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感器密封保护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87922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一种传感器密封保护盒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传感器密封保护盒设计,其主体为一个长方体盒子,所述传感器密封保护盒的上面有一个开孔,用于容置天线,所述开孔向外拉伸并制成螺纹孔,所述螺纹孔配备一个对应的螺纹密封管,所述主体的一侧内壁设有至少两道平行的卡槽,在与所述每道卡槽对应设置一对夹板,所述一对夹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卡槽所在内壁相邻的两个内壁上,所述主体的一侧无盖,该侧安装有可拆卸的侧盖。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使得无线传感器节点在使用安装更加方便,而且不易损坏。
【专利说明】一种传感器密封保护盒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护安装盒,具体涉及一种面向智能交通的传感器密封保护盒设计。
【背景技术】
[0002]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简称ITS)是利用尖端电子信息技术,形成行人、公路和车辆三位一体的新公路交通系统的总称。
[0003]传统的交通流量采集系统通常采用有线方式,比如利用线圈进行交通流量数据采集系统,不仅需要复杂的布线,并且对道路交通存在重大影响,在交通道路建设初期需要规划,后期维护仍会对交通造成重要影响,导致成本较高,局限性较强。利用无线方式实现交通流量检测,不仅可以减少布线麻烦,提高系统操作安全性,由于该检测系统无需部署至道路中央,因而不会对道路交通造成影响。无线传感器网络具备优良特性,可以为智能交通系统的信息采集提供一种有效手段,可以监测路口各个方向上的车辆,根据监测结果,改进简化、改进信号控制算法,提高交通效率。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应用于执行子系统中的控制子系统和引导子系统等方面。例如可以应用该技术改进信号控制器,实现智能公交系统的公交优先功能。
[0004]无线传感器网络作为新兴的测控网络技术,是能够自主实现数据的采集、融合和传输等应用的智能网络应用系统。无线传感器网络使逻辑上的信息世界与真实的物理世界紧密结合,从而真正实现“无处不在”的计算模式,而且该系统具有体积小、成本低、便于安装的优点,能够全天候的工作,便于在交通部门进行推广和普及。
[0005]然而无线传感器的安装保护成为了一个必须克服课题,如何使无线传感器节点在使用中更佳方便、更加简单、而且不易损坏,目前还尚未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000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面向智能交通的传感器密封保护盒设计。
[0007]—种传感器密封保护盒,其主体为一个长方体盒子,所述传感器密封保护盒的上壁设有一个开孔,所述开孔向外拉伸并制成螺纹孔,所述螺纹孔配备一个对应的螺纹密封管,用于容置天线,所述主体内的第一侧壁设有至少两道平行的卡槽,每道卡槽对应设有一对夹板,所述每一对夹板分别设置在与所述卡槽所在第一侧壁相邻的第二侧壁和第四侧壁上,所述第二侧壁与第四侧壁相对,所述主体的第三侧壁为一个可拆卸的侧盖,所述第一侧壁与第三侧壁相对。
[0008]优选地,所述每道卡槽向上倾斜I?5°。
[0009]优选地,在需要设置所述夹板的所述第二侧壁和第四侧壁上各安装有一对夹板固定块,所述每一对夹板固定板为上下两块,所述两块夹板固定块的间距为所述夹板的厚度,通过一个贯穿夹板以及两块夹板固定块的螺钉将所述夹板固定于两块夹板固定块之间,所述夹板可以螺钉为轴可旋转。
[0010]优选地,所述卡槽和所述一对夹板位于所述传感器密封保护盒内的同一高度。
[0011]优选地,所述卡槽和夹板仅接触传感器的边缘无元件部分。
[0012]优选地,所述侧盖拆卸后的密封保护盒主体形成一个敞开面,所述敞开面与所述上壁、第二侧壁以及第四侧壁的交界处各设有一道突起,对应的,所述侧盖对应于所述上壁、第二侧壁以及第四侧壁的三条边缘各设有一道凹槽。
[0013]优选地,在所述主体与所述侧盖接合处,所述主体的下壁边缘向上延伸3?7mm,呈门槛状。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所有接口处采用过渡配合设计,保证了本实用新型传感器保护盒的密封性能;同时利用传感器板和天线板自身的弹性力,将两者固定于传感器保护盒内,安装与拆卸都方便快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使得无线传感器节点在安装盒使用中更佳方便,更加简单,而且不易损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晰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盖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夹板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2]传统的交通传感器安装于地面以下,其所处环境与无线传感器的所处环境不同,保护方式自然不可通用。
[0023]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传感器密封保护盒设计,其主体I为一个侧盖可拆卸的长方体盒子,优选的,根据无线传感器的尺寸,将该主体I设计为外壁长 142mm,宽 84mm,高 102mm,壳厚 2mm。
[0024]所述传感器密封保护盒的上壁有一个开孔2,该开孔2用于容置无线传感器的天线,以使天线能更好的接收信号。所述开孔2向外拉伸并制成螺纹孔,优选地,根据无线传感器的天线尺寸,将该螺纹孔2设计为:外径19mm,内径15mm,且自上述密封保护盒主体I向外延伸10mm。为了防止天线被雨水打湿,所述螺纹孔2配备一个对应的螺纹密封管3,该螺纹密封管3尺寸大小与上述螺纹孔2大小吻合,使得上述螺纹密封管3能够恰好旋转套设于所述螺纹孔2之外而不留空隙,因此能够达到很好的密封防水防尘效果。优选地,对于上述螺纹密封管3的材料,本实用新型选用信号透过性比较强的PC/ABS材料。PC/ABS,聚碳酸酯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和混合物,是由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和聚丙烯腈(ABS)合金而成的热可塑性塑胶。
[0025]由于无线传感器包括传感器板8和天线板9两个部分,传感器板8在上,天线板9在下,因此,所述主体I内的第一侧壁设有至少两道平行的卡槽4,所述卡槽4的厚度根据传感器板8和天线板9的厚度设计,为I?2cm,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选取卡槽4厚度为
1.5cm。在与所述每道卡槽4对应设有一对夹板5,所述每一对夹板5分别设置在与所述卡槽4所在第一侧壁相邻的第二侧壁和第四侧壁上。所述夹板5可旋转,在需要设置夹板5的第二侧壁和第四侧壁上,各安装有一对夹板固定块6,所述每一对夹板固定板6为上下两块,该两块夹板固定块6的间距恰好为夹板5的厚度,所述夹板5通过一个贯穿夹板5及两块夹板固定块6的螺钉7,将夹板5固定于两块夹板固定块6之间,由于螺钉7的作用,每个上述夹板5可在两块夹板固定板6之间、以螺钉7为轴做旋转活动。所述卡槽4和所述一对夹板5位于所述传感器密封保护盒内的同一高度。所述卡槽4和夹板5仅接触传感器板8或天线板9的边缘无元件的部分,因此,所述卡槽4可以为长条形,夹住传感器板8或天线板9的边缘,亦可设计为仅中间断开的两段卡槽4,仅夹住传感器板8或天线板9的两个角。所述每道卡槽4向上倾斜I?5°,优选的,该卡槽4的倾斜角度为2°,此时卡槽4以及夹板5对传感器板8或天线板9的压力最小同时安装最为牢固。
[0026]传感器安装时,先将第二侧壁和第四侧壁上的夹板5向侧盖方向旋转,然后将传感器板8或天线板9安插入上述卡槽4中,传感器板8或天线板9将随着该卡槽4的角度向上倾斜2°,此时人为将传感器板8或天线板9向下稍稍弯压,随后立即将夹板5向传感器板8或天线板9方向旋转并压制在传感器板8或天线板9的上方;当需要取出更换时,只需压住传感器板8或天线板9,旋开压制住感器板8或天线板9的两个夹板5,感器板8或天线板9会由于自身处于弯曲状态带有的弹性力恢复原状,从而弹到夹板5上方,便可轻松取出。由于传感器板8和天线板9的结构特殊,卡槽4只能卡住两边没有元件而露出的空闲区域,但就固定而言,此处空间已经足够了。
[002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上述卡槽4设置于与侧盖相对的第一侧壁的内壁上,从而将上述夹板5安装于与第一侧壁相邻的第二侧壁和第四侧壁上,该种分布方式可使传感器板8和天线板9的安装与拆卸最为方便。
[0028]优选地,上述感应器保护盒的主体I内的卡槽4数量可为两个以上的多个,从而可以使天线板9根据天线的长度调整天线板9及感应器板8的最佳放置位置。相应的,每一道卡槽4必须配备一对高度一致的夹板5。
[0029]进一步地,上述卡槽4和其对应一对夹板5位于所述传感器密封保护盒内的同一高度,即卡槽4所在高度与上述夹板固定块6所在高度需一致,而卡槽4具有向上倾斜的角度,而两块夹板固定块6为水平平行设置。
[0030]所述主体I的第三侧壁为一个可拆卸的侧盖12。所述侧盖拆卸后的密封保护盒主体I形成一个敞开面,所述敞开面与所述上壁、第二侧壁以及第四侧壁的交界处各设有一道突起13,对应的,所述侧盖12对应于上述上壁、第二侧壁以及第四侧壁的三条边缘各设有一道凹槽14。优选的,该三道突起13的突起方向与第一侧壁平行,对应的,上述凹槽14的位置和凹陷方向与上述突起13的位置和突起方向均吻合,如图3所示,侧盖12的三条边缘向内同一侧弯曲形成凹槽14。该侧盖12安装时,需将侧盖12从密封保护盒主体I敞开边缘的上方扣下,使主体I敞开的突起13卡入侧盖12的卡槽14内,随后将侧盖12向下滑动直至完全闭合。为了使本密封保护盒能够平稳的放置,所以上述主体I敞开边缘有一边未设置突起,但为了加强防雨效果,优选地,在此处采用过渡配合设计:在主体的下壁边缘处向上拉伸出高3?7_,使之形成门槛状15,从而有效地预防了雨水从主体的下表面进入保护盒内部的可能性。
[0031]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密封保护盒的材料选用有机玻璃。有机玻璃具有高度透明性、机械强度高、质量轻、易于加工等优点,满足本密封保护盒对材料的要求。
[0032]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传感器密封保护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0033]( I)利用传感器板和天线板自身的弹性力,将两者固定于传感器保护盒内,安装与拆卸都方便快捷。
[0034](2)在所有接口处采用过渡配合设计,使得传感器保护盒的密封性较强。
[0035]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36]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权利要求】
1.一种传感器密封保护盒,其主体为一个长方体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密封保护盒的上壁设有一个开孔,所述开孔向外拉伸并制成螺纹孔,所述螺纹孔配备一个对应的螺纹密封管,用于容置天线,所述主体内的第一侧壁设有至少两道平行的卡槽,每道卡槽对应设有一对夹板,所述每一对夹板分别设置在与所述卡槽所在第一侧壁相邻的第二侧壁和第四侧壁上,所述第二侧壁与第四侧壁相对,所述主体的第三侧壁为一个可拆卸的侧盖,所述第一侧壁与第三侧壁相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密封保护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每道卡槽向上倾斜I ?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密封保护盒,其特征在于:在需要设置所述夹板的所述第二侧壁和第四侧壁上各安装有一对夹板固定块,所述每一对夹板固定板为上下两块,所述两块夹板固定块的间距为所述夹板的厚度,通过一个贯穿夹板以及两块夹板固定块的螺钉将所述夹板固定于两块夹板固定块之间,所述夹板可以螺钉为轴可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密封保护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和所述一对夹板位于所述传感器密封保护盒内的同一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密封保护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和夹板仅接触传感器的边缘无元件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密封保护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盖拆卸后的密封保护盒主体形成一个敞开面,所述敞开面与所述上壁、第二侧壁以及第四侧壁的交界处各设有一道突起,对应的,所述侧盖对应于所述上壁、第二侧壁以及第四侧壁的三条边缘各设有一道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密封保护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体与所述侧盖接合处,所述主体的下壁边缘向上延伸3?7mm,呈门滥状。
【文档编号】H05K5/06GK203708704SQ201320822975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5日
【发明者】郑建颖, 杨杰, 黄伟国 申请人:苏州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