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制造塑料‑车辆附装部件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283165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用于制造塑料‑车辆附装部件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用于制造聚合物车辆-附装部件(Anbauteils)的方法、聚合物车辆-附装部件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在关于机动车的二氧化碳排放的越来越严格的规定的进程中存在强烈的愿望,即降低车辆的重量和由此其燃料消耗。在塑料的领域中的持续的进一步发展实现将金属车身的大的部分由相应更轻的由聚合物材料制成的元件所代替。尤其是部分或甚至整个的车窗区域可通过由聚合物材料制成的元件所代替。这些元件在许多情况中在明显更低的重量的情况下展现出与在由钢制成的车身车窗的情况下可比拟的硬度、稳定性和负荷能力。附加地由于重量减少使得车辆的重心进一步向下偏移,这积极影响行驶特性。由聚合物材料制成的成型件在此可以在实践上各种期望的形状和几何结构来制造。

由塑料制成的许多材料部件必须符合不同的要求和功能。重要的参数在此为稳定性、断裂特性、耐刻划性、冲击韧性或缺口冲击韧性。除了各个的结构部件的技术方面如重量和强度之外,形状、几何结构和外观也越来越重要。尤其在汽车工业中除了机械性能外,在设计和美学的领域中的特征也很重要。

已建立的用于产生视觉效果的方法为用于薄膜嵌件注塑(Folienhinterspritzung)的方法(FIM- 薄膜嵌件模塑(film insert molding))。在所述方法中将相应的薄膜放入到注塑模具中并且用合适的塑料嵌件注塑。以这种方式可使聚合物材料的表面性质和几何结构有针对性地并且多方面地影响和改进。用于借助于薄膜嵌件注塑来制造聚合物附装部件的方法例如由WO2013/050208已知。对于应用薄膜嵌件注塑的方法的重要的前提是温度稳定的薄膜。此外位于薄膜上的压印必须到如下程度地耐温度的,即所述压印经受住用液态的聚合物如聚碳酸酯的嵌件注塑。如果薄膜如下定位在注塑模具中,即所述薄膜在完成的工件上之后设置在外表面上,则所述薄膜此外没有受到保护以防外部的机械的和化学的影响。长时间地这可导致对薄膜和在薄膜上包含的压印的损伤。

薄膜嵌件注塑为技术上要求非常高的并且复杂的方法。此外当薄膜设置在染色的聚合物覆层后面并且所述聚合物覆层具有仅仅小的透射时(如这例如在车辆板中通常存在的那样),由薄膜嵌件注塑产生的装饰元件(Zierelemente)常常仅差地可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用于制造带有装饰元件的聚合物车辆-附装部件的另一方法。装饰元件在此应该受到保护以防外部的影响并且实现板的视觉上美观的并且良好可见的外形。此外方法应该在工业上可简单地应用。

本发明的任务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来实现。优选的实施方案由从属权利要求得知。根据本发明的聚合物车辆-附装部件及其根据本发明的用途由并列的权利要求得知。优选的实施方案由从属权利要求得知。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制造带有装饰元件的聚合物车辆-附装部件的方法至少包括下列方法步骤:

(a) 提供聚合物附装部件;

(b) 装饰元件通过借助于冲头的热冲压从载体薄膜(Trägerfolie)转移至附装部件的第一表面上;

(c) 至少使第一表面设有保护涂层。

根据本发明的聚合物附装部件(或塑料-附装部件)为外部的附装部件,也就是说用于车辆的外区域并且不是例如用于车辆-内空间的附装部件。附装部件优选地为注塑成型的附装部件。附装部件尤其为板(尤其是车辆-车窗板,例如车顶板、后窗板、侧窗板)、柱覆盖件、灯覆盖件、冷却器隔栅外壳或扰流器。板用于使车辆-内空间与外部环境分隔开。

本发明基于认识到,热冲压的方法能够应用于在车辆的外区域中的附装部件上。在外区域中的附装部件比室内部件经受明显更高的负荷。所述负荷尤其为机械的负荷、例如石击、磨损和降落。迄今普遍认为,即在外部施加的装饰元件不足够稳定以长时间地抵抗所述负荷。发明人意料之外地发现,即通过保护涂层(或硬涂层)使得附装部件和装饰元件设有足够的稳定性和强度,以便在外区域中使用。

本发明通过大量可用的热冲压薄膜尤其实现塑料-车辆板的可见表面(Sichtflächen)的视觉的升值和完善、信息(以文本或符号的形式)的引入、大量视觉效果的呈现和在附装部件的配色中的自由度。

附装部件典型地设计成基本上平坦的或甚至片状并且具有两个主面和环绕的侧边缘。主面中的一个为附装部件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表面,装饰元件施加到所述表面上。所述第一主面尤其为这个面,其设置为附装部件的外表面。外表面在此是指在装入位置中面向车辆的外部环境的面。

根据本发明将装饰元件通过热冲压施加到附装部件上。热冲压常常还被称为提升冲压(Hubprägen)或利用英语的概念“烫印(Hot Stamping)”来表示。在此带有装饰元件的载体薄膜如此设置,使得装饰元件面向附装部件。接着冲头作用于载体薄膜的与装饰元件背离的表面,从而使装饰元件向第一表面压紧。接着剥除载体薄膜,其中,装饰元件保留在第一表面上。因为装饰元件优选地仅仅占据附装部件的第一表面的局部的部分区域。

优选地载体薄膜设计为位于辊上的薄膜带(Folienbahn)并且承载多个装饰元件,其中,在热冲压时分别将一个装饰元件设置在冲头下(也就是说在冲头和附装部件之间)。通过辊可继续输送薄膜带,以便下一个装饰元件被运送到冲头下并且可施加到下一个附装部件上。由此可实现经济的工业上的批量生产。在实践中可观察到带有连续的单-或多覆层的装饰涂层的整个载体薄膜,其中,各个装饰元件没有彼此隔开。各个装饰元件在热冲压期间通过在附装部件处的附着作用才与剩余的涂层脱开并且由此单个化。装饰元件形状在此由冲头的接触面的外形所确定。但装饰元件还可在载体薄膜上通过在整个涂层中的穿孔或切入就已经单个化,由此使得脱开变得容易。

冲头具有升高的温度,所述温度转移到载体薄膜和装饰元件上,由此有助于装饰元件在附装部件处的附着。冲头优选地具有120°C至250°C、特别优选地140°C至200°C的温度。由此实现特别好的结果。确切的温度还取决于所使用的薄膜并且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从制造商说明中获得或通过常规的预试验来得出。

冲头的接触面优选地含有硅酮或由硅酮构造而成。但接触面还可含有天然或合成橡胶或其它弹性体或由其构造而成。优点在于接触面的软的成形(Ausgestaltung),由此可避免在附装部件处的损伤。但接触面也可由金属制成。

冲头的接触面自然明显小于附装部件的第一表面并且仅仅作用于第一表面的局部的部分区域。

在一个有利的实施方案中,冲头以15kg/cm2至50kg/cm2、优选地20kg/cm2至40kg/cm2、特别优选地25kg/cm2至35kg/cm2的压力作用于第一表面。由此实现装饰元件的特别良好的附着并且依旧不损伤附装部件。

为了施加装饰元件,冲头在附装部件的第一表面上的作用时间优选地为至少1s、特别优选地至少2s。作用时间可例如为1s至10s、优选地2s至4s。这鉴于一方面良好的附着作用和另一方面短的周期是有利的。

装饰元件优选地构造成薄膜状。装饰元件特别优选地构造为多覆层的薄膜。在一个特别有利的实施方案中,装饰元件包括至少一个装饰覆层和附着覆层。覆层以给定的顺序以与载体薄膜增加的间距设置在载体薄膜上。装饰元件通过附着覆层与附装部件接触。如果将装饰元件转移到附装部件上,则随着与第一表面增加的间距,顺序为:附着覆层-装饰覆层。

附着覆层促使在装饰元件和附装部件之间的粘附。由此在装饰元件和附装部件之间的附着比在装饰元件和载体薄膜之间的附着更强,由此装饰元件与载体薄膜脱开。通过附着覆层使得装饰元件持久稳定地固定在附装部件的表面上。附着覆层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含有基于丙烯酸的粘结剂。所述粘结剂通过形成共价键和范德华力促使特别良好的附着。如果附装部件含有聚碳酸酯,则这种效果是特别显著的。但附着覆层可备选地还含有其它的合适的有助于附着的材料,例如聚氨酯或环氧树脂。附着覆层优选地具有0.1μm至5.0μm的厚度。由此实现良好的附着作用,而没有过多地增加装饰元件的厚度,由此会使得视觉的印象变差。附着覆层优选地是透明的,从而不会由于附着覆层干扰朝附装部件的视野。

装饰覆层承担装饰元件的实际上的视觉的作用。所述装饰覆层因此还可称为有色覆层。装饰覆层为聚合物覆层,也就是说含有聚合物。大量聚合物适合作为装饰覆层的基础材料,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装饰覆层优选地具有1.0μm至10.0μm的厚度。为了产生装饰元件的视觉的印象,装饰覆层可例如设有压印或含有嵌入的染色剂。染色剂为如下颜料或染料,它们可为无机或有机性质并且可为彩色的或非彩色的。适合作为印刷墨(Druckfarbe)或嵌入物的是例如温度稳定的有机颜料或染料(如聚氨酯-丙烯酸酯-聚合物、偶氮染料或多环化合物)或无机颜料(如碳、二氧化钛、炭黑、辰砂、铋-(钒酸铋)、尖晶石颜料、铅-、汞-、锆-、铁-、镉-、铜-、钴-、镍-、铬颜料;硅酸铝(群青))。装饰覆层为单色的或多色的,含有不同的色调(例如不同的灰度级),设计有全面积的或局部的表面效果和/或实施为金属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装饰覆层为装饰元件的最上方的覆层并且与保护涂层直接接触。如果保护涂层液态地来施加,则装饰覆层可膨胀并且保护涂层的材料部分地扩散。这具有的优点是,装饰覆层被加强并且不太容易断裂。

在另一实施方案中多覆层的装饰元件除了附着覆层和装饰覆层之外还含有保护覆层。此时装饰元件至少含有一个装饰覆层、附着覆层和保护覆层,它们以给定的顺序以与载体薄膜增加的间距设置在载体薄膜上。如果装饰元件转移到附装部件上,则随着与第一表面增加的间距,顺序为:附着覆层-装饰覆层-保护覆层。

在最终状态中在附装部件处定位在装饰覆层之上的保护覆层保护装饰覆层以防机械作用。保护覆层优选地为保护漆。保护覆层优选地含有丙烯酸-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或聚氨酯(PU)。保护覆层优选地具有0.5μm至5.0μm的厚度,借此实现特别良好的结果。

保护覆层的材料优选地根据之后施加的保护涂层的材料调整。如果保护涂层构造成多覆层的,则所述调整基于如下覆层的材料,所述覆层与保护覆层处于直接接触,也就是说例如底漆。示例地并且优选地,装饰元件的保护覆层和保护涂层(或保护涂层的最下方的覆层,也就是说保护涂层的相对于附装部件具有最小的间距的覆层)基于丙烯酸来构造,也就是说含有聚丙烯酸酯。这通过形成共价键和范德华力以及聚合物链的相互扩散鉴于保护涂层的附着是非常有利的。

装饰元件的整个厚度优选地为至最多100μm、特别优选地2μm至20μm、相当特别优选地4μm至10μm。由此实现明显的视觉的作用。装饰元件仍然是足够薄的,以便不显现为干扰性的凸起。

装饰元件的大小和外形能够相应于在个别情况中的要求来自由选择。

载体薄膜典型地具有10μm至500μm、优选地10μm至50μm、特别优选地15μm至30μm的厚度。但载体薄膜原则上还可更厚(然而由此其变得更贵)或还更薄(只要确保足够的稳定性)。载体薄膜优选地含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碳酸酯(PC)、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苯乙烯-丙烯腈(SAN)或它们的混合物或共聚物。由此实现足够的稳定性。

在一个有利的实施方案中在载体薄膜和装饰元件之间设置有分隔覆层。分隔覆层使得在热冲压之后装饰元件从载体薄膜处的脱开变得容易。分隔覆层例如具有0.1μm至5.0μm的厚度。

可有利的是,最后的装饰元件通过多次的热冲压在附装部件上产生。这意味着,在附装部件的相同的部位处将多个一致成型的装饰元件从它们的载体薄膜相对彼此重合地转移到结构部件的表面上。由此可实现装饰元件的明显改善的不透明性和清晰度和改善的颜色印象。然而过于频繁的热冲压可导致装饰元件的不清晰的轮廓。理想地将热冲压实施两次或三次,尤其是两次。

根据本发明至少附装部件的第一表面在施加装饰元件之后设有保护涂层。优选地附装部件的整个的表面设有保护涂层。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保护涂层借助于流动涂覆(flow coating)来施加。由此可在短周期情况下实现均质的涂层。但备选地还可应用其它的涂覆方法,例如浸渍涂覆或喷雾涂覆或模内涂覆方法。

保护涂层常常还称为耐刻划涂层或利用英语术语“硬涂层(hardcoat)”来表示。优选地热硬化的或UV硬化的漆,尤其基于聚硅氧烷、聚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酯、聚氨酯或它们的混合物或共聚物被用作保护涂层。保护涂层可具有一个或多个单独施加的覆层并且优选地具有1μm至50μm、特别优选地2μm至25μm的整个覆层厚度。所述覆层赋予附装部件良好的耐刻划性、耐气候性以及抗化学性。尤其保护装饰元件。保护涂层还可含有UV-阻挡物、防腐剂以及用于提高耐刻划性的组分,例如纳米颗粒。附加地保护涂层甚至还可承担装饰性功能,如光泽-或珠光效果。保护涂层在施加之后优选地通过加温和/或UV-辐射来硬化。

保护涂层可通过单个的覆层来构造。但保护涂层也可具有多个单个的覆层。这种多覆层的保护涂层在原来的硬涂层之下优选地包含增强附着的涂层,所谓的底漆。“之下”表示,底漆设置在附装部件和原来的硬涂层之间。底漆优选地含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UV-吸收物和酒精溶剂。底漆的覆层厚度例如为0.2μm至8.0μm、优选地1.0μm至4.0μm。

聚合物附装部件优选地通过注塑制造而成。聚合物附装部件可由唯一的均质的材料组分(或材料相)构造而成。在此,材料相可构造成透明的(如在车窗板的情况下)或不透明的(如在柱覆盖件的情况下)。但通常附装部件包含多个材料相,尤其两个材料相,其中,一个材料相构造成透明的并且另一个材料相构造成不透明的。附装部件的设有装饰元件并且在装入位置中面向外部环境的第一表面典型地为透明的材料相的表面。透明的材料相和不透明的材料相可基本上是叠合的。那么整个的附装部件是不透明的,其中,通过透明的材料相产生似玻璃的视觉印象。但不透明的组分也可仅仅在附装部件的部分区域中存在。这例如在车窗板中为这样的情况,其中不透明的组分典型地设置在环绕的边缘区域中,从而板对于观察者而言可不可见地与车辆车身粘合。根据本发明的装饰元件可在此设置在板的不透明的或在透明的区域中。不透明在本发明的意义中表示,观察者不能够通过组分看过去。也就是说透射在可见的光谱范围中是明显降低的并且为小于10%、优选地小于或等于5%、尤其大约0%。透明在本发明的意义中表示,观察者能够通过组分看过去并且从观察者来看位于组分之后的物体能够看清。透射度在可见的光谱范围(400nm至800nm)中在此为至少10%。

由多个材料相制成的附装部件优选地以多组分-注塑或以多组分-注射压缩模塑方法,特别优选地与转台技术、转盘-和/或分度盘技术(Indexplattentechnologie)组合地来制造。备选地塑料-车辆附装部件还可单独地通过转台技术、转盘-和/或分度盘技术制造而成。

附装部件原则上可由各种聚合物制成,所述聚合物确保足够的稳定性。优选地附装部件含有聚乙烯(PE)、聚碳酸酯(PC)、聚丙烯(PP)、聚苯乙烯、聚丁二烯、聚腈、聚酯、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丙烯酸酯、聚酰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丙烯酸酯-苯乙烯-丙烯腈(ASA)、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聚碳酸酯(ABS/PC)、PET/PC、PBT/PC或共聚物或混合物。特别优选的是PC、PMMA、SAN、ASA、PET或它们的共聚物或混合物。

聚合物附装部件可含有无机或有机填料,优选地SiO2、Al2O3、TiO2、粘土矿、硅酸盐、沸石、玻璃纤维、碳纤维、玻璃球、有机纤维和/或它们的混合物。填料可进一步提高附装部件的稳定性。此外填料可减少聚合物材料的含量并且由此减少制造成本。

附装部件的厚度(或材料厚度)典型地为1mm至20mm、尤其是2mm至10mm(尤其当附装部件为支柱覆盖件或板时)。

本发明此外包括带有装饰元件的聚合物车辆-附装部件,至少包括:

- 聚合物附装部件,

- 借助于热冲压施加到附装部件的第一表面上的装饰元件,以及

- 至少在带有装饰元件的第一表面上的保护涂层。

上述结合方法描述的优选的实施方案以相同的方式适用于根据本发明的车辆-附装部件。

本发明此外包括根据本发明的聚合物车辆-附装部件用于在车辆中的外部应用,也就是说作为车辆的外附装部件,优选地作为车辆板,尤其是车窗板、支柱覆盖件、灯覆盖件、冷却器隔栅外壳或扰流器的用途。

附图说明

按照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附图为示意性的图示并且不是按比例的。附图绝不限制本发明。

其中:

图1示出聚合物附装部件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期间的横截面,

图2示出通过带有装饰元件的载体薄膜的一个实施方案的横截面,

图3示出通过根据本发明的带有装饰元件的聚合物附装部件的一个实施方案的横截面,以及

图4按照流程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聚合物附装部件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不同的时间点的横截面:(a)在热冲压之前,(b)在热冲压期间,(c)在热冲压之后,以及(d)在施加保护涂层之后。聚合物附装部件1例如为机动车的塑料车窗,例如后方的侧窗板。但聚合物附装部件1还可为车辆的其它的外部附装部件,例如柱覆盖件、扰流器或灯覆盖件。聚合物附装部件1例如由聚碳酸酯构成并且具有4cm的厚度。在现实中典型地由两个材料相或-组分(也就是说,包括整个面的透明的材料相和在边缘区域中环绕地施加到所述材料相上的不透明的组分)构成的车窗板在图中为简单起见均质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还可在附装部件1的各个部位处实施,也就是说不仅在透明的还在不透明的区域中,从而使附装部件1的确切结构不重要。

附装部件1定位在冲头4之下(图1(a)),其中,附装部件的第一表面(I)(所述表面之后在装入位置中设置为外表面)面向冲头4。在载体薄膜5上的装饰元件2定位在冲头4和附装部件1之间。载体薄膜5为带有多个装饰元件2的薄膜带,所述薄膜带在两个没有示出的辊上摊开。由此可继续输送载体薄膜5,从而使另一装饰元件2运送到冲头4之下并且为施加到另一附装部件1上作好准备。

装饰元件2构造为多覆层的薄膜,所述薄膜下面更准确地来描述。出于更好的理解的原因,将不同的装饰元件2作为在载体薄膜5上的离散的元件示出。典型地在现实中,多覆层的薄膜基本上完全覆盖载体薄膜,其中,各个的装饰元件2通过在附装部件1处的附着作用与整个薄膜脱开。这种脱开还可通过在整个薄膜中的切入或穿孔来变得容易。

冲头4作用于载体薄膜5的与装饰元件2背离的表面,从而使装饰元件2压紧到附装部件1的第一表面(I)处(图1(b)),例如以30kg/cm2的压力。冲头4在此具有例如大约160°C的温度。冲头4作用于附装部件1的表面(I)上的时间为例如2.5s。冲头4的作用典型地通过使所述冲头下降到附装部件1上来实现,但可备选地或附加地通过向着冲头4来提高附装部件1实现。

接下来使冲头4和附装部件1再次彼此脱开并且剥除载体薄膜5,其中,装饰元件2保留在附装部件1的表面(I)上(图1(c))。

接下来使带有装饰元件2的附装部件1设有保护涂层3(图1(d)),所述保护涂层例如实施成双覆层并且包括基于丙烯酸的底漆和施加在其上的基于聚硅氧烷的硬涂层。

通过装饰元件2施加在附装部件1的外部表面(I)上,使得所述装饰元件之后能够在装入位置中始终良好地看清,即使附装部件具有小的或甚至没有光透射。这相对于一些传统的、借助于薄膜嵌件注塑引入的装饰元件是大的优点,所述装饰元件在视线上设置在附装部件(或附装部件的至少一个组分)的后方。尽管如此,装饰元件2由保护涂层3来保护以防机械损伤,由此使热冲压技术能够用于外部的结构部件并且还满足对车辆结构部件的高的稳定性要求(由坚硬的塑料制成的板,ECE R43 附录14,类别/M)。该发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出乎意料并且令人吃惊的。

图2示例性地示出合适的载体薄膜5连同装饰元件2的结构。载体薄膜由PET构成并且具有20μm的厚度。装饰元件2由三个覆层构成,即随着与载体薄膜增加的间距:保护覆层2a、装饰覆层2b和附着覆层2c。装饰元件2通过附着覆层2c与附装部件1进入接触。附着覆层2c促使装饰元件2和附装部件1之间的强的粘附。附着覆层2c例如为基于丙烯酸的粘结剂的覆层,具有1.0μm的厚度。装饰覆层2b产生装饰元件2的实际上的视觉印象。装饰覆层2b例如为具有5.0μm的厚度的基于聚丙烯酸酯的覆层,所述覆层通过嵌入的或压上的颜料或染料以期望的装饰的形式为染色的。保护覆层2a例如为具有1.0μm的厚度的基于丙烯酸的聚合物覆层。当装饰元件2施加到附装部件1上时,保护覆层保护装饰覆层以防机械损伤。

在载体薄膜5和装饰元件2之间设置有分隔覆层6,所述分隔覆层有助于装饰元件2与载体薄膜5的脱开。分隔覆层例如具有0.5μm的厚度。

图3示出通过根据本发明的带有装饰元件2的附装部件1的横截面。附装部件1由透明的材料相1a和不透明的材料相1b构成。这种结构例如在车窗板的边缘区域中或全面积地在柱覆盖件中出现。在后者的情况中,透明的相以在不透明的相的表面上的立体感产生似玻璃的效果,这在视觉上是非常美观的。透明的材料相1a例如由聚碳酸酯(PC)构成并且具有4mm的厚度。不透明的材料相1b例如由PC/ABS-混合物构成并且具有2.5mm的厚度。在装入位置中应面向外部环境的透明的材料相1a可为清澈的并且无色的,但也可上色或染色的,如这例如在隐私-板(Verscheibung)中为这样的情况。尽管如此,装饰元件2能够在外部表面(I)上良好地看清。

带有装饰元件2的附装部件1设有保护涂层3,由此保护附装部件1和尤其还保护装饰元件2以防机械损伤。如果没有保护涂层3,则会使得装饰元件2易受磨损,由此附装部件1用作外部的附装部件,也就是说在车辆的外区域中是不可能的。保护涂层3和装饰元件2的保护覆层2a优选地彼此相匹配。如果使用源自图2的带有基于丙烯酸的保护覆层2a的装饰元件2,则优选地用作保护涂层3的是基于丙烯酸的底漆与聚硅氧烷-硬涂层的组合。由此有利地影响保护覆层3在装饰元件2上的附着。

保护涂层还含有UV-阻挡物,由此保护装饰元件2以防由于UV-照射所引起的褪色。

保护覆层3的厚度例如为大约20μm。保护覆层3的厚度能够在整个的附装部件上是恒定的。但是保护覆层3的厚度还可如在图中示意性地示出的那样在装饰元件2的区域中稍微更薄些,从而保护涂层3和装饰元件2的整个厚度近似相应于保护涂层3在第一表面(I)的区域中在没有装饰元件2的情况下的厚度。由此产生没有干扰性的凸起的均质的表面。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制造带有装饰元件的聚合物车辆-附装部件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根据本发明制造的带有装饰元件的附装部件的附着复合的强度借助于根据DIN EN ISO 2409的检验方法以及如其由许多车辆制造商要求的检验方法,例如H2O高压照射来得出。耐刻划性或耐磨损性借助于耐摩擦坚牢度试验仪测试并利用车辆-洗涤设备的刷子的处理来检验。覆层结构在此证实为足够附着稳定的、耐磨损和耐刻划的,以便外部的车辆-附装部件在外表面上使用。此外耐UV性通过强度高的UV-照射来检验。在此不能够观察到辐射所致的降解,如色偏、发黄、褪色、微裂纹或层离。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出乎意料并且令人惊讶的是,借助于热冲压施加的装饰元件可使用在车辆-附装部件的外表面上。到目前为止认为,由此不能够确保足够的耐磨损性和耐机械性。

附图标记列表

1 聚合物车辆-附装部件

1a 1的透明的材料相

1b 1的不透明的材料相

2 装饰元件

2a 2的保护覆层

2b 2的装饰覆层

2c 2的附着覆层

3 保护涂层

4 冲头

5 载体薄膜

6 分隔覆层

I 1的第一表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