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聚变新能源创造法和核裂变反应堆改造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45901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创造安全高效的新能源,改造核裂变反应堆,以及治理核反应堆泄露

背景技术:
当前,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普通能源满足不了对能源的巨大需求,而且带来环境污染问题。核电站虽然能够提供较大能源,但事实证明存在核裂变反应堆泄露的较大风险。而当前世界范围内研究的核聚变,存在诸多难以突破的技术性难题,比如需要上亿摄氏度的高温等问题,离实际应用遥遥无期。因此,创造获得安全高能量新能源的方法,势在必行。改造核裂变反应堆也是必然。

技术实现要素:
低温聚变新能源创造法一、改变传统核聚变的思路传统核聚变的思路是,对用于聚变的物质比如氘氚,加热到等离子态,这就需要大约10万摄氏度的高温,然后为了克服带正电原子核之间的斥力,要给原子核加温到上亿摄氏度,使其快速运动,以达到氘的原子核和氚的原子核聚合的目的。但难点之一在于有什么样的容器能够承受上亿摄氏度的高温并且不发生意外呢?并且反应过程中要求的各种准确控制也很难做到。要克服这些难点,需要更换思路。可以考虑对传统理论上用于核聚变的材料进行改造,使改造后产生的新物质之间,不再产生核的斥力,而是很容易聚合。这样就不需要高温了,并且反应的过程和产生的能量也能够控制。二、改造传统理论上用于核聚变的物质的方法1、制造改造物质的催化剂或辅助剂。将惰性气体变成等离子体,然后利用正电子(比如可以利用核素释放的正电子)对这些等离子体进行反应,从而产生具有巨大活性的全新物质,它可以作为改造物质的催化剂或辅助剂。2、将足量传统理论上用于核聚变的物质比如氘和氚予以改造,向其中加入惰性气体被改造后所产生的有巨大活性的物质,并且加入正电子(可以利用核素释放的正电子),然后传统理论上用于核聚变的物质会分别产生新的物质。这种改造方法相对比较容易操作和控制。3、也可以用艰难的方法将传统理论上用于聚变的物质予以改造。把传统理论上用于核聚变的物质比如氘和氚,高温加热到等离子态,然后持续加入正电子,然后传统理论上用于核聚变的物质会分别产生新的物质。三、以新的聚变形式创造安全高能量新能源1、经过改造的传统理论上用于核聚变的几种物质所产生的几种新物质,它们之间没有原子核之间的巨大斥力,不需要传统核聚变理论上的超高温度。将足量的这几种新物质放在一起,它们之间会发生安全可控的聚变反应,产生巨大的可利用能量。2、如果要终止这种新物质之间的新聚变反应,可以向其中加入负电子和惰性气体。核裂变反应堆改造法一、核反应堆原理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有质子和中子组成。当铀235的原子核受到外来中子的轰击时,一个原子核会吸收一个中子分裂成两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同时放出2-3个中子。这裂变产生的中子又去轰击另外的铀235原子核,引起新的裂变。如此持续进行就是裂变的链式反应。链式反应产生大量热能。用循环水(或其它物质)带走热量才能避免反应堆因过热烧毁。导出的热量可以使水变成水蒸气,推动气轮机发电。由此可知,核反应堆最基本的组成是裂变原子核+热载体。但是只有这两项是不能工作的。因为,高速中子会大量飞散,这就需要使中子减速增加与原子核碰撞的机会;核反应堆要以人的意愿决定工作状态,这就要有控制设施;铀及裂变产物如伽马射线等都有强放射性,会对人造成伤害,因此必须有可靠的防护措施。综上所述,核反应堆的合理结构是:核燃料+慢化剂+热载体+控制设施+防护设施。二、核裂变反应堆停止的关键因素要停止核反应堆,就要制止中子又去轰击铀235原子核。要做到这一点,需要让裂变产生的中子消失,并改造核反应堆的物质。首先要撤掉使中子减速的慢化剂,减少中子撞击原子核的机会。三、改造核裂变反应堆物质,创造安全高效新能源1、制造改造物质的催化剂或辅助剂。将惰性气体变成等离子体,然后利用正电子(比如可以利用核素释放的正电子)对这些等离子体进行反应,从而产生具有巨大活性的全新物质,它可以作为改造物质的催化剂或辅助剂。2、向核裂变反应堆中加入惰性气体被改造后所产生的有巨大活性的物质,并且加入正电子,然后中子会不断消失,核裂变反应堆的物质在不断被改变,核反应堆中的裂变反应会逐渐减弱直到停止,并且会产生新的物质,新的物质之间会聚合起来,释放安全高效的能量。3、该方法既可以根治核反应堆泄露,也将核裂变反应堆改造,使其成为产生安全高效新能源的全新途径。发明依据是:发明者自我认知的全新时空理念。宇宙时空的立体结构在数学中有正数、负数和零,宇宙亦应有正宇宙、负宇宙、以及类似于“零”的空间体系。我们将人类所存在的宇宙及其相关体系称为正宇宙体系。正宇宙体系是由正物质构成的,如原子、质子、中子、带负电的电子等。目前人类所探索的宇宙空间属于正宇宙体系的范畴。正宇宙体系中有无数不同的时空状态、物质存在状态和生命状态,但都是正宇宙体系的状态。用平面化思维讲,就像数学中的正数,尽管数字大小不同,但都是正数。与正宇宙体系相反的负宇宙体系,它是由反物质构成的,如反原子、反质子、反中子、带正电的电子等等。目前人类尚未主动涉足负宇宙空间,但它必然是存在的,它的存在是哲学中的对立统一规律存在的根源。在对立统一规律被人类在局限于正空间以平面化方式论证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立体化的拓展思维,用对立统一规律来推定负宇宙体系的存在状态。实际上,科学界已经捕捉到反质子,并能制造正电子等,这也从一个方面验证了反物质及负宇宙空间的存在。负宇宙空间中的反物质尽管其结构、层次、时间不同,但都是反物质,负宇宙体系中有着不同的时空状态和生命状态,但都是负宇宙体系的状态。用平面化思维来讲,就像数学中的负数,尽管大小不同,但都是负数。在正宇宙体系、负宇宙体系两种截然相反的宇宙状态之外,还存在着类似于“零”的宇宙空间体系,可称之为零宇宙。它没有时间和空间。正宇宙体系、负宇宙体系及其零宇宙构成了宇宙的全部。正宇宙、负宇宙、零宇宙都没有边缘、大小的概念,只能用时空的突破来衡量它。正、负、零宇宙间的演变状态正负零宇宙间不断地相互对立、相互转化、相互依存。相互对立,是因为正负物质特性相反,物质运行的规律必定相反,时空也必定相反。比如正宇宙空间走向他的未来,负宇宙空间走向它的过去。再比如:正宇宙空间造就的生命追求美好和快乐,而负宇宙空间造就的反生命向往丑恶和痛苦。这是正反物质特性相反决定的。正反宇宙间相互斗争,等量的正反物质相遇,将相互消灭,形成零宇宙中的空的状态。相互依存,是因为正负宇宙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失去一方则另一方也不存在。正、负宇宙作为一种“有”,又与零宇宙这种“无”,构成一对对立的矛盾,同样相互对立、相互转化、相互依存。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探索宇宙是怎样产生的,并提出了众多理论。在宇宙(即人们通常所指的正宇宙)产生的问题上,发明者认为:由于正负零宇宙间相互对立、相互斗争、相互改变的绝对性,所以,正负零宇宙每时每刻都在更新,正所谓“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正宇宙是由负宇宙和零宇宙演变而来,负宇宙是由正宇宙和零宇宙演变而成。零宇宙同样是正负宇宙演变而来。先从正宇宙的物质向负宇宙的物质演变的一种状态分析。当恒星逐渐衰老,它首先演变成红巨星,而后进一步衰老成白埃星,继而坍缩成黑洞。黑洞的活动过程是在向负宇宙物质逐渐演变,但没有消失的黑洞仍然是正物质。黑洞一方面拼命吞噬周边物质,一方面囤积并变异能量,达到一定的程度,激活了或产生了这层面宇宙微观中的带有反物质特性的物质(类比于数学中的-1,正数乘以-1,立即变成负数),黑洞的物质走向从正空间消失的时刻(当这些正物质向反物质逐渐演变时,与之对应的反物质也在同步的向正物质演变)。当达到质变的时刻,黑洞瞬间在正宇宙中消失,其中一部分突然以反物质出现在负宇宙中。从而,正物质通过演变,变为反物质,到达负宇宙;反物质也通过演变,变为正物质,突然出现在正宇宙中,并开始其在正宇宙中纷繁复杂的演变。当然,正负宇宙的物质在过程中,还每时每刻面临着零宇宙的挑战,当达到某种状态时,正物质突然从正空间中消失了,悄无声息,只是不像黑洞那样惨烈,是另一种无形的模式。就像任何数字乘以0,都会立即变为0。正反物质相遇会变为“0”,而零宇宙中的“0”,也在时时的变为正反物质,就像数学中的0,可以同时产生任何对立的正负数字。总之,所有的正物质都是生于零宇宙的“无”和负宇宙的“反物质”,“无”又是生于正反物质这种“有”。正负零物质在无穷尽的演变。这是宇宙中的三股势力。以此类推,不同层次的正物质都有向反物质演变的过程,只是具体特点会有所不同。那么,正宇宙的物质是怎么产生的呢?它既有零宇宙同时产生正负物质的形式,也有负宇宙的物质向正宇宙物质的演变。无论那种形式,都会在正宇宙中突然出现。反物质演变过来的物质在正宇宙中以一个极小的点出现,但它包含了极其巨大的不可思议的能量,它以爆炸的形式产生正宇宙中的多种物质,这些物质开始了它在正宇宙空间的演变过程。我们不断发现有新的星系突然出现,应源于此。零宇宙演变过来的物质的出现会很温和,也会突然出现,但无声无息,来无影去无踪。不同层次的正负零空间及其物质,其相互演变的时间会有巨大的差异,如电子瞬间消失又瞬间产生的过程就极为短暂。(以上是发明者总结的全新的时空理念。据此理念,再回过头来重新运用和观察过去那些最基本的原理,并辅之以新的方法,则老的原理可以发挥出以往从来没有发挥过的作用)。以科技手段来改造世界和人自身命运的着力点——新的链式反应一些宗教中一直在追求永生和超能力或者无限幸福等等,但是,它没有科学实践的具体成果作为途径,也只能是美好的追求。新的科技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也不应是像核爆炸那样惊天动地,需要良性的改造和准确的着力点。目前生命和物质的发展状态是,产生-成长-衰老-死亡。这是由物质运动的状态造成的,要改变或改造它,就要从时空的构成和物质运动的规律中寻找逆转的方法。正时空中,有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等物质,它们或者带正电或者不带电。例外的是,在这个时空中出现的电子却是带负电的,可以从这里突破。原子是世界构成的重要形态,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质子的性质决定了原子核的性质,质子的正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的负电荷数。我们要改变原子的状态,可以考虑改变原子核的状态,改变原子核的状态,可以通过改变其核外电子的方式实现。可以向待改造的原子输送适量的正电子,在全新的催化剂的帮助下,来启动原子核和原子的改变(虽然正电子不是正空间物质,但目前科学已经有足够的办法制造和利用它)。具体如下:首先将惰性气体,运用现有技术变成等离子体。然后用正电子对这些等离子体进行反应,从而产生具有巨大的活性的全新物质,它将作为改造物质的新催化剂。向待改造的原子输入正电子和新催化剂,导致原子核的核外电子减少,原子核内质子的电荷数必然发生减少的反应。质子会不断失去它携带的正电子。质子失去的这些正电子与导入的正电子里应外合,不断改变原子核的存在状态。这样,质子的性质就不断发生着改变。质子失去电子后,就会变成中子。而原子核的性质是由质子决定的,质子变了,原子核的性质也必然发生改变,原子的性质也随着改变。中子面对的是什么呢?除了正空间外,还有两种能够产生改变的空间,一是正电子与负电子相遇时,瞬间产生的零空间;二是正电子制造出来的瞬间的负空间。当中子面对瞬间的零空间时,它瞬间就消失到零空间,当中子面对瞬间的负空间时,它瞬间变为反中子,消失到负空间。类比于任何数字乘以“0”,马上变为“0”,正数乘以“-1”,马上变为负数。在所有空间的总和来看,物质是守恒的,既然正空间的物质消失到了负空间,那么,相对应的,负空间中的物质就要出现在正的空间。同时,零空间接受到正负空间的物质,零空间中的“0”也同时演变成等量的正负物质,出现在正负空间中。这时,正空间失去不理想的物质,而得到新的物质,这是一种逆转,这些新的物质总体上将具有相当的正面力量,是一个以和谐、正面、可持续等特点为主的物质状态。并且将在很大程度上带动其它物质走向良性循环。当然,演变过来的新物质中,一定会有少数起破坏作用的新物质,需要把它们筛选出来,重新加以改造,比如用加入惰性气体和负电子的方式加以改造,将其改造成具有良好作用的物质。以上就是用新的科学方式对物质世界进行改造的原理和依据。这是区别于核裂变和传统核聚变的全新和安全的链式反应。附图说明无。具体实施方式1、用现有技术把惰性气体变成等离子体。2、用回旋加速器制造核素,核素不稳定,不断释放正电子。3、用核素释放的正电子,对惰性气体变成的等离子体进行反应,将产生活性极大的全新物质,将它作为改造物质的催化剂和辅助剂。4、将足量传统理论上用于核聚变的物质比如氘和氚予以改造,向其中加入惰性气体被改造后所产生的有巨大活性的物质,并且加入正电子(比如可以利用核素释放的正电子),然后传统理论上用于聚变的物质会分别产生新的物质。这种改造方法相对比较容易操作和控制。(也可以用艰难的方法将传统理论上用于聚变的物质予以改造。把传统理论上用于核聚变的物质比如氘和氚,高温加热到等离子态,然后持续加入正电子,然后传统理论上用于核聚变的物质会分别产生新的物质)。5、经过改造的传统理论上用于核聚变的两种物质所产生的两种新物质,它们之间没有原子核之间的巨大斥力,不需要传统核聚变理论上的超高温度。将足量的这两种新物质共同放到密闭遮光的容器中,两种新物质之间会发生安全可控的聚变反应,释放巨大的可利用能量。6、如果要终止这种新的聚变反应,可以向其反应堆中加入负电子和惰性气体。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