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塔吊附墙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114344阅读:1092来源:国知局
超高层塔吊附墙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超高层塔吊附墙装置,包括连接件以及通过连接件连接在建筑物与塔吊之间的第一附壁杆、第二附壁杆和第三附壁杆,第一附壁杆的一端与塔吊的左前角连接、另一端与水平支撑杆的外端连接,水平支撑杆的另一端与建筑物的侧面墙体连接,水平支撑杆的外端与建筑物的侧面墙体之间连接有水平面斜撑杆和竖直面斜撑杆;塔吊的左前角和右前角与建筑物的正面墙体之间分别连接第二附壁杆和第三附壁杆。本实用新型结合工程结构的特点和难点,从施工实际出发,成功解决了超高层建筑16~17m远距离、大吨位的塔吊附墙施工的技术问题,其现场安装方便、安全有保障,降低了风险,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保证了效率。可广泛应用于塔吊附墙施工。
【专利说明】超高层塔吊附墙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塔吊附墙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一般塔吊附墙时,塔吊与建筑物的垂直距离为6?7m,杆件与建筑物水平角度在60?75度之间,这正是现有技术的缺点的局限性,以下面工程为例:当钢结构施工进度远远落后于混凝土核心筒的施工时,本来原计划塔吊附着点在钢结构柱上,如果安装塔吊附墙装置,能够与混凝土核心筒施工基本保持同步,那么就可以利用混凝土核心筒施工的爬升架作为塔吊附墙安装人员的临时操作平台,减少安全风险,但是由于钢结构的进度远远落后于混凝土施工,有时混凝土核心筒爬升架已经离开工作面,这就增加了施工的风险,而且塔式起重机吨位大,起重力矩为450t.m,最大起重量为25T、塔吊与建筑物的垂直距离远,约为16?17m、也没有合适的附墙角度和支点,更加增添了施工难度,传统的塔吊附墙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这类施工了。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超高层塔吊附墙装置,要解决在塔吊与建筑物的垂直距离远、没有合适附墙点的情况下塔吊附墙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超高层塔吊附墙装置,包括连接件以及通过连接件连接在建筑物与塔吊之间的第一附壁杆、第二附壁杆和第三附壁杆,所述第一附壁杆的一端与塔吊的左前角连接、另一端与水平支撑杆的外端连接,所述水平支撑杆的另一端与建筑物的侧面墙体连接,所述水平支撑杆的外端与建筑物的侧面墙体之间连接有水平面斜撑杆和竖直面斜撑杆;所述塔吊的左前角和右前角与建筑物的正面墙体之间分别连接第二附壁杆和第三附壁杆。
[0006]所述水平支撑杆通过支撑杆端头连接件与水平面斜撑杆和第一附壁杆连接。
[0007]所述支撑杆端头连接件包括两个对接头,每个对接头包括底板、垂直焊接在底板一侧的立板以及垂直焊接在底板另一侧的耳板,所述立板与耳板相互垂直,立板上开有半圆弧形槽,两个对接头上的立板对接抱箍在水平支撑杆的外侧固定连接,一个对接头上的耳板与水平面斜撑杆销轴连接,另一个对接头上的耳板与第一附壁杆销轴连接。
[0008]每个对接头上的立板和耳板各有两块。
[0009]所述耳板与底板之间连接有肋板。
[0010]所述水平支撑杆、水平面斜撑杆、竖直面斜撑杆、第一附壁杆、第二附壁杆和第三附壁杆均为钢管。
[0011]所述第一附壁杆、第二附壁杆和第三附壁杆的长度为16?17m。
[0012]所述第三附壁杆与建筑物墙体的夹角为75°。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0014]本实用新型克服了塔吊与建筑物远距离、无角度附墙困难的缺点,解决了大吨位塔吊远距离附墙的技术问题。
[0015]本实用新型结合工程结构的特点和难点,从施工实际出发,主要是在建筑物外侧连接水平支撑杆、水平面斜撑杆和竖直面斜撑杆,为塔吊附墙提供了一个合适的附着点以及附着角度,所选用的材料均可以在施工现场得到,满足就地取材的要求,降低了成本,其中水平支撑杆与水平面斜撑杆夹角45°、与竖直面斜撑杆夹角也为45°,在平面和竖直方向均形成三角形稳定结构,受力合理;各杆之间采用销轴连接,拆装方便,符合塔吊附墙的疲劳性能要求;第三附壁杆与建筑物夹角75°,满足设计要求;应用该装置的塔吊的起重力矩为450t.πι,最大起重量为25Τ,臂长70m,这种结构成功解决了超高层建筑16?17m远距离、大吨位的塔吊附墙施工的技术问题,塔式起重机起重性能也完全符合说明书的要求,其现场安装方便、安全有保障,降低了风险,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保证了效率。
[0016]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于塔吊附墙施工。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水平支撑杆和竖直面斜撑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水平支撑杆和支撑杆端头连接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图3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1-建筑物、2-塔吊、3-第一附壁杆、4-第二附壁杆、5-第三附壁杆、
6-水平支撑杆、7-水平面斜撑杆、8-竖直面斜撑杆、9-支撑杆端头连接件、9.1-底板、9.2-立板、9.3-耳板、9.4-肋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实施例参见图1、图2所示,这种超高层塔吊附墙装置,包括连接件以及通过连接件连接在建筑物I与塔吊2之间的第一附壁杆3、第二附壁杆4和第三附壁杆5,所述第一附壁杆3、第二附壁杆4和第三附壁杆5的长度为16?17m,所述第三附壁杆与建筑物墙体的夹角为75°,所述第一附壁杆3的一端与塔吊的左前角连接、另一端与水平支撑杆6的外端连接,所述水平支撑杆6的另一端与建筑物的侧面墙体连接,所述水平支撑杆6的外端与建筑物的侧面墙体之间连接有水平面斜撑杆7和竖直面斜撑杆8 ;所述塔吊2的左前角和右前角与建筑物I的正面墙体之间分别连接第二附壁杆4和第三附壁杆5,所述水平支撑杆6、水平面斜撑杆7、竖直面斜撑杆8、第一附壁杆3、第二附壁杆4和第三附壁杆5均为钢管。
[0024]参见图3、图4所示,所述水平支撑杆6通过支撑杆端头连接件9与水平面斜撑杆7和第一附壁杆3连接;所述支撑杆端头连接件9包括两个对接头,每个对接头包括底板
9.1、垂直焊接在底板一侧的立板9.2以及垂直焊接在底板另一侧的耳板9.3,所述立板与耳板相互垂直,立板上开有半圆弧形槽,两个对接头上的立板对接抱箍在水平支撑杆6的外侧固定连接,一个对接头上的耳板与水平面斜撑杆7销轴连接,另一个对接头上的耳板与第一附壁杆3销轴连接;每个对接头上的立板和耳板各有两块、且平行间隔排列;所述耳板9.3与底板之间连接有肋板9.4。
[0025]本实用新型的施工过程,具体步骤如下:
[0026]步骤一,在建筑物I的外墙上合适位置安装预埋件。
[0027]步骤二,在预埋件位置搭设简易的操作平台,并将水平支撑杆6、水平面斜撑杆7和竖直面斜撑杆8的端头连接件安装到位。
[0028]步骤三,将水平支撑杆6、水平面斜撑杆7和竖直面斜撑杆8与建筑物I连接,调平后,再焊接固定。
[0029]步骤四,安装附壁杆:将第一附壁杆3、第二附壁杆4和第三附壁杆5分别起吊安装,安装到位后,调整塔吊的垂直度,按照1%。的比例进行调整,完毕后即可将连接件拧紧固定。
[0030]步骤五,顶升塔吊到指定高度位置。
[0031]此外,其中塔吊的起重力矩为450t.πι,最大起重量为25Τ,臂长70m ;埋件的强度、杆件的刚度、结合塔吊的自由高度80m,两道附墙垂直间距最大48m,起重性能、塔吊本身安全稳定能力均要符合说明书的要求。
【权利要求】
1.一种超高层塔吊附墙装置,包括连接件以及通过连接件连接在建筑物(I)与塔吊(2)之间的第一附壁杆(3)、第二附壁杆(4)和第三附壁杆(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附壁杆(3)的一端与塔吊的左前角连接、另一端与水平支撑杆(6)的外端连接,所述水平支撑杆(6)的另一端与建筑物的侧面墙体连接,所述水平支撑杆(6)的外端与建筑物的侧面墙体之间连接有水平面斜撑杆(7)和竖直面斜撑杆(8);所述塔吊(2)的左前角和右前角与建筑物(O的正面墙体之间分别连接第二附壁杆(4)和第三附壁杆(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层塔吊附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支撑杆(6)通过支撑杆端头连接件(9 )与水平面斜撑杆(7 )和第一附壁杆(3 )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高层塔吊附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端头连接件(9)包括两个对接头,每个对接头包括底板(9.1)、垂直焊接在底板一侧的立板(9.2)以及垂直焊接在底板另一侧的耳板(9.3),所述立板与耳板相互垂直,立板上开有半圆弧形槽,两个对接头上的立板对接抱箍在水平支撑杆(6)的外侧固定连接,一个对接头上的耳板与水平面斜撑杆(7)销轴连接,另一个对接头上的耳板与第一附壁杆(3)销轴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高层塔吊附墙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对接头上的立板和耳板(9.3)各有两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高层塔吊附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板(9.3)与底板之间连接有肋板(9.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层塔吊附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支撑杆(6)、水平面斜撑杆(7)、竖直面斜撑杆(8)、第一附壁杆(3)、第二附壁杆(4)和第三附壁杆(5)均为钢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层塔吊附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附壁杆(3)、第二附壁杆(4)和第三附壁杆(5)的长度为16?17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层塔吊附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附壁杆(5)与建筑物墙体的夹角为75°。
【文档编号】B66C23/62GK204038921SQ201420530559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6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6日
【发明者】马立功, 马力, 乜来彬, 张福明, 王全逵, 刘坤 申请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中建二局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