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碾压的纳米级吸油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24288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油毡,具体涉及一种耐碾压的纳米级吸油毡。



背景技术:

吸油毡是一种由惰性化学聚丙烯经熔喷工艺制做而成,它能有效吸附液体并将之留住。吸附产品都是包裹在以线缝制的经表面活化处理剂处理的聚丙烯纤维或无纺布中。现下使用的吸油毡,多存在吸油毡体强度低,重复挤压、碾压后,以扭曲、破碎,使用寿命短的问题,制约吸油毡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点提供一种耐碾压的纳米级吸油毡,采用新型吸油毡分布结构,大大提高吸油毡强度,提升耐碾压性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耐碾压的纳米级吸油毡,包括纳米级吸油毡体及亲油无纺布,所述纳米级吸油毡体呈长方体结构,所述亲油无纺布均匀包覆在所述纳米级吸油毡体外部,其中,所述纳米级吸油毡体和所述亲油无纺布之间设有玻璃纤维丝和高强度纤维布;所述高强度纤维布数量为两块,对称包覆在所述纳米级吸油毡体两端;所述玻璃纤维丝数量为多条,设置于所述纳米级吸油毡体顶部与底部中间位置,所述玻璃纤维丝在所述纳米级吸油毡体上呈上下对称设置;所述玻璃纤维丝在所述纳米级吸油毡体顶部与底部表面上呈均匀分布;所述高强度纤维布厚度H1与所述亲油无纺布厚度H2之比为1:2,多个所述玻璃纤维丝在所述纳米级吸油毡体表面呈相互平行设置。

上述一种耐碾压的纳米级吸油毡,其中,所述玻璃纤维丝数量为10-14条。

上述一种耐碾压的纳米级吸油毡,其中,所述玻璃纤维丝截面呈方形结构。

上述一种耐碾压的纳米级吸油毡,其中,所述玻璃纤维丝通过粘结的方式固定在所述纳米级吸油毡体表面。

上述一种耐碾压的纳米级吸油毡,其中,所述高强度纤维布为金属纤维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采用高强度纤维布包覆在纳米级吸油毡体两端,提高吸油毡体两端的强度,保障吸油毡在使用过程的两端不易破碎;在纳米级吸油毡体顶部与底部位置设置多条平行设置的玻璃纤维丝,通过玻璃纤维丝提高吸油毡的强度,提升耐碾压性能,保障吸油毡在使用过程中间不易扭曲断裂,提高使用强度。且经过上万次科学实验证明,高强度纤维布过薄,强度不佳;高强度纤维布过厚,影响外部亲油无纺布包覆效果。当高强度纤维布厚度H1与亲油无纺布厚度H2之比为1:2时,吸油毡两端的强度达到最优,且不影响外部亲油无纺布包覆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附图标记:

纳米级吸油毡体1、亲油无纺布2、玻璃纤维丝3、高强度纤维布4、高强度纤维布厚度H1、所述亲油无纺布厚度H2。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亲油无纺布和纳米级吸油毡体均由聚丙烯熔喷制得。

如图所示一种耐碾压的纳米级吸油毡,包括纳米级吸油毡体及亲油无纺布,所述纳米级吸油毡体呈长方体结构,所述亲油无纺布均匀包覆在所述纳米级吸油毡体外部,其中,所述纳米级吸油毡体和所述亲油无纺布之间设有玻璃纤维丝和高强度纤维布;所述高强度纤维布数量为两块,对称包覆在所述纳米级吸油毡体两端;所述玻璃纤维丝数量为多条,设置于所述纳米级吸油毡体顶部与底部中间位置,所述玻璃纤维丝在所述纳米级吸油毡体上呈上下对称设置;所述玻璃纤维丝在所述纳米级吸油毡体顶部与底部表面上呈均匀分布;所述高强度纤维布厚度H1与所述亲油无纺布厚度H2之比为1:2,多个所述玻璃纤维丝在所述纳米级吸油毡体表面呈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玻璃纤维丝数量为10-14条。所述玻璃纤维丝截面呈方形结构。所述玻璃纤维丝通过粘结的方式固定在所述纳米级吸油毡体表面。

上述一种耐碾压的纳米级吸油毡,其中,所述高强度纤维布为金属纤维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采用高强度纤维布包覆在纳米级吸油毡体两端,提高吸油毡体两端的强度,保障吸油毡在使用过程的两端不易破碎;在纳米级吸油毡体顶部与底部位置设置多条平行设置的玻璃纤维丝,通过玻璃纤维丝提高吸油毡的强度,提升耐碾压性能,保障吸油毡在使用过程中间不易扭曲断裂,提高使用强度。且经过上万次科学实验证明,高强度纤维布过薄,强度不佳;高强度纤维布过厚,影响外部亲油无纺布包覆效果。当高强度纤维布厚度H1与亲油无纺布厚度H2之比为1:2时,吸油毡两端的强度达到最优,且不影响外部亲油无纺布包覆效果。

这里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和应用是说明性的,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限制在上述实施例中,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本实施例的限制,任何采用等效替换取得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