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089647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充电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充电装置(2)包括:筐体(2C);收纳安装电力变换部所具有的多个电气零件中的一部分电气零件且具有多个散热片(83F)的散热器(83)的散热部件收纳室(2CH);收纳电力变换部的其他电气零件及控制部的电气零件收纳室(2CE);将气体导入散热部件收纳室(2CH)的第1吸气口(81)及将被导入的气体排出的第1排气口;将气体导入电气零件收纳室(2CE)的第2吸气口(82)及将被导入的气体排出的第2排气口;将气体导入散热部件收纳室(2CH)的第1风扇及将气体导入电气零件收纳室(2CE)的第2风扇;覆盖第1吸气口(81)及第2吸气口(82)的吸气侧防水盖体;和覆盖第1排气口及第2排气口的排气侧防水盖体。
【专利说明】
充电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用于对被搭载于蓄电池式的作业车辆中的蓄电池进行充电的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例如,有搭载被利用在行驶中的电动机并从蓄电池向该电动机供给电力、以使其行驶的作业车辆。这种作业车辆若蓄电池所蓄积的电力被消耗,则需要充电装置进行充电。例如,专利文献I中记载了将对被搭载于作业车辆的二次电池进行充电的蓄电池充电器与作业车辆分开设置的二次电池充电系统。
[0003]在先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JP特开2011-211773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可是,如果将用于对被搭载于作业车辆的蓄电池进行充电的充电装置和作业车辆分开准备,则有水等液体或灰尘等进入充电装置的内部的可能性。另外,在对蓄电池进行快速充电的情况下,向蓄电池提供的电流增大,结果导致充电装置的发热量增大,因此也需要对其进行冷却。
[0008]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确保设置于蓄电池式作业车辆的外部且对被搭载于该作业车辆中的蓄电池进行充电的充电装置的防尘及防水性能和冷却性能。
[0009]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
[0010]本发明是一种充电装置,是用于对蓄电池进行充电的装置,包括:筐体,其具有底部、与所述底部对置的上部及对所述底部与所述上部进行连接的侧部,且收纳将交流电力变换为用于向所述蓄电池供给的直流电力的电力变换部及控制所述电力变换部的控制部;散热部件收纳室,其安装所述电力变换部所具有的多个电气零件中的一部分电气零件,且收纳具有多个散热片的散热部件;电气零件收纳室,其收纳所述电力变换部的其他电气零件及所述控制部;第I吸气口及第I排气口,设置于所述筐体,且所述第I吸气口将气体导入所述散热部件收纳室,所述第I排气口将被导入的气体排出;第2吸气口及第2排气口,设置于所述筐体,且所述第2吸气口将气体导入所述电气零件收纳室,所述第2排气口将被导入的气体排出;以及将气体导入所述散热部件收纳室的第I风扇及将气体导入所述电气零件收纳室的第2风扇,所述第I吸气口、所述第2吸气口、所述第I排气口及所述第2排气口在所述侧部开口,所述第2吸气口与所述第I吸气口相比在所述上部侧开口,所述第2排气口与所述第I排气口相比在所述上部侧开口。
[0011]优选具有设置在所述第2吸气口且可装卸的吸气侧过滤器和设置在所述第2排气口且可装卸的排气侧过滤器。
[0012]优选所述散热部件所具有的所述多个散热片向所述气体流动的方向延展,该充电装置还具有:入口侧网,其设置在所述第I吸气口的入口侧,具有尺寸比相邻的所述散热片彼此的间隔小的开口 ;吸气侧区分部件,其设置在吸气侧防水盖体与所述筐体之间,对所述第I吸气口与所述第2吸气口进行划分,且将通过所述第I网后的气体引导至所述第I吸气口,其中所述吸气侧防水盖体覆盖所述第I吸气口及所述第2吸气口 ;出口侧网,其设置在所述第I排气口的出口侧,具有尺寸比相邻的所述散热片彼此的间隔小的开口 ;和排气侧区分部件,其设置在排气侧防水盖体与所述筐体之间,对所述第I排气口与所述第2排气口进行划分,且将从所述第2排气口排出的气体引导至所述第2网,其中所述排气侧防水盖体覆盖所述第I排气口及所述第2排气口。
[0013]优选所述散热部件所具有的所述多个散热片的端部和所述底部对置,安装所述一部分电气零件的位置比所述散热片的端部更靠所述上部侧。
[0014]优选所述其他电气零件与所述底部之间设置规定间隔地配置于电气零件收纳室的内部。
[0015]优选所述筐体具有将电气零件收纳室划分为所述上部侧与所述下部侧的筐体内区分部件,所述第2吸气口及所述第2排气口隔着所述筐体内区分部件而在电气零件收纳室的所述上部侧与所述下部侧双方开口。
[0016]优选所述第2风扇将气体导入所述电气零件收纳室的所述上部侧与所述下部侧双方。
[0017]优选所述第I风扇设置于所述第I排气口且从所述散热部件收纳室吸引气体,所述第2风扇设置于所述第2排气口且从所述电气零件收纳室吸引气体。
[0018]本发明可以确保设置于蓄电池式作业车辆外部且对被搭载于作业车辆的蓄电池进行充电的充电装置的防尘及防水性能和冷却性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作业车辆用充电系统的图。
[0020]图2是表示出从左侧看到了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蓄电池式叉车的状态的侧视图。
[0021]图3是表示出从左后方斜上侧看到了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蓄电池式叉车的状态的立体图。
[0022]图4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充电装置的立体图。
[0023]图5是表示取下了防水盖体的状态的充电装置的主视图。
[0024]图6是表示过滤器的图。
[0025]图7是表示取下了防水盖体的状态的充电装置的后视图。
[0026]图8是表示过滤器的图。
[0027]图9是从筐体的下部侧看到了充电装置的图。
[0028]图10是网的放大图。
[0029]图11是散热器(heat sink)的放大图。
[0030]图12是表示筐体的内部的主视图。
[0031]图13是表示下部收纳室的内部的俯视图。
[0032]图14是表示上部收纳室的内部的俯视图。
[0033]图15是表示筐体内区分部件具有的切口的图。
[0034]图16是表示筐体内区分部件具有的切口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实施方式)。
[0036]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作业车辆用充电系统的图。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作业车辆,虽然以蓄电池式叉车I为例进行说明,但作业车辆未被限于此。例如,作业车辆也可以是利用来自蓄电池的电力或从被引擎等驱动的发电机而得到的电力来驱动的轮式装载机或油压掘土机等。
[0037]作业车辆用充电系统100包括蓄电池式叉车I和充电装置2。蓄电池式叉车I是具备作为作业车辆用蓄电池的蓄电池30及利用从该蓄电池30供给的电力来驱动的至少I个电动机的、蓄电池式作业车辆。至少I个电动机例如是用于使蓄电池式叉车I行驶的电动机。充电装置2是设置于建筑物HT内或建筑物HT的屋檐下等的固定式装置。从建筑物HT内的配电盘3向充电装置2供给3相交流。充电装置2可以对蓄电池式叉车I的蓄电池30进行快速充电。例如从架杆式变压器4向配电盘3供给交流电力。经由电力线5而从变电所向架杆式变压器4供给交流电力。蓄电池式叉车I例如在休息时间等将充电装置2的充电装置侧连接器24连接至充电用连接器23,蓄电池30被充电。在利用休息时间的情况下蓄电池30被快速充电。
[0038]图2是表示出从左侧看到了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蓄电池式叉车的状态的侧视图。图3是表示从左后方斜上侧看到了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蓄电池式叉车的状态的立体图。以下,对于蓄电池式叉车I而言,设置有货叉(fork) 13的一侧为前方,设置有配重20的一侧为后方。在作业车辆不是蓄电池式叉车的情况下,从驾驶座34朝向作为操作装置的方向盘36的一侧为前方,从方向盘36朝向驾驶座34的一侧为后方。作为操作装置,除了利用于作业车辆的掌舵的方向盘36以外,在油压掘土机或轮式装载机等中还包含用于操作作业机械的操作杆。
[0039]本实施方式中,左右指的是相对于前方的左右。左右方向是作为作业车辆的主体的车身10的宽度方向。上方是和与前轮11及后轮12中的至少3个接触的平面(接地平面)正交且从接地平面朝向前轮11或后轮12的旋转中心轴的一侧。下方是从前轮11或后轮12的旋转中心轴朝向接地平面的一侧。将朝向车身10的前后方向、且通过车身10的宽度方向中心的轴称为前后轴,将与前后轴正交、与设置平面平行且朝向车身10的左右方向的轴称为左右轴。将朝向车身10的上下方向的轴称为上下轴。上下轴和前后轴与左右轴双方正交。以下,俯视指的是从上方看到的状态。
[0040]<蓄电池式叉车I的整体构成>
[0041]蓄电池式叉车I在车身10前方的角落部分别具备前轮11,在车身10后方的角落部分别具备后轮12。通过利用设置在前轮11后方的行驶用的电动机(行驶用电动机)50来驱动前轮11,从而蓄电池式叉车I行驶。更具体的是,行驶用电动机50的输出经由具有减速功能的动力传递装置51而被传递至双方的前轮11、11,以驱动这些前轮。
[0042]本实施方式中,行驶用电动机50例如可以利用PM (Permanent Magnet,永磁)型、即转子具有永磁铁的形式的电动机。在PM型的电动机被用作行驶用电动机50的情况下,既可以是SPM(Surface Permanent Magnet,表面式永磁)型,也可以是IPM(Inter1rPermanent Magnet,内置式永磁)型。
[0043]在车身10的前方设置有用于进行货物的装卸或移动的货叉13。货叉13被沿着上下方向设置的桅杆(mast) 14支撑着。货叉13通过在与桅杆14之间设置的桅杆油缸15的驱动而沿着桅杆14升降。图中虽然并未明示,但桅杆14以在其下端部能绕着左右轴旋转的方式被安装于车身10。再有,桅杆14与车身10之间具备未图示的倾斜油缸。桅杆14通过倾斜油缸的驱动而能够相对于车身10采取前倾姿势或后倾姿势。
[0044]车身10的后端部设置有配重20。这样,蓄电池式叉车I虽然是平衡(counterbalance)型的叉车,但并未被限于此。配重20是货叉13支撑了货物的情况下用于获得平衡的平衡块(weight)。配重20例如可利用金属,但未被限于此。配重20配设在车身10中从成为后轮12的上方的部位遍及至后端的部位。
[0045]蓄电池式叉车I具备油门踏板37、刹车踏板38及前进方向切换杆39。油门踏板37是控制行驶用电动机50的输出及旋转方向的操作用部件。刹车踏板38是用于使蓄电池式叉车I停止的操作用部件。前进方向切换杆39是用于将蓄电池式叉车I的前进方向切换成前方或后方的任一方的操作用部件。蓄电池式叉车I具备充电用连接器23。充电用连接器23在对蓄电池30进行充电之际,连接图1所示的充电装置2的充电装置侧连接器24。充电用连接器23在未连接充电装置侧连接器24时,被安装用于防水的盖。
[0046]如图3所示,蓄电池式叉车I在方向盘36的前方具备作为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52。显示面板52具有:用于对蓄电池式叉车I进行各种设定的输入部;和显示与蓄电池式叉车I的状态等相关的信息的显示部。蓄电池式叉车I的操作人员经由显示面板52而对蓄电池式叉车I进行各种设定。作为显示面板52的显示部所显示的与蓄电池式叉车I的状态等相关的信息,例如是蓄电池30的状态或向桅杆油缸15等供给的液压油的油压等。从由后述的货物装卸用电动机55驱动的油压泵56供给液压油。车载控制装置60对行驶用电动机50及货物装卸用电动机55进行控制。
[0047]〈充电装置2的构造〉
[0048]图4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充电装置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取下了防水盖体的状态的充电装置的主视图。图6是表示过滤器的图。图7是表示取下了防水盖体的状态的充电装置的后视图。图8是表示过滤器的图。如图5所示,充电装置2在筐体2C内收纳控制部70、充电装置用电源71、启动信号生成部72及电力变换部73。
[0049]控制部70对电力变换部73进行控制。充电装置用电源71对从图2所示的蓄电池式叉车I搭载的蓄电池30供给的电力进行变压(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降压),然后向控制部70供给。启动信号生成部72生成用于使图2所示的车载控制装置60启动的信号并发送给蓄电池式叉车I的电源装置。
[0050]电力变换部73为了向蓄电池30供给而将交流电力变换为直流电力。电力变换部73包括二极管73D、开关元件73SW、整流部73T。二极管73D对来自交流电源的三相交流进行整流。通过由控制部70在规定的定时将开关元件73SW接通/断开(0N/0FF),从而以充电装置2输出恒定值的电流的方式进行恒流控制。整流部73T具备变压器,将开关元件73SW输出的电流变压(本实施方式中为降压)后输出。筐体2C具有底部2CB、与底部2CB对置的上部2CT及对底部2CB与上部2CT进行连接的侧部2CS。
[0051]筐体2C的形状为立方体形状。即,底部2CB及上部2CT在俯视时为长方形(包括正方形),连接两者的4个侧部2CS在俯视时也是长方形(包括正方形)。本实施方式中,底部2CB、上部2CT及4个侧部2CS均为平板的部件。在筐体2C的底部2CB安装着多个脚部LG。筐体2C在4个侧部2CS中的I个设置有紧急停止开关75、灯75L、状态显示灯75IG。状态显示灯75IG例如表示蓄电池30的充电的进展状况。
[0052]设置紧急停止开关75、灯75L及状态显示灯75IG的侧部2CS朝向对充电装置进行操作的作业者配置。为了方便,将设置紧急停止开关75、灯75L及状态显示灯75IG的侧部2CSF也称为前侧部2CSF。再有,为了方便将与前侧部2CSF对置的侧部2CSR也称为后侧部2CSR。在筐体2C的外侧、更具体的是在前侧部2CSF设置防水盖体2FC并在后侧部2CSR设置防水盖体2RC。
[0053]如图5所示,筐体2C的内部被分为散热部件收纳室2CH和电气零件收纳室2CE。本实施方式中,电气零件收纳室2CE被筐体内区分部件85划分成筐体2C的上部2CT侧与下部2CB侧。筐体内区分部件85是板状的部件。将筐体内区分部件85划分出的筐体2C的上部2CT侧称为上部收纳室2⑶、将下部2CB侧称为下部收纳室2⑶。另外,也可以不具有筐体内区分部件85且未将电气零件收纳室2CE划分成2个。再有,也可以将电气零件收纳室2CE划分成3个以上。
[0054]散热部件收纳室2CH是被设置在筐体2C内部的管道84包围起来的空间。散热部件收纳室2CH收纳作为散热部件的散热器83。散热器83安装有电力变换部73所具有的多个电气零件中的一部分电气零件。本实施方式中,安装二极管73D及开关元件73SW。散热器83具有在一个方向上延展的多个散热片83F、和安装多个散热片83F的基部83B。本实施方式中,各个散热片83F在从前侧部2CSF朝向后侧部2CSR的方向上延展。多个散热片83F的基部83B相反侧的端部83FT和底部2CB对置。
[0055]电气零件收纳室2CE收纳电力变换部具有的多个电气零件中的其他电气零件、BP除了被安装在散热器83的电气零件以外的电气零件、和控制部70。作为除了被安装在散热器83的电气零件以外的电气零件,有整流部73T所具有的变压器等。除此以外,电气零件收纳室2CE收纳充电装置用电源71及启动信号生成部72。上部收纳室2CU中收纳了控制部70、充电装置用电源71及启动信号生成部72。下部收纳室2⑶中收纳了整流部73T。
[0056]如图5所示,在筐体2C的一部分、即前侧部2CSF设置有第I吸气口 81和第2吸气口 82。这样,本实施方式中,第I吸气口 81及第2吸气口 82被设置于筐体2C的同一侧部、即前侧部2CSF。本实施方式中,第I吸气口 81及第2吸气口 82均为I个。这些部件在筐体2C的宽度方向上错开而上下配置。宽度方向是和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通过这样配置第I吸气口 81及第2吸气口 82,从而在筐体2C内,能容易地向欲使气体通过的场所导入气体。另外,第I吸气口 81及第2吸气口 82的数量及配置并未被限定。
[0057]第I吸气口 81是向散热部件收纳室2CH导入气体的开口。第I吸气口 81将气体导入散热器83所具有的多个散热片83F之间。第2吸气口 82设置在前侧部2CSF且是向电气零件收纳室2CE导入气体的开口。第2吸气口 82将气体导入上部收纳室2CU及下部收纳室2CD双方中。为此,跨越筐体内区分部件85,在筐体内区分部件85的一个面侧与另一面侧双方开口。根据这种构造,第2吸气口 82可以将机身导入被筐体内区分部件85区分开的两个电气零件收纳室2CE中。图4所示的防水盖体2FC覆盖第I吸气口 81及第2吸气口 82。将防水盖体2FC适当地称为吸气侧防水盖体2FC。吸气侧防水盖体2FC抑制雨或雪等从第I吸气口 81或第2吸气口 82浸入筐体2C的内部。
[0058]如图6所示,在第2吸气口 82设置吸气侧过滤器FLi。吸气侧过滤器FLi抑制灰尘等从第2吸气口 82进入筐体2C的内部。吸气侧过滤器FLi例如通过螺栓BL而被安装到筐体2C的一部分、即前侧部2CSF。通过将螺栓BL安装或卸下,从而可以在第2吸气口82装卸吸气侧过滤器FLi。通过在第2吸气口 82可装卸吸气侧过滤器FLi,从而可以将吸气侧过滤器FLi堵塞,或者根据使用环境变更吸气侧过滤器FLi的规格、例如网眼的粗细程度。
[0059]如图5所示,在筐体2C的一部分、即前侧部2CSF设置对第I吸气口 81与第2吸气口 82进行划分的吸气侧区分部件86。若将图4所示的吸气侧防水盖体2FC安装到前侧部2CSF,则吸气侧区分部件86被设置于吸气侧防水盖体2FC和筐体2C之间,对第I吸气口81与第2吸气口 82进行划分。吸气侧区分部件86在筐体2C的底部2CB侧开口。如后所述,在该开口的部分安装网。吸气侧区分部件86将通过了前述的网的气体引导至第I吸气P 81ο
[0060]如图7所示,在筐体2C的一部分、即后侧部2CSR设置有第I排气口 87Η和第2排气口 88Η。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第I排气口 87Η及第2吸气口 88Η被设置于筐体2C的同一侧部、即后侧部2CSR。本实施方式中,第I排气口 87Η及第2排气口 88Η均为I个。这些部件在筐体2C的宽度方向上错开而上下配置。通过这样配置第I排气口 87Η及第2排气口 88Η,从而可以容易地使从第I吸气口 81及第2吸气口 82导入筐体2C内的气体排出。其中,第I排气口 87Η及第2排气口 88Η的数量及配置并未被限定。
[0061]第I吸气口 81与第I排气口 87Η配置在相互对置的位置上。根据这种构造,可将从第I吸气口 81被导入散热器83中的气体自第I排气口 87Η高效地排出。
[0062]第I排气口 87Η是从散热部件收纳室2CH排出气体的开口。第I排气口 87Η从散热器83所具有的多个散热片83F之间排出气体。第2排气口 88Η是被设置在后侧部2CSR且从电气零件收纳室2CE排出气体的开口。第2排气口 88Η从上部收纳室2⑶及下部收纳室2⑶双方排出气体。图4所示的防水盖体2RC覆盖第I排气口 87Η及第2排气口 88Η。将防水盖体2RC适当地称为排气侧防水盖体2RC。排气侧防水盖体2RC抑制雨或雪等从第I排气口 87Η或第2排气口 88Η浸入筐体2C的内部。
[0063]如图7所示,在第2排气口 88Η设置排气侧过滤器FLe。排气侧过滤器FLe抑制灰尘等从第2排气口 88Η进入筐体2C的内部。排气侧过滤器FLe例如通过螺栓BL而被安装在筐体2C的一部分、即后侧部2CSR。通过将螺栓BL安装或卸下,从而可以在第2排气口88Η装卸排气侧过滤器FLe。通过在第2排气口 88Η可装卸排气侧过滤器FLe,从而可以堵塞排气侧过滤器FLe,或者根据使用环境来变更排气侧过滤器FLe的规格、例如网眼的粗细程度。
[0064]在第I排气口 87H设置第I风扇87。在第2排气口 88H设置第2风扇88。第I风扇87将气体导入散热部件收纳室2CH中。第2风扇88将气体导入电气零件收纳室2CE中。具体的是,第I风扇87通过从散热部件收纳室2CH吸引气体,从而将气体从第I吸气口 81导入散热部件收纳室2CH中并从第I排气口 87H排出。第2风扇88通过从电气零件收纳室2CE吸引气体,从而将气体从第2吸气口 82导入电气零件收纳室2CE中并从第2排气口 88H排出。其中,第I风扇87与第2风扇88也可以分别将气体送入散热部件收纳室2CH与电气零件收纳室2CE中。
[0065]由第I风扇87从第I吸气口 81吸引的机身向第I排气口 87H流动。如前所述,在散热部件收纳室2CH内收纳有图5所示的散热器83。散热器83所具备的多个散热片83F从第I吸气口 81向第I排气口 87H延展。即,多个散热片83F向气体在散热部件收纳室2CH内流动的方向延展。根据这种构造,若第I风扇87吸引气体,则气体在相邻的散热片83F之间流动,因此可以有效地冷却散热器83。
[0066]充电装置2具有散热部件收纳室2CH及电气零件收纳室2CE,进而具有将气体导入散热部件收纳室2CH中的第I吸气口 81、第I风扇87及将被导入的气体排出的第I排气口 87H、将气体导入电气零件收纳室2CE中的第2吸气口 82、第2风扇88及将被导入的气体排出的第2排气口 88H。根据这种构造,第I风扇87可集中冷却散热器83,第2风扇88可以集中冷却被配置在电气零件收纳室2CE内的电气零件。结果,安装于散热器83的电气零件及电气零件收纳室2CE内的电气零件均高效地被冷却。
[0067]如图7、图8所示,在筐体2C的一部分、即后侧部2CSR设置对第I排气口 87H与第2排气口 88H进行划分的排气侧区分部件89。若图4所示的排气侧防水盖体2RC被安装在后侧部2CSR,则排气侧区分部件89设置在排气侧防水盖体2RC与筐体2C之间且对第I排气口 87H与第2排气口 88H进行划分。排气侧区分部件89在筐体2C的底部2CB侧开口。如后所述,在该开口的部分安装网。排气侧区分部件89将从第I排气口 87H被排出的气体自前述的网向排气侧防水盖体2RC的外部排出。
[0068]气体从第I风扇87及第2风扇88双方被排出至后侧部2CSR。为此,从两者被排出的气体相互干涉,存在从散热部件收纳室2CH及电气零件收纳室2CE排出气体的效率(排出效率)降低的可能性。排气侧区分部件89在排气侧防水盖体2RC与后侧部2CSR之间对第I风扇87存在的空间和第2风扇88存在的空间进行划分。根据这种构造,由于可抑制从第I风扇87被排出的气体和从第2风扇88被排出的气体的干涉,因此可以抑制排出效率的降低。结果,可以有效地冷却散热部件收纳室2CH的内部及电气零件收纳室2CE的内部。尤其是,由于在快速充电时电力变换部73等的发热量增多,故是有效的。
[0069]在对图2所示的蓄电池式叉车I所具备的蓄电池30进行快速充电时,充电装置2的电力变换部73、尤其是二极管73D及开关元件73SW开关时的发热量增大。以电力变换部73为首,本实施方式的充电装置2可有效地冷却控制部70及充电装置用电源71等被收纳在筐体2C的内部中的设备类,因此在对蓄电池30进行快速充电之际尤其是优选的。
[0070]图9是从筐体的下部侧看到了充电装置的图。图10是网的放大图。图11是散热器的放大图。在底部2CB具有4根脚部LG。脚部LG和充电装置2的设置对象相接触。吸气侧防水盖体2FC及排气侧防水盖体2RC在筐体2C的底部2CB侧开口。吸气侧防水盖体2FC侧的开口被吸气侧防水盖体2FC的外侧的、设置在吸气侧防水盖体2FC与前侧部2CSF之间的吸气侧区分部件86划分成2个。在图5所示的第I吸气口 81侧的开口设置网(以下称为吸气侧网)MSi。不是第I吸气口 81侧的开口(以下称为过滤器侧开口)2FCH和设置有吸气侧过滤器FLi的空间相连。过滤器侧开口 2FCH使筐体2C外部的气体通过后引导至吸气侧过滤器FLi。
[0071]吸气侧区分部件86将吸气侧防水盖体2FC侧的开口区分成2个且如图5所示对第I吸气口 81与第2吸气口 82进行划分。根据这种构造,可抑制被导入第I吸气口 81和安装有吸气侧过滤器FLi的第2吸气口 82中的气体的干涉。结果,吸气侧区分部件86可抑制气体的干涉所引起的第I吸气口 81及第2吸气口 82的吸入效率的降低,因此可以高效地冷却安装于散热器83的电气零件及电气零件收纳室2CE内的电气零件。
[0072]排气侧防水盖体2RC侧的开口被设置于排气侧防水盖体2RC与后侧部2CSR之间的排气侧区分部件89划分成2个。在图7所示的第I排气口 87H侧的开口设置网(以下称为排气侧网)MSe。不是第I排气口 87H侧的开口(以下称为过滤器侧开口)2RCH和设置有排气侧过滤器FLe的空间相连。过滤器侧开口 2RCH使从排气侧过滤器FLe被排出的气体通过后放出到筐体2C的外部。
[0073]吸气侧网MSi及排气侧网MSe抑制灰尘等从第I吸气口 81或第I排气口 87H进入散热部件收纳室2CH内。若灰尘等进入散热部件收纳室2CH内,则有在散热器83所具备的多个散热片83F之间被捕捉的可能性。于是,存在散热片83F间的横截面积(与散热片83F延展的方向正交的剖面的面积)减小的可能性。作为结果,进入散热部件收纳室2CH内的灰尘等成为在散热片83F间流动的气体的阻力,存在使气体对散热器83的冷却效率降低的可能性。
[0074]吸气侧网MSi及排气侧网MSe,例如如图10所示是将金属或树脂等线材WR编织而成的网状的部件。被相邻的线材WR彼此包围的部分是吸气侧网MSi及排气侧网MSe的开口 MH。吸气侧网MSi及排气侧网MSe具有多个开口 MH。本实施方式中,使吸气侧网MSi及排气侧网MSe的开口 MH的尺寸比图11所示的散热器83的相邻的散热片83F彼此的间隔Ph更小。吸气侧网MSi及排气侧网MSe的开口 MH的尺寸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相邻的线材WR的间隔Pm。散热片83F彼此的间隔Ph是相邻的散热片83F间的距离的最小值。
[0075]通过将作为吸气侧网MSi及排气侧网MSe的开口 MH的尺寸的间隔Pm和相邻的散热片83F彼此的间隔Ph的关系设为Pm〈Ph,从而比相邻的散热片83F彼此的间隔Ph更小的灰尘会被吸气侧网MSi及排气侧网MSe捕捉到。结果,吸气侧网MSi及排气侧网MSe可抑制灰尘进入散热器83所具备的多个散热片83F之间,因此可抑制气体对散热器83的冷却效率的降低。
[0076](关于风扇的控制)
[0077]图1所示的车载控制装置60经由充电装置2的控制部70来控制第I风扇87及第2风扇88。例如,若驱动第2风扇88的电流增加,则可判断为吸气侧过滤器FLi及排气侧过滤器FLe的至少一方的堵塞正在加剧。车载控制装置60在驱动第2风扇88的电流变为规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作为到了更换吸气侧过滤器FLi及排气侧过滤器FLe的时期,例如也可以使图3所示的显示面板52显示到了过滤器的更换时期。如此,蓄电池式叉车I的操作人员等可以容易地把握吸气侧过滤器FLi及排气侧过滤器FLe的更换时期。
[0078]再有,若驱动第I风扇87的电流增加,则可判断吸气侧网MSi及排气侧网MSe的开口 MH的至少一方的堵塞正在加剧。图2所示的车载控制装置60在驱动第I风扇87的电流变为规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作为到了清扫吸气侧网MSi及排气侧网MSe的开口 MH的时期,例如也可以使图5所示的显示面板52显示到了网的清扫时期。如此,蓄电池式叉车I的操作人员等可以容易地把握吸气侧网MSi及排气侧网MSe的开口 MH的清扫时期。
[0079](筐体2C内部的构造的细节)
[0080]图12是表示筐体内部的主视图。图13是表示下部收纳室的内部的俯视图。图14是表示上部收纳室的内部的俯视图。如图12所示,散热器83所具有的多个散热片83F的端部83FT和底部2CB对置。被安装于散热器83的电气零件、S卩图13所示的电力变换部73所具备的二极管73D及开关元件73SW被安装的位置要比散热片83F的端部更靠上部2CT侧。根据这种构造,即便在假设水等存留于底部2CB的情况下,也可以减低水等与二极管73D及开关元件73SW接触的可能性。
[0081]在电力变换部73所具备的其他电气零件、即本实施方式中的整流部73T与底部2CB之间设置规定间隔,并配置在电气零件收纳室2CE的下部收纳室2CD内。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设置台90设置在底部2CB,将整流部73T的下表面73TB安装于设置台90的上表面90T。从底部2CB到设置台90的上表面90T为止的距离ht成为前述的规定间隔的大小。根据这种构造,即便在假设水等存留于底部2CB的情况下,也可以减低水等接触整流部73T的可能性。
[0082]如图13所示,管道84在一部分具有切口 84C。切口 84C设置于图12所示的筐体2C的上部2CT侧。切口 84C的部分露出散热器83。二极管73D及开关元件73SW被安装在通过切口 84C而露出的散热器83。如图13所示,管道84被连接至前侧部2CSF与后侧部2CSR。根据这种构造,可以抑制从图12所示的第I吸气口 81导入的气体的漏泄,可以使气体在散热器83的散热片83F之间可靠地流动。例如也可以用密封剂等来密封切口 84C与散热器83之间。如此,由于可更可靠地抑制来自管道84的气体的漏泄,故可以使气体更可靠地在散热器83的散热片83F之间流动。
[0083]如图12所示,第2吸气口 82及第2排气口 88H隔着筐体内区分部件85而在电气零件收纳室2CE的上部收纳室2CU与下部收纳室2CD双方开口。再有,如图12所示,第2吸气口 82与第I吸气口 81相比在更靠上部2CT侧开口。第2排气口 88H与第I排气口 87H相比在更靠上部2CT侧开口。由于筐体内区分部件85被配置在筐体2C内的高度方向的中央部附近,故通过如前所述地采取第2吸气口 82及第2排气口 88H的配置,从而可以容易地使这些部件在上部收纳室2CU与下部收纳室2CD双方开口。筐体2C内的高度方向是从筐体2C的底部2CB朝向上部2CT的方向。
[0084]第2风扇88将气体导入电气零件收纳室2CE的上部收纳室2⑶和下部收纳室2⑶双方。本实施方式中,第2风扇88被安装于第2排气口 88H,并从电气零件收纳室2CE的上部收纳室2CU与下部收纳室2⑶双方吸引气体。由此,可从第2吸气口 82将气体导入上部收纳室2CU与下部收纳室2⑶双方。再有,由于可利用I个第2风扇88将气体导入上部收纳室2CU与下部收纳室2⑶双方,故可减低第2风扇88的数量。
[0085]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4所示,充电装置用电源71与控制部70及启动信号生成部72排列配置在筐体2的宽度方向上。如图14所示,第2风扇88设置在充电装置用电源71侧并与其对置。第2风扇88被安装于第2排气口 88H,因此第2排气口 88H也设置在充电装置用电源71侧并与其对置。一般来说,充电装置用电源71和控制部70及启动信号生成部72相比,发热量较大。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在从筐体2C的同一前侧部2CSF侧或后侧部2CSR侧观察的情况下,第2吸气口 82和第2风扇88在筐体2的宽度方向上错开,并且,第2风扇88及第2排气口 88H设置于充电装置用电源71侧。根据这种构造,可以使从第2吸气口 82被导入筐体2C内的气体向发热量更大的电气零件侧流动。结果,配置于筐体2C内的多个电气零件之中发热量相对较大的电气零件的冷却效率提高。
[0086]通过调整第2排气口 88H在上部收纳室2⑶开口的大小和在下部收纳室2⑶开口的大小,从而可以调整被导入上部收纳室2CU中的气体的流量和被导入下部收纳室2CD中的气体的流量。调整第2吸气口 82在上部收纳室2CU开口的大小和在下部收纳室2CD开口的大小,也能调整被导入上部收纳室2CU中的气体的流量和被导入下部收纳室2CD中的气体的流量。
[0087]图15及图16是表示筐体内区分部件所具有的切口的图。如图14所示,筐体内区分部件85搭载控制部70、充电装置用电源71和启动信号生成部72。筐体内区分部件85在前侧部2CSF侧与后侧部2CSR侧分别具有切口 85CF与切口 85CR。如图15所示,前侧部2CSF侧的切口 85CF被设置在与第2吸气口 82对置的位置上。如图16所示,后侧部2CSR侧的切口 85CR被设置为可容纳第2风扇88。由于第2风扇88被安装在第2排气口 88H,故后侧部2CSR侧的切口 85CR设置在与第2排气口 88H对置的位置上。
[0088]假设在水等从图4所示的吸气侧防水盖体2FC或排气侧防水盖体2RC与筐体2C的间隙进入的情况下,该水与前侧部2CSF或后侧部2CSR的外侧接触。与前侧部2CSF或后侧部2CSR的外侧接触的水沿着这些部位而向充电装置2的底部2CB流动,并向充电装置2的设置面滴下。假设从前述的间隙进入的水是从第2吸气口 82或第2排气口 88H进入到筐体2C的内部的。该水通过前侧部2CSF侧的切口 85CF或后侧部2CSR侧的切口 85CR而与前侧部2CSF或后侧部2CSR的内侧接触。与前侧部2CSF或后侧部2CSR的外侧接触的水沿着这些部位而向充电装置2的底部2CB流动之后,从底部2CB与前侧部2CSF、后侧部2CSR或其他侧部2CS之间向充电装置2的设置面滴下。从前侧部2CSF或后侧部2CSR与其他侧部2CS之间进入到筐体2C内的水也在与这些部位的内侧接触之后向底部2CB流动,从底部2CB与前侧部2CSF、后侧部2CSR或其他侧部2CS之间向充电装置2的设置面滴下。
[0089]这样,即便水等进入筐体2C内,充电装置2也能将该水等排出到外部,因此可抑制被收纳在筐体2C内部的电气零件的耐久性降低。另外,为了高效地将进入筐体2C内的水等排出到外部,也可以在底部2CB设置开口。如此,可容易地将向底部2CB的内侧移动的水等从前述的开口排出至筐体2C的外部。
[0090]充电装置2利用吸气侧防水盖体2FC或排气侧防水盖体2RC、吸气侧过滤器FLi及排气侧过滤器FLe、和吸气侧网MSi及排气侧网MSe,可以确保防尘性能及防水性能。再有,第I风扇87冷却散热器83,第2风扇88强制性地冷却配置于电气零件收纳室2CE内的电气零件,因此充电装置2也可确保这些部件的冷却。
[0091]以上虽然对本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并不能利用上述内容来限定本实施方式。再有,上述的构成要素包含有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要素、实质上相同的要素、所谓均等的范围的要素。还有,上述的成要素能够适当地组合。进而,在不脱离本实施方式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构成要素的各种省略、置换或变更。
[0092]符号说明
[0093]I蓄电池式叉车
[0094]2FCH、2RCH 过滤器侧开口
[0095]2充电装置
[0096]2C 筐体
[0097]2CB底部
[0098]2⑶下部收纳室
[0099]2CH散热部件收纳室
[0100]2CSR侧部(后侧部)
[0101]2CT上部
[0102]2CU上部收纳室
[0103]2CSF侧部(前侧部)
[0104]2CS侧部
[0105]2FC防水盖体(吸气侧防水盖体)
[0106]2RC防水盖体(排气侧防水盖体)
[0107]2CE电气零件收纳室
[0108]6交流电源
[0109]10车身
[0110]13货叉
[0111]23充电用连接器
[0112]24充电装置侧连接器
[0113]30蓄电池
[0114]31蓄电池壳体
[0115]34驾驶座
[0116]81第 I 吸气口
[0117]82第 2 吸气口
[0118]83散热器
[0119]83F散热片
[0120]83FT 端部
[0121]84管道
[0122]85筐体内区分部件
[0123]86吸气侧区分部件
[0124]87第I风扇
[0125]87H第 I 排气口
[0126]88第2风扇
[0127]88H第 2 排气口
[0128]89排气侧区分部件
[0129]100作业车辆用充电系统
[0130]FLe排气侧过滤器
[0131]FLi吸气侧过滤器
[0132]MSe排气侧网
[0133]MSi吸气侧网
【权利要求】
1.一种充电装置,是用于对蓄电池进行充电的装置,包括: 筐体,其具有底部、与所述底部对置的上部及对所述底部与所述上部进行连接的侧部,且收纳将交流电力变换为用于向所述蓄电池供给的直流电力的电力变换部及控制所述电力变换部的控制部; 散热部件收纳室,其安装所述电力变换部所具有的多个电气零件中的一部分电气零件,且收纳具有多个散热片的散热部件; 电气零件收纳室,其收纳所述电力变换部的其他电气零件及所述控制部; 第1吸气口及第1排气口,设置于所述筐体,且所述第1吸气口将气体导入所述散热部件收纳室,所述第1排气口将被导入的气体排出; 第2吸气口及第2排气口,设置于所述筐体,且所述第2吸气口将气体导入所述电气零件收纳室,所述第2排气口将被导入的气体排出;以及 将气体导入所述散热部件收纳室的第1风扇及将气体导入所述电气零件收纳室的第2风扇, 所述第1吸气口、所述第2吸气口、所述第1排气口及所述第2排气口在所述侧部开口,所述第2吸气口与所述第1吸气口相比在所述上部侧开口,所述第2排气口与所述第1排气口相比在所述上部侧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中, 还具有: 设置于所述第2吸气口且可装卸的吸气侧过滤器;和 设置于所述第2排气口且可装卸的排气侧过滤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电装置,其中, 所述散热部件所具有的所述多个散热片向所述气体流动的方向延展, 该充电装置还具有: 入口侧网,其设置在所述第1吸气口的入口侧,具有尺寸比相邻的所述散热片彼此的间隔小的开口; 吸气侧区分部件,其设置在吸气侧防水盖体与所述筐体之间,对所述第1吸气口与所述第2吸气口进行划分,且将通过所述第1网后的气体引导至所述第1吸气口,其中所述吸气侧防水盖体覆盖所述第1吸气口及所述第2吸气口; 出口侧网,其设置在所述第1排气口的出口侧,具有尺寸比相邻的所述散热片彼此的间隔小的开口 ;和 排气侧区分部件,其设置在排气侧防水盖体与所述筐体之间,对所述第1排气口与所述第2排气口进行划分,且将从所述第2排气口排出的气体引导至所述第2网,其中所述排气侧防水盖体覆盖所述第1排气口及所述第2排气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装置,其中, 所述散热部件所具有的所述多个散热片的端部和所述底部对置,安装所述一部分电气零件的位置比所述散热片的端部更靠所述上部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4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装置,其中, 所述其他电气零件与所述底部之间设置规定间隔地配置于电气零件收纳室的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5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装置,其中, 所述筐体具有将电气零件收纳室划分为所述上部侧与所述下部侧的筐体内区分部件,所述第2吸气口及所述第2排气口隔着所述筐体内区分部件而在电气零件收纳室的所述上部侧与所述下部侧双方开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装置,其中, 所述第2风扇将气体导入所述电气零件收纳室的所述上部侧与所述下部侧双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7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装置,其中, 所述第1风扇设置于所述第1排气口且从所述散热部件收纳室吸引气体, 所述第2风扇设置于所述第2排气口且从所述电气零件收纳室吸引气体。
【文档编号】H05K7/20GK104508962SQ201380001781
【公开日】2015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日
【发明者】品田阳平 申请人: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