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自主温度调控补偿功能的led驱动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098189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自主温度调控补偿功能的led驱动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自主温度调控补偿功能的LED驱动器,驱动器包括LED驱动电路模块和温度控制信号发生电路;驱动电路模块采用Buck结构,给LED灯组提供最佳恒流源,温度控制信号发生电路提供占空比随温度实时变化的脉冲,当温度上升时脉冲信号占空比下降,反之亦然。本发明采用占空比随温度变化的脉冲来改变LED灯组的发光时间,可有效地减少LED灯组过热,节省散热器制造成本,保持LED发光色温,有效地延长LED灯组的使用寿命,实用性好。
【专利说明】—种具有自主温度调控补偿功能的LED驱动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LED驱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自主温度调控补偿功能的LED驱动器。

【背景技术】
[0002]LED由于节能、环保、寿命长及高的发光效率等优点被称为第四代新型光源,并被广泛的应用于液晶显示器背光源、交通灯、广告牌和家居通用照明等诸多领域。
[0003]LED和传统光源相比,有许多独特的特征和性能。LED通常要工作在直流恒流状态下,因此需要特殊的驱动电路将交流线电压或者高的直流电压转换成较小直流电压,并提供LED正常发光所需的最佳恒流源偏置。此外,LED的特性和寿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工作温度和偏置电流。在偏置电流较大,外界温度超过60°C的情况下,LED的亮度和寿命将严重退化。外界温度较高时,即使偏置电流较小,LED的性能也会退化。因此,在LED驱动设计上散热性能是优先考虑的因素之一,设计一种温控型LED驱动电路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0004]目前对于LED电源驱动器的温度控制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0005](I)电源驱动器与LED灯体分离;
[0006]由于电源本身产生一定的热量,使得LED灯上的热量来源增加。同时,电源与灯一体设计使得LED灯整体受热不均,这些因素都会导致灯具发生疲劳和早期失效,而影响其寿命。所以设计时适当增加电源与LED灯体的距离,可以部分缓解LED灯散热问题。但这个问题有个很大的缺陷,就是在集成度越来越高的今天,将电源驱动器与LED分离不仅不利于集成,反而大大增加的整个LED驱动器系统的面积,这显然不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0007](2)增大散热器面积;
[0008]现在LED电源驱动器根据功率都有相应散热器,适当地增加散热器可以有效地解决散热问题,但在LED电源驱动器中,散热器的面积占绝大部分,散热器的面积增加带来的是成本的增加,这也是设计者们不愿看到的。
[0009](3)增加温度控制系统;
[0010]当下市场上带有温度控制系统的LED电源驱动器很少。其原理是在LED灯以额定功率工作产生的热量超出其散热能力时,可以在加强散热的同时还采用控温技术来进行限制温升。高温时,温控系统开始工作,适当减少驱动器的输出,达到了限制并降低温升的目的;当温度降低时,恢复原工作状态。而且这种设计可以将温度控制系统集成到LED驱动器上,不仅其自身需求的面积很小,而且也可以在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下适当减少散热器的面积,从而大大减少了成本。
[0011]传统LED驱动器的温度控制模式都是外接温度传感器,成本高并需另行设计调校。如现在市场上的BW9700热保护器就是防止温度过高时LED驱动器被烧坏。这种控制模式是迟滞型控制,即当温度超过T1时关断LED驱动,当温度下降到T2时再重新开启(T1)T2)。这种控制模式是为了避免产生自激振荡。但缺点很明显,就是不能实时的对温度进行侦测和控制,造成LED驱动器经常因温度过高而关闭,对使用者来说是很不希望看到的。


【发明内容】

[0012]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自主温度调控补偿功能的LED驱动器,使用寿命长、恒流效果好且具有实时温度调节功能。
[0013]一种具有自主温度调控补偿功能的LED驱动器,包括:温度反馈开关管、Buck电路、反馈电路和温度控制信号发生电路;其中:
[0014]所述的温度反馈开关管的漏极与LED的阴极相连,源极与反馈电路相连,栅极与温度控制信号发生电路相连;
[0015]所述的Buck电路用于对直流输入电压进行DC-DC降压转换,从而为LED提供恒流源偏置;
[0016]所述的反馈电路用于检测LED的负载电流,并产生一路占空比与负载电流负相关的PWM信号,用以控制Buck电路中的开关器件;
[0017]所述的温度控制信号发生电路用于检测环境温度,并产生一路占空比与环境温度负相关的电压脉冲信号,用以控制温度反馈开关管。
[0018]所述的Buck电路包括一电感、一电容、一缓冲器、一反相器和两个功率MOS管N1?N2 ;其中:功率MOS管N1的漏极接直流输入电压,源极与电感的一端以及功率MOS管N2的漏极相连,栅极与缓冲器的输出端以及反相器的输入端相连,反相器的输出端与功率皿^管队的栅极相连,功率MOS管N2的源极与电容的一端相连并接地,电容的另一端与电感的另一端以及LED的阳极相连,缓冲器的输入端与反馈电路相连以接收所述的PWM信号。
[0019]所述的反馈电路包括一采样电阻、一误差放大器和一 RS触发器;其中:误差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与采样电阻的一端以及温度反馈开关管的源极相连,采样电阻的另一端接地,误差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接基准电压,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端与RS触发器的R端相连,RS触发器的端接时钟信号,RS触发器的Q端与Buck电路相连并输出所述的PWM信号。
[0020]所述的温度控制信号发生电路包括:启动模块、温度检测模块、降直模块和脉冲信号发生模块;其中:
[0021]所述的启动模块用于通电时当温度检测模块内部节点电位不正常情况下,使其正常开启;
[0022]所述的温度检测模块用于感应环境温度,并产生与环境温度正相关的电流信号;
[0023]所述的降直模块用于降低所述电流信号的直流分量;
[0024]所述的脉冲信号发生模块用于对经降直模块处理后输出的电流信号进行转换,产生一路占空比与环境温度负相关的电压脉冲信号,用以控制温度反馈开关管。
[0025]所述的启动模块包括五个MOS管M9?M12、M27 ;其中:M0S管M27的漏极与MOS管M27的源极以及MOS管Mltl的源极相连并接电源电压,MOS管M27的栅极与MOS管M9的栅极、MOS管Mltl的漏极、MOS管M12的栅极以及MOS管M11的漏极相连,MOS管M9的漏极与MOS管M9的源极、MOS管Mltl的栅极、MOS管M12的源极以及MOS管M11的源极相连并接地,MOS管M11的栅极作为启动模块的第一输出端,MOS管M12的漏极作为启动模块的第二输出端。
[0026]所述的温度检测模块包括一电阻R1、八个MOS管M1?M8和两个三极管Q1?Q2 ;其中:M0S管M1的源极与MOS管M2的源极相连并接电源电压,MOS管M1的漏极与MOS管M3的源极、1?5管札的栅极以及皿^管仏的栅极相连并作为温度检测模块的第一输出端,MOS管M2的漏极与MOS管M4的源极相连,MOS管M3的漏极与MOS管M5的漏极、MOS管M3的栅极、MOS管M4的栅极以及启动模块的第二输出端相连并作为温度检测模块的第二输出端,MOS管M4的漏极与MOS管M6的漏极、MOS管M6的栅极以及MOS管M5的栅极相连,MOS管M5的源极与MOS管M7的漏极相连,MOS管M6的源极与MOS管M8的漏极、MOS管M8的栅极、MOS管M7的栅极以及启动模块的第一输出端相连,MOS管M7的源极与电阻R1的一端相连,电阻R1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相连,MOS管M8的源极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相连,三极管Q1的基极与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1的集电极以及三极管Q2的集电极相连并接地。
[0027]所述的三极管Q1与三极管Q2的面积比为8:1。
[0028]所述的降直模块包括八个MOS管M13?M14、M21?M26 ;其中:M0S管M13的源极接电源电压,MOS管M13的栅极与温度检测模块的第一输出端相连,MOS管M13的漏极与MOS管M14的源极相连,MOS管M14的栅极与温度检测模块的第二输出端相连,MOS管M14的漏极与MOS管M23的漏极、MOS管M25的漏极以及MOS管M25的栅极相连并作为降直模块的第一输出端,MOS管M23的栅极与MOS管M21的栅极以及MOS管M21的漏极相连并接收偏置电流,MOS管M21的源极与MOS管M22的漏极、MOS管M22的栅极以及MOS管M24的栅极相连,MOS管M23的源极与MOS管M24的漏极相连,MOS管M22的源极与MOS管M24的源极以及MOS管M26的源极相连并接地,MOS管M25的源极与MOS管M26的漏极以及MOS管M26的栅极相连并作为降直模块的第二输出端。
[0029]所述的脉冲信号发生模块包括一电阻R2、一运算放大器和六个MOS管M15?M18、M19?M20 ;其中:M0S管M15的源极与MOS管M17的源极相连并接电源电压,MOS管M15的漏极与MOS管M16的源极、MOS管M17的栅极以及MOS管M15的栅极相连,MOS管M17的漏极与MOS管M18的源极相连,MOS管M16的漏极与MOS管M19的漏极、MOS管M18的栅极以及MOS管M16的栅极相连,MOS管M19的栅极与降直模块的第一输出端相连,MOS管M19的源极与MOS管M20的漏极相连,MOS管M20的栅极与降直模块的第二输出端相连,MOS管M20的源极与电阻R2的一端相连并接地,电阻R2的另一端与MOS管M18的漏极以及运算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相连,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接收三角波电压,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温度反馈开关管的栅极相连并产生所述的电压脉冲信号,用以控制温度反馈开关管。
[0030]本发明LED驱动器不仅可以对环境温度进行检测,并将环境温度的变化反馈到温度反馈开关管上,控制LED灯周期内开启和关断时间,正如同【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第三种LED电源驱动器的温度控制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LED灯的温度。此外,本发明温度检测模块基本器件为CMOS,外加两个电阻和两个三极管,占用面积小且便于集成,成本低,符合未来发
展趋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本发明LED驱动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2为温度控制信号发生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了更为具体地描述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0034]如图1所示,一种具有自主温度调控补偿功能的LED驱动器,包括:温度反馈开关管、Buck电路、反馈电路和温度控制信号发生电路;其中:
[0035]温度反馈开关管的漏极与LED的阴极相连,源极与反馈电路相连,栅极与温度控制信号发生电路相连。
[0036]反馈电路用于检测LED的负载电流,并产生一路占空比与负载电流负相关的PWM信号,用以控制Buck电路中的开关器件。本实施方式反馈电路包括采样电阻Rs、误差放大器Error和RS触发器;其中:误差放大器Error的反相输入端与采样电阻Rs的一端以及温度反馈开关管的源极相连,采样电阻Rs的另一端接地,误差放大器Eiror的正相输入端接基准电压Vref,误差放大器Error的输出端与RS触发器的R端相连,RS触发器的端接时钟信号CLK,RS触发器的Q端与Buck电路相连并输出PWM信号。
[0037]反馈电路工作原理为:采样电阻Rs检测LED负载上的电流,在通过误差放大器Error与设定的基准电压Vref比较后输出到RS触发器(低电平清零)上,再经过缓冲器Buffer后输出到功率开关管N1的栅端上,以调整输出电压V。。具体过程如下:启动时,采样电阻Rs端电压为0,所以误差放大器Error输出电压为高电平,此时RS触发器输出端是时钟信号CLK,输入电压Vin对电感L和电容C充电,输出端Vtj逐渐升高,最大值为Vin*D,其中D为CLK信号的占空比;当\升高到一定值时,LED负载电流超过设定的预定值,误差放大器Error输出低电平,RS触发器输出端清零,N1栅压为低电平,自动关断,N2开启,此时电感L提供负载电流,并逐渐减少,电容C可以减少电压纹波,直到LED负载电流下降到低于预定值时,采样电阻Rs端电压低于基准电压Vref,误差放大器Error输出高电平,重新恢复第一个过程。如此往复,使LED负载电流稳定在一个恒定值。
[0038]Buck电路用于对直流输入电压进行DC-DC降压转换,从而为LED提供恒流源偏置。本实施方式Buck电路包括电感L、电容C、缓冲器Buffer、反相器Inv和两个功率MOS管N1?N2 ;其中:功率MOS管N1的漏极接直流输入电压Vin,源极与电感L的一端以及功率皿05管队的漏极相连,栅极与缓冲器Buffer的输出端以及反相器Inv的输入端相连,反相器Inv的输出端与功率MOS管N2的栅极相连,功率MOS管N2的源极与电容C的一端相连并接地,电容C的另一端与电感L的另一端以及LED的阳极相连,缓冲器Buffer的输入端与反馈电路相连以接收PWM信号;其中,N1?N2SNM0S。
[0039]Buck电路工作原理为:当输入电压Vin接入Buck电路中,由于采样电阻Rs端无电流流过,误差放大器Error输出为高电平,输出到RS触发器(低电平清零)上,Q端输出只与CLK信号有关。功率开关管N1?N2同时只能有一个导通,当N1导通时,输入电压Vin给LED负载供电同时对电容C充电,由于频率很高,电感L中电流一直在变化,所以电感L中也储存电能;当N2导通时,输入电压Vin中断对LED负载供电,只有电感L和电容C对LED负载供电。当PWM控制信号占空比为D时,输出电压Vtj满足Vtj = D*Vin。
[0040]温度控制信号发生电路用于检测环境温度,并产生一路占空比与环境温度负相关的电压脉冲信号,用以控制温度反馈开关管。本实施方式温度控制信号发生电路包括:启动模块、温度检测模块、降直模块和脉冲信号发生模块;如图2所示,其中:
[0041]启动模块用于通电时当温度检测模块内部节点电位不正常情况下,使其正常开启,可以防止电路通电时出现异常情况无法完成自动启动。本实施方式启动模块包括五个MOS管M9?M12、M27 ;其中:M0S管M27的漏极与MOS管M27的源极以及MOS管Mltl的源极相连并接电源电压,MOS管M27的栅极与MOS管M9的栅极、MOS管Mltl的漏极、MOS管M12的栅极以及MOS管M11的漏极相连,MOS管M9的漏极与MOS管M9的源极、MOS管Mltl的栅极、MOS管M12的源极以及MOS管M11的源极相连并接地,MOS管M11的栅极作为启动模块的第一输出端,MOS管M12的漏极作为启动模块的第二输出端;其中,M9、Mn、M12为NMOS,M10^M27为PM0S。
[0042]启动模块工作原理如下:设计时M9的源漏相连,相当于电容,同时Mltl的宽长比很小,M11的宽长比很大,所以M11相比于Mltl的阻抗很小。电路启动时,Mltl先导通,对M9进行充电,M11漏端电压逐渐升高,直到M12导通,这样电路完成了启动,当启动完成后,M11也导通,由于M11阻抗远小于Mltl的阻抗,这样拉低了 M11漏端的电压,启动电路关断。
[0043]温度检测模块用于感应环境温度,并产生与环境温度正相关的电流信号。本实施方式温度检测模块包括一电阻R1、八个MOS管M1?M8和两个三极管Q1?Q2 ;其中:M0S管M1的源极与MOS管M2的源极相连并接电源电压,MOS管M1的漏极与MOS管M3的源极、MOS管札的栅极以及皿^管仏的栅极相连并作为温度检测模块的第一输出端,MOS管M2的漏极与MOS管M4的源极相连,MOS管M3的漏极与MOS管M5的漏极、MOS管M3的栅极、MOS管M4的栅极以及启动模块的第二输出端相连并作为温度检测模块的第二输出端,MOS管M4的漏极与MOS管M6的漏极、MOS管M6的栅极以及MOS管M5的栅极相连,MOS管M5的源极与MOS管M7的漏极相连,MOS管M6的源极与MOS管M8的漏极、MOS管M8的栅极、MOS管M7的栅极以及启动模块的第一输出端相连,MOS管M7的源极与电阻R1的一端相连,电阻R1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相连,103管队的源极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相连,三极管Q1的基极与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1的集电极以及三极管Q2的集电极相连并接地;其中,M5?M8为NMOS, M1?M4为PMOS, Q1?Q2为PNP型,Q1与Q2的面积比为8:1。
[0044]降直模块用于降低电流信号的直流分量,其引入偏置电流1_3用以降低I2的直流偏置,提高其温度敏感性。本实施方式降直模块包括八个MOS管M13?M14、M21?M26 ;其中:MOS管M13的源极接电源电压,MOS管M13的栅极与温度检测模块的第一输出端相连,MOS管M13的漏极与MOS管M14的源极相连,MOS管M14的栅极与温度检测模块的第二输出端相连,MOS管M14的漏极与MOS管M23的漏极、MOS管M25的漏极以及MOS管M25的栅极相连并作为降直模块的第一输出端,MOS管M23的栅极与MOS管M21的栅极以及MOS管M21的漏极相连并接收偏置电流IBIAS,MOS管M21的源极与MOS管M22的漏极、MOS管M22的栅极以及MOS管M24的栅极相连,MOS管M23的源极与MOS管M24的漏极相连,MOS管M22的源极与MOS管M24的源极以及MOS管M26的源极相连并接地,MOS管M25的源极与MOS管M26的漏极以及MOS管M26的栅极相连并作为降直模块的第二输出端;其中,M21?M26为NMOS,M13?M14为PM0S。
[0045]脉冲信号发生模块用于对前一级处理后输出的电流信号进行转换,产生一路占空比与环境温度负相关的电压脉冲信号,用以控制温度反馈开关管。本实施方式脉冲信号发生模块包括一电阻R2、一运算放大器和六个MOS管M15?M18、M19?M2tl ;其中:M0S管M15的源极与MOS管M17的源极相连并接电源电压,MOS管M15的漏极与MOS管M16的源极、MOS管M17的栅极以及MOS管M15的栅极相连,MOS管M17的漏极与MOS管M18的源极相连,MOS管M16的漏极与MOS管M19的漏极、MOS管M18的栅极以及MOS管M16的栅极相连,MOS管M19的栅极与降直模块的第一输出端相连,MOS管M19的源极与MOS管M20的漏极相连,MOS管M20的栅极与降直模块的第二输出端相连,MOS管M2tl的源极与电阻R2的一端相连并接地,电阻R2的另一端与MOS管M18的漏极以及运算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相连,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接收三角波电压,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温度反馈开关管的栅极相连并产生电压脉冲信号,用以控制温度反馈开关管;其中,M19?M20为NMOS,M15?M18为PM0S。
[0046]主电路(包括温度检测、降直模块和脉冲信号发生)的工作原理如下=M1-M8组成镜像电流镜,保证电流I1和I2相等,利用三极管BE结的正温度特性,产生与温度正相关的电流I1,这里与带隙基准源原理相同;再通过M13和M14电流镜将I1输出,这里引入电流Ibias是为了分流降低I4的直流分量,提高其温度敏感性;随后通过宽长比为l:m的电流镜将前一级电流I4放大m倍,最后流经电阻R2得到的Vt是具有正温度特性的电压,与三角波电压比较后得到占空比随温度实时变化的脉冲信号。
[0047]温度控制信号发生电路接入到温度反馈开关管栅端。当电压脉冲信号为高电平时,温度反馈开关管开启,整个电路正常工作;当电压脉冲信号为低电平时,温度反馈开关管关闭,LED负载电流为0,不发光。因为电压脉冲信号频率基本上是10kHz以上,所以对LED照明几乎没有影响,而且电压脉冲信号的存在可以改变LED周期内发光时间,使得发光功率降低,温度会逐渐下降,从而达到温控的目的。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自主温度调控补偿功能的LED驱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温度反馈开关管、Buck电路、反馈电路和温度控制信号发生电路;其中: 所述的温度反馈开关管的漏极与LED的阴极相连,源极与反馈电路相连,栅极与温度控制信号发生电路相连; 所述的Buck电路用于对直流输入电压进行DC-DC降压转换,从而为LED提供恒流源偏置; 所述的反馈电路用于检测LED的负载电流,并产生一路占空比与负载电流负相关的PWM信号,用以控制Buck电路中的开关器件; 所述的温度控制信号发生电路用于检测环境温度,并产生一路占空比与环境温度负相关的电压脉冲信号,用以控制温度反馈开关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Buck电路包括一电感、一电容、一缓冲器、一反相器和两个功率MOS管N1?N2 ;其中:功率MOS管N1的漏极接直流输入电压,源极与电感的一端以及功率MOS管N2的漏极相连,栅极与缓冲器的输出端以及反相器的输入端相连,反相器的输出端与功率MOS管N2的栅极相连,功率MOS管N2的源极与电容的一端相连并接地,电容的另一端与电感的另一端以及LED的阳极相连,缓冲器的输入端与反馈电路相连以接收所述的PWM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馈电路包括一采样电阻、一误差放大器和一 RS触发器;其中:误差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与米样电阻的一端以及温度反馈开关管的源极相连,采样电阻的另一端接地,误差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接基准电压,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端与RS触发器的R端相连,RS触发器的端接时钟信号,RS触发器的Q端与Buck电路相连并输出所述的PWM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温度控制信号发生电路包括:启动模块、温度检测模块、降直模块和脉冲信号发生模块;其中: 所述的启动模块用于通电时当温度检测模块内部节点电位不正常情况下,使其正常开启; 所述的温度检测模块用于感应环境温度,并产生与环境温度正相关的电流信号; 所述的降直模块用于降低所述电流信号的直流分量; 所述的脉冲信号发生模块用于对经降直模块处理后输出的电流信号进行转换,产生一路占空比与环境温度负相关的电压脉冲信号,用以控制温度反馈开关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LED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启动模块包括五个MOS管M9?M12、M27 ;其中:M0S管M27的漏极与MOS管M27的源极以及MOS管Mltl的源极相连并接电源电压,MOS管M27的栅极与MOS管M9的栅极、MOS管Mltl的漏极、MOS管M12的栅极以及MOS管M11的漏极相连,MOS管M9的漏极与MOS管M9的源极、MOS管Mltl的栅极、MOS管M12的源极以及MOS管M11的源极相连并接地,MOS管M11的栅极作为启动模块的第一输出端,MOS管M12的漏极作为启动模块的第二输出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LED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温度检测模块包括一电阻R1、八个MOS管M1?M8和两个三极管Q1?Q2 ;其中:M0S管M1的源极与MOS管M2的源极相连并接电源电压,MOS管M1的漏极与MOS管M3的源极、MOS管M1的栅极以及MOS管M2的栅极相连并作为温度检测模块的第一输出端,MOS管M2的漏极与MOS管M4的源极相连,MOS管M3的漏极与MOS管M5的漏极、MOS管M3的栅极、MOS管M4的栅极以及启动模块的第二输出端相连并作为温度检测模块的第二输出端,MOS管M4的漏极与MOS管M6的漏极、MOS管M6的栅极以及MOS管M5的栅极相连,MOS管M5的源极与MOS管M7的漏极相连,MOS管M6的源极与MOS管M8的漏极、MOS管M8的栅极、MOS管M7的栅极以及启动模块的第一输出端相连,MOS管M7的源极与电阻R1的一端相连,电阻R1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相连,MOS管M8的源极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相连,三极管Q1的基极与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1的集电极以及三极管Q2的集电极相连并接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LED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极管Q1与三极管Q2的面积比为8:1。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LED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降直模块包括八个MOS管M13?M14、M21?M26 ;其中:M0S管M13的源极接电源电压,MOS管M13的栅极与温度检测模块的第一输出端相连,MOS管M13的漏极与MOS管M14的源极相连,MOS管M14的栅极与温度检测模块的第二输出端相连,MOS管M14的漏极与MOS管M23的漏极、MOS管M25的漏极以及MOS管M25的栅极相连并作为降直模块的第一输出端,MOS管M23的栅极与MOS管M21的栅极以及MOS管M21的漏极相连并接收偏置电流,MOS管M21的源极与MOS管M22的漏极、MOS管M22的栅极以及MOS管M24的栅极相连,MOS管M23的源极与MOS管M24的漏极相连,MOS管M22的源极与MOS管M24的源极以及MOS管M26的源极相连并接地,MOS管M25的源极与MOS管M26的漏极以及MOS管M26的栅极相连并作为降直模块的第二输出端。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LED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脉冲信号发生模块包括一电阻R2、一运算放大器和六个MOS管M15?M18、M19?M20 ;其中:M0S管M15的源极与MOS管M17的源极相连并接电源电压,MOS管M15的漏极与MOS管M16的源极、MOS管M17的栅极以及MOS管M15的栅极相连,MOS管M17的漏极与MOS管M18的源极相连,MOS管M16的漏极与MOS管M19的漏极、MOS管M18的栅极以及MOS管M16的栅极相连,MOS管M19的栅极与降直模块的第一输出端相连,MOS管M19的源极与MOS管M20的漏极相连,MOS管M20的栅极与降直模块的第二输出端相连,MOS管M20的源极与电阻R2的一端相连并接地,电阻R2的另一端与MOS管M18的漏极以及运算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相连,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接收三角波电压,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温度反馈开关管的栅极相连并产生所述的电压脉冲信号,用以控制温度反馈开关管。
【文档编号】H05B37/02GK104302065SQ201410605422
【公开日】2015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31日
【发明者】查振旭, 王曦, 陈泽华, 冯煊, 虞丹群, 陈祥杰 申请人:浙江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