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水装置及湿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62732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吸水装置及湿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板制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路板制作过程中用于吸水的吸水装置及湿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印刷电路板因具有装配密度高等优点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关于电路板的应用请参见文献 Takahashi, A. Ooki, N. Nagai, A. Akahoshi, H. Mukoh, A. Wajima, M.Res. Lab, High density multilayer printed circuit board for HITAC M-880, IEEETrans, on Components, Packaging, an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1992, 15(4):1418-1425。在电路板生产过程中,通常很多工艺为湿工艺。如蚀刻及显影等工艺。这些工艺 中,通常需要将电路板表面沾附的水吸干后进入下一工艺。现有技术中采用的吸水装置通常包括固定设置的相互平行且水平设置的两个吸水滚轮,每个滚轮上设置有海绵的吸水材料,当电路板从两个滚轮之间通过时,电路板表面的水被海绵吸收,从而得到吸水后的比较干燥的电路板。然而,当吸水装置在持续使用长时间后,海绵材料容易发生变形,在电路板吸水时,两个滚轮与电路板表面之间的接触不好,影响电路板的吸水效率。
发明内容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吸水装置及湿处理装置,能够有效地吸收电路板表面的水。—种吸水装置,包括第一承载板,所述第一承载板具有第一表面,自第一表面向第一承载板内开设有多个相互间隔的第一承载槽,自第一表面向外延伸有多个相互间隔的第一限位柱;与所述第一承载板平行设置的第二承载板,所述第二承载板具有第二表面,自第二表面向第二承载板内开设有与多个第一收容槽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承载槽,自第二表面向外延伸有多个相互间隔的第二限位柱;与多个第一收容槽一一对应的多组吸水滚轮组,每组吸水滚轮组的两端分别架设于第一收容槽和对应的第二收容槽,每组吸水滚轮组包括相互平行且相邻设置的第一吸水滚轮和第二吸水滚轮,第二吸水滚轮位于第一吸水滚轮上方,第一吸水滚轮和第二吸水滚轮用于对位于第一吸水滚轮和第二吸水滚轮之间的电路板进行吸水;第一加压组件,所述第一加压组件包括一个第一安装条、与多个第一承载槽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一抵压块以及与多个第一抵压块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一弹性元件,所述第一安装条开设有与多个第一限位柱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一限位槽,第一安装条通过多个第一限位槽与多个第一限位柱的配合安装于第一承载板,并可相对于第一承载板沿垂直于第一表面的方向滑动,所述多个第一抵压块分别位于对应的第一收容槽内且与第二吸水滚轮的一端接触,每个第一弹性元件均抵压于第一安装条和一个对应的第一抵压块之间,以在第二吸水滚轮相对于第一吸水滚轮沿垂直于第一表面的方向移动时提供弹性回复力;第二加压组件,所述第二加压组件包括一个第二安装条、与多个第二承载槽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抵压块以及与多个第二抵压块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弹性元件,所述第二安装条开设有与多个第二限位柱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限位槽,第一安装条通过多个第二限位槽与多个第二限位柱的配合安装于第二承载板,并可相对于第二承载板沿垂直于第二表面的方向滑动,所述多个第二抵压块分别位于对应的第二收容槽内且与第二吸水滚轮的另一端接触,每个第二弹性元件均抵压于第二安装条和一个对应的第二抵压块之间,以在第二吸水滚轮相对于第一吸水滚轮沿垂直于第一表面的方向移动时提供弹性回复力。一种湿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入料装置、超声波清洗装置、酸洗装置、水洗装置、吸水装置、烘干装置及收板装置,所述吸水装置为上述的吸水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提供的吸水装置,通过设置有第一加压组件和第二加压组件,在第一吸水滚轮和第二吸水滚轮对电路板的两个相对表面进行吸水时,通过对第二吸水滚轮施压压力,能够保证电路板的表面与第一吸水滚轮和第二吸水滚轮的吸水层紧密接触,从而提高对电路板进行吸水的效率。

图I是本技术方案实施例提供的吸水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方案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加压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方案实施例提供的湿处理装置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盈处理装置 I ο
吸水装置_100
第一承载板 ~
第一板体_111
第一表面_1111
第一侧面Tm
第二侧面TTT
第一承载槽1114
第一限位柱_112
第一固定部TTiT
第一卡合部 Τ ~
第二承载板石0~
第二板体
第二表面1211
第三侧面1212
_第四侧面一1213 第二承载槽1214
第二限位柱122
第二固定部1221
第二卡合部1222
吸水滚轮组130
第一吸水滚轮 131 第一转轴 Γ
第一吸水层Τ
第一定位环_1313
第二吸水滚轮 132 第二转轴1321
第二吸水层11322—竟一加压组件1140
第一安装条141
第一限位槽1411
第一收容槽1412
第一顶面TH
第一底面_1414
第一连接面1415竟一加压件 第一限位部1421
第一连接柱1422
竟一抵压块
第一弹性元件1424 B 二加压组件
第二安装条151
第二限位槽1511
第二顶面
第二底面 Τ
第二连接面1515
第二加压件152
第二限位部T^T
第二连接柱1522
第二抵压块1523_第二弹性元件一1524入料装置
第一滚轮MF
超声波清洗装置300 _超声波清洗槽—Ho"
超声波振荡器320 第一传送滚轮组
酸洗装置_400
第二传送滚轮组石0~
第一喷管_420
水洗装置500 第三传送滚轮组百0~
第二喷管 烘干装置 ¥四传送滚轮组
喷气管_620
收板装置700
第二滚轮|710如下具体实施方式
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请一并参阅图I和图2,本技术方案实施例提供一种吸水装置100,其用于对待吸水的工件的相对两个表面进行吸水。所述工件可以为电路板基板。吸水装置100包括第一承载板110、第二承载板120、多个吸水滚轮组130、第一加压组件140和第二加压组件150。吸水滚轮组130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一般为两个以上。吸水滚轮组130的数量越多,可以使得电路板基板的表面的水吸的更彻底。本实施例中,以两个吸水滚轮组130为例进行说明。[0016]第一承载板110和第二承载板120用于承载多个吸水滚轮组130、第一加压组件140和第二加压组件150。第一承载板110包括第一板体111和设置于第一板体111的多个第一限位柱112。第一板体111呈板状,其具有第一表面1111、第一侧面1112及第二侧面1113。第一侧面1112和第二侧面1113均与第一表面1111相连接,第一侧面1112和第二侧面1113相对。从第一表面1111向第一板体111内部形成有多个第一承载槽1114,第一承载槽1114贯穿第一侧面1112和第二侧面1113。第一承载槽1114的数量与吸水滚轮组130的数量相对应,本实施例中,第一承载槽1114的数量相应为两个,两个第一承载槽1114基本平行地相互间隔设置。多个第一限位柱112设置于第一表面1111。第一限位柱112用于将第一加压组件140固定于第一承载板110。第一限位柱112的数量不限,仅需与第一加压组件140的结构对应配合即可。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柱112的个数是三个,每个第一承载槽1114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限位柱112之间。每个第一限位柱112包括相互连接且同轴设置的第一固定部1121和第 ^合部1122。第一固定部1121为圆杆状,第 合部1122为六棱柱形,其一端固定于第一板体111,另一端与第 ^合部1122相连接。第一卡合部1122的横截面的面积大于第一固定部1121的横截面的面积。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柱112是螺柱,第一固定部1121是螺杆,第一卡合部1122是螺帽。第二承载板120包括第二板体121和设置于第二板体121的多个第二限位柱122。第二板体121也呈板状,第二板体121与第一板体111相互平行设置。第二板体具有第二表面1211、第三侧面1212及第四侧面1213。第三侧面1212和第四侧面1213均与第二表面1211相连接,第三侧面1212和第四侧面1213相对。从第二表面1211向第二板体121内部形成有多个第二承载槽1214,第二承载槽1214贯穿第三侧面1212和第四侧面1213。第二承载槽1214的数量与吸水滚轮组130的数量相对应,本实施例中,第二承载槽1214的个数为两个,两个第二承载槽1214基本平行地相互间隔设置。多个第二限位柱122设置于第二表面1211。第二限位柱122用于将第二加压组件150固定于第二承载板120。第二限位柱122的数量不限,仅需与第二加压组件150的结构对应配合即可。本实施例中,第二限位柱122的个数是三个,每个第二承载槽1214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二限位柱122之间。每个第二限位柱122包括相互连接且同轴设置的第二固定部1221和第二卡合部1222。第二固定部1221为圆杆状,第二卡合部1222为六棱柱形,其一端固定于第二板体121,另一端与第二卡合部1222相连接。第二卡合部1222的横截面的面积大于第二固定部1221的横截面的面积。本实施例中,第二限位柱122是螺柱,第二固定部1221是螺杆,第二卡合部1222是螺帽。多个吸水滚轮组130设置于第一承载板110和第二承载板120。每组吸水滚轮组130的两端收容于相互对应的第一承载槽1114和第二承载槽1214内,每组吸水滚轮组130包括上下相邻设置且相互平行的第一吸水滚轮131和第二吸水滚轮132。第一吸水滚轮131包括第一转轴1311和缠绕于第一转轴1311上的第一吸水层1312。第一吸水层1312设置于第一转轴1311的中间区域,第一转轴1311的一个端部配合于第一承载槽1114内,第一转轴1311的另一端部配合于对应的一个第二承载槽1214内,使得第一转轴1311与第一板体111和第二板体121相互垂直,第一吸水层1312位于第一板体111和第二板体121之间。为了更好的定位第一吸水滚轮131,在第一转轴1311的两个端部还分别套设有第一定位环1313,第一定位环1313与第一板体111和第二板体121相邻,以防止第一吸水滚轮131产生沿第一转轴1311的中心轴线方向的移动。第二吸水滚轮132位于对应的第一吸水滚轮131的上方。第二吸水滚轮132包括第二转轴1321和缠绕于第二转轴1321上的第二吸水层1322。第二吸水层1322设置于第二转轴1321的中间区域,第二转轴1321的一个端部配合于第一承载槽1114内,第二转轴1321的另一端部配合于对应的一个第二承载槽1214内,使得第二转轴1321与第一板体111和第二板体121相互垂直,第二吸水层1322位于第一板体111和第二板体121之间,第二吸水层1322与第一吸水层1312相接触。为了更好的定位第二吸水滚轮132,在第二转轴1321的两个端部还分别套设有第二定位环(图未示),第二定位环与第一板体111和第二板体121相邻,以防止第二吸水滚轮132产生沿第二转轴1321的中心轴线方向的移动。第一加压组件140设置于第一承载板110。第一加压组件140包括第一安装条141和设置于第一安装条141的多个第一加压件142。第一加压件142的数量与第一承载槽1114的数量相对应。本实施例中,对应的,第一加压件142的数量为两个。第一安装条141内形成有多个与第一限位柱112相对应配合的第一限位槽1411。第一限位槽1411贯 穿第一安装条141的相对的第一顶面1413和第一底面1414,且从连接于第一顶面1413和第一底面1414的第一连接面1415露出。第一限位槽1411的横截面的形状大致为半圆形,其直径与第一限位柱112的第一固定部1121的直径相等,从而可以使得第一固定部1121可以穿入于第一限位槽1411内,而第一卡合部1122位于第一限位槽1411外,抵靠第一安装条141远离第一承载板110的表面,使得第一安装条141可以相对于第一承载板111移动。每个第一加压件142与一个第一承载槽1114相对应,且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一安装条141内。每个第一加压件142包括包括第一限位部1421、第一连接柱1422、第一抵压块1423及第一弹性元件1424。第一限位部1421、第一连接柱1422和第一抵压块1423依次相互连接且中心轴线相互重合。第一限位部1421的横截面的面积大于第一连接柱1422的横截面的面积。第一连接柱1422可滑动地穿设于第一安装条141,第一限位部1421位于第一安装条141远离第一承载板110的一侧,第一抵压块1423的形状与第一承载槽1114的形状相对应,并对应收容于一个第一承载槽1114内,并抵压第二吸水滚轮132的第二转轴1321。第一弹性元件1424套设于第一连接柱1422,第一弹性元件1424的弹性变形的方向与第一连接柱1422的延伸方向相互平行。第一弹性兀件1424的一端抵靠于第一安装条141,第一弹性元件1424的另一端抵靠于第一抵压块1423。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安装条141远离第一承载板110的一侧,还形成有用于配合第一限位部1421的第一收容槽1412,第一收容槽1412与第一限位槽1411相互连通。第二加压组件150设置于第二承载板120。第二加压组件150的结构与第一加压组件140的结构相同。第二加压组件150包括第二安装条151和设置于第二安装条151的多个第二加压件152。第二安装条151内形成有多个与第二限位柱122相对应配合的第二限位槽1511。第二限位槽1511贯穿第二安装条151的相对的第二顶面1513和第二底面1514,且从连接于第二顶面1513和第二底面1514之间的第二连接面1515露出。第二限位槽1511的横截面的形状大致为半圆形,其直径与第二限位柱122的第二固定部1221的直径相等,从而可以使得第二固定部1221可以穿入于第二限位槽1511内,而第二卡合部1222位于第二限位槽1511外,抵靠第二安装条151远离第二承载板120的表面,使得第二安装条151可以相对于第二承载板121移动。每个第二加压件152与一个第二承载槽1214相对应,且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二安装条151内。每个第二加压件152包括包括第二限位部1521、第二连接柱1522、第二抵压块1523及第二弹性元件1524。第二限位部1521、第二连接柱1522和第二抵压块1523依次相互连接且中心轴线相互重合。第二限位部1521的横截面的面积大于第二连接柱1522的横截面的面积。第二连接柱1522可滑动地穿设于第二安装条151,第二限位部1521位于第二安装条151远离第二承载板120的一侧,第二抵压块1523的形状与第二承载槽1214的形状相对应,并对应收容于一个第二承载槽1214内,并抵压第二吸水滚轮132的第二转轴1321。第二弹性元件1524套设于第二连接柱1522,第二弹性元件1524的弹性变形的方向与第二连接柱1522的延伸方向相互平行。第二弹性元件1524的一端抵靠于第二安装条151,第二弹性兀件1524的另一端抵靠于第二抵压块1523。当第一吸水滚轮131和第二吸水滚轮132之间有电路板基板通过时,电路板基板具有厚度,使得第二吸水滚轮132受到向上移动的作用力。由于第一弹性元件1424的一端抵靠于第一安装条141,第一弹性元件1424的另一端抵靠于第一抵压块1423,第二弹性兀件1524的一端抵靠于第二安装条151,第二弹性兀件1524的另一端抵靠于第二抵压块1523。当第二吸水滚轮132向上移动时,第一弹性元件1424和第二弹性元件1524由于弹性 变形产生的弹力平衡第二吸水滚轮132受到的向上移动的作用力,使得第二吸水滚轮132 与第一吸水滚轮131能够完全与电路板基板的表面接触,保证对电路板基板表面的吸水效率。本技术方案提供的吸水装置,通过设置有第一加压组件和第二加压组件,在第一吸水滚轮和第二吸水滚轮对电路板基板的两个相对表面进行吸水时,通过对第二吸水滚轮施压压力,能够保证电路板基板的表面与第一吸水滚轮和第二吸水滚轮的吸水层紧密接触,从而提闻对电路板基板进行吸水的效率。另外,由于第一限位槽与第一安装条的侧面相互连通,在进行安装时,可以从第一安装条的侧面将第一限位柱配合于第一限位槽内,同时将第一加压件的第一抵压块收容于第一承载槽内,而无需采用借助其他工具。在进行拆卸时,直接将第一限位柱从第一限位槽内移出,即可将第一加压组件与第一承载板分离。由于第二限位槽与第二安装条的侧面相互连通,在进行安装时,可以从第二安装条的侧面将第二限位柱配合于第二限位槽内,同时将第二加压件的第二抵压块收容于第二承载槽内,而无需采用借助其他工具。在进行拆卸时,直接将第二限位柱从第二限位槽内移出,即可将第二加压组件与第二承载板分离。本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包括所述吸水装置100的湿处理装置10,湿处理装置10包括依次设置的入料装置200、超声波清洗装置300、酸洗装置400、水洗装置500、如上所述的吸水装置100、吸干装置600及收板装置700。湿处理装置10用于对工件,例如电路板,依次进行超声波清洗、酸洗、水洗、吸干、烘干及收板等处理。入料装置200包括多根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滚轮210,通过第一滚轮210转动,使得多根第一滚轮210上承载的电路板基板传送至超声波清洗装置300。超声波清洗装置300用于对电路板基板进行超声波震荡,从而更有助于电路板基板上的脏物从电路板基板脱离。超声波清洗装置300包括超声波清洗槽310、超声波震荡器320及多组第一传送滚轮组330。超声波震荡器320及多组第一传送滚轮组330设置于超声波清洗槽310内。每组第一传送滚轮组330包括上下相邻设置的两个滚轮,电路板基板可以从第一传送滚轮组330的两个滚轮之间通过时进行超声波震荡,并传送至酸洗装置400。酸洗装置400包括多根第二传送滚轮组410及多根第一喷管420。每组第二传送滚轮组410也包括上下相邻设置的两个滚轮,用于传送进行酸洗的电路板基板。多根第一喷管420设置于第二传送滚轮组410的上下两侧,用于向第二传送滚轮组410传送的电路板基板表面喷洒酸性清洗液。水洗装置500包括多根第三传送滚轮组510及多根第二喷管520。每组第三传送滚轮组510也包括上下相邻设置的两个滚轮,用于传送进行水洗的电路板基板。多根第二喷管520设置于第三传送滚轮组510的上下两侧,用于向第三传送滚轮组510传送的电路板基板表面喷洒水。吸水装置100用于将水洗后的电路板基板表面的水吸干,并将吸干后的电路板基板传送至烘干装置600。烘干装置600包括多根第四传送滚轮组610及多根喷气管620。每组第四传送滚轮组610也包括上下相邻设置的两个滚轮,用于传送进行烘干的电路板基板。多根喷气管620设置于第四传送滚轮组610的上下两侧,用于向第四传送滚轮组610传送的电路板基板表面喷出热气,以将电路板基板烘干。收板装置700包括多根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二滚轮710,将烘干装置600烘干后的电路板基板传送出来,以便操作人员将电路板基板收集起来。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湿处理装置10还可以具有其他的结构,例如,可 以包括磨刷装置、碱洗装置等,用于对工件进行其他湿处理,并对湿处理后的工件进行吸水及烘干处理。湿处理装置10由于具有了如前所述的吸水装置100,从而可以将湿处理后的工件进行有效干燥。可以理解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与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与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吸水装置,包括 第一承载板,所述第一承载板具有第一表面,自第一表面向第一承载板内开设有多个相互间隔的第一承载槽,自第一表面向外延伸有多个相互间隔的第一限位柱; 与所述第一承载板平行设置的第二承载板,所述第二承载板具有第二表面,自第二表面向第二承载板内开设有与多个第一收容槽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承载槽,自第二表面向外延伸有多个相互间隔的第二限位柱; 与多个第一收容槽一一对应的多组吸水滚轮组,每组吸水滚轮组的两端分别架设于第一收容槽和对应的第二收容槽,每组吸水滚轮组包括相互平行且相邻设置的第一吸水滚轮和第二吸水滚轮,第二吸水滚轮位于第一吸水滚轮上方,第一吸水滚轮和第二吸水滚轮用于对位于第一吸水滚轮和第二吸水滚轮之间的工件进行吸水; 第一加压组件,所述第一加压组件包括一个第一安装条、与多个第一承载槽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一抵压块以及与多个第一抵压块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一弹性元件,所述第一安装条开设有与多个第一限位柱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一限位槽,第一安装条通过多个第一限位槽与多个第一限位柱的配合安装于第一承载板,并可相对于第一承载板沿垂直于第一表面的方向滑动,所述多个第一抵压块分别位于对应的第一收容槽内且与第二吸水滚轮的一端接触,每个第一弹性元件均抵压于第一安装条和一个对应的第一抵压块之间,以在第二吸水滚轮相对于第一吸水滚轮沿垂直于第一表面的方向移动时提供弹性回复力; 第二加压组件,所述第二加压组件包括一个第二安装条、与多个第二承载槽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抵压块以及与多个第二抵压块—对应的多个第二弹性元件,所述第二安装条开设有与多个第二限位柱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限位槽,第一安装条通过多个第二限位槽与多个第二限位柱的配合安装于第二承载板,并可相对于第二承载板沿垂直于第二表面的方向滑动,所述多个第二抵压块分别位于对应的第二收容槽内且与第二吸水滚轮的另一端接触,每个第二弹性元件均抵压于第二安装条和一个对应的第二抵压块之间,以在第二吸水滚轮相对于第一吸水滚轮沿垂直于第一表面的方向移动时提供弹性回复力。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吸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限位柱远离第一承载板的一端具有第一卡合部,所述第一安装条具有相对的第一顶面和第一底面,每个第一限位槽均贯穿所述第一顶面和第一底面,所述第一顶面与所述第一卡合部相接触,所述第一底面与第一表面相对,每个第二限位柱远离第二承载板的一端具有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二安装条具有相对的第二顶面和第二底面,每个第二限位槽均贯穿所述第二顶面和第二底面,所述第二顶面与所述第二卡合部相接触,所述第二底面和第二表面相对。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吸水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承载槽的延伸方向与第一限位柱的延伸方向相反,且均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承载槽的延伸方向与第二限位柱的延伸方向相反,且均垂直于所述第二表面。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吸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压组件还包括第一限位部及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一连接柱及第一抵压块依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柱可滑动地穿设于第一安装条,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套设于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一限位部与第一安装条的第一顶面相接触,第一弹性元件位于第一安装条的第一底面与第一抵压块之间,所述第二加压组件还包括第二限位部及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二限位部、第二连接柱及第二抵压块依次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柱可滑动地穿设于第二安装条,所述第二弹性元件套设于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二限位部与第二安装条的第二顶面相接触,第二弹性元件位于第二安装条的第二底面与第二抵压块之间。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吸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柱还包括与第一卡合部相连接的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一承载板,所述第一固定部的横截面的面积小于第一卡合部的横截面的面积,所述第一固定部配合穿过所述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柱还包括与第二卡合部相连接的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二承载板,所述第二固定部的横截面的面积小于第二卡合部的横截面的面积,所述第二固定部配合穿过所述第二限位槽。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条还具有连接在第一顶面和第一底面之间的第一连接面,所述第一限位槽与第一安装条的第一连接面相互连通,所述第一限位柱从所述第一连接面一侧收容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所述第二安装条还具有连接在第二顶面和第二底面之间的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二限位槽与第二安装条的第二连接面相互连通,所述第二限位柱从所述第二连接面一侧收容于所述第二限位槽内。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吸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一承载槽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限位柱之间,每个第二承载槽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二限位柱之间。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吸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水滚轮包括第一转轴和环绕在第一转轴的第一吸水层,第二吸水滚轮包括第二转轴及环绕在第二转轴的第二吸水层,同组的所述第一吸水层和第二吸水层相接触且均位于第一承载板和第二承载板之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一端部穿过第一承载槽,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另一端部穿过对应的第二承载槽。
10.一种湿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入料装置、超声波清洗装置、酸洗装置、水洗装置、烘干装置及收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处理装置还包括如权利要求I至9任一项所述的吸水装置,所述吸水装置设置于水洗装置与烘干装置之间。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湿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料装置包括多根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滚轮,通过转动第一滚轮使得多根第一滚轮上承载的工件传送至超声波清洗装置;超声波清洗装置包括超声波清洗槽、超声波震荡器及多组第一传送滚轮组,超声波震荡器及多组第一传送滚轮组设置于超声波清洗槽内,每组第一传送滚轮组包括上下相邻设置的两个滚轮,用于使得工件从第一传送滚轮组的两个滚轮之间通过时进行超声波震荡,并传送至酸洗装置;酸洗装置包括多根第二传送滚轮组及多根第一喷管,多根第一喷管设置于第二传送滚轮组的上下两侧,用于向第二传送滚轮组传送的电路板基板表面喷洒酸性清洗液;水洗装置包括多根第三传送滚轮组及多根第二喷管,多根第二喷管设置于第三传送滚轮组的上下两侧,用于向第三传送滚轮组传送的工件表面喷洒水;吸水装置用于将水洗后的工件表面的水吸干,并将吸干后的工件传送至烘干装置;烘干装置包括多根第四传送滚轮组及多根喷气管,多根喷气管设置于第四传送滚轮组的上下两侧,用于向第四传送滚轮组传送的工件表面喷出气体,以将工件烘干;收板装置用于收集烘干后的工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板制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路板制作过程中用于吸水的吸水装置及湿处理装置。一种吸水装置,包括相互间隔且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承载板和第二承载板,所述第一承载板内形成有多个第一承载槽,所述第二承载板内形成有与第一承载槽一一对应的第二承载槽;多组吸水滚轮组,每组吸水滚轮组包括相互平行且相邻设置的第一吸水滚轮和第二吸水滚轮,所述第一吸水滚轮的两端分别收容于第一承载槽的和对应的第二承载槽内,所述第二吸水滚轮的两端分别收容于第一承载槽的和对应的第二承载槽内;安装于第一承载板的第一加压组件和安装于第二承载板的第二加压组件,所述第一加压组件和第二加压组件用于对第二吸水滚轮施压压力,使得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紧密接触。
文档编号H05K3/00GK202634889SQ20122018222
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6日
发明者何云飞, 周浩 申请人:宏恒胜电子科技(淮安)有限公司, 臻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