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叶脉状逐孔起爆网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13200阅读:96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叶脉状逐孔起爆网络,应用于各种铁路,露天矿山,水库等大型石方工程爆破环节。



背景技术:

露天爆破广泛应用于铁路、露天矿山、水库等大型工程中,利用炸药将大块坚硬岩石爆松破碎,方便机械装载运输。露天爆破从起爆延时的角度,可以分为齐发爆破,排间微差爆破和孔间微差爆破等几种方式,其中孔间微差爆破亦称逐孔起爆。

逐孔起爆是在每个炮孔之间均设置延时导爆雷管,延时时长一般在毫秒级别,通过延时效应,将一次爆破分解为逐个炮孔分别起爆,有利于爆破自由面的传播,改善爆破效果,同时能够将爆破振动分解为很多次微小振动,有效降低爆破对周边人员、机械、建筑物的振动影响。实用新型专利(CN 203364671 U)提供了一种逐孔起爆网络。但是传统的逐孔起爆网络,在面积较大的区域实施,传导距离较长,会使导爆中断风险增加,从而导致拒爆。此外,露天爆破中,岩土介质与空气接触的交界面称为自由面或临空面。通常认为,爆区自由面越多,面积越大,爆破效果越好。而目前的起爆网络,爆区实际上仅有一个自由面,限制了爆破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叶脉状逐孔起爆网络。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案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叶脉状逐孔起爆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起爆网络包括多个炮孔(1)、导爆主线、多条导爆支线、多个A型孔间延时雷管(2)、多个B型孔间延时雷管(3)、多个孔内延时导爆雷管以及起爆雷管(4);所述导爆主线由所述多个A型孔间延时雷管(2)串联炮孔组成,设置于爆区中央位置;每条所述导爆支线由所述B型孔间延时雷管(3)串联炮孔组成。

根据上述的一种叶脉状逐孔起爆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导爆支线分布于所述导爆主线两侧,且组成的导爆网络整体形似叶脉。

根据上述的一种叶脉状逐孔起爆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炮孔内填装炸药,通过所述孔内延时雷管,分别连接所述A型孔间延时雷管和B型孔间延时雷管。

根据上述的一种叶脉状逐孔起爆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A型孔间延时雷管的延时时长应在所述B型孔间延时雷管延时时长的5倍或5倍以上;所述孔内延时导爆雷管的延时时长应在所述A型孔间延时雷管延时时长的10倍或10倍以上。

根据上述的一种叶脉状逐孔起爆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A型孔间延时雷管的延时时长为50-100ms;所述的B型孔间延时雷管的延时时长为10-20ms;所述孔内延时导爆雷管的延时时长为500-2000ms。

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1、由于B型孔间延时雷管分列爆区两侧,将导爆信号传递到两个不同方向,在爆区面积较大时,有效减少导爆传递距离,缩短导爆时间,降低导爆中断风险。

2、由于B型孔间延时雷管分列爆区两侧,将导爆信号传递到两个不同方向,为爆区创造两个自由面。与一个自由面相比,自由面面积增大一倍,从而达到改善爆破效果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叶脉状逐孔起爆网络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起爆网络中,位于爆区中部的导爆主线由A型孔间延时雷管2串联炮孔1组成,导爆支线由B型孔间延时雷管3串联炮孔1组成,分列于导爆主线两侧。导爆支线起始位置与导爆主线连接。优选,导爆支线呈放射状分布在导爆主线两侧,组成的导爆网络整体形似叶脉。炮孔内填装炸药,通过孔内起爆雷管与起爆网络连接,接收导爆信号,最终引爆。三种雷管均为延时雷管,其中A型孔间延时雷管的延时时长应在B型孔间延时雷管延时时长的5倍以上。孔内延时导爆雷管的延时时长应在A型孔间延时雷管延时时长的10倍以上。可优选以下类型的雷管:A型孔间延时雷管的延时时长为50-100ms。B型孔间延时雷管的延时时长为10-20ms。孔内延时导爆雷管的延时时长为500-2000ms。

起爆时,由起爆雷管点火,导爆信号传递,图中箭头所指方向,即为导爆传递方向。其中导爆支线导爆速度为导爆主线导爆速度的5倍以上,并且可以根据爆区面积大小,炮孔数量多少进行相应调整,最终目的是保证导爆支线上的炮孔爆破时不影响导爆主线的传导。同理孔内延时导爆雷管延时时长远大于地表的两种雷管,其目的也是保证炮孔爆破滞后于导爆信号传递,充分预留出地表信号传递的时间,降低导爆中断的风险。

在导爆主线起爆过程中,由于B型孔间延时雷管分列爆区两侧,将导爆信号传递到两个不同方向,在爆区面积较大时,有效减少爆破传递距离,缩短导爆时间。初步估算总的传递距离和导爆时间均可减半,大大降低导爆中断风险。

同时,爆区两侧的最外排孔爆破后,岩石松散,为后排孔创造出新的自由面,爆区两侧共产生两个自由面,可以减少岩石的夹制效应,改善爆破效果。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技术。

如孔径、孔深、排距及孔距、单孔装药量,炸药种类,起爆器材种类,点火方式等。

如上所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进行了详细地说明,显然,只要实质上没有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点及效果、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变形,也全部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显而易见的变形包括,A型孔间延时雷管、B型孔间延时雷管的延时时长改变;雷管种类的改变;炮孔相对位置的改变;两侧导爆支线与导爆主线夹角的改变;两侧导爆支线不对等延长或缩短;以及由上述改变引起的其他起爆网络形态的改变等。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