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汽车前大灯远近光变换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12012阅读:4033来源:国知局
Led汽车前大灯远近光变换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LED汽车前大灯远近光变换控制电路,传统的LED汽车前大灯远近光控制电路包括两个LED驱动电路,通过控制是否关断其中一个控制电路实现远近关控制,控制效果差,成本较高。本实用新型实现了一种新型的LED汽车前大灯远近光变换控制电路,只用了一个驱动电路就完成了远近光的控制,通过改变采样电阻的阻值,改变反馈到驱动电路电压信号的大小,影响驱动电路输出不同的驱动电流,进而达到输出不同光强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只用了一个驱动电路,节约了成本;远近光切换改变的是所有LED的亮度,控制效果好;采用了低导通内阻的MOS管,而且采样电阻的阻值很小,整个控制系统的功耗小,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专利说明】LED汽车前大灯远近光变换控制电路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是一种LED汽车前大灯远近光变换控制电路,主要用于LED汽车前大灯远近光一体化灯具,属于电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汽车前大灯是保障汽车安全行驶的一个重要部件。当汽车行驶在无光照或者光照很弱的路面,驾驶者需要开启远光灯,保证足够的照射距离和光照强度;而当行驶在城市街道时,又需要切换到近光灯,以免影响其它车辆和行人。
[0003]LED汽车前大灯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汽车前大灯,拥有节能、环保、寿命长、高亮度、耐高温、体积小、稳定性好、发光纯度高、反应速度快等诸多优点。传统的LED汽车前大灯远近光控制是依靠两个LED驱动电路,当处于远光工作状态时,两个驱动电路都工作,所有的LED都被点亮;而切换到近光工作状态时,只允许一个驱动电路工作,部分LED被点亮。传统的LED汽车前大灯用两个相同的驱动电路来实现远近光控制,控制效果差,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LED汽车前大灯远近光变换控制电路。
[0005]一种LED汽车前大灯远近光变换控制电路,包括接口保护电路、恒流驱动电路、大功率LED电路、远近光切换控制电路。
[0006]LED汽车前大灯远近光变换控制电路,包括接口保护电路、恒流驱动电路、大功率LED电路、远近光切换控制电路;所述的接口保护电路、恒流驱动电路、大功率LED电路依次连接;所述的远近光切换控制电路的输入端与接口保护电路、大功率LED电路相连接,输出端与恒流驱动电路相连接;所述的远近光切换控制电路包括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一 NPN型三极管NPNl、第二 MOS管Q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 ;所述的第六电阻R6的一端与第一 NPN型三极管NPNl的基极连接;第一 NPN型三极管NPNl的集电极与第五电阻R5的一端、第二 MOS管Q2的栅极连接;第二 MOS管的漏极与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与第二 MOS管Q2的源极、第一 NPN型三极管NPNl的发射极连接。
[000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这种新型的LED汽车前大灯远近光变换控制电路只用了一个驱动电路就完成了远近光的控制,节约了汽车前大灯的成本;远近光切换改变的是所有LED的亮度,控制效果好。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低导通内阻的MOS管,而且采样电阻的阻值很小,这就使得整个控制系统的功耗很小,减轻了汽车前大灯的散热压力,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如图1所示,一种LED汽车前大灯远近光变换控制电路,包括接口保护电路、恒流驱动电路、大功率LED电路、远近光切换控制电路。
[0010]接口保护电路包括包括第一端子板Jl和第一二极管Vl (SK54);所述的第一端子板Jl为预留的与外部汽车蓄电池的接口 ;第一端子板JI的端口 I与蓄电池的正极、第一二极管Vl的正极连接;第一端子板Jl的端口 2接蓄电池的负极;第一端子板Jl的端口 3与远近光控制端连接。
[0011]恒流驱动电路包括第一集成电路芯片Ul (MG20U201)、第二电阻R2(0Q)、第一滤波电容C2 (10nF)、第一电阻Rl (240ΚΩ )、第一去耦电容Cl (10uF/100V)、第七电阻R7(4.7ΚΩ )、第二二极管 V2 (SK54)、第一电感 LI (680uH/5A)、第一 MOS 管 Ql (IRF1205);所述的第一集成电路芯片Ul的VIN端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CS端与第一滤波电容C2的一端,RT脚与第一电阻Rl的一端;第一集成电路芯片Ul的VDD脚与第一集成电路芯片Ul的PWM脚、第一去耦电容Cl的正极、第七电阻R7的一端连接;第一集成电路芯Ul的GATE端与第一电阻Rl的另一端、第一 MOS管Ql的G极连接;第一 MOS管Ql的漏极与第二二极管V2的正极、第一电感LI的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第二二极管V2的负极、第一二极管Vl的负极连接;第一集成电路芯片Ul的GND端与第一滤波电容C2的另一端、第一去稱电容Cl的负极、第一端子板Jl的端口 2连接。
[0012]大功率LED电路包括第一 LEDDSl (3WLED灯珠)、第二 LEDDS2 (3WLED灯珠)、第三 LEDDS3 (3WLED 灯珠)、第四 LEDDS4 (3WLED 灯珠)、第五 LEDDS5 (3WLED 灯珠)、第六 LEDDS6 (3WLED 灯珠)、第七 LEDDS7 (3WLED 灯珠)、第八 LEDDS8 (3WLED 灯珠)、第九LEDDS9 (3WLED 灯珠)、第十 LEDDS1 (3WLED 灯珠)、第i^一 LEDDSl I (3WLED 灯珠)、第十二LEDDS12 (3WLED灯珠);所述的第一 LEDDSl的负极与第七LEDDS7的正极相连,第二 LEDDS2的负极与第十二 LEDDS12的正极相连,第三LEDDS3的负极与第八LEDDS8的正极相连,第四LEDDS4的负极与第九LEDDS9的正极相连,第五LEDDS5的负极与第十LEDDS10的正极相连,第六LEDDS6的负极与第i^一 LEDDSlI的正极相连;第七LEDDS7、第八LEDDS8、第九LEDDS9、第十LEDDS10、第i^一 LEDDSl1、第十二 LEDDS12的负极都与第一电感LI的另一端连接;第一 LEDDS1、第二 LEDDS2、第三LEDDS3、第四LEDDS4、第五LEDDS5、第六LEDDS6的正极都与第二二极管V2的负极连接。
[0013]远近光切换控制电路包括第五电阻R5 (430Ω )、第六电阻R6 (5.1KΩ )、第一 NPN型三极管 NPNl (8050S)、第二 MOS 管 Q2 (IRF7821 )、第三电阻 R3 (0.16 Ω/1W)、第四电阻 R4(0.16 Ω/Iff);所述的第六电阻R6的一端与第一 NPN型三极管NPNl的基极连接;第一 NPN型三极管NPNl的集电极与第五电阻R5的一端、第二 MOS管Q2的栅极连接;第二 MOS管的漏极与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第四电阻R4的一端、第一 MOS管Ql的源极、第一集成电路芯片Ul的CS端连接;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与第二 MOS管Q2的源极、第一 NPN型三极管NPNl的发射极、第一端子板Jl的端口 2连接;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与第一二极管Vl的负极连接;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与第一端子板Jl的端口 3连接。
[0014]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采用采用LED恒流驱动芯片MG20U201来驱动12盏大功率LED ;通过改变MG20U201CS端连接的采样电阻的阻值,进而影响到MG20U201输出驱动LED阵列电流的大小,从而改变LED阵列的发光强度。当远近光控制端(第一端子板Jl的端口 3)处于远光工作状态(低电平)时,第一 NPN型三极管NPNl工作在截至区,第一 NPN型三极管NPNl的集电极为高电平,因而第二 MOS管处于导通状态,采样电阻由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并联组成,假设此时的驱动LED阵列的总电流为I。当远近光控制端(第一端子板Jl的端口 3)处于近光工作状态(高电平)时,第一 NPN型三极管NPNl工作在饱和区,第一 NPN型三极管NPNl的集电极为低电平,因而第二 MOS管处于关断状态,采样电阻只由第四电阻R4构成。根据MG20U201的使用手册可知,其输出驱动电流与采样电阻的阻值成反比,那么近光工作时驱动LED阵列的总电流为R3*I/(R3+R4)。本控制系统通过改变MG20U201的采样电阻的阻值,来实现输出不同的驱动电流,从而达到改变远近光控制端的电平以输出不同光强的目的。
【权利要求】
1.LED汽车前大灯远近光变换控制电路,包括接口保护电路、恒流驱动电路、大功率LED电路、远近光切换控制电路;所述的接口保护电路、恒流驱动电路、大功率LED电路依次连接;所述的远近光切换控制电路的输入端与接口保护电路、大功率LED电路相连接,输出端与恒流驱动电路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远近光切换控制电路包括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一 NPN型三极管NPN1、第二 MOS管Q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 ;所述的第六电阻R6的一端与第一 NPN型三极管NPNl的基极连接;第一 NPN型三极管NPNl的集电极与第五电阻R5的一端、第二 MOS管Q2的栅极连接;第二 MOS管的漏极与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与第二 MOS管Q2的源极、第一 NPN型三极管NPNl的发射极连接。
【文档编号】H05B37/02GK203974665SQ201420450358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11日
【发明者】曾毓, 黄崇, 高明煜 申请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