一驱动单元200包括电路基板210和线圈组220。电路基板210布置在下壳110的底板111上,并且电路基板210的一部分延伸到下壳110的外部。延伸到下壳110的外部的电路基板210形成有施加驱动信号的连接端子211。电路基板210可以包括置于下壳110的底板111和线圈组220之间的FPCB (柔性印刷电路板)。电路基板210形成有逃逸单元212、213,所述逃逸单元212、213阻止与下壳110的阻挡块(稍后描述)发生干扰。线圈组220布置在电路基板210的上表面上。通过缠绕利用绝缘树脂绝缘的长电线来形成线圈组220,从而在其中形成方形开口。形成线圈组220的电线的两个末端电连接到电路基板210。图14是例示图9中的第二驱动单元和上壳的平面图,以及图15是图14的“A”方向的侧视图。现在参见图9、图14和图15,第二驱动单元300布置在第一驱动单元200的上表面处。参见图14,第二驱动单元300沿着第一驱动单元200的振动方向(VD)振动,并且通过第二驱动单元300的运动产生振动。第二驱动单元300包括重物310、磁体320和后轭340。第二驱动单元300布置有防碰撞构件350,所述防碰撞构件350防止外壳100与第二驱动单元300发生碰撞。重物310例如采用矩形平行六面体块的形状。重物310在中心形成有开口,该开口的尺寸和形状足够用来固定磁体(320,稍后描述)。重物310用于增加第二驱动单元300的重量来增强振动力。第二驱动单元300的磁体320布置在与第一驱动单元200的线圈组220相对的位置处。磁体320插入并耦接到具有开口的重物。第二驱动单元300的后轭340固定到重物310 上。后轭340用于防止由磁体320产生的磁场泄漏,并且还用于增强第二驱动单元300的振动力。弹性单元330可以通过焊接或粘合方式耦接到与以矩形平行六面体块的形状形成的重物310相对的两个侧面311、312上。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分别耦接到与重物310相对的两个侧面311、312上的一对弹性单元330基于重物310的中心对称地布置。该对弹性单元330中的每个包括第一弹性单元332和第二弹性单元334。由叶簧以锐角弯曲形成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弹性单元330。第一弹性单元332被弯曲为与第二弹性单元334相对。该对弹性单元330中的第一弹性单元332中的每个耦接到重物310的侧面311、312中的每个,并且第二弹性单元334中的每个耦接到上壳120中的每个侧板 122、123。更为具体地,例如以矩形的形状形成弹性单元330中的每个第一弹性单元332,并且第二弹性单元334中的每个相对于第一弹性单元332以锐角弯曲。第一弹性单元332中的每个耦接到第二驱动单元300的重物310中的两个侧面311、312,并且第二弹性单元334中的每个固定到上壳120的侧板122、123。如图12和图13中所示,由第二驱动单元300的磁体320产生的磁场接收由第一驱动单元200的线圈组220产生的磁场造成的吸引力或排斥力,从而第二驱动单元300朝向图14的VD方向(振动方向)往复运动。现在,将第二驱动单元300正常振动的幅度或范围(或正常移动范围)定义为EVR(Effective Vibration Range,有效振动范围),并且在图14中将有效振动范围示出为EVR。也就是说,第二驱动单元300在EVR内振动,其中直线振动器600中的EVR可以基于弹性单元330和第二驱动单元300的配置和结构而不同。此外,如图14中所示,在沿着与第二驱动单元300的VD方向平行的方向(B)施加大冲击和/或振动的情况下,第二驱动单元300利用由于冲击和/或碰撞产生的振动量,快速地移动到上壳120的侧板122。此外,如图14中所示,在沿着与第二驱动单元300的VD方向平行的方向(C)施加大冲击和/或振动的情况下,第二驱动单元300利用由于冲击和/或碰撞产生的振动量,快速地移动到上壳120的侧板123。如上所述,在第二驱动单元300由于冲击和/或振动而朝向侧板122、123中的任何一个方向移动时,第二驱动单元300偏离EVR。现在,将从EVR的外部范围偏离的幅度或范围定义为NEVR (Non-EffectiveVibration Range,非有效振动范围)。在第二驱动单元300由于外部冲击和/或振动而从EVR进入NEVR的情况下,将大应力施加到弹性单元330,以便改变弹性单元330的弹性系数或毁坏弹性单元330,由此可以振动第二驱动单元300来产生大噪声,或者直线振动器600不产生振动。为了防止毁坏弹性单元330,如图10和图11中所示,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在第二驱动单元300由于从外部施加的冲击和/或振动而从EVR移动到NEVR时,外壳100形成有阻挡块133,并且如图14和图15中所示,第二驱动单元300形成有阻挡块360。当第二驱动单元300进入NEVR时,在第二驱动单元300的阻挡单元360处联结(hitch)阻挡块130,从而强制停止第二驱动单元300,由此防止弹性单元330毁坏或损坏。再次参见图10到图13,可以例如在外壳300的下壳110的底板111处形成阻挡块130。可以通过剪切下壳110的底板111的一部分并且通过从下壳110的底板111向内弯曲所剪切出的部分来形成阻挡块130。可以在第一驱动单元200的线圈组220的两侧处成对地形成通过部分剪切下壳110的底板111并弯曲所剪切出的部分形成的阻挡块130,并且在与电路基板210的逃逸单元212、213对应的位置处形成阻挡块130。在线圈组220的两侧处形成的每对阻挡块130布置在第二驱动单元300的EVR中。在第二驱动单元300上形成的阻挡块360沿着阻挡块130被联结的方向形成,并且阻挡块360可以从第二驱动单元300的重物310的下表面的两个末端,沿着面对线圈组220的方向突出。当从平面视图观看时,以线的形状形成阻挡块360。参见图14,在向直线振动器600沿着B方向施加冲击时,第二驱动单元300沿着C方向移动,从而第二驱动单元300尝试进入图13中的右侧NEVR。在第二驱动单元300进入NEVR的情况下,使得图14中的左侧阻挡块130和右侧阻挡块360相互接触,由此阻挡第二驱动单元300进入右侧NEVR。此外,在向直线振动器600沿着C方向施加冲击时,第二驱动单元300沿着B方向移动,从而第二驱动单元300尝试进入图14中的左侧NEVR。在第二驱动单元300进入左侧NEVR的情况下,使得图14中的左侧阻挡块130和右侧阻挡块360相互接触,由此阻挡第二驱动单元300进入左侧NEVR。此外,在外壳100的下壳110的底板111的一部分被剪切并且被弯曲而形成阻挡块130的情况下,外来物可能会通过在形成阻挡块130的过程中形成的开口而进入到外壳100的内部。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为了防止外来物通过在形成阻挡块130的过程中形成的开口进入到外壳100的内部,如图12中所示,下壳110的底板111的外部可以形成有覆盖开口的防外来物进入膜115。尽管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已经解释和说明了通过剪切和弯曲下壳110的底板111的一部分形成的阻挡块130,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取代剪切和弯曲下壳110的底板111的一部分,可以使用焊接或粘合物来将“L”形阻挡块附接到下壳110的底板111。此外,尽管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已经解释和说明了通过剪切和弯曲下壳110的底板111的一部分形成的阻挡块130,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在第二驱动单元300的重物310进入NEVR的情况下,可以剪切和弯曲外壳100的上壳120的底板121的一部分来形成阻挡第二驱动单元300的阻挡块125。在与重物310的外部对应的上壳120的底板121上形成通过剪切和弯曲上壳120的底板121的一部分形成的阻挡块125。可以在弹性单元330的第一和第二弹性单元332、334之间布置阻挡块125。在第二驱动单元300在EVR的范围内振动的情况下,防止在上壳120的底板121上形成的阻挡块125与第二驱动单元300接触,并且在第二驱动单元300在NEVR的范围内振动的情况下,使得阻挡块125与第二驱动单元300接触。在剪切和弯曲上壳120的底板121的一部分来形成阻挡块125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上壳120的底板121引入外来物,从而可以在与形成阻挡块125的开口相对应的上壳120的底板121处形成防外来物进入膜127,该防外来物进入膜127覆盖在形成阻挡块125的过程中形成的开口。此外,关于阻挡块125,取代剪切和弯曲上壳120的底板121的一部分,可以使用焊接或粘合物来将“L”形阻挡块125附接到上壳120的底板121的内侧表面。尽管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已经解释和说明了防止由于施加到第二驱动单元300的VD方向的冲击和/或振动而造成的弹性单元的毁坏,但是阻挡块和阻挡单元的方向和位置可以改变,以便防止由于垂直施加到第二驱动单元300的VE的冲击和/或振动造成的弹性单元的毁坏和形变。如根据上文显而易见的是,基于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概念的直线振动器的工业实用性在于,在由于从外部施加的冲击和/或振动造成第二驱动单元偏离EVR而进入NEVR的情况下,使得在外壳上形成的阻挡块和在第二驱动单元上形成的阻挡单元接触,从而防止第二驱动单元进入NEVR,由此能够防止毁坏或损坏使得第二驱动单元往复运动的弹性单元,以减小直线振动器的噪声并防止直线振动器的寿命缩短。然而,根据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和附图的上述直线振动器可以被实现为很多不同的形式,并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本文描述的实施例。因此,本公开的实施例意在涵盖本公开的修改和变型,只要这些修改和变型落入所附权利要求和其等同描述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直线振动器,所述直线振动器包括 外壳,用于提供内部空间; 第一驱动单元,布置在所述外壳内部; 第二驱动单元,布置在所述外壳内部,并且相对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沿着水平方向驱动;以及 弹性单元,布置在与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相对的侧面上,以将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弹性地支撑到所述外壳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振动器,其中,所述外壳包括上壳和与所述上壳耦接的下壳,并且所述外壳包括磁性物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振动器,其中,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固定在所述外壳内部的磁体,以及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包括由线圈缠绕的线圈组、固定所述线圈组的重物、固定到所述重物上并且电连接到所述线圈组的电路基板以及柔性电路基板,所述柔性电路基板的一侧固定到所述外壳上,以及所述柔性电路基板的另一侧与所述一侧相对并且电连接到所述电路基板。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线振动器,其中,所述电路基板形成有第一端子单元,并且所述柔性电路基板的另一侧形成有第二端子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端子单元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线振动器,其中,所述柔性电路基板沿着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振动方向被至少弯曲一次。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线振动器,其中,所述弹性单元包括固定到所述重物上的后轭单元以及在所述后轭单元的两侧形成并且被至少弯曲一次的弹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直线振动器,其中,所述弹性单元包括布置在所述后轭单元和每个弹簧单元之间的连接区域处的弹簧导引装置,用于防止所述每个弹簧单元被所述后轭单元短路。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振动器,其中,在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和外壳之间对角地形成一对阻尼磁体,并且所述第二驱动单元中的与每个阻尼磁体对应的区域形成有凸缘。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直线振动器,其中,所述每个阻尼磁体布置有磁性物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振动器,其中,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固定到所述外壳上的电路基板以及电连接到所述电路基板的线圈组,相对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水平移动的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包括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相对的磁体以及固定所述磁体的重物,并且所述外壳形成有阻挡块,所述阻挡块限制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移动,以便防止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偏离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正常移动范围。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直线振动器,其中,在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EVR(有效振动范围)中,所述阻挡块不接触所述第二驱动单元,以及在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移动到所述有效振动范围之外的NEVR (非有效振动范围)的情况下,所述阻挡块接触所述第二驱动单元。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直线振动器,其中,所述重物形成有阻挡单元,在每个NEVR中,所述阻挡单元在所述阻挡块处被联结。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直线振动器,其中,从与所述线圈组相对的重物的下表面的两个末端突出所述阻挡块。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直线振动器,其中,一对阻挡块布置在所述定子的两侧。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直线振动器,其中,通过剪切所述外壳的下壳的一部分并且通过弯曲所剪切的下壳来形成所述阻挡块。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直线振动器,还包括防外来物进入膜,所述防外来物进入膜阻挡所述下壳的开口,从而通过所述阻挡块来防止外来物通过在所述下壳处形成的开口进入。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直线振动器,其中,所述阻挡块被附接到所述下壳的底板的内侧板上。
18.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直线振动器,其中,通过剪切所述上壳的底板的一部分并且通过从所述上壳的底板弯曲来形成所述阻挡块。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直线振动器,还包括防外来物进入膜,所述防外来物进入膜阻挡所述上壳的开口,从而通过所述阻挡块来防止外来物通过在所述上壳处形成的开口进入。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直线振动器,其中,所述阻挡块被附接到所述上壳的底板的内侧板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线振动器,所述直线振动器包括外壳,用于提供内部空间;第一驱动单元,布置在所述外壳内部;第二驱动单元,布置在所述外壳内部,并且相对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沿着水平方向驱动;以及弹性单元,布置在与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相对的侧面上,以在所述外壳的内部弹性地支撑所述第二驱动单元。
文档编号B06B1/04GK103056096SQ20121041039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4日
发明者朴荣一 申请人:Lg伊诺特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